医学影像-血管肉瘤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肌肉内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病变,常常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和异常血管壁。
影像学诊断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表现肌肉内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块和运动障碍。
此外,患者也可能出现出血、局部感觉异常和肢体无力等症状。
三、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肌肉内血管瘤在X线检查中常常呈现为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并可见血管扩张的征象。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且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肌肉内血管瘤在超声中表现为混杂的低回声和高回声区域。
此外,超声还可以评估血流情况,并能够区分肿块的良恶性。
3.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肌肉内血管瘤在CT扫描中通常呈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肿块,血管显影明显。
4.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肌肉内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MRI图像中,肌肉内血管瘤常常呈现为高信号强度的肿块,可以明确显示血管扩张和异常血管壁。
四、影像学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进行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诊断要点包括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特征、增强特点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五、治疗计划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动脉栓塞和放射治疗等。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报告、影像学图像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影像学诊断:利用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
2.肿块:身体组织或脏器内的异常突出区域。
3.血管扩张:血管直径增大的情况。
血管肉瘤ppt课件
血管生成抑制剂
阻止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 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和扩散。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血管肉瘤患者的基因进行 精确的改造,以纠正其基因缺陷或增强其抗肿瘤能力。
基因疗法载体
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通过表达这些基因来达 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疫苗
通过激发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 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结词
血管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慢性损伤有 关。
详细描述
目前对于血管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尚在深入探讨中。一些研究表明,遗 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慢性损伤可能都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此外,一些化学 物质、放射线和病毒也被认为可能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
注意事项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照 射,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射治疗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 定损伤,需要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和范 围。
适用范围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血管 肉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 疗方法。
04
血管肉瘤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管 肉瘤的迹象。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需求, 如饮食、洗漱和活动。
并发症护理
预防和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
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血管肉瘤 的防治知识和注意事项。
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比较
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比较党云超【摘要】目的比较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收集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2例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血管肉瘤14例,血管瘤28例,对比分析两者的CT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14例肝血管肉瘤患者中共发现48个肝血管肉瘤病灶,早期CT强化为周边强化18个,非周边强化30个;28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共发现72个血管瘤病灶,早期CT 强化为周边强化54个,非周边强化18个.两种疾病早期CT强化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个肝血管肉瘤病灶早期CT强化为动静脉短路26个,72个血管瘤病灶早期CT强化为动静脉短路10个,两种疾病早期CT强化动静脉短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肉瘤患者的主要CT影像特点为非周边强化和动静脉短路,而血管瘤患者的主要CT影像特点多为周边强化,非周边性强化和动静脉短路对于鉴别两种疾病具有重要推广意义.【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6【总页数】2页(P3005-3006)【关键词】肝血管肉瘤;肝血管瘤;CT【作者】党云超【作者单位】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间质肿瘤,发生率为0.5%~1.5%[1]。
肝血管肉瘤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研究提示与长期接触氯乙烯、放化疗等因素存在联系[2-3]。
肝血管瘤是良性肿瘤,多由于发育畸形引起,平均发病率为6.2%[4]。
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且影像学检查表现类似,缺乏特征性指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2例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均接受手术治疗。
肝脏血管肉瘤CT及MRI影像表现
化&而后呈向心性充填&至延迟期多数可完 全 充 填$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具有典型的包膜回缩征及+棒 棒糖征,$!("肝细胞癌#患者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 清甲胎蛋白升高&呈快进快出的增 强 模 式$!)"肝 腺 瘤#患者一般为年轻女性&多有口服避孕药病史&病灶 边缘光滑&增 强 扫 描 呈 快 进 快 出 模 式$!%"转 移 瘤#有 明确肿瘤病史&呈多发'散在分布&增强呈环形强化(
关键词肝脏血管肉瘤$;H$<=:
@H)'/?5I$#'/#'0-#'$.3&1)-%-.$9%,)(#1)'0#.-)&1.4)SA9:,?"2G"1&4-5R0?20&*(&EA9:C1*(20?1&S.9 !&*(23"1DE"#$F%B"*%&GS$M1&'&()&%0"P1G%0 L"M1N$'<"*%"F&G<01*"I"+46 :"*"F$'!&I#1%$'&="1@1*(&"""(*& <01*$ <&FF"I#&*M1*($?%0&F#S.9 !&*(23"1&.B$1'#0&*(3"1"#!$!I1*$DN&B
血管肉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血管肉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血管肉瘤概述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又名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是起源于内皮细胞或其前身细胞,为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好发于老年人头面部,皮损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片或结节,触痛,可发生溃疡和出血。
英文名称:angiosarcom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疼痛、包块、溃疡。
主要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细胞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超声心动图、B超、CT、MRI。
重要提醒:血管肉瘤预后差,病死率高。
临床分类:1、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常见于老年人的头颈部,男女患病比例为2:1,皮损可单发或多发,早期损害为境界不清楚的红斑或瘀斑样损害,外观上像是头皮外伤后的淤血或血肿。
但周围多有红晕、结节状卫星灶。
皮损受到外伤后容易发生出血,亦可发生自发性出血。
当患者使头部低于心脏水平时,上述皮损可变成深红色或青紫色,并可自觉疼痛性血管搏动。
皮损可迅速演变为蓝色结节、斑块,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或发生远处转移。
2、伴发淋巴水肿的血管肉瘤皮损多发生于慢性淋巴水肿部位,如乳房切除术后的上臂(Stewart-Treves综合征)、先天性淋巴管畸形。
0.45%的患者在接受手术11-12年后发病,皮损为伴发水肿的浸润性出血性斑块或紫色结节。
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9-31个月,5年存活率为6%-14%。
多发生肺脏转移。
特殊情况下,血管肉瘤呈低度恶性,类似局限性淋巴血管瘤。
3、放疗后发生的血管肉瘤病变发生于接受放疗部位,临床表现与伴发淋巴水肿的血管肉瘤类似。
如果原发病为良性病变,则放疗后至血管肉瘤发病时间间隔为23年;如果原发病为恶性病变,间隔期缩短为12年。
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到2年。
血管肉瘤的诊疗进展
血管肉瘤的诊疗进展
血管肉瘤是一种很少见的恶性肿瘤,属于血管内皮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
由于该疾病症状不明显,早期很难确诊,因此诊疗进展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血管肉瘤的诊疗进展进行探讨。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血管肉瘤的病因不太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有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紫、出血、乏力、体重下降等。
二、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检查可以发现血管肉瘤形态、大小、位置等。
2. 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血管肉瘤的最常用方法,通过活检或手术取材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及预后。
3. 免疫组化检查:用于检测肿瘤标记物和免疫表型,帮助诊断和治疗选择。
三、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血管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血管肉瘤的首选方法,可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开放手术或微小创手术。
2. 放疗治疗:放疗可以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或单独治疗,可以避免复发或转移肿瘤的可能。
3. 化疗治疗:单独化疗的效果不好,一般用于非手术患者或术后辅助治疗。
4.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可以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分子靶点,调控肿瘤生长和浸润,抑制血管生成,达到治疗效果。
四、预后与预防
血管肉瘤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方法,建议通过健康饮食、锻炼、减少烟酒等不良习惯来降低患病风险。
综上所述,血管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预后较差,需要积极治疗,加强预防。
血管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血管肉瘤临床诊疗指南1 【制定规范的依据】《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概述】血管肉瘤是由单层或多层不典型内皮细胞形成的不规则血管相互吻合而构成的恶性肿瘤。
可被分为恶性血管内皮瘤与恶性血管外皮瘤,区别在于血管内皮瘤细胞在基庇膜内发生,而血管外皮瘤细胞在基底膜外发生。
3 【临床表现】3.1 多发于青年时期。
3.2 多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
3.3 位于浅表者初起时为边缘较硬的淤血斑;位于深部者为无痛性包块,多生长于大血管神经的附近,即肢体的近侧,但无大血管受压的症状与表现,肿块边界不清。
4 【辅助检查】4.1 动脉造影对血管肉瘤的分期很有意义,可显出肿瘤形态的血管网,其与反应性新生血管紧密相交,以至于难于区别肿瘤新生血管与反应性增生血管,即使在早期也如此。
4.2 X线只显示软组织肿块,核素扫描显示摄取增强。
4.3 病理学表现4.3.1大体所见:周嗣为反应区所包绕,肿瘤外膜难于将肿瘤与反应区分开。
用钝性剥离难于从肿瘤包膜外切除,一旦切开包膜即可辨别出肿瘤的血管性质。
4.3.2镜下形态:满视野为充满红细胞的毛细血管,很少坏死,有丝分裂不常见。
在毛细血管间有大的多泡核的圆形细胞,并有清楚的细胞膜,表示其为毛细血管的间皮细胞。
5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可确定诊断。
6 【治疗】包膜内切除易复发,包膜外切除亦有很高复发率。
于肿瘤外广泛切除则复发者不多。
对I期低度恶性者,可行放疗。
术前放疗加边缘切除、广泛切除、放疗三者治疗后生存率相近。
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1.引言1.1 背景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内皮细胞。
临床上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干和小儿的眼底。
确切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的详细信息,包括常见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和评估方法。
2.影像学表现2.1 CT表现血管母细胞瘤在CT扫描上呈现为高度血管化的肿块,密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常伴有囊变和出血区域。
2.2 MRI表现血管母细胞瘤在MRI上常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的肿块,T1加权像中常见囊变和高信号出血。
增强扫描后,肿瘤显著强化,可出现壁结节和细小斑块状强化。
3.鉴别诊断3.1 脑干胶质母细胞瘤脑干胶质母细胞瘤在影像学上与血管母细胞瘤相似,但通常不强化,而且没有血管道。
3.2 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主要表现为眼底血管异常,CT和MRI可显示肿瘤组织。
4.评估方法4.1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血管母细胞瘤诊断的重要方法,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和血运情况。
4.2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可非侵入性地显示肿瘤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
4.3 色素注射超声及超声多普勒色素注射超声和超声多普勒可以评估肿瘤的血供和血流速度。
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血管母细胞瘤CT影像示例- 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示例- 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影像示例6.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血管母细胞瘤: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内皮细胞。
- 影像学诊断:通过影像学技术对疾病做出诊断。
血管肉瘤ppt课件
其他症状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还可能出现 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诊断方法
皮肤活检
通过取一小块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或MRI等, 可以发现肿瘤的位置、 大小以及是否有转移。
血液检查
检查血液中的肿瘤标志 物等,有助于诊断和监
测病情。
其他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还 可能要求进行其他相关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 组织彻底切除,以达到根 治的目的。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手术过程中对切下的组织 进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 定肿瘤是否切除干净。
术后病理检查
对切除的肿瘤进行病理检 查,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 型、分级和分期等信息。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的方式,将化疗 药物输送到肿瘤部位,杀死肿瘤细胞。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有害物质,如某些化学物质、辐射等,以减少对 身体的损害。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针对血管肉瘤的高危人群,有助于早期 发现和预防血管肉瘤。
护理方法
提供心理支持
血管肉瘤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 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
对治疗。
关注疼痛管理
血管肉瘤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 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 设计相应的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 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
放疗种类
包括常规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 调强放疗等。
放疗剂量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期等因 素,制定合适的放疗剂量。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韩礼良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
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倍。
多次妊娠妇女的血管瘤发病率高。
经皮肝穿为禁忌。
AFP不升高。
肝脏血管瘤分类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无恶变潜能。
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
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偶尔肿瘤内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瘤可出现坏死囊变。
分类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发病机制目前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
其二认为肝血管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
临床表现小血管瘤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较大血管瘤或近包膜可有肝区胀痛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
厘米以上者约伴腹部不适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
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血。
肝血管瘤的危害性随着瘤体增大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明显损害肝脏的代谢作用逐渐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血危及生命★如果瘤体直径小于cm无临床症状且动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定期复查即可否则应予治疗。
*超声可检出直径cm的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
大多数小血管瘤(cm)为强回声。
较大的血管瘤(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
*B超血管瘤的典型超声特征为强回声。
这指的是正常肝脏背景下的强回声。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影像学诊断
静脉 部分 阻塞 。由于 该 病 早期 诊 断 困难 , 且 恶 性 程 度高、 进 展快 、 血 管 肉瘤 生 长 迅 速 、 局 部侵 袭 性 高 和
易远 处转 移 , 就诊 时高达 8 0 % 的 患者 已 出现远 处 转 移 ] , 故 完全 切 除 困难 , 手 术 切 除 仅 是 一 种 姑 息 性
层 心包 和右心 室前壁 , 符 合原 发血管 肉瘤 表现 。
武警 北京 市 总队第 二 医院核磁 共振 科刘丽 芬 主 任( 副 主任 医 师 ) : 原 发性 心 脏 血 管 肉瘤 非 常 罕 见 , 早 期诊 断 困难 , 易 出现 局 部 及 远处 转 移 。需 要 指 出 的是 , 心脏继 发性 肿瘤 如转移 瘤 , 最常见 的直 接侵 犯
楚地 显示肿 瘤 与周 围空 间 的关 系 及其 内部 特 性 , 具 有较 高 的诊 断 价值 j 。多层 螺 旋 C T具 有 高 时 间 分
辨率 、 高 密度分 辨 率 的 优点 , C T增 强 扫 描 可 清 楚 显
通常 表现 为低 密度结 节状 或不 规则形 状 占位 , C T增
8 48
8期
Me d J C h i n P A P F ,V o 1 . 2 5 , N o . 8, A u g u s t , 2 0 1 4
管 肉瘤 , 男性 发病率 约 为女 性 的 2— 3倍 , 发病 年 龄
最 常 见于 2 0~ 5 0岁 , 肿 瘤 大 部分 位 于 右 心 , 大 多 向 心腔 内生 长 , 并 可侵犯 心肌 、 心 外膜 , 心包 即可 受 累 , 少数 病例 瘤 体 可 突 入 房 室 瓣 t S I ¨ l 。本 例 患 者 心 脏 血管 肉瘤亦 位 于右房 , 为不 光滑 的结 节状 突人 心腔 ,
血管肉瘤 ppt课件
13
2、PSA病理生理学特征:
PSA的细胞来源 :其一脾脏血管内皮细胞;其二脾窦间充质
细胞(mesenchyma)。细胞的特性为:增殖快、间变性强、高
度侵袭性。在瘤组织间区形成发育不全的血管腔隙和脾脏的 血窦及浸润的组织互为交通。由于血运丰富极易发生血流播 散和转移。另外由于发育不全的血管腔隙,所以在血流的冲 击下极易发生脾脏自发性破裂出血。
10
• F8-RA:敏感性差,特异性强。 • UEA-1:敏感性强,特异性差 • 血栓调理素(Thrombomodulin): 敏感性优于F8-RA,特异性优于UEA-1. • Keratin(角蛋白) • TAG72(B72.3) 两者是上皮样血管肉瘤的标志,其敏感性 同CD34,特异性优于CD34。
浆内可见吞饮囊泡,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Meibel-Palade 小体有诊断特异性。 识别血管抗原(Vascular antigens)或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CD31:呈弥漫性阳性反应,对内皮血管肉瘤敏感 性和特异性都在90%以上。 CD34:呈局灶性阳性反应,对上皮样血管肉瘤呈阴性。 与原发的器官有关,如发生在乳腺呈阴性, 发生在肺呈阳性反应。
从疑难病例讨论 引发的再学习
1
病例由石家庄市平安医院血液科提供, 其基本特点为:徐XX、女性,38岁,江苏省 淮安市人。主因左上腹持续疼痛5天,CT显示 脾大破裂出血。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进行剖 腹探查和脾脏切除术。脾脏组织病理报告局 部间质大量出血伴被膜下血肿形成,周边散 在淋巴细胞浸润,未作免疫组化染色。其后 相继出现腰骶部、髋关节、胸部和右上肢多 发性骨痛。
18
病例点评: 平安医院提供的疑难病例的第一诊断为:原发性 脾血管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Spontaneous Rupture and Hemorrhage of Primary Splenic Angiosarcoma)遗憾的是接诊 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脾切除术后对散在的淋巴细胞 浸润未作进一步的辨认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查,属于 漏误诊。另外,期间有腰疼,CT提示L5椎体小片样骨 质破坏误诊为骨结核。实则为PSA骨转移(metastatic bone of PSA)
血管肉瘤_??????
血管肉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皮样血管肉瘤(ICD-10C76.501)行大腿肿瘤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ICD-9-)(二)诊断依据。
1.病史:患病部位疼痛、肿胀等。
2.体格检查:病变部位可触及皮温高、包块、压痛,患肢功能受限。
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MRI,全身骨扫描及血管造影等。
4.病灶活检:提示上皮样血管肉瘤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上皮样血管肉瘤(ICD-10C76.501)。
2.全身情况允许手术。
3.除外有骨质破坏,累及重要血管、神经,需要一并切除。
4.首选肿瘤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
)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沉;(3)胸部X线平片、胸部CT、4电图;(4)骨科X线检查、患肢CT、患肢MRI、全身骨显像、患肢动静脉血管彩超。
(5)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肿瘤供血血管介入栓塞术。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肺功能、血气分析、肌电图、PET-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及活检病理提示,选用肿瘤扩大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
前提:患者股骨骨质未受肿瘤侵犯,可将股骨自适当位置截断,上提,利于肿瘤广泛切除,再对股骨进行原位灭活及内固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1-3天。
1.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肿瘤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根据截骨位置,选择适当的内固定钢板。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生素、灭活用高渗盐水。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精简版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肌肉内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肌肉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肌肉内血管瘤常常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以确定其位置、大小和性质,为后续治疗和随访提供重要参考。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扫描和MRI,不同方法在诊断肌肉内血管瘤时具有不同的优势: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获得较好的分辨率和实时性。
在超声检查中,肌肉内血管瘤呈现为囊性或实性肿块,常常具有丰富的血流供应,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清楚地显示血流情况。
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扫描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空间解剖能力,能够清楚地显示肌肉内血管瘤的轮廓和内部结构。
在CT扫描中,肌肉内血管瘤呈现为局部肌肉增厚或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常常伴有较为明显的强化,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血管瘤的血供特点。
MRIMRI具有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能力,特别适用于观察肌肉内血管瘤的形态和内部组织特征。
在MRI检查中,肌肉内血管瘤常常呈现为T1加权图像上的等或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的等或高信号,并可表现出明显的强化,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
影像学诊断要点在影像学诊断肌肉内血管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肿瘤形态:肌肉内血管瘤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常与周围肌肉分隔。
但在少数情况下,肌肉内血管瘤边界不清晰,与周围软组织融合。
2. 内部结构:肌肉内血管瘤的内部结构多为囊性或实性,囊性肌肉内血管瘤常含有液体,实性肌肉内血管瘤常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信号。
3. 强化特点:肌肉内血管瘤常在增强扫描后显示明显的强化,强化程度常高于周围肌肉,而且强化速度较快,动脉期和门脉期均有强化。
4. 血流供应:肌肉内血管瘤常伴有丰富的血流供应,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增强扫描清晰地显示血流情况。
,超声、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肌肉内血管瘤影像学诊断方法,不同方法各有优势,可以互为补充。
骨血管肉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骨血管肉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骨血管肉瘤又称脉管肉瘤、恶性骨血管瘤、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起源于骨内皮细胞的高度恶性骨肿瘤,早期可转移到肺部。
Mallory(1908)首先描述这种肿瘤是罕见的。
发病机制1.肉眼观察:肿瘤由出血性海绵组织组成,呈紫红色或深棕色,质地酥脆柔软,有时呈肉芽状,伴有新生杂乱的小血管,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
2.镜下所见:肿瘤由无数相互一致的血管腔组成,腔壁衬有增生的异形单层或多层内皮细胞。
当分化良好时,肿瘤组织中有圆形或裂纹血管腔,周围有不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内皮细胞,比正常细胞肥大,有轻微的异形。
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增多,核仁明显,细胞丰富,浅染色或细颗粒状。
分化差的细胞是梭形的,间变明显,核分裂多,没有形成血管腔的倾向或只看到小腔隙,但血管壁的轮廓可以显示在嗜银染色切片上,嗜银纤维包围肿瘤细胞形成一个小组,表明肿瘤细胞是嗜银纤维增生的血管壁。
开始症状轻微,进展缓慢,有时肿瘤较大,但症状仍不明显,从症状到治疗时间一般为2~8个月,个别晚期可达3年,一旦症状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有时接触血管搏动,听到血管噪音,明显的压痛,肢体运动障碍,随着肿瘤的发展,骨损伤进行性加重,穿透骨皮质,软组织肿块,逐渐生长,边界不清楚,触摸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愤怒,然后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丧失,脊柱位置,椎体塌陷,病理性压缩骨折,骨块和肿瘤压迫或侵犯脊髓神经,导致截瘫或神经麻痹,排尿困难,肿瘤的发展不是淋巴转移,主要通过局部扩散,有些病例主要通过远处血液转移到肺部。
该病发病缓慢,症状轻微,主要是钝痛和肿胀,逐渐加重,可触摸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噪音,压痛明显。
影像学表现为散落在不规则斑片或泡沫状溶骨损伤中,包括放射性骨针和软组织肿块。
血管造影中有大量杂乱的新血管丛或池塘。
1.影像学表现:单发性病变侵犯骨骼的一部分,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多发性病变可侵犯多骨骼的大部分,位于脊柱,可侵犯一个椎体或几个间隔的椎体,病变为不规则和不规则的斑块,泡沫或融合成大片溶性骨损伤,边缘模糊,严重病理性骨折,椎体可压缩扁平,椎弓消失,当肿瘤穿透骨皮质扩展到软组织时,会有残留的三角形骨膜反应,软组织的肿胀和肿块非常明显,没有钙化阴影,肿瘤骨周围通常有不均匀的厚度,不同长度的放射性骨针垂直于骨干,可有单层线性骨膜反应。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 表现:为肌肉内形态不规则肿块, 信号与骨骼肌相当或稍高,肿块内
1
可有点状、蚓样低信号或网状、条状高 信号,提示肿瘤内脂肪成份、静脉石、 纤维间隔和小血管存在。
® 注射
增强 1 扫描肿瘤明显
强化,其内小血管呈流空信号。 肿
2
块呈高信号,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
® 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有助于肿块内脂肪 成份的鉴别和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
® 文献报道:肌肉内血管瘤的MR表现和肿瘤 大小及肿瘤内的非血管成份有关。小于2cm 的肿瘤表现为T1WI中等信号,T2WI和SPIR 为均匀的高信号、边缘清晰的病变;而大于 2cm的肿瘤表现为在T1WI以中等信号为主, 边缘有花边状的、中间有条索状中等信号间
隔,这些条索状影代表肿瘤内的非血管性成 份。
® 一般无明显的包膜及边界,少数肿瘤可有包膜。
® 镜下结构可为毛细血管瘤,亦可为海绵状血管 瘤或混合型。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常伴有 血栓形成及机化、钙化、骨化。
® 此外,血管腔间常见不等量的脂肪组织。若脂 肪组织较多,须注意与肌肉内浸润性脂肪瘤鉴 别。
® 临床上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手术易 复发( ) 。
® 软组织恶性肿瘤:肌肉内血管瘤弥漫性生长、 手术易复发,是临床上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主要 原因。多数软组织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周围软 组织有充血水肿,B超和CT都可以显示这些特 点。MR检查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 号,其内部结构常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 周围组织常受侵犯;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与 正常肌肉、软组织境界不清。仔细检查并结合 临床体征,可与肌肉内血管瘤相鉴别。
® 典型的肌肉内血管瘤 超表现为软组织内 肿块,呈实质性低回声灶或网状低回声 灶,亦可为混合性回声灶;形态多不规 则,边界不清晰,多数无包膜。
血管肉瘤相关知识
血管肉瘤相关知识
【概述】
血管肉瘤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较少见。
【治疗措施】
尽可能施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助加放疗,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
尽管如此肿瘤复发率仍较高,约有半数病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手术常需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此肿瘤发病率低,对化疗是否有效,尚不肯定。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皮肤的血管肉瘤常位于真皮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的紫红色结节,平均3cm大小,有时肿瘤周围可见卫星小瘤结,侵及表皮时可形成溃疡伴有出血。
发生于深部肌肉者,瘤体更大。
肿瘤边界不清,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大部肿瘤兼有灰白色的补发灶及含血的海绵样区。
2.镜下所见瘤细胞形态呈梭形、卵圆形,瘤细胞围成不规则的、相互吻合的、裂隙状或分支状血管腔,除少数生长迅速的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外,瘤细胞均位于膜内,为本瘤的特征性图像。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皮肤、乳房、大腿深部肌肉,其次为腹膜后、躯干及四肢皮肤。
本瘤恶性程度较高,常在早期即可经血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经淋巴可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
【鉴别诊断】
组织学上有的粘液型脂肪肉瘤血管丰富,有新生的血管需与血管肉瘤鉴别诊断,但脂肪肉瘤中可见到脂肪母细胞。
肝脏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
肝脏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
朱妍;李苗苗;刘松;郑欢欢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24(8)7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肉瘤(HA)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加深对HA 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例H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4例HA 中3例接受CT检查,2例行MRI检查。
2例为多灶型,1例为多发弥漫型,1例为继发转移型。
HA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和/或巨大肿块,肿瘤可出血、囊变坏死。
MRI 较CT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可见短T_(2)信号影,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病灶为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完全充填式强化、仅周边强化或无强化,可同时合并脾脏及其他器官,4例的肝功能指标均异常,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等部分肿瘤标志物阴性。
结论:HA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可结合临床信息,综合考虑HA可能性。
【总页数】4页(P190-193)
【作者】朱妍;李苗苗;刘松;郑欢欢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
2.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肝脾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4.肝脏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5.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 血管肉瘤最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侵犯长骨的血 管肉瘤仅占6%(Enzinger et al,1995),占恶性 骨肿瘤0.最常见的症状,在病变附着处可有软组织
肿胀 • 开始症状轻微,进展缓慢;一旦出现症状则发展
• 可单发或多发,多发性骨病变可侵犯1个或 多个解剖区域
• 几乎所有年龄均可发生,高峰在30-50岁成 年人
• 常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病理
• 血管肉瘤通常表现为红色的血性病变,具 有不规则的边缘,由出血性海绵样组织构 成,质地柔软而脆
• 显微镜下肿瘤的特殊表现是血管形成,肿 瘤由无数相互吻合的血管腔隙,腔壁衬以 增生的异型单层或多层内皮细胞所组成
• 骨内膜的侵蚀、皮质破坏及肿瘤向骨外延 伸均较常见,而骨膜反应和病理性骨折少 见
• 放射性核素扫描用于发现骨内的多发性病 灶较为敏感,表现为放射摄取的增加
• CT和MRI表现无特征性,但可更清楚的显示 骨内多发性小病灶和病变向软组织内延伸 的范围;CT增强检查病变可有不同程度的 强化
• 在四肢骨骼中,最常受侵犯的是胫骨、股 骨、跖骨、腓骨和肱骨
较快
• 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长骨(近60%病例),特 别是胫骨(23%)、股骨(18%)、肱骨 13%、骨盆占7%;
• 转移到肺和其它实质性器官约占66%
影像学表现
• 血管肉瘤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有时可 表现为蜂窝状;还可出现骨质膨胀、皮质 侵蚀和伴发软组织肿块影
• 一般是纯溶骨性破坏而边缘模糊不清,有 些病变表现为溶骨和硬化的混合型,纯粹 硬化的病变少见
• 大多数血管肉瘤发生于成人,影像学的鉴 别诊断应包括此年龄组内的各种多发性骨 病变,如转移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恶 性淋巴瘤
• 单发性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可类似原发 性骨肉瘤、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 瘤等,应结合临床资料,单凭影像学的表 现是很难鉴别
多发性骨髓瘤
• 骨髓瘤发病年龄较大,大多无骨膨胀现象 和骨皮质变薄或断裂,以颅骨、脊柱和扁 骨多见。常常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发生
随访01109302
Welcome!
病史
• 女,74岁 • 右大腿肿痛2月余 • 右股骨中段肌肉无明显萎缩,右股骨中段
可扪及肿物隆起,大小约4*5cm,表面光滑 ,质韧,边界不清,压痛明显,活动度差 ,伴深压痛,皮肤无红肿、破溃,皮温正 常,右膝关节活动受限,下蹲困难
您的诊断是?
血管肉瘤
• 血管肉瘤是血管性肿瘤中最为恶性的一种 ,预后不良;
• 长骨细小的卵圆形溶骨性破坏并具有清楚 边缘者是最为特征的表现
• 扁骨或其它骨病变少见
鉴别诊断
• 转移瘤,尤其是来自于支气管肺癌、乳腺 癌、肾癌、甲状腺癌的转移等;转移瘤大 多先开始于髓腔,逐渐增大时再侵犯皮质 ,边缘模糊不清,也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如转移瘤已呈多发性,往往病灶已较明 显,结合病史不难鉴别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