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管分析报告

血管分析报告

血管分析报告1. 简介血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评估血管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情况。

本报告将介绍血管分析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

2. 目的血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血管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取有关患者血管状态的信息,包括血管弹性、血管收缩能力、血管壁的厚度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疾病风险,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 方法血管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血液采集在进行血管分析之前,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可以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或指尖抽取。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2 血管功能测试血管分析的核心是对血管功能进行评估。

血管功能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3.2.1 血管弹性血管弹性是衡量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血管弹性测试方法包括脉搏波速度测量和血流动力学测量。

这些测量方法可以评估血管壁的弹性程度,以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2.2 血管收缩能力血管收缩能力是血管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采用冷水刺激或药物刺激的方法,观察患者的血管收缩反应。

血管收缩能力可以反映血管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3.2.3 血管壁厚度血管壁厚度是评估血管健康的重要参数之一。

超声技术是常用的血管壁厚度测量方法,可以通过超声波在患者身体表面进行检测,评估血管壁的厚度和结构。

3.3 数据分析在完成血管功能测试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表达,以便于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血管状态。

分析结果可以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评估患者的血管功能和健康状况。

4. 结果分析血管分析的结果会根据不同的血管功能指标进行评估和解读。

以下是常见的结果分析指标:4.1 血管弹性结果解读通过脉搏波速度测量和血流动力学测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管弹性。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心内科是一个涉及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的专科,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心内科是重要的诊疗部门。

为了确诊心脏疾病,心内科医生需要做出一系列检查和评估,下面我们来看看心内科常用的指标项目。

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检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方法,用来检查心脏节律和心肌缺血等问题。

它是一种快速、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放置电极在患者皮肤上,记录心脏电信号并输出成一张图形,医生可以通过这张图来判断心脏是否有异常。

2. 血常规:通过查看患者的血液数据,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炎症或贫血等问题。

3. 胸部X光(CXR):胸部X光是检查心脏及肺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显示心脏大小和形态、炎症或阻塞的肺情况等。

4.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检查来显示心脏的大小、功能和形态,包括心脏的瓣膜、心肌和血管等结构。

它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5. 心脏MRI:心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心脏大小和形态、心肌结构和功能等。

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是一种比超声心动图更精确的检查方法。

6.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是一种检测心肌损伤的血液检查方法,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I和T等指标。

当心肌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这些指标水平也会升高。

在进行心内科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提前空腹,避免饮食、饮水、烟酒等刺激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心内科专科指标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泛,但通过组合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医生可以确定心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应保持配合,遵守医生的建议,以便更快地康复。

治疗梅毒性心血管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梅毒性心血管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梅毒性心血管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由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后天性传染所致。

临床上,本病进展缓慢,常在首次感染后5~15年内发病,年龄多在35~50岁,男性多见,可分为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阻塞及主动脉瘤四型,其表现不同。

X线摄片、主动脉造影、CT 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有重要诊断意义。

(1)快速梅毒血清免疫法反应(RPR):可呈阳性。

(2)螺旋体蛋白补体结合试验(RPGF):可呈阳性。

(3)密螺旋体活动抑制试验(TPI):可呈阳性。

(4)荧光法密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IA-ABS):可呈阳性。

梅毒性心血管病检查项:1.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3.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荧光密螺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梅毒螺旋体进人人体48小时后,血液中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故梅毒患者的本试验为阳性,且敏感性、特异性高。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FTA-ABS、FTA-ABS-DS法: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如阳性,即可确诊为梅毒。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USR、RPP试验法: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呈非梅毒的特异性反应,但此试验可作为梅毒的常规试验和筛选试验用。

多数梅毒患者此试验为阳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风疹、麻疹、活动性肺结核等也可出现阳性。

原文地址:/jibing/107.html。

心血管疾病检查报告

心血管疾病检查报告

心血管疾病检查报告是指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心血管系统相关检查后所做出的诊断报告。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个人的心血管状况,特别是进行定期检查,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十分关键。

一、检查方式目前心血管疾病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心电图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包括心跳节律失常、心肌损伤等。

2.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血糖等指标来了解个人是否存在代谢异常。

3. 心脏彩超检查:通过超声波对心脏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4. 磁共振(MRI)检查:在高功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的作用下,对心脏进行三维扫描,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以上这些检查方式各有优点和特点,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案。

二、检查结果解读对于心血管疾病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常见检查指标和解读方式:1.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主要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常规情况下,正常人心电图显示是稳定的,没有明显异常,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比如心跳速度或者节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就需要及时引起医生的注意,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检测代谢水平,包括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多个指标。

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指标的异常可能是动脉硬化的诱因之一。

如果血液检查显示有不正常的指标值,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及时就医。

3.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可以对心脏的大小、形态、运动以及流量等生理参数进行全面评估。

进一步地,心脏彩超检查还可以对心肌的厚度、弹性、收缩力等指标进行评估,从而做出心肌损伤和心脏疾病的诊断。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能够详细解释患者心脏状况和功能状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4. 磁共振(MRI)检查磁共振检查技术先进,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心脏成像图像,以及对心脏的三维重建图像。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化学检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检验能够通过对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心血管疾病生物化学检验的常见项目1、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其中,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在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

CKMB 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般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4-6 小时开始升高,12-24 小时达到峰值,3-4 天恢复正常。

2、心肌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Tn)包括 cTnI 和 cTnT,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最特异和敏感的指标。

它们在心肌细胞损伤后 3-6 小时开始升高,14-20小时达到峰值,5-7 天恢复正常。

此外,肌红蛋白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1-2 小时内即开始升高,6-9 小时达到峰值,24-36 小时恢复正常,但其特异性较差,常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3、血脂检测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LDLC 被认为是“坏胆固醇”,其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HDLC 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HbA1c 能够反映过去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5、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血管内科体检项目

心血管内科体检项目

心血管内科体检项目心血管内科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心血管内科体检的常见项目,帮助您了解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1. 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血管体检的基本检查项目,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2.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成像技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检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等心脏异常。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可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血压检测血压检测是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血压,了解个体血压水平,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

5. 心肺功能检测心肺功能检测包括心肺运动试验和呼吸测试等,通过监测运动过程中心肺的反应,评估心肺健康状况和运动耐量。

6. 血管多普勒检查血管多普勒检查利用超声技术检测血管内血流状况,评估血管壁弹性、血流速度等指标,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7. 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检测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判断心肌损伤程度,辅助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

8.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通过测定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肪成分的水平,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9. 血糖检测血糖检测用于评估糖尿病的风险和治疗效果,通过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了解个体血糖控制情况。

10. 运动平板试验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通过运动负荷试验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同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以评估心脏对运动的反应能力。

11.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RI)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可以详细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MRI,可以检测心脏肥厚、心肌病、心脏肿瘤等疾病。

12.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

13. 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通过测量呼吸道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评估肺部健康状况。

心血管内科常用化验值的临床意义精选课件

心血管内科常用化验值的临床意义精选课件
正常值: 0-150pg/ml
•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 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 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 功能。
• 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排 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同ANP一样是人体抵 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内分泌系统。心功能 障碍能够极大地激活利钠肽系统,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 释放。
• 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后可引起血清CK-MB活性增强
• 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
•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高, 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升高到 1.6~2.5.另外,活动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 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5
• CK同工酶有三种: CKBB 、CKMB 、CKMM。心梗时,有CKMB , CKMM两种同功酶,以CKMB为主,当CKMB>5%,诊断心梗。 CK同 功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CK,目前临床倾向用CKMB替代CK作为 心肌损伤的常规检查项目。
• 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 始升高, 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如果梗塞后3 ~4天, CK-MB仍持续不降,表明心肌梗塞仍在继续进行,如果已下 降的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塞病灶; 如果胸痛患者在48小时内尚未出现CK-MB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 , 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心血管疾病做什么检查

心血管疾病做什么检查

心血管疾病做什么检查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它包括了心脏和血管的多种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检查项目: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心脏的节律和传导异常,以及心肌缺血的迹象。

2. 血压测量: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血压的定期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3. 血液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这些可以帮助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4. 胸部X光: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是否有肺部积液等异常情况。

5. 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m):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壁的运动、瓣膜的开放和关闭等。

6. 冠状动脉造影: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情况。

7. 心脏核素扫描: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可以评估心肌的血流和功能。

8.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9. 心脏压力测试:通过在运动或药物刺激下监测心电图和血压,评估心脏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表现。

10. 血管超声:可以评估颈动脉和其他主要血管的血流情况,检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1. 脉搏波速度(PWV)测试:这是一种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性检查。

在进行这些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史以及初步的体检结果来决定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同时,患者也应该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检查的必要性、过程以及可能的结果,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心脏标志物,一文弄懂!

心脏标志物,一文弄懂!

心脏标志物,一文弄懂!来源:医学之声作者:李子风心脏标志物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他心脏大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诊断心脏疾病除了病史、症状和体征之外,需要辅助检查的支持,如心电图、化验、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CT等手段。

心脏标志物是反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指标,有助于心肌损伤,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层和预后评估。

主要心脏标志物标志物意义1. C-反应蛋白(CRP)早期心肌损伤的标志物2. 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心肌梗塞诊断指标白 I /T( cTnI /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3. B 型尿钠肽( BNP )心衰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指标一、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首次发现于急性病人的血清中,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

1941年Abemethy和Avery证实其为血清中造成沉淀反应的一种蛋白质,称为C-反应蛋白。

CRP由肝细胞合成,由1号染色体基因编码。

有187个氨基酸和1个二硫键,分子量为1.15KD,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聚集而成的环状对称五聚体。

在它的每一边都有亲钙性结合点。

在钙离子作用下,CRP可与肺炎球菌荚膜C多糖结合。

分子代谢周期的半衰期只有5~7个小时。

CRP在临床上作为一个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评价抗生素疗效,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等,除此之外,CRP仍为早期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

在全血中,成人和儿童CRP正常值为:0.068-8.2mg/L,心肌损伤发生数小时内,CRP可迅速增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肌梗死的一、二级预防中均具有重要意义,既可预言无症状人群中心脏事件的发生,又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判断价值。

关于一级预防的判断值,有些国外作者建议使用PHS临床研究的结果,将判断值限定在2.2mg/L。

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及相关临床意义共60页

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及相关临床意义共60页
– 无病理性Q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 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持续时 间>1分钟
–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 运动中血压下降超过10mmHg,或伴全
身反应,如低血压休克者
• 准确性70%-80%
10
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事件
11
新型动态心电图—无线网络传输移动心电监测
佩戴及记录心电仪
• 心衰指标 – BNP • 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 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 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 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 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 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 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达95%
信息传输
医生诊断并传 回传诊断信息
12
植入性HOLTER—Loop recorder
13
心内电生理检查
14
传统的心律失常诊治模式
症状
心电图
HOLTER
诊断
药物治疗
15
传统模式的弊端
• 诊断
– 被动记录 – 时效性差
• 治疗
– 姑息性 – 非根治
16
解决诊断问题的途径
电刺激
被动记录
主动诱发
(电生理)
Coronary CTA 不足之处
• 在钙化病变时,无法精确评估狭窄程度 • 与CAG判定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 若侧支循环充分的情况下,闭塞病变容易被漏诊 • 支架内病变不易看清

心内科常用化验指标的解释

心内科常用化验指标的解释

LDH3: 19.0±4.0% LDH4: 6.6±3.5% LDH5: 4.6±3.0%
总LDH对心梗诊断不如LDH的 同工酶,正常人血浆中LDH2 远多于LDH1,因此, LDH1:
LDH2<0.76;当心肌坏死时,
LDH1: LDH2<1,24小时达
到高峰,几乎与CK-MB同步。
因此,LDH同工酶可作为心肌
B型利钠肽
• BNP是心脏细胞产生的结构相关的肽类激素家 族钠尿肽中的一种,它是调节体液、体内钠平 衡、血压的重要激素,当心血容积增加和左室 压力超负荷时即可大量分泌。由于心脏容量负 荷或压力负荷增加,心肌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 增大,会使血中BNP的指标浓度增高,而这恰 恰是诊断心衰较为敏感的指标。BNP应用于心 脏病诊断有效、准确,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监 测的新一代标准。
梗死回顾性诊断的很好指标。
肌钙蛋白
• 肌钙蛋白I(cTnI) <0.2ng/L或T(cTnT) 0-0.01ng/ml两者起病3-4小时后升高, cTnI 11-24小时达高峰,7-10日将至正 常,cTnT24-48小时达高峰,10-14日 将至正常。
• 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反映梗死的 敏感指标。
心内科常用化验指标的解释
肌酸激酶(CK)
• 肌酸激酶(CK)除心肌外,尚存在骨骼肌、 脑及消化道,故其特异性并不强。CK有 三种同工酶,即CK-MB、CK-MM及CKBB,他们是由M及B两种亚基组成的二 聚体,其中CK-MB通常来自于心肌,故 其特异性高。
• CK活性在心梗4-6小时升高,峰值在1830小时之间,3-4天回至正常水平;CKMB在心梗后2-6小时开始上升,峰值在 发病后20-24小时,于36-72小时回至 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 死的范围。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与临床意义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与临床意义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与临床意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堵塞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疾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已经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血液生化指标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血脂及脂蛋白指标的分析与临床意义1. 总胆固醇(TC):冠心病患者的血浆TC水平常常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检测血浆TC水平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冠心病,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物学指标,其在动脉内的过度沉积会导致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狭窄,进而影响心肌供血。

监测血浆LDL-C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以及治疗效果。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对冠心病具有保护作用,它可以通过清除动脉内的胆固醇,并促进胆固醇的外排。

血浆HDL-C水平的降低往往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炎症指标的分析与临床意义1.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其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常常升高。

高敏感性CRP(hs-CRP)的检测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炎症状态,并对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进行评估。

2. 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冠心病的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血小板在炎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及计算PLR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炎症和血液凝固状态。

三、肌肉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分析与临床意义1.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CK及其同工酶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特别适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监测其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cTnT和cTnI是目前识别心肌损伤的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指标。

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液生化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来评估人体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血液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 血糖:血糖是衡量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与糖尿病相关,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过量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2.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异常的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3. 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

异常的肝功能指标可能提示肝脏异常,如炎症、损伤或肝病。

4. 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

异常的肾功能指标可能与肾功能不全相关。

5. 电解质:如钠、钾、钙、磷等。

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可能与许多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6.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高敏感CRP检测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

7.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组分,其水平可以检测贫血情况。

8. 甲状腺功能指标:如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

异常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可能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这些血液生化指标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之,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常用化验指标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指标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指标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一、白细胞:(WBC)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6×109个/L,增多↑: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

生理性增多:见于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时。

病理性增多:为主要讲解。

白细胞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 5种。

(一)中性粒细胞:增加: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小时。

3、急性大出血:在1-2小时内,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4、急性中毒:代谢性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妊娠中毒等。

5、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

3、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各类射线,化学物质、化疗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嗜酸性粒细胞:参考值0.5%-5%增多: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2.寄生虫疾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3.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5.某些恶性肿瘤。

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三)嗜碱性粒细胞:参考值0-1%增多:1.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血管疾病5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心血管疾病5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心血管疾病5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心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肺循环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及早预防才能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复发率及相关的并发症。

为了做到尽早发现心血管疾病,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小编介绍一下心血管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方法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其中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非侵入性检查包括血压测定、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1、血压测定诊治心力衰竭血压测定是临床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家庭自测血压、诊所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协助鉴别原发性、继发性及难治性高血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更好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等。

心电图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率、节律及心电图波形的变化等,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对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房室肥大或电解质紊乱等有重要意义。

3、心脏超声检查在诸多的心脏超声检查方法中,超声心动图最的临床价值最高。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便捷、可靠、无痛苦及可重复性好的优点。

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

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够直观地、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形态和搏动情况,还能监测室壁的运动(运动幅度、协调性)情况。

除此之外,超声心动图还能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对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冠状动脉CT随着冠状动脉CT造影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成像方法,冠状动脉CT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直接、最可靠、最特异的方法。

它可以直接把冠状动脉血管显示出来,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有无钙化,以及狭窄的程度和部位等。

评价心血管功能的常用指标

评价心血管功能的常用指标

评价心血管功能的常用指标心血管系统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状况。

为了准确评估心血管的功能,医学上有一系列常用的指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重要的指标。

首先要提到的是心率。

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一般在 60 100 次/分钟。

心率的快慢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身体状态以及情绪等。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女性的心率通常比男性稍快。

在运动、紧张或发热等情况下,心率会加快;而在睡眠时,心率则会相对减慢。

通过测量心率,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工作状态。

如果心率过慢或过快,都可能提示存在心脏疾病。

血压也是评价心血管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舒张压则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最小压力。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通常在 90 139 mmHg(收缩压)和 60 89 mmHg(舒张压)范围内。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增加心脏、脑血管和肾脏等器官的负担,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相反,低血压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器官的血液灌注。

心输出量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它指的是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

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乘以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会随着身体的代谢需求而变化,例如在运动时,心输出量会增加,以满足肌肉组织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而在休息时,心输出量则相对减少。

通过测量心输出量,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是否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

心脏的射血分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左心室射血分数一般大于 50%。

如果射血分数降低,提示心脏的收缩功能可能存在障碍,常见于心力衰竭等疾病。

心电图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心内科常见检查与化验

心内科常见检查与化验

冠脉CTA检查前准备
• 1、检查前4小时禁食(可饮水),扫描前12小时内不要饮用含咖啡因类物品,如茶,咖啡 等,从而避免引起心率上升。
• 2.心率控制在75次/分钟以下。心率过快或心律失常患者应在心内科医生调整好心率和心律 后方可进行此检查。
• 3、糖尿病患者需停用二甲双胍48小时,检查完后48小时继续服用。
心内科常见检查与化验
心内科常见的检查
心内科常见检查的种类
• 一、心电图检查
1、普通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平板运动心电图 4、食管心电图
• 二、动态血压监测
心内科常见检查的种类
•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2、CTA检查 3、MRI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放射性核素检查
• 四、心导管术和血管造影
心肌等。
心肌灌注显像(ECT)
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特定的显像仪,利用心肌 血流灌注显像剂的示踪特性,获得在特定条件 下的心肌血流灌注影像,以此了解心肌的供血 和存活情况。
ECT适应症:
•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冠状动脉危险度分级、心肌细胞活性的评估。 • 急性缺血综合征的评价、心肌顿抑与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估价。 • 心肌缺血治疗:如冠脉搭桥术、血管成形术及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价。 • 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室壁瘤及大动脉瘤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其分流的
食管心电图注意事项
1、有咽部或食管疾病、局部麻醉药物过敏者不能做此项检查。 2、检查一般安排在早晨,故前一晚22:00以后禁食禁饮,检查当日空腹,药也不要吃。 3、检查结束后两小时方可进食,以温凉流食为宜。
二、动态血压监测
• 采用特殊的血压测量和记录装置,按设定的时间测 量并记录24h血压
• 了解不同生理状态下血压的变化。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血脂检查,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中的脂质水平,了解患者的患心脏病和中
风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血脂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总胆固醇水
平超过建议的正常范围,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改变饮
食惯、增加运动等。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一种较低密度的
脂蛋白,称为“坏胆固醇”。

高水平的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加相关。

如果LDL-C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是一种较高密度
的脂蛋白,称为“好胆固醇”。

高水平的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降低相关。

如果HDL-C水平较低,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运动、戒
烟等措施来提高HDL-C水平。

4.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一种脂肪酸在体内的主要储
存形式。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
TG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通过改变饮食惯、减少饮酒等方式来降低
风险。

综上所述,血脂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风险。

如果发现血脂检查指标异常,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患者
的风险,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

及早进行血脂检查,对
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高血压、心律失常 • 低:顽固性心衰、高胆固醇血症
3
化 验
• 心肌标志物(心肌损伤指标)
– 肌钙蛋白T
• 在心肌细胞膜完整时,心肌肌钙蛋白不会透出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只有当心肌细胞 膜破坏时,肌钙蛋白才能释放入血。其血循环中肌钙蛋白的浓度与心肌受损的程度
呈正比,且具有长达15d的半衰期,是回顾性检测的最佳指标
有创电生理检查的开端—希氏束电图
20
导管室的核心设备--DSA
21
导管室的核心设备
22
患者进入导管室
23
上腔静脉系统穿刺
24
股静脉穿刺
25
电极导管的放置
26
电极导管的放置
27
程序刺激
• 记录各部位的心腔内电图
– 如希氏束电图
• 测定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
– 如不应期 – 如窦房结恢复时间
2
内容这么多,我们都掌 握了吗?
化 验
•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检测
– TC – TG – HDL-C
– LDL-C: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载脂蛋白A( ApoA1 ) – 载脂蛋白B( ApoB ) – 脂蛋白a( Lpa ):独立危险因素 – HCY:独立危险因素 – CRP:反映斑块活动程度 – 甲状腺功能
– 肌红蛋白
•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在细胞膜的氧化功能中具有重
要作用。因其为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17000~18000),当心肌细 胞发生损 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 cTnI/cTnT更快。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 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 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43
对CAG的补充--IVUS
44
对CAG的补充---OCT
45
FFR(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
46
垃圾致河道变窄,需要疏通吗?
47
FFR:原理及FFRCT
48
冠脉CTA
49
Coronary CTA 优势
• 非侵入性检查 • 检测不稳定性斑块的唯一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 能清晰显示非钙化性病变 • 与核素负荷试验,超声负荷试验和运动试验相比,特异性更高 • 能判定斑块的性质,如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 • 能评估桥血管
13
心内电生理检查
14
传统的心律失常诊治模式
心电图 症状
HOLTER
诊断
药物治疗
15
传统模式的弊端
• 诊断
– 被动记录 – 时效性差
• 治疗
– 姑息性 – 非根治
16
解决诊断问题的途径
电刺激
被动记录
主动诱发
(电生理)
17
解决治疗问题的途径
(姑息)
(根治)
根治
早期的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搏
19
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心内二科 杨淼淼
1
主要内容
• 实验室 – BNP

心电学
– 普通心电图 – 负荷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
– 电生理

影像学
– X线胸片 – UCG – MRI – CAG及IVUS/OCT/FFR – CTA – 同位素心肌显像
• 诱发心动过速,明确心动过速性 质
28
病灶的确定—寻找最早激动部位
29
X线胸片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超声心动图(UCG)
可观察 瓣膜结构 房、室壁厚度、有无缺损或畸形 大血管形态及有无畸形 房室腔大小 室壁运动状态(心肌缺血、收缩与舒张功能)
40
心肌MRI: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

心衰指标
– BNP
• 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 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 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 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 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 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 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达95%
41
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
42
冠状动脉造影局限
• 反映的仅仅是0.5mm以上的“可 视”血管在静息条件下内腔的轮 廓 • 能发现
– 主要血管及分支固定性狭窄程度
在20%以上的病变
• 不能识别
– 狭窄程度不高的软斑块等高危病 变 – 冠状动脉痉挛等动力性因素(变 异型心绞痛) – 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
同位素心肌显像(SPEFCT)
55
SPECT:直接观察心肌缺血情况
56
CAG VS SPECT
57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反映 组织代谢情况
利于检测
肿瘤 缺血心肌
58
59
4
化 验
• 凝血功能
– D-Dimer •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 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 凝块 • 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 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 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 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 致D-二聚体升高
• 利于发现解剖畸形
• 评估纵膈和肺血管
Coronary CTA 不足之处
• 在钙化病变时,无法精确评估狭窄程度
• 与CAG判定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 若侧支循环充分的情况下,闭塞病变容易被漏诊 • 支架内病变不易看清
冠脉解剖变异—RCA起源于左冠窦
CFX
LAD
RCA
Lt Main
CABG术后,桥血管的介入治疗
– CK-MB
•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一直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心肌酶谱中最具 特异性的酶,但长期以来用免疫抑制法测定酶活性的干扰因素很多,检测的敏 感性、 特异性均大受影响,现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用化学发光方法测 定CK-MB的质量可不受酶活性的影响,直接检测CK-MB分子的浓 度,可更加敏感、 特异地为临床提供帮助
5
心电图临床价值
• 解剖与形态学诊断
心房肥大
心室肥大 • 病理学和病例生理学诊断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电解质失衡、内分泌疾病、药物作用 • 心律失常的诊断
6
心电图能确诊的疾病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7
心电图动态变化诊断心肌缺血
8
不能仅凭1份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
9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阳性结果判定
– 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运动中或运动后 出现ST段缺血型下移≥0.1mV,持续时 间>2分钟,运动前原有ST段下移者, 应在原有基础 上再下移≥0.1mV,持续 时间应>2分钟 – 无病理性Q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 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持续时
间>1分钟
–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 运动中血压下降超过10mmHg,或伴全 身反应,如低血压休克者
• 准确性70%-80%
10
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事件
11
新型动态心电图—无线网络传输移动心电监测
佩戴及记录心电仪
信息传输
医生诊断并传 回传诊断信息
12
植入性HOLTER—Loop record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