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说课稿4(优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辛亥革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小结及结束来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部分。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观察图画的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一样,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也是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的一个典范。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北师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对比媒体展示的“兴中会成立简表”,自己设计“同盟会成立简表”。教师强调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并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难点: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依据:辛亥革命的失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史实中分析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能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三层次的目标,则必须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习小组的解说、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
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向学生展示《武昌首义》剧照(多媒体)。介绍:这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95
周年而拍摄的电视剧《武昌首义》中的一幅剧照。提出问题:武昌起义的情况如何?辛亥革命又是怎么回事?与孙中山先生有什么关系?
用电视剧剧照导入,一是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的设置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二是电视剧本身也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为情感目标的实现做铺垫。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2~3分钟)
为了避免学生思路混乱,同时也认识到革命形势的发展,设置了一个题目:“穿针引线”,给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一些历史事件,要求学生把这些历史事件的关系表述出来,一方面让学生理清本课的思路,另一方面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时偶然的,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针对八年级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节课的作业。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课本44页,试着制作一张孙中山反清革命主要事迹的年表。
六.小结
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尝试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组织课堂讨论。期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七.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