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女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男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感“夜游之因”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1.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月色入户
但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3)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文言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
苏”,为“唐宋八
2020/4/3
大 家”之一。 3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试读 听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20/4/3
4
字音强化
全文小结
记 承 天
记叙 ——寻伴夜 游
描写 ——庭中月色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寺
漫步的悠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人生的感慨
2020/4/3
16
2020/4/3
10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2020/4/3
比喻 11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 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 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 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2020/4/3
13
你认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 “闲人”是不是指无所事事的人?
不是。“闲人”,即清闲的人.首 先指具有闲情雅致之人。其次,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凉心境。虽然他在政治上有远大 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 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 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
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中考模拟
1、下面对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罢了
.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思想内容
1.选出加下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欣然起行/行阵和睦
B.臣本布衣/本小利微
C.京中有善口技者/心怀不善 D.念无与乐者/念念不忘
2.选出加下划线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B ) A.相与步于中庭/飞鸟相与还
B.相与步于中庭/寸步不离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寻病终
(不久)
2.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思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于中庭步(介词后置)
重点句子
1、欣然起行。 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和我一同游乐的人。 3、怀民亦未寝。 怀民也没有睡。 4、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两人)一起到院子中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里还有水藻和荇 菜互相交错,原来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中考模拟
1、下面对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罢了
.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思想内容
1.选出加下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欣然起行/行阵和睦
B.臣本布衣/本小利微
C.京中有善口技者/心怀不善 D.念无与乐者/念念不忘
2.选出加下划线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B ) A.相与步于中庭/飞鸟相与还
B.相与步于中庭/寸步不离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寻病终
(不久)
2.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思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于中庭步(介词后置)
重点句子
1、欣然起行。 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和我一同游乐的人。 3、怀民亦未寝。 怀民也没有睡。 4、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两人)一起到院子中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里还有水藻和荇 菜互相交错,原来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何谓“闲人”?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闲人:
1、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即政治生活清闲之人。
2、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本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① 贬谪的悲凉 ② 赏月的欣喜 ③ 漫步的悠闲 ④ 人生的感慨 ⑤ 自我派遣内心悲凉的乐观豁达
当堂训练 选择题
1、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 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 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 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 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 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但是,他仍然乐 观、旷达,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月夜游 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自学指导一 1、读准字音(2分钟)
解( jiě)衣 藻荇( xì)ng 遂(suì )至 未寝( qǐn)
柏( bǎi )
划分节奏
(2分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suì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页)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 (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超脱、豁达、鄙视、愤懑、自嘲
闲人:①清闲的人(贬官) →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
②有闲情雅致的人 →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只有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才能欣赏出景色的 美妙,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忙着追求, 忙着工作,迷失在富贵中,迷失在物欲横流 中,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美丽的风景。丢掉了 那一份闲情雅致。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 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承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品读课文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全文小结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承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 的 乐观
你从文中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丽无处不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导入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设计
记 叙事--- 月色入户
承
夜游赏月
赏月的欣喜
情
天 寺 夜 游
写景--月如积水空明 竹柏如藻荇
景 交 融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感慨--- 闲
背景介绍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 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 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 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 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 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 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 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 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悟闲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指悠闲自在之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跃然纸上。 “闲人”又指清闲无事,百无聊赖之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寄寓其中。 这里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 生活态度。
课文导入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设计
记 叙事--- 月色入户
承
夜游赏月
赏月的欣喜
情
天 寺 夜 游
写景--月如积水空明 竹柏如藻荇
景 交 融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感慨--- 闲
背景介绍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 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 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 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 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 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 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 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 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悟闲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指悠闲自在之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跃然纸上。 “闲人”又指清闲无事,百无聊赖之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寄寓其中。 这里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 生活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资料讲解28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资料讲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资料讲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上课材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检验背诵!
基础课件
19
古人有不少咏月的佳句,你能写出哪些来“ 野?
旷
天
野旷天低树,
低
江清月近人。
树
,
江
——孟浩然
清
月
近
人
”
(· )
唐
基础课件
知识拓展孟 浩 然 20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疑似地上霜。 低头思故乡。
苏轼
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②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基础课件
10
门
翻译:
月色 入 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照进
高兴、愉快的样子
想到
研习课文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基础课件
14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 人物: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允捧中学 李想
基础课件
1
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
“记”是古随代笔的式一小种品文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45张PPT)
1
“闲人”的理解?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 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1、清闲之人,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 境况,是对自己作为闲官的一种自嘲; 2、旷达乐观、安闲自适人,天下不乏良辰 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能够寄情 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 ; 3、不汲汲于名利的人,慨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
辜负了美景的,而自己能够安然赏此美景;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 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 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 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 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 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 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 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翻译下列句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
寺寻找张怀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
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 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点明其闲
在常人眼里,那不过是一轮最普通的山 月,而在你的眼中却写满了种种情趣!此时,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你这样一个闲臵之人, 身处逆境,还能拥有闲情雅致,拥有积极追 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情怀!苏轼你“宠辱 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 天边云卷云舒”, 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 中也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 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心灵。
“闲人”的理解?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 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1、清闲之人,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 境况,是对自己作为闲官的一种自嘲; 2、旷达乐观、安闲自适人,天下不乏良辰 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能够寄情 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 ; 3、不汲汲于名利的人,慨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
辜负了美景的,而自己能够安然赏此美景;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 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 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 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 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 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 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 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翻译下列句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
寺寻找张怀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
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 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点明其闲
在常人眼里,那不过是一轮最普通的山 月,而在你的眼中却写满了种种情趣!此时,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你这样一个闲臵之人, 身处逆境,还能拥有闲情雅致,拥有积极追 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情怀!苏轼你“宠辱 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 天边云卷云舒”, 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 中也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 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心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
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查漏补缺 • 1、重点字词把握,或注音( )或解释
• 藻( ) 荇( ) 遂( ) 相与( )
• 怀民亦未寝( )
月色入户
• 解衣欲睡
积水空明
欣然起行
• 相与步于中庭
• 2、句子翻译
•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措,盖竹柏影也。
•
第12页/共13页
•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
谢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 ①默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
?
。
•
• ②本文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③“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你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呢?
•
第10页/共13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色?哪里没有 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很少有
第11页/共13页
复习课教学目标
• 1、背诵流畅,默写准确。 • 2、积累文言字词。 • 3、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 4、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1页/共13页
课前积累
• 古人常将山、水、花、鸟入诗入文,请写出相关语句。 •山 •水 •花 •鸟
第2页/共13页
文学常识
• 苏轼(1037—1101) •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_____”
之一。
第3页/共13页
整体把握
•
事
• 本文写了作者被贬黄期间在
•与
查漏补缺 • 1、重点字词把握,或注音( )或解释
• 藻( ) 荇( ) 遂( ) 相与( )
• 怀民亦未寝( )
月色入户
• 解衣欲睡
积水空明
欣然起行
• 相与步于中庭
• 2、句子翻译
•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措,盖竹柏影也。
•
第12页/共13页
•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
谢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 ①默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
?
。
•
• ②本文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③“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你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呢?
•
第10页/共13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色?哪里没有 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很少有
第11页/共13页
复习课教学目标
• 1、背诵流畅,默写准确。 • 2、积累文言字词。 • 3、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 4、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1页/共13页
课前积累
• 古人常将山、水、花、鸟入诗入文,请写出相关语句。 •山 •水 •花 •鸟
第2页/共13页
文学常识
• 苏轼(1037—1101) •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_____”
之一。
第3页/共13页
整体把握
•
事
• 本文写了作者被贬黄期间在
•与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通用课件
03
02
导入(5分钟):介绍课程背景、学习目标 和课程安排。
04
主题探讨(15分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 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阅读技巧(15分钟):讲解并练习古文阅 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05
06
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 业和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02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解析
文章背景
02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 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提高古 文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
掌握记承天寺夜游的 文学常识、背景和作 者生平。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和 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和准确度。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和情感表达。
课程安排
课程时长:45分钟
01
知识回顾(10分钟):回顾记承天寺夜游 的文学常识、背景和作者生平。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深 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 思想情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苏轼的文学成就
诗
苏轼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样 ,既有豪放奔放,也有婉约柔情 。他的诗作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
帜。
词
苏轼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的词风突破了传统束缚,为宋词 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散文
苏轼的散文文笔流畅,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如《赤壁赋》等,既有文 学价值,也有哲学思考。
苏轼的其他方面
情感表达
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 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例如,“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喜爱和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的特色
独特的视角
文章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月光和竹柏 影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
第12页/共18页
探究理解
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
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被贬之人。
第13页/共18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 外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 点?)
第8页/共18页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月____,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庭__下_如__积_水_ 空_ 明, ______水__中_藻__、__荇_交__横_,__盖__竹_柏__影_也______。
第9页/共18页
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何__夜__无_月__?__何__处__无_竹__柏__?__但__少_闲__人__如__吾__两_人__者__耳_ 。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第7页/共18页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 人物: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 闲 ” 字 是 本 文 的 文 眼 , 闲 人 是 本 文 的 点 睛 之 笔 。 “闲”人的言外之意是: •① 反 映 作 者 身 为 闲 官 的 现 实 ; •② 表 达 了 作 者 安 闲 自 适 的 心 境 ; •③ 慨 叹 世 人 忙 于 名 利 而 无 闲 顾 及 良 辰 美 景 。
第10页/共18页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
记叙 ——寻伴中月色
探究理解
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
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被贬之人。
第13页/共18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 外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 点?)
第8页/共18页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月____,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庭__下_如__积_水_ 空_ 明, ______水__中_藻__、__荇_交__横_,__盖__竹_柏__影_也______。
第9页/共18页
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何__夜__无_月__?__何__处__无_竹__柏__?__但__少_闲__人__如__吾__两_人__者__耳_ 。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第7页/共18页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 人物: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 闲 ” 字 是 本 文 的 文 眼 , 闲 人 是 本 文 的 点 睛 之 笔 。 “闲”人的言外之意是: •① 反 映 作 者 身 为 闲 官 的 现 实 ; •② 表 达 了 作 者 安 闲 自 适 的 心 境 ; •③ 慨 叹 世 人 忙 于 名 利 而 无 闲 顾 及 良 辰 美 景 。
第10页/共18页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
记叙 ——寻伴中月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2020/12/10
1
文言朗读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20/12/10
2
文言词语 到
于• 是1、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人罢了。
• 5,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
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的起来走到
户外
2020/12/10
5
文章评价
• 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 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 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 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 怀。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 庭中美景)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抒情),点出作
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2020/12/10
7
精要练习1
•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
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 _____________。
2020/12/10
9
•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 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 微妙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 的含义? 闲人表达的感情?)
•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面对困境的豁达,种种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院里
•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原来是
只是
2020/12/10
清闲的人
交错、纵横
3
句子翻译
•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来到了 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于
2020/12/10
6
•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 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 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 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 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 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
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 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 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020/12/10
10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11
是我们一起到院子里散步。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
水里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
柏的影子呀
2020/12/10
4
句子翻译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 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
• 苏轼、苏辙、苏洵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
• ①考虑,想到 ②就 ③睡觉 ④共同,一起
2020/12/10
8
精要练习2
4. 阅读理解。
•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20/12/10
1
文言朗读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20/12/10
2
文言词语 到
于• 是1、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人罢了。
• 5,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
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的起来走到
户外
2020/12/10
5
文章评价
• 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 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 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 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 怀。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 庭中美景)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抒情),点出作
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2020/12/10
7
精要练习1
•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
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 _____________。
2020/12/10
9
•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 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 微妙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 的含义? 闲人表达的感情?)
•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面对困境的豁达,种种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院里
•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原来是
只是
2020/12/10
清闲的人
交错、纵横
3
句子翻译
•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来到了 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于
2020/12/10
6
•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 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 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 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 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 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
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 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 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020/12/10
10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11
是我们一起到院子里散步。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
水里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
柏的影子呀
2020/12/10
4
句子翻译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 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
• 苏轼、苏辙、苏洵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
• ①考虑,想到 ②就 ③睡觉 ④共同,一起
2020/12/10
8
精要练习2
4. 阅读理解。
•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