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女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男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感“夜游之因”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1.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3)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文言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

苏”,为“唐宋八
2020/4/3
大 家”之一。 3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试读 听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20/4/3
4
字音强化
全文小结
记 承 天
记叙 ——寻伴夜 游
描写 ——庭中月色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漫步的悠闲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人生的感慨
2020/4/3
16
2020/4/3
10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2020/4/3
比喻 11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 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 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 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2020/4/3
13
你认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 “闲人”是不是指无所事事的人?
不是。“闲人”,即清闲的人.首 先指具有闲情雅致之人。其次,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凉心境。虽然他在政治上有远大 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 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 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
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中考模拟
1、下面对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罢了
.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思想内容
1.选出加下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欣然起行/行阵和睦
B.臣本布衣/本小利微
C.京中有善口技者/心怀不善 D.念无与乐者/念念不忘
2.选出加下划线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B ) A.相与步于中庭/飞鸟相与还
B.相与步于中庭/寸步不离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寻病终
(不久)
2.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想到
今义:思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于中庭步(介词后置)
重点句子
1、欣然起行。 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和我一同游乐的人。 3、怀民亦未寝。 怀民也没有睡。 4、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两人)一起到院子中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里还有水藻和荇 菜互相交错,原来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何谓“闲人”?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闲人:
1、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即政治生活清闲之人。
2、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本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① 贬谪的悲凉 ② 赏月的欣喜 ③ 漫步的悠闲 ④ 人生的感慨 ⑤ 自我派遣内心悲凉的乐观豁达
当堂训练 选择题
1、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 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 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 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 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 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但是,他仍然乐 观、旷达,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月夜游 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自学指导一 1、读准字音(2分钟)
解( jiě)衣 藻荇( xì)ng 遂(suì )至 未寝( qǐn)
柏( bǎi )
划分节奏
(2分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suì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页)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 (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超脱、豁达、鄙视、愤懑、自嘲
闲人:①清闲的人(贬官) →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
②有闲情雅致的人 →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只有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才能欣赏出景色的 美妙,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忙着追求, 忙着工作,迷失在富贵中,迷失在物欲横流 中,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美丽的风景。丢掉了 那一份闲情雅致。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 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叙 ——寻伴夜游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品读课文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全文小结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 的 乐观
你从文中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丽无处不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导入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设计
记 叙事--- 月色入户

夜游赏月
赏月的欣喜

天 寺 夜 游
写景--月如积水空明 竹柏如藻荇
景 交 融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感慨--- 闲
背景介绍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 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 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 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 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 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 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 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 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悟闲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指悠闲自在之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跃然纸上。 “闲人”又指清闲无事,百无聊赖之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寄寓其中。 这里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 生活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资料讲解28页PPT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资料讲解28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资料讲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上课材料)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上课材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检验背诵!
基础课件
19
古人有不少咏月的佳句,你能写出哪些来“ 野?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 )

基础课件
知识拓展孟 浩 然 20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疑似地上霜。 低头思故乡。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基础课件
10

翻译:
月色 入 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照进
高兴、愉快的样子
想到
研习课文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基础课件
14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 人物: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允捧中学 李想
基础课件
1
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
“记”是古随代笔的式一小种品文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45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45张PPT)
1
“闲人”的理解?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 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1、清闲之人,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 境况,是对自己作为闲官的一种自嘲; 2、旷达乐观、安闲自适人,天下不乏良辰 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能够寄情 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 ; 3、不汲汲于名利的人,慨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
辜负了美景的,而自己能够安然赏此美景;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 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 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 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 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 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 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 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翻译下列句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
寺寻找张怀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
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 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点明其闲
在常人眼里,那不过是一轮最普通的山 月,而在你的眼中却写满了种种情趣!此时,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你这样一个闲臵之人, 身处逆境,还能拥有闲情雅致,拥有积极追 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情怀!苏轼你“宠辱 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 天边云卷云舒”, 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 中也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 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心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
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查漏补缺 • 1、重点字词把握,或注音( )或解释
• 藻( ) 荇( ) 遂( ) 相与( )
• 怀民亦未寝( )
月色入户
• 解衣欲睡
积水空明
欣然起行
• 相与步于中庭
• 2、句子翻译
•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措,盖竹柏影也。

第12页/共13页
•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谢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 ①默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②本文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③“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你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呢?

第10页/共13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色?哪里没有 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很少有
第11页/共13页
复习课教学目标
• 1、背诵流畅,默写准确。 • 2、积累文言字词。 • 3、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 4、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1页/共13页
课前积累
• 古人常将山、水、花、鸟入诗入文,请写出相关语句。 •山 •水 •花 •鸟
第2页/共13页
文学常识
• 苏轼(1037—1101) •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_____”
之一。
第3页/共13页
整体把握


• 本文写了作者被贬黄期间在
•与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通用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通用课件

03
02
导入(5分钟):介绍课程背景、学习目标 和课程安排。
04
主题探讨(15分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 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阅读技巧(15分钟):讲解并练习古文阅 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05
06
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 业和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02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解析
文章背景
02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 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提高古 文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
掌握记承天寺夜游的 文学常识、背景和作 者生平。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和 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和准确度。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和情感表达。
课程安排
课程时长:45分钟
01
知识回顾(10分钟):回顾记承天寺夜游 的文学常识、背景和作者生平。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深 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 思想情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样 ,既有豪放奔放,也有婉约柔情 。他的诗作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
帜。

苏轼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的词风突破了传统束缚,为宋词 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散文
苏轼的散文文笔流畅,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如《赤壁赋》等,既有文 学价值,也有哲学思考。
苏轼的其他方面
情感表达
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 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例如,“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喜爱和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的特色
独特的视角
文章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月光和竹柏 影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
第12页/共18页
探究理解
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
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被贬之人。
第13页/共18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 外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 点?)
第8页/共18页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月____,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庭__下_如__积_水_ 空_ 明, ______水__中_藻__、__荇_交__横_,__盖__竹_柏__影_也______。
第9页/共18页
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何__夜__无_月__?__何__处__无_竹__柏__?__但__少_闲__人__如__吾__两_人__者__耳_ 。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第7页/共18页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 人物: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 闲 ” 字 是 本 文 的 文 眼 , 闲 人 是 本 文 的 点 睛 之 笔 。 “闲”人的言外之意是: •① 反 映 作 者 身 为 闲 官 的 现 实 ; •② 表 达 了 作 者 安 闲 自 适 的 心 境 ; •③ 慨 叹 世 人 忙 于 名 利 而 无 闲 顾 及 良 辰 美 景 。
第10页/共18页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叙 ——寻伴中月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2020/12/10
1
文言朗读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20/12/10
2
文言词语 到
于• 是1、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人罢了。
• 5,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
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的起来走到
户外
2020/12/10
5
文章评价
• 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 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 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 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 怀。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 庭中美景)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抒情),点出作
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2020/12/10
7
精要练习1
•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
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 _____________。
2020/12/10
9
•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 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 微妙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 的含义? 闲人表达的感情?)
•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面对困境的豁达,种种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院里
•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原来是
只是
2020/12/10
清闲的人
交错、纵横
3
句子翻译
•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来到了 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于
2020/12/10
6
•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 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 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 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 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 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
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 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 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020/12/10
10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11
是我们一起到院子里散步。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
水里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
柏的影子呀
2020/12/10
4
句子翻译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 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
• 苏轼、苏辙、苏洵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
• ①考虑,想到 ②就 ③睡觉 ④共同,一起
2020/12/10
8
精要练习2
4. 阅读理解。
•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