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合集下载

面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高中作文

面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高中作文

面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高中作文面对自然,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严肃,但其实也可以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和一只熊面对面站着,你会怎么做?是不是会有点紧张,甚至有点害怕?这就是敬畏之心的作用。

敬畏之心,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一个大家庭。

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不尊重其他生物,那么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举个例子吧,你有没有听说过“蝴蝶效应”?这个概念是指一个小小的变化可能会在某个地方引起一场大风暴。

比如说,你在公园里随手扔了一个空瓶子,这个空瓶子可能会被风吹到湖里,然后被鸭子踩到,最后导致湖水变质。

这样一来,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受到影响。

所以说,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对自然产生影响,我们必须要有敬畏之心。

当然啦,敬畏之心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味地顺从自然、放任自流。

相反,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环境。

总之呢,面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我们要时刻保持谦卑的心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敬畏之心!。

敬畏自然——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人生意义

敬畏自然——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人生意义

敬畏自然——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人生意义作者:初苏华(2019年9月2日)[摘要]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无法脱离大自然而生存。

大自然公平正义,惩恶祐善。

人对待自然的好坏善恶,决定了他应有的吉凶祸福。

人类对大自然任何不自然的改变,实际上都是在改变人类自己。

任何自作,都是自受。

因而人类对大自然应始终心存敬畏之心。

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 自然;自然气场;自然规律;环境保护天地即自然,天地万物成自然。

自然运行规律有序,自然万物协调平衡,自然而然,“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生命来自于自然,命运取决于自然,自然养育万物,人以自然为本。

(一)人是自然的,人依存于自然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生来是自然的。

人体的气血运行,机能作用,与天地日月的运行是相应一致的,是属于同一规则和原理。

如人的成长顺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规律,其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是人的自然表现。

人的生命机体和生命活动与自然息息相通。

《黄帝内经·素问》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就是说,自古人与自然界相通相合是生命的根本,其本于阴阳。

在天地之间,南北东西上下之内,无论是九州大地,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之气,都与自然之气相通。

其生是五行与五脏相应,其气是天、地、人三气相合。

如果经常违反与自然的相应相合,邪气就会伤害人体,这就是寿命的根本。

因而,顺自然者生,逆自然者亡。

中国古代先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这是一个超凡的认识。

这个认识可以理解为:天与人共生合一;天与人相映合一;天与人和爱合一;天与人本原同一而合一;人合于天而天人合一。

自然的人依存于自然。

也就是说,人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服从于大自然。

人是以自然为本的。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人类在自然的孕育中演化成长。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7篇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篇1)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唤醒了我前所未有的思绪和人应具有的本性。

文章前端的一句“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看此之后并没任何遐想和感触,但带着题目的好奇性一直读下去后,回想刚才的句子,忽地有一种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震撼我——“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滴”。

人类永远那么幼稚。

每个国家的人都在奋斗,都在拼搏,为了显国威而研制出一艘艘航天飞机,扔几个太空垃圾又算得了什么。

而在人类沾沾自喜的后面,隐藏着不可名状的灾难。

人类是聪明的,但聪明的不是人类。

一时的利己私欲便可以掩掩实实地遮住了人类所造成的后果的明亮眼睛,即使造成立无法挽救的后果,懊恼抽泣之后,还是有人故态复还。

“前车颠,后车鉴”,聪明的人们连这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想不透么?人是聪明的,只是心被利益遮住了光明,失去了明辩能力。

人只是要考虑一切后果,就可以大大减少今后将要面临的灾难,和地球上的所有“弟兄”和睦的长久地共处下去。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作文范文(篇2)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有其运行规律,它不会因为天下处于唐尧盛世而特意存在下去,也绝不会因为出了桀这样的坏人而中止运行。

与荀子的观点不同,认为人要行善,不行善就要受到上帝的处罚,而且这种处罚有时要玉石俱焚,连善人也跟着倒霉。

这次二十几万人命的逝去难道又是他们作恶多端的缘故?放远一点说,几十亿年以后,太阳要大大膨胀,如果不离开地球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难道你对自然保持敬畏,太阳系就不出现这种前景吗?近一点讲,还存在有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只是敬畏能让小行星改变轨道吗?人虽然渺小,与宇宙比起来如微尘,如芥子,无法改变自然规律,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规避自然灾害。

已有人提出可以主动出击小行星,而至于几十亿年以后,人一定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而迁徙到其他适合人居住的环境中去了。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7篇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满分作文篇1人,还是应该有几分敬畏之心的。

缺乏敬畏之心的人,常常会妄自尊大,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往往是愚不可及。

要说敬畏,我们最应该敬畏的是自然。

自然像父亲一样,我们敬畏它,它就亲近我们,我们忤逆它,它就惩罚我们;自然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敬畏它,它就给我们无限的启示,我们藐视它,它严历地教训我们。

“师法自然”,是最聪明的学习方法。

可是人类总是以自然主宰自居,肆意享乐,挥霍浪费自然的一切资源。

人类总能够化友为敌,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能够变成我们人类餐桌上美味,人类高踞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点,在地球上似乎所向无敌。

如果仅仅是为生存或繁衍而取得食物,尚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而人类不是这样。

食野味穿裘皮赏骨雕,是某些人的癖好,还成了炫耀的资本和地位的象征。

为一只犀角,可以杀害一头犀牛。

为两根象牙,可以杀害一头大象。

为了得到黄羊的皮毛,可以把它们斩尽杀绝。

为了取暖或者削筷子,可以毁灭性地破坏森林。

人类可以移山填海,可以随意排放毒气,排放污水,排放废渣。

人类因一丁点小利,可以屠毒生灵;为满足无边的贪欲,可以糟蹋环境。

短短的几百年所谓现代文明,让天空失去明净,变得灰暗;水源不再清澈,变得肮脏;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

在破坏自然的活动中,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人类的力量,还有哪一种生物,能够这样糟贱地球,我们所有生物共同的母亲。

自然生态以十分脆弱的表象,给我们沉痛的教训。

制冷剂的任意排放,使臭氧层出现了漏洞,各种有害射线长驱直入穿透大气层,我们就失去了庇护。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使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地球两极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过度放牧和垦殖,植被大量破坏,使土地荒漠,扬砂暴虐,使水土流失,河湖淤塞,造成洪灾水患。

再看科技是如此发达的美国,今年也遭受了罕见的飓风,造成至少千人死亡。

一场“非典”从广东到香港,从中国到外国,从亚洲到全球。

今年的禽流感,从东南亚到中国,从台港到韩国。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作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作文7篇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作文7篇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作文(精选篇1)多少年来,大自然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那些无知的人们也只有无知的乱伐,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台风,海啸,地震,甚至于龙卷风,这都是大自然对那些破坏自然的始作俑者——人类的“馈赠”。

直到那一切真正地过去,人们才开始寻找原因,甚至还有指天大骂,怨天尤人,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应得的。

人类对大自然的恐惧,是只有发生过之后才意识到的,其实真到那时也已经太迟,后悔莫及,是人类唯一对大自然的叹息,为防范于未然,也只有少数开始真正意识到恐惧,开始寻求方法。

但这个世界也只有为利而去破坏自然生态的人,“世间万物皆平等”这句真理,到这时,也已是过眼云烟,猎杀,砍伐,焚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也只能这样,地球上的生命,也因人类的屠杀,变得稀少,或者,只剩下人类自己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那个无知的孩童,殊不知是大自然创造了人类的祖先,哺育了人类的始祖,才会有人类今时今日的“成就”。

在自然母亲的面前所摆弄的伎俩,也只是人类处于“孩童时期”的叛逆,但孩童始终会长大,到那时才开始了解自然,才意识到自己在“孩童时期”所犯下的“无知”的过错,相信人类,是会长大的,到心志真正成熟起来的那个时候。

人类,永远是地球的一部分,无法取代什么,也只有一次次的进步,才懂得敬畏自然,人与自然,是与谐的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只有真正地相辅相成,才能真真正正地与谐下去,才能有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优秀作文(精选篇2)多少年来,大自然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那些无知的人们也只有无知的乱伐,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台风,海啸,地震,甚至于龙卷风,这都是大自然对那些破坏自然的始作俑者——人们的“馈赠”。

直到那一切真正地过去,人们才开始寻找原因,甚至还有指天大骂,怨天尤人,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应得的。

人们对大自然的恐惧,是只有发生过之后才意识到的,其实真到那时也已经太迟,后悔莫及,是人们唯一对大自然的叹息,为防范于未然,也只有少数开始真正意识到恐惧,开始寻求方法。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

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

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

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

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

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摘要:老子“无为而治”是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理念,它在现代管理中也有一定的引申意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内涵,分别是:理性思维、自我放弃和敬畏自然。

通过探讨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说明老子“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现代管理;理性思维;自我放弃;敬畏自然正文:一、理性思维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干预自然而自然地发展,对于管理来说,就是将思维放到自然的状态下,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来引导企业的发展。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即主动思考、自主决策、以结果为导向。

当今社会中,科技更新换代,商业模式不断刷新,企业管理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借鉴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迎接未来挑战。

二、自我放弃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拘泥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将其放到自然之中,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放低一些,放开马缰,顺伸双手,以宽广的胸怀对待管理问题。

这种自我放弃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客观化”管理模式,即理性同情、心理抗压、以自然之道避免矛盾。

当今社会中,企业家们普遍存在傲慢自大、忽视客观现实、拒绝变革等缺点,老子“无为而治”的精神告诫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放下身段,谦虚谨慎,才能实现管理的真正价值。

三、敬畏自然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管理者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走,才能在经济、社会和自然上实现和谐发展。

这种敬畏自然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全局指导局部。

当今社会中,污染、环保、气候变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公司、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探讨,可以看出,这种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仍有其应用价值。

谈谈你对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谈谈你对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谈谈你对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和看法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和天性。

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自然界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需要。

下面是我对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和看法:1.敬畏自然:敬畏自然意味着对自然的尊重、珍视和保护。

自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包含无数的生命体和生态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当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对自然保持谦逊和敬畏的态度。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不去破坏自然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自然持续地为我们和后代提供生命支持和生态服务。

2.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意味着对生命的珍视、爱护和关怀。

生命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人类作为生命的一种形式,应当认识到生命的神圣和自身的责任。

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不去侵犯他人的生命和尊严。

同时,我们也应当爱护和关怀其他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自然视为可以任意索取和破坏的对象,而应当把自然看作是我们的伙伴和朋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人类应当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包括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应当与自然进行交流和沟通,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持。

总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以更加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去面对自然和生命,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

敬畏自然的意思

敬畏自然的意思

敬畏自然的意思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敬重有畏惧。

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届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畏惧”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与自然球的和谐的发展。

敬畏自然不是说要让人无所作为或听天由命,而是说当人这个智慧生物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或对自然规律不能破坏得太多。

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应当顾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使自己生活得更为舒适时,还应当顾及到另一些人或另外一群人的利益与生活状态。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我们依靠着自然提供的资源,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然而,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忘记对自然的敬畏。

我们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忽视自然的规律,最终自食其果。

然而,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无法对抗。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了解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自然界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要随意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

比如气候变化、季节更替、潮涨潮落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规律。

如果我们不遵循这些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

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掌控自然。

科技只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工具,而不是自然的主宰。

我们应该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让自然能够持续地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

敬畏自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

总之,敬畏自然是每一个人类都应该持有的态度。

我们应该尊重生命、遵循规律、保持谦逊、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敬畏自然──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敬畏自然──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敬畏自然──正确自然观的表达敬畏自然──正确自然观的表达一句“敬畏自然”竟然在国内一石击起千层浪,甚至被扣上反科学、反人类的帽子。

这让我这一个在海外一直从事环境学研究的中国人十分不解。

因为,在笔者看来,这句话正是在对现代环境伦理与环境科学前沿深刻理解之后所做出的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首先,什么是自然?老子所讲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可是,自然既然是至大无外的话,有什么能成为“外力”而使只“不自然”呢?是“人”。

人,自有文明以来,也就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既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外,以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影响“自然”的外力。

虽然人对自然的作用完全也可以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但人自己却必须对自身施于自然的外力做认真严肃的审视──如果我们都相信人对自然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被自然反作用着。

如果我们同时还相信我们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的话,我们如何看待自然,或者说持怎样的自然观,就变成了一个异常有意义的事情了。

正确的自然观应该从哪来呢?笔者认为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环境伦理与环境科学这两个基础上。

“敬畏自然”本身虽是环境伦理范畴的表达,但却有着深厚的现代环境科学作为支撑。

如果说面对伦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自然观,面对当时的科学家史料不及的。

因为在这种自然观的作用下,对科学的崇尚被异化成了人对自己的盲目崇拜。

正是注意到了这些忽视,也是为了还原科学精神的本质──“追求为什么”的精神,现代环境科学,在摆脱了旧有的认识论与本体论的束缚后,形成了它自己新的理论基石:混沌理论(ChaosTheory),系统论(SystemTheory),以及热动力学二定律(ThermodynamicLaws)。

这三个基石一方面修正了旧有的科学哲学,另一方面以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告诉世人:科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人面对自然的局限性。

混沌理论告诉了我们未来的不可预知;系统论告诉了我们,系统整体相对于原子、分子同样是有科学意义的实体存在,但人却无法用任何实证或计算模拟的方法穷尽自然系统中所有可能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热动力学二定律道出了我们现在许多貌似科学的环保技术其实是与最根本的科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

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

11 敬畏自然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chù。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ì、高超的智慧。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相形见chù( ) 精巧绝lún( )深suì( )(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

A.神秘莫测B.高深莫测C.变幻莫测(3)语段中画线句中的“死”字为什么要加引号?答案:(1)绌伦邃(2)B (3)这里的“死”字具有特殊的含义,表面上看是死的,其实是有生命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B.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C.2011年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这又一次证明了人类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解析:“沾沾自喜”是贬义词,与句意不符。

答案:A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 )(2)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 )(3)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4)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 )(1)比喻(2)拟人(3)反问(4)排比4.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 。

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的问题。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自然给予我们无尽的美好和恩惠,让我们享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丰富。

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甚至肆意地破坏和污染自然,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然本身,也危及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热爱自然热爱自然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之一。

从古至今,无数的诗人、画家、哲学家、科学家等都从自然中汲取了灵感和智慧,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和文化。

自然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它教会我们如何观察、思考、创新、合作、感恩等。

热爱自然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热爱真理。

只有热爱自然,我们才能真正地欣赏自然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和依赖。

二、敬畏自然敬畏自然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态度之一。

自然不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和改造的对象,而是一个有着自己规律和秩序的整体。

人类只是自然中众多生物中的一员,并不比其他生物更优越或更特殊。

人类也不能超越或违背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反击和惩罚。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敬畏力量,敬畏智慧。

只有敬畏自然,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和责任,才能真正地尊重和保护自然。

三、保护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大量消耗和浪费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和排放污染物质,大量开发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了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权利,也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未来,保护家园,保护利益。

只有保护自然,我们才能真正地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理想的目标之一。

在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或冲突,而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何在处理生命和自然问题时保持态度和敬畏

如何在处理生命和自然问题时保持态度和敬畏

如何在处理生命和自然问题时保持态度和敬畏生命和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作为人类,我们不应该把它们看做是我们的工具或者资源,而应该用一种敬畏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处理生命和自然问题时保持态度和敬畏。

第一部分:生命的尊重生命是一种珍贵的礼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哪个时期,对于生命的尊重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开始对生命产生了新的质疑。

例如,人类是否应该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是否应该把动物当做食品来对待?我们不能否认,动物实验在某些方面对人类的医学研究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权。

同样的,在人类食品消费中,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浪费和过度捕捞。

在处理生命问题时,我们需要维护其尊严和权利。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种,应该更加注重生命的保护和尊重,使人类和其他生命能够和平地共存于这个星球上。

第二部分:自然的珍视自然是地球上最高贵的力量,创造和维护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然而,人类从未停止地摧毁和破坏这个自然系统。

例如,森林的减少、水源的污染等等,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全球环境的恶化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

面对自然问题,我们需要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还需要重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

在处理自然问题时,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尊重自然地球和地球的物种,尊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坚持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对自然系统的破坏。

第三部分:敬畏的态度保持敬畏的态度,是我们尊重和珍视生命和自然的关键。

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生命和自然,而不是把它们看做是我们的工具或资源。

在处理生命和自然问题时,我们需要感受到其伟大和神秘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保护和维护生命和自然。

总结生命和自然是无法替代的基本资源和力量,我们需要保持敬畏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在处理生命和自然问题时,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和珍视自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只有我们的敬畏态度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护和维护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态度

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态度

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态度
自然是一切生活的源泉,其原则是永恒不变的。

人们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抱着一种尊重、顺服、慈爱的态度,以营造和谐美好的大自然语境,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友好关系。

第一,人们要尊重自然,尊重大自然赋予的普世价值。

要以诚意和谦卑的心态,把握和利
用自然资源,以及尊重自然的生命和实践本身的结果。

对于自然所具有的宝贵资源,不能
无视大自然的恩赐,而要虔诚地欣赏和尊重它。

其次,要顺服自然,尊重自然法则。

面对自然,一定要有恭敬、谦卑的态度,遵守大自然
的自然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大自然的智慧,使大自然的灵力和人的努力实现共赢和和谐的发展。

最后,要拥有慈爱的态度,让大自然呈现出美丽的、健康的本质。

人们需要懂得尊重、保护、善待自然,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将大自然的健康发展重点定在植被恢复和植被保护上,尽力为大自然营造一片健康的环境。

总之,要用诚挚、恭敬和爱护来建立人与自然的友谊,爱护大自然,改善自然环境,和谐社会,并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梁从诫回应(下):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梁从诫回应(下):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梁从诫回应(下):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梁从诫
【期刊名称】《环境教育》
【年(卷),期】2005()3
【摘要】<环球>杂志刊载的对何院士访谈的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我的理解,"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我想,人类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把这个命题理解为既然"敬畏",人类就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事实上,自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中国古话所说的"沧海变桑田"等,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环境教育;中小学;印度洋海啸;人地关系;科学精神
【作者】梁从诫
【作者单位】自然之友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
【相关文献】
1.五评:《中国国家地理》走遍世界去问河——人与自然是“和谐”还是“敬畏”? [J], 水博
2.无须敬畏大自然是妄言 [J], 杨斌
3.唐锡阳绿色沉思与百家评点之:尊重自然是现代生态学的一面旗帜——何柞庥先生《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及有关言论读后(下) [J], 无
4.唐锡阳绿色沉思与百家评点之尊重自然是现代生态学的一面旗帜--何祚庥先生《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及有关言论读后(下) [J],
5.梁从诫回应(上):不能仅仅把自然看作人类的工具 [J], 梁从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2008年 5月 12日, 里氏 8. 0级的大地震突然造访四川,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瞬间, 数以万计的人们被埋进了废墟。

在全世界紧急救援而发展的, 大致是循着畏惧自然崇拜自然藐视自然的过程中, 我们听得最多的口号可能要数地震无情, 人间有尊重自然这样一个过程演进的。

虽然这种阶段的划分不一爱了。

而 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定准确, 但也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曲折性和渐生时, 铺天盖地的救灾口号却是人定胜天。

这一救灾口号进性。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 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大自的改变, 无疑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 面对可知亦不可知的大然持敬畏态度的。

当然, 在不同的阶段, 敬畏的含义可能自然, 中国人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信奉人定不完全一致。

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 面对神秘不可知的胜天到主张敬畏自然。

大自然, 人们主要是一种畏惧, 而在今天, 我们重提敬畏自然, 已经不是因为对自然无知而畏惧, 而是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基础上, 在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 对自然的一种敬仰和尊重。

从畏惧、崇拜自然到藐视自然, 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 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秘密而滋生出战胜自然的欲念。

然而, 尝够了征服自然的苦头之后, 人类又很快发现, 认识了自然并不等于就能战胜自然, 战胜自然永远都只能是相对的, 是细微局部的, 而敬重自然, 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生存和发展, 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从藐视自然到尊重自然。

在人类的参与下, 大自然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

当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候,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被限制在一个较小或较低程度的范围之内, 但是, 近代以来, 随着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开始, 大自然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遭到人类的毁损。

对自然应心存敬畏

对自然应心存敬畏

对自然应心存敬畏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它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和节律,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牵引,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对自然的敬畏,是一种对其力量和伟大的敬畏,也是一种对其秩序和和谐的敬畏。

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我们应当心存敬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自然应心存敬畏,是源于我们对自然的欣赏和尊重。

自然界中的万物,无论是大山、江河、湖海,还是小草、树木、花草,它们都拥有着非凡的美丽和智慧。

我们站在高山之巅,仰望苍穹,感受着大自然的雄浑和壮美;我们漫步在绿草丛中,品味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每一处自然景观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这些美好的景观中,我们应当心存敬畏,因为它们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馈赠。

唯有敬畏自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自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鬼斧神工。

对自然应心存敬畏,是源于我们对自然的珍惜和保护。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由于人类的不负责任和过度开发,自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许多珍贵的生物资源得到了濒临灭绝的命运。

面对自然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我们应当心存敬畏,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只有尊重自然、珍惜自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维护自然的生机和稳定,保护地球的绿水青山。

对自然应心存敬畏,源于我们对自然的敬仰和感恩。

自然是无私的,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资源和生机。

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命、健康和快乐,让我们享受着世界的美好和幸福。

我们应当心存敬畏,感恩自然,感激自然的恩赐。

我们应当珍惜自然的馈赠,不浪费和滥用自然的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应当懂得感恩,回报自然,为自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只有敬畏自然、感恩自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自然的力量和智慧,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人类应保持好两个敬畏

人类应保持好两个敬畏

人类应保持好两个敬畏宋圭武人类应保持好两个敬畏。

一个是对自然的敬畏;一个是对良心的敬畏。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这里康德所说的两个敬畏,其实一个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另一个就是对良心的敬畏。

从哲学角度看,自然是外在的“神”,良心是内在的“神”。

对自然的敬畏,有助于自然的安静;对良心的敬畏,有助于内心的安静。

宁静致远,有了静,自然必然有了长远,人类也必然有了长远。

两个敬畏也为理性提供了边界。

理性只有在两个敬畏的约束下,理性才能真正体现理性的光辉,否则,理性就是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既危险,又可怕,其结果就是理性走向自身的反面,理性成理性自身的对立面,成否定理性自身的对立物。

所以,失去两个敬畏约束的理性,必然是异化的理性。

总之,没有敬畏的人类,是没有长远的,也是躁狂的,自身就是自身的否定。

从历史看,人类经过了两次启蒙。

人类第一次启蒙,是轴心时代,第一次启蒙,既张扬了敬畏,也张扬了理性,为人类以后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人类第二次启蒙,是十七、十八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

这次启蒙运动重点张扬了理性,理性一股独大。

但这次启蒙运动理性的过度张扬,也严重伤害了自然和人类。

环境污染、心灵躁狂,成了当下世界最主要的病。

如何治疗当前世界的病,人类需要新启蒙。

新启蒙需要重点树立两个敬畏意识。

敬畏自然,就不能做对不起自然的事。

人类与自然要牢固树立平等意识,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要时时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敬畏良心,就不能做对不起生命的事。

要时时树立人人平等意识,涵养好自己的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梁从诫(北京环保志愿者)
《环球》杂志刊载的对何院士访谈的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我的理解,“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

我想,人类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把这个命题理解为既然“敬畏”,人类就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

事实上,自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

中国古话所说的“沧海变桑田”等,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问题在于,古代人类的技术能力毕竟有限,在近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对自然的改造,一般都在自然能够自我恢复的范围内(当然,其前提是人类影响自然的活动由于某种原因而中止了):城池、宫殿会湮灭,林木会再生,桑田久被荒废也会再变为沧海。

但是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掌握了几乎是永久性地改变地球本来面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如果人类仍然认为大自然不过是一个可以任由宰割的顺从的对象,就可能给地球造成不可恢复的负面影响。

因此,人类在实际采用这类技术时,就应格外慎重。

何院士是物理学家,当然比我们更懂得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而规律正是大自然最重要的内在品质之一。

违反自然规律所造成的长远后果,往往也正好违背人类的初衷,这就是恩格斯所谓的大自然的“报复”。

回顾人类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的中国当代史,我们所做的违反自然规律,从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还少吗?“大跃进”时代的”豪言壮语”,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大炼钢铁,超英赶美”之类的话及其后果,想来何院士也还不致忘记。

谁能保证,我们今后就不会再干这种蠢事呢?
至于第二点,所谓畏惧,是指当地球上发生自然的或人为引发的大规模灾难时,人类的避难逃生本能。

而这种本能的依据,就是一个”怕”字。

当发生这类灾难的时候,我想任何人也不会从容地“挺身而上”。

地球上发生这种灾变,既有历史的记录,更存在着将来的可能。

不提这次印度洋海啸,仅凭几十年来的记忆,我们就经历过1976年瞬间死亡24万人的唐山大地震,经历过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事故,等等。

后两者死伤人数都以万计,而它们不都曾被视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就吗?毕竟,人类对于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的长远后果的预见性,还是很肤浅的。

如果像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报的话,那么对人为的灾难我们是不是应当努力防患于未然?而这种预防的出发点,难道不就是一个“怕”字,怕出事,怕死人吗?
所以,我个人认为,让人类敬畏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谦卑一点、谨慎一点,不要那么自信乃至狂妄,不要认为整个大自然都天然地以人为“中心”,只要我们“一声吼”,地球就得“抖三抖”,这并没有什么坏处,上不到“反科学”的纲上去的。

相反,据我看,这才是对待“科学”真正理性的态度。

须知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

何院士看到最后一句话时,可能会笑着说:“哈哈,怕伤了自己,可见还是‘以人为本’呀。

”但这个笑并不足以模糊我们与何院士之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价值观的原则分歧。

能够超越自己,去思考和追求一种更高的道德原则和精神境界,我想这应当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吧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