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简单的立体图形 线段与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部分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讲简单的立体图形线段与角
课标要求
(1)点、线、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完成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角。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②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
④了解补角、余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3)视图
①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②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③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④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如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中考考点要求
1.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的性质,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理解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段”的性质.
4.理解线段的中点和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5.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一直线段.
6.理解角的概念,理解平角、直角、周角、锐角、钝角的概念。
7掌握度、分、秒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倍、分.
8.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
9.会解决有关余角、补角的计算问题;会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进行推理。
10.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11.了解旋转体和多面体的概念.
12.会计算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
典型例题
例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两条直线如果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射线AP与射线PA的公共部分是线段PA;()
③.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叫做角;()
④.互补的角就是平角;()
⑤.经过三点中的每两个画直线,共可以画三条直线;()
⑥.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⑦.角的边的长短,决定了角的大小;
⑧.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的角;()
⑨.若两个角互补,则其中一定有一个角是钝角;()
⑩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 ()
解:①.√.因为两点确定唯一的直线.
②.√,因为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如图:
显然这句话是正确的.
③.×,因为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④.×.互补两角的和是180°,平角为180°.就量数来说,两者是相同的,但从“形”上说,互补两角不一定有公共顶点,故不一定组成平角.如下图
⑤.×.平面内三点可以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⑥.×.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⑦.×.角的大小,与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张开的程度相关,或者说与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过的平面部分的大小相关,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
⑧.√,互余”即两角和为90°.
⑨.×.“互补”即两角和为180°.想一想:这里的两个角可能是怎样的两个角?
⑩×.钝角是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注意】1.第⑤题中三个点的相互位置共有两种情况,如图
再如两角互补,这里的两角有两种情形,如图:
图(1)图(2)
因此,互补的两个角中,可能有一个是钝角,也可能两个角都是直角,因此在作出判断前必须全面地考虑,这就要求有“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2.注意数和形的区分与联系:“线段”表示的是
“图形”,而“距离”指的是线段的“长度”,指的
是一个“数量”,两者不能等同.
例2.如图:是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试画出它的
三视图。
【注意】画三视图的原则是:长对齐,宽相等,
高平齐。
例3.下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
标
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和面A 所对的会是哪一面?
(2)和B 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
(3)面E 会和哪些面平行?
答:(1)和面A 所对的是面D ;(2)和B 面所对的是面F ;(3)面E 和面C 平行。
例4.(1)线段DE 上有A 、B 、C 三个点,则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2)若线段DE 上有n 个点呢? D E C B A
解:(1)10条。
方法一:可先把点D 作为一个端点,点A 、B 、C 、E 分别为另一个端点构成线段,再把点A 作为一个端点,点B 、C 、E 分别为另一个端点构成线段……依此类推,数出所有线段求和,即得结果.
方法二:5个点,每个点与另外一个点为端点可以组成一条线段,共有5×4条,但不计重复的应有542
1⨯⨯条,即10条。 (2)(n +1)+n +(n -1)+…+3+2+1=
2)2)(1(++n n (条) 例5.计算:(1)37°28′+44°49′;(2)23.118°12′-37°37′×2;
(3)132°26′42″-41.325×3;(4)360°÷7(精确到分).
解:(1)37°28′+44°49′
=81°77′
=82°17′
(2)118°12′-37°37′×2
=118°12′-75°14′
=117°72′-75°14′
=42°58′.
(3)法一 132°26′42″-41.325°×3
=132.445-123.975
=8.47.
法二 132°26′42″-41.325×3
=132°26′42″-123.975
=132°26′42″-12358′30″
=131°86′42″-123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