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合集下载

医疗技术用于临床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用于临床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用于临床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制度一、本制度所指医疗技术是指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时应当遵守本制度。

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时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医院对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四、医疗技术按照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程度分为三类:1、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2、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3、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⑴涉及重大伦理问题⑵高风险⑶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⑷需要使用稀缺资源⑸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五、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由医务科负责监督落实。

六、医务科依据《宿迁市钟吾医院伦理委员会条例》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进行审核。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须由医务科负责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后方可实施。

七、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必须有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对有创操作、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项目操作人员进行资格的审批、许可授权管理.资格授权依照以下流程:首先向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申报个人的资质能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初步考评.考核结果提交医院医疗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必要时还应同时提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八、各专业开展医疗新技术必须保障应有的有效性、安全性、效益性和合理性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申报具体参见《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九、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必须符合诊疗技术规范,不得将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科研工作中。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终止、评估与重新开展制度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终止、评估与重新开展制度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终止、评估与重新开展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技术管理,确保全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制定本制度。

二、对象本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因技术项目本身应用效果不确切或存在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发生与技术项目本身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或存在社会伦理道德缺陷,或本院因人员、设备等主要技术保障条件出现困难,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致使该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开展时,执行本制度。

卫生行政机关通知淘汰的诊疗项目不在此列。

三、运行程序(一)项目的终止。

该项目需要终止或中止时,一般情况下,首先由项目所属科室向医务部书面提出终止报告,说明情况,申明理由,提出建议;医务部召集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委员会讨论认定后,由医务部书面通知科室终止该项目的开展。

对于问题比较明确、有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医患安全的项目,必要时可以简化程序,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或医务部长口头通知停开,并需记录在案;科室或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该项目存在缺陷严重影响医疗质量或医患安全时,紧急情况下应当立即停止操作,报告科主任,或直接报告医务部做出相应处理。

(二)评估与重开。

对于终止或停开的项目,条件具备后,由医务部或项目所属科室提出重开意见,经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医务部书面通知所属科室重新开展。

(三)全院已经开展的新项目,未经履行上述程序,操作岗位不得任意终止;已经终止的诊疗项目,未履行评估与重开认定程序,操作岗位不得擅自重新开展。

四、评估组织与评估职责(一)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从相关临床医疗、医技、药学、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和设备、管理人员中抽选组成,必要时抽取医疗保险、财务、安全方面负责人参加,每次评估会议成员不少于7人。

评估会议由主管副院长或医务部长主持。

(二)评估职责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认真进行评估讨论,对下列事项提出明确意见:1.认定所评项目是否终止,并明确相应理由;2.对于认定终止、待机复开的项目,提出恢复准备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后安排执行。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2年修订)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完善新技术的准入、评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22第18号])结合我院的实际,特修订本制度。

第一章医疗技术的分类及分级管理第一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根据卫生部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二条医疗新技术是指我院尚未开展的技术,包括:医疗技术管理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3.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6.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第三条我院医疗新技术根据其安全性、临床应用成熟度和应用范围分为三级。

第Ⅰ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在开展,并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成熟的技术;第Ⅱ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尚未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有医疗机构在开展,但仍未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仍处于需进一步验证阶段的技术;第Ⅲ级医疗新技术是指完全新技术,即自主创新或国内仍未开展的医疗新技术。

第二章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第一节医疗新技术准入申请准备第四条开展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前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向医院医教部申报,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办法

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办法

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办法不断地研究、开发和应用医疗新业务、新技术,才能可持续性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为了规范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概论1、新业务、新技术是指医院尚未开展的新医疗业务和技术,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2、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等级标准:(1)院级新项目,达到地市先进水平或县市领先水平。

(2)地市级新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3)省级新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新业务、新技术项目考核周期为一年。

二、准入程序1、学科申请。

学科或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填写《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申请书》交医教部。

2、初审。

医教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步审核。

3、现场答辩。

初审通过的项目,院学术委员会举行现场答辩。

对项目的目的、意义、实用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方法、步骤、风险、应用价值、推广前景、伦理与法律及项目负责人准入资格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

4、公布。

院长办公会审核确定,公布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立项目录。

三、管理项目管理实行院、科二级管理。

(一)学科管理实行科主任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1、科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必须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包含预期目标和考核期内完成例数。

2、学科必须集中科内的人力、物力及病例资源,或申请科间、院间协作,统一实施。

3、对于高难度、突破性的项目可借助上级医院教授协助实施。

4、学科应定期向医教部汇报开展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应用效果、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5、做好项目总结,撰写实施报告。

(二)院级管理由医教部负责实施。

1、医教部应做好组织、实施、协调工作,实行跟踪评价制度。

2、加强质量控制,建立项目档案。

3、对已认定而未按期开展的项目要查明原因,半途而废给医院造成的浪费或损失应追究责任。

4、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医教部责令学科终止该项目,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1)未经医院批准擅自开展的项目。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一、新技术、新业务的概念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 (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新成果 )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护理新手段,称为新技术、新业务。

二、新技术、新业务的分级对开展的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院级。

(一)国家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二)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三)院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在本市及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三、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四)拟开展的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药品开展新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四、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程序(一)申报申报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院临床、医技、护理人员,须认真填写《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本科讨论审核,科主任签署意见后报送医务科。

(二)审核医务科对《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进行审核合格后,报请医院技术委员会审核、评估,经充分论证并同意准人后,报请院长审批。

(三)审批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报院长和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后,由财务科负责向市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批准后方可实施;医保报销与否,由医保办上报上级医保部门审批。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为确保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切实规避医疗风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规定.一、根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诊疗技术(项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

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障.医院质量监管部门和各科室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控。

二、在诊疗过程中,遇各种原因所致诊疗风险加大、治疗效果不确切、并发症难以控制、患者安全难以保障等情况,如重要诊疗设施设备、人员技术力量发生较大变异,诊疗技术难以顺利进行时,均需立即采取终止措施,规避或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三、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主任作出决定,终止理由主要从权衡诊治利弊、确保患者安全角度出发。

终止措施要全面、细致、及时,在确保诊疗安全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后续诊疗工作。

四、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7、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8、其他有必要立即中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五、发生终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并详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终止缘由、终止时间、终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

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六、医务科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对终止诊疗技术(项目)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医院终止制度

医院终止制度

医院终止制度
引言概述:
医院终止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特定情况下终止与患者的医疗服务合作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权益,同时也对医院和患者的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终止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一、终止制度的原因
1.1 患者违反医院规章制度
1.2 患者拒绝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
1.3 患者出现不正当行为或言论
二、终止制度的程序
2.1 医院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解释
2.2 医院与患者协商解决问题
2.3 医院向患者发出书面通知
三、终止制度的影响
3.1 医院能够更好地保障其他患者的权益
3.2 医院能够维护医疗秩序和治疗质量
3.3 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医院和其他患者的影响
四、终止制度的合法性
4.1 医院在终止制度实施前需依法进行合规审查
4.2 医院终止制度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4.3 患者在终止制度下享有合法的维权途径
五、终止制度的完善
5.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5.2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
5.3 医院应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进终止制度的完善
结论:
医院终止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医院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权益,同时也促使患者更加理性对待医疗行为。

然而,医院终止制度的完善仍然需要医院、患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只有在此基础上,医院终止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医院和患者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的应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定义新技术、新项目是指我院尚未开展的新医疗技术和项目,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

新技术、新项目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禁止开展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和项目。

新技术、新项目的认定时间为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

分级:1、技术改进项目:在原开展的项目上有所改进。

2、院级新项目:本院未开展,其他医院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3、市级新项目:本市未开展,省内其他地市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4、省级新项目:省内未开展,国内其他省市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5、国家级新项目:国内未开展,国外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6、国际新项目:在国内外均未开展的技术项目。

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条件:开展新技术人员必须是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第一例新技术施行者必须接受该技术省级医院培训的经历,经科室同意,报医务科,经医院批准后方可开展该项新技术;医院其他人员开展该项技术必须在新技术临床试用期结束后,经医院批准临床推广应用,在已掌握该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5例以上,经科室同意,报医务科,经医院批准后方可独立开展该项新技术。

三、申报与评审程序1、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或个人,需向学术指导管理委员会申请进行技术评价,并向医务科提交以下材料:(1)《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专业技术评价申请书》(见附件一)(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相关人员执业证书(复印件)(3)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报告,包括: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设备、设施及其他相应辅助支持条件;③主要技术人员的资质、履历;④该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风险评估及应急方案;⑤适应证、禁忌症和疗效判定标准;⑥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和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⑦应用新技术、新项目与其他技术治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4.3.5.2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及管理办法

4.3.5.2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及管理办法

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为规范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特成立领导小组。

一、组织领导成立医院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组织,负责全院诊疗技术项目的资质准入审批、考评、复评工作。

其成员如下:组长:张丰刚成员:王秀花周森徐银领牛春平二、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领导小组职责1、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2、负责制定诊疗技术项目资格考评标准及复评标准。

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应由领导小组进行复评,对复评仍有异议者,提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

3、对需要评估的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合格后准予诊疗技术项目的授权许可,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于开展已终止或中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

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5、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务科备案并由领导小组审定。

6、实施每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

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审定后报医务科备案。

7、对违反授权许可的考评人员,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三、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

(一)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由科室初审,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领导小组审批后,予以资质准入。

中止和终止临床研究的标准

中止和终止临床研究的标准

中止和终止临床研究的标准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研究可能会被中止或终止。

中止和终止研究的决定通常基于科学、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中止和终止临床研究的常见标准:
1.安全性问题:如果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安全性问题或伦理问题,可能危及受试者的健康和安全,或者违反了伦理原则,研究应当立即中止或终止。

2.疗效不足:如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措施无效或者疗效不明显,甚至对受试者有害,研究者应该考虑中止或终止该研究。

3.研究违反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临床研究的基础,如果研究违反了伦理原则,例如未得到受试者知情同意、对受试者隐瞒重要信息等,研究应当立即中止或终止。

4.研究经费不足:研究经费是保障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如果经费筹集不足或者经费使用不当,导致研究无法继续进行,研究者应当考虑中止或终止该研究。

5.研究进度缓慢:如果研究进度缓慢,无法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研究者可以考虑中止或终止该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中止和终止临床研究应当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研究中止或终止后,研究者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受试者数据和样本,并妥善处理研究中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完善对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规范特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了《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近日,卫生部政策法规司专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广泛征求修改意见。

由于该管理办法与全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密切相关,本刊受命全文刊发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望各级医卫领导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护患者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殊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前,需要对其临床应用能力进行专门评价的诊断、治疗技术项目。

特殊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特殊医疗技术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特殊医疗技术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特殊医疗技术的范围第五条卫生部将下列诊断、治疗技术项目列入特殊医疗技术目录:(一)首次从国外引进的;(二)国内首创的;(三)高风险的;(四)对社会伦理道德有重大影响的;(五)其它需要特殊管理的技术项目。

卫生部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录。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等情况,增加需要按本办法管理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并报卫生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诊断、治疗技术项目列入省级特殊医疗技术目录。

第七条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指南,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公布。

第三章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评价第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特殊医疗技术,应当具备相应的临床应用能力;对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特殊医疗技术的能力,实行第三方评价制度。

第九条下列单位负责卫生部公布的特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的评价工作:(一)中华医学会;(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三)中国医师协会;(四)卫生部确定的其它学会或者协会。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促进我院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科技兴院的步伐,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及评选流程,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应用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健委第1号令)、《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工作的通知》(豫卫医(2019)21号)文件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现将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修订如下。

一、新技术新项目概念新技术新项目是指符合国家卫健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己经过临床研究论证,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用以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的医疗技术。

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符合医学伦理规范。

新技术新项目分类根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工作的通知》(豫卫医(2019)21号)文件精神,我院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按照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分为院级医疗技术、河南省限制类医疗技术、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三类。

不得将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禁止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

1、院级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通过常规管理能够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技术。

近两年内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院级医疗技术。

2、河南省限制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或涉及一定伦理问题的医疗技术。

根据《河南省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2019年版)》,对目录内所列的医疗技术按照河南省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管理。

3、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要求,需要限定条件;或者存在重大伦理风险,需要严格管理的医疗技术。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7号)文件精神,对所列的15项医疗技术按照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管理。

医技科室质量考核标准CT核磁 放射 检验 病理 血库 B超 心脑电图 体检科

医技科室质量考核标准CT核磁 放射 检验 病理 血库 B超 心脑电图 体检科

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标准
科别:年月日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管理考核标准
医技科室患者服务质量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息县人民医院月份医技科室一级质控考核评价表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CT、核磁共振室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病理科质量与安全评审质控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健康体检科质量与安全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血库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被考核科室负责人签字:考核人员签字:
超声科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心电诊断室质量与安全评审质控考核标准
脑电、多普勒质量与安全质控考核标准。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创新意识,根据医院业务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业务建设的需要,以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新技术、新项目范围1、医疗工作中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有创新和发展的专业技术项目,包括各种新的检查、诊断、治疗技术的引进或发明,传统治疗方法的挖掘、整理和应用等。

2、护理业务创新,主要包括护理理念、护理技术、服务模式、服务方法的改进、引进或发明创新等。

3、社区服务理念、方法的创新。

4、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的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科室管理创新、临床医疗服务流程的设计、新专科专病设置规划和诊疗规范的制定等。

二、申报与立项1、每年各科室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申报时间为10月份。

2、所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必须填写《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申请书》、《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实施计划书》。

3、项目负责人所填写的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必须按照填写说明逐项认真填写,内容包括项目开展的目标、意义、工作基础、实施计划、进度安排和阶段目标、应用前景(包括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

4、每年拟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须经科室主任签名同意后向科教科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电子文档、纸质材料各1份,如需购置新设备,还需要递交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5、11月份所有项目先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科教科再邀请相关领导、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立项评议。

6、评议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目标和意义,已具备的条件(人员、技术力量和设施),以及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尤其着重于患者的医疗安全及规范化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7、立项评议通过者方可实施。

如需医院提供资金支持者,须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才可实施。

三、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1、通过立项的新技术、新项目项目涉及行政管理或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由医教科负责将项目信息通知相应部门.2、每半年项目负责人需递交《新技术、新业务项目进展报告》,医教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关于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各科室: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机制,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一、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成员主任:副主任:成员:二、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一)在院长或者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二)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

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三)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①、一级手术: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②、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③、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④、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四)对于开展已终止或终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

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五)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务科备案。

(六)实施每两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

相关资料报医务科备案。

(七)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三、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职责(一)负责医院技术发展规划的咨询服务及新技术审核,负责医疗技术申报审批,负责医院重大设备购置的咨询服务。

(二)研究国内外手术管理体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定期制定或修订医院手术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新技术和新项目管理制度

新技术和新项目管理制度

新技术和新项目管理制度一、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一)新技术、新项目的概念凡我院既往尚未开展、科室申报新开展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临床医疗、护理及医学其他领域的新方法、新手段,无论国内外其他单位是否已实施,均属新技术,新项目范畴。

新药品、新器材的临床验证不属于本规定的新技术、新项目范畴。

(二)新技术、新项目的分级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

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院级。

1、国家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

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或护理新技术、新业务。

2、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或护理新技术、新业务。

3、院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或护理新技术、新业务。

(三)新技术、新项目的类别按使用范围和性质,分为诊断检查类、治疗康复类和综合类三个类别。

按项目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分为探索使用类、限制使用类和一般诊疗类三类:1、探索使用类:指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新业务。

2、限制使用类(高难、高新):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医疗技术和项目。

3、一般诊疗类: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具体是指在国内已开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医疗技术和项目。

(四)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的必备条件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2、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4、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规定

终止实施诊疗技术的规定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终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各科室、办:为确保我院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的执行,切实规避医疗风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经2017年10月12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依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诊疗技术(项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

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管。

二、终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七)、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八)、其他有必要立即终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三、终止科室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决定提交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批。

四、发生终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按照不良事件要求报告,并详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终止缘由、终止时间、终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各职能科室及大质控。

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五、医院相关部门应根据诊疗技术(项目)终止通知及时到达相关科室,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患者安全和诊疗需求,按照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处理六、医疗技术管理管理委员会将对终止诊疗技术(项目)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本文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

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

凉州医院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为规范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组织结构:成立医院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主任与临床科室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组长:高德玉副组长:姚兴荣、王惠东、李晓。

组员:冯金山、张勇、李景永、严陪虎、陈彦刚、李凌霄、马留学,伊庭伟。

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诊疗技术项目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主任:严陪虎。

二、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领导小组职责1、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2、负责制定诊疗技术项目资格考评标准及复评标准。

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应由医务科重新抽取专家进行复评,对复评仍有异议者,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

3、对各科室推荐或选评的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履行相关考核流程,从工作业绩、医德医风、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合格后予以从事诊疗技术项目的授权许可,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于开展已终止或中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

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5、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务科备案。

6、实施每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

相关资料报医务科备案。

7、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止实施诊疗技术项目的规定
为确保诊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切实规避医疗风
险,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一、依据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诊疗技术(项
目),不得使用已经废止或淘汰的诊疗技术(项目)。

诊疗技术必须依靠医院设备、技术能力支持及其他诊疗工作安全保
障。

医院质量监管部门和各科室有责任对诊疗安全实施监
控。

二、在诊疗过程中,遇各种原因所致诊疗风险加大、治
疗效果不确切、并发症难以控制、患者安全难以保障等情况,如重要诊疗设施设备、人员技术力量发生较大变异,诊疗技
术难以顺利进行时,均需立即采取中止措施,规避或降低医
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三、中止诊疗技术(项目)一般由科主任作出决定,特
殊紧急情况可由主管医师或手术医师决定,中止理由主要从
权衡诊治利弊、确保患者安全角度出发。

中止措施要全面、
细致、及时,在确保诊疗安全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后续诊
疗工作。

四、中止诊疗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该项医疗技术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废除或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诊疗过程突发或新发严重不良后果,危及患者安全;
8、其他有必要立即中止诊疗技术(项目)的。

五、发生中止诊疗技术(项目)行为,要立即向医院报告,并详细记录诊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发生医疗风险情形、中止缘由、中止时间、中止决定人、患者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

科室留存相关原始资料,病程记录予以相应记载。

六、医院相关部门应根据诊疗技术(项目)中止通知及时到达相关科室,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患者安全和诊疗需求,必要时采取院内会诊、外院会诊、转院等相应措施,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限度。

七、医务科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对中止诊疗技术(项目)情况予以调研、分析与评估,制定持续性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