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平阴县孝直中学

展爱菊

2008年11月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平阴县孝直中学展爱菊

环境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北京已经筹办完二OO八年奥运会,也提出“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把环保作为北京举办奥运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环保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每个人都应重视的问题。

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学校各科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必须进行探索。而体育教学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中若能根据教材本身和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环保教育,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保教育氛围,在课堂中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渗透环保教育。

首先要启发学生情绪渗透环保意识。在启发学生做练习做游戏的时候,在做模仿操“小鸟飞飞”“青蛙跳”等练习中,结合练习给学生讲鸟是人类的朋友、青蛙是田间的捕虫能手等知识,教育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等环保意识。在练习“青蛙跳”教学中,教师有机的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先讲解了蛙跳的动作要领后,提出青蛙是不是有益动物,它们吃些什么?在得到肯定的答案(有益动物、吃害虫)后,创设了一个氛围:一群小青蛙为了捕捉远处的害虫,必须正确的跳到规定地点才能捉到害虫。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个个争当田间“捕虫”能手,都会竭尽所能。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青蛙是有益动物的环保意识也无形留在学生心中。又如一开始组织学生戴上各种相应的头饰,开一个动物运动会,让学生跳起优美的韵律舞蹈操,给学生一种身

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动作也能做得十分逼真。同学与同学之间努力表现,形成一种良好的环保教育课堂氛围,此时教师可以及时启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陶冶学生性情,全面发展个性。

其次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渗透环保教育。体育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渗透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环保教育,采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授“黄河、长江大追捕”这一游戏时,向学生讲解现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水土流失、水资源受污染这一现象,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自觉优化自然环境的良好意识。另外结合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容易受到器材场地等影响,克服这些客观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在教学生弯道跑时,学校没有正规的跑道,为了使学生掌握降低身体重心并用外侧腿蹬地这一教学重点,结合学校操场边种植的一排树苗要求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强调练习时不能碰到树。把这种环保教育渗透到这个环节,学生基本都能自觉地控制好身体。采用这种恰倒好处的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不仅创设了环保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学生一草一木,同时也使教师的讲解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在教学的放松运动时,穿插一些优美的自然音乐让学生进行自我放松,使学生充满对这鸟语花香、美丽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环保小游戏:教师说出各种动物,让学生去辨别。如果是有益动物,学生高兴地说:“好”;如果是有害动物,学生就双手击掌并说:“打”。这个简单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起到放松作用,同时环保意识也无形渗透其中。

教学中渗透环保也应该注意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创设环境情景是否有利于教学,是否合情合理。渗透环保教育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会运用。同时还引导他们去体验环保行为,强调环保行为习惯,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多方面的渗透环保教育。

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听课、评课是我们基层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的一种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尤其是评课,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好课”呢?对这个问题,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觉得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所以,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好课”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总之,好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好课就应该是“实惠课”。

应该是“科学课”。既然是“好课”,一定有触动师生心弦的精彩之处,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某些“实惠”。既然如此,“好课”一定是教育教学规律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的。总之,“好课”的本质应该是“科学课”。而那些课堂效果不是太完美的“课”,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其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理念乃至理论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一定有悖于“情”、不合“理”的地方。

应该是“特色课”。人都是有个性的。由于性格、习惯、阅历、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和学生——这些课堂里的人也都是活生生有个性的人。同时,由于学情、班情、校情不同,各地、各学校、各班级也都是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而,“好课”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课,应该是因“校”制宜的课,应该是因“班”制宜的课,应该是因“人”制宜的课。也就是说,“好课”还应该是彰显师生和学校、班级的个性和优势的课,应该是“特色课”。有特色的课应该说都是合乎“人情”、顺乎“天理”的“好课”,应该说都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科学而有机地融合和统一的“好课”。

应该是“创新课”。在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好课”还应该是“创新课”。教师要不断求新、求进,不断进行自我扬弃,从而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