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高二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_第二节_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_word版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含答案)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经核定,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 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 704.1亿元。

自然灾害以地震、台风、泥石流为主;风雹、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思考探究:(1)中国有哪些自然灾害?提示: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

(2)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基础知识要记牢———————1.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原因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2.类型的差异(1)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2)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3)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

(4)海洋灾害:以东海海域最突出,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及岛屿。

(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在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3.危害程度的差异(1)原因:除了受自然灾害活动强度影响外,还与人口和受灾财产等承灾体的类型、价值及其时空分布等密切相关。

(2)地域特点:东部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

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及原因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地壳运动、多山的地貌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差异[拓展提升]东部灾害区是我国的重灾区,表现为:①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洪水、暴雨集中;②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③灾害种类多;④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2.3中国的水文灾害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2.3中国的水文灾害优秀教案
据统计,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1.原因:
暴雨、连续性的降水、冰雪融水、凌汛、水利工程决堤。
启发:堰塞湖是怎样形成的?
2.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特点:
由P38图2.19得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3、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III.内容探究讲解
【幻灯片展示】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幻灯片展示】知识框架图
一.洪水灾害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的洪流和积水造成的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泛称水灾。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水文灾害的了解,增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学会采取一定措施预防治理周围的自然灾害,爱护地球,保护人类生存家园。
重 点
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
难 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解、自主学习、点拨引导、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加强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②工程措施:在各支流上兴建水库;干流上建设水利工程;加强中下游提防建设,分蓄洪区建设;疏浚河道。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洪水灾害灾情日益严重:(1)大型工程建设、在高风险区活动(2)滥伐森林、陡坡开垦、围湖造田
二、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3、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4、我国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5.雨涝

中图版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word学案

中图版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word学案

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编写:王明琳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4.结合地图了解台风和寒潮的移动路线。

5.学会当洪涝和台风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办法。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1、台风的分布与危害①分布(1)源地:____________以东太平洋面(西太平洋)(2)移动路径:西移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向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________——__________——以东省区:______、海南、福建、_______、浙江最为严重,_______、广西次之。

②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________和风暴潮(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_________________,折断树木,挂断电线。

(3)暴雨:导致。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潮的分布与危害①分布(1)时间分布:____月到次年______,其中______月最强。

(2)空间分布源地:____________与冰雪洋面。

侵入路径: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危害使_________、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_________,电力_________中断,造成____________及海上_________事故等。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授课班级:高二(3)班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介绍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旱灾、台风等气象灾害。

通过图表展示了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灾情的地区差异,并从受灾体角度指出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教材呈现我国东部地区台风路径、登陆次数及经济损失图,说明致灾因子(台风)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特点,而台风多发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教材还安排了三张数据表格,其意图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气象灾害的灾情报表,另一方面旨在说明我国旱灾和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

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教学难点: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在气候干旱区,而在雨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加强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2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2【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P45引言导入……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显示了我国的旱灾中心,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 案例⑥图2.31可以看出,1972年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东部和西部。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

1949 年以来,1959年~1961 年、1965年、197 2年和1978年等年份都发生了区域性的大旱灾。

②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③结合图2.2洪水点位图可知,这两块旱灾区又是发生特大洪水的地区。

从而了解到华北地区是旱灾和涝灾灾害都很严重,而且交替频繁出现的地区,防旱、抗洪对当地政府和人民来说具有双重意义。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表2、4探究活动: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

(提示: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灾害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德育目标: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害趋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新闻。

(展示幻灯片)1.11月15日,孟加拉国南部沿海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

给这个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2.11月20日上午,宜万铁路巴东段高阳寨隧发生滑坡,一载有乘客31名的客车被埋。

刚才两则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一个是飓风,一个是山体滑坡。

除了刚才了解的这两个自然灾害,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那些自然灾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讲述,只是在一些章节中零星的提到,例如台风,寒潮。

但是在明年的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又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就来复习这一部分内容。

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象灾害,一类是地质灾害,哪些是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呢?(请同学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呢?定义: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

教师提问:什么是台风?(展示北半球气旋图)学生回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

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教师讲述:台风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气旋,是一个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气旋又叫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回答。

学生回答:低压系统台风的先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系统。

画图。

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选修五中图版课件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2节第2课时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选修五中图版课件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2节第2课时
【提示】 ①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 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②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 的现象。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
1.正常年份
时间
副高位置
雨带位置
春末、5 月份 北纬 15°~20° 华南(A)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解析】 华北主要为春旱,原因是春季雨季未来临,降水少;气温回升 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
【答案】 D
第三十五页,共49页。
教材第 38 页思考 【答案】 中国的降水大多是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 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的日子偏多,使蒸发旺盛,加上冬季无储 备水源,春季干旱严重,此时又是农业用水的关键时期,更加重了旱灾的灾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浪新闻中心报道,2011 年我国天气呈现异常性,气候监测显示, 1 月 1 日至 5 月 23 日,长江中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为 1954 年以来 同期最少。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 25% 至 70%。长江中下游旱情将持续,部分地区冬春夏三季连旱。
第十页,共49页。
2.为什么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提示】 (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 重了农牧业灾情。(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均,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 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缺水,致使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第十一页,共49页。
1.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4页)

中图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第1课时台风和寒潮【课标要求】1.了解并说明台风、寒潮灾害在中国的分布状况。

2.掌握并理解台风、寒潮灾害在我国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重点难点】重点:1,台风的源地、移动路径和影响范围以及危害。

2,寒潮的路径及其影响范围和危害。

难点:1,正确评价台风和寒潮的功与过。

2,预防台风和寒潮的措施和办法。

【我的预习】知识体系梳理一、台风1.分布:我国①、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重,江苏、广西次之。

2.移动路径: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方向移动,在②、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③、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④三个因素构成。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⑤,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可导致巨大的⑥灾害;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台风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台风能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的⑦。

二、寒潮1.发生时间:⑧月到次年5月。

2.路径:一是从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⑩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3.分布:除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地区发生频次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最少。

4.危害:寒潮会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形成的大雪、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电力、通信中断;引起的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易引发海上翻船事故。

【互动探究一】阅读相关课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互动探究二】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1.为什么台风经过能带来丰沛的降水?2.寒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寒潮经过会出现哪些天气现象3,我国哪些地方不易受寒潮侵袭?为什么?4. 如何防御寒潮和台风?5.怎样辩证地看待台风的功与过?6.为什么春秋季节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当堂达标】读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回答1~2题。

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授课班级:高二(3)班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介绍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旱灾、台风等气象灾害。

通过图表展示了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灾情的地区差异,并从受灾体角度指出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教材呈现我国东部地区台风路径、登陆次数及经济损失图,说明致灾因子(台风)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特点,而台风多发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教材还安排了三张数据表格,其意图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气象灾害的灾情报表,另一方面旨在说明我国旱灾和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

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教学难点: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在气候干旱区,而在雨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加强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风产生的原因、结构、路径及影响。

知道台风即为热带气旋,掌握气旋运动的规律,能判断台风对当地的影响风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台风的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

通过对台风的利弊分析,倡导辩证唯物观点看待问题。

3学情分析
高中生个性的发展,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高中生智力的发展,一方面是表现在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完善上,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上。

台风的知识内容学生平时从电视新闻经常了解到,所以此部分的基础知识较好。

那么本节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台风的结构,理解其形成原因,讨论其影响。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风的原因、路径、影响地区、危害和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台风的形成原因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目标
5.1.2学时重点
5.1.3学时难点。

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危害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的影响益处缓解旱情、降温消暑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资源;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拓展提升]我国干旱区不是最严重的旱灾区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鲁教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气象灾害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鲁教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气象灾害

第二节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1.洪涝灾害2.干旱灾害(1)概念:是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明显少于正常年份而导致的灾害。

(2)危害:①直接危害⎩⎪⎨⎪⎧抑制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地表径流减少,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饮水困难②间接危害⎩⎪⎨⎪⎧产生社会问题:饥荒、难民潮等产生环境问题:火灾、土地退化等(3)发生机制: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

——————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洪水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技巧很重要———————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应用体验不可少———————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形成原因要结合气候(降水)、地形等进行分析。

第(2)题,防治涝灾的主要措施有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田还湖,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推广耐涝作物等。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灾害路径灾害名称台风寒潮→天气系统气旋冷锋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源地西北太平洋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台等省区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过境时天气变化气压下降,降雨量增多,风速增大,台风眼经过时,会带来短暂晴朗天气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主要危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强烈的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的影响益处缓解旱情、降温消暑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资源;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拓展提升]我国干旱区不是最严重的旱灾区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在这里的关键是“灾”字的理解与含义。

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

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形成不了多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应用体验不可少——————1.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台风转向点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7月C.9~10月D.10~11月(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台风形成移动规律及危害。

第(1)题,图1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

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西北移动。

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

第(2)题,由题干知图2中台风的移动路径为西北移。

再读图1,可知6~8月台风移动路径为西北移为主。

第(3)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

答案:(1)C(2)B(3)狂风;暴雨;风暴潮。

2.(全国丙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教材问题提示]P34思考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

②范围广。

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

④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⑥连锁反应显著。

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加重灾情。

P35思考提示 1.影响中国的台风源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2.我国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P38思考提示我国的降水大多是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加上冬无储备水源,春季又是农业用水量大的季节,因此我国多春旱。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5月7日以来,江西抚河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造成抚州、宜春等6市19县(市、区)24.7万人受灾,2人遇难,紧急转移安置与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1.3万人。

思考探究:试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提示:①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减,蓄洪能力差;④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库,泄洪能力弱。

——————基础知识要记牢———————1.中国洪涝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2.五个洪涝多发区(1)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2)湘赣北部地区;(3)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4)淮河流域;(5)海河流域。

3.洪涝的危害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二、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1.正常年份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图示春末、5月份北纬15°~20°华南(A)夏初、6月份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B)7~8月份北纬25°~30°华北(C)、东北(D)9月份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2.异常年份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三、中国的主要洪水灾害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暴雨洪水4~9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①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②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严重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口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严重——————方法技巧很重要———————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应用体验不可少———————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回答1~2题。

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A.②③④⑥⑦B.①③⑤⑦⑧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⑦⑧2.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解析:1.B 2.D第1题,淮河支流众多,流域内落差小、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湖泊淤积,蓄洪能力低,因而多水灾;随着雨带的推移,淮河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是错开的。

第2题,针对淮河水患特点,上中下游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3.(全国卷Ⅱ)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水文水系特点、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