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7.13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13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13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7月13日,我准备了一堂关于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课,这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回顾了比的定义,即两个数相除的结果,用“:”或“/”表示。

接着,我们复习了比例的概念,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用“::”或“=”表示。

我们通过例题展示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购物时如何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比例的推导和应用,特别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教学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比例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练习题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以购物为例,提出问题:“如果一件商品原价为200元,现在打8折,那么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 讲解比的概念:我解释了比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进行了演示。

3. 讲解比例的概念:我通过示例解释了比例的定义,并展示了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展示了解题步骤。

5.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了讲解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比的定义和比例的定义,并用示例进行了展示。

同时,我还板书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的定义,并给出一个例子。

2. 请解释比例的定义,并给出一个例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今天的课程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觉得学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比例的推导和应用,并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单元 “比例”练习课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第三单元 “比例”练习课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第三单元“比例”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运用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运用四、教学难点1.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比例的运用-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4.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 总结和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

七、教学反思八、作业布置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评价注:以上为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比例的实际问题,如“如果你有100元,想要买书和文具,书和文具的价格比例为3:2,你应该如何分配这100元?”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入比例的概念。

二、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可以从简单的比例关系开始,如2:3=4:6,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然后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乘除性质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

3. 比例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导入,回顾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经验。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写在课后反思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价: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比例知识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购物时的折扣、体育比赛中的得分等,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分析问题的习惯。

2. 比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探讨比例与方程、几何等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复习教案一.知识点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练习比例的意义的基本性质练习题一.填空。

1.【】叫做比例。

2.【】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叫做解比例。

5.两个比的【】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二.按要求写比例。

1.写出一个你喜欢的比例。

2.写出一个比值是3/5 的比例。

3.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1/10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5 ,一个外项是3/8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5.一个比例,组成比例的比的比值是1/4 ,两个外项分别是17和3/5 ,写出这个比例。

6.有两个比,比值都是2/3 ,第一个比的后项与第二个比的前项都是6,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旧知识。

- 问题引导: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5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 性质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5分钟)- 练习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个别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第四阶段:小组讨论(10分钟)- 问题提出: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第五阶段: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三)》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三)》教案
1、全班人数一定,缺勤人数和出勤人数成正比例()
2、正方形面积一定,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
3、小华做了10道题,做完的题和没做的题不成比例()
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三、化简比:0.13:3.9 2/7:6/28 75/25
四、求比值:3.6:0.12 2/7:1/3 0.65:3/5
五、解比例:3/4:x=5/6:2/3 4.5:x=0.6:12
六、解决问题
1、学校校长室用方砖铺地,用8dm²的方砖铺需300块,如果改用10dm²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2、500克蜂蜜里含有175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2吨蜂蜜里含有多少吨葡萄糖?
注重计算方法的运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Fra bibliotek求比值教



少部分学生对于化简比和求比值,概念不是很清楚,化简比做成求比值,求比值做成化简比,教师反复强调,还是会有这些错误。在解决问题中,因为判断正反比例有错,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也出现很多的错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为8,另一个内项是()。
6、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
7、把10:7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8、如果3a=4b,那么a:b=( ):( )
9、如果x=1/3y,那么x和y成()比例
10、x:5=9:4,那么x=()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小黑板
个人修改








一、填空
1、比与除法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比和比例复习课》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比和比例复习课》人教新课标

《比和比例复习课》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比和比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区分比和比例的不同。

(2)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比和比例的意义,正确进行比和比例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区分2.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和比例的应用4. 比和比例的运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比和比例的应用。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比和比例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授新课(15分钟)(1)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区分(2)讲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3)讲解比和比例的应用(4)讲解比和比例的运算3. 演示与应用(10分钟)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比和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

4. 练习与讨论(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训练。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比和比例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比和比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 ,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并解答。
〔4〕检验。〔5〕写答句。
4.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
〔1〕90×20÷15 〔2〕90÷20×15 90× 90÷



全班练习 ,指名个别板演 ,后集体订正。
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
X=120答: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进行判断。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 ,出示表格填空。
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忆与交流 ,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 ,并解比例
〔5〕检验。
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复习比和比例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分类8:9 4:5=8:10 3×2=0.4 ×15 60:50 1/10:x=1/8:1/4 6:0.75 9/5=4.5/ x 0.8:2/3 3.6:5.4=0.8:1.2 1/6×1.2=0.4×1/28:1 2/3=4/6 3a=4b 1:1000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2、出示下面各题让学生完成.(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3)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人,女生有( )人.二、复习解比例1.完成第63页的第2题.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什么.接着以6.5 :X =3.25 :4为例,复习解比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要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逐一出示下面问题,指名学生回答.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比较书本63页第3题学生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5、完成书本63页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教师强调: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解题方法的.6、判断题.(1)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2)把实际长度缩小400倍后画在图纸上,比例尺是1:400.()(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4)a是b的倒数,a和b是成正比例的量.()(5)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成正比例就是成反比例.()四、全课小结通过复习,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比例》练习十教学目标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2.复习用正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数量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2.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3.梯形的上、下底长度一定,梯形的面积和它的高度.4.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5.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6.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7.单位面积一定,播种面积和总产量.8.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9.订阅《北京儿童》的份数和所需钱数.(二)复习应用题1.某工厂八月份计划造一批机床,开工8天就造了56台,照这样速度到月底可生产多少台?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8天——56台31天——?台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每天生产的台数一定,成正比例.)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正”字,决定用正比例方法做.2.一批纸张,钉成20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600本.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多少本?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20页——600本24页——?本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纸张总页数一定,成反比例.)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反”字,决定用反比例方法做.3、学生独立地用老师教的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本上做两道题.(1)火车3小时行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三)练习解答两步的比例应用题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2.在第1题的基础上,改变问题.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几天读完?(指导学生分析、比较.)以上两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使原来的题复杂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没有变.)(四)、复习比例尺的应用1、全班交流汇报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l :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l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说说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五)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确解答了.“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比例、排列与组合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休闲,放松心情方式.请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2、自行车里有数学问题吗?二、研究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2、分析问题(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方案二:测量直径(周长):周长×转数讨论前要让学生弄清楚自行车的行进原理,即是:蹬一圈踏板,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几圈,后齿轮和后车轮是同心圆,于是后齿轮转动多少圈后车轮就转动几圈,后车轮的转动推动前车轮的转动,自行车向前进.(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观察发现在行进过程中前齿轮和后齿轮走过的总齿数是相同的,从而推出齿轮的齿数与它的转数成反比例: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那么,转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的齿数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再比较结果.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6×2-1=11(种)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通过讨论得出:同一辆自行车,蹬同样的圈数,前齿轮最多,后齿轮最少的组合, 能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四、解决问题: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蹬5圈呢?2、一辆自行车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如果举行自行车速度比赛,给你一辆有3个前齿轮(48、36、24),4个后齿轮(36、24、16、12)的变速自行车,你准备选择哪种组合的速度?五、课堂小结自行车里的学问可真大,你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3、理解比例怕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4、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5、能应用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意义;2、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关于正反比例的判定。

课时安排:(共20课时)1、比的意义和性质 32、比例尺 3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4、正比例 25、反比例 26、比例应用题 57、复习及测验 3比的意义教学内容: P47 – 49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了角比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求比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列式计算。

⑴、甲数是50,乙数是35,甲数比乙数多几?乙数比甲数少几?⑵、计算机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有4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⑶、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数量间的比较,这种比较有时采用减法计算,如(1),有时采用除法计算,如(2)、(3)。

采用除法进行两数比较时,我们还用“比”来表示两数间的关系。

(揭题)二、教学新课:1、 比的意义。

刚才说用除法计算两数量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做比呢?怎样用比来表两数量之间的关系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讲座这个问题:⑴、 看书自学:课本第48 – 49页,思考:什么叫做“比”?⑵、 自学反馈:①、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②、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③、 汽车每小时的速度,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⑶、 归纳意义;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比的意义)⑷、 巩固练习:①、某四间有男工32人。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和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三单元比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教学时数:18课时课时安排: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3、比例的应用…………………………………….5课时4、整理和复习…………………………………….4课时5、单元测试……………………………………….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绘制地图需要比例知识,在生产和生活还经常用到两种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

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

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教案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教案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老师上课时间教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总课时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括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写出比例。

3、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比例的意义知识回顾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问题导入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归纳总结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点二】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问题导入归纳总结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叫做比例的项。

2.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知识点三】 比例的基本性质例1归纳总结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如果 ,那么。

ad bc =::(0a b c d b d =、均不为)【知识点四】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例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归纳总结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看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相等。

若相等,则假设成立,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考点题库一1、(重点题)填空。

(1)12∶9的比值是(),的比值是(),所以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填“能”或“不能”)。

(2)在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3)12的因数有(),用其中的4个因数组成比例是():()=()∶()。

(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

(5)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6)根据1.2×4=0.6×8可以写出比例。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正确找出相关项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

2. 知识回顾:回顾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已知两个数的比为3:4,求这两个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解说他们完成的练习题,鼓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解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数的比为4:5,求这两个数。

答案:第一个数是8,第二个数是10。

2. 题目:一家电器店进行打折促销,原价为2400元的电视机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答案:2400 0.8 = 192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的确定在本次复习中,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

难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如何正确找出相关项并进行计算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找相关项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这一技能。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会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比例的了解程度,并布置一些巩固练习。

2. 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板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4. 练习应用比例的知识(25分钟)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课堂讲解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

5. 总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板书
2.音频、视频
3.课件
4.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5.实例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作业
3.测验
4.表现评价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比例一、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正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广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四、课时划分: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课时3、比例的应用6课时4、整理与复习2课时单元教学反思: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

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探索发现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景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比例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比例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比例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这一概念,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正确理解比例中的关系,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3.掌握简单比例的练习方法及步骤,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以下内容:1.什么是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分类3.比例的计算方法及应用重点1.理解比例的概念2.掌握比例计算的方法难点1.比例的分类和应用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及步骤教学方法本节课程主要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复习金钱的计数和运算,为本次课程做铺垫。

2.讲解: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分类。

3.讨论:通过实例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4.练习: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5.引导: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为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并尝试解决课堂未完成的问题。

教学资源1.教材:《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练习册或题目集3.课件和媒体设备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的情况。

3.学生在课堂结束后所提供的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实际问题的引导和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练习课本上的例题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正、反比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正、反比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正、反比例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在比例这一单元里,除了认识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外,还学习了成正、反比例量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我们复习正、反比例。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要加深对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认识,提高两种相关联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的判断能力;二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加深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1.做复习第4题。

让学生看第4题,思考各成什么比例。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整理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刚才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的。

现在,谁来说一说正、反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正、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3.做复习第5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说明:根据实际问题里相关联量所成的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1.整理解题思路。

(1)做复习第6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各成什么比例的应用题。

指名学生说明各是什么应用题,为什么。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根据什么列式的。

(2)提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想?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综合练习。

(1)做复习第8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看出药粉和水的份数以及1:500表示比值一定等)这两道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复习不仅仅是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更是一个深化理解、巩固记忆、提升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准备《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时,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比例》进行。

这部分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计算和应用,难点则是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我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另一部分则是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已知两个数分别是4和8,求它们的比例。

答案:1:22. 题目:一家超市将某商品的价格降低了20%,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原价的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对比例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不仅能复习和巩固比例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其中,PPT上会展示一些动态的比例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复习教案一.知识点1.比的意义和性质[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练习比例的意义的基本性质练习题一.填空。

1.[ ]叫做比例。

2.[ ]叫做比例的项。

[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3.[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叫做解比例。

5.两个比的[ ]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二.按要求写比例。

1.写出一个你喜欢的比例。

2.写出一个比值是3/5 的比例。

3.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1/10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5 ,一个外项是3/8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5.一个比例,组成比例的比的比值是1/4 ,两个外项分别是17和3/5 ,写出这个比例。

6.有两个比,比值都是2/3 ,第一个比的后项与第二个比的前项都是6,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

三.按要求转化。

1.把6×8=24×2改写成四个比例。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3.如果7 a=6 b,那么a;b =4.如果9 a=5b ,那么b;a =5.如果 3/5a=4/9b ,那么 a;b=6.如果3/8a=0.45b ,那么 b;a=7.如果甲数的4/5与乙数的7/9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8.男生人数的5/8与女生人数的5/9相等,那么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

⑴ 6 ⑵ 18 ⑶ 272.把2千克盐加入15千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

⑴ 2∶15 ⑵ 15∶17 ⑶ 2∶173.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

⑴ 3.5∶6 ⑵ 1.5∶4 ⑶ 6∶1.54.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

⑴ 7 ⑵ 5.4 ⑶ 1.5综合应用(1)如果A ;7=9;B ,那么AB=[ ](2) 已知A÷10.5=7÷B[A 与B 都不为0],则A 与B 的积是[ ]。

(3)如果5X=4Y=3Z ,那么X ;Y ;Z=[ ](4)如果4A=5B ,那么 A:B=[ ]。

(5)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

(6)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7)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8)X ;Y=3;4,Y ;Z=6;5,X ;Y ;Z=[ ](9)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10)根据6a=7b ,那么a:b=( )(11)根据8×9=3×24,写出比例[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13)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或[ ]。

(14)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6)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17)X 的7/8与Y 的3/4相等,X 与Y 的比是[ ](18)如果x/8=Y/13 ,那么X ;Y=[ ](19)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四、计算1.求比值。

1452;0.72 74;171 321;2312.化简比。

751;0.24 12.6;0.4 201;151五. 解比例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X:15=13: 56 34:X= 54:2X ∶0.75= 81∶25X ;154=31;1.5 21;51=41;X25X =752.1531;0.4=272;X 2.8;54=0.7;X25.025.1=6.1X六.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1. 96和X 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 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 和36。

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知识点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一定)2.比例尺[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3]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就是线段比例尺;如;1:5000000为数值比例尺。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解题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练习题[一]一.判断.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 ]x y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 ]二.选择.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 ],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正比例反比例练习[二]一.判断题;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1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 ]12.一堆煤的总量不变,烧去的煤与剩下的煤成反比例。

[ ]13.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

[ ]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 ]二.选择填空。

(1)a÷b=c,当c一定时a和b[ ];当a一定时b和c[ ];当b一定时a和c[ ]。

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2]长方形的_________________,它的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A.周长一定B.宽一定C.面积一定(3)圆柱体体积一定,________________和高成反比例。

A.底面半径B.底面积C.表面积六.应用题[1]工厂制作一种零件,现在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革新前的8分钟减少到3分钟,原来制造60个的时间现在能生产多少个?[用比例方法解答](2)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练习题三一.选择填空,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____________。

[2]圆的面积一定,直径与圆周率_______________。

[3]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____________。

[5]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______________。

[6]圆锥体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_____________。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二.选择填空。

ab=c,当c一定时a和b[];当a一定时b和c[];当b一定时a和c[]。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三.判断对错[1]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成正比例。

[][2]一堆煤的总量不变,每天烧去的数量与烧的天数成反比例。

[][3]长方体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4]三角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四.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买相同的电脑,购买的电脑台数与总价[2]每捆练习本的本数相同,练习本的总本数与捆数[3]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与分母[5]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面积和宽[6]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7]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看的天数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8]圆的周长和直径[9]订阅《扬子晚报》,订的份数与总价[10]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11]小麦的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与面粉的质量[12]六[1]班同学做操,每排站的人数与排数五.下面题里的数量成什么关系?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1]小红看一本儿童小说,每天看12页10天可以看完;如果每天看15页8天可以看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