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的干涉和薄膜干涉人教版第三册

合集下载

《光的干涉》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4PPT课件

《光的干涉》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4PPT课件

考点三:折射定律作图
典型例题 3
7.如图所示,一条光线AO射到平静的湖面上,请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迁移训练 3
8.装满水的井底趴着一只青蛙(图中的P点),请画出图中的青蛙所能看到井外
的范围。
迁移训练 3
9.如图所示为一半球形玻璃砖,请画出光线从O点(球心)射向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迁移训练 3 10.如图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的飞机,一架是从潜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 请用光学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A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 .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 .折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 D .光可能沿直线传播
迁移训练 2
6.如图所示是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形。其中MM′垂直于NN′,∠3=∠6,则
入射光线是______,折OA射光线是______,MM界′面是_____B__O__,入射角是_∠__4___,折射角 是_∠_2_____,空气在界面的左____侧。
3.池水变浅的原因
人在水上看到物体的像,比实际物体位置偏上,感觉水比较浅。
4.水中看树
由于人眼的“视觉直进”的功能,觉 得光线总是沿直线射入人眼的。进入眼 睛的光线是A点发出的光线“拐弯”后 进入人眼的,但眼睛觉得光线是从A1点 射过来的。事实上并不存在发光的A1点, A1点是A点的虚像点。A1比A高,所以 水中看到的树比实际位置要高。
空气 玻璃
射入的光线与射出的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但两条光线平行。
光反射和折射的联系
三线关系 两角关系 特殊情况
反射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 同增同减
垂直入射原路返回
折射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空气中角大 同增同减 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6讲:光的干涉(学生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6讲:光的干涉(学生版)

光的干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2.学会用双缝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干涉1.双缝干涉①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射到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这两条狭缝相距很近,这样一来,这两个狭缝就形成了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的空间互相叠加,使得光在一些位置相互加强,在另一些位置相互削弱,在挡板后的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双缝干涉.②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纹,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纹.③相邻的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距离x∆与波长λ、双缝间距d及屏到双缝距离l的关系为l xd λ∆=,据此可求出光的波长.2.薄膜干涉光照射到薄膜上时,被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相叠加,也可发生干涉现象.若入射光为单色光,可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若入射光为白光,可形成彩色的干涉条纹.利用双缝干涉可以精确测定光的波长,而薄膜干涉常用于检查平面质量和镜头的增透膜.类型一:双缝干涉实验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中,缝的宽度跟光的波长相差不多.在双缝分别放上红色和绿色滤光片之后,由于红光和绿光的频率不相等,在光屏上不可再出现干涉条纹了.但由于满足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所以在屏上将同时出现红光和绿光的衍射条纹.故正确的选项为C.答案:C类型二:光电效应例2某金属在一束黄光照射下,恰好能有电子逸出(即用频率小于这种黄光的光线照射就不可能有电子逸出).在下述情况下,逸出电子的多少和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会发生什么变化?(1)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2)用一束强度更大的红光代替黄光.(3)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解析:“正好有电子逸出”,说明此种黄光的频率恰为该种金属的极限频率. (1)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增多而每个光子能量不变,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不变,但光电子数目增大. (2)用一束强度更大的红光代替黄光,红光光子的频率小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所以无光电子逸出.(3)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因为一个紫光光子的能量大于一个黄光光子的能量,而强度相同,因而单位时间内射向金属的紫光光子数将比原来少.因此,逸出的电子数将减少,但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类型三:薄膜干涉例3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B.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D.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解析:A、凸透镜下表面与玻璃上表面形成空气薄膜,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干涉叠加而成.故A正确,B错误.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由于透镜表面是曲面,使得空气膜的厚度不是均匀变化,导致间距不均匀增大,从而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条纹.故C正确,D错误.答案:AC.类型四: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例4(2015新课标)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布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______Δx2 (填“>”“<”或“=”)。

(人教版选修3-4课件)高中物理选修:13.3光的干涉课件

(人教版选修3-4课件)高中物理选修:13.3光的干涉课件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 6.现象解释 偶数倍 • 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 整数倍 亮条纹 波长的 _________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 半波长的奇数倍 _________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 相互削弱 这里出现_________;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 点的距离之差等于_________________时, 两列光在这一点______________,这里出 现暗条纹。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 •
• •
•光发生干涉的条件 1.干涉条件 频率 振动 相位 两列光的_________相同、_________ 方向 相同、_________差恒定。 干涉 2.相干光源 发出的光能够发生_________的两个光源。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 『判一判』 √ • (1)托马斯·杨用光的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 × 一种波。( ) •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宽度最 大。( √ ) •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何处出现亮 √ 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是由光的路程差所 √ 决定的( ) • (4)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 条纹较远的是波长较长的光。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 A.(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 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 B.(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 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 C.(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 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 D.(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 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 解题指导:求解该类题目需思考以下两个 问题: • (1)乙、丙两图中,哪个条纹间距较大?
素养提升 课堂达标 课时作业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课 前 预 习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人教版第三册

光的干涉一、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4.通过“扬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学习,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波的干涉条件,相干光源.2.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怎么会出现时间上是稳定的,空间上存在着加强区和减弱区并且互相间隔,如何理解“加强”和“减弱”.3.培养学生观察、表述、分析能力.三、教具1.演示水波干涉现象:频率可调的两个波源,发波水槽,投影幻灯,屏幕.2.演示光的干涉现象:直丝白炽灯泡;单缝;双缝;红、绿、蓝、紫滤色片;光的干涉演示仪;激光干涉演示仪.3.干涉图样示意挂图,为分析干涉所做的幻灯片;或电脑及干涉现象示意的动画软件.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由机械波的干涉现象引入:首先演示“水波干涉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1)这是什么现象?(2)是否任何两列波在传播空间相遇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回答,让学生描述稳定干涉现象的特征,指出干涉现象是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叠加的一种情景;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要得到稳定干涉现象需是相干波源.(二)教学过程设计1.光的干涉现象——扬氏干涉实验.(1)提出问题:光是否具有波动性?如果有则会有光的干涉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在屏幕上会得到什么现象呢?演示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泡(或蜡烛)作为两个光源,移动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说明光的复杂性.认识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实验的不成功是光无波动性?还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2)扬氏实验.①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如何认识光,如何获得相干光源——展示扬氏实验挂图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问题时,学习扬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②介绍实验装置——双缝干涉仪.说明双缝很近0.1mm,强调双缝S1、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单缝S1、S2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总是同相.③演示:先用加滤色片后单色光红光进行演示,然后改用激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并使双缝与屏幕的距离加大,这样在屏幕上得到条纹间距离大,更为清晰的明暗相同的图样.展示双缝干涉图样,让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回答图样的特点:(1)明暗相间.(2)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3)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样?怎样用波动理论进行解释.2.运用波动理论进行分析.(1)演示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两列波在一直线上叠加的情景.用做好的幻灯片用投影幻灯进行演示;或用编制好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注意分析两列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此点的振动情况.①仍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位移随时间而改变.②两列波同相振幅变大,说明此点振动加强了;两列波反相振幅减小,说明此点振动减弱了.强调波形图是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位移的包络线,演示波在传播时,波峰波谷的移动情况.(2)演示一列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示意图,演示两列频率相同,同相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的示意图.操作:波峰、波谷行进位置.②幻灯片数量准备多一些,波峰、波谷向前推进速度要慢,若用电脑波行进的速度要慢且可暂停.③最后形成书上双缝干涉示意图样,展示彩色挂图.分析:①说明示意图是两列波某一时刻峰谷位置分布图.②说明两列波同频率、初相相同,在两列波峰峰、谷谷相遇位置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位置均是消弱点.③先分析S1S2连线中垂线上的点:首先让学生注意中垂线上的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结果峰谷依次通过此点——说明此点振动在峰→平衡位置→谷→平衡位置→峰之间往复振动是加强点.然后再让学生看两列波的相遇峰、谷依次通过该直线上的所有点——说明此直线上的点均是加强点.④再分析S1S2中垂线两侧对称位置上的点,即两列波峰谷相遇点,首先注意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总是峰谷同时通过此点——说明两列波通过此点总是振动方向相反,是被消弱的;然后再看两列波峰谷交叉点的移动情况——为消弱区域.⑤其次再分析远离中垂线上的点又是加强区域……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振动加强与消弱点的分布是相互间隔的而且是稳定的.结合干涉挂图反映在屏幕上:同相加强光能量较强——亮;反相减弱光能量较弱——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图样.(3)屏幕上出现亮纹、暗纹的条件.在示意图中,S1和S2为一对相干光源,两组半径相同的同心圆表示S1和S2两相干光源向外传播的两列波.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实线a0、a2、a′a4、a′4…为加强区域,虚线a1、a′1;a3、a′3…为减弱区域.2,①实线a0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0.实线a2(a′2)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2=λ.实线a4(a′4)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4=2λ.即在实线a0、a2(a′2)、a4(a′4)…上各点光程差各为0、λ、2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屏上出现亮纹.…,即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屏上出现暗纹.总结规律:凡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位置,产生亮条纹;凡光程差等于半波奇数倍的位置,产生暗条纹,即产生亮暗条纹条件表达式:亮纹光程差δ=kλ(k=0,1,2…).*(4)若学生数学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可推导屏上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否则不进行此内容.3.干涉条纹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重做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并定性寻找规律.①改变屏与缝之间的距离L——波长λ不变时L越大,亮纹间距(暗纹间距)越大.②屏与缝之间距离L不变,用不同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波长长的亮纹间距(暗纹间距)大,并展示彩色挂图.③L、λ不变,用双缝距离d不同配件进行实验——d小的亮纹间距(暗纹间距)大.小结:(1)实验可证明(或用上述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得亮纹间距)Δx=(2)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L、d、Δx可测单色光的波长.4.用复色光源做扬氏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猜测干涉图样,然后教师做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屏上图样特征:双缝S1、S2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相交的中央位置是白色亮缝,而两侧是彩色条纹,然后展示挂图以便让学生对图样有深刻印象.(三)课堂小结1.托马斯·扬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做出了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现象微粒说无法解释,而波动说可做出完善解释,使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2.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屏上某处叠加时如果同相,光就加强,如果反相光就减弱,于是产生明暗条纹,其特征是在中央明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各级干涉条纹,且相邻明纹和相邻暗条纹的间隔相等.单色光:亮纹光程差δ=kλ(k=0,1,2…).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3.明暗相间条纹反映光的能量在空间分布情况,暗条纹处光能量几乎是零.表明两列光波叠加彼此相互抵消.这并不是光能量损耗了或变成其它形式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没有能量传到该处;亮条纹处的光能量比较强,光能量增加也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能量比较集中。

人教版物理选修3-4-13.3-光的干涉-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选修3-4-13.3-光的干涉-ppt课件

λ/2
S1
Q1
δ= λ/2
S2
λ/2
暗条纹形成的原因
双缝
屏幕
取P点上方的点Q1 ,与两个狭缝S1、 S2路程差δ= S1-S2=λ/2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
一条传来的就是波谷,其中一条
S1

S2
Q1 第一暗 P 中央亮纹
光传来的是波谷,另一条传来的 一定是波峰,Q1点总是波峰与波 谷相遇,振幅最小,Q1点总是振 动减弱的地方,故出现暗纹。
单缝 双缝 屏
1) 双缝S1 、S2到单缝S的距离相等 2) 双缝很近 0.1mm
S1 S
2、①要用单色光
S2
②单缝的作用:获得光源
③双缝的作用: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
相同的光源,叫相干光源(频率相同)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屏上形成的明暗相间条纹叫做干涉图样
3、双缝干涉
图样特征 ΔX
ΔX
• (1)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 间的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 复合成白色条纹.
• (2)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条 纹间距宽度最大,紫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小,即除中 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 色干涉条纹.
1.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 ( C
光程差δ= 2λ
P 1
S1
S2 2λ 取P点上方的点P2 ,从S1S2发出的光到P2点的光程差,正好等 于一个波长 δ= S1-S2=2λ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时, 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时,另 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在P2点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 与波谷相遇,振幅A=A1+A2为最大, P2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 故出现亮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讲义第十三章光3光的干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讲义第十三章光3光的干涉

3 光的干涉一、杨氏干涉实验1.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人们开始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2.双缝干涉实验(1) 实验过程: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 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2) 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3) 实验结论:光是一种波.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干涉条件:两波源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都相同.2.出现明暗条纹的判断(1) 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填“奇”或“偶” )数倍时,出现亮条纹.(2) 暗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填“奇”或“偶” )数倍时,出现暗条纹.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 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幕各处均是彩色条纹.( × )(2) 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是不稳定.( × )(3)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从两个狭缝到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 √ )(4)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从两个狭缝到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 )2.如图 1 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 5.30× 10-7 m,屏上P 点距双缝S1和S2 的路程差为7.95× 10-7 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 (填“亮条纹”或“暗条纹” ).图1 答案暗条纹、杨氏干涉实验如图为双缝干涉的示意图,单缝发出的单色光投射到相距很近的两条狭缝S1和S2上,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向右传播,在后面的屏上观察光的干涉情况.(1)两条狭缝起什么作用?(2)在屏上形成的光的干涉图样有什么特点?答案(1) 光线照到两狭缝上,两狭缝成为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2)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等间距的干涉条纹.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图2(2)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3) 双缝的作用:将一束光分成两束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2.光产生干涉的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靠“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的.3.干涉图样(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2)白光的干涉图样:中央条纹是白色的,两侧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1 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D.各色光通过双缝到达一确定点的距离不同答案A解析各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在屏上得到的干涉条纹的宽度不同,叠加后得到彩色条纹.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的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答案C解析分别用绿色滤光片和红色滤光片挡住两条缝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等,不能发生干涉,因此屏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仍有光亮.[学科素养] 例 2 回顾了双缝干涉实验,两束光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情况相同.一方面让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双缝干涉发生的条件.这很好地体现了“物理观念” 和“科学思维”的学科素养.、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若屏上某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该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若屏上某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该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2)如图所示是几种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①用不同颜色的光做干涉实验时干涉图样有什么不同?②如果将屏幕远离双缝移动,条纹间距如何变化?③改变双缝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如何变化?④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1) 波峰与波峰相遇,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0(2)①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宽,紫光的条纹间距最窄.②屏幕离双缝越远,条纹间距越大.③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小.④与光波波长、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双缝间距离有关.1.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白光的干涉条纹的中央是白色的,两侧是彩色的,这是因为: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2.亮、暗条纹的判断如图3所示,设屏上的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路程差Δr=r2-r1.图3(1)若满足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Δr=kλ(其中k=0,1,2,3⋯),则出现亮条纹.k=0 时,PS1=PS2,此时P点位于屏上的O 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 为亮条纹的级次.2k-1(2)若满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r=2λ(其中k=1,2,3⋯),则出现暗条纹.k 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 1 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例3 在光的双缝干涉现象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波长较长的红光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波长较短的紫光C.相邻两亮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不等的D.在双缝干涉现象里,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将变宽答案A解析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故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红光, A 正确, B 错误;双缝干涉现象中,相邻两亮条纹或两暗条纹是等间距的,故 C 错误;红光的波长比紫光的波长大,所以换成紫光后,相邻两亮条纹间距将变窄,故D 错误.4 (2018 ·嵊州高二检测) 如图 4 所示,在双例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 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图4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 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 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 的位置略向下移答案D解析本实验中单缝S的作用是形成频率一定的线光源,双缝S1、S2 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稍微移动S 后,没有改变传到双缝的光的频率,S1、S2射出的仍是相干光,由单缝S发出的光到达屏上P点下方某点的路程差为零,故中央亮条纹略向下移, D 正确.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D.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干涉条纹答案B解析用白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 错;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亮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的条纹, B 对;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波长变小,条纹间距变小, C 错;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D 错.2.(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如图 5 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的图样,乙图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实验的图样,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甲图为绿光进行实验()图5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答案A解析题图乙中条纹的间距比题图甲大,故题图乙中光的波长较长,即比绿光的波长长.红光的波长比绿光长,紫光的波长比绿光短, A 正确.3.(亮、暗条纹的判断)如图 6 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 处为第二条暗条纹,改用频率较低的单色光重做上述实验(其他条件不变,屏足够大),则同侧第二条暗条纹的位置()图6A.仍在P 处B .在P 点上方C.在P 点下方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答案B解析由λ=c f知,f变小,λ变大.若出现第二条暗条纹,则P到双缝的路程差Δr =32λ,当λ 变大时,Δr 也要变大,故第二条暗条纹的位置向上移,在P 点上方, B 正确.4.(亮、暗条纹的判断)(多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7 所示,双缝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为l ,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像屏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关于干涉条纹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7A.若仅将像屏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的干涉条纹将变得不清晰B.若仅将像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仍有清晰的干涉条纹C.若仅将双缝间距离减小,像屏上的两个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变小D.若仅将双缝间距离减小,像屏上的两个相邻暗条纹间的距离变大答案BD解析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不影响干涉条纹的清晰程度, A 错,B 对;仅将双缝间距减小,像屏上的两个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变大, C 错, D 对.一、选择题考点一双缝干涉实验1.用两个红灯泡照射白墙,在墙上看到的是( )A .明暗相间的条纹B.彩色条纹C.一片红光D.晃动的条纹答案C解析两灯泡不是相干光源,故选 C.2.(多选)用红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如果将其中一条缝改用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屏上出现红蓝相间的干涉条纹B.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此时不产生干涉现象C.频率不同的两束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此时出现彩色条纹D.尽管亮、暗条纹都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但此时红光与蓝光只叠加不产生干涉现象答案BD解析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是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红光和蓝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现象,不会产生干涉条纹,A、C错误,B、D正确.3.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1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 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 A 上时,屏 C 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 C 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 )图1A .单缝S太窄B.单缝S 太宽C.S 到S1与到S2的距离不等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答案B解析本实验中,单缝S应非常窄,才可看成“理想线光源” ,才能成功地观察到干涉现象,移走B屏后,在C上出现一窄亮斑,说明单缝S太宽,故A错误,B正确;S到S1与到S2 距离不等时,也能出现干涉条纹,但中央不一定是亮条纹, C 错误;太阳光可以作为光源, D 错误.考点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4.(多选)用a、b 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 a 光照射形成的,图乙是 b 光照射形成的,则关于a、 b 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a 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B.在水中 a 光传播的速度比 b 光的大C.水对 a 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D.b 光的波长比 a 光的短答案AC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 a 光的条纹间距小,说明 a 光的波长小,频率大,选项 A 正确, D 错误;水对频率低的单色光的折射率小,即水对b光的折射率小,选项 C 正确;折射率小的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即 b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选项 B 错误.5.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A .传播速度不同B.强度不同C .振动方向不同D .频率不同答案D解析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这样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便形成了彩色条纹.6.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C.用红光和绿光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λ红>λ绿),绿光干涉图样的条纹间距比红光大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发生干涉答案B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故选项 A 错误, B 正确.绿光波长比红光短,所以条纹间距较小,选项 C 错误.两列光波只要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 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方便肉眼观察,故选项 D 错误. 考点三 亮、暗条纹的判断7.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方面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折射率大 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 3 所示:在 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 A 、 B ,容器 A 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 B 中通入 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 O 点变为暗条 纹,说明 B 中气体 ( )图38.(多选 )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 )A .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B .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亮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C .屏上的亮条纹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D .屏上的亮条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答案 AB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是振动加强 处,不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也可能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地方, A 选项 正确,C 选项错误;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暗条纹 ),也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 (亮条纹 ), B 选项正确;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 应是暗条纹, D 选项错误.A .一定含瓦斯C .不一定含瓦斯答案 AB .一定不含瓦斯 D .无法判断9.(多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 4 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 点距双缝S1和S2 的距离相等,P 点是O 点上侧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O 点是红光的亮条纹B .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C.O 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D.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答案AB解析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 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 正确, C 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上方,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下方,选项 B 正确, D 错误.二、非选择题10.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他用单色光照射屏上的一个小孔,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_______ ;由小孔射出来的光再射到两个小孔上,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点光源两个振动情况总相同的光源,即相干光源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光的频率须相同,因此他用单色光照射屏上的一个小孔,是为了获得一个点光源,由小孔射出来的光再射到两个小孔上,是为了获得相干光源.。

高中物理第13章光3光的干涉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第13章光3光的干涉课件新人教版

3.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如图 13-3-2 所示)
图 13-3-2 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间距相等.中 央为亮条纹,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 间距越大.
(2)白光的干涉图样 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央条纹是白色的.这是因 为: ①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各种色 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 ②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大, 紫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 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知 识 点 一

3 光的干涉
业 分



知 识 点 二
学习目标 1.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能说出光的干涉条纹的特点.(重点) 2.能说出干涉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出现明条纹或暗条纹应满足的条件.(难 点) 3.明确相干光源的概念,熟记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重点)
知识脉络
杨氏干涉实验
[先填空] 1.物理史实 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__马__斯___·__杨___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开始 让人们认识到光的波动性.
【解析】 两列光波发生干涉的条件之一是频率相等,利用双缝将一束光 分成能够发生叠加的两束光,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但分别用绿色滤光片和 红色滤光片挡住两条缝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等,不能发生干涉,因此屏上不 会出现干涉条纹.但屏上仍有亮光.
【答案】 见解析
3.从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 图样,这是为什么?
2.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过程:让一束平行的_单___色__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 S1 和 S2 的挡板 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 总是__相__同__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_干__涉___. (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_明___暗__相___间_的条纹. (3)实验结论:光是一种波.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归纳1.双缝干涉(1)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2)产生干涉的条件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叫相干波源,只有相干波源发出的光互相叠加,才能产生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3)双缝干涉实验规律①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相干光源、的路程之差为光程差,记为 .若光程差是波长λ的整倍数,即(n=0,1,2,3…)P 点将出现亮条纹;若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n=0,1,2,3…),P点将出现暗条纹.②屏上和双缝、距离相等的点,若用单色光实验该点是亮条纹(中央条纹),若用白光实验该点是白色的亮条纹。

③若用单色光实验,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用白光实验,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是彩色条纹。

④屏上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其距离大小与双缝之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光的波长λ有关,即 .在和d不变的情况下,和波长λ成正比,应用该式可测光波的波长λ.⑤用同一实验装置做干涉实验,红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最小。

2.薄膜干涉(1)薄膜干涉的成因: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的条纹。

(2)薄膜干涉的应用①增透膜:透镜和棱镜表面的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②检查平整程度:待检平面和标准平面之间的楔形空气薄膜,用单色光进行照射,入射光从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形成干涉条纹,待检平面若是平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干涉条纹是平行的;反之,干涉条纹有弯曲现象。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4)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不需要单缝也能完成该实 验。 ( ) (5)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产生两列相 干光源。 ( )
提示:(1)√。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2)×。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两个狭缝之间的距离必须 足够小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现象。
(3)×。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条纹是振动加强的位置,可 能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位置,也可能是波谷与波谷相 遇的位置。 (4)×。光源直接照射到双缝上,很难得到相干光源。 (5)√。双缝的作用就是把同一列光分成两列相干光源。
A.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B.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解析】选B、C。由c=λf可得λ= c ,故单色光的波
长分别为λ1=
c f1
3.0108 m=6×10-7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射到双 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 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 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 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 振动步调总是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PS1-PS2|= (2k-1)· (k=1,2,3…)k为暗条纹的级次,
2
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典题通关】 【典例】(2015·全国卷Ⅰ)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 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 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Δx2相比,Δx1______(选填“>”“<”或“=”) Δx2。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与屏幕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13.3 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13.3 光的干涉

-6-
3.光的干涉
一 二 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IANLITOUXI
二、对光的干涉现象中的“加强点”与“减弱点”的理解 若波叠加区中某点P,两列光波到P点的路程差Δs=nλ(n=0,1,2,…) 时,若S1波源发出的光传到P点是波峰,则S2波源发出的光传到P点也
-3-
3.光的干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重难典例透析
IANLITOUXI
2.光产生干涉的条件 (1)相干光源:如果两个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产生干涉,这样的两个 光源叫作相干光源。激光器发出的光就是相干光源。 (2)干涉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D典例透析
IANLITOUXI
一、对相干光源的理解 两个光源发出的光满足相干条件,这样的光源叫相干光源。即相 干光源发出的光必须满足: (1)频率相等。 (2)振动方向一致。 (3)相位差恒定。 在机械波中,只要两波源满足频率相等、振动方向一致,则其相 位差一定恒定。因此教材中并没有刻意提出相位差恒定这一条件。 但在光波中,由于光是由大量原子中的核外电子跃迁产生的,对于 两个独立的光源来说,即使频率相等,其相位差也不恒定。因此,在 室内打开两盏电灯时,看不到干涉现象。
2
点振动情况始终相反 , 其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差的绝对值。
-7-
3.光的干涉
一 二 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IANLITOUXI
三、对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条件的理解 频率相同、振动情况也完全相同的两个相干光源在屏上某处产 生亮、暗条纹的条件。 1.亮条纹的条件 屏上某点P到两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 的偶数倍,

光的干涉(第02课时)(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光的干涉(第02课时)(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一.薄膜干涉
一.薄膜干涉
彩色的油膜
彩色的昆虫翅膀
彩色的金属的表面
彩色的照相机镜头
二.薄膜干涉的应用
1.检查平面
在被测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 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 面与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 层。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层的上 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地方,两列波的路程 差相同,两列波叠加时相互加强或相互 削弱的情况也相同。所以,如果被测表 面是平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 线(图甲);如果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不平(图 乙)。这种测量的精度可达10-6cm。 问题:图乙中,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查的平面在此处是凹下 还是凸出? 答:凹下。(右边垫高,左凹右凸) 问题:如果右侧垫两块薄片,条纹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条纹变密
条件:亮条纹
暗条纹
: :
x x
2k
2 (2k
1)
2
k
0.1.2膜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原理:薄膜上不同颜色的光的条纹的明暗位置不同,相 互交错叠加。 现象:明暗相间的彩色水平条纹(干涉中的色散) 问题:要观察薄膜干涉应该在光源的同一侧还是光源的 另一侧?
解:光和虚像间距2a相当于双缝间距
故表达式为:x l
2a
注意:洛埃镜存在半波损失,故中央 是暗纹(平面镜延长线与光屏交点处)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43秒
比前表面反射光多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满足条件
增透膜
2d (2k 1) d (2k 1) 0 ,(k 0.1.2...)
2
4n
最小厚度d 0 (介质中波长 1 )
4 4n
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光的干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光的干涉

在阳光下,为什么肥皂薄膜上会形成彩色图样?
条纹特点
*横向彩色条纹 *条纹间距上宽下 窄
光从薄膜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 反射出来,形成两列振动情况 完全相同的光波。当两列波反 射回来时恰是波峰(波谷)和 波峰(波谷)相遇,使光波的 振动加强,形成亮条纹;当两 列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使光 波的振动互相抵消,形成暗条 纹。如果用白光照射肥皂液薄 膜,在薄膜上就出现了不同颜 色的彩色条纹。
最先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妙何处?
巧妙的获得两列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相干光源
1、光的干涉
由两束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在空间相互叠加, 在一些地方相互加强,在另一些地方相互削弱的现象, 叫做光的干涉。
一 光的干涉最大,
干涉法检 测表面平 整度
如果被测表面是平的,那么产生的干涉条纹就 是平行的;如果被测表面某些地方不平,产生的干涉 条纹就要发生弯曲:还可以了解被测表面的不平情况。 这种测量的精度可达10-6cm。
增透膜。
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 的镜头、 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都是由透镜、棱镜等组成的。 射入光时,在元件的表面上 要发生反射,结果只有10%一20%的入射光通过装置, 所成的像较暗。可以在透镜和棱镜的表面涂上一层薄 膜(一般用氟化镁)。 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 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 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 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燃起一盏酒精灯,在酒精灯火焰里洒上一些氯 化钠,使火焰发出黄光。把酒精灯放在金属丝圈上 的肥皂液薄膜前,仔细观察,就可在薄膜上看到火 焰的反射像,像上出现了什么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3光的干涉(共27张PPT)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3光的干涉(共27张PPT)

度相等的亮暗相间的条纹。波长越长,条纹
间距越大。
x L
(2)白光:
d
屏中央出现白色亮纹,两侧出现彩色条纹, 且内紫外红。
AC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
B.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小
C.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紫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D.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红光的最大,紫光的最小。
..
2.由 x L
d x
d
L

。 说明从红
到紫,它们的波长越来越小。
三、可见光的波长的测定
牢记:红光波长最大,紫光波长最 小。
红光 蓝光 白光
四、干涉图样的特点
单色光,白光在同样的装置中做双缝干 涉实验,实验现象
(1)不同单色光:
屏中央出现亮纹,两侧出现间距、宽度、亮
完成练习册中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二、薄膜干涉的应用 a.干涉法检查平面
原理:在被检平面与透明样板间垫一个薄片,使 其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薄层.当用单色光从上面照 射时,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 于是从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
检查工件的平整度
光在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发生反射,这两
束反射光发生干涉.
如果被检测表面
的平整的,将看到与
C.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由C=λf得:λ21=C/f21= 0.46μm, △s =0.6μm=1λ.51明λ条2暗纹条纹
1.课本56页1、2、3;
2.看完并深刻领会练习册中合作探究攻重 难中的考点1、2中的知识点之后再完成例题和 针对训练题。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和薄膜干涉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和薄膜干涉人教版第三册

光的干涉、薄膜干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因,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3)了解双缝干涉条纹的特点.(4)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获得相干光源的,了解薄膜干涉产生的原因,知道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达、分析及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光的波动性的发现过程,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具透明发波水槽,投影仪,光的干涉演示仪,激光干涉演示仪,灯泡,多媒体,电脑动画课件,酒精灯,肥皂溶液,铁丝圈,食盐,火柴,空气尖劈,牛顿圈,照相机镜头.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通过投影仪演示水波的干涉现象,提问:1.这是什么现象?2.干涉图样中的“明”“暗”条纹是如何形成的?3.是否任何两列波在传播空间相遇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解释波的干涉现象是两列波在传播中相遇叠加而形成的,是波的特性,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有相干波源——频率相等且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波,干涉图样中的“明”“暗”条纹就是相干波源叠加形成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提问:1.光有波动性吗?能否产生干涉现象?2.怎样得到光的干涉图样?【板书】第一节光的干涉进行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光若具有波动性,应会产生光的干涉现象,那么要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必须具备什么前提条件呢?由前面复习可知,必须要有相干光源及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光波.如何得到相干光波呢?可由学生先讨论.【演示】将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的单丝灯泡作为两个光源,放在光屏前面,如图21-1所示,移动屏与灯泡之间的距离.现象: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演示】把两支同样的蜡烛点燃作为两个相同光源也看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提问:为什么不能看到干涉图样?是光没有波动性还是没有满足相干光源的条件?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到: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是由于光无波动性,还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光不是波,所以没有波动性,也不会产生干涉现象.直到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改进实验设计,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相干光源.【板书】一、双缝干涉介绍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干涉仪.说明双缝距离很近,约为0.1mm,强调双缝S1、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单缝S1、S2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总是同相的.如图21-2.【演示】先用加有红色滤光片的双缝演示仪演示单色红光的干涉条纹.再用激光干涉演示仪演示得到一个更大的干涉图样让学生观察.增大双缝与屏的距离,可以看到条纹宽度和间距都增大.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干涉图样的特点.【板书】1.双缝干涉现象:(1)明暗相间的条纹;(2)相邻的亮条纹等距,相邻的暗条纹——中央亮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用波动理论解释干涉条纹的形成?【板书】2.波动理论解释【电脑演示】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波在一直线上叠加的情形,如图21-3.引导学生分析:(1)两列机械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此点的运动仍在它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振动,位移随时间而改变.(2)两列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若两列波同相,此点的振动振幅变大,说明此点的振动加强了;若反相,此点的振幅变小,说明此点的振动减弱了.【电脑演示】一列波由近及远传播时波峰、波谷在移动的示意图,如图21-4.【电脑演示】两列频率相同、同相波由近及远传播时波峰、波谷示意图,如图21-5.【挂图展示】双缝干涉示意图样,如图21-6.引导学生分析:(1)示意图是两列波在某一时刻峰谷位置分布图.(2)在两列波峰峰、谷谷相遇点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点均是减弱点.(3)S1、S2连线中垂线上的点:振动在峰——平衡位置——谷——平衡位置——峰之间往复振动,是加强点.均是峰峰相遇或谷谷相遇,S1、S2中垂线两侧相距λ/4的两个对称位置的点,即两波峰谷相遇点,是削弱点,所在连线是削弱区.在S1、S2中垂线两侧更远相距λ/2的两个对称位置的点又是加强区……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振动加强区与减弱区的分布是相互间隔的,而且位置是不变的.反映在屏幕上:同相光叠加,光能量较强——亮;反相光叠加,光能量较弱——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条纹.【板书】若同相叠加,振幅增大,振动加强,光能增加,出现亮条纹;反之,出现暗条纹.引导学生总结屏幕上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以图21-6说明.(1)实线a0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0.实线a2(a2′)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λ.实线a4(a4′)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2λ.……(2)虚线a1(a1′)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λ/2.虚线a3(a3′)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3λ/2.【板书】3.双缝干涉规律回忆干涉实验现象,屏与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大.从彩图2可以看出,用红光做实验时的间距比用蓝光时大,双缝间距离也与条纹间距有关,可见,条纹间距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受光波波长λ,屏到双缝间距L,双缝间距离d的影响.(见图21-7)定量推导:δ=r2-r1∵L>>d,L>>x,∴r2+r1=2L∴r2-r1=dx/L,即δ=dx/L.当δ=k λ=dx/L,k=0,±1,±2,…,则x=kLλ/d,出现亮条纹.当δ=(2k+1)λ/2=dx/L,k=0,±1,±2,…,则x=(2k+1)Lλ/(2d),出现暗条纹.所以,相邻两条暗纹(或明纹)间的距离Δx=Lλ/d.【板书】(2)x=Lkλ/d亮条纹位置(k=0,1,2,…)x=(2k+1)Lλ/(2d)暗条纹位置(k=0,1,2,…)相邻的条纹间距Δx=Lλ/d.思考题:能否测定一种单色光的波长?如何测定?可测λ.让学生猜测若用复色光源做双缝干涉试验,干涉图样将如何?【演示】白光双缝干涉实验.【板书】4.白光双缝干涉出现彩色条纹.色条纹.以上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相干光源的获得方法是采用“一分为二”法.产生亮、暗条纹的原因是由于不同位置光程差不同,两列波叠加后结果不同.思考:是否有获得相干光源的其他途径?【板书】二、薄膜干涉【演示】肥皂液薄膜干涉实验.(1)介绍做法:强调肥皂液薄膜必须竖直立放,并把液膜当成镜面从前面看火焰反射后的虚像.(2)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注意观察火焰反射虚像上近似水平的明暗相间的条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讨论后分析:(1)火焰的反射像由薄膜前后两表面的反射光波叠加而成,这两列光波频率相同.(2)从前后两表面上反射的光波存在光程差,其大小与薄膜厚度有关,厚度不同处光程差不同.(3)由于重力作用,使肥皂薄膜形成上薄下厚楔形.上下位置不同,厚度不同.(4)在薄膜某一厚度处,两列波反射回来恰是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叠加,使光波加强出现亮纹;而在另一厚度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叠加,使光波减弱出现暗条纹.【演示】白光照射下出现彩色条纹.【板书】1.从薄膜两表面反射的光波是相干光波,相干光波叠加形成干涉条纹.由于重力作用,薄膜上下厚度不等,因而反射的光波存在光程差.在单色光照下,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在白光照射下,呈现彩色条纹.2.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1)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原理:在被检平面与透明样板间垫一个薄片,使其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薄层.当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时,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于是从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如果被检平面是平的,那么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各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产生的干涉条纹是等距的平行线;如果被测表面有些地方不平,那么空气层的厚度相同的各点不再位于一条直线上,该处产生的干涉条纹就会发生弯曲.如图21-8(a,b,c).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判断被检平面的凹凸情况?根据同一条亮(暗)纹上各处空气层厚度不同,可知被检平面发生弯曲处的空气层厚度和同一条纹上未发生弯曲的地方空气层厚度相同.再根据弯曲方向与垫片位置可知空气层在弯曲线本该比同一条纹上其他位置厚一些还是薄一些.以上两点对比分析可判断出该处存在条纹凸起还是凹陷.分析图21-8c中所示干涉图样,推测图中被检平面在条纹弯曲处的凹凸情况.学生回答:由图a看到右边空气层比左边厚.由图c所示条纹向左弯曲,则弯曲处空气层厚度应该比同一条纹上其他位置空气层厚度小.而现在实际上是一样厚度.可见,该处一定存在凹陷.[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空气尖劈和牛顿环中的干涉图样,根据牛顿环中看到的不等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推测牛顿环的结构.如图21-9.【板书】(2)增透膜.a.使用增透膜的原因.我们用照相机照相或用某光学仪器观察时,常有这种情况:光线进入透镜后,一部分透射,还有相当一部分光线被界面反射.这样,使通过透镜射到底片或光屏上的光的能量减弱,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如图21-10.因此,必须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射光.b.原理:利用薄膜干涉,在透镜表面涂一层薄膜(常用氟化镁),当薄膜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上表面反射的光,光程差恰等于半个波长,互相抵消,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透射光的强度.这层薄膜叫增透膜.提问:增透膜能否将所有反射光都抵消?学生回答:由于入射光一般是白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增透膜不可能将所有波长的反射光都抵消.提问:那么,怎样来确定增透膜的厚度?回答:对于有特殊用途的光学元件,按需要增强的那种单色光的波长来确定增透膜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增透膜的厚度应使光谱中的绿色光(照相底片最敏感的光)在垂直入射时削弱反射光,而光谱两端的红色光和紫色光没有被显著削弱,所以从镜头反射回来的光主要是红色光和紫色光,因此照相机镜头看起来呈淡紫色.【展示】照相机镜头.引导学生总结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一分为二”法(分光法).【板书】三、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一分为二”法【思考题】1.干涉条纹中的“暗”纹是不是能量损耗了,“明”纹是不是能量增强了?2.增透膜增加入射光的能量了吗?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看待事物,认识干涉现象只有光波能量的重新分配.暗纹处光能量几乎为零,亮纹处能量较强.光能量增加并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光能量比较集中,而暗纹处基本没有光能量传到该处.巩固练习1.干涉实验中,用白光做光源,在屏上观察到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这时[ ]A.在屏上出现红色干涉条纹B.在屏上出现绿色干涉条纹C.在屏上出现红绿相间的干涉条纹D.无干涉条纹2.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频率.已知两缝之间的距离为0.12mm,缝到屏的距离是1.95m,测出屏上第四条暗线到中央亮线的距离是3.8cm.计算该色光的频率.参考答案1.D 2.4.47×1014Hz作业1.复习本节内容.2.把课本练习一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参考题1.一束白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亮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2.关于光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条纹的宽度是不等的B.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红色光换成紫色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宽C.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D.频率不相同的两列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3.某单色光由水射向空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不变,波长变短,波速变小B.频率不变,波长变长,波速变大C.频率变大,波长变长,波速变大D.频率变小,波长不变,波速变小4.在空气中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μm,若分别用频率v1=5×1014Hz和v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亮、暗纹的情况是下列所说的哪个?[ ]A.用频率为v1和v2的单色光分别照射双缝时,均出现亮条纹B.用频率为v1和v2的单色光分别照射双缝时,均出现暗条纹C.用频率为v1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亮条纹,用频率为v2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暗条纹D.用频率为v1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暗条纹,用频率为v2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亮条纹5.钠蒸气所发出的黄光,频率是5.1×1014Hz,它以45°入射角由空气射入玻璃后,折射角是30°,当它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光的传播速度和波长如何改变?改变多少?参考答案1.A 2.C 3.B 4.C 5.光速变小,Δv=0.88×108m/s,波长变短,Δλ=0.17×10-6m说明1.如何用波动理论解释干涉条纹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可通过复习“水波的干涉”,对比分析光的干涉条件和产生原理.在此过程中,消除学生头脑中的两个疑点:“为什么两个相同的灯泡或蜡烛不能产生干涉条纹”和“为什么在两个光源的照射下,屏幕上还会出现暗条纹”.同时,利用电脑动画演示干涉条纹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光的干涉.最后,从能量的角度说明光的干涉只是光能量的重新分配,使学生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2.引导学生寻找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是本节的又一难点.可结合双缝干涉知识,从光程差入手分析薄膜干涉的产生原理,对比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总结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获得相干光源.从能量守恒角度解释增透膜原理,消除学生头脑中的疑点:增透膜是增强了入射光的能量吗?3.本节内容较多,需分两课时进行.。

高中物理人教大纲版第三册:20.1 光的干涉(备课资料)

高中物理人教大纲版第三册:20.1 光的干涉(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镀膜光学元件在比较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光能的反射损失是严重的,对于一个六个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光能的反射损失约占一半左右。

现代的一些复杂的光学系统(有的包括十几个透镜),光能的损失就更为严重。

此外,光在透镜表面上的反射还会造成杂散光,严重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在光学系统中,为了减少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等)表面上的反射损失,可以利用薄膜干涉相消来减少反射光.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以及测距仪、潜望镜上的光学元件的表面为了减少反射损失,都镀上了介质薄膜.介质薄膜要透明,它的折射率要选择适当,以便在外界面和内界面(即薄膜与玻璃的接触面)上反射出来的光波振幅接近相等,使其合振幅接近于零,从而使反射光接近全部相消.在正入射的情况下,光从介质1(折射率n 1)到介质2(折射率n 2)的界面上反射时,应满足ρ=(1212n n n n +-)2(ρ称反射率)。

如果玻璃的折射率n 2=1.8,n 1=1则在玻璃表面上的反射率:ρ=(18.118.1+-)2=8% 在镀上了氟化镁薄膜之后,可使反射光由不镀膜时的8%降低到0。

078%,大大减少了光学元件表面反射造成的能量损失,因而增强了透射光的能量,所以这层镀膜也称增透膜.另外,有一种镀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某一光谱区内的反射能量,这种膜称为反射膜.除了镀制增透膜和反射膜外,还可以镀制各种性能的多层高反射膜、彩色分光膜、冷光膜以及干涉滤光片等.例如,氦-氖激光器谐振腔的全反射镜镀15~19层的硫化锌-氟化镁膜系,便可使6328波长的光的反射率高达99。

6%;广泛应用于彩色显示器中的彩色分光膜是一种在可见光区内有选择反射性能的薄膜;冷光膜是一种高效能地反射可见光又高效能地透射红外光的多层膜系,这种膜系通常镀在电影放映机的反光镜上,以减少电影胶片的受热和增强银幕的照度.图20—151时,在薄对于增透膜,当薄膜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介质中波长的4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相互抵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干涉、薄膜干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因,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3)了解双缝干涉条纹的特点.(4)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获得相干光源的,了解薄膜干涉产生的原因,知道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达、分析及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光的波动性的发现过程,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具透明发波水槽,投影仪,光的干涉演示仪,激光干涉演示仪,灯泡,多媒体,电脑动画课件,酒精灯,肥皂溶液,铁丝圈,食盐,火柴,空气尖劈,牛顿圈,照相机镜头.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通过投影仪演示水波的干涉现象,提问:1.这是什么现象?2.干涉图样中的“明”“暗”条纹是如何形成的?3.是否任何两列波在传播空间相遇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解释波的干涉现象是两列波在传播中相遇叠加而形成的,是波的特性,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有相干波源——频率相等且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波,干涉图样中的“明”“暗”条纹就是相干波源叠加形成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提问:1.光有波动性吗?能否产生干涉现象?2.怎样得到光的干涉图样?【板书】第一节光的干涉进行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光若具有波动性,应会产生光的干涉现象,那么要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必须具备什么前提条件呢?由前面复习可知,必须要有相干光源及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光波.如何得到相干光波呢?可由学生先讨论.【演示】将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的单丝灯泡作为两个光源,放在光屏前面,如图21-1所示,移动屏与灯泡之间的距离.现象: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演示】把两支同样的蜡烛点燃作为两个相同光源也看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提问:为什么不能看到干涉图样?是光没有波动性还是没有满足相干光源的条件?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到: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是由于光无波动性,还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光不是波,所以没有波动性,也不会产生干涉现象.直到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改进实验设计,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相干光源.【板书】一、双缝干涉介绍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干涉仪.说明双缝距离很近,约为0.1mm,强调双缝S1、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单缝S1、S2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总是同相的.如图21-2.【演示】先用加有红色滤光片的双缝演示仪演示单色红光的干涉条纹.再用激光干涉演示仪演示得到一个更大的干涉图样让学生观察.增大双缝与屏的距离,可以看到条纹宽度和间距都增大.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干涉图样的特点.【板书】1.双缝干涉现象:(1)明暗相间的条纹;(2)相邻的亮条纹等距,相邻的暗条纹——中央亮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用波动理论解释干涉条纹的形成?【板书】2.波动理论解释【电脑演示】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波在一直线上叠加的情形,如图21-3.引导学生分析:(1)两列机械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此点的运动仍在它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振动,位移随时间而改变.(2)两列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若两列波同相,此点的振动振幅变大,说明此点的振动加强了;若反相,此点的振幅变小,说明此点的振动减弱了.【电脑演示】一列波由近及远传播时波峰、波谷在移动的示意图,如图21-4.【电脑演示】两列频率相同、同相波由近及远传播时波峰、波谷示意图,如图21-5.【挂图展示】双缝干涉示意图样,如图21-6.引导学生分析:(1)示意图是两列波在某一时刻峰谷位置分布图.(2)在两列波峰峰、谷谷相遇点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点均是减弱点.(3)S1、S2连线中垂线上的点:振动在峰——平衡位置——谷——平衡位置——峰之间往复振动,是加强点.均是峰峰相遇或谷谷相遇,S1、S2中垂线两侧相距λ/4的两个对称位置的点,即两波峰谷相遇点,是削弱点,所在连线是削弱区.在S1、S2中垂线两侧更远相距λ/2的两个对称位置的点又是加强区……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振动加强区与减弱区的分布是相互间隔的,而且位置是不变的.反映在屏幕上:同相光叠加,光能量较强——亮;反相光叠加,光能量较弱——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条纹.【板书】若同相叠加,振幅增大,振动加强,光能增加,出现亮条纹;反之,出现暗条纹.引导学生总结屏幕上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以图21-6说明.(1)实线a0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0.实线a2(a2′)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λ.实线a4(a4′)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2λ.……(2)虚线a1(a1′)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λ/2.虚线a3(a3′)上各点,S1、S2发出的光波到达此线上某点的路程差δ=3λ/2.【板书】3.双缝干涉规律回忆干涉实验现象,屏与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大.从彩图2可以看出,用红光做实验时的间距比用蓝光时大,双缝间距离也与条纹间距有关,可见,条纹间距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受光波波长λ,屏到双缝间距L,双缝间距离d的影响.(见图21-7)定量推导:δ=r2-r1∵L>>d,L>>x,∴r2+r1=2L∴r2-r1=dx/L,即δ=dx/L.当δ=k λ=dx/L,k=0,±1,±2,…,则x=kLλ/d,出现亮条纹.当δ=(2k+1)λ/2=dx/L,k=0,±1,±2,…,则x=(2k+1)Lλ/(2d),出现暗条纹.所以,相邻两条暗纹(或明纹)间的距离Δx=Lλ/d.【板书】(2)x=Lkλ/d亮条纹位置(k=0,1,2,…)x=(2k+1)Lλ/(2d)暗条纹位置(k=0,1,2,…)相邻的条纹间距Δx=Lλ/d.思考题:能否测定一种单色光的波长?如何测定?可测λ.让学生猜测若用复色光源做双缝干涉试验,干涉图样将如何?【演示】白光双缝干涉实验.【板书】4.白光双缝干涉出现彩色条纹.色条纹.以上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相干光源的获得方法是采用“一分为二”法.产生亮、暗条纹的原因是由于不同位置光程差不同,两列波叠加后结果不同.思考:是否有获得相干光源的其他途径?【板书】二、薄膜干涉【演示】肥皂液薄膜干涉实验.(1)介绍做法:强调肥皂液薄膜必须竖直立放,并把液膜当成镜面从前面看火焰反射后的虚像.(2)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注意观察火焰反射虚像上近似水平的明暗相间的条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讨论后分析:(1)火焰的反射像由薄膜前后两表面的反射光波叠加而成,这两列光波频率相同.(2)从前后两表面上反射的光波存在光程差,其大小与薄膜厚度有关,厚度不同处光程差不同.(3)由于重力作用,使肥皂薄膜形成上薄下厚楔形.上下位置不同,厚度不同.(4)在薄膜某一厚度处,两列波反射回来恰是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叠加,使光波加强出现亮纹;而在另一厚度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叠加,使光波减弱出现暗条纹.【演示】白光照射下出现彩色条纹.【板书】1.从薄膜两表面反射的光波是相干光波,相干光波叠加形成干涉条纹.由于重力作用,薄膜上下厚度不等,因而反射的光波存在光程差.在单色光照下,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在白光照射下,呈现彩色条纹.2.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1)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原理:在被检平面与透明样板间垫一个薄片,使其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薄层.当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时,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于是从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如果被检平面是平的,那么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各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产生的干涉条纹是等距的平行线;如果被测表面有些地方不平,那么空气层的厚度相同的各点不再位于一条直线上,该处产生的干涉条纹就会发生弯曲.如图21-8(a,b,c).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判断被检平面的凹凸情况?根据同一条亮(暗)纹上各处空气层厚度不同,可知被检平面发生弯曲处的空气层厚度和同一条纹上未发生弯曲的地方空气层厚度相同.再根据弯曲方向与垫片位置可知空气层在弯曲线本该比同一条纹上其他位置厚一些还是薄一些.以上两点对比分析可判断出该处存在条纹凸起还是凹陷.分析图21-8c中所示干涉图样,推测图中被检平面在条纹弯曲处的凹凸情况.学生回答:由图a看到右边空气层比左边厚.由图c所示条纹向左弯曲,则弯曲处空气层厚度应该比同一条纹上其他位置空气层厚度小.而现在实际上是一样厚度.可见,该处一定存在凹陷.[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空气尖劈和牛顿环中的干涉图样,根据牛顿环中看到的不等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推测牛顿环的结构.如图21-9.【板书】(2)增透膜.a.使用增透膜的原因.我们用照相机照相或用某光学仪器观察时,常有这种情况:光线进入透镜后,一部分透射,还有相当一部分光线被界面反射.这样,使通过透镜射到底片或光屏上的光的能量减弱,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如图21-10.因此,必须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射光.b.原理:利用薄膜干涉,在透镜表面涂一层薄膜(常用氟化镁),当薄膜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上表面反射的光,光程差恰等于半个波长,互相抵消,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透射光的强度.这层薄膜叫增透膜.提问:增透膜能否将所有反射光都抵消?学生回答:由于入射光一般是白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增透膜不可能将所有波长的反射光都抵消.提问:那么,怎样来确定增透膜的厚度?回答:对于有特殊用途的光学元件,按需要增强的那种单色光的波长来确定增透膜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增透膜的厚度应使光谱中的绿色光(照相底片最敏感的光)在垂直入射时削弱反射光,而光谱两端的红色光和紫色光没有被显著削弱,所以从镜头反射回来的光主要是红色光和紫色光,因此照相机镜头看起来呈淡紫色.【展示】照相机镜头.引导学生总结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一分为二”法(分光法).【板书】三、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一分为二”法【思考题】1.干涉条纹中的“暗”纹是不是能量损耗了,“明”纹是不是能量增强了?2.增透膜增加入射光的能量了吗?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看待事物,认识干涉现象只有光波能量的重新分配.暗纹处光能量几乎为零,亮纹处能量较强.光能量增加并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光能量比较集中,而暗纹处基本没有光能量传到该处.巩固练习1.干涉实验中,用白光做光源,在屏上观察到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这时[ ]A.在屏上出现红色干涉条纹B.在屏上出现绿色干涉条纹C.在屏上出现红绿相间的干涉条纹D.无干涉条纹2.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频率.已知两缝之间的距离为0.12mm,缝到屏的距离是1.95m,测出屏上第四条暗线到中央亮线的距离是3.8cm.计算该色光的频率.参考答案1.D 2.4.47×1014Hz作业1.复习本节内容.2.把课本练习一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参考题1.一束白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亮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2.关于光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条纹的宽度是不等的B.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红色光换成紫色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宽C.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D.频率不相同的两列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3.某单色光由水射向空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不变,波长变短,波速变小B.频率不变,波长变长,波速变大C.频率变大,波长变长,波速变大D.频率变小,波长不变,波速变小4.在空气中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μm,若分别用频率v1=5×1014Hz和v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亮、暗纹的情况是下列所说的哪个?[ ]A.用频率为v1和v2的单色光分别照射双缝时,均出现亮条纹B.用频率为v1和v2的单色光分别照射双缝时,均出现暗条纹C.用频率为v1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亮条纹,用频率为v2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暗条纹D.用频率为v1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暗条纹,用频率为v2的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出现亮条纹5.钠蒸气所发出的黄光,频率是5.1×1014Hz,它以45°入射角由空气射入玻璃后,折射角是30°,当它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光的传播速度和波长如何改变?改变多少?参考答案1.A 2.C 3.B 4.C 5.光速变小,Δv=0.88×108m/s,波长变短,Δλ=0.17×10-6m说明1.如何用波动理论解释干涉条纹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可通过复习“水波的干涉”,对比分析光的干涉条件和产生原理.在此过程中,消除学生头脑中的两个疑点:“为什么两个相同的灯泡或蜡烛不能产生干涉条纹”和“为什么在两个光源的照射下,屏幕上还会出现暗条纹”.同时,利用电脑动画演示干涉条纹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光的干涉.最后,从能量的角度说明光的干涉只是光能量的重新分配,使学生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2.引导学生寻找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是本节的又一难点.可结合双缝干涉知识,从光程差入手分析薄膜干涉的产生原理,对比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总结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获得相干光源.从能量守恒角度解释增透膜原理,消除学生头脑中的疑点:增透膜是增强了入射光的能量吗?3.本节内容较多,需分两课时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