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单元 家国民生

合集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汪洋恣肆、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________的突兀困惑感。

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足以引发人无穷的________。

“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_______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 )。

这不仅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

如果说《逍遥游》是以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的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主要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篇文章______,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堪言状联想脍炙人口相得益彰B.不可名状遐想脍炙人口相辅相成C.不可名状联想朗朗上口相得益彰D.不堪言状遐想朗朗上口相辅相成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还是十分费解,这《齐物论》究竟说了些什么B.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十分被人们所费解C.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D.不知说了些什么的《齐物论》,让人感到十分费解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逍遥游》是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B.《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C.既然说《逍遥游》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用了寓言、比喻的庄子思想的框架D.如果说《逍遥游》是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大学语文第三单元

大学语文第三单元

章节目录
第三单元 爱国豪情
守护着灵魂上路 王充闾
知识分子的祖国之爱是一种更深刻的爱。是一种敢为天下先, 在时代大变革时用头颅撞响历史的爱;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的智 慧之光,让世界更深刻的爱;是一身傲骨、两袖清风却痛苦于国忧 民患的爱。《守护着灵魂上路》就很好地诠释了知识分子的祖国之 爱。王充闾的《守护着灵魂上路》,写瞿秋白在长汀被捕就义的过 程,实际上是对先烈思想与内心精神的探视。面对中国和世界革命 的形势和自己经历的艰难与曲折,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瞿秋白摒弃 了那种虚伪与做作,他的精神依然是一个革命者的精神,同样也是 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
恤死荣生:使已死者得到抚恤,使生者获得荣誉。恤、荣,都为 使动用法。 钟虐先朝:聚集一切暴虐于明室,指清军覆灭明朝的事。 菽水:即豆和水。表示供养的菲薄。
溘然先从九京:很快地先入坟墓。溘然,忽然,很快地。九京, 即九原,喻坟墓。
祚:福。
第三单元 爱国豪情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夏完淳是一个爱国者,而且是一个狂热的爱国者。文章首先抒 发了国破家亡的深仇大恨和诀别亲人的惨烈剧痛。中间一段主要是 嘱托后事,但又处处以节义和国家大事来勉励亲人。最后表达了至 死不渝的决心和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恨。 虽然文中夹杂着某些封建的忠孝观念,但其先国后家的情操是 高尚的,其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诚心和态度是十分感人的。此文 是作者临难陈词,无意为文,所以不假修饰,行文多用短语,结尾 以韵语收束,动人心魄。此文可视为作者光辉一生的简洁注释。
“上帝怜悯幼儿”,这是诗人耶胡达· 阿米亥的诗句。今晚他也
浑身都是血迹。 而数十年来,上帝没有怜悯中东的幼儿,没有怜悯它的少年、 青年。这里,一代复一代的人都没有得到怜悯。
第三单元 爱国豪情
战争,还是和平 [以色列]拉宾

部编2024秋季9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2024秋季9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及特点。

(1)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特点及内涵。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96-700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96-700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96-700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大数据给出了答案:每一分钟,中国新生产出10辆新能源汽车,修建481米长的农村道路,“复兴号”动车可以行驶5833米,新增12.7公顷森林或草地,新增3.2万份共享单车订单,收发20.6万份包裹,完成价值26.6万美元的外卖订单,新增28.77万笔移动支付,发送3125万条微信……同时,每一分钟,中国进口近1.5吨智利樱桃,中欧班列运送3标箱货物,8位中国人购买德国汽车,166台苹果手机在中国出货,516529颗中国芯片出口海外: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发电6088千瓦时,可满足当地500万人的用电需求;中国在安哥拉援建的供水项目提供35立方米的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530万人民币,北斗导航系统被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超过7000万次……每一分钟,中国都在蓬勃发展,也都在与世界发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我们中国青年就成长于这样的时代,既享受着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成果,也肩负着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使命。

习近平在二十大开幕时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世界·我们”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审读材料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

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

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

2020弘扬家国情怀观后感例文大全5篇

2020弘扬家国情怀观后感例文大全5篇

2020弘扬家国情怀观后感例文大全5篇疫情面前,涌现出许许多多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我们向他们学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家国情怀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家国情怀观后感(一)只要祖国需要,就向前冲。

时代楷模杜富国如此,妹妹杜富佳如此,他们的两个弟弟也是如此。

面对生死雷场,杜富国选择“让我来”;直面新冠病毒,杜富佳奔赴一线“尽己所能救死扶伤”。

刚刚参加工作的老三杜富民,作为一名新入职的ICU医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

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当兵的老四杜富强,春节刚过,就跟随战友踏上了连队最艰险的巡逻路--阿相比拉。

这条巡逻路他一走就是三年。

↑2月21日下午,杜富佳随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卢志佳摄少小秉承报国志1991年11月,杜富国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是当年红九军团的所在地。

父亲和母亲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为国家多作贡献,遂给4个孩子取名为“富国”“富佳”“富民”“富强”。

杜富国的父亲杜俊,为人忠厚老实,博施济众,深受乡里乡亲敬重。

4个孩子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一个个长大成人,他经常嘱咐孩子们要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

”“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

”4个孩子经常听老师和外公讲红军战斗故事,知道了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等,红色基因从小就融入了杜家兄妹的血液。

杜富国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杜富国兄妹就读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红军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

杜俊告诉记者,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不要忘了红军为老百姓打天下的艰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关键时刻冲得上2010年12月,杜富国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湄潭县城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时代风云起,甘做吃苦人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时代风云起,甘做吃苦人

作文主题训练------时代风云起,甘做吃苦人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向你们、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2023年5月1日以上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对于这封回信的内容,你有何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2012年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收尾处,都会专门设置一个寄语青年的段落。

二十大报告的倒数第二段,号召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最新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是00后,这是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

整体而言,他们成长于较80后,90后更为优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

那么,为什么在物质生活已很丰裕的今天,仍然强调青年要“能吃苦”?青年该吃怎样的苦才更有意义呢?前进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丰裕时代中的‘吃苦’”为话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写作素材、导写及范文:家国情怀,时代担当

2023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写作素材、导写及范文:家国情怀,时代担当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解读】“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

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

《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

它是使国家或民族傲然挺立,即使处于苦难困境也能获得希望的精神支柱。

“家国情怀”,是苏武留节不辱、颜真卿祭侄季明、岳飞怒发冲冠、文天祥过零丁洋式的爱国爱家,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安得广厦千万间”、“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以我血荐轩辕”时的忧国忧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

正是有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赋予国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奋发图强,在忧患中坚忍不拔、昂扬向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对时代新人寄以殷切期望,明确指出时代新人身上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高考作文讲解 课件

高考作文讲解 课件

2019全国Ⅲ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9北京高考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 题卡上。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 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 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浙江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 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 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9上海高考作文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 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 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 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
深度解读 2019年高考作文题四大主题,今后备考四个意识
和全国Ⅱ卷相似的是北京卷“文明的‘韧性’”,题目中明确指出“中 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 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的尤为明显。”联系最近几年急剧变化 的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贸易战让一些人对中国的未来不够乐观,强调“韧 性”,也就是对目前局势的一种官方态度,也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寻找对当下 自信力的方式。

主题五 家国情怀-2021年暑期初中生语文“六大主题”优秀作文展

主题五 家国情怀-2021年暑期初中生语文“六大主题”优秀作文展

主题五家国情怀【主题阐释】家:人生开始的地方。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国: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人生理想的源泉,人的集体归属。

情怀: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

【写作辅导】一、备考攻略从备考的角度看,“家”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亲情的珍视,对故土的依恋,对家风的理解与传承等。

“国”情怀是中国人更为珍视的情怀,是更为人们所推崇的精神境界,它所包含的不计个人名利、舍己为人、公而忘私、慷慨赴国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直在激励后人。

这一类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是非常多的,也是备考应当储备的作文素材。

比如那些在科研领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的智士、国士;比如那些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尽“匹夫之责”的义士、斗士;比如那些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改革勇士,都是我们可以积累的素材,并提炼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责任担当可贵品格。

二、高分立意(1)家国实为一体,爱家方能爱国(2)爱国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3)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4)在文化熏陶中培育家国情怀(5)在涵养家国情怀中传承家风(6)复兴传统文化,提升家国情怀(7)理性爱国,树立大国公民风范(8)爱国,就请做个守规则的人【素材积累】01 花木兰替父从军边关战事告急,一遍又一遍的军帖下发。

一边是生死存亡的国家,一边是年老多病、没有大儿的父亲,在痛苦的思索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战斗中,她身穿盔甲,挥舞刀剑,奋不顾身,拼命与敌人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她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又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花木兰,对国尽忠,对家尽孝,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她没有豪言壮语,更不想扬名后世。

第5-2节 《大学之道》(学生版)-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2节 《大学之道》(学生版)-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课 大学之道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了解儒家经典的体系和核心 2.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儒家个人修养与国家关系思想的阐释4.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学习先贤的智慧 1、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及《大学之道》的历史地位。

2. 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

3 积极吸收《大学之道》中有价值的成分进行“修身立德”,实现精神成长。

4、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01 内容及作用【即学即练1】概括“三纲”“八目”的内容并分析相互作用答案:内容:“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用:为实现“三纲”指出了具体的方法。

课文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本文的三个纲,第二段讲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八个目。

八目之中,“修身”以上都属于“明明德”之事, “平天下”以上属于“亲民”之事。

“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

解析:抓住第二章每章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间的关系,由于原文采用顶针手法,而且采用“欲......先”的句式,所以很容易就能分析出“八目”是第一张“三纲”的具体呈现。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2逻辑辨析【即学即练2】为什么“正心”先“诚意”?“格物”“致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答案:心:思虑事情“总包万虑,谓之为心”意:“为情所意念,谓之意”,是比心更深刻的情感。

因此,想要端正“心”,首先要坚定更深层次的情感思想:意解析:这个逻辑解释的不是先后关系,而是深浅的先后,要解决心的情感问题,必须要解决深层次的意,这里探究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表象的关系。

(二)答案:二者是讲人的认知功夫。

通过认识天地万物,从而获得深刻认知。

解析:二者的关系是从手段和结果的角度探讨的,也不是简单的谁先谁后的问题。

专题04 病句辨析与修改-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

专题04 病句辨析与修改-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

专题04病句辨析与修改(原卷版)【1-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手册第一部分,介绍博物馆。

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请帮他们校对。

人们在博物馆中思考现在,感受过去,憧憬未来,感染力是博物馆最为宝贵的“硬指标”。

(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2-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下面是小天记者参加活动后写的消息,大家交流后,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_______________最美重逢拉开帷幕【甲】1860年遭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后来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及西挪威艺术博物馆收藏。

【乙】此次文物回归,同时也为新时代社会力量投入流失文物返还工作创立了新模式、新路径。

8. 你发现消息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均存在问题,请你分别作出修改。

【3-2023-2024学年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汉字不仅记载、保存和传承悠久中华文化,而且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4-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一零一集团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请阅读下面两则新闻,完成下面小题。

现场的人们带来听觉、嗅觉、视觉的体验。

5. 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讲述“红星”故事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5. 文段中画曲线的句子表达欠妥。

请修改。

修改:__________【6-2023-2024学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前往故宫赏秋的同学撰写了一则感想。

请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此时,宫墙内的秋色处处透露着凄凉之意。

画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可当。

永葆家国情怀—谈高中语文学习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永葆家国情怀—谈高中语文学习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永葆家国情怀—谈高中语文学习中家国情怀的培养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和国家的深厚情感,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探讨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家国情怀,让学生从小就开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

语文学习中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哲理和道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从经典中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语文学习中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写作。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期待。

通过作文写作,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深刻感受到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增强家国情怀。

语文学习中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民生难题,让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思辨性的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逐渐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

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作文写作、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汲取营养,用心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永葆家国情怀!。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结1、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殷周时代诸子峰起、百家争鸣——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学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全盛时代宋元——产生宋明理学明清——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1)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原因: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留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是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汉字的传载(2)史书典籍的存传(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5、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6、你认为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答:(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4)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我们作为青年学生能够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做些什么?(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评(课件PPT)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评(课件PPT)
“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 “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谋得斯通先生答道。 “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 “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
第18页
新教材•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 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呢?”
第3页
新教材•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儒家理想是建立在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上的以伦理为中心的人生理想,它要实现的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秩序和政治伦理秩序。这个自我实现的理想是人的自 然本性和自然发展愿望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结合的产物,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的内在要求。 它明显地忽视爱情的重要性。爱情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追求 安定、和平、持久的中国文化来说,则必须用礼规范住爱情的破坏性冲动。由修身马上进 入齐家,修身的正、诚、修,就是要征服和压抑各种不符合文化之礼的意识。但如果被压 抑的意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合理性的话,它会不断地以变形的方式冲冒出来,形成独特的爱 情悲剧意识:追求者与礼冲突的悲,被追求者在恋人与礼之间的选择之悲。
(摘编自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第4页
新教材•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材料二: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建基于柏拉图的“理念说”。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 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是人认识的目标。 这开启了“主—客”式思想的先河,至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主客二分成为西方哲学 的主导。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是完美的、整一的、绝对的善,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 有限的;在笛卡尔看来,“我思”的背后还有一个“上帝”,上帝是更完善的、无限的观 念,是不可怀疑的,“我”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我的完善依存于上帝本身。从西方传 统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是不可能把握真理的,人类永远处于通向真理的途中, 只有无限的接近真理而不可能占有真理。人因自身的有限而对无限产生渴望;因自身的不 完善而向往完善的世界;因希望超越变动不定的现实世界而渴求进入永恒的理念世界。然 而,人类自身的不完善却使人类自身与理念、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产生了巨大的对立 和反差。悲剧意识就源于这种对立和反差之中。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课堂检测
情景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 ,在亲 民 , 在止于至善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
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
“三纲”的关系
明明德——自我修养(内圣) 亲民——推己及人(外王)
止于至善——最终追求
“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 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 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 能得。
齐家: 家庭责任(中我)
诚意正心: 诚实、求真、良好的初心
拓展探究
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 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 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
本文的论证特点
●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 “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 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是 "三礼"之一、"五 经 "之 一 ,"十三经"之一。
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
《周易》《尚书》 、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
《诗经》《礼记》
《春秋》
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
榖梁 传、孝经、论语、孟子、尔 雅
·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

大学语文官方笔记2

大学语文官方笔记2

大学语文官方笔记2诗歌三十三、《登高》(其一)选择题、简析题、简答题作者 杜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卓有建树,代表了唐诗的辉煌成就。

代表作:《杜少陵集》写作特点 通篇运用对偶,自始至终,贯通如一。

首联两句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尚且句中自对。

属对工切,语句严整,读来又一气流走,略无阻滞,被人誉为“旷代之作”。

本诗语言特别精练,“迴”“苦”“新”等字的运用,新警独特,颇见功力。

尤其是五、六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以寥寥十四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半生经历和凄苦遭遇,从多方面抒说登高悲歌的缘由,言约义丰,精练明达,已经到了“难易一字”的境界。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初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势尚未安定,杜甫依然忧心忡忡,回归长安的心愿也还无法实现。

所以,登临之际,他悲从中来,不仅悲自然之秋,更悲国家之秋和人生之秋。

诗歌内容分析 诗歌前四句描写登高所见的望中景象,处处紧扣深秋的季节特色,画面开阔,气象飞动,却也隐约含蓄着身世飘零、韶华流逝、国势衰颓、历史无情的悲怆。

后四句抒发年老多病、长期流寓他乡的愁苦,字字关系自己的经历遭遇,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内蕴非常丰厚。

三十四、《长恨歌》选择题、简析题、简答题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诗人。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

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

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写作特点此诗叙事详略得当,情致缠绵细腻,章法上下贯通,语言自然流畅。

抒情方法 (1)直抒胸臆,如“此恨绵绵无绝期”。

(2)融情入景,“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3)移情于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4)因情造景,第四部分所写临邛道士寻觅杨贵妃的亡魂、已身登仙界的杨贵妃仍情系尘寰的情景,无疑是顺应着李、杨深挚的情思而生发出来的幻境。

单元检测1: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单元检测1: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

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

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

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

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

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摘编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有关历史阅读,谈谈本文所描写的黍离之悲。


2.对该诗的主旨一直有多种说法,试列举一二并阐述之。


3.试分析该诗的表现手法。


十 五 从 军 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第一首写诗人刚到家时合家欢聚惊喜的情景。
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用慰迟暮。
第二首,写诗人得还家以后的苦闷和矛盾心情。
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 情景。
在艺术上,该诗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 具有丰富深厚的意蕴。 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三:
一是三首诗蝉联而下,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以小见大,结构严 谨,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二是运用白描手法,今昔对比,语言质朴,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概括 力; 三是主观感受与客观场景结合,表达社会动荡之祸,人民离乱之苦, 呈现出沉郁顿挫的诗风。
•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
导 读
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个“少小离 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
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能体现汉乐
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表现主 题。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回到家中——“出 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 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景象 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 看”)

1.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考 与
2.谈谈本诗的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的心情有何作用。

1. 这组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和品质?
考 与
2. 试析这组诗的艺术特色。
讨 论
《羌村》三首诗是事件连贯、主题集中的组
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
导 读
的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反映了“安史之乱”
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出诗人忧国忧
民、伤时念乱的心情。
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大学语文
家国·民生
玖柒伍叁壹 目
苏梁



秦 始 将
惠 王
兼 爱
鱼 儿


村十 离
听连 下

横 说

冷秦 节
( 上 )
更 能 消
燕 歌 行
三 首
五 从 军
《 诗 经



征》
捌 陆 肆 )
番 风



黍 离
《 诗 经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讨 论
3.举例说明本诗抒情朴实自然、感情直露的特点。
叁 羌 村 三 首
杜 甫
一、杜甫(712-770)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 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受到传 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一生心系苍生,忧国忧民,诗歌 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 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 诗被称为“诗史”。今存杜甫诗约1500首,大多集 于《杜工部集》。 二、写作背景 公元757年五月, 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 触怒肃宗,闰八月,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 县南)。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 信。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 ,于是写下了这组《羌村》。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 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 汉以后始称为《诗经》,相传由孔子删定。 《诗经》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闾巷风土男女情思之词,“雅”为朝会宴享 公卿大夫之作,“颂”为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表 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 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写作背景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诗作于西周灭亡后,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 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 《黍离》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
• 黍离之悲用以指亡国之痛。
• 全诗共三章,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
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
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
导 读
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
之状。
• 开头两句,满目凄凉,结末,责天不仁, 含恨无穷,唏嘘欲绝。
《黍离》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 公形象?
刻画了一位因痛失故园,看到满目黍 稷青青而心生深切哀伤、忧思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
诗歌的艺术特色
1、采用重章叠句表现手法 2、用叠字抒情,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 3、比兴手法
这是汉代一首乐府诗,描写一个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
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劳
动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内容真实深刻,令人感愤,
催人泣下。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
民歌的专门官署。乐府采集的民歌,汉人叫“歌诗”
,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 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艰难 与痛苦,“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 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汉书·艺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