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备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驿路梨花同步教学课件
整 体 感 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三悬
悬 第14自然段 悬 第32自然段
次 念 第8自然段 念 “我们”以为瑶 念 解放军为什么要
悬 念
初
有屋没人,悬念 初起
又
族老人就是小屋 的主人,可他却
再 盖这间小草房
起
生 回答“不是”。 起 呢?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我”和老余
解放军
修葺小屋 瑶族老人 搭盖小屋
送粮修屋
梨花
照料小屋
哈尼小姑娘
照看小屋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整 体 感 知 墨剑飘雨
略读李永小强liy说ongq,iang读懂故事
➢ 围绕小木屋发生的故事梳理情节。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作者:墨剑飘雨
陶弘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学习目标
01 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 事梗概。
02 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 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03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 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 花”做标题的妙处。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
理上采取一种积极手段。
作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读者不由自主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
设置悬念的方法:倒叙法、误会法、先抑后扬法。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次误会
“她一定是梨花。” 误会哈尼小姑娘是小 屋的主人。(第29段)
作用: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 悬念,也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第一个悬念 第二个悬念 第三个悬念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主人家是谁? 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 屋呢?
⑵作用:全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和误 会,引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的故事,环环 相扣,层层递进,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又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突出文章 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
标题含义+标题作用
标题含义:表层含义(相关事件、从关键词或修辞角度 理解句子意思)+深层含义(从写作意图理解、情感) 标题作用:情人悬线法主效果
“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助人为乐 的梨花姑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梨花”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引用陆游 的诗句,给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点明主旨, 赞美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歌颂了人民群众 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读读写写
( sù )露宿 宿 ( xiǔ )一宿
( xiù )星宿
( pèn )喷香 喷 ( pēn )喷泉
( jùn )菌子 菌 ( jūn )细菌
( kánɡ)扛着 扛 ( ɡānɡ)力能扛鼎
形容力气很大。
词语解释
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制竹器的竹条。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麂子:一种小形的鹿,善跳跃。
就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描写与平时不同,造成悬念。为解 开这个悬念,读者就会带着一种探寻的心理,饶有兴致地读下去。
考点补充
设置悬念作用答题方法
1.设置了……悬念(概括内容); 2.为下文写……作铺垫; 3.使文章情节一波三折; 4.增强读者阅读兴趣; 5.体现了……(人物性格); 6.表达了……。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紫藤萝瀑布教案15
课题《紫藤萝瀑布》主备教师李永会教学设计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过程与教法(1)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具学具(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l)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学生自学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eng)忍俊不禁(jin)仙露琼浆(qiong)盘虬卧龙(qiu)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上课教学整理完善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主备教师上课教学整理完善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1)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⒉、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恩惠(huì)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结论)
⒋、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略读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以提升阅读素养。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结合“雷锋精神”产生的背景及现实意义,理解文章所表现的“雷锋精神”的传统性、群众性、传承性。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雷锋精神”的内涵和背景,云南地区风土人情介绍资料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示例: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助人为乐的故事。
读完课文,你会被课文中的人物所感染。
2. 听读课文。
要求:画出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听读后全班交流生字读音;结合注释或师生交流,理解词义。
3.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4. 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都写了哪些人,这些人的出场顺序和出场方式是怎样的。
在书上画出人物,并用序号标出出场顺序。
全班交流,明确:①“我”、老余②瑶族老人③一群哈尼小姑娘④解放军⑤梨花解放军和梨花是间接出现,其余人物是直接出现。
这里可以点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让学生读一读小姑娘介绍解放军和梨花的段落,感受侧面描写的作用。
但不宜过深讲解概念。
第二课时1. 承接上节课的任务,继续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中的几组人物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场的,都做了哪些事。
可以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完成。
2. 复述课文,明确课文的行文思路,体会课文构思的妙处。
先请同学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复述一遍;再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一遍。
要求:复述时要抓住每个环节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练、准确,表达要清晰。
提问:以上两种构思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为什么?目的:了解课文结构的特点,体会用人物语言插叙故事情节的效果。
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老余、瑶族老人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的妹妹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力。他们在讨论“面对苦与乐”的主题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表见解,并提出一些独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今后,我会继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技巧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解、示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看到作者是如何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普遍道理的,并尝试让学生模仿这种写作方式。
-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如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使用比喻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尝试采用一些互动性更强的小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我觉得这节课的总结回顾环节做得还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在回顾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我决定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增加一个小测试环节,以便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最苦与最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走近作者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
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祖籍江西省萍乡市,中国当代军旅作家,历 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成都军区创 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反右运动”期间,被错 划为右派分子,1957年9月至1961年年底,被流放至滇西宾居农 场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多次批斗,1968年,被 投入监狱,关押长达7年。1975年8月,出狱,并在之后得到平反。 2018年7月24日上午6时53分,彭荆风逝世,享年89岁。 【代表作】:《驿路梨花》、《解放大西南》、《太阳升起》、 《初进佤山》等。
写作背景
作者从1950年春, 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生活。写《驿路 梨花》 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 了学习雷锋。 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 想起了他 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 默默为小茅屋打柴、背水的 哈尼族人, 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 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 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立即拿起笔来。
精读课文
1.本文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共设置了几次悬念?
三次悬念
茅屋的主人是谁?
悬念一
“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 灯。“我们”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的疑问。
悬念二 悬念三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 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
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不要 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精读课文
6.探讨交流:课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有何作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重点:目的1教学难点:目的2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
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通过速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叙事线索及主要内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
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
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板书标题、作者。
简释标题,简介作者。
见“预习提示”和注释①。
二、学习字词,指名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订正后,学生每词齐读两遍。
撵(niǎn)驿路( yì) 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 hū)修葺(q ì)三、听课文朗读,然后学生自读。
要求:听难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可用投影片)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2.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
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看看哪些是写自然界的梨花、哪些是写人,二者前后照应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生自读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思考题第l、2题。
1、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理解并内化梁启超的“责任”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难把握“责பைடு நூலகம்”的深层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识别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如“忧患意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语境练习来深化理解。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着重讲解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词汇。通过案例分析,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些修辞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而,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可能还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动脑又动手,这种形式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成果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责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提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关于责任的话。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在讲解“责任”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如学习责任、家庭责任等,帮助学生具体理解责任的含义。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挑选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如“最苦的是责任未了,最乐的是责任尽了。”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修辞的效果。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 驿路梨花(24页)课件
写作特色
波澜起伏的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
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顺序从解放军盖起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写 起,顺叙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 在顺叙“我们”宿在小茅屋而得解饥疲和在小茅屋的所见所闻当中,插 叙文字表明过去小茅屋的建造和对它的照料。通篇扣住小茅屋主人是什 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 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 突出赞美了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合作探究
方法指导
插叙的作用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起到铺垫、照应、补充交代、说明,使情
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
合作探究
3.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 出他们的行动。这是哪种写人的方法?本文运用这种写人的方法收到了什 么样的效果?
向雷锋学习,为方便过 路人而建造小茅屋
梨花
瑶族老人
为方便过路人, 专门送粮食来
为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 习,照料小茅屋
整体感知
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种顺序哪一种
更好。 课文顺序
时间顺序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精读细研
小茅屋真正的主人是谁?
瑶族老人吗?
梨花吗?
建造和照顾小 茅屋的人都是
它的主人
梨花的妹妹吗?
解放军叔叔吗?
精读细研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梨花”,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分析其 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关于责任感、担当精神以及苦乐观的阐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承担起责任,勇于担当。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最苦与最乐》这一课后,我认真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思考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梁启超所阐述的责任感、担当精神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课文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感觉这部分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5.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探讨课文中的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梁启超在文章中表达的责任感、担当精神以及苦乐观,理解其深层含义。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以及句式结构,如对比、排比等。
-文章结构分析:掌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明确各段落的功能和联系,学习如何组织文章。
2.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提高朗读、解析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苦与最乐”的主题,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见解。
4.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 最第15课《最苦与最乐》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作者背景、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作者背景:了解梁启超的生平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与影响。
2.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艰苦”、“责任”、“快乐”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
15 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预习1、注音:契 (qì )约揽 ( lǎn ) 大抵( d ǐ)悲天悯 ( mǐn )人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①不得志。
失意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如释重负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悲天悯人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无入而不自得三、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
(自由诵读)读完后告诉老师:__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 ____逃避责任______ 。
文章结构: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松鼠》教案 苏教版
《松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谜底:松鼠(板书课题)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1.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
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
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全效学习】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 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1)
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明白得本文开卷有利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明白得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刻:两课时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利"那个成语是说念书对人们大有利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念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此刻当权,不能够不念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诵课文(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诵)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只是。
多务:情形多。
孰假设:与……相较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诵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警告。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非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教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第15课《驿路梨花》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5课《驿路梨花》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初步感知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导入: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之恨;白居易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踏青之乐;杨万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赏花之趣,古人笔下的花都有表情达意的作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涵义,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彭荆风笔下的“驿路梨花”又有怎样内涵呢?(板书课题:驿路梨花)1.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信息,教师补充。
(1)写作背景《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
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
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2)走进作者彭荆风(1929—2018),作家。
江西萍乡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作品有《鹿衔草》《断肠草》《蛮帅部落的后代》《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陡峭露宿喷香暮色掩映驿路菌子麂子撵走修葺竹篾寨子香气四溢恍惚着急晶莹◆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人物及事件。
师引导:在这片梨花掩映之下有一间小茅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1)出示略读要求①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
②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③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填写下面表格。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1)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 行踪为线索,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 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 (2)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 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3)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 课文采用的是倒叙。
考点链接: 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 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一种积极手段。
作用: ①文章设置层层悬念和误会,不断推进情节发展, 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②同时使全文情节跌宕起 伏,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的方法: 倒叙法、误会法、先抑后扬法。
2.“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 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 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文结构的作用。
【彭荆风】
相关介绍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 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主要分布 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 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 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背景资料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作 者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 两年。作者回忆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 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 许多特异人事,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
3.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何妙处?
①“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美丽芳香的梨花 又指助人为乐、淳朴热情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 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 族朴实热情、知恩图报的优良民风的体现。②点明了文章中 心,将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 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军和人民传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歌颂。 ③同时,“驿路梨花”引用陆游的诗,引起阅读兴趣,为文 章增添了文化韵味。④“梨花”贯穿全文,多处照应,使文 章结构严谨。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5课教案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5课教案范文教学设计是无形的但是它比教案要重要的多,正由于如此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比赛来引发大家的重视,毕竟这是我们提高个人教学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5课教案范文,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5课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细节描写的含义,感悟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成效。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3.让学生养成仔细视察的习惯,留意生活,体验生活,发觉生活中细节之美,从而酷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揣摩细节描写的作用。
2.学会进行合适的细节描写来反应生活或描写人物。
难点:1.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激发情感,用恰当的细节描写把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真实、特殊的感受进行形象的表达。
教学进程一、导入1.火眼金睛辨身份2.猜猜他是谁。
(出示对孙悟空的细致描写,然后出示对一个同学的大众化描写。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因此我们作文时应重视从细处着手,为文章增加神韵。
出示课题:抓住细节二、明肯定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画,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当中。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便取代。
三、感悟细节l.例文出现:出示甲文愚人节那天,英语课代表告知我,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背英语课文,我的心慌起来,但又怀疑是他人的愚弄,最后我还是去了。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英语老师的眼光,里面充满了批评,我喊了一声“”,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我不知如何是好。
学生点评发言,提出修改方法。
教师总结:如,接到通知时“我”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我”是怎么走进办公室的?英语老师的眼光是怎么样的,看到那样的眼光我又有什么感受,我是怎么“喊”老师的,老师点头的神态如何,“嗯”一声的腔调如何,“我”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描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上课日期:2018年月日
二、作者简介: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
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
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
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2.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
3.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
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五、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说明:1、本文档受保护,只能在允许编辑的区域进行编辑。
2、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栏、教学反思栏、上课日期及个备人手写,板书设计栏可打印也可手写,其他栏目打印。
3、开始篇中的环节在括号中打对号,具体操作为:插入→特殊符号→数学符号→选择“√”→确定。
若选择作业讲评,可在批改作业后,上课前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