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梳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汇积累 课件(25张PPT)

文言文词汇积累  课件(25张PPT)

三.文言现象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 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一)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 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 1.词义扩大:“江”“河” 2.词义缩小:“金就砺则利” 3.词义转移:“临表涕零” 4.感情色彩变化:“卑鄙” 5.词义强化:“怨” 6.词义弱化:如,“恨”
解释 表并列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
(三)归纳比较法 ☆
2.近义词比较 在文言字词学习中,可以把词义相近的文言字词放到一块加 以分析比较,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如: 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赠大珠四枚 《记王忠肃公翱事》 这几句中的“”“遗”“饴”和“赠”几个字都可以解释 为“赠送”“赠给”的意思。
(一)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加红字的古义与今义: (1)肉食者鄙: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2)牺牲玉帛: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3)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4)不宜异同: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5)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四)词类活用
解释下列加点字。 1.神弗福之: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斗:____________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 5.忿恚尉 :____________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
——《教材》要求
二.理清概念
实词
文言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 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 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 词。

文言ppt课件

文言ppt课件

《史记》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汉书》鉴赏
内容概览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的断 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 的历史。
文学特点
其文学特点在于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尤其擅长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
主题思想
《汉书》强调国家治理的重 要性,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记 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国 家观和历史观。
详细描述
首先,词汇方面,文言文有许多生僻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贴近生活,词汇量大且丰富。其次 ,语法方面,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省略主语和宾语,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规范清晰。最后,表达方式 上,文言文注重文采和韵律,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口语化。
02 文言文语法结构
词类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事、物等实体或 抽象概念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 词。
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
词类
副词
连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 的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 词。
词类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 也”、“矣”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梳理文章脉络, 把握整体结构
详细描述
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识别开头、结尾和过渡句
语义理解
详细描述
总结词:深入理解文言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的用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文言文知识积累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积累ppt课件

;.
10
▪ (二)表限止 ▪ 表示范围仅仅限于某个方面,相当于“仅”、“祇” ▪ 但、第(弟)、特、徒、直、唯、止、独、仅 ▪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③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 ④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⑤不为行道,徒求食也。(论衡·问孔) ▪ 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文言文知识积累
;.
1
(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二)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
3
▪ 古汉语副词
▪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在句中一 般充当状语、补语,偶作谓语。
▪ 古汉语副词的数量很多,用法复杂,表义广泛。根据意义和用法,可分:程度副词、范 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敬谦副词
;.
4
一、程度副词
▪ (一)表示程度高、深 ▪ 殊、良、甚、颇、孔、重、至 ▪ 可译为“很”、“十分”、“非常”、“特别”、“格外”、“极”等。 ▪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四) ▪ ②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 ▪ ④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世说新语·惑溺) ▪ ⑤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方苞《狱中杂记》) ▪ 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 ▪ ⑦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 ⑧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课件(共13张PPT)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课件(共13张PPT)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 “见……于……”, “受……于……”表被动。 (2)“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3)“被”(后起用法)。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宾语: (3)省略介词(于,以)
文 言 文 基 础 知 识
01
词类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 介词来自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02
词类活用
0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
1.使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使动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闻之于宋君。 (3)形容词使动用法
2. 意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意动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0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4.名词活用做状语: 如“一狼犬坐于前”、 5.为动用法
03
汉语句子成分及语序
语法成分及语序
介 形容 名/代 介

形容 名/代
[状],(定)+ 主 + [状] + 谓 + <补> + (定)+ 宾
03
特殊句式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一)判断句 (1) 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者也”、“……也”; (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 “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3)名词做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3.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 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或“以”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2.定语后置

文言文课件ppt

文言文课件ppt

文言文词法
01
02
03
04
实词
指有实际意义的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等。
虚词
指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介词 、连词等。
通假字
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异体 字。
古今异义字
指意义用法不同的字。
文言文句法
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 示判断。
被动句
用“被”、“受”、“ 为”、“所”等表示被
动关系。
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等成分。
THANKS 感谢观看
文言文课件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语法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文言文写作技巧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定义
01
02
03
定义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 表达形式,主要用于经典 文献、历史记录、文学作 品等正式场合。
起源
文言文起源于先秦时期, 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和 完善。
倒装句
将谓语、宾语等成分前 置或后置。
文言文虚词

用作代词、助词、连词等。

表示代词、副词、语气词等。

表示介词、连词、动词等。

表示介词、连词、动词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篇章结构
总结词
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 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通常采用起承转合的布局,即开头破题、 承接论述、转折过渡、结尾总结。了解这一结构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的内在联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
总结词
掌握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意和欣赏其语言之美。
详细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文言文知识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PPT课件

40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1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将军身披坚执锐 是故圣亦圣,愚亦愚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回主页
28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回主页 回名词作状语
29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9
今—味美,心里乐意如心甘情愿
回古今异义主页
3、由专名扩大为通名
江河:古—长江黄河 今—河流
好:古—女子貌美 良的品质等
今—一切美好的事物、善
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 事物的整体 秋:古—禾谷熟也(秋季)
今—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10
回古今异义主页
词义缩小 1、词义程度的减弱
魏置相,相田文
回主页
回使动用法
2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回主页
2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且愚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且夫我曾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文言文基础知识》课件

《文言文基础知识》课件
《文言文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复习
一、常识积累 二、文言词语 三、文言句式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文体常识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固定结构
1.文学常识
一、常识积累
篇目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节选自 《论语·先进》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烛之武退秦师
《孟子·梁惠王上》
《庄子·养生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
3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 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 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 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 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规律小结] (1)形容词带宾语,即活用为动词。如“善”译为“与……交好”。 (2)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活用为动词。
如“白”译为“显出白色”。
形容词作名词
1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齐桓晋文之事》)
2 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规律小结]
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 如“明”作主语,译为“视力、眼力”;“小”作宾语,译为 “小的方面”。
3 . 文体常

篇目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文体
文体解释
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
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书 书,是书信的意思。
阿房宫赋 六国论
赋 赋,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多用铺陈夸张,辞藻华丽, 富有文采。唐宋时呈现散文化倾向,称为“文赋”。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14)、其……乎 译为:难道……吗 例:其孰能讥之乎?(15)、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 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7)、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18)、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9)、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岂有成名者?(20)、……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啊 例:闻道百,以为莫几若者,我之谓也。(21)、孰与、与……孰…… 译为:和……比较,哪个…… 例: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吾与徐公孰美?
6、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如:故人之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例如: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唯利是图 c、惟命是从
表因果:故、以、则
表假设:倘、设、如、使、若、则、而
表让步:虽、纵
表修饰与被修饰:而、以
(6)、连词
二、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
(一)、常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定义: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
(2)、判断句的类型:
①……者……也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者…… 例如:柳敬亭者,扬州泰州人。③……,……也 例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④从语气中判断(无标志)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⑤为表判断 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⑥有判断词(乃、及、则、皆、必、非)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⑦以“是”为标志 例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文言文基础知识 ppt课件

文言文基础知识  ppt课件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 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ppt课件 45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 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 "何"要后置。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将、已、未、”都是状语,于是原本是名词的“鼓、后、 果”都活用成了动词。
ppt课件 20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 成了动词。
古今意义的异同
古今意义相同的复音词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今意义既同,又不相同的复音词
“学不可以已。”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今意义都不同的复音词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ppt课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8
文言复音词的特定用法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ppt课件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4
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课件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 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
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
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
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ppt课件
3
一、通假字
例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20
二、一词多义
(四)、音不同,义不同。
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如“属” 读shŭ,意思可以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ppt课件
21
二、一词多义
(三)、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1、类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
ppt课件
5
一、通假字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 举酒属(属,通“嘱”)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
ppt课件
6
一、通假字
怎样辩别通假字
在阅读古诗文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个别 字与语境完全不合,或者说,根据文脉, 由于个别字的出现而使文意无法理解时。 可依据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等特点去考虑通 假现象。我们知道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 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 假字。
1、不及物动词使动。
例如:
归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之 活 项伯杀人,臣 之 亡 鄢用 郑以陪邻 却匈奴七百余里
ppt课件
39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2、及物动词使动。
例如:
斗 外连横而 诸侯 朝 序八州而 同列

七_九年级35篇文言文梳理(共604张PPT)

七_九年级35篇文言文梳理(共604张PPT)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 高尚啊,颜回!”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
贫穷的考验。
子曰:“知之㉚者㉛不如好㉜之者,好之者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 的人
不如乐㉝之者。”(《雍也》)
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段解]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 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㊳。择其善 者㊴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人。选择他们的优点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㊵ 。”(《述而》)
而 学 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段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 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 的学习态度。
【课文注释】 ㊳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㊴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㊵之:代词,指代“不善者”。
第2篇 《论语》十二章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 朋④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 不亦君子⑥乎?” (《学而⑦》)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 人吗?”
[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课文注释】 ㊶川上:河边。川,河流。 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 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斯,代词,这, 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 末,表示感叹。 ㊸三军:指军队。 ㊹夺:改变。 ㊺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 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㊻,切问而近思 ㊼,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 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文言文知识讲解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讲解ppt课件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 朝济而夕设版焉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秦兵旦暮渡易水
箕踞以骂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吾得兄事之 头发上指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图穷而匕首见 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0)秦王还柱而走 11)成五采 12)具告以事 13)距关,毋内诸侯 14)张良出,要项伯 1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也 16)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7)令将军与臣有郤 18)因击沛公于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
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
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例如:(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晋侯)许君焦、瑕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 皆白衣冠以送之 樊於期乃前曰 士皆垂泪涕泣 乃朝服,设九宾
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 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 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引申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 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 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浓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
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16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
4
一、通假字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 况:
1、同音通假 蒲苇纫(纫,通“韧”)如丝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 也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
5
一、通假字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 举酒属(属,通“嘱”)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
6
一、通假字
怎样辩别通假字
在阅读古诗文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个别 字与语境完全不合,或者说,根据文脉, 由于个别字的出现而使文意无法理解时。 可依据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等特点去考虑通 假现象。我们知道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 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 假字。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支撑
3、久负盛名
享有Biblioteka 4、负势而上凭借5、誓天不相负
辜负
20
二、一词多义
(四)、音不同,义不同。 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如“属” 读shŭ,意思可以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11
二、 一词多义
(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它也应该是引申义)
12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
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说的, 把该词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 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 的基本意义是“士兵”,“走”的 基本意义是“步行”。
7
一、通假字
形声辨义法 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等 特点,去寻找并理解本字的含义。一般有以下几 种: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 的意思。又如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 是“酒杯”的意思。
21
二、一词多义
(三)、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1、类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 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
意思。又如: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 意还思有。“案”通“按”,“庴”通 “措”, 輮通“煣”,
10
一、通假字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 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 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 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 大有帮助。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
1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 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2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 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 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 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17
二、一词多义
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 逐步延伸开来。如“寒”本义是冷, 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 衣或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 申为恐惧、害怕。例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18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这种情况在我们课本常见,如“从”代替 “纵”,“取”代替“娶”,“当”通“挡”。8
一、通假字
形声辨义法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又如:卜者知其指意 “指”代替“旨”,“意图” 的这种意情思况。在我们课文较少见。
9
一、通假字
形声辨义法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 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
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
季节、节操、节拍等。 例如: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
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19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引申义
又如“负”,本义是背载物,载。 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 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 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13
二、 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 一种理解是就词的来源说的,
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 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最初 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 跑等。把这“最初意义”叫作本义, 这时词的本义。
14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
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 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 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 的距离大。如:“这条河很 深”“这个院子很深”“深 山”“深耕”这几“深”用的都是 “深”的基本义。
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 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 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 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 “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 “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 “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 “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 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 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 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3
一、通假字
例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于”是“吁”的借字,“说”是“脱” 的借如字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们 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把 句意解错。因此必须把我通假字的基本特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