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第五章 可可制品

合集下载

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

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

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可可豆是一种原料广泛用于巧克力、咖啡和其他众多食品制作的重要农产品。

可可豆中的粗脂肪含量是决定可可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粗脂肪含量不仅影响到可可豆的口感、香味和质感,同时也是巧克力制作过程中脂肪提取和分离的重要依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巧克力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市场的扩大,对于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标准化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保证巧克力制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巧克力的口感和品质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标准化,并分析其在国际和国内现行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争议和改进。

通过对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标准对于可可豆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先介绍可可豆的背景和相关知识,然后重点关注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对国际和国内现行的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进行讨论,并探讨这些标准的应用范围及其存在的争议和改进。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强调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标准对于可可豆产业的影响,为可可豆种植、加工和巧克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结构的说明:在这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可以提到文章分为引言、正文、讨论和结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相应的子标题和内容。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概述文章将要讨论的内容。

同时,也可以在引言部分中提到文章的目的和总结,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正文部分: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对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进行介绍、定义、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

在这一部分,可以分为2.1 可可豆的背景介绍、2.2 可可豆粗脂肪的定义、2.3 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重要性和2.4 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四个小节进行阐述。

报关员考试辅导:商品编码第四类

报关员考试辅导:商品编码第四类

-第四类⾷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品的制品(第16—24章) (⼀)本类商品构成 第16章⾁、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的物品 第17章糖及糖⾷ 第18章可可及可可制品 第19章⾕物、粮⾷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 第20章蔬菜、⽔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 第21章杂项⾷品 第22章饮料、酒及醋 第23章⾷品⼯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 第24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品的制品 (⼆)归类要点 1. 根据加⼯程度的不同来判断商品归本类还是第⼀、⼆类动、植物产品:简单加⼯产品第2、3章第4章第7、8章第9章第11章复杂加⼯产品第16章第19章第20章第21章第19章例: 1.煮熟的猪肝罐头(2003年试题) 答案: 1602.2000 2.美味鸭⾆,⼀种风味⼩吃,真空包装,15克/包 (2005) 答案:商品编码16023991 3.“远洋牌”烤鱿鱼丝,⽤新鲜的鱿鱼配以⽩砂糖、盐、味精后烤制⽽成,125/袋(2007年试题) 答案:16059090 解析:鱿鱼属于软体动物。

4、供早餐⽤的加有少量糖的燕麦⽚,已经烘炒加⼯,冲泡后即可⾷⽤(2003年试题) 答案: 1904.1000 解析:燕麦⽚属于⾕物类制品,可以考虑归第11章,但是烘炒加⼯的程度已经超过了第11章的范围,所应该归第19章。

具体查阅⼦⽬录,应该归商品编码1904.1000。

5.甜杏仁(1000克塑料瓶装,⼰炒熟)(2004年试题) 答案: 20081999 解析:甜杏仁是籽仁的⼀种,炒熟的甜杏仁属于籽仁制品,查阅类、章标题发现本商品涉及的项⽬为第⼆类第12章“杂项籽仁及果实”和第20章未列名⽔果、坚果及植物的其他⾷⽤部分,但是炒熟的甜杏仁已经超过了12章的加⼯范围,所以应该归⼊第20章,具体商品编码为20081999。

2、混合⾷品的归类 n 依据:第⼗六章章注释⼆: 归⼊本章的⾷品按重量计必须含有20%以上的⾹肠、⾁、⾷⽤杂碎、动物⾎、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或其他⽔⽣⽆脊椎动物及其混合物。

食品分类系统 GB2760

食品分类系统 GB2760

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系统见表E.1㊂表E.1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1.0乳及乳制品(13.0特殊膳食用食品涉及品种除外)01.01巴氏杀菌乳㊁灭菌乳和调制乳01.01.01巴氏杀菌乳01.01.02灭菌乳01.01.03调制乳01.02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01.02.01发酵乳01.02.02风味发酵乳01.03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01.03.01乳粉和奶油粉01.03.02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01.04炼乳及其调制产品01.04.01淡炼乳(原味)01.04.02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01.05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1.05.01稀奶油01.05.0201.05.03调制稀奶油01.05.04稀奶油类似品01.06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01.06.01非熟化干酪01.06.02熟化干酪01.06.03乳清干酪01.06.04再制干酪01.06.04.01普通再制干酪01.06.04.02调味再制干酪01.06.05干酪类似品01.06.06乳清蛋白干酪01.07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1.08其他乳制品(如乳清粉㊁酪蛋白粉等)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1.01植物油脂02.01.01.01植物油02.01.01.02氢化植物油02.01.02动物油脂(包括猪油㊁牛油㊁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等)02.01.03无水黄油,无水乳脂02.02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02.02.01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02.02.01.01黄油和浓缩黄油02.02.01.02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 02.02.02脂肪含量80%以下的乳化制品02.03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02.04脂肪类甜品02.05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03.0冷冻饮品03.01冰淇淋㊁雪糕类03.0203.03风味冰㊁冰棍类03.04食用冰03.05其他冷冻饮品04.0水果㊁蔬菜(包括块根类)㊁豆类㊁食用菌㊁藻类㊁坚果以及籽类等04.01水果04.01.01新鲜水果04.01.01.01未经加工的鲜果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4.01.01.03去皮或预切的鲜水果04.01.02加工水果04.01.02.01冷冻水果04.01.02.02水果干类04.01.02.03醋㊁油或盐渍水果04.01.02.04水果罐头04.01.02.05果酱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4.01.02.06果泥04.01.02.07除04.01.02.05以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 04.01.02.08蜜饯凉果04.01.02.08.01蜜饯类04.01.02.08.02凉果类04.01.02.08.03果脯类04.01.02.08.04话化类04.01.02.08.05果糕类04.01.02.09装饰性果蔬04.01.02.10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04.01.02.11发酵的水果制品04.01.02.12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04.01.02.13其他加工水果04.02蔬菜04.02.01新鲜蔬菜04.02.01.01未经加工鲜蔬菜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4.02.01.03去皮㊁切块或切丝的蔬菜04.02.01.04豆芽菜04.02.02加工蔬菜04.02.02.01冷冻蔬菜04.02.02.02干制蔬菜04.02.02.03腌渍的蔬菜04.02.02.04蔬菜罐头04.02.02.05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04.02.02.06发酵蔬菜制品04.02.02.07经水煮或油炸的蔬菜04.02.02.08其他加工蔬菜04.03食用菌和藻类04.03.01新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1未经加工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3去皮㊁切块或切丝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加工食用菌和藻类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4.03.02.01冷冻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2干制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3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4食用菌和藻类罐头04.03.02.05经水煮或油炸的藻类04.03.02.06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04.04豆类制品04.04.01非发酵豆制品04.04.01.01豆腐类04.04.01.02豆干类04.04.01.03豆干再制品04.04.01.03.01炸制半干豆腐04.04.01.03.02卤制半干豆腐04.04.01.03.03熏制半干豆腐04.04.01.03.04其他半干豆腐04.04.01.04腐竹类(包括腐竹㊁油皮等)04.04.01.05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㊁大豆素肉等)04.04.01.06熟制豆类04.04.02发酵豆制品04.04.02.01腐乳类04.04.02.02豆豉及其制品(包括纳豆)04.04.03其他豆制品04.05坚果和籽类04.05.01新鲜坚果与籽类04.05.02加工坚果与籽类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1.01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1.02脱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2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4.05.02.04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04.05.02.05其他加工的坚果与籽类(如腌渍的果仁)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5.01.01可可制品(包括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㊁粉㊁浆㊁酱㊁馅等)05.01.02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05.01.03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使用可可脂代用品的巧克力类似产品05.02糖果05.02.01胶基糖果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5.03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05.04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㊁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06.0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㊁面粉㊁杂粮㊁块根植物㊁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07.0类焙烤制品)06.01原粮06.02大米及其制品06.02.01大米06.02.02大米制品06.02.03米粉(包括汤圆粉等)06.02.04米粉制品06.03小麦粉及其制品06.03.01小麦粉06.03.01.01通用小麦粉06.03.01.02专用小麦粉(如自发粉㊁饺子粉等)06.03.02小麦粉制品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06.03.02.02生干面制品06.03.02.03发酵面制品06.03.02.04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㊁裹粉㊁煎炸粉06.03.02.05油炸面制品06.04杂粮粉及其制品06.04.01杂粮粉06.04.02杂粮制品06.04.02.01杂粮罐头06.04.02.02其他杂粮制品06.05淀粉及淀粉类制品06.05.01食用淀粉06.05.02淀粉制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6.05.02.01粉丝㊁粉条06.05.02.02虾味片06.05.02.03藕粉06.05.02.04粉圆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6.07方便米面制品06.08冷冻米面制品06.09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㊁木薯布丁)06.10粮食制品馅料07.0焙烤食品07.01面包07.02糕点07.02.01中式糕点(月饼除外)07.02.02西式糕点07.02.03月饼07.02.04糕点上彩装07.03饼干07.03.01夹心及装饰类饼干07.03.02威化饼干07.03.03蛋卷07.03.04其他饼干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07.05其他焙烤食品08.0肉及肉制品08.01生㊁鲜肉08.01.01生鲜肉08.01.02冷却肉(包括排酸肉㊁冰鲜肉㊁冷鲜肉等)08.01.03冻肉08.02预制肉制品08.02.01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 08.03熟肉制品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8.03.01.01白煮肉类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8.03.01.02酱卤肉类08.03.01.03糟肉类08.03.02熏㊁烧㊁烤肉类08.03.03油炸肉类08.03.04西式火腿(熏烤㊁烟熏㊁蒸煮火腿)类08.03.05肉灌肠类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8.03.07熟肉干制品08.03.07.01肉松类08.03.07.02肉干类08.03.07.03肉脯类08.03.08肉罐头类08.03.09其他熟肉制品08.04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09.0水产及其制品(包括鱼类㊁甲壳类㊁贝类㊁软体类㊁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 09.01鲜水产09.02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09.02.01冷冻水产品09.02.02冷冻挂浆制品09.02.03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9.03.01醋渍或肉冻状水产品09.03.02腌制水产品09.03.03鱼子制品09.03.04风干㊁烘干㊁压干等水产品09.03.05其他预制水产品(如鱼肉饺皮)09.04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9.04.01熟干水产品09.04.02经烹调或油炸的水产品09.04.03熏㊁烤水产品09.04.04发酵水产品09.04.05鱼肉灌肠类09.05水产品罐头09.06其他水产品及其制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0.0蛋及蛋制品10.01鲜蛋10.02再制蛋(不改变物理性状)10.02.01卤蛋10.02.02糟蛋10.02.03皮蛋10.02.04咸蛋10.02.05其他再制蛋10.03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10.03.01脱水蛋制品(如蛋白粉㊁蛋黄粉㊁蛋白片)10.03.02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㊁松花蛋肠)10.03.03蛋液与液态蛋10.04其他蛋制品11.0甜味料,包括蜂蜜11.01食糖11.01.01白糖及白糖制品(如白砂糖㊁绵白糖㊁冰糖㊁方糖等)11.01.02其他糖和糖浆[如红糖㊁赤砂糖㊁冰片糖㊁原糖㊁果糖(蔗糖来源)㊁糖蜜㊁部分转化糖㊁槭树糖浆等]11.02淀粉糖(果糖㊁葡萄糖㊁饴糖㊁部分转化糖等)11.03蜂蜜及花粉11.03.01蜂蜜11.03.02花粉11.04餐桌甜味料11.05调味糖浆11.05.01水果调味糖浆11.05.02其他调味糖浆11.06其他甜味料12.0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12.02鲜味剂和助鲜剂12.03醋12.03.01酿造食醋12.03.02配制食醋12.04酱油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2.04.01酿造酱油12.04.02配制酱油12.05酱及酱制品12.05.01酿造酱12.05.02配制酱12.0612.07料酒及制品12.0812.09香辛料类12.09.01香辛料及粉12.09.02香辛料油12.09.03香辛料酱(如芥末酱㊁青芥酱)12.09.04其他香辛料加工品12.10复合调味料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1.01固体汤料12.10.01.02鸡精㊁鸡粉12.10.01.03其他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01蛋黄酱㊁沙拉酱12.10.02.02以动物性原料为基料的调味酱12.10.02.03以蔬菜为基料的调味酱12.10.02.04其他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3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㊁12.04)12.10.03.01浓缩汤(罐装㊁瓶装)12.10.03.02肉汤㊁骨汤12.10.03.03调味清汁12.10.03.04蚝油㊁虾油㊁鱼露等12.11其他调味料13.0特殊膳食用食品13.01婴幼儿配方食品13.01.01婴儿配方食品13.01.02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13.01.03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3.02婴幼儿辅助食品13.02.01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13.02.02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13.0313.0413.05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14.01.01饮用天然矿泉水14.01.02饮用纯净水14.01.03其他类饮用水14.0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14.02.01果蔬汁(浆)14.02.02浓缩果蔬汁(浆)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14.03蛋白饮料14.03.01含乳饮料14.03.01.01发酵型含乳饮料14.03.01.02配制型含乳饮料14.03.01.03乳酸菌饮料14.03.02植物蛋白饮料14.03.03复合蛋白饮料14.03.04其他蛋白饮料14.04碳酸饮料14.04.01可乐型碳酸饮料14.04.02其他型碳酸饮料14.05茶㊁咖啡㊁植物(类)饮料14.05.01茶(类)饮料14.05.02咖啡(类)饮料14.05.03植物饮料14.06固体饮料14.06.0114.06.02蛋白固体饮料14.06.03速溶咖啡14.06.04其他固体饮料14.07特殊用途饮料14.08风味饮料14.09其他类饮料G B 2760 2014207 表E .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5.0酒类15.01蒸馏酒15.01.01白酒15.01.02调香蒸馏酒15.01.03白兰地15.01.04威士忌15.01.05伏特加15.01.06朗姆酒15.01.07其他蒸馏酒15.02配制酒15.03发酵酒15.03.01葡萄酒15.03.01.01无汽葡萄酒15.03.01.02起泡和半起泡葡萄酒15.03.01.03调香葡萄酒15.03.01.04特种葡萄酒(按特殊工艺加工制作的葡萄酒,如在葡萄原酒中加入白兰地,浓缩葡萄汁等)15.03.02黄酒15.03.03果酒15.03.04蜂蜜酒15.03.05啤酒和麦芽饮料15.03.06其他发酵酒类(充气型)16.0其他类(01.0~15.0除外)16.01果冻16.02茶叶㊁咖啡和茶制品16.02.01茶叶㊁咖啡16.02.02茶制品(包括调味茶和代用茶)16.03胶原蛋白肠衣16.04酵母及酵母类制品16.04.01干酵母16.04.02其他酵母及酵母类制品16.0516.06膨化食品16.07其他。

食品工艺(下册)第八章 糖果与巧克力制品生产工艺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下册)第八章 糖果与巧克力制品生产工艺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糖果与巧克力制品生产工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糖果:是指以多种甜味料为主体,经过熬煮,并配以其他辅料,再经过冷却、调和、成型等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具有不同物态、质构、香味而耐保藏的甜味固体食品。

2.糖的发烊:是指当硬糖吸收周围水汽分子后,从原来过饱和溶液状态变为饱和溶液或不饱和状态,使硬糖溶化的现象。

3.糖的发砂:是指硬糖从吸水后的饱和溶液状态,因分子扩散而重新而进入过饱和溶液状态,并有结晶体析出的现象。

二、填空题1.糖果根据其软硬程度可分为硬糖、半软糖、软糖;根据其组成可分为硬糖、奶糖、蛋白糖、软糖、乳脂糖、夹心糖;根据加工艺特点可分为熬煮糖果、焦香糖果、充气糖果、凝胶糖果、巧克力制品和其他类别。

2.糖果是指以多种甜味料为主体,经过熬煮,并配以其他辅料,再经过冷却、调和、成型等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具有不同物态、质构、香味而耐保藏的甜味固体食品。

3.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是从甘蔗茎体或甜菜块根中提取、精制而成,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的一种双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

4.淀粉糖浆又称葡萄糖浆、玉米糖浆、化学稀、液体葡萄糖,它是用淀粉加酸或加酶经水解和不完全糖化所制成的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无晶粒的黏稠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麦芽糖、高糖和糊精。

5.淀粉的水解在工业上称为转化,其转化程度以葡萄糖值(简称DE)表示,DE高的淀粉糖浆甜度高,DE低的淀粉糖浆甜度低。

根据DE的不同,淀粉糖浆可分为低转化糖浆、中转化糖浆、高转化糖浆。

6.饴糖是一种淡黄色、半透明、甜味温和的黏稠液体,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和糊精。

7.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低度聚合糖,分为普通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

8.硬糖是以多种糖类为基本组成,经过高温熬煮浓缩而成的一种坚硬易脆裂的糖果,亦称熬煮糖果。

9.发烊和返砂是糖果的主要质量变化问题,特别是硬糖。

当硬糖吸收周围水汽分子后,从原来过饱和溶液状态变为饱和溶液或不饱和状态,使硬糖溶化,这种现象称为糖的发烊;而硬糖从吸水后的饱和溶液状态,因分子扩散而重新进入过饱和溶液状态,并有结晶体析出,这一过程就称为发砂。

28类食品产品类别

28类食品产品类别

28类产品类别及申证单元标注方法QS号说明: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有关部门规定,受理机关编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前2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确定;后2位代表各市(地)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备案。

前2位编号规定: 北京11 天津12 河北13 山西14 内蒙古15 辽宁21 吉林22黑龙江23 上海31 江苏32 浙江33 安徽34 福建35 江西36 山东37 河南41 湖北42 湖南43 广东44 广西45 海南46 重庆50 四川51 贵州52 云南53 西藏54 陕西61 甘肃62 青海63 宁夏64 新疆65产品类别编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位于QS代码第5位至第8位,编号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确定。

具体类别编号规定: 粮食加工品:小麦粉0101 大米0102 挂面0103其他粮食加工品0104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0201 食用油脂制品0202食用动物油脂0203 调味品:酱油0301 食醋0302 味精0304 鸡精调味料0305 酱类0306 其他调味品0307 肉制品:肉制品0401 乳制品:乳制品0501 婴幼儿配方乳粉0502 饮料:饮料0601 方便食品:方便面0701 饼干:饼干0801 罐头:罐头0901 冷冻饮品:冷冻饮品1001 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1101 薯类和膨化食品:膨化食品1201 薯类食品1202 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1301 果冻1302 茶叶及相关制品:茶叶1401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1402 酒类:白酒1501 葡萄酒及果酒1502 啤酒1503 黄酒1504 其他酒1505 蔬菜制品:酱腌菜1601 水果制品:蜜饯1701 水果制品1702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炒货食品1801 蛋制品:蛋制品1901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可可制品2001 焙炒咖啡2101 食糖:糖0303 淀粉糖2302 水产制品:水产加工品2201 其他水产加工品2202 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2301 糕点:糕点食品2401 豆制品:豆制品2501 蜂产品:蜂产品2601 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2701 其他食品2801一、粮食加工品1、小麦粉:产品类别编号为0101;申证单元为1个。

协调制度的分类方法及编目

协调制度的分类方法及编目

分类方法及其编目
• 第35章 含蛋白物质;改性淀粉;胶质;酶。 • 第36章 炸药;火工制品;火柴;引火合金;某些易燃制品。 • 第37章 照相和电影摄影材料。 • 第38章 杂项化工产品。 • 第39章 塑料及其制品。 • 第40章 橡胶及其制品。 • 第41章 生皮(毛皮除外)和皮革。 • 第42章 皮革制品;鞍具和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 类似盛装用具;动物肠(胶丝除外)制品。 • 第43章 毛皮、人造毛皮及其制品。 • 第44章 木材和木制品;木炭。 • 第45章 软木和软木制品。 • 第46章 秸草、茅草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篮、筐制品 和条编制品。
分类方法及其编目
• 第12章 油料籽及油果;杂项籽粒及果实;工业及医药用植物; 秸杆及饲料。 • 第13章 虫胶;树胶、树脂和其他植物汁液及提取物。 • 第14章 植物编结材料,他处未列明未包括的植物产品。 • 第15章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制品;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 第16章 肉类,鱼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 动物及其制品。 • 第17章 糖和糖果制品。 • 第18章 可可和可可制品。 • 第19章 粮谷,面粉,淀粉和牛奶制1章 杂项食品。 • 第22章 饮料、酒和醋。 • 第23章 食品工业残渣和废弃物;动物饲料制品。
分类方法及其编目
• 第69章 陶瓷制品。 • 第70章 玻璃及玻璃制品。 • 第71章 天然或人工养殖的珍珠、,宝石及次宝石,贵金 属,贵金属包镀的金属,它们的制成品,仿制首饰;硬币。 • 第72章钢铁。 • 第73章钢铁制品。 • 第74章铜和铜制品。 • 第75章镍和镍制品。 • 第76章铝及其铝制品。 • 第77章保留本章作为备用章。 • 第78章铅和铅制品。 • 第79章锌和锌制品。 • 第80章锡和锡制品。 • 第81章其他贱金属;陶瓷及金属及其制品。

饮食安全基本知识

饮食安全基本知识

饮食安全基本知识饮食安全基本知识1、食品根椐《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是指用于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2、食品质量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标准规定,食品质量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被称为食品所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的总和构成了食品质量的内涵,也就是说,食品质量是指食品的固有特性满足人们明确的以及隐含的要求的能力。

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的安全性强调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或因素。

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食品安全一般指相对安全性,是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在有效控制食品有害物质或有毒物质含量的前提下,一切食品是否安全,还要取决于食品制作,饮食方式的'合理性,适当使用数量,以及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4、QS标志Q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英文缩写,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是质量标志,食品外包装上加印(贴)QS标志表明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其产品出厂必须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没有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

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

5、目前我国实施QS标志食品的种类国家实施QS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明确规定: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醋、茶叶、酱腌制品、炒货食品、可可制品、蜜饯、焙炒食品、蛋制品、水产加工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制品、啤酒、黄酒、葡萄酒、冷饮、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散装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28类525个种食品。

第五章 糖果与巧克力生产技术

第五章 糖果与巧克力生产技术

加水量不足,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砂糖晶粒 全部熔化,使产品透明度降低甚至混浊。严 重的后果是晶粒的存在有可能给加工和保藏 过程带来大面积的“返砂”现象。
加水量过量,则将延长加热蒸发的时间,促 使糖的过量转化、加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并浪费能源。
化糖操作应同时考虑溶化速度和溶化方式。
溶化速度要求糖在溶化完全后的20min内及 时将物料传递给下一工序;溶化方式则要求 设备能保证物料在最短的时间内溶化完全。
• 转化糖浆是由砂糖加水溶解,加入稀酸 或蔗糖酶并加热使之水解而得,它的主 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因而就其性质 而言同果葡糖浆一样,可部分代替葡萄 糖浆,但一般与其他糖浆共同使用。
2.香味体
• 只有在硬糖的甜体中赋予一定的香气、滋 味和色泽后,才能形成硬糖的风味。香味 体包括香料、调味料和辅料。
3.发烊和返砂
轻微发烊:当硬糖透明似玻璃状的无定形基本无保护地 暴露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时,由于其本身的吸水汽性, 开始吸收周围的水汽分子,在一定时间后,糖体表面逐 渐发粘和混浊,这种现象称为轻微发烊。 发烊:开始发粘的硬糖在空气的湿度不再变化时,就继 续吸收周围的水汽分子,硬糖表面粘度继续降低,表面 呈溶化状态并失去其固有的外形,这种现象称为发烊 严重发烊:硬糖持续发烊,从原来过饱和溶液状态变为 饱和与不饱和的溶液状态,至此,硬糖完全熔化,即为 严重发烊。
• 硬糖一般添加不同的有机酸类来调节其 风味,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和乳酸 等,随着酸味剂的开发,新增的酸类有 苹果酸、富马酸、己二酸等。一般硬糖 内柠檬酸的加入量为1.%~1.5%。
3.色泽
• 硬糖的色泽是通过添加着色剂来实现的, 着色剂首先要符合食用安全要求;其次 是严格控制添加量,按规定不允许超过 0.01%。

食品分类名称及分类名称

食品分类名称及分类名称

(19)章丘账号:370181 密码:zqsyj123(20)XX岱岳区账号:370984 密码:8563918(21)寿光账号:370783 密码:52007272762表A.1食品类别(名称)说明2760附录E01.0 乳及乳制品(13.0特殊膳食用食品涉及品种除外)01.01 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01.01.01 巴氏杀菌乳01.01.02 灭菌乳01.01.03 调制乳01.02 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01.02.01 发酵乳01.02.02 风味发酵乳01.03 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01.03.01 乳粉和奶油粉01.03.02 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01.04 炼乳及其调制产品01.04.01 淡炼乳(原味)01.04.02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01.05 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1.05.01 稀奶油01.05.02 —01.05.03 调制稀奶油01.05.04 稀奶油类似品01.06 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01.06.01 非熟化干酪01.06.02 熟化干酪01.06.03 乳清干酪01.06.04 再制干酪01.06.04.01 普通再制干酪01.06.04.02 调味再制干酪01.06.05 干酪类似品01.06.06 乳清蛋白干酪01.07 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01.08 其他乳制品(如乳清粉、酪蛋白粉等)02.0 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01 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1.01 植物油脂02.01.01.01 植物油02.01.01.02 氢化植物油02.01.02 动物油脂(包括猪油、牛油、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等)02.01.03 无水黄油,无水乳脂02.02 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02.02.01 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02.02.01.01 黄油和浓缩黄油02.02.01.02 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02.02.02 脂肪含量80%以下的乳化制品02.03 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02.04 脂肪类甜品02.05 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03.0 冷冻饮品03.01 冰淇淋、雪糕类03.02 —03.03 风味冰、冰棍类03.04 食用冰03.05 其他冷冻饮品04.0 水果、蔬菜(包括块根类)、豆类、食用菌、藻类、坚果以及籽类等04.01 水果水果制品水果罐头水果干类醋、油或盐渍水果果酱(泥)蜜饯凉果(包括果丹皮)发酵的水果制品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水果甜品其他水果制品04.01.01 新鲜水果04.01.01.01 未经加工的鲜果04.01.01.02 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4.01.01.03 去皮或预切的鲜水果04.01.02 加工水果04.01.02.01 冷冻水果04.01.02.02 水果干类04.01.02.03 醋、油或盐渍水果04.01.02.04 水果罐头04.01.02.05 果酱04.01.02.06 果泥04.01.02.07 除04.01.02.05以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04.01.02.08 蜜饯凉果04.01.02.08.01 蜜饯类04.01.02.08.02 凉果类04.01.02.08.03 果脯类04.01.02.08.04 话化类04.01.02.08.05 果糕类04.01.02.09 装饰性果蔬04.01.02.10 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04.01.02.11 发酵的水果制品04.01.02.12 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04.01.02.13 其他加工水果04.02 蔬菜04.02.01 新鲜蔬菜04.02.01.01 未经加工鲜蔬菜04.02.01.02 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4.02.01.03 去皮、切块或切丝的蔬菜04.02.01.04 豆芽菜04.02.02 加工蔬菜04.02.02.01 冷冻蔬菜04.02.02.02 干制蔬菜04.02.02.03 腌渍的蔬菜04.02.02.04 蔬菜罐头04.02.02.05 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04.02.02.06 发酵蔬菜制品04.02.02.07 经水煮或油炸的蔬菜04.02.02.08 其他加工蔬菜04.03 食用菌和藻类04.03.01 新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1 未经加工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2 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3 去皮、切块或切丝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 加工食用菌和藻类GB2760—2014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4.03.02.01 冷冻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2 干制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3 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4 食用菌和藻类罐头04.03.02.05 经水煮或油炸的藻类04.03.02.06 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04.04 豆类制品04.04.01 非发酵豆制品04.04.01.01 豆腐类04.04.01.02 豆干类04.04.01.03 豆干再制品04.04.01.03.01 炸制半干豆腐04.04.01.03.02 卤制半干豆腐04.04.01.03.03 熏制半干豆腐04.04.01.03.04 其他半干豆腐04.04.01.04 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04.04.01.05 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04.04.01.06 熟制豆类04.04.02 发酵豆制品04.04.02.01 腐乳类04.04.02.02 豆豉及其制品(包括纳豆)04.04.03 其他豆制品04.05 坚果和籽类04.05.01 新鲜坚果与籽类04.05.02 加工坚果与籽类04.05.02.01 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1.01 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1.02 脱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2 —04.05.02.03 坚果与籽类罐头04.05.02.04 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04.05.02.05 其他加工的坚果与籽类(如腌渍的果仁)05.0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05.01.01 可可制品(包括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粉、浆、酱、馅等) 05.01.02 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05.01.03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使用可可脂代用品的巧克力类似产品05.02 糖果05.02.01 胶基糖果05.02.02 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5.03 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05.04 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06.0 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07.0类焙烤制品)06.01 原粮06.02 大米及其制品06.02.01 大米06.02.02 大米制品06.02.03 米粉(包括汤圆粉等)06.02.04 米粉制品06.03 小麦粉及其制品06.03.01 小麦粉06.03.01.01 通用小麦粉06.03.01.02 专用小麦粉(如自发粉、饺子粉等)06.03.02 小麦粉制品06.03.02.01 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 06.03.02.02 生干面制品06.03.02.03 发酵面制品06.03.02.04 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06.03.02.05 油炸面制品06.04 杂粮粉及其制品06.04.01 杂粮粉06.04.02 杂粮制品06.04.02.01 杂粮罐头06.04.02.02 其他杂粮制品06.05 淀粉及淀粉类制品06.05.01 食用淀粉06.05.02 淀粉制品06.05.02.01 粉丝、粉条06.05.02.02 虾味片06.05.02.03 藕粉06.05.02.04 粉圆06.06 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6.07 方便米面制品06.08 冷冻米面制品06.09 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06.10 粮食制品馅料07.0 焙烤食品07.01 面包07.02 糕点07.02.01 中式糕点(月饼除外)07.02.02 西式糕点07.02.03 月饼07.02.04 糕点上彩装07.03 饼干07.03.01 夹心及装饰类饼干07.03.02 威化饼干07.03.03 蛋卷07.03.04 其他饼干07.04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07.05 其他焙烤食品08.0 肉及肉制品08.01 生、鲜肉08.01.01 生鲜肉08.01.02 冷却肉(包括排酸肉、冰鲜肉、冷鲜肉等) 08.01.03 冻肉08.02 预制肉制品08.02.01 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08.02.02 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8.03 熟肉制品08.03.01 酱卤肉制品类08.03.01.01 白煮肉类08.03.01.02 酱卤肉类08.03.01.03 糟肉类08.03.02 熏、烧、烤肉类08.03.03 油炸肉类08.03.04 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8.03.05 肉灌肠类08.03.06 发酵肉制品类08.03.07 熟肉干制品08.03.07.01 肉松类08.03.07.02 肉干类08.03.07.03 肉脯类08.03.08 肉罐头类08.03.09 其他熟肉制品08.04 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09.0 水产及其制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09.01 鲜水产09.02 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09.02.01 冷冻水产品09.02.02 冷冻挂浆制品09.02.03 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 09.03 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9.03.01 醋渍或肉冻状水产品09.03.02 腌制水产品09.03.03 鱼子制品09.03.04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9.03.05 其他预制水产品(如鱼肉饺皮) 09.04 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9.04.01 熟干水产品09.04.02 经烹调或油炸的水产品09.04.03 熏、烤水产品09.04.04 发酵水产品09.04.05 鱼肉灌肠类09.05 水产品罐头09.06 其他水产品及其制品10.0 蛋及蛋制品10.01 鲜蛋10.02 再制蛋(不改变物理性状)10.02.01 卤蛋10.02.02 糟蛋10.02.03 皮蛋10.02.04 咸蛋10.02.05 其他再制蛋10.03 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10.03.01 脱水蛋制品(如蛋白粉、蛋黄粉、蛋白片)10.03.02 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松花蛋肠)10.03.03 蛋液与液态蛋10.04 其他蛋制品11.0 甜味料,包括蜂蜜11.01 食糖11.01.01 白糖及白糖制品(如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等)11.01.02 其他糖和糖浆[如红糖、赤砂糖、冰片糖、原糖、果糖(蔗糖来源)、糖蜜、部分转化糖、槭树糖浆等]11.02 淀粉糖(果糖,葡萄糖、饴糖、部分转化糖等)11.03 蜂蜜及花粉11.03.01 蜂蜜11.03.02 花粉11.04 餐桌甜味料11.05 调味糖浆11.05.01 水果调味糖浆11.05.02 其他调味糖浆11.06 其他甜味料12.0 调味品12.01 盐及代盐制品12.02 鲜味剂和助鲜剂12.03 醋12.03.01 酿造食醋12.03.02 配制食醋12.04 酱油12.04.01 酿造酱油12.04.02 配制酱油12.05 酱及酱制品12.05.01 酿造酱12.05.02 配制酱12.06 —12.07 料酒及制品12.08 —12.09 香辛料类12.09.01 香辛料及粉12.09.02 香辛料油12.09.03 香辛料酱(如芥末酱、青芥酱) 12.09.04 其他香辛料加工品12.10 复合调味料12.10.01 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1.01 固体汤料12.10.01.02 鸡精、鸡粉12.10.01.03 其他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01 蛋黄酱、沙拉酱12.10.02.02 以动物性原料为基料的调味酱12.10.02.03 以蔬菜为基料的调味酱12.10.02.04 其他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3 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 12.10.03.01 浓缩汤(罐装、瓶装)12.10.03.02 肉汤、骨汤12.10.03.03 调味清汁12.10.03.04 蚝油、虾油、鱼露等12.11 其他调味料13.0 特殊膳食用食品13.01 婴幼儿配方食品13.01.01 婴儿配方食品13.01.02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13.01.03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13.02 婴幼儿辅助食品13.02.01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13.02.02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13.03 —13.04 —13.05 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14.0 饮料类14.01 包装饮用水14.01.01 饮用天然矿泉水14.01.02 饮用纯净水14.01.03 其他类饮用水14.02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14.02.01 果蔬汁(浆)14.02.02 浓缩果蔬汁(浆) 14.02.03 果蔬汁(浆)类饮料14.03 蛋白饮料14.03.01 含乳饮料14.03.01.01 发酵型含乳饮料14.03.01.02 配制型含乳饮料14.03.01.03 乳酸菌饮料14.03.02 植物蛋白饮料14.03.03 复合蛋白饮料14.03.04 其他蛋白饮料14.04 碳酸饮料14.04.01 可乐型碳酸饮料14.04.02 其他型碳酸饮料14.05 茶、咖啡、植物(类)饮料14.05.01 茶(类)饮料14.05.02 咖啡(类)饮料14.05.03 植物饮料14.06 固体饮料14.06.01 —14.06.02 蛋白固体饮料14.06.03 速溶咖啡14.06.04 其他固体饮料14.07 特殊用途饮料14.08 风味饮料14.09 其他类饮料GB2760—2014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5.0 酒类15.01 蒸馏酒15.01.01 白酒15.01.02 调香蒸馏酒15.01.03 白兰地15.01.04 威士忌15.01.05 伏特加15.01.06 朗姆酒15.01.07 其他蒸馏酒15.02 配制酒15.03 发酵酒15.03.01 葡萄酒15.03.01.01 无汽葡萄酒15.03.01.02 起泡和半起泡葡萄酒15.03.01.03 调香葡萄酒15.03.01.04 特种葡萄酒(按特殊工艺加工制作的葡萄酒,如在葡萄原酒中加入白兰地,浓缩葡萄汁等)15.03.02 黄酒15.03.03 果酒15.03.04 蜂蜜酒15.03.05 啤酒和麦芽饮料15.03.06 其他发酵酒类(充气型)16.0 其他类(01.0~15.0除外)16.01 果冻16.02 茶叶、咖啡和茶制品16.02.01 茶叶、咖啡16.02.02 茶制品(包括调味茶和代用茶)16.03 胶原蛋白肠衣16.04 酵母及酵母类制品16.04.01 干酵母16.04.02 其他酵母及酵母类制品16.05 —16.06 膨化食品16.07 其他。

可可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用说明

可可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用说明

可可制品⽣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说明可可制品⽣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说明⼀、可可⾏业发展概况可可(Theobroma cacao)属梧桐科常绿⼩乔⽊,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的热带⾬林。

可可⼀般分为三个主要类别:1.克⾥安洛可可这类可可保持了原来委内瑞拉克⾥安洛种的特点,其中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和哥伦⽐亚的本地种。

果实在成熟时有红⾊,也可为黄⾊,可可果实的外⽪薄,容易切割,籽粒饱满,新鲜⼦叶为⽩⾊或淡紫⾊,产地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

2.阿马仲尼恩—福拉斯蒂斯可可这⼀类可可以巴西可可为代表,也包括西⾮可可、厄⽠多尔可可等,它们保持了那西盎耐尔种的特点。

这类可可果实在成熟时是黄⾊,果实的外⽪厚,并且常带有⼀⽊质层,很难切割,表⾯是不平的。

新鲜⼦叶是深紫⾊的,有时也呈⿊⾊。

3.特⽴尼泰⾥斯可可特⽴尼泰⾥安斯可可在植物学上也⾃成⼀类。

16世纪种植于特⽴尼⼤,最早可能是从墨西哥移植过去的。

以上第⼀类和第三类可可在世界总产量中是少数;第⼀类可可的品质等级很⾼,但较难保存,所以价格昂贵。

现在在世界市场上最流⾏的是第⼆类可可,也被称为优质可可。

作为湿热地区的典型作物,可可主要分布在⾚道南北纬10°内较为狭窄的地带。

17、18世纪传到东南亚。

可可⼲⾖含有50%的脂肪和丰富的蛋⽩质,品味醇⾹,营养丰富,具有兴奋与滋补作⽤。

可可粉和可可脂主要⽤作饮料,制造巧克⼒糖果、糕点及冰淇淋等⾷品,在⼈们的⽇常⽣活中享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可可加⼯量和消费量均在不断增加。

可可同咖啡和茶⼀起被称为世界三⼤饮品,在⼈们⽇常⽣活中享有重要地位。

⽬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可可,⾯积约50万公顷。

⼆⼗世纪,全世界可可⾖年产量已达10万吨;第⼆次世界⼤战后,为70~80万吨;1958年后开始持续上升,1960年达117万吨,1964年猛增⾄140万吨,80年代达190万吨,90年代突破200万吨,1995年达254万吨,1996年达293.5万吨。

中国-越南农食产品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比分析

中国-越南农食产品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比分析

可可制品尧 巧克 力和巧克力制品 姨 姨 以及糖果
姨姨
冷冻饮品

特殊膳食用食品 姨 姨
姨姨姨
总计
21 14 11 7 10 6 12 9
注院野姨冶表示涉及检验遥
3.1 铅 我国与越南检验铅的农食产品种类主要是谷物
及其制品尧蔬菜及其制品尧水果及其制品尧食用菌及 其制品尧 油脂及其制品等 14 类遥 豆类及其制品尧藻 类及其制品尧坚果及仔类尧蛋及蛋制品等 7 类越南没 有规定遥 3.2 镉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Limit Standard of Heavy Metals for Agri-food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YUAN Junjie1, LI Jingyu2, WEI Shuang3, MA Xinhua1, LONG Yang1, CHEN Wen1, LI Guansi2, LIN Chungui2, LI Zhiyong3*
1 前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渐发展袁 中国
产品重金属限量标准进行了梳理袁 重点对比分析了 我国与其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差异袁 并就削弱贸易壁
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袁据越南工贸部的信息院 垒尧 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提出了对策
2017 年 越南 出 口 额 约 达 2伊1012 美 元 袁 同 比 增 长 及建议遥
窑 51 窑
JOURNAL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检验检疫学刊
Vol.29 No.2 2019 年第 2 期
重金属 铅
表 2 中越两国重金属限量值比较
中国
越南
食品种类
限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代可可脂巧克力中的赤藓红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代可可脂巧克力中的赤藓红色素

第52卷第8期 辽 宁 化 工 Vol.52,No. 8 2023年8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August,202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代可可脂巧克力中的赤藓红色素刘瀛,郁蕉竹,李巧莲,林洋(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辽宁 沈阳 110122)摘 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处理代可可脂巧克力样品并检测样品中赤藓红色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样品在酸性条件下提取,沉淀蛋白,调节pH至中性,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在该方法条件下,赤藓红在0.2~10.0 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为0.2 mg·kg-1,定量限为0.6 mg·kg-1。

在2.0、10.0、50.0 mg·kg-1的加标浓度水平下回收率为90.1%~9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3%~3.29%(n=6)。

本法操作简便、基质干扰小、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可适用于代可可脂巧克力中赤藓红色素的快速检测。

关 键 词:高效液相色谱;赤藓红;色素;检测中图分类号:O657.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3)08-1229-04食用色素,又称为着色剂,分为合成色素(焦油色素)、天然色素和其他色素。

其中,合成色素因其性质稳定、色彩鲜艳、易于着色、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1]。

但人工合成色素的过度食用会损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某些合成色素过度摄入不仅可能引起机能亢进,对甲状腺等造成伤害,甚至在人体内代谢后还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大量摄入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特别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2]。

因此,世界各国如美国、俄罗斯、欧盟等都对合成色素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尽管它们都经过评估较为安全,但仍存在一定风险[3]。

赤藓红色素(INS 127)属于人工合成色素的一种,是我国允许使用的11种人工合成色素之一,多用于可可制品、糖果、糕点上彩装以及果蔬汁饮料等食品中,以提高其产品的鲜艳度,吸引消费者[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4年版)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2760 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4-12-24发布2015-05-24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目 次前言Ⅰ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4 食品分类系统2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26 食品用香料27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 附录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3附录B 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119 附录C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184 附录D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196 附录E 食品分类系统197 附录F 附录A 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208表A.1 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㊁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4 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14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117 表B .1 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㊁香精的食品名单119 表B .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121 表B .3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135 表C .1 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84 表C .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85 表C .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190 表E .1 食品分类系统197前言本标准代替G B2760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㊂本标准与G B2760 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原卫生部2010年16号公告㊁2010年23号公告㊁2012年1号公告㊁2012年6号公告㊁2012年15号公告㊁2013年2号公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2号公告㊁2013年5号公告㊁2013年9号公告㊁2014年3号公告㊁2014年5号公告㊁2014年9号公告㊁2014年11号公告㊁2014年17号公告的食品添加剂规定㊂将食品营养强化剂和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调整由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规定㊂ 修改了3.4带入原则,增加了3.4.2㊂修改了附录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a)删除了表A.1中4-苯基苯酚㊁2-苯基苯酚钠盐㊁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㊁茶黄色素㊁茶绿色素㊁多穗柯棕㊁甘草㊁硅铝酸钠㊁葫芦巴胶㊁黄蜀葵胶㊁酸性磷酸铝钠㊁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㊁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㊁薪草提取物㊁乙萘酚㊁仲丁胺等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b)修改了表A.1中硫酸铝钾㊁硫酸铝铵㊁赤藓红及其铝色淀㊁靛蓝及其铝色淀㊁亮蓝及其铝色淀㊁柠檬黄及其铝色淀㊁日落黄及其铝色淀㊁胭脂红及其铝色淀㊁诱惑红及其铝色淀㊁焦糖色(加氨生产)㊁焦糖色(亚硫酸铵法)㊁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㊁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㊁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㊁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㊁山梨醇酐单油酸酯㊁甜菊糖苷㊁胭脂虫红的使用规定;c)在表A.1中增加了L(+)-酒石酸㊁d l-酒石酸㊁纽甜㊁β-胡萝卜素㊁β-环状糊精㊁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㊁阿斯巴甜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删除了上述食品添加剂在表A.2中的使用规定;d)删除了表A.1中部分食品类别中没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规定;e)表A.3中增加了 06.04.01杂粮粉 ,删除了 13.0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㊂修改了附录B食品用香料㊁香精的使用规定:a)删除了八角茴香㊁牛至㊁甘草根㊁中国肉桂㊁丁香㊁众香子㊁莳萝籽等香料品种;b)表B.1中增加 16.02.01茶叶㊁咖啡 ㊂修改了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 加工助剂 )使用规定:a)表C.1中增加了过氧化氢;b)表C.2中删除了甲醇㊁钯㊁聚甘油聚亚油酸酯品种及其使用规定㊂删除了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㊂修改了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a)修改为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b)修改了01.0㊁02.0㊁04.0㊁08.0㊁09.0㊁11.0㊁12.0㊁13.0㊁14.0㊁16.0等类别中的部分食品分类号及食品名称,并按照调整后的食品类别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㊂增加了附录F 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 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㊁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㊁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㊂2术语和定义2.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㊁香㊁味,以及为防腐㊁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㊂食品用香料㊁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㊁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㊂2.2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所允许的最大添加量㊂2.3最大残留量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㊂2.4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㊂如助滤㊁澄清㊁吸附㊁脱模㊁脱色㊁脱皮㊁提取溶剂㊁发酵用营养物质等㊂2.5国际编码系统(I N S)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用于代替复杂的化学结构名称表述㊂2.6中国编码系统(C N S)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见附录D)代码和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㊂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㊁掺假㊁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㊂3.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d)便于食品的生产㊁加工㊁包装㊁运输或者贮藏㊂3.3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㊂3.4带入原则3.4.1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a)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b)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c)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d)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㊂3.4.2当某食品配料作为特定终产品的原料时,批准用于上述特定终产品的添加剂允许添加到这些食品配料中,同时该添加剂在终产品中的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㊂在所述特定食品配料的标签上应明确标示该食品配料用于上述特定食品的生产㊂4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系统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只适用于本标准,见附录E㊂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㊂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㊂6食品用香料用于生产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的使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㊂7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㊂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A.1表A.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㊁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㊂A.2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㊁防腐剂㊁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㊂A.3表A.2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表A.3所列食品类别除外)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㊂A.4表A.3规定了表A.2所例外的食品类别,这些食品类别使用添加剂时应符合表A.1的规定㊂同时,这些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㊂A.5表A.1和表A.2未包括对食品用香料和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㊂A.6上述各表中的 功能 栏为该添加剂的主要功能,供使用时参考㊂表A.1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㊁使用范围1)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β-阿朴-8'-胡萝卜素醛β-a p o-8'-c a r o t e n a lC N S号08.018I N S号160e功能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2.02风味发酵乳0.01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1.06.04再制干酪0.018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0.020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5.02糖果0.01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7.0焙烤食品0.01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0.00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14.0饮料类(除外14.01包装饮用水)0.010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固体饮料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g l y c i n eC N S号12.007I N S号640功能增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8.02预制肉制品3.008.03熟肉制品3.012.0调味品1.0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1.0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2植物蛋白饮料1.0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铵磷脂a m m o n i u m p h o s p h a t i d eC N S号10.033I N S号442功能乳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5.01.02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10.0巴西棕榈蜡c a r n a u b aw a xC N S号14.008I N S号903功能被膜剂㊁抗结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4.01.01新鲜水果0.0004以残留量计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6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1)在表A.1中使用范围以食品分类号和食品名称表示㊂白油(又名液体石蜡)m i n e r a l o i l ,w h i t e (l i qu i d p a r a f f i n )C N S 号 14.003I N S 号 905a功能 被膜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5.010.01鲜蛋5.0L -半胱氨酸盐酸盐L -c y s t e i n e a n d i t s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 s s o d i u ma n d p o t a s s i u ms a l t s C N S 号 13.003I N S 号 920功能 面粉处理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仅限拉面)0.306.03.02.03发酵面制品0.0606.08冷冻米面制品0.6苯甲酸及其钠盐b e n z o ic a c id ,s o d i u mbe n z o a t eC N S 号 17.001,17.002I N S 号 210,211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3.03风味冰㊁冰棍类1.0以苯甲酸计04.01.02.05果酱(罐头除外)1.0以苯甲酸计04.01.02.08蜜饯凉果0.5以苯甲酸计04.02.02.03腌渍的蔬菜1.0以苯甲酸计05.02.01胶基糖果1.5以苯甲酸计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8以苯甲酸计11.05调味糖浆1.0以苯甲酸计12.03醋1.0以苯甲酸计12.04酱油1.0以苯甲酸计12.05酱及酱制品1.0以苯甲酸计12.10复合调味料0.6以苯甲酸计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0以苯甲酸计12.10.03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1.0以苯甲酸计14.02.02浓缩果蔬汁(浆)(仅限食品工业用)2.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蛋白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4.04碳酸饮料0.2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茶㊁咖啡㊁植物(类)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7特殊用途饮料0.2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2配制酒0.4以苯甲酸计15.03.03果酒0.8以苯甲酸计冰结构蛋白i c e s t r u c t u r i n gp r o t e i nC N S号00.020I N S号功能其他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L-丙氨酸L-a l a n i n eC N S号12.006I N S号功能增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12.0调味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丙二醇p r o p y l e n e g l y c o lC N S号18.004I N S号1520功能稳定剂和凝固剂㊁抗结剂㊁消泡剂㊁乳化剂㊁水分保持剂㊁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1.507.02糕点3.0丙二醇脂肪酸酯p r o p y l e n e g l y c o l e s t e r s o f f a t t y a c i dC N S号10.020I N S号477功能乳化剂㊁稳定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乳及乳制品(01.01.01㊁01.01.02㊁13.0涉及品种除外)5.0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10.0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5.0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2.006.03.02.05油炸面制品2.007.02糕点3.012.10复合调味料20.016.06膨化食品2.0丙酸及其钠盐㊁钙盐p r o p i o n i c a c i d ,s o d i u m p r o p i o n a t e ,c a l c i u m p r o pi o n a t e C N S 号 17.029,17.006,17.005I N S 号 280,281,282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4豆类制品2.5以丙酸计06.01原粮1.8以丙酸计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0.25以丙酸计07.01面包2.5以丙酸计07.02糕点2.5以丙酸计12.03醋2.5以丙酸计12.04酱油2.5以丙酸计16.07其他(杨梅罐头加工工艺)50.0以丙酸计茶多酚(又名维多酚)t e a p o l y ph e n o l (T P )C N S 号 04.005I N S 号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2糕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含油脂馅料)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2熏㊁烧㊁烤肉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8.03.03油炸肉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4西式火腿(熏烤㊁烟熏㊁蒸煮火腿)类 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5肉灌肠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4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5水产品罐头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12.10复合调味料0.1以儿茶素计14.03.02植物蛋白饮料0.1以儿茶素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6.02蛋白固体饮料0.8以儿茶素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茶多酚棕榈酸酯t e a p o l y p h e n o l pa l m i t a t e C N S 号 04.021I N S 号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6赤藓红及其铝色淀e r y t h r o s i n e ,e r yt h r o s i n e a l u m i n u ml a k e C N S 号 08.003I N S 号 127功能 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1.02.08.02凉果类0.05以赤藓红计04.01.02.09装饰性果蔬0.1以赤藓红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025以赤藓红计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0.05以赤藓红计07.02.04糕点上彩装0.05以赤藓红计08.03.05肉灌肠类0.015以赤藓红计08.03.08肉罐头类0.015以赤藓红计12.05酱及酱制品0.05以赤藓红计12.10复合调味料0.05以赤藓红计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0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4.04碳酸饮料0.0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0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2配制酒0.05以赤藓红计16.06膨化食品0.025仅限使用赤藓红刺梧桐胶k a r a y a g u mC N S号18.010I N S号416功能稳定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2.02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刺云实胶t a r a g u mC N S号20.041I N S号417功能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6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8.0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5.004.01.02.05果酱5.007.0焙烤食品1.508.02预制肉制品10.008.03熟肉制品10.0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6.01果冻5.0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醋酸酯淀粉s t a r c ha c e t a t eC N S号20.039I N S号1420功能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皮㊁烧麦皮)(仅限生湿面条)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㊁亚油酸㊁棕榈酸㊁山嵛酸㊁硬脂酸㊁月桂酸㊁亚麻酸)m o n o -a n dd i g l y c e r i d e s o f f a t t y ac id s C N S 号 10.006I N S 号 471功能 乳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 )备注01.05.01稀奶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2.02.01.01黄油和浓缩黄油20.0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6.03.02.02生干面制品30.011.01.02其他糖和糖浆[如红糖㊁赤砂糖㊁冰片糖㊁原糖㊁果糖(蔗糖来源)㊁糖蜜㊁部分转化糖㊁槭树糖浆等]6.012.09香辛料类5.013.01婴幼儿配方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02婴幼儿辅助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单辛酸甘油酯c a p r y lm o n o g l yc e r ide C N S 号 17.031I N S 号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1.007.02糕点1.0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豆馅)1.008.03.05肉灌肠类0.5淀粉磷酸酯钠s o d i u ms t a r c h p h o s ph a t e C N S 号 20.013I N S 号功能 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2.02.01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4.01.02.05果酱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2.0调味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靛蓝及其铝色淀i n d i g o t i n e ,i n d i go t i n e a l u m i n u ml a k e C N S 号 08.008I N S 号 132功能 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1.02.08.01蜜饯类0.1以靛蓝计04.01.02.08.02凉果类0.1以靛蓝计04.01.02.09装饰性果蔬0.2以靛蓝计04.02.02.03腌渍的蔬菜0.01以靛蓝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05以靛蓝计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0.1以靛蓝计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3以靛蓝计07.02.04糕点上彩装0.1以靛蓝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0.1以靛蓝计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2配制酒0.1以靛蓝计16.06膨化食品0.05仅限使用靛蓝丁基羟基茴香醚(B H A )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a n i s o l e (B H A )C N S 号 04.001I N S 号 320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5.02.01胶基糖果0.4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4.01杂粮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7.0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9.03.04风干㊁烘干㊁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仅限鸡肉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 s a n d i t s s a l t s(s o d i u m m e t h y l 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e t h y l 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s o d i u me t h y l 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C N S号17.032,17.007,17.036I N S号219,214,215功能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1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4.01.02.05果酱(罐头除外)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1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糕点馅)0.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0.03.02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㊁松花蛋肠)0.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3醋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4酱油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5酱及酱制品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10.03.04蚝油㊁虾油㊁鱼露等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二丁基羟基甲苯(B H T)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 t o l u e n e(B H T)C N S号04.002I N S号321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4.02.02.02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5.02.01胶基糖果0.4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7.0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9.03.04风干㊁烘干㊁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N -[N -(3,3-二甲基丁基)]-L -α-天门冬氨-L -苯丙氨酸1-甲酯(又名纽甜)n e o t a m eC N S 号 19.019I N S 号 961功能 甜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1.01.03调制乳0.0201.02.02风味发酵乳0.101.03.02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0.06501.05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1.05.01稀奶油除外)0.03301.06.05干酪类似品0.03301.07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0.102.03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0.0102.04脂肪类甜品0.1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0.104.01.02.01冷冻水果0.104.01.02.02水果干类0.104.01.02.03醋㊁油或盐渍水果0.104.01.02.04水果罐头0.033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1.02.05果酱0.0704.01.02.06果泥0.0704.01.02.07除04.01.02.05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0.0704.01.02.08蜜饯凉果0.06504.01.02.09装饰性果蔬0.104.01.02.10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0.104.01.02.11发酵的水果制品0.06504.01.02.12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0.06504.02.02加工蔬菜0.03304.02.02.03腌渍的蔬菜0.0104.03.02.03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0104.03.02.04食用菌和藻类罐头0.03304.03.02.05经水煮或油炸的藻类0.03304.03.02.06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0.03304.05.02加工坚果与籽类0.03204.05.02.04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0.033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2糖果除外)0.105.02.01胶基糖果1.0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33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1606.09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㊁木薯布丁)0.03307.0焙烤食品0.08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其表面用挂浆0.1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0109.05水产品罐头0.0110.04其他蛋制品0.111.04餐桌甜味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05调味糖浆0.0712.03醋0.01212.09.03香辛料酱(如芥末酱㊁青芥酱)0.012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12.10复合调味料0.07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1含乳饮料0.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2植物蛋白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3复合蛋白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茶㊁咖啡㊁植物(类)饮料0.0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03植物饮料0.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7特殊用途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3发酵酒(15.03.01葡萄酒除外)0.03316.01果冻0.1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16.06膨化食品0.032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d i me t h y l d i c a r b o n a t e C N S 号 17.033I N S 号 242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01茶(类)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9其他饮料类(仅限麦芽汁发酵的非酒精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2,4-二氯苯氧乙酸2,4-d i c h l o r o p h e n o x y a c e t i c a c i dC N S号17.027I N S号功能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1残留量ɤ2.0m g/k g 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1残留量ɤ2.0m g/k g二氧化硅s i l i c o nd i o x i d eC N S号02.004I N S号551功能抗结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3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15.001.08其他乳制品(如乳清粉㊁酷蛋白粉)(仅限奶片)1502.05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仅限植脂末)15.0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0.505.01.01可可制品(包括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㊁粉㊁浆㊁酱㊁馅等)15.006.01原粮1.206.03.02.04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㊁裹粉㊁煎炸粉20.010.03.01脱水蛋制品(如蛋白粉㊁蛋黄粉㊁蛋白片)15.011.06其他甜味料(仅限糖粉)15.012.01盐及代盐制品20.012.09香辛料类20.0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20.014.06固体饮料15.016.07其他(豆制品工艺)0.025复配消泡剂用,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浅析新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CB2760)的差异

浅析新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CB2760)的差异

2012年8月第23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作者简介:佘晓麒(1976—),女,汉族,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

2011年,卫生部在第12号公告中发布了《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以下简称GB2760新标准),该标准于2011年6月20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与2007版的《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以下简称GB2760旧标准)相比,无论从标准名称、格式以及标准的具体内容上,修订后的GB2760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结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和食品质量检测工作实践,就新旧标准进行的对比,并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GB2760新标准的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GB2760新旧标准主要差异总体来说,GB2760新标准修改了标准名称;增加了2007年至2010年卫生部公告的批准的食品添加剂规定;调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删除了表A.2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调整了部分食品分类系统,并按照调整后的食品类别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用香料的分类;增加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3]。

1.1调整了部分食品分类1)删除了如下食品分类04.02.02.03.01酱渍的蔬菜、04.02.02.03.02盐渍的蔬菜、04.02.02.03.03糖醋渍的蔬菜、04.02.02.03.04其他腌渍的蔬菜。

04.03.02.03.01酱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3.02盐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3.03糖醋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3.04其他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

第五章含乳饮料

第五章含乳饮料
2、配方: 3、工艺要点 ① 原辅料选择 ② 调配 ③ 均质 ④ 杀菌 4、加工注意事项: 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 注意调配顺序 恰当的PH值
2.3 乳饮料的缺陷及防止
1、沉淀 ① 表现:乳性饮料中乳蛋白很不稳定,容易凝集沉淀。严重时乳蛋 白沉淀,上层成为透明液。 ② 原因: ③ 控制措施:措施用于保持蛋白质粒子的稳定性 a. 均质 <a> 微细化蛋白质粒子,提高分散能力 <b> 10-20Mpa压力下的均质 <c> 检查均质效果的方法:镜检 凝集稳定性试验 粒度分散检查 <d> 利用检查结果确定均质条件 b. 添加糖类 <a> 提高蛋白质粒子和分散介质的亲水性,可以防止沉淀。 <b> 若蔗糖添加量少则效果不理想,一般采用50%的蔗糖液与牛乳蛋 白质混合。 c. 使用增稠剂
3.3 酸乳 3、凝固型酸奶
② 工艺流程: 蔗糖 ↓ 原料鲜乳→净化→标准化→配料→浓缩→过滤→预热→均质→杀菌 ↑ ↓ 其他原料乳 冷却 ↓ 工作发酵 → 接种 ↓ 空瓶 → 灌装 ↓ 后发酵 冷却 培养发酵 ③ 制造方法
3.3 酸乳
4、搅拌型酸奶
① 定义: 经过处理的原料乳在接种了发酵剂之后,先在发酵罐中发酵至凝乳,再降 温搅拌破碎,灌装冷却后为成品。 其特点是先发酵,后灌装,其呈糊状,粘度较大,呈半流体状态,故又称 为液体酸奶或软酸奶。 ② 工艺流程 水、稳定剂→加热溶解 工作发酵剂 ↓ ↓ 脱脂乳、奶粉→加热→混合→均质→杀菌→冷却→混合→发酵 →破碎凝乳→灌装容器→冷却→ 产品→冷藏→ ③ 制造方法
2.1 可可乳饮料
2、配方 可可粉:1.0%-2.0% 全脂牛乳:80%-90% 砂糖: 4%-8% 适用色素:0.01% 香精:0.1% 稳定剂:卡拉胺0.15%或0.2% 水:12%-16% 3、工艺要点 ① 原料: ② 调配 ③ 灌装: ④ 二次杀菌与冷却:

可可品种介绍

可可品种介绍
可可种植对土地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喜富钾盐的厚层重土壤或轻粘土 ,特别是火山土以及花岗岩、闪长岩、页岩和片麻岩的破坏产物形成的 土壤。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 以内较狭窄地带。
三、可可地区分布
(一)可可中国分布
1922年,我国台湾省引种试种成功,中国大陆现主要种植地在海南 。中国栽培历史已有70余年,内地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引种栽培的,现在 国内分布主要在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地。
三、可可地区分布
(二)全球地区分布
世界可可生产的区域集中在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回归线纬度不超过20度 的热带地区,海拔30-300米之间。在世界上的分布地区主要为南美洲和 西非、东南亚等地。主产国为加纳、巴西、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厄瓜 多尔、多米尼加和马来西亚。主要消费国是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 、法国、日本和中国。
(冬时令 延后一个小时)
0.2%
20批
40批
200批
100批
200批
1000批
2%
3%
5%
成交金额的0.08%
订货、转让双向收取
延期费率
延期费收取方 式
交收单位
成交金额的0.02% 每天收取
吨及吨的整数倍
交收申报时间
交易日9:00-17:00
交收地点
本市场授权的外贸会员指定的交收仓库
谢谢!
四、可可产销情况
(一)世界可可产量占比 世界可可产量的85%是由下列国家生产的加纳(25%)、巴西(17%)、尼 日利亚(15%)、科特迪瓦(13%)、喀凌隆(7%)、厄瓜多尔(4%)、多米尼加 (2%)、巴布亚新几内亚(2%),其余15%产自于30个别的国家。
四、可可产销情况

可可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用说明

可可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用说明

审查方法及要求
生产车间应单独设置 ✓原料处理间 ✓半成品处理(加工)间 ✓包装间
审查方法及要求
应保证各车间不同 的温度、湿度和其 他工艺参数的要求, 防止毗邻车间相互 影响
审查方法及要求
必备的生产设备
1.筛选设备 2.焙炒设备 3.破碎、壳仁分离设备 4.研磨设备;5.压榨设备(仅适用于可可脂和可 可粉产品) 6.破碎细粉设备(仅适用于可可粉 产品) 7.冷却结晶设备(仅适用于可可脂产品) 8.碱混合设备(仅适用于碱化可可粉产品) 9.包 装设备(封口机、生产日期加注装置、计量称重 装置等)
审查方法及要求
1、生产设备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判定原则 ➢具备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能满足食 品生产加工的要求,合格。 ➢具备必备的生产设备,仅有筛选、破碎、壳仁分离 、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设备需要完善,一般不合格。 ➢ 不具备必备的生产设备或焙炒、研磨、压榨(仅 适用于可可脂和可可粉产品)、破碎细粉(仅适用于 可可粉产品)、冷却结晶(仅适用于可可脂产品)、 碱混合(仅适用于碱化可可粉产品)包装设备中的部 分或全部设备性能和精度不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 求,严重不合格。
135.5 67.8 43.7
可可制品
可可液块 可可液块呈棕褐色,香气浓郁并有苦涩味。
含有极多的脂肪和其他复杂的组成。 可可脂
也称可可白脱,是从可可液块中提取出的一 类植物硬脂,液态量呈琥珀色,固态时呈淡黄 色。 可可粉
可可液块经压榨除去部分可可脂即得可可饼 ,将可可饼粉碎后经筛分所得的棕红色粉体。
基本生产流程
可可液块
清理 焙炒 包装
破碎
可可仁 壳仁分离
研磨
可可粉
基本生产流程
可可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可可制品可可制品是以可可豆为主要原料,经清理、焙炒、破碎、壳仁分离、研磨、压榨、破碎细粉、冷却结晶等工艺制成的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以及以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其他食品,如巧克力。

可可制品一般水分含量低,含糖量高,不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不过少数霉菌还是能在可可制品中生长和繁殖,加工或贮存条件控制不当时,可可制品也可能生虫或感染致病菌。

因为可可制品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加工过程中一般没有杀菌工序,所以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繁殖,需要在原料、加工过程和包装贮存等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第一节可可粉固体饮料一、概述(一)产品类型:以可可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但不经热加工制成的固体饮料。

可可粉是可可豆直接加工处理所得的可可制品,从可可液块经压榨除去部分可可脂即得可可饼,再将可可饼粉碎后,经筛分所得的棕红色粉体即为可可粉。

(二)适用标准GB19642 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T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准则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LS/T 3222 可可粉GB7101-200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三)卫生指标1、化学性:铅、总砷、水分2、生物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物理:沙粒、金属、头发等二、可可粉固体饮料工艺流程图图5-1为可可粉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图:图5-1 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图三、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过程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原辅料验收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所需的原料可可粉要符合LS/T 3222 《可可粉》的规定。

可可粉的原料是可可豆,可可种植环境、种植过程的一些因素影响着可可豆的卫生质量,从而影响可可粉的卫生质量。

可可种植的土壤、灌溉用水以及周围大气如果受工业或其他污染源的污染,将使收获的可可豆中含过量的重金属(铅、砷等);种植过程中若农药、化肥施用不当,会使可可豆中农残含量超标,从而影响可可粉的卫生品质。

可可的种植和收摘大多是分散经营的,收购的地区不同,品质也有优有劣,且每批可可豆中一般都夹杂着一定量的霉豆、破损豆、虫蛀豆、发芽豆和瘪豆等次品,也夹杂着发酵不完全的蓝灰豆、僵豆。

采购的可可豆通过和外界空气的自由接触,可可豆含水量可从6%增加到10%~12%,从而造成可可豆的霉变。

可可豆储藏条件和可可豆变化密切相关,储藏不好,可可豆水分增加,容易长霉、虫蛀、发酵、过氧化值和游离脂肪酸增大。

用这些劣质的可可豆制成的可可粉,品质上也会存在问题。

可可豆因水分含量较高、贮存环境不当等因素而发生霉变后制成的可可粉可能霉菌及霉菌毒素含量高。

此外,可可粉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包装不合理、保存不当,也可能导致可可粉微生物指标超标。

因为可可碎仁和脱脂后的可可液块含有几种有机酸,使直接生产的可可粉酸度较高,为了改变酸值,提高可可分的香味、改变色泽,可可粉加工过程会采取碱化处理。

碱化处理用碱一般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铵、氧化镁和氨。

另外,为防止可可粉吸水结块,一些可可粉中会添加抗结剂。

在可可粉收购中需通过灰分的检测来防止碱残留量过高,并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保证其在标准范围内。

所以在收购可可粉和其他辅助材料时,一方面要索取向关的合格证明,还需抽样检验,检测其中重金属、微生物、黄曲霉毒素、灰分、农药等项目。

包装容器和材料验收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无毒无害的证明,保证其符合GB10791《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的规定。

收购的可可粉应该储存在干燥、防晒、防雨、通风的仓库,保藏温度应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不高于50%。

(二)加工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卫生问题有:(1)微生物污染和繁殖;(2)食品添加剂过量。

可可粉固体饮料一般也没有杀菌工序,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卫生管理。

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按GB12695《饮料厂卫生规范》来控制。

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经常清洗,定期消毒,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使用。

生产厂操作工人要保持个人卫生,按规定洗手、消毒。

还要保持生产车间的通风、防虫、防鼠。

其中包装环节由于是自动化程度低、人员接触多的环节,更容易引入微生物以及一些物理性杂物(如头发、异物等),所以包装工序的卫生要求较高,其空气洁净度要求也比较高。

另外,加工过程也要还要严格控制产品的水分含量,因为水分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产品中若水分含量高,给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同样也更容易染入其他细菌和致病菌。

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车间湿度,保持设备和容器的干燥,保证产品包装密封、无破损。

为改善可可粉固体饮料的一些特性,生产中可能会添加抗结剂、防腐剂、甜味剂、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其种类、用量应严格遵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

(三)贮存和运输产品的贮存和运输条件控制不当,也会使产品吸水,微生物繁殖,产品发霉。

成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

温度应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不高于50%。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四、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过程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表5-1 可可粉固体饮料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五、问题与讨论1.可可粉采购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时主要有哪些危害?第二节巧克力一、概述(一)产品类型:以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类可可脂、代可可脂、白砂糖、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

1.巧克力(1)黑巧克力;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具有可可苦味的巧克力。

(2)牛奶巧克力:添加乳制品,呈棕色或浅棕色,具有可可和乳香风味的巧克力。

(3)白巧克力:不添加非脂可可物质的巧克力。

2.巧克力制品(1)混合型巧克力制品:巧克力与其他食品混合制成的制品,如榛仁巧克力、杏仁巧克力。

(2)涂层型巧克力制品:巧克力作涂层的制品,如威化巧克力、蜜饯水果巧克力。

(3)其他型巧克力制品。

(二)适用标准GB 9678.2 巧克力卫生标准GB/T 19343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4789.2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GB 17403 巧克力厂卫生规范(三)卫生指标1、化学性:铅、总砷、铜2、生物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物理:沙粒、金属、石子等二、巧克力工艺流程图图5-2 巧克力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5-2为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各工序的具体介绍如下:(一)原料预处理为了方便原料混合操作,使原料适应生产的工艺需要,一般在精磨前,对原料先预处理。

①可可液块、可可脂在常温下呈固态,所以精磨之前必须先溶化。

②砂糖加入到巧克力组分中,一般都经过粉碎和研磨来达到细度要求。

但直接将砂糖和其他物料一起研磨会延长时间,因此,应先将砂糖碎成一定细度的糖粉,有利于物料的精磨和精炼。

(二)精磨混合物料中含较多大颗粒,口感粗糙,必须进行研磨处理以进一步破碎物料,将物料粒度控制在35μm以下。

精磨的作用是使物料达到一定细度,这样会使口感细腻润滑,可以使各种原料达到充分混合,构成高度均一的分散体系。

巧克力精磨有多种方式和相应设备,如辊磨、球磨、筒式精磨等。

(三)精炼精炼是高品质巧克力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序,通过精炼提高流散性和涂布性,使香味更加完美。

精炼过程是巧克力物料进一步提高质量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巧克力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巧克力物料的质构和香味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物料精炼的方式有温度控制方式和相态控制方式,温度控制方式又有冷精练法和热精练法;相态控制方式有液化精练法和干粒、液化精练法。

(四)调温由于可可脂多结晶型物性影响巧克力的品质,所以要进行巧克力物料的调温处理。

调温的主要作用也是根据可可脂这一特性,调节和控制温度,使物料中的可可脂部分最大程度地从不稳定晶型进入稳定晶型,从而使巧克力具有稳定的和能被人们接受的品质。

要获得满意的调温结果,一方面要准确控制与物料调温有关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应正确选择与物料相适应的调温技术条件和调温方式。

传统的调温方式采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来完成,每次都是小批量生产,主要凭经验来控制操作条件;现代巧克力生产厂多采用连续调温设备,可采用电脑进行自动控制。

(五)浇模成型把液态的巧克力物料浇注入定量模型盘内,降低物料温度至一定范围,形成致密的组织结构,体积收缩,巧克力能顺利地从模盘中脱落。

为避免物料混入空气,物料在注入模盘后应立即采用机械振动将气体徘出。

早期巧克力注模采用手工操作,现代巧克力注模成型采用连续注模成型线。

(六)涂层成型涂层即在预制的糖果或制品表面涂布巧克力物料,也称涂衣、吊排或挂皮。

芯体的组成应考虑产品的特性,不适当的芯体将直接影响口感,产品的货架寿命也会有很大影响,常会发生软化变形、干缩变硬、胀破裂、油脂渗析、表面花白等质量问题,还会使产品发生氧化酸败、发酵霉变,使产品丧失食用价值。

(七)包装包装的主要作用是防吸湿、防香气逸散、防油脂析出酸败、防霉、防虫、防污染。

通常用的包装材料有:铝箔、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也有采用铝箔—聚乙烯复合材料或共他复合材料。

包装分为机械包装和手工包装。

三、巧克力加工过程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主要卫生问题1.重金属、农药残留即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生产巧克力的原辅料是可可制品以及糖、乳等。

可可制品的品质受可可豆种植过程中收种植地的土壤成份、周围环境和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如地处交通要道附近)以及在种植管理时给排水、施药等,造成可可制品中砷、铅、铜等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超标。

辅料乳类的品质受到奶牛饲养过程的影响,如饲料农药残留、变质发霉分别会造成牛乳农药、黄曲霉毒素污染。

巧克力生产中糖的用量较大,糖中也可能会含有重金属和农药。

果仁巧克力生产中使用的果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性相当大。

此外,加工过程中物料接触在金属设备或容器也可能溶入少量重金属,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也可能进入产品中。

2.微生物指标超标或贮存中生虫、霉变巧克力产品水分含量少,含糖量高,一般不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但因为原辅料微生物超标、加工环境不卫生、包装不严密等原因往往也能使巧克力微生物指标超标。

可可粉、可可液块、糖等巧克力生产的原辅料容易长霉菌和酵母菌,乳制品更是能为微生物繁殖提供理想环境,若这些生产巧克力的原辅料微生物超标,将会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因为霉菌的生长繁殖对水分的要求不高,所以特别要防止巧克力发霉。

巧克力比一般糖果容易长霉,其原因是:①虽然纯巧克力本身含很少水分,但空气中湿度很高,当发生温度变化时,巧克力表面常会凝聚水汽并长霉;②巧克力含糖量较低和组织结构不够紧密;③因为巧克力的生产过程一般没有杀菌工序,而且也没有足够的高温处理工序,被污染的物料缺少杀菌条件,因而霉菌容易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