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改)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f8059acf524ccbff12184a7.png)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48ac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f.png)
1.A 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3.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①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②开发: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③利用;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的过程④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⑤评价:对一个事物价值的确定4.AECT’05和AECT’04定义的比较:⑴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的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⑵“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5.教育技术学的定义: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
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6.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研究方法:a.质性研究方法b.量的研究方法c.综合的方法7.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有关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阐述,特别是两者关系的论述是教育技术学最主要的哲学基础8.技术主义把技术活动看做是人类“器官的投影”9.人本主义强调主体的创造作用,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是认得意志和生命派生的10.存在主义主张应以个人的自我完善为目标,使人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11.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规律和模式的交叉学科①整体原理:一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整体性,各部分之间能否协同工作。
②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i.正反馈:反馈信息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ii.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③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而且有涨落即偏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12.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13.传播理论的发展:①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②以音频调制的电磁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③以音视频调制的电磁波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14.学习理论: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人类的学习过程被看做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主动地,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共识:①以学习者为中心;②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③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与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④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⑤强调资源对于意义建构的重要性15.教育技术的内涵: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16.教育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手工技术<手工技术时代>;机械电气技术<机电技术时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时代>17.教育技术发展图:18.美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19.直观教学-教育技术的先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直观教学观点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填空题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319d95daef5ef7ba0d3ccc.png)
填空:1、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求和特点的教学。
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而实现。
2、程序教学的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
3、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估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
4、我国教育技术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教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应用学科,整合了多门相关科学的理论。
5、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指导理论。
现代学习理论可分4种类型,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6、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
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罗杰斯,他认为,学习原则的一个核心,是要让学生自由学习。
8、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因素:学习基础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环境。
9、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的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10、教学活动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11、教学的三种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12、教学资源指促进学习的一切物质条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资源。
13、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丰富性。
14、教育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在教育应用中的重要方面,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种有用信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1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数字化。
16、网上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优势互补性等特点。
17、个别指导教学形式是通过教师或教学软件(如CAI、个别化学习支持软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式实现的。
这种指导有同步指导和异步指导两种方式。
18、自主学习形式包括四个因素,问题、信息资料、提示、反馈。
19、比较典型的课堂教学媒体环境有组合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语言实验室。
教育技术学(全) 何克抗
![教育技术学(全) 何克抗](https://img.taocdn.com/s3/m/2afcd2dbad51f01dc281f198.png)
视听教学领域出现的早期系统观及其对教学领域的影响。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
二、个别化教学技术 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2、程序教学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专门用于 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 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
教育
系
技术学
媒
统
体
方
技
法
术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
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教育领域。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区别在于所用媒 体种类的不同。
3、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视听理论。 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模型。
与视觉教学无本质区别。
4、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由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 过渡
三、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 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
程的方法。 夸美纽斯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用
归纳的方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为系统理解教与学的过 程奠定了基础。
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 使用精确的术语来确定系统的目标;(教学目标) ➢ 确定为实现系统的目标必须执行的功能;(教学资源) ➢ 决定如何以最优的方式执行这些功能;(教学设计) ➢ 把各种资源组成一个有机的、协调运行的系统;(管理)
东师现代教育技术18春在线作业2
![东师现代教育技术18春在线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dc4b105fb307e87101f69680.png)
(单选题) 1: 提出一个比较适用于教育的双向传播模式的是A: 香农B: 韦弗C: 罗密佐斯基D: 罗杰斯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关于专家评价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学习资源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方便使用、激发学习兴趣?专家评价是回答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B: 但是专家评价方法受一定的主观因素的限制C: 不见得能够完全反映学习资源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效果D: 比较简单明了,而且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因特网所遵从的协议是()A: httpB: TCP/IPC: FTPD: www正确答案:(单选题) 4: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是:A: 行为主义B: 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C: 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D: 认知主义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是指教师获取信息对教学进行调整使之更富成效的一个过程B: 缺点是不利于操作C: 形成性评价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一对一”评价、“小群体”评价和“现场试教”D: 是指为设计、收集和解释与一组特定的教学数据资料,旨在确定教学的价值正确答案:(单选题) 6: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成立,首次提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
A: 电化教育B: 教育技术C: 视听教育D: 视觉教育正确答案:(单选题) 7: 下面哪个不属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A: 教育传播B: 视觉教育C: 视听教育D: 电化教育正确答案:(单选题) 8: 下面哪个软件是基于图标的工具A: FrontPageB: FlashC: DreamweaverD: Authorware正确答案:(单选题) 9: 下面软件属于做图软件的是.A: Sound ForgeB: Cool EditC: PhotoshopD: Snagit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所谓Intranet,就是一类基于Internet技术的企业内部网络,它通过( )与Internet连接。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ea9ad619b6648d7c1c7467a.png)
教学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的,而欲使上述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教学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下述几个条件。
其一,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要求是高标准的,性能应该是优良的。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媒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总之,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播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介绍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哲学观,主要介绍这些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图2-3)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补充资料(配合教材和背诵版笔记使用)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补充资料(配合教材和背诵版笔记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86a8ca76eeaeaad1f33091.png)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AECT’94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nd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EACE’0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相对比较科学的表述: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理论和实践。
4、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tude Treatment 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类研究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移到媒体对人类学习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人的学习和教学干预之间的关系。
5、元方法:也称“关于方法的方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是指导研究的观念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6、教育技术的元方法: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就是教育技术的元方法。
7、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学科。
8、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成为正反馈,它可以使教学系统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使系统发展变化。
9、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称为负反馈,它是使教学系统保持稳定的因素,使其表现出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控过程。
10、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式,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一章(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一章(PDF)](https://img.taocdn.com/s3/m/65ebcf2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f.png)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本章学习要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积极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等有关知识,发展成为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学二级学科。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的标志性界定,推动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AECT2005年又进一步提出新的教育技术定义,通过对AECT’05定义与’94定义所做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能较真实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即“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主要分析并阐述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以后各章将根据本章所尝试构建的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体系展开论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教育技术学课程内容的概貌。
【本章内容结构】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
该书是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 B.seels)和丽塔·里奇(Rita C.Richey)总结成文。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589b01cc281e53a5802ffdf.png)
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设计范围的是()。
A 教学系统设计B 计算机辅助技术C 媒体利用D 项目管理2.电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A 现代媒传技术B 现代教育技术C 教学设计技术D 现代媒体技术2.1994年美国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中明确的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两大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
A 教学媒体B 教学对象C 学习需要D 学习资源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教育的特征的是()A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B 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C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D 现代教育媒体替代教师--------------------------------------------------------------------------------------------------1.下面那种媒体最利于学习记忆的保持?A 听觉B 视觉C 视听觉D 无法判断2.我国采用以下哪种电视制式?A NTSCB PALC SECAMD 以上都不是1.下列不属于视觉媒体的是()A 投影仪B 视频展台C 幻灯机D 传声器2.下列不属于传统教育媒体的是()A 语言B 文字C 印刷材料D 视频展台1.下面哪个软件是基于时间的工具?A PowerPointB AuthorwareC FlashD Dreamweaver2.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创建的文件其后缀名为()A .swfB .wrlC .rmD .gif1.下面哪个软件是基于图标的工具()A FrontPageB FlashC DreamweaverD Authorware2.用文字来设计关于教学内容的画面并配以解说词的书面材料被称为()A 文字稿本B 电子稿本C 分镜头稿本D 以上都不对1.所谓Intranet,就是一类基于Internet技术的企业内部网络,它通过()与Internet连接。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50c624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1.png)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前言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到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
它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编程、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是AECT在1994年对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
教育技术受到很多相关理论的影响。
这些学科相关理论的发展变化引发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推动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尽管其影响和作用不进相同。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哲学基础、一般科学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主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来自于不同流派的哲学和价值观念对教育技术学的不同理解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主要来源。
其中有关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两者关系的论述是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哲学基础。
我们生存的空间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
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如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惟一的或主要的原因。
最极端的看法是,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新的技术在每个层面上改变着社会,包括社会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社会中的个体,人的因素和社会的调节被看作是第二位的。
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例如麦克鲁汉等都认为印刷媒体使得思维更有理性、更符合逻辑,善于抽象思维。
他将不同媒体与特定认知结果相联系,认为传播媒体与技术和语言一样,塑造和影响着人类的感知和思维,这种观点被称为媒体决定论。
人本主义的教育基于相类似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
这基本上实现了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
咸阳师院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01教育技术学概述
![咸阳师院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01教育技术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47b76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a.png)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有关概念:教育、技术、教育技术;2、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3、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教学重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学难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时:6学时【本章内容结构】——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和范畴教育技术学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与教育技术学有关的几个概念1、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其实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2、技术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名词:在工业化社会:认为技术就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物质设备和生产工具。
(这种认识把〃技术〃限定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现在看来是一种肤浅的、不完整的认识)在信息化社会:技术是人们在生产活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这一定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认为技术包括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物化技术》;另一方面包括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方面的方法与技能〈智能技术》,这样定义〃技术〃一词就比较全面、深刻)3、教育技术(通俗定义)由〃教育〃、〃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就是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综合。
它包括有形(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的技术两方面。
有形的技术包括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媒体如各种设备、器材、软硬件工具等;无形技术包括各种教学方法、策略、技巧等。
0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0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829cb07c5da50e2524d7f9c.png)
程;包括结构性的知识和非结构性的经验背 景。
18
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A: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必须运
用已有的经验。
B:当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已有的知识
信息时,也不是简单的提取,而是按 具体情况对原有的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
19
③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
理解,由于个体在生活背景上的千差万 别,从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 尽相同,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 ④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 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 特 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 关键词:学会学习。
砍柴的和放羊的合作了!开了家烤全羊店,然后就火了,成为了全国最大的 烤全羊加盟商。然后他们商量了,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
几年之后再让公司上市,然后继续开发房地产、娱乐、金融……然后再一起 成为国民公公……
25
2、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又称为教学论,它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 的科学。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 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
砍柴的垄断了生意后发现,对于饲养牛羊无计可施……放羊的没了羊群无事 可做……于是,他们又坐到一起喝了一天的酒……砍柴人利用自己摸索的砍柴经 验,放羊人利用多年养羊经验,分别创办了木材加工厂和养殖厂,资源共享,发 挥优势,生意越做越大…… 【专业版】:
砍柴的和放羊的聊了一天,从放羊的那里得知了羊的销路,羊肉汤馆、烧烤 羊肉……于是,砍柴的找到了羊汤馆老板,批量供柴;把柴深加工制成碳,给烧 烤店批量供货;还雇了工人,砍柴,制碳;边砍柴,边制碳,还帮放羊的朋友推 销羊!所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没有对手你哪来的发展机会,懂得抱团合 作才是与时俱进……总之一句话:你要会聊天啊! 最后,送大家一个超超超励志的最终版,最近也刷爆了朋友圈: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9fd62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c.png)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第一篇:《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1、先行组织者(《教学系统设计》P1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2、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貌似蒋XX说学习资源就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3、掌握学习(《教学系统设计》P134)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4、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学》P186)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联系起来;与后一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过程就称之为教学系统开发。
教学系统开发通畅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践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5、学习媒体也称为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学》P80——P86)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分类: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特性:恩定性(固定性)、传播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独立性。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教育技术学》P84)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依据教学(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6、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ef4b2c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d.png)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2bcef8bf242336c1fb95e89.png)
术方法是构成教育技术和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
实践发展的基本因素。
30 — 50年代
60 年代
70年代
80 、 90 年代
客观主义的感觉论
科技成果的引入
传播理论
新信息技术的引入
视听教学理论
行 为 主 义 的 强 化理
论 程序教学理论
设计和改进教学的实验方 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没有一种学习理论可以完全解释所有的学习现 象。这是因为各派都从一个角度说明一部分规
则,揭示了部分真理。从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
来看,各派的相互融合成为主要趋势。
对学习理论的介绍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认知- 行为主义
要求:
1 、各学习理论的盛行时间
2、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3、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 、各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 构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
教育技术的学方法和实践方法。
? 哲学方法就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指导思
想;
? 实践方法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 的管理操作程序。
哲学方法与实践方法
学活动程序。
系统科学理论
? 教学过程中影响或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是复杂
的,只有通过运用系统方法才有可能对教学过 程作系统分析,系统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
效手段 。
? 把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原理和系统方 法作为基础,并将行为科学、传播理论等的一
些原理加以融合,创造出一种定型化的可操作
性的教学系统方法,进而发展为将理论与教学
完全分解为几个或若干个能找到令人满意答案
教育技术大纲解读
![教育技术大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6b28dd1b9f3f90f76c61bb3.png)
一、基本知识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教育技术落后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答: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织部分。
(3)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3、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理论体系由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应用领域等部分构成,它主要包括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基础:哲学基础主要有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一般科学基础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4、什么是教学设计?其主要环节是什么?答: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主要环节是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主要环节。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是什么?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会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答:(1)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科学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7、什么研究性学习?它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设计?答: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范式,由于教育技术一开始就受严密的逻辑科学及行为的影响,使得教育技术自身打上了“机械性、逻辑性、定量化”的烙印,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严密的程序操作和外部控制,使教学主体基本上丢失了自主性。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网络教学阶段,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在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组织管理的程序化时,汲取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创设科学的、人本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一、什么是技术主义1.关于技术纵观20世纪,技术这一术语不断发展变化着,到现在,已经包括了许多种类的技术:技术作为物体,象工具、机器、设备、武器、用具等等,指那些支持技术工作的物理设备。
技术作为知识,那些支持技术创新的知识。
技术作为行动,也就是人们的行为、技能、方法、过程、程序。
技术作为一个处理过程,从需要出发,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术作为一个社会技术系统,综合地利用人力和其它物体。
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出了人类所能够适应的速度,给社会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改变。
因此对于技术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态度和思想观念。
例如,有些人对技术极为钟爱,因此就有技术偏爱论;有些人认为技术对人类的自由构成了威胁,因此就有技术威胁论。
技术主义是与技术决定论联系在一起的。
2.关于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
技术决定论观点是关于社会变革的技术引导理论,将技术看作是历史的推动者。
根据技术决定论,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前因,并且技术被看作是社会组织模式的基本条件。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象书写、印刷、电视、计算机等技术“改变了社会”。
最极端的看法是,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新的技术在每个层面上改变着社会,包括社会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社会中的个体。
至少,大量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被看作是由技术形成的,人的因素和社会的调节被看作是第二位的。
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例如麦克鲁汉等都认为印刷媒体使得思维更有理性、更符合逻辑,善于抽象思维。
麦克鲁汉将不同媒体与特定认知结果相联系,这种观点被称为媒体决定论。
他将传播媒体和技术看成和语言一样,塑造和影响着人类的感知和思维。
比较适度的媒体决定论认为,媒体的使用对我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
极端的技术决定论认为特定的传播技术或者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一个充分条件(唯一原因),或者至少是一个必要条件。
技术发展的结果是必然的或至少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更为普遍适用的技术决定论则认为,传播技术是一种促进力量,但所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发生。
二、人本主义1. 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人本主义具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每一种意义构成一种人本主义,可以归纳为:文学人本主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文化人本主义哲学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要素是:人性本善;个体是自由的、自治的,有能力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人类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自我观念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有着自我实现的欲望;现实是由每个个体定义的;个体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人负有责任。
人本主义的教育基于相类似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
人本主义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面的能力,形成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力。
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本质特征是对感情的理解、尊重和接受。
2. 人本主义与教育技术19世纪末幻灯机出现以后,又先后有了电影、广播、录音技术,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磁带录音机的出现,教学机器的发明,60、70年代,闭路电视、计算机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卫星电视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发和发展的重点。
到了90年代,对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成为教学开发和广泛应用的热点。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
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了个别化、分散化、社会化和家庭化,不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还延拓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为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样学生就有责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容易全身心地把情感和理智投入到创造性学习中去,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
这基本上实现了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允许学生自己学习,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一种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手段和目的相一致。
同时,由于现代教学技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由传统的一味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达到人本主义尊尚的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三、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之协调持人本主义观点的教育观察家们曾经认为,教学硬件设备在课堂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一种欺骗学生的倾向,好象学生不是人而是机器。
也就是说,技术的使用使教/学过程忽略了人性特点。
但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运用得当,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赋予这一过程以个性,从而也就使这一过程具有人性的特点,而这在以前被认为是不能达到的。
海涅克(R. Heinich)认为所谓的技术主义,其根源不在于使用了媒体。
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机器,那麽不管用不用教学媒体,他们都会一样地不把学生当人对待。
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基本公民权利和意愿的人,那麽不管用不用教学媒体,他们都把学生看作进行学习活动的人。
也就是说,是使用媒体的方式而不是媒体本身导致了把学生当作机器来对待。
换一种说法,就是重要的不是课堂中使用了什麽教学媒体,而是教师在使用媒体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处于某种压力下,高度忧虑的学生容易出错,学习的效率也比较低。
很多时候,对那些高度忧虑的学生来说,充满压力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很难取得成功。
假设运用教学媒体进行相同序列的教学,只有在学生需要时才使用媒体,那麽就可能减少环境带来的压力。
这样,运用媒体就能够使教学具有人本主义色彩。
与一些教育者的观点相反,海涅克认为,其实技术和人本主义可以各种方式共存或各自独立存在。
图2.8展示了技术和人文主义的四种组合方式。
下面是一些例子:图2-8 技术与人本主义之协调关系大学里的讲座,教授和学生之间很少或根本没有交互作用——技术水平和人本水平都很低。
由一系列模块组成的一门课,而每一模块又都是由作业目标、完成这些目标要用到的材料以及一种自我评价模式组成的——技术水平高,而人本水平低。
与范例B相似,但是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请教教师之后选定研究的课题。
在这一教学系统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定期的,比如讨论现在的学习情况和下一步应该研究什麽时——技术水平高,人本水平也高。
一个学习小组定期见面,讨论彼此共同的阅读作业——技术水平低,人本水平高。
这些例子都经过了很大程度的简化,仅用来展示上面所形成概念,但是它们可以作为分析人文主义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的基础。
这些例子说明教学过程的技术和人文主义水平可以很低,同样,也可以很高。
教学技术的运用并不排斥充满人本主义色彩的教与学的环境。
恰恰相反,教学媒体能够有助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如果教学媒体在课堂中运用得当,而且运用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那麽随心所欲打开或关上的是机器,而不是学生。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是近年来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而且已成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生长点。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扩展,传统电教插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并正在从教育的辅助地位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强有力的杠杆!这是对我国电教工作者的严峻挑战,同时也为传统电教向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转变和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条件和机遇。
我国的教育技术界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做的事情显然很多,但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技术观念,在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建设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本文仅想就教育技术学最深层的理论基础——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以及作为二者之内在统一体的教育技术观念对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指导作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教于教育技术界的专家和朋友们。
笔者认为,这正是跨世纪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一、对技术本质的时代反思在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近几年从西方引入“94新定义”后,表面上似乎众口一词,但实际上对“94新定义”的理解和解释是很不相同的,甚至对本学科究竟应该叫“电化教育学”还是叫“教育技术学”都还存在着长期以来,我国教严重的分歧。
究其理论根源,显然在于技术观和教育观中的分歧。
1、技术哲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石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局限于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影视技术等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
近年来,不少教育技术学者开始较多地关注现代心理学、教学设计、系统科学,由此推动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基础理论应该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因为这决定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技术观和教育观,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技术观。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电教的内容、形式、功能、价值,在这样的历史变革面前,置身其中的电教工作者,首先应该更新的正是技术观和教育观,以及作为二者之内在统一体的教育技术观!有了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指导,才能从千变万化的教育技术景观和五花八门的教育技术理论中,深刻、科学地把握教育技术学的本质及其演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下面,首先让我们从技术哲学的历史和理论视野中探讨一下技术观的演变发展及其对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产生的影响,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的电教工作者和目前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中很少谈论的话题和涉猎的领域,(笔者只见到98年第七期《教育研究》上李芒先生的一篇文章是论述此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