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正弦定理》(1)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2.1正弦定理(1)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2.1正弦定理(1)导学案
[B]探究三
根据下列情况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1)a=7 b=14 A=30。.;(2) a=30 b=25 B=150。
(3 a=72 b=50 A=135。(4)a= 30 b=40 A=26。
(三)当堂检测
[A]1.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45°与30°,如果45°角所对的边长是4,则30°角所对的边长为( )
高中数学2.1正弦定理(1)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5
【学习目标】
1.熟记并写出正弦定理的内容
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重点】
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学法指导】
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研究,发现正弦定理,初步学会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
【使用说明】
[B]2.(1)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写出来。
(2)正弦定理使用于任意三角形吗?R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你能进行证明吗?试试看!!
(课本4 5页用向量进行了证明,试着用其他方法证明)
(二)学习探究
探 究一
[A]在△ABC中,(1)若A=45°,B=30°,a=2,求b,c与C;
(2若A=30°,C=105°,b=8,求a. c与B
A.2 B.3 C.2 D.3
[A]2.已知△ABC中,a=1,b= ,∠ A=3 0°,则∠B=( )
A. B. C. 或 πD. π或
[B]3.在△ABC中,若b=1,c= ,∠C= ,则a=.
[A]4在△ABC中,B=45°,C=6 0°,c=1,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_______ _.
个性笔记
1.阅读课本45-47页内容,规范完成导学案内容,用红笔,C三个层 次,其中A,B层次必 须每一位同学都完成,C层次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正弦定理数学教案优秀5篇

正弦定理数学教案优秀5篇

正弦定理数学教案优秀5篇《正弦定理》教案篇一《正弦定理》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一数学第五章《三角比》第三单元中正弦定理的第一课时,它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拓,也是坐标法等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正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一种等量关系,它与后面的余弦定理都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证明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基本应用,在课型上属于“定理教学课”。

因此,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学生通过对定理证明的探究和讨论,体验到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任意角的三角比等知识,具有一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理解、应用往往会出现思维障碍,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受到制约。

根据以上特点,教师恰当引导,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本节“正弦定理”的教学,将遵循这个原则而进行设计。

四、教学目标:1、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和处理几何图形的常用方法出发,探索和证明正弦定理,体验坐标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论证的严谨性。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2.1.1正弦定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2.1.1正弦定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中,
sin
=

sin
=

.
sin
【做一做1】
在△ABC 中,若 3a=2bsin A,则角 B 等于
.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及正弦定理可知 3sin A=2sin Bsin A⇔
3
π

3=2sin B⇔sin B= 2 ,所以角 B 为3 或 3 .
π

答案:3 或 3
知识拓展1.正弦定理的证明
Bcos A,又 sin B≠0,则 sin A= 3cos A,即 tan A= 3,又△ABC 为锐角三
π
角形,所以 A= .
3
答案:(1)7∶5∶3 (2)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二
探究四
思维辨析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
(1)若A=45°,B=30°,a=2,求b,c与C.
(2)若B=30°,b=5, c=5 3 ,求A,C与a.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解的个数的判断方法得出解的情况,再求
出各元素的值.
解:(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C=180°-(A+B)=180°-(45°+30°)=105°.
sin
由正弦定理得,b=
sin
1
=
sin 105°=sin(60°+45°)=
(5)在△ABC中,若 cos = 1 + cos2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
角三角形. (
)
答案:(1)
(2)
(3)× (4)× (5)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三
探究四
思维辨析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章节一:正弦定理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3. 让学生了解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引入正弦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2. 介绍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sinA = b/sinB = c/sinC。

3. 解释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推导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练习题:1. 解释正弦定理的概念。

2. 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计算其各边的比例。

章节二:正弦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三角形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方法。

2. 讲解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方法。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题:1. 使用正弦定理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章节三:正弦定理的证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解释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分析,引导学生推导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理解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练习题:1. 解释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使用正弦定理进行证明。

章节四: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三角形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 讲解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锐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的探索,发现正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能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利用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以前学习过的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采取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合情推理的方法发现并证明正弦定理,使学生体会完全归纳法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定理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发现并证明正弦定理。

从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探索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培养学生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和探索数学规律的推理能力,并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通过对锐角三角形边与角关系的探索,发现、证明正弦定理并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难点:①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②已知两边以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判断。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所需主要基础知识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相关知识。

在教法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锐角三角形情形入手,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经历正弦定理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通过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等环节逐步得到深化。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通过对定理的推导、解读、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归纳解答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形成一般结论。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背景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怪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很重要,但很难;学得很苦、太抽象、太枯燥,要不是升学,我们才不会去理会,况且将来用数学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不会自学,不敢提问题,也不知如何提问题。

这说明了学生一是不会学数学,二是对数学有恐惧感,没有信心,这样的心态怎能对数学有所创新呢?即使有所创新那与学生们所花代价也不成比例,其间扼杀了他们太多的快乐和个性特长。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式教学,认为多数学习应与具体情境有关,只有在解决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问题中,所建构的知识才将更丰富、更有效和易于迁移。

“正弦定理”具有一定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创设情境。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1.教材结构《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三角函数》中有关三角形知识的继续与发展,进一步揭示了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余弦定理》提供了方法上的模式,是解决实际生活中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

正弦定理教学时数的安排为2课时,它涉及定理的推导教学和应用教学两大部分,本节课的内容是定理的推导及定理的简单应用。

2.新旧教材对比新旧教材中均运用归纳思想,在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并进一步进行探索,证实在斜三角形中此关系也成立;不同点在于定理的证明新教材多给出了一种向量的证明的方法,这样的设置给学生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留给学生们更多的对数学知识的相关性更多的思考空间。

3.新高考对解三角形的要求,将三角形作为几何度量问题来展开。

要求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不必在恒等变形上进行过于烦琐的训练,为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4新课程对解三角形的定位关注数学应用,倡导“学以致用”重视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说课稿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正、余弦定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正弦定理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出两个实际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探索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先由特殊情况发现结论,再对一般三角形进行推导证明,并引导学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关于解三角形的问题:()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是在学生学习了必修④基本初等函数Ⅱ和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上,由实际问题出发探索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得出正弦定理。

高一学生对生产生活问题比较感兴趣,由实际问题出发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研究的愿望。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探索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简单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初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法与能力;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本节学习和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进而领会数学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推导. .正弦定理的运用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 .正弦定理的运用.五、学法与教法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开展“动脑想、严格证、多交流、勤设问”的研讨式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会观察”、“会类比”、“会分析”、“会论证”的能力。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相关推荐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

因此,正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学生,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三角函数,特别是在一些特殊三角形中,而学生们在解决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问题,就比较困难。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能力目标:探索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推导得出正弦定理,让学生感受数学公式的整洁对称美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法学法分析:教法: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

学法: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动手尝试相结合,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学生帮助别人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中数学中的正弦定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2. 掌握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3. 能够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正弦定理的概念介绍;2. 正弦定理的公式推导;3. 正弦定理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如何确定高楼的高度或是河流的宽度等等。

2. 学习正弦定理的公式推导a. 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中的角和边进行编号,并介绍正弦定理的公式:$\\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b. 利用几何图形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推导正弦定理的公式。

3. 练习应用a.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b.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需要使用的公式和计算步骤;c.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4. 总结与展示a. 总结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b. 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板书:正弦定理的公式推导过程、实例问题和解决步骤;2. 视频或图片素材,用于引入新知识。

六、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估;2. 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3. 对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七、教学延伸1. 可以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与正弦定理进行比较和应用;2.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一些实际问题;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他们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经验。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正弦定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正弦定
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
题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
1. 正弦定理的定义:在一个三角形ABC中,对应顶点为A,B,C,对边长分别为a,b,c,边角分别为∠A,∠B,∠C,则有sinA/a=sinB/b=sinC/c。

2. 通过几个示例,讲解正弦定理的具体应用方法。

3. 解释为什么正弦定理成立。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正弦定理的应用。

2. 给学生几道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用正弦定理解决。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展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思路。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5分钟)
结合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合理安排。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
能力和思维能力。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定义、推导过程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2.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内容1. 正弦定理的定义与推导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与其对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三角形ABC,有: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ABC的边长,A、B、C分别表示三角形ABC 的对角。

2. 正弦定理的应用(1)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正弦值,求解第三边的边长。

(2)求解三角形的角度: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求解第三个角的大小。

(3)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的关系。

2. 讲解正弦定理的定义与推导: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函数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特点,推导出正弦定理。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巩固正弦定理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正弦定理的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正弦定理教案全【精选文档】

正弦定理教案全【精选文档】

1.1。

1 正弦定理教学要求: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任意三角形行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是否可以把边、角关系准确量化?2.在ABC ∆中,角A 、B 、C 的正弦对边分别是c b a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结论★: 。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在直角三角形中,你能发现三边和三边所对角的正弦的关系吗?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sin A =c a sin B =c bsin C =1 即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探究二: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先研究锐角三角形,再探究钝角三角形)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同理,sin sin a cA C=(思考如何作高?),从而sin sin sin a b cA B C==。

探究三:你能用其他方法证明吗?1. 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S △ABC =111sin sin sin 222ab C ac B bc A ==。

两边同除以12abc 即得:sin a A =sin bB =sin c C。

2.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 =∠D ,∴2sin sin a aCD R A D===, 同理sin bB=2R ,sin c C =2R 。

3.证明三:(向量法)过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由AC +CB =AB 边同乘以单位向量j 得…。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sin sin abAB=sin cC==2R[理解定理] 1公式的变形: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1(===C B A c b a sin :sin :sin ::)3(=,2sin ,2sin ,2sin )2(Rc C R b B R a A ===Bb Cc C c A a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4(===2.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a B=;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第一章:正弦定理的引入1.1 实物的直观引入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正弦定理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正弦定理在几何图形中的普遍性。

1.2 数学定义与公式给出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 b, c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A, B, C分别为对应的角度。

解释正弦定理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1.3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二章:正弦定理的应用2.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利用正弦定理推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B + C = 180°。

解释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间的关系。

2.2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判断给定三角形的形状。

2.3 实际问题应用选择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应用意识。

第三章:正弦定理在测量中的运用3.1 角度测量讲解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角度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进行角度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距离测量讲解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进行距离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实际测量案例提供实际测量案例,让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进行测量。

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在测量中应用的理解。

第四章: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4.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关系讲解正弦定理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4.2 三角函数图像的绘制利用正弦定理绘制三角函数图像。

培养学生的图像绘制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应用的理解。

4.3 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函数问题。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2.1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导学案(二)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2.1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导学案(二)
总结反思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请写 下来,并与组内同学分享)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 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 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B ]4.a、b、c是△ABC的三边,B=60°,那么a2-ac+c2-b2的值()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不确定
个性笔记
哪能通过探究一总结出已知三角形三边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吗?
(提示:b2+c2=(b+c)2-2bc.本题是对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总和应用)
(二)当堂检测
[ A ]1.△ABC的内角A,B, 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b=,B=120°,则a等于()
A. B.2
C.D.
[ B ]2.若△ABC的三 个内角满足sinA∶ sinB∶sinC=5∶11∶13, 则△
北师大版必修5
【学习目标】
1.能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能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学习重点】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使用说明】
[A]2三角形 面积定理是什么?写出来。
[A]3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变形有哪些?写出 来。
(一)学习探究
探究一
[B]在△ABC中,AB=5,BC=6,AC=8,则△ABC是什么三角形
(提示:利用三角形最大内角的余弦值与零的大小关 系判断)
探 究二
[B]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1)求角A的大小
(2)若a=6,b+c=8.求△ABC的面积,

高二数学正弦定理教案5篇最新

高二数学正弦定理教案5篇最新

高二数学正弦定理教案5篇最新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如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利用向量证明等,本节课将斜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导出正弦定理,采用转化,分类讨论的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们易于接受的一种证明方法。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高二数学正弦定理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二数学正弦定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解三角形”既是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又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被保留下来,并独立成为一章。

这部分内容从知识体系上看,应属于三角函数这一章,从研究方法上看,也可以归属于向量应用的一方面。

从某种意义讲,这部分内容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典型内容之一。

而本课“正弦定理”,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有的三角函数及向量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作量化探究,发现并掌握正弦定理(重要的解三角形工具),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中,体验“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我县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意识和技能还不高。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高,比较喜欢数学,尤其是象本节课这样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相信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有比较不错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解题方案的探索,尝试应用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思想方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引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一些数学模型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合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平面几何、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北师大版必修5《正弦定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必修5《正弦定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必修5《正弦定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教学,让学生:1.掌握正弦定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理解正弦定理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3.增强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1.2 教学重点1.正弦定理的原理和运用;2.基于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1.3 教学难点1.带分数的计算;2.对角度和长度的互相转换。

1.4 教学方法1.“导入-讲解-练习-巩固-拓展”式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演示法;4.探究式学习法。

1.5 教学资源1.《北师大版必修5数学》教科书;2.计算器。

2.1 导入通过对一道例题的提问,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

学生们可以分组研究例题,并在研讨中确认正弦定理的表述和样例。

2.2 讲解根据教材内容,逐步详细讲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公式和概念。

2.3 练习通过一些有关三角形的例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正弦定理及其运用。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5,b=6,c=7,求角C的大小;2.如果相同的三角形ABC和ADE中,$\\angleBAC=90^\\circ$ ,AB=10,AC=6,且 $\\angle C=\\angle D$ ,求DE的长度;3.如图所示,已知 $\\triangle ABC$ ,$\\angleC=90^\\circ$ ,点 $D $ 为BC中点,$\\angleABD=60^\\circ$ 请分别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出AC的长。

2.4 巩固请学生在纸上完成作业簿上 11.2 的练习题。

2.5 拓展通过一些高级的例题,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正弦定理的使用。

3.1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在解题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是容易犯一些小错误,例如将角度转换为弧度时没有掌握好换算。

2.学生们对带分数的计算有一定难度,需要加强练习。

3.2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步骤清晰。

2.模拟实际应用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2.1.1 正弦定理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2.1.1 正弦定理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本题有一解.
∵sin B=
sin

=
10sin60 °
5 6
=
2
2
, ∴ = 45°,
∴A=180°-(B+C)=75°.
∴a=
sin
sin
=
10sin75 °
sin45 °
=
10×
6+ 2
4
2
2
= 5( 3 + 1).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 2】 在△ABC 中,若 lg a-lg c=lg sin B=-lg 2, 且为锐角,
sin
∴C=60°或 C=120°.

当 C=60°时,A=90°,
1
∴S△ABC = ·AC·sin A=2 3.
2
当 C=120°时,A=30°,
1
∴S△ABC = ·AC·sin A= 3.
2
故三角形的面积是 2 3或 3.
=
3
2
.
1
2
3
4
5
1在△ABC中,若b=2asin B,则A的值是(
BC=
.
解析:c=AB=3,B=75°,C=60°,则 A=45°.


由正弦定理,得
=
,
所以 a=BC=
答案: 6
sin
sin
sin
3sin45 °
sin
sin60 °
=
= 6.
π
【做一做 3-2】 在△ABC 中,若 a=3,b= 3, = ,
3
.
则的大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定理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和推导过程;
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数量积等多处知识间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4.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sin sin sin a b c A B C
==,接着就一般斜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

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直尺、计算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怎样的?
2.这种关系在任意三角形中也成立吗?
3.介绍其它的证明方法
二、研探新知
1.正弦定理的推导
(1)在直角三角形中:c a A =
sin ,1sin ,sin ==C C
B B , 即 =c A a sin ,=c B b sin ,=c
C c sin ∴A a sin =B b sin =C c sin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2)斜三角形中
证明一:(等积法,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转换)在任意斜△ABC 中,先作出三边上的高AD 、BE 、CF ,则sin AD c B =,sin BE a C =,sin CF b A =.所以
111sin sin sin 222
ABC S ab C ac B bc A ∆===,每项同除以12abc 即得: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 =∠D
∴R CD D a A a 2sin sin === 同理B b sin R 2=,C
c sin R 2= 证明三:(向量法)过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由−→−AC +=−→−CB −→−AB ,两边同乘以
单位向量j 得j •(−→−AC +=−→−)CB j •−→−AB ,则j •−→−AC +j •=−→−CB j •−→−
AB
∴|j |•|−→−AC |cos90︒+|j |•|−→−CB |cos(90︒-C )=| j |•|−→−AB |cos(90︒-A )
∴A c C a sin sin = ∴A a sin =C
c sin 同理,若过C 作j 垂直于−→−CB 得:C c sin =B
b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3)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解决以下两类斜三角形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如B
A b a sin sin =; 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如
B b a A sin sin =。

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有两解或一解(见图示).
A b a sin = b a A b <<sin b a ≥ b a >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注意:(1)正弦定理的叙述:在一个三角形中。

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A a sin =
B b sin =C
c sin 它适合于任何三角形。

(2)可以证明A a sin =B b sin =C
c sin R 2=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3)每个等式可视为一个方程:知三求一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 已知在B b a C A c ABC 和求中,,,30,45,1000===∆
解:0030,45,10===C A c ∴00105)(180=+-=C A B 由C
c A a sin sin =得 21030
sin 45sin 10sin sin 00=⨯==C A c a 由C c B b sin sin =得 25654262075sin 2030
sin 105sin 10sin sin 000+=+⨯==⨯==C B c b 例2 在C A a c B b ABC ,,1,60,30和求中,===∆
解:∵21360sin 1sin sin ,sin sin 0=⨯==∴=b B c C C c B b ,C B C B c b ,,60,0<∴=> 为锐角,
0090,30==∴B C ∴222=+=c b a
例3 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
解:23245sin 6sin sin ,sin sin 0=⨯==∴=a A c C C c A a 0012060,sin 或=∴<<C c a A c
1360sin 75sin 6sin sin ,756000
00+=====∴C B c b B C 时,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