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_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演练1.注音颓()鳞()遂()与()奇者藻()荇()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 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 ()竞跃: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欣然起行:水中藻、荇交横: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4.文学常识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6.翻译下列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每空1分)(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3)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10.翻译句子。
(4分,每题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5分) )文言文阅读9.(每题1分,共4分)(1)坠落(2)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共同,一起(4)只是10.(每题2分,共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1.(共3分,每句1分)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测验卷(100分)(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测验卷(100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8分,每空2分)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念无与为乐者()6. 盖竹柏影也()7.相与步于中庭()8.如积水空明()9.四时俱备()10.欲界之仙都()11.月色入户()12.但少闲人()13.遂至承天寺()14.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根据课文默写(共16分,每线2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3)《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盖竹柏影也。
三、翻译句子(共20分,每题4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题(共16分,每题4分)1.下列选项中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乃记之而去B.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C.寝:怀民亦未寝/寝食难安D.解:解衣欲睡/何以解忧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引导语:《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填空《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
有作品《》。
“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本文中的“康乐”是指朝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5、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沉鳞竞跃 9、夕日欲颓三、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实是欲界之仙都四、默写1、文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3、写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五、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本文作者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请用原句回答。
七、“高峰如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角度写的?八、“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个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九、本文分几层?请写出各层大意。
十、《答谢中书书》具体描绘“ ”(用文中的短语填空),表现自己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填空本文选自《》作者,字号是朝的。
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 ”之列。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夕日欲颓( ) 2沉鳞竞跃( )3、仙都( )4、未寝( )5、相与( )6、水中藻荇(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遂至承天寺6、欣然起行7、怀民亦未寝四、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与其奇者( )怀民亦未寝( )藻、荇交横( )晓雾将歇( )陶弘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人语响 D.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③才辞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4、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6、揣摩加点字含义,并写出一个含有该字的成语。
①沉鳞竞跃() ②月色入户() ③怀民亦未寝()④念无与为乐者()⑤相与步于中庭()7、填空①《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___________ ,字通明,号___________ 。
南朝齐、梁时期的思想家和医药家。
时人称他为“ ___________ ”。
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___________ ”之中。
③《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写四时“山川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早、晚“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④《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写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 ”,错的打“X ”。
A. “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综合能力测试练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综合能力测试练习一、为下列字注音颓()鳞()遂()荇()二、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3.()竞跃:_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遂:盖: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二)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1.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把握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3.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东坡志林》____________》,作者__苏轼_____________,字______苏轼______,号___东坡居士______________。
北宋___文学___家,____书画____家。
和父亲__苏洵___、弟弟______苏辙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三苏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对偶(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7.本文分__3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两岸石壁,五色( ): 晓雾将( ):( )竞跃: 未复有能( )其奇者:2、解释加下划线得字词、①四时俱备( ) ②晓雾将歇( )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 ⑤念无与为乐者( )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 )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就是欲界之仙都( ) 念无与为乐者( )欲穷其林( ) 相与步中庭( )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得作者就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得第二个“书”字得意思就是、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6、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打“√”,错得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得寂寞无聊,主动地与她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得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得叫张怀民得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就是皎洁得月光。
作者采用得就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得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得悲凉之感与由此领悟到得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得心情。
( )7.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就是欲界之仙都、(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课文理解题、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得句子就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得句子就是:3、文中得静景就是: ,文中得动景就是: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得江南山水画得赞美之句就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得山水,从而曲折得表达作者清高得句子: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7、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得对偶句就是8、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得气象景象得对偶句就是9、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得对偶句就是10、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得语句就是11、“实就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1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答:《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就是 ,字子瞻,号 ,就是朝得家。
古文二则(《答谢中书书》《记承天诗夜游》)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答谢中书书><记承天诗夜
游>)》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晓雾将歇.( ) 水中藻、荇.交横(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
(2)五色交辉
..。
(3)四时俱备
..。
(4)晓雾将歇.。
(5)夕日欲颓
..。
(6)沉鳞.竞跃。
(7)念.无与为乐者。
(8)相与
..步于中庭。
(9)积水空明
..。
(10)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康肃笑而遣之.
D.水陆草木之.花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填空题。
(1)《答谢中书书》作者,字 ,号,有之
称。
谢中书即。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4.晓.物将歇.()()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二、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三、理解性填空1.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笔下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月色入户.()2.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3. 念.无与为乐..者()() 4. 怀民亦未寝.()5. 相与..步于中庭() 6. 盖.竹柏影也()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全,都)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鱼)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D.五色交辉.(辉映)四时.俱备(四季)12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实是欲界之/仙都125.将下面两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126.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____________。
【答案】123.C 124.D 125.①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126.描写议论(抒情)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解析】123.C.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
相与:一同,共同。
故选C。
124.D.“实是欲界之仙都”中“实是”是谓语,“欲界之仙都”是宾语,根据句子成分停顿原则可停顿为:实是/欲界之仙都。
故选D。
12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翻译:①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②户:这里指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1、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今义:()②晓雾将歇(歇古义:()今义:()③夕日欲颓(颓古义:()今义:()2、极力描写山之高(仰观),水之净(俯察)、3、静景是动景是4、统领全文的句子是: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一、背诵四、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须扣住“月”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8.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答案(四)1、月光竹柏影比喻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精编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子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线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上文“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9.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yuè)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ǔ)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suì)D.怀民亦未寝.(qǐn)17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晓雾将歇.( ) (2)夕日欲颓.( )(3)念.无与为乐者(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的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写出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69.B 170.消散坠落考虑,想到只是171.(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72.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乙文表现作者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解析】169.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字音。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应读“yù”,意思是“参与、欣赏”。
本句句意: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故选B。
17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歇:消散。
(2)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习题。
(24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请用斜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2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古来共谈(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怀明亦未寝(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5、翻译句子。
(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6、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 。
(5分)17、甲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乙文中“闲人”的含义? (4分)背境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才,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及答案同步练习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书:书信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四时俱备四时:四季晓雾将歇歇:消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02课内精读03拓展阅读?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高峰入云入:耸入四时俱备俱:全,都沉鳞竞跃鳞:鱼若张盖若:像,好像大可七八围许许:大约翻译下列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奇丽的景色了。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用原文语句填空)11.【甲】【乙】两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共同情感是什么?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句子标一处)【详见本课“学法点津”】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练习
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1.《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字,自号,朝代,评价,书指的是。
二、解释加点词语
4.
5.
6.
7.
8.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整体把握:《答谢中书书》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字,号,朝代,评价、。
我们学过他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
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整体把握: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体会作者心境,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短文两篇》测试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测试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阅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问题(满分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他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___。
(每空4分,共24分)2.解释加粗词语(每空4分,共28分)晓雾将歇 ______;月色入户 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但少闲人______;寻张怀民 ______;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每空6分,共30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回答下列问题(前两空每空5分,后两空每空4分,共18分)(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 。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1、北宋苏轼苏洵苏辙陶弘景华阳隐居2、消散;门;庭院里;只,只是;寻找;考虑,想到;欣赏3、(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3)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5)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1)描写;议论(2)闲;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演练
1.注音颓()鳞()遂()荇()与()奇者藻、()荇()
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
()竞跃: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欣然起行()水中藻荇交横()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6.翻译下列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
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①,。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1.《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字,号。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1、tuí lín suì xìng
4、陶弘景;华阳隐居;信.东坡志林;
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2、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3.①交相辉映②消散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⑦共同,一起⑧形容水的澄澈.愉快地,高兴地.交叉错杂.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连词,只是,不过
5.A.√B.×C.√D.√
6.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
(交织在一起)
实在是人间天堂。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二(一)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月光竹柏影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二)3.5.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4.应是相同时间不同地点.
(三)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
2.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