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课件(学生用)

层次分析法课件(学生用)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 A 2
4
1/ 2 1 2
1/ 4 1/ 2
1
0.14 0.14 0.14 A 0.29 0.29 0.29
0.57 0.57 0.57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构造判断矩阵
例:检验判断矩阵A 的一致性 2、将矩阵 A 按行相加得到向量 W 。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CR可由下式计算: CR CI RI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andom Index),仅与 矩阵的阶数(n)相关,其取值如下表所示: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数(Consistency Index)可由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构造判断矩阵构造两两判断矩阵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a层次分析法的步骤选择单位a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构造判断矩阵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准则层稳定性c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构造判断矩阵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准则层薪酬待遇c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构造判断矩阵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准则层未来发展c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一个正确的判断矩阵是符合逻辑的
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B1、社 会效益B2、环境效益B3这3个准则层因素对目标 实现的影响。其中,经济效益B1需考虑直接经 济效益C1、间接经济效益C2;社会效益B2,需 考虑提高生活质量C3、增加旅游收益C4;环境 效益B3需考虑改善城市面貌C5、改善空气质量 C6。
请根据已知信息,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ma x1 3 ( (W A W 1)1(A W 2W )2(A W 3W )3)

层次分析法PPT

层次分析法PPT

( 3) B4
由此可求得各属性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特征值 健康情况
各属性的最大特征 值 业务知识 写作能力 口才
3.02 3.05 3.05
政策水平
工作作风
max
W
( 3)
3.02
3.00
3.02
0.14 0.10 0.32 0.28 0.47 0.77 0.63 0.33 0.22 0.65 0.47 0.17 0.24 0.57 0.46 0.07 0.07 0.05
口才 政策水平 工作作风 1 1/ 3 5 1 7 1 7 9 1 ( 3 ) ( 3) 3 1 7 B5 1 1 7 B6 1 / 7 1 5 1 / 5 1 / 7 1 1 / 7 1 / 7 1 1 / 9 1 / 5 1
一致性指标
一致性比率CR=0.07/1.24=0.0565<0.1 随机一致性指标 RI=1.24 (查表)
通过一致性检验
假设3人关于6个标准的判断矩阵为:
健康情况 业务知识 写作能力
B1(3)
1 1/ 4 1/ 2 1 1/ 4 1/ 4 1 3 1 / 3 ( 3) ( 3) 4 1 3 B2 4 1 1 / 2 B3 1 / 3 1 1 2 1/ 3 1 5 2 3 1 1 1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成对比较 矩阵(判断矩阵) 4、层次总排序并 做一致性检验
3、层次单排序并 做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举例
某单位拟从3名干部中选拔一名领导, 选拔的标准有政策水平、工作作风、业务 知识、口才、写作能力和健康状况。下面 用AHP方法对3人综合评估、量化排序。

层次分析法(AHP法)课件

层次分析法(AHP法)课件
3 0.587 0.324 0.089
0.268 精确结果:w=(0.588,0.322,0.090)T,
=3.010
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计算某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 重要性的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
• 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依次进行的。
Z
A层m个因素A1, A2,, Am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 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 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 的决策方法。
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 法。
• 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方案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选 择某一种方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问题。举例
令a w / w
成对比较
A
w1
w1 w2
w1
wn
w2 w2
w2
wn
ij
i
j
满足 aij a jk aik , i, j, k 1,2,, n
的正互反阵A称一致阵。
wn
w1
wn
wn
w2
wn
一致阵 • A的秩为1,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Aw nw
性质 • 非零特征根n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可作为权向量
三、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 四个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 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 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第八章 AHP 层次分析法(上课用)

第八章 AHP 层次分析法(上课用)

基本的思路
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 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 的系统思想 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 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 层次化 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 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 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 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形成 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 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 多层分析结构模型, 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 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 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 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3、构造判断矩阵
这一个步骤是AHP决策分析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决策分析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这一个步骤是 决策分析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①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 上一层次中 言,评定该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程 度的判断。假定 层中因素 层中因素A 度的判断。假定A层中因素 k与下一层次中因 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 , 有联系, 断矩阵如下表。 断矩阵如下表。
而言, ②其中,bij 表示对于Ak 而言,元素Bi 对Bj 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的 其中, 判断值。 判断值。 一般取1, , , , 等 个等级标度 其意义为:1表示 i 个等级标度, 表示B 一般取 ,3,5,7,9等5个等级标度,其意义为:为什么采用1-9 思考: 表示 思考 :为什么采用1 级的指标比例呢? 级的指标比例呢? 同等重要; 表示 表示B 重要一点; 表示 表示B 重要得多; 与B j同等重要;3表示 i较B j重要一点;5表示 i较B j重要得多; 7表示 i较B j更重要;9表示 i较B j极端重要。 表示B 更重要; 表示 表示B 极端重要。 表示 表示相邻判断的中值, 个等级不够用时, 而2,4,6,8表示相邻判断的中值,当5个等级不够用时, , , , 表示相邻判断的中值 个等级不够用时 以上各数的倒数,表示两目标反过来比较。 可以使用这几个数。以上各数的倒数,表示两目标反过来比较。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法
如何得到A和W??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 法
2.2 层次分析法
2.2.2 Saaty提出的AHP方法
Step1 : 将问题按照决策要求进行层次分解,得到决策层 次decision hierarchy.
Step 2: 采用两两比较 pairwise comparison方法得到各决
策元素值.
因素 i 和因素 j 相比,谁更重要?重要多少?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 法
2.2 层次分析法
AHP采用[1,9]的相对重要性尺度 Def 1 Scale[1,9] 可以用来定义两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 法
2.2 层次分析法
案例:相对重要性比较结果 全家三人共同进行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后,得到如下结果。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 法
2.1 系统评价分析方法
2.1.4 系统评价分析原则 v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v 近期与远期利益相结合 v 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 v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 法
2.1 系统评价分析方法
2.1.5 系统评价分析的要点与步骤 要点
案例:求解权重系数-(1) 应用 EM方法,已知
2.2 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第8讲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 法
2.2 层次分析法
求特征根,最大特征根,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方法
A=[ 1 4 3 1 3 4 1/4 1 7 3 1/5 1 1/3 1/7 1 1/5 1/5 1/6 1 1/3 5 1 1 1/3 1/3 5 5 1 1 3 1/4 1 6 3 1/3 1];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lumda(n,n); %最大特征根 max_x_A=x(:,n); %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sum_x=sum(max_x_A); %归一化的特征向量w max_x_A_scaled=max_x_A/sum_x

层次分析法(AHP)ppt课件

层次分析法(AHP)ppt课件

W1 W1 W1 1 a12 , , a1n a11 W1 W2 Wn W2 W2 W2 a22 1 , , a2 n a21 W1 W2 Wn A Wi aij Wj W W W n n an1 n a a 1 n2 nn W W W 1 2 n
max n n 1
刘智勇18
因素比较方法 —— 成对比较矩阵法
• 目的
• 方法
1 A (aij ) nxn , aij 0, a ji (或aij aij 1) aij
正互反矩阵
A (aij ) , aij 0, aij 1 a ji
要比较某一层个因素对上一层因素O的影 响(例如:旅游决策解中,比较景色等5 个准则在选择旅游地这个目标中的重要 性)。
1 1 1 1 1 1 1 , , , , , , 2 3 4 5 6 7 8 9
结合计算过程来看AHP的基本思想
• 组合权向量的计算——层次总排序的权向量的计算 (1)计算出下一层每个元素对上一层每个元素的权向量 (2)并把下层每个元素对上层每个元素的权向量按列排成 以下表格形式 (3) 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从高层到低层逐层进 行
刘智勇8
产生背景
• • • •
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系统是最普遍存在的 许多决策问题无法定量化 思维方式需要改变
刘智勇9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将一个复杂的无结构的问题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将这些组成部分(或称为元素)整理成为一种递阶 层次的顾序,按照每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赋于其表 示主观判断的数量值;然后综合这些判断以决定到 底是哪个元素有着最大的权重和如何影响问题的最 终结果。

层次分析法解题过程

层次分析法解题过程

根据组合权向量 进行方案…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 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 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 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 分析结构模型。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 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 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通过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 元素的相对权重,并对判 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解题过程
目录
Contents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建立层次结构 • 构造判断矩阵 • 层次单排序 • 层次总排序 • 层次分析法应用案例
0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 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
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根据专家意见或用户需求, 对同一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 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给 出判断值,形成判断矩阵。
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如特 征根法、和积法等)计算出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 的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
为了确保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进 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 CI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以得出一 致性比率CR=CI/RI。如果CR小于0.1, 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定义与特点
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在解决问题时,不需要大量的定量数据信息,只需要对决策因素进 行两两比较和排序即可。
强调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层次分析法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决策者对决策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和排序,因此 需要决策者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应用领域

第八章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式,它专门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有效的多准那么决策方式。

§1 层次分析法的大体原理与步骤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和科学治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彼此关联、彼此制约的众多因素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为这种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练而有效的建模方式。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i)成立递阶级次结构模型;(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定矩阵;(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查验;(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查验。

下面别离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进程。

递阶级次结构的成立与特点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第一要把问题层次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那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份。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假设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那么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这些层次能够分为三类:(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样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能够由假设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那么、子准那么,因此也称为准那么层。

(iii)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类方法、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方法层或方案层。

递阶级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样地层次数不受限制。

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样不要超过9个。

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量会给两两比较判定带来困难。

专题8:层次分析法

专题8: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建模(AHP)一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1)将决策问题分为三层,最上面为目标层,最下面为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或指标层;(2)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3)将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最终确定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

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凭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当因素较多时给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被别人接受。

Saaty 教授等人的做法,一是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对比;二是对比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地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提高准确度。

选择 旅游地 景色 费用 居住 饮食 旅途苏杭、北戴河、桂林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设某层有n 个因素,X={x1,x2,…,xn}要比较它们对上一层某一准则(或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准则所占的比重。

上述比较是两两因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比较时取1~9尺度。

用aij 表示第i 个因素相对于第j 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则aij=xi/xj ;aij=1/aji称A 为成对比较矩阵满足以下性质(1)Aij>0,(2)aij=1/aji,(3)aii=1的正互反阵。

比较尺度:(1~9尺度的含义)尺度 含义1第i 个因素比第j 个因素的影相同 3第i 个因素比第j 个因素的影响稍强 5第i 个因素比第j 个因素的影响强 7第i 个因素比第j 个因素的影响明显强 9第i 个因素比第j 个因素的影响绝对强2,4,6,8表示第i 个因素相对于第j 个因素的影响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比如,在旅游问题中,某人给出第二层A 的各因素对目标层Z 的影响两两比较结果如下:()⎪⎪⎪⎪⎪⎭⎫ ⎝⎛==⨯nn n n n nn n ij a a a a a a a aa a A 212222111211:分别表示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

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

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1P 、2P 、3P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难以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做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成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制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目标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准则层或指标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最低层(方案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表指标之间比较量化值规定因素i比因素j量化值同等重要 1.00稍微重要 3.00较强重要 5.00强烈重要7.00极端重要9.00稍微不重要0.33较强不重要0.20强烈不重要0.14极端不重要0.11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2、4、6、8(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举例:某市中心有一座商场,由于街道狭窄,人员车流量过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市政府决定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有关专家会商研究,制订三个可行方案:a1:在商场附近修建一座环形天桥;a2:在商场附近修建地下人行通道;a3:搬迁商场决策的总目标是改善市中心交通环境,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情况,专家组织拟定五个目标作为对可行方案的评价准则:C1:通车能力;C2:方便群众;C3:基建费用不宜过高;C4:交通安全;C5:市容美观。

层次分析法课件ppt

层次分析法课件ppt

按行相加为:
Wi= 1nbij
(i =1,2,….n)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o对向量W=( W1, W2…… Wn)t归一 化处理:
Wi=
Wi 1nWj
(i =1,2,….n)
层次分析法(AHP)具体步骤:
✓明确问题 在分析社会、经济的以及科学管
理等领域的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有 明确的认识,弄清问题的范围,了解 问题所包含的因素,确定出因素之间 的关联关系和隶属关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9 两个元素比较,一元素比另一元素极端重要
2,4,6,8 表示需要在上述两个标准之间拆衷时的标度
1/bij 两个元素的反比较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判断矩阵B具有如下特征:
o bii = 1 o bji = 1/ bij o bij = bik/ bjk
j1
Wi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层次分析法(AHP)具体步骤:
✓层次总排序 利用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进
一步综合出对更上一层次的优劣顺序 ,就是层次总排序的任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层次分析法》课件

《层次分析法》课件
详细描述
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环境、 竞争态势、自身资源等。层次分析法可以将这些因素按照重 要性进行排序,帮助企业明确重点,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 的战略计划。
资源分配问题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解决资源分配问题,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权重分析和比较 ,确定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
详细描述
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 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
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元素起支配作用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的起源与发展
198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首次提出层次分析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层次分析法已经广 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计划、财 政预算、资源分配、人才选拔等。
该方法最初应用于解决复杂的决策问 题上,特别是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 法来处理的决策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理论方法的完善、应用领域的 拓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普及等。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或项目中,是企业管理 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层次分析法可以对各种资源分配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为 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风险评估问题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权重排序,帮助企业 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详细描述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层次分 析法可以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和排序,帮助企业识别出主要的风险来源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7-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

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

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1P 、2P 、3P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

可以建立如图1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1 层次结构模型-168-1.2 构造判断矩阵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

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

为看清这一点,可作如下假设:将一块重为1千克的石块砸成n 小块,你可以精确称出它们的重量,设为n w w ,,1L ,现在,请人估计这n 小块的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不能让他知道各小石块的重量),此人不仅很难给出精确的比值,而且完全可能因顾此失彼而提供彼此矛盾的数据。

设现在要比较n 个因子},,{1n x x X L =对某因素Z 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能提供可信的数据呢?Saaty 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

即每次取两个因子i x 和j x ,以ij a 表示i x 和j x 对Z 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n n ij a A ×=)(表示,称A 为X Z −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

容易看出,若i x 与j x 对Z 的影响之比为ij a ,则j x 与i x 对Z 的影响之比应为ijji a a 1=。

定义1 若矩阵n n ij a A ×=)(满足 (i )0>ij a ,(ii )ijji a a 1=(n j i ,,2,1,L =) 则称之为正互反矩阵(易见1=ii a ,n i ,,1L =)。

关于如何确定ij a 的值,Saaty 等建议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

表1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表1 标度的含义标度含 义1 3 5 7 92,4,6,8 倒数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若因素i 与因素j 的重要性之比为ij a ,那么因素j 与因素i 重要性之比为ij ji a a /1=。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分级太多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既增加了作判断的难度,又容易因此而提供虚假数据。

Saaty 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各种不同标度下人们判断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1~9标度最为合适。

-169-最后,应该指出,一般地作2)1(−n n 次两两判断是必要的。

有人认为把所有元素都和某个元素比较,即只作1−n 次比较就可以了。

这种作法的弊病在于,任何一个判断的失误均可导致不合理的排序,而个别判断的失误对于难以定量的系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进行2)1(−n n 次比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的反复比较,从而导出一个合理的排序。

1.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 对应于最大特征值max λ的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

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

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矩阵A 的元素还应当满足:n k j i a a a ik jk ij L ,2,1,,,=∀= (1) 定义2 满足关系式(1)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需要检验构造出来的(正互反)判断矩阵A 是否严重地非一致,以便确定是否接受A 。

定理1 正互反矩阵A 的最大特征根max λ必为正实数,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均为正实数。

A 的其余特征值的模均严格小于max λ。

定理2 若A 为一致矩阵,则 (i )A 必为正互反矩阵。

(ii )A 的转置矩阵TA 也是一致矩阵。

(iii )A 的任意两行成比例,比例因子大于零,从而1)(rank =A (同样,A 的任意两列也成比例)。

(iv )A 的最大特征值n =max λ,其中n 为矩阵A 的阶。

A 的其余特征根均为零。

(v )若A 的最大特征值max λ对应的特征向量为Tn w w W ),,(1L =,则jiij w w a =,n j i ,,2,1,L =∀,即⎥⎥⎥⎥⎥⎥⎥⎦⎤⎢⎢⎢⎢⎢⎢⎢⎣⎡=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L L L L L LL212221212111 定理3 n 阶正互反矩阵A 为一致矩阵当且仅当其最大特征根n =max λ,且当正互反矩阵A 非一致时,必有n >max λ。

根据定理3,我们可以由max λ是否等于n 来检验判断矩阵A 是否为一致矩阵。

由-170-于特征根连续地依赖于ij a ,故max λ比n 大得越多,A 的非一致性程度也就越严重,max λ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也就越不能真实地反映出},,{1n x x X L = 在对因素Z的影响中所占的比重。

因此,对决策者提供的判断矩阵有必要作一次一致性检验,以决定是否能接受它。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i )计算一致性指标CI1max −−=n nCI λ(ii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

对9,,1L =n ,Saaty 给出了RI 的值,如表2所示。

表2 RI 的值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RI 的值是这样得到的,用随机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随机地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构造正互反矩阵,求得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max 'λ,并定义1'max −−=n nRI λ。

(ⅲ)计算一致性比例CRRICI CR = 当10.0<CR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1.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上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

我们最终要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

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表3 层次总排序合成表设上一层次(A 层)包含m A A ,,1L 共m 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m a a ,,1L 。

又设其后的下一层次(B 层)包含n 个因素n B B ,,1L ,它们关于j A 的层-171-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nj j b b ,,1L (当i B 与j A 无关联时,0=ij b )。

现求B 层中各因素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B 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n b b ,,1L ,计算按表3所示方式进行,即∑==mj jij i ab b 1,n i ,,1L =。

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检验仍象层次总排序那样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

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

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

设B 层中与j A 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j CI ,(m j ,,1L =),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j RI ()()(j RI j CI 、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B 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mj jmj jaj RI aj CI CR 11)()(当10.0<CR 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

§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两个:(i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抽象出较为贴切的层次结构;(ii )如何将某些定性的量作比较接近实际定量化处理。

层次分析法对人们的思维过程进行了加工整理,提出了一套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依据。

但层次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i )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它至多只能排除思维过程中的严重非一致性,却无法排除决策者个人可能存在的严重片面性。

(ii )比较、判断过程较为粗糙,不能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决策问题。

AHP 至多只能算是一种半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