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1)
物权法律制度

物权 支配性:无需第三人协助
债权 请求权:有赖于债务人的履行
排他性:一物之上仅一项所有权
兼容性:一物之上成立双重买卖
绝对性(对世权)
相对性(对人权)
第十六页,共69页。
三、物权的概念(gàiniàn)与种类
❖ 3、物权的种类
❖ 自物权和他物权
❖ 自物权(完全物权)——所有权
❖ 他物权(限制物权)用益物权(建设(jiànshè)用地使用权)
❖物权法律(fǎlǜ)制度
第一页,共69页。
第一节 物权法律制度(zhìdù)的概述
主要内容 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物的概念与种类 物权的概念与种类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掌握程度 公示原则
第二页,共69页。
第一节 物权法律制度(zhìdù)的概述
一、物权法律制度概况 物权法的概念(gàiniàn) 物权法是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 系的法律。是财产法的一个支柱。 财产法的两大支柱分别是物权法和债权法。其中, 物权法属于财产的归属法,债权法属于财产的流转 法
第二十三页,共69页。
第二节 物权变动(biàndòng)
主要内容 物权变动的含义与型态 物权变动的原因 物权行为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
掌握程度 物权的取得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第二节 物权变动(biàndòng)
❖ 一、物权变动的含义与形态 ❖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发生(取得、设定)、变更或消失。包 括物权取得、变更与消灭三种基本形态。 ❖ 物权取得分为(fēn wéi)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区分的关 键点:取得的权利是否源自权利前手。
第三页,共69页。
物权法的发展(fāzhǎn)
❖ 1949年以来,中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当然也就没有完整的物权法。中国大 陆在宪法以及其他法规中,对物权制度有所规定,但都是原则性的,内容并不完整, 不系统。
大学财会专业经济法重点复习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只要概念:法律关系:根据法律产生的,以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的社会关系。
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诉讼时效: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
法律的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4.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达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代理的种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主要概念: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发》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着共同目的,相互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自愿联合。
有限合伙企业:是指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共同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合伙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且只能是中国公民。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通知退伙的条件:1.必须是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
2.必须是合伙人的退伙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
3.必须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合伙解散的原因:1.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物权法律制度ppt课件

.
11
(2)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的物权,包括抵 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二者的权;而担保 物权则既可以在不动产,也可以在动产上设立。
用益物权除地役权以外,均为主物权;而担保物 权则都是从物权,即以主债权的存在为前提。
第八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 物权基本理论 第二节 所有权制度 第三节 用益物权制度 第四节 担保物权制度
.
1
第一节 物权基本理论
一、物与物权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三、占有 四、物权变动 五、物权的民法保护
.
2
一、物与物权
(一)物 1.民法上的物是指人们能够支配的物质实 体和自然力。 (1)客观物质性。 (2)可支配性。
茶杯和杯盖,房屋与窗户,鞋子与袜子
.
6
(4)原物与孳息 孳息是指物或者权益所产生的收益。
天然孳息是原物根据自然规律产生的物 (如母牛生下的小牛);法定孳息是原物根 据法律规定带来的物(如储蓄存款的利息)。
原物和孳息属于两个物。
.
7
(1)天然孳息
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 的,因该物产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权人取 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种类法定: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法律未规定 的新物权
物权内容法定:当事人不得在物权中自由创设新 的内容(如法律规定动产质押必须移转占有,当事 人就不能创设不移转占有的动产质押)
.
14
3、公示、公信原则
(1)公示原则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 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由此可见, 不动产的权利状态通过登记制度表示,而动 产的权利状态则通过占有表示。
物权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权法律制度在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物权法律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对物权法律制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物权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案例简介2016年,甲乙两人在我国某城市共同购买一套房产。
购房合同约定,房产归甲乙共同共有。
然而,在办理房产证过程中,由于甲乙双方对房产份额的划分存在争议,导致房产证未能办理。
甲乙双方遂将争议提交至人民法院。
三、案例分析(一)物权法律制度概述物权法律制度是指调整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以及物权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
(二)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1.物权共有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物的份额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对房产份额存在争议,因此需要明确共有份额。
2.物权登记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登记。
本案中,由于甲乙双方未能办理房产证,导致物权登记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三)案例分析及建议1.明确共有份额本案中,甲乙双方对房产份额存在争议,导致物权共有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如下:(1)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共有份额,并在购房合同中明确约定。
(2)如协商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共有份额。
2.完善物权登记制度本案中,由于甲乙双方未能办理房产证,导致物权登记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为完善物权登记制度,建议如下:(1)简化登记手续,提高登记效率。
(2)加强对登记机构的监管,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登记制度的权威性。
3.加强物权法律宣传教育为提高公民、法人对物权法律制度的认识,建议如下:(1)加强物权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物权基本理论--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八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八章讲义1
物权基本理论
物权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物与物权
(一)物
1.物的概念
物是物权的客体。
民法上的物是指人们能够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
物是物权的客体,但物权的客体不局限于物。
《物权法》第二条规定,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权利也可以作为物权的客体。
注意:《物权法》对“物”没有给出直接的定义。
只是规定:“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
【相关考点】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
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2.物的种类
2009年试题·新)
A.母牛腹中的小牛
B.苹果树上长着的苹果。
物权法律制度

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一、物与物权(二)物权1.物权的概念及特征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是和债权对应的一种民事权利,它们共同组成民法最基本的财产权形式。
与债权相比,物权具有如下特征:(1)物权的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物权是指特定主体所享有创排除权利主体外的一切其他人侵害的财产权利。
作为一种绝对权和“对世权权利人以外酌任何其他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的义务。
而债权只是发生: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债权人的请求权只对定的债务人发生效力,因此被称为对人权。
(2)物权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
所谓直接支配,是权利人无须借助他人的行为就能够行使自己的权利。
权利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直接依法占有、使用其物,或采取其他支配方式。
所谓排除他人干涉,是指物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质。
2.物权的分类(1)所有权与他物权。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对物进行占有、使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他物权是指所以外的物权,亦称限制物权、定限物权。
他物权是所有权的部分权能与所有昔发生分离,由所有权人以外的主体对物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支配权。
他物权有权一样,具有直接支配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性质。
(2)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根据设立物权的目的不同,传统民法将他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包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即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用益韧权注重物的使用价值;担保物权注重物的交换一第二,用益物权一般是在不动产上成立的物权。
虽然《物权法》第一百一条为动产用益物权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但物权法规定的具体的用益物权只是在不动产上设立;担保物权既可以在不动产,也可以在动产上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立法目的和依据]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调整范围]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命题题眼1、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都适用物权法。
需要明确的是,物权法并不一般性地调整所有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物权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
2、物的理解“物”系民法上的一个基本概念,理解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不能在“物”这一语词的通常意义上来理解民法上的物,也不能把物等同于“财产”。
通常所称之物,泛指一切物理学上的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日月星辰等,而且人体自身也被包含在物之内。
但是,民法学上所称之“物”,必须具有能为私权客体的属性,既涉及一般意义上的有体物,也涉及某些法律规定的权利,如可以转让的不动产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由法律确认的适用物的规则的财产权利。
(2)作为物权客体的物的法律特征:①物具有非人格性。
人自身不能作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许外如脱离人身的毛发等,不得以人身作为物权的客体。
即使是某个人自己,也不得认为对自己的身体的整体或者部分享有物权法上的权利。
②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原则上须为有体物或者有形物。
所谓“有体物”或者“有形物”是指物理上的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电等。
所谓“有体物”或者“有形物”主要是与精神产品相对而言的,著作、商标、专利等是精神产品,是无体物或者无形物,精神产品不是物权法标准的对象,主要由专门法律如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调整③作为物权客体的物须为独立物。
第八章 物权法 习题

第八章物权法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有关理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意义上孳息的是( )。
A.母牛产下的小牛B.苹果树上长着的苹果C.存款得到的利息D.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2.关于“一物一权”原则,正确的说法是()。
A.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用益物权B.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担保物权C.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物权D.一件共有物上只有一项所有权3.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该法定期限是()。
A.自侵占发生之日起1年内B.自侵占发生之日起2年内C.自知道侵占发生之日起1年内D.自知道侵占发生之日起2年内4.甲依法取得某块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办理报建审批手续后,开始了房屋建设并已经完成了外装修。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公司因为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B.甲公司因为事实行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C.甲公司因为法律行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D.甲公司尚未进行房屋登记,因此未取得房屋所有权5.下列选项中属于可以不登记物权即生效的情形是()。
A.王某因接受遗赠与取得其叔叔的房产B.A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商品房C.丙通过受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D.甲从乙处购置一幢房屋6.李某与某开发商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未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后开发商将该房屋卖给不知情的王某,且办理了产权登记手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房屋的所有权归李某B.该房屋的所有权归王某C.李某与开发商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由于未办理产权登记而归于无效D.王某与开发商办理的产权登记由于张某签订合同在先而归于无效7.甲在乙的车展上看中一辆车,双方以10万元成交。
甲同意待车展结束后,再将属于自己的车开走。
此种交付方式属于()。
A.现实交付B.简易交付C.指示交付D.占有改定8.下列关于所有权的表述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所有权是完整的物权B.所有权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C.某些特定的财产可能形成双重所有权D.所有权因标的物的存在而永久存在9.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5天后取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不动产登记第二节动产交付第三节其他规定第三章物权的保护第二编所有权第四章一般规定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章共有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三编用益物权第十章一般规定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第十四章地役权第四编担保物权第十五章一般规定第十六章抵押权第一节一般抵押权第二节最高额抵押权第十七章质权第一节动产质权第二节权利质权第十八章留置权第五编占有第十九章占有附则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三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四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六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8章物权法

3.占有的法律保护
(1)返还原物——物上请求权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 原物;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 起1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链接1】1年的期间属于除斥期间(不变期间),自侵 占发生之日起超过1年的,该请求权消灭。
【链接2】1年的期间仅适用于“占有人”基于占有被侵 占请求返还原物的期限,“所有权人”基于其所有权请 求返还原物的期限,不受1年的限制。
抵押登记
2010年案例分析题
浮动抵押
2010年多选题
动产质押
2010年案例分析题
知识产权的质押
2009年新制度案例分析题
留置
2007年案例分析题、2011年单选
第一节 物权基本理论 一、物的种类(P301~P302)
1.动产与不动产
(1)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一 般以登记为要件;而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物的交付 为要件。
占有某物的权利,如承租人基于租赁合同“有权占有” 租赁物。
【解释2】无权占有是指没有权利来源的占有,如小偷对 赃物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
(4)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解释】善意占有、恶意占有是对“无权占有”的分类。 (1)善意占有指不法占有人在占有他人财产时,不知道
或者不应当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占有。
(2)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解释】质权人、承租人、保管人、借用人的占有属于 直接占有,出质人、出租人、寄存人、出借人的占有属 于间接占有。例如甲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乙,乙作为承 租人“直接占有”该房屋,而甲则属于“间接占有”。
(3)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解释1】有权占有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享有
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4)

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考点十】担保物权的基本理论(★)【解释】担保物权包括抵押、质押和留置。
保证是一种担保形式,但并非担保物权。
1.从属性(1)发生上的从属性:主债权不存在,担保物权也不能设立。
(2)移转上的从属性:担保物权不能与主债权分离而转让。
(3)消灭上的从属性:主债权消灭,担保物权也归于消灭;但是,主债权“部分”消灭时,基于担保物权的不可分特性,担保物权并不部分消灭。
2.不可分性(1)在所担保的债权未受全部清偿前,担保权人可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
【案例】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以自己所有的厂房设定抵押,借款期限届满后,甲公司偿还了40万元,其余60万元无法清偿;抵押物厂房拍卖得到价款80万元,应当优先清偿乙银行未受清偿的60万元债权。
(2)债权部分消灭,债权人仍就未清偿部分的债权对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
【案例】甲向乙借款100万元,以机器设备作抵押,后来乙又欠甲一笔货款60万元,甲的借款和乙欠付的货款均到期后,乙主张抵销60万元,甲表示同意,但余款40万元甲一直拖欠未还。
虽然乙的债权已经在60万元的范围内消灭,但是乙仍然可以主张行使抵押权,假定机器设备拍卖所得40万元,乙可以就该40万元全额主张优先受偿。
(3)担保物部分灭失,残存部分仍担保债权全部。
【案例】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以自己所有的厂房设定抵押;在抵押期间,厂房被雷击着火,部分烧毁,甲公司未为该厂房投保;借款期限届满后,甲公司无力偿还借款,乙银行有权将残存部分厂房拍卖、变卖,假定拍卖得到60万元,乙银行有权优先受偿,不足清偿的40万元债权作为普通债权继续要求甲公司清偿。
3.物上代位性在担保期间,如果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
【案例】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以办公大楼设定抵押,某日夜里,雷电大作,办公大楼起火,烧毁60%。
第八章 物权法律制度(3)

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六、善意取得制度(P308)【例题4·多选题】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甲的返还原物请求权能够得到法院支持的有()。
A.乙将从甲处借来的手表卖给丙,丙以为是乙的手表而买之,甲要求丙返还B.丁偷了甲的金项链送给女友戊,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下金项链,甲要求戊返还C.甲借给庚笔记本电脑一台,庚谎称丢失,甲要求庚返还D.辛向甲购牛一头,并在得到牛后将其转卖,但没有向甲付款,甲要求辛返还【答案】BC【解析】(1)选项A:丙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甲丧失了所有权,甲无权要求丙返回原物;(2)选项B:赃物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无论戊是有偿取得还是无偿取得,戊均未取得所有权,因此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要求无权占有人戊返还原物;(3)选项C: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要求无权占有人庚返还原物;(4)选项D: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尽管辛尚未付款,但该牛的所有权自交付之日起已经转移,甲已经丧失了所有权。
【例题5·多选题】2010年1月甲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乙公司购买潜水设备一套,价值10万元。
约定首付2万元,余款分三期付清,分别为2万元、3万元、3万元,全部付清前乙公司保留所有权。
甲收货后付了首付和第一期款,第二期款迟迟未付。
2010年8月甲以2万元将该设备卖给职业潜水员丙。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乙可以解除合同,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B.乙解除合同后可以要求甲支付设备的使用费C.乙可以请求丙返还原物,但须支付丙2万元购买费用D.丙返还潜水设备后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答案】ABD【解析】(1)选项AB: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20%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一并支付到期与未到期的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2)选项CD: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丙作为职业潜水员,以明知远低于该设备价值的价格购买该设备,不属于善意取得,乙可以请求丙返还原物,且无须支付丙2万元的购买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本章考情分析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平均分值为 13分。
本章的复习难度非常大: (1) 90%以上的考点可以出现在案例分析题中;(2)与第9、10章有着密切的联系;(3)有些制度被理论化以后,表述比较生涩,理解难度较大。
虽然如此,本章却是和我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章,在复 习过程中,希望大家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但千万别扩展太多, 以免过于分散精力)本章是2008年教材全新增加的一章, 2011年教材对本章作了以下调整:1 •删除“物的法律特征”。
2 •删除“一物一权原则”。
3•对“物权的民法保护”进行了调整,删除了一些学理解释,新增“物上请求权不以 过错为必要,债权请求权多以过错为必要”的规定。
4•对“所有权的特征与权能”进行文字性调整,使表述更为简炼。
5•增加有关“业主的认定”、“物业使用人的权利、义务”和“物业费的交纳”的规定。
6•删除“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
【解释】地役权和相邻关系的区别依然存在,只是教材不再明确叙述而已。
7•删除“公益性单位以公益设施以外的财产为自身债务设定抵押,人民法院可以认定 抵押有效”的规定。
本章考点简略导图物 厂物权物权的民法保护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所有权共有L 土地承包经营权Y 用益物权T 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担保物权-质押I 留置基本原则L 具体制度r 占有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动产物权的变动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则-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分则 ••物权法本章考点精析【考点一】物和物权(**) ( P301)(一)物的种类1 .动产与不动产( 1 )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他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
【辨析:不动产VS 会计上的固定资产】这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对待,请注意区分,不能直接对号入座;很多动产在会计上也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而不动产中的“土地”所涉及到的土地使用权在会计上往往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 2 )区分的意义①不动产多为禁止流通物可限制流通物;动产多为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 (动产的流通性更高)。
②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登记为要件;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物的交付为要件。
③因动产发生纠纷的诉讼管辖较因不动产发生纠纷的诉讼管辖灵活。
2.特定物与种类物( 1 )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而不能以它物替代的物;种类物是指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确定,不需具体指定的物。
【解释】特定物和种类物的区分是相对的,例如,纸币是典型的种类物,编号特殊(如ZL57008888)的纸币是特定物;一堆级别、价格相同的苹果是种类物,从一堆苹果中特地挑选出来的最大最红的苹果则是特定物。
( 2)区分的意义①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有些法律关系的客体既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种类物。
②特定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的,可以免除义务人的交付义务,权利人只能请求赔偿损失;种类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的,由于其有可替代性,故不能免除义务人的交付义务,义务人仍应交付同种类物。
【案例】( 1 )甲向乙购买了一个元青花瓷碗 (特定物) ,如果乙在交付之前不慎将碗打破,则可以免除乙交付该元青花瓷碗的义务(事实上也交不出来了) ,但是甲有权依法要求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甲向乙购买一打乙自己生产的12 寸一级瓷碗,如果乙在交付之前不慎将碗全部打破,乙的交付义务不能免除,应当重新从仓库里再选一打同种类、同品质的瓷碗交付给甲,以完成合同义务。
3.主物与从物( 1)主物是指独立存在,与其他独立物结合使用,并在其中发挥主要效用的物;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是从物。
【解释】构成主物和从物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 1)主物和从物是两个独立物;( 2) 从物依附于主物。
【案例】( 1 )上衣和裤子是两个独立物,但是不存在依附关系,不属于主从物;( 2)杯子和杯盖是两个独立物,且杯盖在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辅助、配合杯子发挥作用,因此,两者之间是主从物的关系; ( 3 )房屋和附着于房屋上的门窗,是一个独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属于主从物。
( 2)区分的意义法律或合同没有相反规定时,主物所有权转移时,从物所有权也随之转移。
4.原物与孳息(1)原物是指依其自然属性或法律规定产生新物的物;孳息是指物或者权益产生的收益。
【解释1】构成原物和孳息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原物和孳息是两个独立物;(2)原物产生孳息。
【案例】(1)苹果树和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苹果是原物和孳息的关系;苹果树和苹果树上的苹果,由于是一物而非两物,不属于原物和孳息。
(2)母牛和小牛,是两头牛,且母牛产生小牛,属于原物和孳息;母牛身体里的小牛,是一头牛(一头怀了孕的母牛),不构成原物和孳息。
【解释2】孳息分为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
天然孳息是原物根据自然规律产生的物,如幼畜;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据法律规定由一定法律关系产生的物,如存款利息、股利、租金等。
(2)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
【案例】王某养的鸡下的鸡蛋归王某所有。
(3)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因该物产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案例】甲村将一片苹果林承包给村民刘某,如果双方没有例外约定,这片林子承包期内收获的苹果归刘某所有。
(4)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案例】王某经李某同意,将承租李某的房屋转租给赵某;如果王某和赵某约定,房屋租金由赵某直接支付给李某以抵付王某欠付李某的租金,则租金依约定取得;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则按照交易习惯,赵某承租房屋的租金应由王某取得(至于王某承租李某房屋的租金,由王某支付给李某)。
(5)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二)物权VS 债权1.物权的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绝对权、对世权);债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对人权)。
2.物权是支配权(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债权则是一种请求权。
【考点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P303)1.平等保护原则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2.物权法定原则(1)物权的种类法定【解释】物权的种类法定,意味着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法律未规定的新种类物权,例如我国的用益物权目前只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准物权。
(2)物权的内容法定【解释】物权的内容法定,即物权的方式、效力等内容都由法律明文规定,当事人不得在物权中自由创设新的内容,例如“流押/ 流质条款”无效。
3.公示、公信原则(1)公示原则物权的权利状态必须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使得第三人在物权变动时能够知道权利的实际状态,以维护交易安全。
【解释】不动产的权利状态通过登记公示;动产权利状态的变化一般通过交付公示,动产静态的权利状态一般通过占有公示。
(2 )公信原则当物权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了公示,即使该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实际存在瑕疵,为保护交易安全,对信赖该公示的物权并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承认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
【案例】甲乙夫妻共有的房屋,根据公示原则,应当登记为甲乙共有;如果只登记在甲一人的名下,甲未经乙的同意将房屋转让给不知情的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则根据公信原则,即使公示出来的物权(房屋为甲所有)不正确,但法律保护信赖该公示的物权并从事交易的丙,房屋所有权归丙,乙的损失应当向甲追偿。
【考点三】占有(★★★)( P304)1.占有,是指民事主体对物进行管领形成的事实状态(客观状态) 。
【解释】占有强调的是一种事实状态,不以有权利来源为前提。
2.占有的种类(1)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标的物的称为自主占有;不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标的物的称为他主占有。
【案例】小偷对赃物的占有是自主占有;保管人对保管物的占有是他主占有。
(2)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案例】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是直接占有;出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是间接占有。
(3)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有权占有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占有某物的权利。
【解释】判断一项占有相对于所有权人而言是否有权占有的关键:①所有权人对自己所有的物的占有是有权占有;②所有权人以外的人对物的占有,一般情况下,如果与所有权人存在合同关系则为有权占有,如果不存在合同关系则为无权占有。
【案例】老王将自己的房屋出售给叶某,并将房屋交付给叶某使用,但是未办理过户登记,叶某未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但叶某对房屋的占有相对于老王而言是一种有权占有(叶某和老王之间有房屋买卖合同)。
如果老王去世,小王继承了老王的遗产,叶某的对房屋的占有仍然是有权占有,老王与叶某的房屋买卖合同对继承遗产的小王是继续有效的。
如果小王将房屋卖给杜某,并与不知情的杜某办理了产权转移手续,那么,该房屋归杜某所有,此时,由于叶某和新的房屋所有权人杜某之间没有订立任何合同,叶某对房屋的占有相对于杜某而言不再是有权占有,杜某有权要求叶某腾退房屋。
(4)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①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均为无权占有,是对无权占有的进一步分类。
②无权占有人与返还请求权人的关系(A )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
(B )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C)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应当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