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高中地理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人类社会,B:物质、能量,C:废弃物,D:环境。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1)城乡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
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1.环境问题的产生4.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能力。
(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组成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知识点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1)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②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如下。
5.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区分方法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重点不同,可总结如下。
咨询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2
咨询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2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1.规划目标包括()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B.基本原则C.主要任务D.指导思想用户答案:[A] 得分:4.002.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用户答案:[C] 得分:4.003.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开发和管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严禁限制开发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B.限制开发区域着重提出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方向的产业发展的措施C.优化开发区域用于城镇和工业建设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应高于重点开发区域D.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和工业建设用地比重的增长速度可不予控制? 用户答案:[B] 得分:4.004.2022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D.全面从严治党用户答案:[B] 得分:4.005.到2022年,我国已经编制了()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用户答案:[C] 得分:4.006.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A.优化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用户答案:[A] 得分:0.00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统筹考虑的三大因素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B.发展潜力C.产业结构现状D.现有开发密度用户答案:[C] 得分:4.008.根据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B.基本建成小康社会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基本实现现代化用户答案:[C] 得分:0.009.下列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的是()。
A.综合性B.基础性C.战略性D.约束性用户答案:[A] 得分:4.0010.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坚持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极为重要(13)。
为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挑战,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立足我国国土空间的自然状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章指导思想——开发我们家园的新理念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4),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第一节开发理念本规划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中的“开发”(15),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限制开发,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
对农产品主产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要鼓励农业开发;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
将一些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农业生产力和生态产品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
不同的国土空间,自然状况不同。
海拔很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以及其他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并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有的区域甚至不适宜高强度的农牧业开发。
否则,将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造成损害。
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
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
从提供产品的角度划分,或者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
在关系全局生态安全的区域,应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主体功能,把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作为从属功能,否则,就可能损害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按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按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按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发展,有利于我国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未来的科学决策。
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明确提出,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在生态保护上将更有约束力,在官员绩效评价和政绩考评上将更有针对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压滤机滤布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实施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这一新的提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以往,我们的宏观区域发展政策通常仅限于地理上的空间概念,如提出的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
而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则使区域发展理念超越了简单的地理空间概念,它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作出的,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涵。
??我们注意到,在缺乏科学发展规划的指导、本文来自.gongwen123.功能区分并不明确的背景下,现实中一些问题的出现便难以避免。
比如,一些地区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方式,只盯着本地区的资源,急迫地想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于是在这些地区便出现了粗放经营甚至是掠夺性发展的现象;西部一些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为了片面发展经济,轻视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一些风景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甚至出台一些破坏名胜古迹文化价值的开发措施;一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随意设立开发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滤布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
2011湛江市《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读本》考试题
2011湛江市《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读本》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三促进一保持:(参考教材P22)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主体功能区:(参考教材P142)主题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
我国目前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或称生态发展)四类主体功能区。
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参考教材P3)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活动。
4.现代产业体系:(P37)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为引擎,优势传统产业为辅助,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基础的主体产业系统。
5.先进制造业的内涵:(P71-72)先进制造业是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现代管理手段和制造模式,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形态。
和高新技术企业相区别,先进制造业的“先进”表现为产业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管理的先进性。
6.专业技术人员施教机构:(继续教育条例P7)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活动。
二、多选题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在(C)上下功夫。
A.招商选资B.观念C.加快D.扩大内需2.传统的广东发展模式表现出的难以为继,是指(BCD)难以为继。
A集约型增长方式B长期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式C粗放型增长方式D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沿扩张的发展方式3.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特征有ABCDA规模化与多样化进行B跨国并购加剧并形成大企业集团联合格局C产品高技术化生产方式信息化D地位基础化得到重视与强化4.三网融合的“三网”是指BCD A物联网B电信网C广播电视网D互联网5.(D )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A、建立现代产业体系B、发展先进造业 C 发展现代务业D、自主创新6. 双转移是指AC A、产业转移B、资金转移C、劳动力转移D、品牌转移7.()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CDA转变观念B招商引资C改革D创新8.《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从(D)起施行A 2009.10.1B 2010.9.1C 2010.7.1D 2010.1.19.继续教育的科目分为BCD A必修科目B公需科目C专业科目D选修科目10.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继续教育经费,额度不低于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CA5% B2% C1.5% D3%1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是D注意与21题不同A转变发展观念B转变生活方式C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D转变经济生产方式12.广东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ABCDA空间结构不合理B产业配套与协作有待加强C仍存在产业发展传统路径依赖D产业同构现象突出13.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表现形式有ABDA制造业企业功能服务化B制造业硬件产品的软件化C制造业产地的全球化D制造业服务外包化14.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求是ABCDA坚持围绕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科技创新B坚持面向应用和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方向C坚持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工作集成D坚持科技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15.(C)是第一生产力A人力资源B生产资金C科学技术D人际关系16.“三旧”改造的“三旧”是指BCD A旧道路B旧城镇C旧厂房D旧村庄17.全球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是ABCDA装备制造业分工全球化B装备制造业集群化C装备制造业信息化D装备制造业服务化18.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应当每年累计不少于BA十天或六十学时B十二天或七十二学时C五天或三十学时D七天或四十二学时19.继续教育证书不得ABCD A伪造B出租C出借D转让20.继续教育证书由(B)统一制作A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B省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C县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D施教机构2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CA转变发展观念B转变生活方式C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D转变经济生产方式三、简答题1.如何构建广东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答:(1)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2)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3)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4)发展以品牌带动的优势传统产业(5)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6)发展以能源、交通、水利等为支撑的基础产业2.建设创新型广东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答:一是以大部门体制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调研与建议
○李振京冯冰郭冠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新安排,将成为我国今后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
因此,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将成为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热点和重点。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践探索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也还在探索之中。
目前,部分省市初步形成一些制度和政策安排,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和标准在省级层面得到初步实践。
江苏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口的分布、流动和人居的适宜性作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最主要因素;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发展的原则,突破行政区界限,突出主体功能的要求,进行通盘考虑和综合性评价。
同时,通过对试点地区的试点,归纳、提炼、集成一套规范的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方法和技术规范。
浙江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标准和指标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人口集聚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认真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分析评价,真正体现把区域空间开发建立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的合理开发之上。
其次,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在规划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江苏省按照不同空间尺度划分主体功能区。
一是以县为空间单元形成省域主体功能区。
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进行研究,重点从经济开发价值、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经济开发价值包含水土资源开发成本、经济社会资源优势度、开发效益等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包含资源保障程度、生态敏感性、环境容量、历史文化名城等因素,人口分布包含人口流动、人居适宜性等因素。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及其构成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及其构成【知识格式】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及其构成一、引言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在我国的城乡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将特定地域划定为具有特定功能、发展优势和定位特色的区域。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标准及其构成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相应的议题。
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标准1. 技术标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必须基于科学的、可操作的技术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等各个方面的指标。
经济指标可以考虑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社会指标可以包括人口密度、教育水平等;生态指标可以涵盖自然资源丰富度、生态环境状况等。
2. 区域性标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需要根据具体地理、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区域性特征来确定。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因此在划分主体功能区时应充分考虑地区的特征与优势。
3. 可持续发展标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划分过程中应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
只有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划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主体功能区的构成1. 经济功能区:主要包括工业区、商业区、物流区等。
工业区是生产和制造业的集中地,商业区是商业交流和服务的核心区域,物流区则是物流运输和仓储等的重要区域。
2. 居住功能区:主要是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包括住宅、公寓、居民社区等。
居住功能区的划分需要考虑人口分布、社会需求和配套设施等因素。
3. 生态功能区:是指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文化功能区:涵盖了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可以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剧院等。
文化功能区的划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优化区域发展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按照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来调整完善分类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围绕这一战略性思路,本课题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主体功能区概念和界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拓展、深入的研究,着力于构建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一、我国主体功能区相关范畴的提出和内涵特征主体功能区划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国际上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照搬,也不同于国内已有的各种区划和规划,与此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空间很大。
1、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内涵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并进一步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界定为“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主体功能区是根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突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
第二,主体功能区不同于一般功能区,如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等,也不同于一些特殊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防洪泄洪区、各类开发区等,是超越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基础之上的功能定位,但又不排斥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存在和发挥。
第三,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划分,既可以有以市、县为基本单元的主体功能区,也可以有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主体功能区,取决于空间管理的要求和能力。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发展 的原则 ,对 国土 空间按发展定位和发展 方 向进行
空 空 间单元 ,具 有 鲜 明 的特 性 。不 同类 型 的 主体 功 能 区具有 不 同 的发 展 要 求 。 关 键 词 :主 体功 能 区 特性 发 展 要 求
比,它有一种特别突 出的特征 ,这种特征决定着该 区域的 发展定位及其发展方 向;与一般的类型 区相 比,在 多数情
况下 ,它有着 多重 的功能 。主体 功 能 区是 中国制定 “ 一 十
五"规 划 时才形 成 的概 念 ,与 中国经济 社 会发 展在 特定 阶
段 的主要 矛盾 相联 系。
构 、实践 科 学 的 空 间治理 理念 的需要 。
( ) 它 承 担 一 主 多辅 的 功 能 三
绝大部分 区域 的要素是 多元 的,功能也是复合 的。主
体 功 能 区突 出的是 区域 的主要 功 能和 主 导作 用 ,但 又不 排
斥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辅助功能或 附属功能的存在和发
展 。其基 本 要 求是 该 区域 未来 的开发 目标 和 方 向必须 符合 主体 功 能 的性 质 ,但 主体 功 能和作 用 的发挥 并 不 排斥 其他 功 能及其 作 用 的发 挥 ,关键 是其 他 功 能 的发 挥 不 能影 响和 破 坏 主体 功 能 的发 挥 ,或者 说要 以不影 响 和 不破 坏 主体 功 能 的建 设 为前 提 。
维普资讯
DRC
DEVELOPM ENT RESEA RCH
国务 院发展 研 究 中心
CE NTE OF THE S R TATE
COUNCI PRC L,
调查 研 究 报告
内部 资料 2 0 0 7年 9月 2 2日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专业地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0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图1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15 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人口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2)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对编制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3)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
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制其他各类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平台。
约束性,指本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区范围、定位、开发原则等,对各类开发活动具有约束力。
(4)我国陆地国土空间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
(5)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指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6)据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复查,64.7%的水力资源集中在四川、云南和西藏。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区域科学的概念4、简述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G142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2、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3、自然环境的内涵4、什么生态环境补偿?补偿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补偿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哪三大类。
5、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提出用什么理论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涉与哪两个方面。
7、人口密度、适度人口、人口容量(或资源承载力)、人口惯性的概念8、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与其特点。
9、育龄妇女的概念。
10、适用技术11、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1、什么是产业结构?2、依据资源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为哪四类。
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产品循环论4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是什么。
6、什么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
7、主导产业的前瞻、回顾、旁侧影响分别指的是什么。
8、区域分工(或劳动地域分工):。
9、“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10、技术密集型产业11、劳动密集型产业12、雁行形态理论:1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4、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
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1、国内生产总值(GDP)2、研究与开发(R & 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与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研发经费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6•【字号】赣府发[2013]4号•【施行日期】2013.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赣府发〔2013〕4号2013年2月6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是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
编制实施《规划》,对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对推动我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相关规划,明确责任主体,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全省人民,共建美好家园。
各地、各部门要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存在问题第四节面临趋势第二章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分类第三节重大关系第四节开发原则第五节主要目标第六节战略格局第七节未来展望第三章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一节区划方案第二节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第四节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五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能源与资源第一节主要原则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区域政策第二节绩效评价第六章规划实施第一节省政府有关部门职责第二节市县级人民政府职责第三节监测评估序言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主体功能区域划分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2011年6月初,《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
根据功能区划分标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组成,分国家和省级两个层次编制。
主要包括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3大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黔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18个区域。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这样划分的一个依据是什么?取决于交通,矿产资源,自然资源。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先要对国土空间进行客观分析评价。
科学确定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空间分析技术和手段,对全国或本地区的所有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作为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
分析评价采用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统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即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
主要包括:水、土地等资源的丰裕程度,水和大气等的环境容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的生态敏感性,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等的生态重要性,地质、地震、气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程度等。
二是现有开发密度。
主要指特定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的程度,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强度等。
三是发展潜力。
即基于一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定区域的潜在发展能力,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科技教育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和民族等地缘因素,以及国家和和地区的战略取向等。
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名词解释1.区域: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
区域开发: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3.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
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是关于企业合理选址的理论,即通过对运输成本、工资成本和集聚效益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计算,选择产品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厂理想区位的理论方法。
5。
人力资源的概念: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但有时也指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
6.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产出的增长。
7.经济发展又称经济进步,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过程。
8.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对外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外围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9。
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的活动将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周围地区,从而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10.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11.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各产业的组成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12。
资源结构:所谓资源结构,就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主体功能区类型及内涵
主体功能区类型及内涵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上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相同,主要包括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个类型区。
同时,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在限制开发区中又划分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两个类型区。
1 优化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在全省范围内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通常有一个在全省影响力较高的中心城市。
优化开发区域是今后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聚集的核心区域,是转变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的区域,是需要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区域。
2 重点开发区域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在全省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积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
这类区域通常具有一定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基础,至少有一个省内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是今后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也是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支撑本省经济发展和人口积聚的重要空间载体。
3 限制开发区域省级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态地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或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或在本省(区、市)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二是农业地区,指在本省区具有较大食物安全保障意义的区域。
省级限制开发区域是今后需要加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农业基地建设的区域,是以服务业为重点、适度发展与限制开发区域功能不冲突的工业经济、并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的区域。
主要包括生态本底脆弱的区域、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和主要农业地区。
4禁止开发区域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域、历史文化遗产、重点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等,以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蓄滞洪区等。
省级禁止开发区域是今后要实行强制保护、禁止一切对自然生态人为干扰活动的区域,是传承本省文化遗产、确保本省生态平衡和自然特色、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建设随着地区差距扩大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国家开始重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199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战略方针。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继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又一区域发展战略,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思想日渐成熟和完善。
它突破了过去区域均衡发展战略通过“抑东补西”人为拉平区域差距的平均主义做法,也纠正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过分追求效率忽视公平而导致区域差距越拉越大的缺陷。
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在继续加快东部地区发展的同时,也要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积极扶持,逐步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的目标。
1.协调发展不同于均衡发展,不是各区域齐头并进、同步增长,更不是“拆东墙、补西墙”通过抑制发达地区来弥补落后地区的发展,而是实现一种发展有先有后、速度有快有慢、错落式地发展。
2.协调发展是各地区相互协助式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更快一些,中央政府要着力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发达地区反过头来也要帮助落后地区的发展,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控制区域差距的拉大。
3.协调发展不是每个区域独立运行、自成一体的发展,而是要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广泛开展区域间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地区之间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更加完善、内涵更加充实。
由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可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而且归根结底要实现人自身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1.主体功能区概述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和作用
3.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4.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5.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1.主体功能区概述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采取一定的划分标准,在特定区域内划分出具有特定功能,对区域发展和国家全局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影响的区域。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和作用
主体功能区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划分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可以引导不同区域按照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加快发展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地区发展协调性。
3.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主体功能区建设应遵循战略性、长远性、可持续性、协同性和灵活性等原则。
在划分主体功能区时,应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以及地域、历史等特定因素,尽量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同时,应采取分步推进、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逐步完善和提升主体功能区建设水平。
4.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是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强化管理服务等。
5.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主体功能区建设将越来越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发挥绿色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环境和产业经济和谐发展。
同时,主体功能区建设将更加注重地方特色、区域协调和资源共享,注重实现区域发展和整体提升。
二、案例分析
1.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建设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生态涵养、产业发展、空间承载六大功能区”,在实施中注重“建立总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注重生态”的原则。
在建设中,注重疏解非首都功能,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统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强环保、生态建设。
2.岳阳市主体功能区建设
岳阳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岳城区、平江县城、临湘市、岳阳
县外环保护、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洲岛养生休闲区、官山风景区、君山天下岳阳文化旅游区”,在实施中注重发挥地方
特色、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等。
同时,岳阳市还注重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3.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服务、行政管理、民生保障、文化传承六大功能区”,在实施中注重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并注重发挥各地区自身优势,推进区域内发展和整体提升。
4.杭州市主体功能区建设
杭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核心业务区、商贸物流中心、旅游康养区、生态绿心区、产业集聚区、城市支撑区”,在实施中注重发挥城市中心区域的主导作用,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注重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
5.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建设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代表性功能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区、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城市发展和创新创业区、特色旅游业和乡村振兴区”,在实施中注重加强战略规划,发挥各功能区的优势,推进城市发展和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并注重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和交流。
三、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划分合理的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推进各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地区协调性和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包括加强规划引导,注重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强化管理服务和实现生态保护和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区域发展,同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管控方式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