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 课型的课堂提问与答题 课堂观察报告

合集下载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一、引言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

课堂提问对促进实践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良好的作用。

积极的师生互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有效提问是个常谈的话题,但有效提问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本次观察的时间为2023年6月5日,在眉山市东湖小学,对二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进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结合二年级二班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进行分析。

本次通过采用课堂观察这种方法,从教师提问的导入部分、提问的对象、问题的类型以及提问的反馈进行对比分析,以有效性为指标,分析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寻找能够提高有效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进行问题的预设时,对于教学目标考虑得越全面,提出的问题就越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部分提问时,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及诙谐有趣的提问语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行编制《教师有效提问观察表》,对该教师授课中的提问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正文(一)从教师课堂问题数量方面分析:该教师课堂问题密集度大,这些问题指向清楚,目的单一,难度较低,提问的句式简单,反映出小学低年级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方面,班上的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处于初步阶段,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做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判断、分析,并迅速反应再进行问题的回答;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提问有意注意时间短,因为他们自控能力差,同时现在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期,教师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形成做、写、说、听各方面习惯,利用问题来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此导致低年级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多,课堂问题总数量的结果,符合低年级的课堂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

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观察小结: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

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

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

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

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

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

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

教师提问课堂观察报告(样本)

教师提问课堂观察报告(样本)

一堂小学数学课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缘由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年级的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内容是北师版第2册数学课,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数学组老师及行政领导。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

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

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三、观察引发的困惑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

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

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

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

无效问题2个,占3.2%。

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

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四、观察问题解疑带着困惑,我又在网上学习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课堂现状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课堂现状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课堂现状观察报告一、研究设计(一)确立课堂观察点。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课堂中的问题贯穿于整节课,有“问”必有“答”,“问”决定“答”,“答”影响“问”,因此,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思维展开的关键!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2 岁。

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还存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进行问题分解,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两方面分解出课堂观察点。

1、教师问题的提出。

教师问题的提出主要从有效性问题、低效性问题及无效性问题作为一级观察点,而在有效问题中,具体设计了三个二级观察点: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有铺垫性的问题、目标指向性强的问题;低效问题,具体设计了四个二级观察点:过难的问题、过易的问题、目标指向性不清的问题、无意义重复的问题。

见表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课堂观察表2、问题的解决。

课堂中问题的解决主要从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度为3个一级观察点,而在一级观察点学生回答方式又具体分为5个二级观察点:集体回答;指名回答;自由答;探究的问题,无自主学习的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小组探究后汇报;教师理答方式具体分为8个观察点:探究的问题,学生讨论尚未得出结论,教师自答;学生能自己回答或需学生探究的问题而教师直接回答;没有解答;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作答;对学生的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追问;对学生的回答鼓励、称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参与度,主要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座位顺序表上量化。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目的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影子研修,参与课堂观察,是一次尝试,意在原来观课议课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观课的技术性,增强议课的实效性,其最终目标是引领全体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在本期培训的安排中,本人根据培训学院的安排就“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项观察,观察了一节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1)——移项》,通过对于课堂五分钟的提问情况的观察,记录,思考等进一步对教材研读、教学处理、目标定位与把握、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二、结果分析(一)课堂问题数量分析。

1、课堂问题密集度大,这些问题指向清楚,目的单一,难度较低,句式简单,反映出初中低年级课堂的教学特点:一方面,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作出清晰明确的判断、分析,并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同时也正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期,教师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形成坐、写、说、听各方面习惯,通过问题来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由此导致低年级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多,课堂问题总数量地多的结果,符合低年级的课堂特点。

2、数学课堂中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是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文本、容通过教师再处理后,分散贯穿在全课的始终,学生从感知、了解到理解、应用的过程即是答疑、释疑、质疑的问题引思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目标的落实,对课堂的个性化解读均蕴含在一个个问题之中,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答问的过程即是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问题数量多是必要的,合理的,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关于“学生回答情况”课堂观察报告

关于“学生回答情况”课堂观察报告

关于“学生回答情况”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目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表现。

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是学生表现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否有效。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回答类型主要有哪些?主要以什么样的回答方式回答?带着“学生回答情况”的这个主题,我们走进了由孙洁和谢丽丽老师执教的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的课堂上进行观察。

二、观察安排1、观察小组成员:王学慧、李琼、罗艳、杨静主要任务:观察与记录。

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两人一组、每组观察一个课时、每人观察一项内容的方式,采集了两节上学生的回答类型、回答方式情况,作出汇总与分析。

2、观察报告人:杨静主要任务:汇总观察量表,撰写观察报告。

三、观察量表分析汇总(一)《石头书》第一课时“回答问题情况”量表分析汇总1、学生回答类型观察情况。

本课时,共记录学生回答类型59次。

推理性回答类型占29%,是学生回答类型最多的一种类型。

学生回答主要出现在讨论石头书上的内容和作用。

细分本节课的推理性回答会发现,个别回答占67%左右,主要由42次个人回答组成。

认知记忆性回答类型占29% ,主要是学生汇报了解课文内容时回答教师提问。

机械判断是否类型回答占25%,主要回答的是教师指导生字、词语的各种问题。

创造评价性回答占17%。

无回答类型在本课时教学中未出现。

本课中未出现生生之间的争论和交流,都是师生之间对话,缺少了生生之间的交流。

2、学生回答方式观察情况。

本课时,共记录学生回答方式63次。

个别回答67℅,是学生回答类型最多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问题的思维;学生在思维过程作出自己判定和答案;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能充分调动全班所有学生的学习思考积极性。

集体齐答占24℅,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齐答来调动课堂气氛。

讨论后回答0%,自由答9℅。

本节课,学生个别回答和集体齐答比例偏高,在自由答时老师的教学管理秩序良好,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

问题式课堂观察报告

问题式课堂观察报告

问题式课堂观察研究报告一、课堂观察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时间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确定课堂观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花雨》2、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本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听写、评价、交流、教师范写、个别指导等方式,学生能正确、端正、整洁书写本课生字词。

(2)通过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引读等读书形式,进行“抓关键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等朗读方式的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读写结合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及评价,学生能说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这句话的阅读感受及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和灵魂。

在这篇课文中,抓住课文中三个较为重要的语用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即两个说话训练:(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外地的再,还是比不得。

一个小练笔:发挥想象,抓住“我”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把“摇桂花“这一部分写具体。

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段目标指出:学习略读,粗制文章大意。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行为水平观察报告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行为水平观察报告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行为水平的观察报告吕河初中王丽结合“国培计划(2015)”——旬阳县初中数学“送教下乡”活动,以《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22.1.4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习题课》、《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三节课为例,聚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水平,采取定量记录与定性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息性教学观察,现就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行为中的问题、问答方式及实况记录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1.观察时间:2015年11月5日2.观察对象:学生依次为旬阳县神河中学七(1)、八(2)班、九(2)班学生,做课教师为国培初中数学工作坊培训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团队成员。

3.观察记录课堂教学提问行为水平观察量表一课题: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表一显示: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行为频数21次,其中提问后齐答行为15次,提问后点名答行为2次,提问后举手者和未举手者分别答3次、2次;对于提问所涉及的问题约4次为管理性提问,4次记忆性提问,9次推理性提问,2次操作性提问,2次批判性提问;学生的回答行为中,1次无答,5次机械性应答,4次记忆性应答,3次推理性应答,8次创造性应答。

课堂教学提问行为水平观察量表二课题: 22.1.4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习题课表二显示: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行为频数16次,其中提问后齐答行为2次,提问后点名答行为7次,提问后举手者答5次,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答2次;对于提问所涉及的问题约2次为管理性提问,6次记忆性提问,5次推理性提问,1次操作性提问,1次批判性提问;学生的回答行为中1次无答,3次机械性应答,4次记忆性应答,6次推理性应答,2次创造性应答。

二、基本结论课堂教学教师提问行为中,对于提问所涉及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诱导性等方面在不同的课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对于学生的应答行为也相应的反映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行为形式多样,能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应答方式,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还是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强化方面,若能持之以恒、改进、创新,定能逐步提升核心数学素养。

课堂上学生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课堂上学生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课堂上学生提问的观察与反思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不断进行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讲述在教学过程中,我变教师提问为主为学生提问为主的课堂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重要性因素原则自由机械发散联想[正文]随着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跟着改革,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改革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如提问就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策略性。

因此,对提问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问的重要性据调查,提问在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20%到40%,据Gall(1984)研究发现,课上“问答交互活动几乎占课上一半的时间,对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问经常可以作为监控学生的一种手段,提问精力不集中或开小差的学生可将其唤回课堂活动之中。

总的来说,提问具有以下功能:1.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的思维。

3.帮助教师析疑。

4.帮助老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5.帮助教师就某些细节问题进行检查。

6.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

二、影响有效提问的因素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其所学语言材料有关的活动中,因此“有效提问”应能够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反,如果提问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学生只能作出十分简短或不恰当的回答。

那么,提问就一定存在问题。

在提问过程中影响提问的有效进行的因素很多,如学生的水平和善恶、问题的类别和梯度、时间的长或短、教师的鼓励、反馈与评价等。

三、提问的原则在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我会按下面的原则来做:1.面向全班学生,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到问答中来。

主动的和不主动的学生都应给予问答的机会。

2.随意提问学生,不要总是按一种顺序提问。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刘玲观察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指向一、观察点选点说明这一节课《代数式的值》属于概念和计算相结合的课,是让学生理解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等概念,在明白概念的基础上计算求值。

根据王老师课前会议说课及教案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开展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以及合作探究、交流等教学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更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于是经过和王老师交流,教研组的讨论,一次次的磨课,我们决定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上制定观察量表。

根据自身需要和分工我具体观察教师提问的指向性。

二、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探求新知;合作交流、运用新知;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主要观察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资源和语言来吸引学生探求新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急切求知的欲望和斗志。

2、观察分析、探求新知;主要观察学生在探求过程中,产生了哪些迷茫和困惑,而教师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决这些迷茫和困惑的。

指向明确、清晰的提问,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简洁高效。

3、合作交流、运用新知;主要观察教师在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当产生疑难问题时,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引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或规律。

4、归纳小结、反思提高;主要观察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链和规律性的技巧、方法等。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表被观察教师:班级:观察教师:时间:三、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第一:教师展示课件问题,提问:分别是几点?同时让学生领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与生活,体会数学内在的美。

教师的提问指向清晰,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取不同的数值。

第二:在观察分析、探求新知这一环节中,从记录表上看,探究过程清晰明朗,条理清楚,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环环相扣,类比、观察、猜想、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渗入其中,可谓比较完美。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课堂观察报告(1)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课堂观察报告(1)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课堂观察报告[摘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学提问来表现。

所以,提升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提问有效性一、观察背景新课改的呼声下,如何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所烦恼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前的教育不再是说教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互动的过程避免不了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

但不同的提问模式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师有效性提问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持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经过统计发现这个教学提问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60%以上。

如何确保有效性提问,是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学有效性提问只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精心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有效的提问还能提升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动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升教学实效。

编制《教师有效提问观察表》,对《全方位的我》教研课实行观察,并实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有效性。

三、观察与统计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课堂的原生态,课前并没有跟开课老师实行过交流。

课堂配备摄像机,保证能够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实行分类、统计、分析。

教师提问记录表问题类型具体类型问题数量统计有效问题1、铺垫型765.1%2、思考型303、提醒型17小计54四、课堂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观察分析通过上述表格数据能够分析出,本课有效提问约占2/3,总体上把握了提问的有效性。

但是这个结论是在除去“对不对”、“是不是”这些口头习惯性用语的前提下得出的,教师的提问仍存有一些随意性,特别是口头禅的使用。

思考性问题也偏少,这都是执教教师应该反思的。

五、启示1.随意性比较大,应该提些针对性的问题。

“课堂观察”的汇报(2篇)

“课堂观察”的汇报(2篇)

“课堂观察”的汇报
10月15参加了师教研室组织的“课堂观察”学习,通过实践了解了课堂观察是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通过观课,营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我这次收获较大,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呢?
一、观察课堂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
首先明确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

学生,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核心因素。

教师,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

课程性质这个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的客体,明白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课堂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也就是听这节课的整体感受。

二、观察课堂的演员──学生
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真正的确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有没有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感、审美等素养有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课堂所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是否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获得了新的感悟体验或新的收获。

三、观察课堂的导演──教师
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否厚实,教学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能否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驾驭课。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观课报告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观课报告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观课报告一、观课内容XX老师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堂实录。

二、观课方式观看青年教师公开课。

三、观测点生物课堂教师提问的效果。

具体观测点:整堂课教师提问时机的把握。

四、选题背景增强教师课堂提问的效果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和确保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课堂教学心理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五、选题目的“学起于思”。

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因而提出思考的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课堂提问,可以分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而且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提问则是在教师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的思考而提出的质疑,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深入思考的一种反映,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六、观察记录现就我所听的XX老师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我所做的观察量表以及记录原始数据,数据整理以及分析归因,最终形成了观课报告。

现跟大家分析报告如下:1.提问方式上——最好的提问是引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问与答(1)XX老师所提出问题中85%能引发学生的主动回答。

这个数据的背后我所感知的是,XX老师非常能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能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提问,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踊跃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就是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

课堂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所抛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的回答,才能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一方面赢得先机。

在这一点上XX老师做的很成功。

(2)巧合的是在XX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中“学生被叫回答、教师回答、无人回答”的频次都占到了4.21%,当然这个数据不是很高,我个人觉得也在课堂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首先针对“学生被叫回答”这方面归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任何一个教师我们都无法保证我们在一节课中抛出的所有问题,学生都能说出答案。

小学语文课堂中理答的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中理答的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中理答的观察报告——以《完璧归赵》为例泗泾小学姜丽萍一、背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站在学生视角审视小学语文课堂,以学论教。

而要提高这种“效率”,不仅要转变理念、细读文本、探究合作等,还有一个途径也很重要,而且是每一次课堂实践都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课堂“理答”。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对学生作答后的处理行为,即理答行为也要有所研究,因为智慧的理答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

可是,很多教师缺少理答意识,缺乏理答技巧和理答机智。

当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课堂提问出现冷场、答非所问等现象时,有的教师导答无术,越俎代庖;有的教师左冲右突,顾左右而言他;有的教师迫不及待,操之过急,更有甚者,见学生答不出,或冷眼相待,或冷嘲热讽。

诸如此类,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提问的实际效果。

因此,应重视课堂理答。

有效的理答,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语文教学走向高效。

二、观察点国内最早研究理答之一的崔允漷教授曾这样界定: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侯答、叫答、理答这四个环前后连接的环节。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教师科学有效的理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如果理答不当,就会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熄灭学生求知、思维的火花,甚至使学生彻底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理答,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一)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本次所开设的课为新授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展开研究——总结应用。

(二)观察量表呈现表1:教师提问、对话分析表●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提问--对话表2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学生回答—对话–互动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16个,占问题总数的39%,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

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2)创造性问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创造性问题所占问题总数的比例20%以上,说明教师已经在重视创造性问题的设计。

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表3:教师听答行为情况分析表●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倾听●研究问题:课堂提问技巧水平结论: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但缺乏鼓励性倾听和反射,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表4: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分析●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研究问题: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何?结论:从上表看,师生问答占总课时的50%以上,用于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的时间有所增加。

课堂答题情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课堂答题情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为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开展了本学期的课堂答题活动。

本次答题活动旨在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现将本次课堂答题情况总结如下。

二、答题情况概述1. 答题范围:本次答题涉及本学期所教授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

2. 答题形式:本次答题采用闭卷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

3. 答题时间:本次答题时间为40分钟。

4. 答题人数:本次答题活动共有XX名学生参加。

三、答题结果分析1. 答题整体情况:本次答题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作答,答题态度端正。

在答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

2. 答题亮点:(1)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基础知识部分,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显示出良好的学习效果。

(2)概念理解较为深入:在概念理解部分,部分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体现了较高的思维水平。

(3)原理应用能力较强:在原理应用部分,部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显示出较强的实践能力。

3. 答题不足:(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基础知识部分,仍有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复习。

(2)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在概念理解部分,部分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3)原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原理应用部分,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实践训练。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

2. 深化概念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 强化实践训练:针对原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教师应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定期开展课堂答题活动:通过定期开展课堂答题活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与分析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与分析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与分析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上课时间:2012.11.12
上课学生:三年级
表一:教师课堂提问记录表
(说明:提问类型:A思考型 B铺垫型(组织教学) C引导型
指向性:A目标明确 B目标模糊 C过于明确有效性:A有效 B低效 C无效)
表二、教师课堂提问数量统计
表三、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统计
综合分析报告:
根据《教师课堂提问记录表》,我对老师课堂提问数量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共14次。

其中,图片导入,引发课题环节2次;复习生字,初读课文环节5次;精讲点拨,引导阅读环节5次;反馈练习,语言积累环节2次。

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精讲点拨,引导阅读环节。

教师有效提问13次。

可见,教师提问有效性是非常明显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提出了3个有价值的问题,一是,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激发学生兴趣。

二是,写海底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海滩?海岛?在教师范例的基础上,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学生自己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

三是,如果让你去建设西沙群岛,你会怎样做?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另外,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提问的目标指向性明确的有13次,占问题总数的92.86%;目标指向性模糊的有1次,占问题总数的7.1%;目标指向性过于明确的有0次。

可见,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是很明确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特点,设计教学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进行指导,
把问题化难为简,筛选出有价值的语文因素进行教学,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课题研究报告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

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还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或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提问都会经常用到。

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

研究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

我们还认为,课堂上教师如何提问,从一个侧面反映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智慧。

研究课堂提问行为对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观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存在着提问面不广,提问形式不合理,提问数量不当,提问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功能单一等现象。

研究提问,改进提问,是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需要。

鉴于上述认识和思考,我们提出了该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课堂提问:对课堂提问概念的理解专家众说纷纭:1夏秀容认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

2匡锦认为:提问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

3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或学生以口头语言向提问对象表述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的过程。

本课题中的观察和反思主要指课题的研究方法。

即通过对课题提问行为的观察和反思来分析提问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问行为。

三、研究目标1、认识提问的重要意义,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实现课堂提问的最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秒 %
表2: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教学 过程
一、引入“一一对 对应”思想方法
手指 引入
发现 规律
占时 分 秒
分秒
二、走进生活, 三、经历探究, 四、应用规律,
寻找间隔问题
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
PPT 展示
学生 举例
合作 汇报 巩固 学习 小结 质疑
应用 深化
分秒 分秒 分秒 分 分秒 分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发言人次 各类型学生发言的百
分比%
18人 18人次 38.29
18人 20人次
42.55
6人 9人次
19.14
42人 47 人次
1.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答题机会差异不大,比较均衡,反映教师在课堂上能 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同学。结合答题记录表发现,答题人数为 人,有 人没 有单独答题.
2、教师指名回答的基本上是态度积极的学生优生占% 良好生占% 困难 生占 % ,建议给一些没有举手或不经常答题的同学答一些符合他们认知
“问题解决” 课型的课堂提问与答题观察
《植树问题 》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组
“问题解决” 课型的课堂提问与答题观察分析报告
◆ 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 ◆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 整体教学分析 ◆ 引发的思考
【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
1、观察样本
年级 学科 课型 班额
教师情况
性别 教龄 学历 职务
四年级 数学 新授问题解决 人
【整体教学分析】
◆ 观察组整体建议
1、本节课教师在思维提升时,从具体量10米、20米、30米、 100米如果能大胆地扩展到字母N,这节课是不是更加深化了, 学生是不是更容易归纳规律,也能渗透代数思想,更能很好体 现数学思维的过程。
2、学生在验证时,采取了多种方案,教师是不是要让学生对 比出最佳方案(画线段),这样能更方便验证,让学生理解了 优化的思想。
表1数据二:问答方式统计
追问 次
%
反问
次 %
一问齐答
次 %
自问自答
次 %
先举手再回答
次 %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 提问水平分析
教师的问题类别 无关 管理 认知 理解
创造
频 次(次)
百分比
4.6% 9.2% 37.2% 34.8%
14.4%
1、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两类问题所占比例较重且较均衡,反映出教师 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指向明确,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出现管理 性问题和无关问题。这类问题的逻辑性不强,建议减少出现的频次。
3、在问题解决课中,探索如何落实“以生为本, 以问题为导向” 的教学本质和课堂提问的合理性。
【现场观察的目的】
4、主要观察技术
四四技大项术技术
全息性
课堂教学 影音记录
表1:逐 字记录提 问的技巧 水平检核

表2:提 问行为类 别及频次 表
表3:堂课 教学时间 分配统计 表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引发的思考】
人才
1 思考一:教学如何实施“开与放” 2 思考二:如何所把握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论问题 3 思考三:问题预设与生成中矛盾的处理。
2014.6
三、时间分配分析
1、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方面,在手指引入后再通过摆一摆、画 一画、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再举例验证共用时 分 秒, 占全课时的 %,比较重视知识技能领域的落实,把大量的时 间花在引导学生去发现、推断、验证、变化上。同时也减少了 练习的时间,我观察组认为这重牺牲是值得的,因为学生明天 还活着。。
女 13年 本科 教师
2、变量控制
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 分 秒),提前二周通知执教 者,有10位老师组成课堂观察组,基本上反映了自然情景 下的教学情况。
【现场观察的目的】
3、观察目的
1、分析课堂六种提问方式的情况,重点关注课堂 生成问题的提出,尤其关注课堂的追问情况及深 度。
2、观察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和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给出建议和意见。
2、重视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本节课给学生发现、验证、讨 论的时间是 分 秒占 %。能激发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增强 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整体教学分析】
1、把枯燥的数学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 2、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学生体验。 3、课堂调控、控游刃有余,注意知识的挖掘和提升 4、学生上课热情高,主动参与,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 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2、我观察组认为,要注意加大对学生的追问,从深层次挖掘 学生的理解,拓展集体的沉思。问题不在个数多,而在于问 题有指向、有思考价值、有知识形成的可能。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三、时间分配分析
表1:教学行为时间分布
师生问答 独立验证
时间
分秒 分秒
百分比 %

生生交流
分秒 %
独立作业
分秒 %
总教学时间
2、从中透露出的信息是我们老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认知感 受,重视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在 提问这一细节上体现出来。同时这样的问题的逻辑性不强,建议减少出现 的频次。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二二、、分分不水平平答答问问分分析析
类型
优生
良好生
困难生
全班
各类型人数
水平的问题。教师要注意行动路线的自我设计,多走到后排去。提出问题 就让身边的孩子来回答,再让远处的学生复述此生的想法,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 问答方式分析
追问 次
%
自问自答
次 %
先举手再回答
次 %
1、教师习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可能将形成不利的影响是: 提问的频率较高,给学生的思维时间短。思维含量将降低, 学生的深层次思维难体现,部分回答较机械,尤其对快生来 说太简单了,缺少挑战。
一、提问情况分析
表1、教师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说明:“问答方式”:包括:追问、反问、一问齐 答、自问自答、先举手再回答等。
【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
一、提问情况分析
表1数据一:问题水平统计
教师的问题类别 无关 管理 认知 理解
创造
频 次(次)
百分比
4.6% 9.2% 37.2% 34.8%
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