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论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道德观念的规范和约束良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能够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言行

举止。一些校园文化形式如校训校规、校园文明礼仪标语、学生守则等,明确的要求学生

必须在这些范围内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一些校园文化虽无明确的规章制度制约,但

以各类技能竞赛和讲座、实践活动等为载体,以节日、社会热点事件或与本校密切相关的

事件为主题,不断的给予学生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

成的关键时期,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交织起来,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从心理、态度和意识

等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念,进而外化成行为准则,最终转变成一种良好

的行为习惯,逐步达到“高等性”的要求,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工作态度,树立乐于奉献、热爱集体、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认知、思维能力的提升人类的认知能力在18-35岁进入全盛时期,大学生属于

这个年龄层,所以在高职教育期间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对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磁场”,构成校园文化的一切标志性事

物或是活动都会通过这个“教育磁场”本身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观察、认知、记忆、判断、创新能力的发展。高校又是智慧生成的殿堂,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学生有机会去接触和

认知新事物和新观点,考虑更多的新的可能性,找出其他更复杂的关系。在此过程,他们

积极主动的对出现的棘手问题进行思考和猜想,发展了认知和思维能力。学生不断的融入

到校园文化中,不断地循环着上述过程,思维越来越敏捷和灵活,思路也越清晰,从一个

学习者逐步转变为有创造性思维的思考者。

(三)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活动,活

动中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在社团担任干部、在班级担任班委,不仅自身组织能力和领导力

得到锻炼,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为人处世经验,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不

同角色的扮演必然会使其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其运用所学知识

技能解决各种困难的能力。在各类活动中,同学间能意识到自己是社团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集体的荣辱和他们息息相关,如遇到阻碍便会自觉地分工合作去维护集体的利益,确立共

同的奋斗目标。自由、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娴熟的实践能力和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是教育教学活动力所不及的,学生不断参与校园文化,不断的得到锻炼和他人认同,逐渐树立起自信,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趋于成熟,为日后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重形轻义”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注重形式、制度、物质而轻

内容、理念、精神实质的现象。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校园环境建设、校风建设、学

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如校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编写校歌、统一班服

装,以及把各类文体活动、比赛、社团活动、班会、思想政治工作频繁和重复的开展,在

这个过程中校园文化的潜在引导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此时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仅

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是为了让学生“忙起来”的举措,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并没有

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思想、精神、道德、价值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虽然花费了时间

但是能够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匮乏。深究其因,很多时候校园文化在外化于形的`同时并

没有内化于师生的心,未能有效传递和渗透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念,未能达到凝聚师

生情谊和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的效果。

(二)“重显轻隐”通常以课堂“教和授”的形式直接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和行为教

化的思政教育,我们常常称之为显性课程。而高校校园文化是可以借鉴多种载体来进行学

生的心灵沟通和思想教育,它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

普遍参差不齐,老师们往往乐于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要求学生接受某种思想和行为规范,结果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也降低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巧妙的利用

“潜在的教育磁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它具有无形、稳定的特点,其影响更具持久性,能长期规范学生行为、提升素养、激发认同感和使命感,形成凝聚力

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更愿意在氛围轻松、自主性强的校

园活动中接受道德规范教育,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提高自身素综合素质。但由于隐形课程

的操作难度较显性课程大,许多学校往往都是“重显轻隐”,以至于难以合理利用校园文

化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围绕“职业性”,偏离“高等性”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上脱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过分提倡科学精神,弱化人文精神,培养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

“职业人”,而忽略培养具备相应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校园文

化建设常以学生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的培养为中心,偏离较为长远的个人信仰、精神

追求的构建,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功利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

值观、道德观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多数师生认为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是目前最实用、最有利的,而责任感、人际交往技能、团队精神等综合素养在就业中虽也

起到关键作用,但并不能立马带来物资方面的利益,则被大家所忽略,常被认为等有了时

间再去“填补”。“急功近利”思想和物质主义色彩的蔓延,使得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

设中遇到了诸多的阻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四)特色不突出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不突出,举办的活动内容单调、缺乏

创新和独特魅力,和其他院校的活动大同小异,对学生不构成吸引。于是,学生的校园生

活逐渐脱离校园文化的引导,转移到网络游戏和校外实践打工等活动。如果放任学生活动

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缺少校园文化的引导和规范,会导致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回避和排斥,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清一色”的校园文化局面。高职院校是职业化教育,三百六十行,各行都有其独有的文化和特色,不妨将行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避免在校

园文化建设时平平淡淡,但也不应照搬照抄同类职校的现有成果,而应高度凝练和融入行

业特色、校本特色。有针对性的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设计,将活动与专业特色、成果、教

学相结合,使它们共存互补,相互促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