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合集下载

耳和听觉(时)分解课件

耳和听觉(时)分解课件

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患者的听力损 失程度,为后续康复提供依据。
定期评估与调整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进展 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方法 。
听力康复的注意事项
保持耐心
听力康复需要时间和坚持,患者应保持耐心 ,积极配合训练。
注意听力保护
注意保护耳朵,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 ,合理使用耳机等设备。
音乐训练
通过音乐旋律、节奏等元素,刺激听 觉神经,提高听觉感受能力。
声音记忆训练
通过听声音并尝试记忆,帮助患者锻 炼听觉记忆能力。
听力康复的过程
制定康复计划
选择合适的听力训练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 听力训练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和训练方法,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实施康复训练
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听力训练,逐 步提高患者的听觉能力。
02
听觉的生理机制
声音的传导
空气传导
声波传导的途径
声波通过空气传导进入外耳和中耳, 引起鼓膜振动,进一步传递到听骨链 和卵圆窗膜。
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 传导到内耳,再通过听骨链和卵圆窗 膜传递到耳蜗。
骨传导
声波通过颅骨传导直接传递到内耳, 引起卵圆窗膜振动,进而传递到听骨 链和鼓膜。
遗传咨询
如有家族遗传性耳聋史,应进 行遗传咨询,了解风险和预防 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早期 发现和处理听力问题。
04
听力训练与康复
听力训练的方法
声音识别训练
通过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声音刺激 ,帮助患者识别不同声音,提高听觉 敏感度。
语言训练
利用语言材料(如单词、短语、句子 等)进行听力训练,帮助患者理解语 言含义,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推荐课件)耳的解剖与生理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耳的解剖与生理PPT幻灯片
迷路动脉 内听动脉由椎基底动脉发出。 静脉汇入迷路,前庭导水管,蜗水管颈内静
脉。
51
52
53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与平衡觉。
54
听神经及传导
听神经偕面神经--内耳— 前--蜗神经—螺旋神经节—螺旋器毛细胞 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壶腹嵴,椭圆囊
斑,球囊斑
55
1、听觉生理:
3
耳廓auricle主要标志
耳轮 耳轮脚,耳廓结节,三角窝,舟状窝, 耳甲腔 耳屏 对耳屏 耳屏间切迹。
耳前切迹内耳手术切口。标志 耳廓后沟耳科手术标志。
4
耳部 模式图
5
除耳垂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外,其余均为弹性 纤维软骨组织 ,耳廓前面的皮肤和软骨粘连 较紧。如手术外伤后,可出现软骨膜炎。
形态 为椭圆形
16

*部位 介于鼓室外耳道之间 ,与其成
45-50度角 。新生儿5个月35度角。
纤维软骨环嵌于鼓沟内叫紧张部。 上部颞鳞部的鼓切迹内,较松弛,名 松弛部。
*分布 以鼓膜的脐部与锤骨短突 ,把 鼓膜分成四个象限。
17
鼓膜的正常标志
1 鼓膜脐 2 锤纹, 3 锤凸, 4 鼓膜的前皱襞 5 鼓膜后皱襞
三个面:

1 )前面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裂孔,
弓状隆起,鼓室盖。

67

2)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壁与乳突内侧
面相连,为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围成的三
角骨面。重要标志:内听道口,前庭导水管,
弓形下窝。

3)下面:组成颅底外面的一部分,颈动
脉管外口,颈静脉窝,蜗小管外口,鼓室小
管下口,乳突小管,茎乳孔。
63

耳解剖生理课件

耳解剖生理课件
耳解剖生理课件
演讲人
01.
耳的解剖结构
02.
03.
目录
耳的生理功能
耳的生理机制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
01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道,将声波传递至鼓膜02鼓膜:振来自,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03
耳道:连接外耳和中耳,传递声波
04
中耳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功能:传递声波,调节中耳气压
咽鼓管:调节中耳气压,保持平衡
结构:包括鼓膜、听小骨、咽鼓管等
内耳
结构: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功能:负责听觉和平衡
耳蜗:负责听觉,包括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
前庭:负责平衡,包括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
半规管:负责平衡,包括水平半规管、垂直半规管和后水平半规管
5.
4.
3.
2.
1.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
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听觉传导:声波通过外耳、中耳、内耳,最终到达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
听觉功能:接收、分析、处理声音信息,帮助人们理解语言、音乐等声音信号
平衡
内耳前庭系统:负责感知身体平衡
01
半规管:感知头部旋转运动
02
耳石器:感知头部直线运动
03
03
04
05
06
01
02
听觉中枢
位置:位于大脑颞叶
功能:处理听觉信息,包括声音的识别、定位和记忆
结构:包括初级听觉皮层、次级听觉皮层和听觉联合区
听觉通路:包括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和听觉皮层
谢谢
1
中耳的鼓膜和听小骨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听觉系统解剖与生理.pptx

听觉系统解剖与生理.pptx

• 外耳道:
– 起自耳甲腔底,内止于鼓膜。长度 2.5~3.5cm。 – 呈S型,软骨部(外1/3)向内、后、上弯曲;骨部
(内2/3)内2/3向内、前、下弯曲,避免异物直接 损伤鼓膜。
• 外耳道峡:距鼓膜0.5cm处,骨性外耳道中段, 第二弯稍过一点的位置。
• 迷走神经分布在耳道口与外 耳道峡之间的外耳道底部。 当使用棉签清洁耳道、取耳 印模时,经常会触及该神经 而引起不由自主的咳嗽。
外耳生理
耳廊: 特有的卷 曲外形能够收集声 音,并把声能传人 耳道;两耳的协同 合作,能够确定声 源方向。
外耳道:起自耳甲 腔底,内止于鼓膜 的封闭管腔,通过 谐振作用将进入人 耳的声音扩大。
外耳含耵聍腺,可清洁皮肤;还含毛囊、皮脂腺 使耳道保持温暖湿润,可阻挡液体,保护内耳。
中耳解剖与生理
鼓室 咽鼓管 鼓窦 乳突
内耳解剖
半规管
负责 平衡
骨迷路 前庭
• 解剖和功能
膜迷路 耳蜗
– 前庭 – 半规管
– 耳蜗
负责听
• 组织学
– 膜迷路
– 骨迷路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蜗顶
蜗底
• 旋转2.5--2.75圈的耳蜗
• 蜗底感受高频声音 • 蜗顶感受低频声音
前庭阶
外淋巴液
中阶
内淋巴液
鼓阶
外淋巴液
耳蜗的横截面
柯蒂氏器和毛细胞:
• 下壁
✓ 颈静脉球
颈静脉球
• 前壁
✓ 咽鼓管开口 ✓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 咽鼓管
鼓窦 乳突
• 后壁
✓ 乳突壁 ✓ 面神经垂直段
面神经垂直段
听小骨
锤骨
连鼓膜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部应用解剖生理

耳部应用解剖生理

耳部应用解剖生理一、耳部解剖人的耳朵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1.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是由软骨和皮肤构成的,它能够接收声音并将其引导入外耳道。

外耳道是连接耳廓和中耳的通道,它有助于声音传导和保护中耳。

2. 中耳:中耳是位于鼓膜后面的空腔,它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鼓膜是外耳道尽头的薄膜,当声音波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时,鼓膜会震动。

鼓室是一个空腔,内部有与咽部相连的咽鼓管,它平衡气压,并帮助传导声波。

听小骨由三块骨头组成,它们分别是锤骨、砧骨和副耳骨,它们传递鼓膜上的振动到内耳。

3. 内耳:内耳位于颅骨内部,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是内耳的主要听觉器官,它对声音进行接收并转换为神经信号。

前庭是平衡器官,它由囊固和鼓室两个部分组成,负责感知身体的重力和方向。

半规管与前庭相连,帮助控制眼睛和头部的平衡。

二、耳部生理1. 听觉传导:当声音波到达耳廓时,外耳会将其引导入外耳道,然后声波通过鼓膜传导到中耳。

鼓膜的振动会使得听小骨震动,进而将声波传递到内耳的耳蜗。

耳蜗中的感觉细胞会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从而我们才能够听到声音。

2. 平衡功能:耳的前庭和半规管对身体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进行头部和身体的运动时,半规管的液体会随之流动,从而刺激感知细胞,并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我们身体的方向和平衡状态。

3. 耳蜗功能:耳蜗是内耳中的主要听觉器官,它内部有许多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接收来自鼓膜振动的声音信号。

耳蜗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从而构成我们对声音的听觉感知。

三、耳部应用1. 保护听力:由于现代社会中噪音污染的普遍存在,保护听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减少外界噪音对耳朵的损害,保护听觉功能。

2. 诊断和治疗听力问题:对于有听力问题的患者,耳部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例如,听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并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一﹑耳的解剖结构人耳具有司听觉及平衡觉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

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外耳和中耳具有导音作用,故称为导音系;内耳则是兼具接受声波(听觉)和平衡刺激(平衡觉)的器官。

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为了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

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外耳的一部分----耳廓。

(1)耳廓:耳廓特有卷曲外行能够搜集声音,并传入外耳道,双耳廓协同作用能够确定声源方向。

耳廓组成如下:①耳轮---耳廓边缘卷曲部分;②对耳轮---耳廓前方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③对耳轮角---对耳轮上端的两个分支;④三角窝---对耳轮角之间的凹陷;⑤舟状窝(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⑥耳甲艇﹑耳甲腔---对耳轮前方的深凹,被耳轮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艇,下部为腔;⑦耳屏---外耳道前方的突起;⑧对耳屏---耳屏对侧的突起;⑨耳屏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迹;⑩耳垂---对耳屏下方的无软骨的部分。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皮肤。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后面为紧,且皮下组织少,故外伤所致的出血不易吸收而易形成血肿;如不及时抽吸处理,及易感染或机化而致耳廓畸形。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烈疼痛。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

耳廓的血管不丰富,并且没有足够的脂肪层起保护作用,皮肤菲薄,因而在特别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

(2)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1~2.9cm,直径约为0.7cm,相当与铅笔的直径。

由外1/3软骨部和内2/3骨部组成。

耳道略呈“S”形弯曲,外段向前上(可动),中段稍向后,内段向前下。

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

婴幼儿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向下,故检查其鼓膜时应将其耳廓向下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

耳鼻喉科:02-耳的解剖与生理

耳鼻喉科:02-耳的解剖与生理
生理过程:毛细胞刺激生物电变化,化学 递质释放神经冲动各级听觉中枢大 脑皮层听觉
思考的问题
机械能是通过什么转换为电能的 是什么原动力让纤毛发生运动 外界声音传到大脑后有没有变化
问题一
机械能是通过什么转换为电能的
物理学常识
水力 风力 → ? 灯泡
涡轮发电机
声音 →?
耳蜗基底膜
大脑
感音部位 基底膜
a. 锥隆起 b. 外耳道 c. 鼓膜 d. 鼓膜张肌 e. 圆窗
a. 面神经 b. 外半规管 c. 上半规管 d. 听小骨 e. 上鼓室盾板
听觉生理
中耳解剖特点保持声音的强度 耳蜗毛细胞把机械能转化电能
Two basic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1.耳蜗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弯曲
3. 前庭感受器主要感知头位(head position)的变化 Vestibular receptor: crista ampullaris (壶腹嵴) Otolith organs---macula utriculi , macula sacculi(椭圆
囊斑,球囊斑)
半规管主要感受空间任何方向的角加速度。壶 腹嵴的毛细胞纤毛埋在嵴帽里。头位变化时壶 腹嵴与头部一起运动而嵴帽为一胶体层,随淋 巴液反向运动,引起纤毛来自曲,刺激毛细胞,机 械-电转换。
ABR的解剖来源
正常人ABR阈值测试结果
人工耳蜗类型
澳大利亚 美国 奥地利 杭州诺尓康
二、平 衡 生 理
Balance
前庭、视觉、本体感觉共同维持身体的平衡。
Vestibule, visual perception, proprioceptive sense
1.视觉感受器:头部相对于环境物体位置的变化, 周围物体运动的信息。 2.本体感觉系统:肌腱,关节,内脏

耳的解剖与生理听觉生理【21页】

耳的解剖与生理听觉生理【21页】
学习学者的 治学精神。
3
上次课回顾
基底膜
4
一、听觉的一般特性
听觉:声音作用于听觉系统引起的感觉。 人耳感觉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Hz,以10003000Hz的声波最为敏感。 耳聋是六项残疾之一。
5
二、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波
锤骨→砧骨

↑↓
耳廓→外耳道→鼓膜 镫骨→前庭窗 →外、内淋巴→螺旋器 →听神经→听觉中枢
空气振动 传音
(外耳)
机械振动 传音
(中耳)
液体波动 传音 感音
(内耳)
神经冲动 综合分析 (迷路后 大脑皮层)
6
骨传导运动耳机
7
骨导
气导
on
骨导:颅骨-------- 内耳 气导:外耳-中耳-内耳
8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 骨导+气导 别人听自己的声音 主要是气导
不像自己的声音?
空气振动---液体波动 衰减(阻抗)
耳的解剖与生理听觉生理
第四节 听觉生理
一、听觉的一般特性 二、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三、外耳与中耳的生理 四、耳蜗的生理 五、听觉中枢的生理
2
知识目标
掌握声音 传入内耳的 途径。
熟悉外耳 和中耳的生 理。
掌握耳蜗 的生理。
能力目标
能理解。
情感目标
理解患者的 痛苦。
19
谢谢
20
结语
谢谢大家!
感知、识别、理解 瞬目、中耳肌收缩、皮肤电位变化等
以上图片来自于 数字科技馆 网站,表示感谢
15
扩展阅 读:
青年起病 听觉过敏、言语识别率低、耳鸣 混合性耳聋 解剖发现:未发现镫骨底板固定 耳蜗型耳硬化症?
16

耳朵的构造和听觉原理

耳朵的构造和听觉原理

耳朵的构造和听觉原理介绍耳朵是人类感知环境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能够捕捉声音,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和方向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耳朵的构造和听觉原理,并解释它们是如何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的。

一、外耳和中耳1. 外耳的构造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通过形状调节声音进入外耳道,起到集中声波的作用。

同时,外耳道中的毛发及分泌物也有助于阻止灰尘等异物进入内部。

2. 中耳的构造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伞裤垂体。

鼓膜负责接收声波并将其传递给听骨链。

听骨链由三块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

这三块听骨通过连接相互传递声波,并放大它们到内耳。

二、内耳与听觉原理1. 内耳的构造内耳由蜗壳、前庭和半规管组成。

蜗壳是内耳的主要感听器官,其中含有上万个毛细胞,负责转换声波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前庭和半规管则负责平衡和空间定位。

2. 听觉原理当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进入内耳时,鼓膜开始振动。

这些震动将通过听骨链传递到内耳的蜗壳。

蜗壳中的毛细胞会根据声波的频率振动,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3. 耳蜗等值刺激原理根据耳朵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不同频率时,人会感受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因为内耳中的毛细胞在不同位置对特定频率或声音起反应,被称为“地图等值刺激原理”。

4. 残余听觉性能与高效接收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复杂的声音环境。

然而,由于我们拥有两只耳朵并且头部具有一定分离力,在接收声音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双耳一起工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声音的方向、距离和高度,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5. 平衡感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通过感知头部的加速度和方向来提供平衡感。

这些器官共同协调身体姿势,并通过与大脑的通讯,帮助我们保持直立、走路和进行其他动作。

总结耳朵是一个精密且复杂的器官系统,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收集声音,中耳将声波传递至内耳,并通过鼓膜和听骨链放大声音。

内耳中的蜗壳负责转换声音为电信号并传递到大脑处理。

第四章 感觉器官2耳

第四章 感觉器官2耳

鼓膜也叫耳膜,其外观灰白色、有 光泽,分隔外耳道与鼓室腔,距离外 耳道口约2.5~3cm。鼓膜呈椭圆半透 耳道口约2.5~3cm。鼓膜呈椭圆半透 明的薄膜状。鼓膜与外耳道底约成 45°~50°的倾斜角。婴儿鼓膜更为 45° 50° 倾斜,几乎呈水平位。在其内面,锤 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 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 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其中央最凹 陷处,称为鼓膜脐部。自鼓膜脐部向 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 名光锥。 鼓膜只有0.1cm,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 鼓膜只有0.1cm,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 外层是皮肤,中间层是放射状和环状纤 维,内层为粘膜。鼓膜有一定的弹性和 张力。鼓膜上方1 张力。鼓膜上方1/4的三角形区没有中 间纤维层,比较松弛,称为松弛部,其 余3/4部分称为紧张部。
2、外耳道 长度: 长度: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管
道,成人约长2 2.5cm。 道,成人约长2-2.5cm。 组成: 1/3为软骨部,是耳廓 组成:外1/3为软骨部,是耳廓 软骨的延续,内2/3为骨部。两 软骨的延续,内2/3为骨部。两 个部分交界处较狭窄。皮肤较薄, 皮下组织少,外耳道的皮肤含有 毛囊、皮脂腺外,还含有耵聍腺。 形状: 形状:外耳道是一个弯曲的管 道,从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前上, 次稍微后,然后向前下。 可动性: 可动性:软骨部有可动性。
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声波的传 导、增加声音的强度。
耳廓 软骨部 外耳道 骨部 内2/3 外耳道 外1/3
鼓膜
内耳
鼓室 外耳门 颈内动脉 咽鼓管 乳突 鼓膜张肌
耳垂
二、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 乳突小房 1、鼓室即中耳腔,是不规则的 鼓室即中耳腔,是不规则的 鼓膜 含气腔,可以分为六个壁。 外侧即鼓膜,内侧就是中耳和 内耳的交界处, 向前与咽鼓管相连,向后与乳 突窦相连, 上下壁分别是分割鼓室与颅中 窝和颈静脉的薄层骨板。 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血 管、神经。

耳的解剖与功能-精美PPT

耳的解剖与功能-精美PPT
条件下动作电位 A、发放频率减慢 B、幅度变小 C、发放频率变慢,幅度变小 D、潜伏期延长 E、发放频率变快
4、正常成人眼看6米以内物体时,折光系统 A、不需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B、不调节时,物体在视网膜前形成清晰的图像 C、需要调节,物体在视网膜后形成清晰的图像 D、需要调节,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E、需要调节,物体在视网膜前形成清晰的图像
2、椭圆囊和球囊:
①结构: · 囊内有内淋巴,各有一个囊斑,其上面有毛细胞,
其纤毛埋植在位砂膜内,内有位砂,比重大于内淋
巴,故有较大惯性。 ·椭圆囊的囊斑平面与地面平行,位砂膜在毛细胞上 方;球囊的囊斑是直立时与地面垂直,毛细胞纤毛 向水平伸出,而位砂膜与囊斑平行地被悬挂。
·每个毛细胞的动、静毛的相对位置都不完全相同。 ②适宜刺激:各个方向的直线加速运动,反射性 地引起肌张力改变以调整身体的姿势、保持身体 的平衡。
耳的解剖与功能
梅河口市新华医院 文振豪
耳的听觉功能
※听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1、产生听觉总过程 声源引起空气振动疏密波 外耳道、鼓膜、听骨链传音 卵圆窗 耳蜗中淋巴、基底膜振动 外耳和中耳 正常气传导
内耳(换能) 螺旋器毛细胞兴奋 听神经 大脑听皮层 产生听觉
2、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频率响应较好、失真度小。 •有增强作用:实际振动面积 55mm2,卵圆窗面积3.2 mm2, 二者比17.2,即到卵圆窗时 压强增加17.2倍。
2、听骨链:
• 锤骨、砧骨和镫骨。
• 锤骨柄贴在鼓膜内侧面,
镫骨脚板贴卵圆窗。
• 增强作用:锤骨柄是杠杆长臂,
砧骨长突是杠杆短臂,二者比 1.3:1,即经它传导后增强1.3倍。
1、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耳共分为三部分,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见图4 1)。

图4 1耳的组成及结构关系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1) 耳郭耳郭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两侧的颞部。

耳郭主要以软骨为支架,其软骨与外耳道软骨相连。

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耳郭的其余部分被覆软骨膜、皮肤和极少的皮下组织。

因皮下组织较少,故发生炎症时,压迫或牵拉耳郭可引起剧痛。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2) 外耳道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

成人的外耳道长2.5~3.5 cm。

外耳道的外侧1/3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部,骨和软骨交界处称为外耳道峡部。

成人的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故检查外耳道深部及鼓膜时需向后上外方提起耳郭,将耳道拉直,方能看清楚。

小儿的外耳道因骨部尚未发育成熟,较狭小,故检查时应向下方牵拉耳郭。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1) 鼓室鼓室又称中耳腔,为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的含气空腔,位于颞骨内,是颞骨内最大的不规则含气空腔。

鼓室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鼓窦与乳突小房相连,经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以鼓膜紧张部上、下缘水平为界,鼓室可分为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三部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2) 鼓窦鼓窦为鼓室后上方较大的含气空腔。

鼓窦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通乳突小房。

鼓窦上方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是乳突小房与鼓室相通的要道,也是中耳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3) 乳突乳突腔呈蜂窝状,内含许多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小房,且各小房彼此相互连通,其内由无纤毛黏膜覆盖。

乳突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

耳的听生理解剖学

耳的听生理解剖学

谢 谢!
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 值,用p表示,单位是帕(Pa)。 讨论某一点的声压级,是用该点的声压p 与参考声压p0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再乘以 20的值,缩写为SPL,单位是分贝(dB)。 声压级是反映声信号强弱的最基本的参 量,为客观的物理量,为绝对值。
听力级
听力级是相对于声压级而言的,是一个 相对量,用HL表示,单位是分贝(dB)。 听力零级:对于每一频点,取100位听力 正常的18-20岁的年轻人的听阈的平均值 定为听力零级,即0dBHL。

(中耳、传声变压)
• -外内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 (液体波动) (感音)
(大脑皮层综合分析)

(内耳)
耳朵听生理图二
骨传导
• 移动式骨传导
– 声波-振动颅骨—头颅含迷路做整体反复来回运 动—迷路内淋巴反向移动—振动基底膜—刺激毛 细胞
• 压缩式骨传导
– 声波—振动颅骨产生疏密相间的作用—压缩骨迷 路—外淋巴液运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外耳Biblioteka 1、耳廓(集音) 2、外耳道
中耳(传导声音)
1、鼓膜 2、鼓室 3、听骨链【锤、砧、镫】 4、咽鼓管(功能测试EPT)
内耳(感音、初步分析)
1、前庭(平衡、眼震电图) 2、半规管(平衡、三维) 3、耳蜗 4、内淋巴液
耳朵听生理图一
空气传导

锤骨-砧骨
•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
镫骨-前庭窗-

耳朵和听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耳朵和听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避 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有助于维护听力 健康。
定期检查听力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及 时发现并干预听力下降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耳
由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 成,主要功能是放大声音 并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
内耳
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 平衡。
听觉系统组成及作用
听觉感受器
位于内耳的耳蜗内,可将 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 。
听觉传导通路
由听神经和各级听觉中枢 组成,负责将听觉信号传 递至大脑进行识别。
大脑听觉皮层
听觉感知
大脑听觉皮层对神经信号进行 加工和处理,形成听觉感知, 使我们能够听到并理解声音。
02
外耳部解剖与生理
耳廓形态特点及功能
耳廓形态
耳廓由软骨和皮肤构成,具有复杂的 三维结构,包括耳轮、对耳轮、耳屏 、对耳屏等部分。
定位功能
耳廓的形态和位置有助于我们判断声 源的方向和距离,实现声源定位。
集音功能
外耳道内的耵聍腺分泌的耵聍具有 清洁外耳道、防止异物进入的作用 。
鼓膜结构及振动传递机制
鼓膜结构
鼓膜是一层菲薄的半透明膜性结构,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呈椭圆形,面积 约55mm²。
振动传递机制
当声波到达鼓膜时,鼓膜将声波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听 骨链,进而传入内耳。鼓膜的振动经过听骨链的放大作用,使得内耳淋巴液发 生波动,从而刺激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听觉区域定位
初级听觉皮层
位于颞叶,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上行听觉传导束的信息。
高级听觉皮层
位于颞叶和顶叶交界处,负责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听觉信息,如语 音识别、音乐感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一﹑耳的解剖结构人耳具有司听觉及平衡觉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

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外耳和中耳具有导音作用,故称为导音系;内耳则是兼具接受声波(听觉)和平衡刺激(平衡觉)的器官。

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为了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

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外耳的一部分----耳廓。

(1)耳廓:耳廓特有卷曲外行能够搜集声音,并传入外耳道,双耳廓协同作用能够确定声源方向。

耳廓组成如下:①耳轮---耳廓边缘卷曲部分;②对耳轮---耳廓前方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③对耳轮角---对耳轮上端的两个分支;④三角窝---对耳轮角之间的凹陷;⑤舟状窝(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⑥耳甲艇﹑耳甲腔---对耳轮前方的深凹,被耳轮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艇,下部为腔;⑦耳屏---外耳道前方的突起;⑧对耳屏---耳屏对侧的突起;⑨耳屏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迹;⑩耳垂---对耳屏下方的无软骨的部分。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皮肤。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后面为紧,且皮下组织少,故外伤所致的出血不易吸收而易形成血肿;如不及时抽吸处理,及易感染或机化而致耳廓畸形。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烈疼痛。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

耳廓的血管不丰富,并且没有足够的脂肪层起保护作用,皮肤菲薄,因而在特别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

(2)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1~2.9cm,直径约为0.7cm,相当与铅笔的直径。

由外1/3软骨部和内2/3骨部组成。

耳道略呈“S”形弯曲,外段向前上(可动),中段稍向后,内段向前下。

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

婴幼儿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向下,故检查其鼓膜时应将其耳廓向下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

外耳道弯曲的意义在于既可避免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又能对某种频率的声波起共振作用。

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约0.5cm处,后者称为外耳道峡。

婴儿的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尚未完全发育,故较狭窄。

外耳道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及骨膜粘连较紧,同时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所以当外耳道皮肤肿胀时,疼痛较剧。

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借助耳道的绒毛不断的细微运动,将细小的耵聍颗粒送到耳甲腔,起着清洁皮肤的作用。

另外还富有毛囊和皮脂腺,能够使耳道保持温暖,湿润。

外耳道的另一端为鼓膜所封闭,形成一端密闭的管腔,任何密闭或开放的管腔都有固定的谐振频率,耳道也不例外。

大部分耳道的谐振频率在2000-3000Hz,平均共振峰是2700Hz,这使进入人耳的声音将会增强。

谐振的强度与耳道形状和大小有关。

外耳道底部,耳道入口与峡部之间,有迷走神经的分布。

约1/7的人在使用棉签清洁耳道,取耳印模,佩带耳模或助听器时,经常会触及该神经而引起不由自主的咳嗽,但未必双耳均会发生。

2)中耳:中耳位于内,外耳之间,是传导声波的主要部分,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3部分,容积约为1~2ml。

(1).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的空腔。

向前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借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

鼓室由6个壁组成。

外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

鼓膜介与鼓室与外耳之间,中心微向内凹入,椭圆形,鼓膜的大小约为5角硬币的1/2。

约高9mm,宽8mm,厚0.1mm,相当与纸张的厚度,但却非常坚韧与外耳道下壁之间约成45°,故外耳道的下壁比上壁长。

婴儿的鼓膜更为倾斜,几呈水平位。

正常鼓膜是半透明的,呈白色到粉红色,因此我们可以透过鼓膜看到其内部结构鼓膜本身无固有振动和残余振动,故能将外界的各种频率的声波如实地传导到内耳。

鼓膜由3层组织组成,外层与外耳道皮肤的上皮相连续;中层由纤维组织构成,使得其可承受水,空气,感染等各种影响,内层由鼓室腔粘膜构成。

正常人锤骨柄悬于鼓膜顶端,自上而下达其2/3,此点既为脐部。

鼓膜的下4/5部分较紧张,称之紧张部,上1/5部分由于缺乏纤维层,一般较松弛,称之为松弛部。

当耳镜检查耳朵时,在鼓脐与鼓膜底的反射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

鼓膜小的穿孔,其上皮细胞可自行修补。

内壁:内耳的外壁,上有前庭窗(卵圆窗),被镫骨底和环状韧带封闭,和蜗窗(圆窗),被第2鼓膜封闭等重要结构。

前壁:既颈动脉壁。

以一层极薄的骨板与颈动脉相隔,薄骨板有时不完整,可成为感染的途径。

后壁:又名乳突壁,上方有乳突窦入口,使鼓室与乳突小房相通,故中耳炎可经此蔓延至乳突窦与乳突小房。

上壁:既鼓室盖或称为鼓室天盖,由颞骨岩部构成,其上为颅中窝,在婴幼儿时常未闭和,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与鼓室相通,可成为中耳感染进入颅内的途径之一。

下壁:鼓室底,一层薄骨板与颈动脉球分隔。

鼓室内容有听骨小骨,肌肉,神经等。

我们主要讲一下与声学有关的听小骨。

听小骨: 听小骨为人体内最小而互相连接的一组小骨。

由锤骨,砧骨,镫骨构成,形成听骨链。

锤骨居外侧,以锤骨柄连接鼓膜。

镫骨在内侧,以镫骨底和环状韧带封闭前庭窗。

砧骨连于锤,镫之间,3个听小骨借关节相连接形成听小骨链,使鼓膜与前庭窗连接起来。

当声波振动鼓膜时,3个听小骨成一杠杆串联运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因此,听小骨链是维持听力的重要结构,若有损坏既可使听力下降。

听小骨的运动与鼓室内的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相关。

它们均是体内最小的肌肉,前者附着在锤骨柄上,可调节鼓膜的紧张度和震动幅度,后者则附着镫骨颈上,可调节声波对内耳的压力,两块肌肉的另一端连着鼓室壁。

两者协同作用,可使听骨听小骨链紧密相连协调对声音的反应,并能避免过强声音可能引起的损伤。

2)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40mm。

由骨部与软骨部组成。

外1/3为骨部,呈开放性,内2/3为软骨部,以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部,在静止状态下形成闭和裂隙,可以防止鼻烟部分泌物,细菌进入鼓室。

在张口,吞咽,咳嗽等时,咽口开放,使空气进入中耳,维持鼓室内外气压平衡。

当鼻咽部炎症等引起咽口阻塞时,鼓室内的空气逐渐被吸收,内压下降,于是鼓室内陷而影响听力,并有耳痛,耳鸣和耳闷等症状。

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2.5cm,于水平面约成40度角,利于中耳液体排出并预防感染。

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平直,短,管腔大,而且处于开放状态,故小儿的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鼓室,常导致中耳炎。

(3)乳突小房:为乳突内的许多含气小腔,向前经乳突窦与鼓室相通。

乳突窦是鼓室与乳突小房之间的小腔,向前经乳突窦口通鼓室,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

一岁以内的婴儿只有乳突窦,乳突小房尚未发育。

由于鼓室,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黏膜相连续,故中耳炎可蔓延至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小房与乳突窦仅以一薄骨板与颅中窝相隔,如乳突小房炎症侵蚀此骨质时,则可引起颅内感染。

3)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含听觉及位置感受器官。

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二者形状相似,膜迷路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

膜迷路含有内淋巴。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1)由致密的骨质构成。

包括骨半规管,前庭,耳蜗。

前庭:位于耳蜗及半规管之间,容纳椭圆囊及球囊。

外壁既为鼓室内壁。

上有前庭窗和窝窗。

骨半规管:由外(水平),前(上垂直),后(垂直)三个半圆形的管道构成,其中上和后半规管共用一只脚,故三个半规管共有5孔通入前庭。

管内充满外淋巴液,这些半规管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运动,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面,形似蜗牛壳。

主要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管组成。

骨蜗管(蜗螺旋管)旋绕蜗轴2.5~2.75周,全长约30~32mm,从蜗轴伸出的骨螺旋板将骨蜗管完整的分为上下2腔。

上腔又由前庭膜分为2腔,故骨蜗管内共有3个腔,上方者为前庭阶,中间者为蜗管,又称中阶,属膜迷路,下方者为鼓阶。

前庭阶,鼓阶内充满外淋巴液,且互通。

前庭阶始于前庭窗,前庭窗上有一层薄黏膜,镫骨底版附于黏膜内,这样听骨链上的运动就转化为前庭阶内外淋巴液的振动。

鼓阶始于窝窗(圆窗),为窝窗膜(第二鼓膜)所封闭。

(2)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其形态基本与骨迷路相似,但管径较小,悬浮于外淋巴液中,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

膜迷路分为4部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各部互相沟通,形成一密闭的管道,容纳内淋巴。

膜窝管与听觉有关,其他与平衡觉相关。

椭圆囊:位于前庭内,有膜半规管的5个开口,囊壁有椭圆形,较厚的感觉上皮区,既椭圆囊斑,亦称位觉斑,感受位觉。

球囊:位于前庭内,内壁有球囊斑,亦感受位觉。

椭圆囊和球囊均为平衡觉感受器,不仅能感受静止时的位置变化,还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时位置变化的刺激。

膜半规管:借5管与椭圆囊相通,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时位置变化的饿刺激。

膜蜗管:又名中阶或蜗管,位于前庭阶及鼓阶之间,上壁为前庭膜(赖斯纳氏膜)与前庭阶相隔,不互通。

外含外淋巴液,内含内淋巴液,下壁为基底膜与鼓阶相隔。

基底膜是螺旋器的根据地。

基底膜上有支柱细胞,内外毛细胞和胶状盖膜组成的螺旋器,又名Corti器。

毛细胞是听觉细胞,盖膜是一种胶状物质,内侧附在支柱细胞上,其余部分覆盖毛细胞。

淋巴液的波动使盖膜产生起伏运动,带动毛细胞,转化为神经冲动,由毛细胞内含的听神经末梢传导上行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毛细胞:为听觉的感觉细胞,内毛细胞约有3500个,外毛细胞有12000个以上。

有关耳蜗和听神经对声音的译码和传递的确切机理未完全清楚。

目前的理论主要有三种。

①部位理论:即每一个毛细胞对特定的频率产生反应;②连发理论:既单个与多个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特性不一;③瞬时理论:认为1000HZ以下外毛细胞起作用,反之内毛细胞起作用,两种方式协同完成特定频率的传导。

正因为原理的不确定性,目前很多的耳科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毛细胞底部含有神经末梢,多根神经纤维组成螺旋神经节,并集结形成耳蜗神经,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共同组成前庭蜗神经(听神经,第8对脑神经),其中95%的神经纤维与内毛细胞相连,只有5%与外毛细胞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