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

合集下载

2023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2023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2023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引言在全球范围内,粮食危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粮食供应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

这份报告将探讨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潜在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全球粮食供应状况2023年,全球粮食供应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粮食产量可能会下降,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和土地资源的减少。

这将导致粮食供应减少,从而引发粮食危机。

2.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面临更加极端和不可预测的天气事件,如干旱、洪灾和飓风。

这些天气事件不仅破坏农作物,还影响粮食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导致粮食产量减少。

3. 自然灾害对粮食供应的影响自然灾害是另一个严重威胁粮食供应的因素。

2023年,全球可能面临更多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和洪水。

这些灾害破坏了农田和农作物,导致粮食供应减少。

此外,自然灾害还会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储藏设施造成损坏,加剧粮食危机。

4. 土地资源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全球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2023年,土地资源减少将限制粮食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剧粮食危机。

此外,土地的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也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5. 解决粮食危机的可能方案面对2023年可能发生的全球粮食危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改进农业技术和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采取适应性措施减少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保护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土地使用,保护农业用地,减少土地的不可逆性开发。

•支持农民和农业发展:提供农业补贴和支持,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但我们仍然有机会应对它。

粮食危机ppt课件

粮食危机ppt课件
某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业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农业补贴、推广农业科技、优化种植结 构等,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成功案例二
总结词
全球协作,资源整合,技术援助
VS
详细描述
某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通过 提供技术援助、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发 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效缓解了 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
目录
• 引言 • 粮食危机的成因 • 粮食危机的现状与趋势 • 解决粮食危机的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粮食危机的定义
粮食危机
指全球或某一区域内粮食供应严重不 足,导致粮食价格暴涨,大量人口无 法获得足够的食物,面临饥饿和营养 不良的风险。
粮食危机的特点
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影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政 治不稳定。
失败案例:某地区因粮食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
总结词
政策失当,社会不公,民众抗议
详细描述
某地区因政府政策失当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同时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最终引发民众抗议 和社会动荡。
06
结论
对粮食危机的认识与理解
粮食危机是指全球或地区性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大量人口面临饥饿和营养不 良的风险。
粮食危机的产生原因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战争和政治动荡、人口增长和经济 发展等。
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01
02
03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 、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 环境。
循环农业
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 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 染。
精准农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 农业的精准化管理和生产 。
05
案例分析

人类是否有能力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人类是否有能力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人类是否有能力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但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恶化,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这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那么,人类是否有能力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一、粮食危机的背景和现状1.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和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和供应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全球粮食危机主要源于人均粮食供应的紧张局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

目前,世界上有8.2亿人口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面临着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

因此,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共同的挑战。

2.全球粮食危机的现状目前,全球每年因饥饿和营养不良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60万,80%的死亡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发生。

同时,全球的粮食供应和生产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许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的情况。

因此,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刻不容缓。

二、人类是否有能力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人类是否有能力解决全球粮食危机,这是一个需要仔细分析的问题。

虽然目前全球粮食安全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同时也有许多措施可以采取来缓解粮食危机。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是解决粮食危机的关键。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稳定全球粮食供应。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可以减少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2.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通过合理规划和开拓新的种植区,可以增加全球粮食的种植面积,达到缓解粮食危机的目的。

同时,在种植时还需要注意土地水利的保护和提高耕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全球合作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共同解决。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不仅可以极大地加速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也可以减少粮食的浪费和绿色消费,从而更好地实现全球粮食安全。

4.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理念粮食危机的根源往往是过度消费和浪费,因此,通过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理念的倡导,可以减少粮食的浪费和过度消费,降低粮食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三、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全球合作,创新科技,加大投入,提高效率,增加种植面积,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意识等措施,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危机一、危机概况。

根据世界银行保守的估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5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即年均收入不足370美元,到1990年增至10亿人。

有15亿人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条件,大约20亿人没有安全饮水条件。

90年代,除传统因素外,气候灾害、前苏联地区的动荡、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艾滋病在非洲的蔓延,又将成千上万的抛进了贫困的队伍。

由于贫困,全世界有8亿人患营养不良症。

1999年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表明,世界上的绝对贫困人口已增至15亿,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中将有19亿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

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的:“我们正在输掉与贫困之间的斗争。

”严重贫困国家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了。

1964年,被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国家有24个,1980年为31个,而到1990年则达42个——26年内增加了75%。

1970年,只有一个国家(乍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降;到1980年,这样的国家达35个;而到1990年,在人口与发展的竞赛中遭到失败的国家已不下90个。

从另一角度说来,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在1970年至1985年期间,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从占富裕国家人均收入的3.1%下降到了1.9%。

少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7,却生产4/5的世界产品,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20倍。

相应的,这些发达国家用于医疗保健、教育和环保的总开支水平都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也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

贫富差距不仅表现在国与国之间,更表现于一国内部,有时还有两性之间。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明确把贫困定为地球的重要污染物。

会议指出,由贫困产生的对生命维持系统的压力,和由工业、技术及富人过度消费造成的污染一样重要;两者都会导致基本自然资源迅速耗尽。

不难想象,事实也一再表明,发展中国家过度贫困,必然导致他们过度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出现内乱并波及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更为严重。

国际粮食危机加剧

国际粮食危机加剧

国际粮食危机加剧: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压力引言近期,国际社会频频发出关于粮食危机的警报。

全球多地的极端天气、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正在导致粮食供应链的严重中断。

这一系列因素叠加,使得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粮食危机背后的原因,以及国际社会为应对这一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生产的冲击1. 极端天气的频发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粮食生产。

近几年,全球多地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现象,如欧洲和北美的高温干旱、亚洲的暴雨和洪水、非洲的干旱和沙漠化等。

这些气候异常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还加剧了土壤退化和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2. 作物减产与粮价上涨气候变化引发的作物减产已成为全球粮食供应链中的主要威胁。

例如,小麦和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在多个主要产区的产量显著下降,导致全球粮价持续上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2024年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已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价格上涨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应,还增加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负担。

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粮食供应链危机1. 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尤其是在小麦和葵花籽油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冲突地区的农田被摧毁,粮食生产大幅下降。

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导致的制裁和贸易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不稳定。

这场冲突不仅直接导致了粮食短缺,还波及全球市场,推动了粮价的进一步上涨。

2. 其他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除了乌克兰危机,其他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也在加剧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

例如,中东和非洲部分国家的内战和政治动荡,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中断和粮食进口渠道的封锁。

这些地区的局势动荡使得本已脆弱的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对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而言,粮食短缺的风险急剧上升。

三、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1. 供应链中断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

1. 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超过8亿人面临饥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如果不加以关注和解决,将会导致更多人陷入饥饿和贫困之中。

2. 粮食危机的存在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动荡、难民潮等,对全球的稳定和和平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责任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

3. 名人名句,约翰·肯尼迪曾说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贫穷,只有绝对的贪婪。

”这句话提醒我们,全球粮食危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浪费。

我们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4. 经典案例,2011年的索马里饥荒就是一个典型的全球粮食危机的案例。

当时索马里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导致数百万人面临饥饿和疾病。

这次饥荒不仅仅是索马里的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援助。

反方观点,不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

1. 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去解决。

每个国家都应该优先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全球粮食危机上。

2. 关注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而且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

每个国家都应该把资源用在自己国家的发展上,而不是为了全球问题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3.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说过,“美国利益至上。

”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国家都应该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为了全球问题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4. 经典案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致力于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政府认为,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不是为了全球粮食危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正方认为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因为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反方则认为不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因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

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英语作文

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英语作文

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英语作文English Response.The global food crisis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issue that is affecting b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 main causes of the crisis include conflict, climate change, rising food prices, and population growth.Conflict is a major driver of food insecurity. When war or civil unrest disrup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people are at risk of going hungry. For example, the ongoing conflict in Yemen has led to a severe food crisis, with millions of people facing starvation.Climate change is also a major threat to global food security. Extreme weather events, such as droughts and floods, can damage crops and livestock,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farmers to produce enough food. For example, the recent drought in the Horn of Africa has caused widespread cropfailures and livestock deaths, leaving millions of people in need of food assistance.Rising food prices are another major factor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food crisis. The cost of food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 for year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demand for food, ris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speculation in the global food market. For example, the price of wheat has more than doubled in the past year,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many people to afford basic food staples.Population growth is also putting a strain on global food resources.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expected to reach 10 billion by 2050, which will put a significant demand on food production systems. For example, the demand for meat is expected to double by 2050, which will require a major increase in livestock production.The global food crisis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ecurity. It is essential that we take action to address the causes of the crisis and to ensure that everyone hasaccess to enough food to live a healthy and productive life.中文回答。

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爆发将影响我国粮食贸易发展报告模板

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爆发将影响我国粮食贸易发展报告模板
增加国内粮食生产: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增加国内粮食产量,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1
2
3
全球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ood Crisis on China
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贸易的影响
02
The impact of grain imports on China's grain trade
全球粮食危机对我国粮食贸易结构的影响最后,全球粮食危机也将会对我国粮食贸易的结构产生影响。由于粮价的上涨,一些传统的粮食进口国可能会减少进口,而一些非传统的粮食进口国可能会增加进口。这将会使得我国的粮食贸易市场变得更加复杂,也增加了我国控制粮食价格波动的难度。
全球粮食危机对我国粮食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综上所述,全球粮食危机对我国粮食贸易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全球粮食市场,降低粮价上涨对我国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内粮食生产的保障,提高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
粮食价格
全球粮食危机
消费者
农业生产者
粮食供应链
政府
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2.
3.
4.
5.
6.
总结和展望
06
Summary and Outlook
1. 影响我国粮食贸易
2. 改变全球粮食市场格局
3. 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总结
展望
乌克兰
全球粮食危机
粮食出口
粮食市场
通货膨胀
中国应对粮食危机的策略
粮食是中国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其生产、消费和贸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其粮食需求量占全球粮食贸易的较大份额粮食贸易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中国还通过进口不同的粮食品种来平衡国内供需,从而确保市场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粮食危机一、危机概况。

根据世界银行保守的估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5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即年均收入不足370美元,到1990年增至10亿人。

有15亿人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条件,大约20亿人没有安全饮水条件。

90年代,除传统因素外,气候灾害、前苏联地区的动荡、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艾滋病在非洲的蔓延,又将成千上万的抛进了贫困的队伍。

由于贫困,全世界有8亿人患营养不良症。

1999年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表明,世界上的绝对贫困人口已增至15亿,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中将有19亿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

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的:“我们正在输掉与贫困之间的斗争。

”严重贫困国家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了。

1964年,被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国家有24个,1980年为31个,而到1990年则达42个——26年内增加了75%。

1970年,只有一个国家(乍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降;到1980年,这样的国家达35个;而到1990年,在人口与发展的竞赛中遭到失败的国家已不下90个。

从另一角度说来,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在1970年至1985年期间,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从占富裕国家人均收入的3.1%下降到了1.9%。

少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7,却生产4/5的世界产品,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20倍。

相应的,这些发达国家用于医疗保健、教育和环保的总开支水平都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也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

贫富差距不仅表现在国与国之间,更表现于一国内部,有时还有两性之间。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明确把贫困定为地球的重要污染物。

会议指出,由贫困产生的对生命维持系统的压力,和由工业、技术及富人过度消费造成的污染一样重要;两者都会导致基本自然资源迅速耗尽。

不难想象,事实也一再表明,发展中国家过度贫困,必然导致他们过度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出现内乱并波及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更为严重。

与贫困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饥荒问题。

饥饿和无粮食保障已波及全球,而且在一些地区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当前,34个发展中国家在粮食供应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受饥饿影响最大有非洲南部(2.1亿人)及南亚和东南亚(5.12亿人),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则有6300万人在挨饿。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世界食品和农业状况》,罗马,1998年)指出,如果说1992年至1994年世界上粮食短缺人口为8.22亿的话,那么1994年至1996年则增加到了8.28亿;发展中国家有20%的人口粮食无保障。

更有甚者,世界粮食产量正在下降,而比粮食产量下降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数百万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根本无法获得粮食。

目前,全世界75%以上的人口只能勉强吃饱饭,近5亿人口严重营养不良。

全世界每年有41000儿童死于饥饿和有关疾病。

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报告表明,预期寿命在下降,婴儿死亡率上升,经常发生饥荒。

在35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当中,1985年有21个国家的人均每日卡路里总量少于1965年;近10年来,115个发展中国家几乎有一半发生了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

1亿多非洲人的食物严重短缺。

6000多万人处于饥饿的边缘,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死于艾滋病。

在南亚,大约有2亿人永远生活在饥饿和疾病的阴影下。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出:“饥饿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和践踏。

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的紧急措施来消除饥饿。

”因此,有必要积极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利用各方面的技术和资金,其中包括减轻发展中国家外债等,以鼓励这些国家采取政策,确保食品持续供应。

但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虽然随之带来了脱离社会发展进程和国家间不平等的危险,50年后的贫富差距可能比今天还大,可是忍饥挨饿的人数比例在不断减少。

1970年有1/3的人营养不良,今天这一比例已下降到20%。

到2010年,还将减少12%。

从2010年到2015年这段时期,粮食生产可望提高2%。

这看上去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忍受饥饿的国家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

然而,只有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善分配体系才会带来根本的转折。

其中,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将会成为提高粮食生产的一大潜力。

但是,即使取得了所有的进步,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在今后几十年内仍是人类的一大挑战。

[世华财讯]近期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在美国农业部报告意外利多以及多国采取降息政策的提振下联袂上涨,期间虽然出现了回调走势,不过目前农产品整体上行的趋势仍没有改变。

就国内市场而言,尽管国内粮食有望迎来丰产,但是在部分国家产量调减及市场通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粮食价格的回调难度较大,阶段性的上涨可能成为常态。

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趋势维持已久,但在美国农业部报告公布后,价格出现跳跃式的发展,特别是10月11日国内粮食品种出现全线涨停的井喷行情。

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而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受到外部市场的带动。

近期上涨加速主要因美国农业部10月份报告大幅调减美国大豆、玉米产量预期,引起市场对未来作物供应趋紧的担忧。

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出现惊人调整,国际上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先后宣布降息,美元指数也大幅下滑。

在此情况下,资本市场再次活跃,同时让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市场获的支撑,而相比较工业品,农产品的涨幅较小,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国际资本的青睐。

除了受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带动之外,国内生产资料水平提高农资水平提高同样支撑着价格区间的上移。

数据显示,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化肥以及机械作业的成本相比上年提高5-10%,其中还不包括不断提高的人工成本,因此粮食价格的区间上移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市场也担心将进一步推高市场物价水平。

不过反过来看,粮食价格上涨也只是通胀的反映,是社会商品整体通胀的结果。

更进一步的来说,当前部分粮食品种价格相比较2008年的历史高点仍有差距,例如豆类。

而国内粮食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当前恢复性上涨应属于价值回归。

国家也乐见农民丰产又丰收,何况,保持粮食价格的适当上涨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国内粮食供给,保证粮更容易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保持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我们认为,当前粮食价格的上涨仍属于温和理性,但对价格的调控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最终伤害的还是种植者的利益。

总的来看,当前内外农产品联袂上涨的态势已经形成,短期内上行趋势可能较难扭转。

尽管通过政策性的调节将有望获得一定调控效果,但长期来看,市场自身的调节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信全球粮价在新粮上市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下,价格的上涨趋势会逐渐的减弱,而市场也会在新的位置找到平衡。

据《国际金融报》世界各国的高通胀一浪高过一浪,极端气候影响下的全球粮荒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地区局势的演变,一场粮食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上演。

据海外媒体报道,日本跨国粮食企业近来加大了海外采购粮食的步伐。

促通胀高烧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因粮食和白糖成本激增,全球食品价格在9月攀升至两年高点。

10月13日,巴基斯坦报道称,受食品价格上升因素影响,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高达15.71%,年通胀率为13.77%。

埃及也表示,受食物价格影响,9月通胀率已升至11%。

法国统计局昨日发布报告称,因农产品价格上升,该国9月CPI年率上升1.8%。

法国农业部当天已委派经济考察团深入农村和工厂,调查食品产业链,希望能借此遏制价格飙升。

就连粮食供应一向充裕的美国也难独善其身。

《彭博新闻社》昨日发布调查报告称,除去粮食和能源价格外,美国的消费价格在明后两年可能升高1.2%至1.5%,更有人预计,这一价格指数将超2%。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农产品供给现阶段很足,不过,一旦全球陷入粮食紧缺危机,美元贬值,食品价格高涨也会把美国拉入高通胀。

夺粮战打响全球粮食的日益紧张进一步促发了粮食争夺战。

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说,日本从去年开始就在欧洲等国部署争抢粮源。

从未涉足法国农产品市场的日本丸红株式社近日派代表赴法洽谈收购小麦的项目,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

日本媒体认为,这是日本拓展海外供粮渠道的先头兵。

其实,法国并不是日本的第一个目标,日本正加速在阿根廷采购玉米和大豆,并投资莫桑比克土地种植农作物。

而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两大压力,一是外资挤占国内市场,二是跨国粮商抢夺市场。

日本媒体预测说,目前,中国占据世界大豆贸易量的1/3,预计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的缺口为1100万吨,2020年将高达2800万吨。

长期看,中国的玉米和小麦进口量也将出现缺口。

弘业期货青岛营业部总经理刘新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中长期粮食短缺问题,国家必须加大对粮企的扶持,尤其要发挥国企在粮食产业中的作用;期货市场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民经济,并且要对国家经济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期货市场要积极配合国家实现农产品价格的调控,要为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作出自己的贡献。

具体方式就是不要一味地做主要市场的影子市场,投资者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价格进行发现。

二、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中国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去年超过一万亿斤,今年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从苗情看,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还能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95%粮食自给率体现“中国式担当”“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

”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我国立足于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作用非凡。

引导农民“种粮”。

2004年起,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140元;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策,力度逐年加大。

鼓励地方政府“抓粮”。

2005年,我国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当年对全国500多个县实行财政奖励,2009年奖励产粮大县1000多个,资金达到175亿元。

通过努力,我国粮食播面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

2009年,我国粮食播面16.35亿亩,粮食总产10616亿斤。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从2004年起,国家还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为我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竖起了一堵坚实的“防火墙”。

熊学华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2倍;而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价,降低了国际涨价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