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诗歌的教案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我们从小学时就开始学习古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渔家傲、赤壁)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3课时陶渊明《〈饮酒〉(其五)》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幼儿园大班诗歌《路》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诗歌《路》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语言》单元,具体章节为诗歌《路》。
该诗歌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各种路,引导幼儿感知、欣赏和表达,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详细内容如下:诗歌《路》:小路弯弯,绕过大树,小河弯弯,穿过小花,大山高高的,挡不住,小鸟飞过,唱起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诗歌《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自然中的路。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话描绘大自然中的路。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各种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中的内容。
(2)教师播放诗歌《路》的录音,让幼儿跟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诗歌,引导幼儿注意诗歌中的语言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小观察家”活动,让幼儿观察校园里的各种路,并用画笔、彩泥记录下来。
(2)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以诗歌《路》为例,讲解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自然中的路。
5. 随堂练习:(1)教师给出几个场景,让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2)幼儿相互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板书设计1. 诗歌《路》小路弯弯,绕过大树,小河弯弯,穿过小花,大山高高的,挡不住,小鸟飞过,唱起歌。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用自己的话描绘大自然中的路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的周围环境,找一找有哪些有趣的“路”,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学写诗歌教案范文

一、学写诗歌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鉴赏方法。
3. 诗歌的创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3. 鉴赏: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4. 创作:教授诗歌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3.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诗歌创作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想法。
2. 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包括诗句、诗行、诗节等。
3. 示范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展示创作过程和技巧。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创作小组诗歌,鼓励合作与交流。
5. 学生独立创作,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作品。
七、教学活动:1. 诗歌朗诵会:学生选择或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朗诵,展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诗歌展览: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介绍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3. 诗歌分享会:学生互相分享创作的喜悦和体验,互相鼓励和评价。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样本:提供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诗歌,供学生阅读和鉴赏。
2. 创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方便学生创作和记录想法。
3. 反馈表:提供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的表格,帮助学生改进作品。
九、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比赛:组织班级或校内的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才华。
2. 诗歌主题活动:举办诗歌主题活动,如诗歌朗诵、诗歌展览等,增加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和兴趣。
3. 诗歌交流平台:建立诗歌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诗歌作品。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木兰诗》教案范文5篇

《木兰诗》教案范文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木兰诗》教案范文5篇《木兰诗》教案范文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李商隐锦瑟教案范文

李商隐《锦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锦瑟》;(2)理解《锦瑟》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锦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锦瑟》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李商隐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锦瑟》;(2)理解《锦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把握《锦瑟》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深入理解《锦瑟》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锦瑟》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的基本内容;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案例分析法:分析《锦瑟》中的意象、修辞等艺术特色;4. 欣赏教学法: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锦瑟》的创作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锦瑟》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示范分析《锦瑟》的艺术特色;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锦瑟》,体会作者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锦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朗读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锦瑟》的熟读背诵情况以及赏析文章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把握;3. 自主学习评价: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初中诗歌写法教案模板

初中诗歌写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知识介绍2. 诗歌的写作技巧讲解3. 诗歌写作实践4.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基本知识介绍:简要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诗歌写作技巧讲解:a. 选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的选用,力求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b. 注重节奏和韵律:讲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知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到这些技巧。
c. 发挥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d. 表达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真挚的情感融入诗歌中。
4. 诗歌写作实践: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5.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选取几首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学习优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诗歌写作技巧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诗歌作品质量:评估学生在课堂写作中的诗歌作品,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库:提供各类诗歌素材,方便学生在写作时进行参考。
2. 诗歌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写作方法和技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作品和写作素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写作实践中。
《莺》教案范文

《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莺》。
(2)理解诗歌《莺》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黄莺的喜爱之情。
(3)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翠竹”、“幽谷”、“流泉”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莺》的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莺》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3. 诗歌《莺》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诗歌《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莺》,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莺》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莺》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感悟大自然的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对黄莺的喜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莺》的艺术特色和意境。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莺》。
2. 写一篇关于诗歌《莺》的赏析文章。
3. 画一幅描绘诗歌意境的画,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赏析文章和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增加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
杜甫诗作《登岳阳楼》教案范文

杜甫诗作《登岳阳楼》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并掌握《登岳阳楼》的诗意、诗境和诗艺。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分析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登岳阳楼》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2 杜甫诗歌艺术特点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如现实主义、忧国忧民等。
探讨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诗歌背景的把握了解杜甫创作《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心境。
理解杜甫如何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3.2 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能力。
学会运用文学理论解析杜甫的诗歌。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
4.2 学生准备预习《登岳阳楼》及相关背景知识。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杜甫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对杜甫的诗歌有哪些了解?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3 课堂讲解讲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意、诗境和诗艺。
5.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杜甫的诗歌艺术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体会。
5.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杜甫的《登岳阳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024《书湖阴先生壁》新教案范文3篇

2024《书湖阴先生壁》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书湖阴先生壁》——探寻古诗词之美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
2. 掌握诗中的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
2. 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3.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诗的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感受。
4. 背诵法:指导学生背诵诗歌,感受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兴趣。
2. 简介王安石及其诗作,引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生词和古汉语用法1. 逐句讲解诗句,解释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2. 学生跟读,加深对生词的记忆。
三、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1. 逐句分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
2. 讨论诗人的情感,分享感受。
四、背诵诗歌1. 教师示范背诵,指导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2. 学生分组背诵,互相纠正。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强调古诗词的欣赏方法和背诵技巧。
课后作业:1. 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 收集王安石的其他诗作,分析其风格和特点。
3. 写一篇关于《书湖阴先生壁》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本节课通过学习《书湖阴先生壁》,让学生领略了古诗词之美,提高了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案《书湖阴先生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
2. 掌握诗中的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基本内容。
分析并领会诗中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原文解析:逐句解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原文和主题。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分组讨论。
鉴赏法:引导学生独立或分组分析诗歌的美感。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诗歌原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诗歌和相关评论文章。
网络资源:利用在线诗歌数据库和文学评论资源。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3.1 教学步骤导入:用相关背景故事引入诗歌主题(5分钟)。
原文阅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诗歌(5分钟)。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意义和艺术特色(15分钟)。
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10分钟)。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和分组讨论(10分钟)。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点(5分钟)。
3.2 时间分配总时长:45分钟。
导入:5分钟。
原文阅读:5分钟。
诗句解析:15分钟。
主题探讨:10分钟。
互动环节:10分钟。
总结: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的积极性。
理解程度: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和手法的掌握情况。
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
4.2 反馈方式课堂问答:教师即时点评学生的回答。
小组报告:学生小组进行主题探讨的汇报。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或鉴赏作业,收集学生的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对比学习:介绍其他唐代诗人的雪景诗作,进行对比分析。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雪景诗作。
5.2 教学拓展文化探讨:探讨唐代雪景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价值。
关于语文《使至塞上》教案一等奖范文

关于语文《使至塞上》教案一等奖范文1、关于语文《使至塞上》教案一等奖范文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1+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解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解释相互翻译全诗;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当时怎样的心境?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三首》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三首》教案范文3篇满天繁星像是一只只挂在天空的萤火虫,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小学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唐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学写诗歌的教案范文

学写诗歌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掌握常见的诗歌形式。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
2. 常见的诗歌形式:抒情诗、叙事诗、童话诗、散文诗等。
3. 诗歌创作的步骤:选材、构思、表达、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能独立创作诗歌。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使诗歌具有艺术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创作方法。
2. 示例法:分析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互相交流、点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创作方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创作技巧。
3. 示例:分析优秀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创作,互相交流、点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水平。
六、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特点和结构,写在作业本上。
2. 按照所学内容,创作一首诗歌,写在作业本上。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引导,使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诗歌。
九、教学拓展: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开展诗歌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诗歌创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十、教学资源:1. 优秀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示例。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的《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篇一:整体感知篇一1、读完雪莱的《致云雀》,请试着概括主要内容?明确它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形象,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诗中模仿云雀高飞的节奏,云雀一边高蹿,一边歌唱,愈唱愈亮,愈飞愈高。
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边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致云雀》中的。
“云”被描写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它从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后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试分析“云雀”这一形象61548;第一部分: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小结:塑造了云雀欢乐的形象。
61548;第二部分: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小结:塑造了云雀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61548;第三部分: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小结:塑造了云雀丰富明澈的形象61548;第四部分: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小结:塑造了云雀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总括】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木兰从军》教案范文

《木兰从军》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从军》;(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背景,知道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从军》;(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诗歌了解历史,培养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精神;(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品质;(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从军》;(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3)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通过诗歌理解花木兰的英勇事迹和优秀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2. 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韵律美;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4. 案例教学法:以花木兰的事迹为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木兰从军》,了解诗歌的大意;3. 教学道具: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花木兰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2)简介《木兰从军》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朗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体会花木兰的英勇事迹和优秀品质。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古代英雄人物;(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花木兰学习,做一个有担当、有品德的人。
《翠鸟》的教案范文

《翠鸟》的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翠鸟》;(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翠鸟”、“翠绿”、“清澈”等;(3)学会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翠鸟》;(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3)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2)朗读和背诵诗歌;(3)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翠鸟》的文本;(2)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写作练习的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翠鸟》;(2)准备相关的生词和短语的笔记;(3)准备写作练习的草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翠鸟》;(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讲解与示范:(1)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翠鸟”、“翠绿”、“清澈”等;(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景象;(3)示范朗读和背诵诗歌。
3. 练习与讨论:(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2)学生互相讨论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的意义;(3)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1)给出写作题目,如“我用诗歌中的词语造句”;(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2. 学生对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的写作练习作品;4. 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扬州慢》语文教案范文

《扬州慢》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扬州慢》;(2)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意境和主题;(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扬州慢》;(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扬州历史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扬州慢》;(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2)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扬州慢》的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2)讲述扬州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扬州慢》,感受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扬州的印象;(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扬州历史的热爱和传承。
5. 欣赏与借鉴:(1)让学生欣赏其他描写扬州的诗词,如《扬州歌》、《扬州好》等;(2)让学生借鉴《扬州慢》的写作手法,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扬州慢》;2. 写一篇关于《扬州慢》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扬州的图片和古诗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扬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雪梅宋卢钺诗教案范文(四篇)

雪梅宋卢钺诗教案范文(四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雪梅宋卢钺诗教案范文(四篇),欢迎品鉴!雪梅宋卢钺诗教案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引导同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把握抑扬顿挫。
教学过程:一、查看图片、赏雪梅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预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悄悄地观赏。
(放图片)师:美吗?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季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非常漂亮。
特殊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爱。
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
可是,雪和梅却争吵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毕竟。
板书课题。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发现你们读书的仔细样,真为你们兴奋。
认读标拼音的字。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知他。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留意读得怎么样。
去掉拼音指名读。
当小老师领读。
听老师读,留意节奏。
自己读,读出节奏。
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男女生接读。
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齐读。
背读。
领背。
同桌互背。
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借助解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愿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雪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暗香。
悟道理。
指名说。
师: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洁白梅香(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诗歌的教案范文
诗歌
教学目标
1、能按照要求写出一首诗歌
2、要注意诗的意境
3、诗的节奏
4、诗的语言
5、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6、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完整地写出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注意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诗歌的特点
自学《我走了》、《我的同桌》、《你好》
找出这三首诗歌的特点
教师小节:
1、每句诗都比较短和文章比较它有一种跳跃性
2、想象力都和丰富如:说了一句你好车子快了许多花池亮了许多两个国家近了许多
3、重章叠句有几段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变换了几个词语
二、补写诗歌
1、你把带给
为了(让)
2、你好
来到(里)说一句你好
这时(谁)会(干什么)
(什么东西会怎样)
以上两题各写两组以上
3、学会想象
举例说明
1、林间的树叶把阳光撕成碎片
把一枚枚铜钱撒落在小路上
这句诗里那些东西是我们平时想不到的
(树叶会把阳光撕掉)
(把路上的阳光比做铜钱
2、在时间的流水线上
夜晚和夜晚紧紧想挨
我们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
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
在我们的头颅
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
在我们身旁
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
这句诗我们那些地方不明白
(时间的流水线指什么)
(小树为什么发呆)
4、学生拟题
参考题目:
1、景物方面:
春春风暴雨雨秋大海山
2、事情方面:
课间活动放风筝回家上学打电话早自修 3、人物方面
爸爸老师我的同桌交警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