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优.选)
英语中典型语用错误的分析及对策
V错误 的分析及对策
沙 竺 平
(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 摘 要: 针对英语中一些常用的典型的语用错误进行分析, 指出有些语用错误是由学习者习惯性地把母语中的一些用法
用到目 的语中,或者是学习 者缺乏对目 的语文化背景, 风俗习 惯的了 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关键词: 语用错误; 社会交际; 社交语用失误; 语境
足够语言知识以外,还应对 目的语的背景、习俗 以及发展趋向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从根本 上掌握语言的灵魂。如在汉语中,我们常说: 我
的老师桃李满天下。 有人把它译成:My teacher has 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country.很显然, 这
样翻译是令人十分费解的,因为汉语里,人们往 往把老师比喻成 “ 园丁” ,把学生比喻成 “ 花园” 里的 “ 桃李” 然而把汉语里的这种比喻移植到英 ,
( 2 )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and famous
countr house hotel in England y ( 3) One of England's most reasonably priced housing areas
( 4 ) Choose from seven unbe lievab le ski area s.
1
引言
在语言研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一 直把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体系方面,目的是要寻 找存在于语言核心部分的抽象的普遍原则,而那 些形成语言学所处理不了的现象都被归入语用学
2
语用错误的范畴及类别
的范畴。 上个世纪末, 语言学家GeorgeYule 指出:
“ 语用学所关心的是说话人 ( 或写作者) 所传递
语用偏误分析
语用偏误分析以俄罗斯留学生为例分析语用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在日常教学或交流中,常常会有学生说出让我们觉得从语言结构上没有问题,但听起来别扭的话。
例如,一名留学生来到办公室,在见到他的中国女教师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你今天很性感”。
从语言结构上说这句话毫无问题,但听到这句话的中国人都会感到有些尴尬或者别扭。
因为虽然这不是一个错误的句子,但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句子。
原因在于“性感”这个词语在这个语境下的运用并不符合汉语交际的习惯。
学生的原意是称赞老师的衣着或装扮,在这个场景下,如果要使用这个句子,按照汉语的习惯常用的词语是“漂亮”。
但“性感”这个词往往是运用在较亲近的或同辈的人之间的,前面这个场景是在办公室,而交流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师,按照汉语的交际习惯,我们会尽量避免这类的用语,而改用“你身体好吗”等类的说法。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学生语言规则运用上的错误,而是学生不了解汉语的交际习惯所造成的,如何在教学中纠正或避免此类现象,就是本文要考虑内容。
第一节语用偏误理论概述一、关于语用的概念语用即语言的运用,是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或者说是研究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在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科,我们称之为语用学。
最早的语用学概念来源于符号学,莫里斯认为语言分为三个层面:句法、语义、语用。
句法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是“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间的关系”而语用是“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
形象地指出了语用的意义。
20 世纪50 年代末,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推动了语义学的发展,语义学是在语言系统内部研究语言的意义,即语言文字本身固有的内部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不受外界影响的。
1983年,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
所谓语用失误是指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适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当,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来说就是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者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达到预期或完美的交际效果,这样的错误即为语用失误。
语用学理论
语用学理论
语用学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强调在语言使用中,上下文、目的和文化背景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它不仅关注语言如何形成,还探究语言如何用于表达意义。
这种理论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语用学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使用语言的人和语言环境共创造了一个活跃的语言社会。
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语言的关键功能不再是描述、表达本质的真理,而是帮助发言者实现他们的社会目的。
也就是说,发言者在使用语言时并不总是想要描述现实,它更多的是依靠语言来实现自身的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目标。
例如,上下文、行动导向和文化造就了一种特定的说话方式,而更确切的说法是,话语行为遵循一定的模式,这既取决于说话者及其周围环境,也取决于其话语行为实现的目标,以及受发言者文化介入的规范。
语用学理论也指出,语言是认知的工具,其能够协助发言者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建立新的联系,从而改变对话的方向。
另外,它也指出,语言使用者有责任使用语言,以及避免采用有害的语言表达。
总之,语用学理论是一种研究人类语言使用的重要理论,它强调了上下文、行动导向以及文化等因素对人类使用语言的影响,并指出了语言的认知功能和使用者的责任。
语用失误及其原因
第五章大学英语语用能力应用本章学习目标1. 明确语用能力对大学英语的重要影响2. 了解语用能力的重要原则3. 了解语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4. 了解如何在大学阶段培养英语语用能力5. 掌握语用能力培养对策6. 掌握语用能力来更好更有效的学习英语本章概述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至今为止对语用学的研究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
尽管语用学学科提出的时间距今不是很久远,对语用学的研究也不是很完善,但是语用学在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语言是区别人类的最重要标志,人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语言,无论是语音语言还是肢体语言都是人类特有的。
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谈论别人的作为,通过语言使别人帮助自己行使一定的行动,通过语言传达一代又一代的文明。
总之,语用学对人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门研究科目。
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人们发现仅仅掌握了语言的单词和语法能满足一定的语言交流,但是很多情况都会发生失误,即在前几章讨论的语用失误。
由此可见单词和语法仅仅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语言的使用。
一个人是否熟练地掌握了一门语言不是这个人的单词量多少和他的语法规则记忆的多么熟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人的语用能力决定的。
语用能力对人们掌握语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时代变迁,随着国际往来的频繁,全球经济的繁荣,语言是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不同国家的人们通过学习彼此的语言来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商务经贸文化是促进语言学习的无形力量。
英语在全世界都显示出了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个国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都不同,但是不难看出,每个国家都把英语的学习,英语的教学,英语的语言能力评测拿到了一定的高度。
就我国而言,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小学、初中、高中学习过程中,英语都是众多学习科目中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科目。
在高中以前,学生们对英语科目的学习大多是对英语单词的单纯记忆和积累,是对语法规则的背诵和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专业的语用失误分析
专业的语用失误分析在语言运用中,语用失误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使用者的错误理解、选择或运用,导致交际目标没有达到或产生了误导、冲突等问题。
本文将对专业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从理论背景、实例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理论背景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探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情况。
语用失误作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分析为何在交际中出现误解或冲突,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语用策略避免失误的发生。
在专业领域,语用失误的分析尤为重要,因为专业交际涉及到具体的行业术语和规范,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实例分析1. 语用失误的成因语用失误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使用者的背景知识不足。
在专业交际中,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对专业术语、规范等不熟悉,就容易产生语用失误。
(2)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针对同样的交际目标,人们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语言策略,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就容易引发误解。
(3)口头语用与书面语用的不同。
在专业交际中,口头语用和书面语用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没有理解这种区别,就容易在语用上出现问题。
2. 实例分析举例来说,在医疗领域中,一个经典的语用失误例子是医患交流中的“死亡”一词。
传统上,医生在向患者告知不好的消息时,常常会使用委婉语,避免直接提及“死亡”二字。
然而,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明确的信息反而更受欢迎,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背景灵活运用语言策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问题解决针对专业语用失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1. 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学习。
只有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专业术语和规范。
2.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专业交际中,接触的人群可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避免误解。
3. 学会灵活运用语言策略。
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在专业领域中可能存在区别,掌握这种差异并善于使用不同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母语环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母语环境下的语用失误摘要:语用学研究的实质在于探索语言环境在实际交际中发挥的作用。
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对话双方在各自现有的知识积累和话题背景基础上,主动从对方那里获得信息,通过快捷的心理反应来推断和处理已获得的语言信息。
因而,语用能力在成功的交际活动中十分重要。
语用能力的不足会产生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人际交流的正常进行。
本文在梳理前人对语用能力和语用失误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对母语环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语用能力语用失误母语环境下的语用失误引言:随着语用学和与此紧密相关的交际能力研究的发展,语用能力和语用失误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然而对于语用能力的概念依然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语用能力即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包括为达到交际目的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两个方面。
而语用失误则是指语言的运用没有达到相应的交际目的,从而导致交际的无效或失败。
它并不是指人们在一般遣词造句中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具体指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符和日常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语用失误可能表现为脱离特定的语境,违背交际目的与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或是忽略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场合等。
由此可见,语用能力在正常的人际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避免语用失误以及培养语用能力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但是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跨语言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而忽略了对母语条件下语用失误的避免和语用能力的发展。
因此本文在回顾学界对于语用能力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对母语条件下的语用失误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对母语条件下儿童语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语用能力1.1“语用能力”的提出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何自然、陈新仁,2004:6),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特定场景中的对语言的使用和由此产生的问题。
这个观点为我们理解语言能力的构成提供了新的功能性的视角。
语用与语用失误
有个笑话说,有个人请客,来了几位客人,等 了半天,主人不耐烦了,说:“该来的不来。” 有位客人听见了,脸一沉,不高兴的走了。主人 一看,莫名其妙,接着又说了一句:“不该走的 走了。”另一位客人听见了,也不声不响的走了; 主人又说了一句:“我又不是说他们。”话一说 完,剩下的人也走了,主人望着空荡荡房子,一 头雾水。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础。 “合作原则”的内容是:说人们在会话过程中头脑里 会尽量保持某些标准,从而在遵循这些标准的基础上 使交流顺利进行。
• “合作”的概念是:会话参与者尽管是分别提供自 己的话语,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其中的某一 些目的,至少是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话语发展方向; 这一些目的或方向的达成可以说是在会话过程中共 同维护和坚持当前的目的和方向形成的默契,也可 以说是会话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合作努力地结 果。 格赖斯把合作原则具体分析成数量、质量、关系、方 式四条准则: 数量准则,指的是信息量要恰如其分,不多不少。 质量准则,指的是说话要真实,要有根据。 关系准则,指的是话语之间要有关联。 方式准则,指的是说话要清楚,有条理,不要有歧 义,不要罗嗦。 前三条都是关于内容的,最后一条则是关于形式 的。这些原则、准则是一种不成文法。人们只是潜 意识地感到应该这么做。
语用和语用学
此外,语用意义的获得还必须依赖于言语 交际者(发话人和受话人)的真诚合作,否 则语用意义无法得以确认,或者是无效的。
从语言看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情况,即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进行的条件。
“语用失误”不是指英语学习者的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文中列举分析了十个语用错误的实例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们有可能频繁接触,这在一定意义上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1992)。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有交往就要进行思想交流或沟通。
这种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大致采用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又有话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
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交际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
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交际受阻或失败不是完全由语言引起的。
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现在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并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和支持。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念,对语用学的研究也从最初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语用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
语言学术语表
语言学术语表介绍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涉及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
在语言学研究中,使用了许多专门的术语来描述和分析语言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言学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一、语音学术语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是指语言中不同的声音单位。
不同语言中的音素种类和特点有所不同。
2.音位音位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用来表示在一个语音系统中与其他音位有明显对立关系的音素。
音位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表示。
3.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包括一个音节核和零个或多个音节边界。
4.重音重音是指在词语或短语中重读的音节,通常用音节上的符号’表示。
1.词类词类是用来分类词语的一种方式,常见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子句子是用来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
3.短语短语是由词语组成的一个语言单位,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4.主谓一致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是语法中一个重要的原则。
三、语义学术语1.词义词义是指词语所具有的意义,包括字面义和引申义两种。
2.同义词同义词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词义的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换使用。
3.反义词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相反的词语,可以用来表达相反的概念。
4.上下位词上下位词是指表示具体事物和一般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如“苹果”和“水果”的关系。
1.语用语用是指语言在具体交际实践中的使用和理解。
2.语用推断语用推断是指通过上下文和语境等信息来推断语言表达的意义。
3.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由于不当的语言使用导致的交际上的错误或误解。
4.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言辞之外所蕴含的意义,需要通过语境等信息进行理解。
以上仅是语言学中的一部分学术术语,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术语,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分析语言现象,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理解的水平。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学术术语,进一步探索语言学的奥秘。
语用失误与顺应理论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4年第4期(总第101期)语用失误与顺应理论张 国(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山东青岛 266071)收稿时间:2004 06 30作者简介:张国(1966-),男,汉族,山东滕州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法,词汇,语用学。
摘要: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解释了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即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造成的。
关键词:语用失误;顺应理论;语用失误原因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643(2004)04 0060 031.0定义对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问题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当属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 。
1983年她发表的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一文为人们分析语用失误的成因和划分语用失误的类别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国内学者也纷纷加入到语用失误研究的行列中来。
对比中外学者给语用失误下的定义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不足。
Thomas (1983:96)把语用失误定义为, 只要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Thomas 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 ciopragmatic failure)。
Thomas 的定义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比如钱冠连(2002:195)。
钱冠连指出,将语用失误定义为 不能理解所说话语的含义 ,这不像是说话人语用失误,倒像是听话人无能。
钱冠连认为: 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和语用翻译
语用失误和语用翻译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语言学习和翻译遇到了更多新的问题和状况。
语用失误在对外交流中屡见不鲜,因此语用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本文探讨语用失误和语用翻译在这个过程中的关系和影响,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化语用翻译语用失误一、引言乔姆斯基以前的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当成单一的自主自立的封闭结构系统,将对语言研究的视野重点放在语言实体本身的描述上,而对直接影响语言的社会文化及其构成、理解和表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研究。
社交者虽然学会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却不能进行得体有效的交流。
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出现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限制,以更为深入、广泛的视角研究语言的应用和各种语言行为。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因素和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交际冲突和误解,因此经常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1]二、语用失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jenny thomas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区分为:语言语用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s)和社会语用失误(social-pragmatic failures)。
在翻译过程中,语言语用失误表现为将汉英词语等同,违反英语本族人的习惯;误用了英语其他的表达方式或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等等。
社会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交际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不是绝对的,“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对方的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为某一不合适的话语从一个角度可能是语言语用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社会语用失误”。
(何自然,1997)[2]托马斯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在中国,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何自然等,他们从1984年开始采用托马斯的观点对英汉语用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出语用失误相当高。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语言的语音学B. 语言的语法结构C. 语言的交际功能D. 语言的词汇学2.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语用学研究范畴?A. 语境B. 语义C. 语用失误D. 语音3. 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乔姆斯基B. 格莱斯C. 索绪尔D. 奥斯汀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A. 陈述B. 命令C. 询问D. 描述5. 语用学中的“隐喻”属于哪种言语行为?A. 陈述B. 命令C. 询问D. 描述6.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A.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B.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C.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D.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7.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格莱斯B. 奥斯汀C. 索绪尔D. 乔姆斯基8. 语用学中的“语境”是指什么?A. 语言使用的物理环境B. 语言使用的文化环境C. 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D. 语言使用的所有环境因素9.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用学中的“语境”因素?A. 参与者B. 地点C. 时间D. 语法结构10. 语用学中的“预设”是指什么?A. 语言使用的前提条件B. 语言使用的逻辑结构C. 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D. 语言使用的语义内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
2. 举例说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行为”。
3. 解释“礼貌原则”在交际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语用学中的“语境”对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影响。
2. 分析“隐喻”在交际中的功能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 D B B D6-10 B D D C A二、简答题1. 合作原则是格莱斯提出的,它认为在交际中,参与者会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交际的有效性。
这些原则包括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2. 言外行为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概念,指的是言语行为中除直接表达的意义之外,还隐含的其他意义。
语用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越来越多英语交际的需要,人们发现虽然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但是在用目标语进行语言交际时,常常出现言语误解和语用失误等问题。
在分析了传统语法教学的弊端引起的交际中常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语用学理论,探讨语用学理论对语法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及如何在语法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语用学语法教学语用能力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弊端就在于其注重的是学习者语法知识,却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发展逐渐壮大起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们开始倡导应把语用学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来。
刘润清、刘思等人就曾指出,不应只注重语法教学,应该保证教学材料提供更多的自然语用信息。
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语法规律,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法教学的关键,而语用学则是如何把言语运用得更加准确、得体。
因此,如果能在语法教学中重视与语用学的适当结合,势必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把语用学应用到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来,就传统语法教学的弊端引起的交际中的现存问题给予相关解决策略。
二、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认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语用学开创了先河,并由塞尔和格莱斯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胡壮麟拉开了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序幕。
他把语用学定义为,语用学研究语境中的意义,它处理的是特定语境里的特定话语,尤其注重社会语境对话语理解的影响。
语用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理论:1.言语行为理论是由牛津哲学家奥斯汀创立的,他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思想,即“说话就是做事”,人们在讲一句话时包括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是对语言交际性质的哲学解释,意在回答“使用语言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2.间接言语行为塞尔之后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把言语行为分为了五大类:表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情类和宣告类。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讨的是婉转的表达方式,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谈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用意”,或者说,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断出间接的“言外用意”(张雪红,2007)。
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1 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目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英语口语能力的教授与学习中投入了巨大的经历和大量的时间。
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的流利程度,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虽然许多学生能在笔试中取得理想分数,但在实际的英语语言交流环境中,却不能成功地完成口语表达任务,并且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简单思想;而有的学生口语表达尽管很流利,却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各种语用失误,这成为影响学生口语交流的重要障碍。
2 语用学理论2.1 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关于语言应用的学说,它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学科,同样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语用学实际上是研究在不同的语用语言能力涉及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
(何自然,2001)也就是说,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会使用“说话者意义”,“语句意义”或者“语境意义”,这种意义更多的依赖于说话者是谁,听话者是谁,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说这句话,总而言之是取决于语境。
例如:有人对你说:“You are a dog!(你是一条狗!)”你会反问:“What do you mea n?(你是什么意思?)”你很清楚句子中各个词的含义,也明白句子的结构,但你不知道说话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或意图;或者,你知道说话人的意图,并用“What do you mean?(你是什么意思?)”来驳斥对方的说法。
这就要取决于当时的语境了。
2.2 会话含义理论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的理论,是语用层面上的意义,它构成了语用学的基础。
会话含义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逐字逐词表达的字面意义,而是说话者要表达的真实意义或真正意图。
会话含义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什么,而是说话人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然而合作原则恰恰在解释会话含义的产生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2.1 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格莱斯认为在常规情况下,人们的交谈不会由一串不连贯、无条理的话语组成,人们交谈时或多或少都会为合作而付出一定的努力。
语用学及语用失误界定
b h t i ad y wa Ss i )。 ”托 玛斯 的研 究具 有开 创 性 ,但 目前还 没有 后续 的基 于大量 例证 的研 究成果 。在 中国 , 对 语用 失误 的研 究始于 何 自然教授 等人 ,他们 从 18年 94 开 始采 用托 玛斯 的观 点对英 汉语 用差异 进行 了调查 研究 并 加 以解 释 : “ 般认 为 ,当说话 人在 言语交 际 中使用 一 了符号关 系正 确 的句子 ,但说 话不 合时宜 或者 说话方 式 不妥 ,表 达不 合 习惯 等 ,具体 说来 ,说话 人不 自觉地违 反 了人际规 范 、社会 规约 或者 不合 时间和 空间 ,不看对 象 ,不 顾 交际双 方 的身份 、地位 、场 合等 ,违背 目的语 特 有 的文化 价值观 念 ,使交 际行 为 中断或失败 ,使 语言 交 际遇 到障 碍 ,导致交 际不 能取 得预 期效果 或达 到完满
一
在附着于人的符号柬、语境和智力的参与和干涉之下对
多于 话 面 ( 字面 ) 的含 义 作 出解 释 的 ”; 宽式 语 用 学
和研 究 ,出现 了结构主 义语 言学 。伴 随着信 息论 、控制 论和 系统论 这三大 理论 的 问世 ,转 换生 成语 言学又 应运 而生 。这些被 称为 世界 语言 学发展 的三 大阶段 中 的三大 学科 ,都是 语 言学 发展 的必 然产 物 。 ”Ⅲ但 是 ,语 言研
究领域所 取得 的重大 突破 和成就 多局 限于 句法 学等语 言
的交际 效果 ,这 种性质 的失 误就 叫语用失 误 。”
三 、语用失误的类型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第一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J. L. Austin)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言有所为》中,提出并逐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语言理论实际上应该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
因为:(1)句子形式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想了解某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说话者通过这句话所完成的行为;(2)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把句子看成言语行为的一部分来研究,可以为解决一些哲学上的争论提供依据。
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所谓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讲这句话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则是言外行为对听话者所产生的效果。
根据奥斯汀的研究,他把施事行为作如下分类:(1)裁决型(verdictives)、(2)行使型(exercitives)、(3)承诺型(commissives)、(4)行为型(behavitives)、(5)阐述型(expositives)。
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观点加以修正和发展。
塞尔认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所有言语实践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
他指出每个语句都包括:(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utterance act);(2)指称和述谓,也就是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3)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act)。
塞尔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eh Act Theory)以上,我们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初步介绍,下面我们将讨论,言语行为理论欠缺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1)话语行为方面的问题话语行为:“指的是说出单词、句子这一行为”(何兆熊2000:97)。
专业的语用学理论
专业的语用学理论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主要探讨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并对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专业的语用学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剑桥学派的思想家约翰·奥斯汀和西尔斯·西尔贝弗利等人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事实的,同样也是用来通过进行言语行为来影响和改变现实世界的。
言语行为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解读他人的话语意图以及合理运用语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一种通过详细研究对话交际细节的方法,旨在揭示人类交际的基本规律。
会话分析关注对话中的语言现象、对话结构以及交际参与者的角色扮演等方面。
通过分析对话中的转移、追问、暗示等言语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的方式以及交际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说话人意图理论说话人意图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意图及其背后的目的。
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分析和推断他人的言语行为所包含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
说话人意图理论的运用在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通过分析文本和说话人的背景知识,来推断文本中的意义和信息。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常根据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断话语的含义。
而在实际应用中,语用推理也被广泛用于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语义理解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
五、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由美国语用学家嘉德·利夫科夫提出的。
礼貌原则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使用礼貌语言,以维护和改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根据礼貌原则,人们可以更好地选择言辞、运用语言策略,并在交际过程中遵循一定的交际规范和礼貌方式。
总结以上介绍的专业语用学理论只是其中的几种,每种理论都在不同的领域和实践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在学术研究中,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语言意图,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第一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J. L. Austin)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言有所为》中,提出并逐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语言理论实际上应该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
因为:(1)句子形式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想了解某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说话者通过这句话所完成的行为;(2)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把句子看成言语行为的一部分来研究,可以为解决一些哲学上的争论提供依据。
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所谓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讲这句话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则是言外行为对听话者所产生的效果。
根据奥斯汀的研究,他把施事行为作如下分类:(1)裁决型(verdictives)、(2)行使型(exercitives)、(3)承诺型(commissives)、(4)行为型(behavitives)、(5)阐述型(expositives)。
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观点加以修正和发展。
塞尔认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所有言语实践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
他指出每个语句都包括:(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utterance act);(2)指称和述谓,也就是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3)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act)。
塞尔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eh Act Theory)以上,我们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初步介绍,下面我们将讨论,言语行为理论欠缺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1)话语行为方面的问题话语行为:“指的是说出单词、句子这一行为”(何兆熊2000:97)。
浅析语用学及语用失误
浅析语用学及语用失误浅析语用学及语用失误语用学是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下面的一个小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的主要分析研究的是影响语言行为比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等的句子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问答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在特定语境下就是允诺的意思。
语用学是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它是语言学各分支中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对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科,它是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是不同于语法研究的,因为他本身带有目的性和价值性。
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句子的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表面意义,而听话人也要通过自己内部的判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语用学的研究发展是语义研究延伸的结果,语用学其实是一种对语言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由此可知,在语用学研究中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把语用学的研究内容简单的理解为言语与发出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语用学所研究的问题是: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产生了什么意义和效果?那么语用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呢?语用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对于了解语言学定义的人就会产生疑问:句法,语义不都是研究使用语言的么?语用的研究方向又有什么特别的呢?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假设一位经理(甲),因为有事情要和公司职员(乙、丙)商量而走进一间办公室,而这个房间有些热,于是甲对乙、丙说:这里很热。
那我们就用语用学来讨论这个问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人与人交谈时,总会抱有某种目的。
以老板的这句话为例,老板向职员发出“这很热”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第一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J. L. Austin)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言有所为》中,提出并逐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语言理论实际上应该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
因为:(1)句子形式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想了解某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说话者通过这句话所完成的行为;(2)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把句子看成言语行为的一部分来研究,可以为解决一些哲学上的争论提供依据。
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所谓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讲这句话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则是言外行为对听话者所产生的效果。
根据奥斯汀的研究,他把施事行为作如下分类:(1)裁决型(verdictives)、(2)行使型(exercitives)、(3)承诺型(commissives)、(4)行为型(behavitives)、(5)阐述型(expositives)。
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观点加以修正和发展。
塞尔认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所有言语实践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
他指出每个语句都包括:(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utterance act);(2)指称和述谓,也就是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3)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act)。
塞尔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eh Act Theory)以上,我们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初步介绍,下面我们将讨论,言语行为理论欠缺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1)话语行为方面的问题话语行为:“指的是说出单词、句子这一行为”(何兆熊2000:97)。
塞尔认为除了奥斯汀提出的行事动词外,一些语言手段如词序、重读、语调、标点符号、语气等也能表达出一句话的言外之力。
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可能就会在这些语言手段上发生语用失误。
例1:重读位置掌握不好,将industry, dictionary的重音误放在第二个音节上。
例2:在请求别人时用错了语调。
学生对教授说:“Wouldn’t it be a good idea if I postpone the defence?”时用了降调。
此时,学生请求教授延长答辩日期,本应足够的礼貌。
可是降调的使用使得教授觉得学生不是在请求自己而是在命令自己,结果适得其反。
这些看似小事,实则不然。
话语行为中的任何小的毛病都会对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
这些毛病会影响英语本族语者对你话语的理解程度,并使话语命题表述不清,不能产生你所预期的言后行为。
(2)命题行为方面的问题命题行为是指“通过所指词语和谓词所实施的‘谈及’和‘谈述’这两种行为”(何兆熊2000:97)。
马冬曾经指出在命题行为方面的失误主要涉及指称的失误和表述的失误。
(马冬2006:74-75)例3:两个学生想定一间房,对旅馆工作人员说:“Let’s have a double room.”例4:一位同学对另外一位同学说:“Can I go to your house tomorrow.”例5:We were driving too fast and knocked the kid down. (说话人是当时的驾车者)例6:Let’s invite the monitor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to sing a song.例3中:Let us可能包括听话人,也可能不包括,而let’s一般情况下包括听话人在内。
将旅馆职员也包括在订房人之列,显然是不恰当的。
例4用错了指示词,此处用come 更能缩小二者之间在心里上的距离,增加亲密感。
例5中第一人称复数用来代替第一人称单数,虽然是汉语中表谦虚的用法,但在此处却有推诿之嫌。
例6中班长和学生会主席本指一个人,但两个the却指不同的人。
以上例子反应了指称所造成的命题行为失误。
命题的表述错误主要涉及用错谓语、时态、词序、句型、主语谓语之间配合不当等。
例7:Your car is looking good.例8:I prefer some small TV programs.例9:There are many farmers come to cities.例7为时态错误,应使用looks,否则,所表述的言外之力就不是赞扬,而有被迫赞扬的感觉。
例8为选词错误,应使用short。
例9为句型不对,显然将汉语的结构带入英语中。
应为:There are many farmers who come to cities.(3)取效行为方面的问题语用失误的例子告诉我们言语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其实际效果与说话人所期待实现的效果大为不同。
例10:Hello, is Mr. Wang there, please?Yes.例11:Are you busy recently?Yes, very. I’ve been working on an English play that will be put on next week.例12:Can I have an interview with your boss?There may be some problem.例10如果只回答yes,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看似已经表达准确,即自己就是对方要找的人,但是这只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而英语中却没有这种会话方式,其结果只会使对方不断追问。
例11说话人想实现的取效行为是外籍教师接受学生的请求,说话人误认为字面意义相同的汉英言语,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因而只注意了语言形式或意义,忽略了受话者由于文化不同而无法准确地把握言外之意。
例12中,听话人想用这种中国人常用的委婉方式表示拒绝,但是这种言语行为的言后行为却很难实现,原因在于英语文化中不存在这种用法,对方会认为问题解决后,就可以进行采访,因此会追问是什么问题,能否解决。
第二礼貌原则(Politeness Theory)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共有6条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利奇的这一原则是以英语国家或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的,然而各国各民族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礼貌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式。
顾曰国根据汉语言文化的有关礼貌的渊源提出了汉语言文化的4个方面的礼貌特征: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同时还总结出了汉语言文化的5条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谈及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及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尊。
(2)称呼准则: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拟亲属称谓是中国人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
(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运用雅言,用温和、委婉的语言表达,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
(4)求同准则:尽量减少与对方观点、情感上的不一致。
“恭敬不如从命”,以取得和谐一致的效果。
(5)德言行准则:多为别人着想。
在行为上减少别人的代价,增大对别人的益处,而在言语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有德者必有言。
徐盛桓在《礼貌原则新拟》(1992) 一文中提出利奇的礼貌原则的局限性:礼貌原则主要是由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婉转含蓄因而也就减低了贬损、对立和分歧的话语,但未能覆盖其他一些常见的言语中礼貌(或不礼貌)的现象:六对“尽量少、尽量多”过于绝对:对可能涉及的第三方未能够重视。
基于此,他提出了礼貌原则的新构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促进各方的关系:注意自身;尊重对方;考虑第三方。
注意自身:第一,说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不说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第二,话语通常倾向于较为谦让。
尊重对方:第一,说符合对方身份地位的话,不说不符合对方身份地位的话;第二,对于对方,话语通常倾向于较为尊重或客气。
尊重客气的程度:同对方尊长或同他们跟自己疏远的程度成正比。
同对方付出代价的程度成正比。
同对方要求他人付出代价的程度成反比。
考虑第三方:第一,充分注意到交际时在场的第三方,不说影响到他们的身份地位的话,如果有需要,可以说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话;第二,充分注意到话语中提及的第三方,不说影响到他们的身份地位的话,如果有需要,可以说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话。
(2)运用礼貌策略积极策略:说适度谦让、尊重或客气的话消极策略:说适度中和的话中西方语用的不同,主要是对于不同准则的偏好。
Leech曾指出中国文化偏向于谦虚准则,而英语文化则首先考虑一致准则。
例13:A: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B: Oh, no, far from that. I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此例中,中国学生对外教的赞扬,首先选择了谦虚准则,但在英语文化中,他们会用“Thank you.”来回答,即倾向于一致准则,用这种回答方式来表示与对方观点一致。
例14:一位黑人研究生被派去采访一位家住内城的黑人家庭主妇。
男主人出来开门,微笑着对来访者说话。
Husband:So you’re gonna check out maol lady, hah?Interviewer: Ah, no, I only come to get some information.They called from the office.(男主人的微笑顿时消失,一言不发地走开,去叫他的妻子)(赵云利李成华2007:76)此例中的语用失误也是由违反了一致准则造成的。
研究生没有注意被采访者是黑人,用的是黑人英语,自己也是黑人,也应当用黑人英语。
采访者忽视了这一事实,却用了标准英语。
如果采访者能遵守一致原则用“Yea, I’ma git some information”,来回答,就会成功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