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胰岛素的选择

合集下载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调节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对于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或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患者,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胰岛素的起始治疗方案和调整方案。

1. 血糖监测:在开始胰岛素治疗之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等。

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糖尿病类型,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段可以有所不同。

2. 胰岛素剂型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剂型,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等。

3. 胰岛素剂量的确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胰岛素剂量。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每千克0.2-0.4单位胰岛素,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4. 胰岛素的使用时间和次数: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选择胰岛素的使用时间和次数。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每天使用1-2次胰岛素,早上和晚上各一次。

5. 胰岛素的配伍使用:对于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胰岛素的患者,需要注意胰岛素的搭配和使用顺序,以保证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可以逐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一般来说,如果血糖水平过高,可以适当增加胰岛素剂量;如果血糖水平过低,可以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3. 饮食和运动的调整:胰岛素的疗效受到饮食和运动的影响,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的也需要调整饮食和运动的方式。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疗效和血糖控制。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糖控制目标而定的。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胰岛素剂量和饮食运动的调整,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标准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标准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标准一、胰岛素分类(一)根据制剂来源以及化学结构的差异,目前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3种类型:(1)动物胰岛素主要来源于牛、猪的胰腺,主要包括普通胰岛素、精蛋白胰岛素等,容易发生局部过敏反应;(2)人胰岛素是通过基因工程由大肠埃希菌或者酵母菌合成,其结构和人的胰岛素结构类似,过敏反应较少,长期应用安全性高,临床常用的包括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等;(3)胰岛素类似物是通过改变人胰岛素的结构,以达到起效时间差异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主要包括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等。

(二)根据胰岛素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以及作用时间可以分为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1)速效胰岛素又称为超短效胰岛素,主要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其起效迅速,10~20 min开始起效,赖脯胰岛素0.5~1 h达峰,门冬胰岛素1~3 h达峰,可持续3~5 h,此类胰岛素需要餐前立即皮下注射;(2)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30~60 min起效,2~4 h达峰,可持续5~8 h,主要包括普通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等,需要在餐前30 min使用;(3)中效胰岛素注射后1.5~4 h起效,4~12 h达峰,可持续18~24 h,临床上常用的包括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等;(4)长效胰岛素起效慢,持续时间相对长,临床上较常用的包括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5)预混胰岛素是超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或者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兼具短效/超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特点,临床上常用的包括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30R、门冬胰岛素30R等。

二、胰岛素的起始治疗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1)新发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可先选用胰岛素治疗;(2)2型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仍不达标,启动胰岛素相关治疗后高血糖毒性的缓解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并部分改善β细胞功能;(3)合并有酮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应立即启用胰岛素治疗,待并发症纠正、血糖控制平稳后可进一步选用其他降糖治疗方案;(4)糖尿病患者出现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时,可在积极查找病因的同时选用胰岛素治疗;(5)1型糖尿病发病时即需要胰岛素治疗,且需终身应用。

5 步搞定胰岛素剂量计算

5 步搞定胰岛素剂量计算

5步搞定胰岛素剂量计算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而与口服降糖药相比,胰岛素的使用涉及更多环节,比如胰岛素的选择、剂量的计算、注射装置及技术等。

精准地计算胰岛素的剂量可以在充分控制血糖的同时,降低低血糖风险。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简单实用的胰岛素剂量计算5步法。

第一步:确定每日总量体重(单位为kg)×0.7(每日每公斤需要量)1型糖尿病:0.5-1U/kg/d2型糖尿病:0.3-0.8U/kg/d注:一般从最小剂量开始;但是体重越重,胰岛素抵抗越重的人,可以从中间值开始。

第二步:确定基础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的起始量Basal dose/24 h = 50%TDDBolus dose/24 h = 50%TDD注:TDD:total daily dose(每日胰岛素总量)Basal dose(基础胰岛素剂量)Bolus dose(餐时胰岛素剂量)Basal/Bolus 比例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通常采取的比例,但有的人可能需要的比例。

在开始治疗后,基础胰岛素可以每2-3天调整1次,直到空腹血糖达到控制目标。

如果空腹血糖测量值一直在10 mmol/L以上,每次胰岛素调整单位剂量4U;如果测量血糖值在7-10 mmol/L之间每次调整单位剂量是2U;如果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很高,或血糖已经接近比较严格的控制目标,则每次调整剂量为1U。

第三步:计算餐时胰岛素的量1.计算餐时的基本起始剂量:餐时胰岛素剂量=0.1U/kg/meal(例如:70 kg的人可能需要的餐时剂量为7U的速效)2.明确胰岛素注射的时间:速效胰岛素应该在吃饭前15min 注射,如果在吃饭前血糖已经低于4.5 mmol/L,那么在吃第一口饭之前再注射胰岛素。

3.允许患者根据自己进食的量来调整胰岛素剂量(这里牵扯到食物的醣类计算方法以及醣类/胰岛素比值计算方法,这里不做赘述)比如:患者的餐食剂量是7U,打算吃一顿大餐,那么剂量应该调整为7 3 = 10U,并在吃饭前15 min开始注射。

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种类快速作用型中速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的特点比较

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种类快速作用型中速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的特点比较

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种类快速作用型中速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的特点比较胰岛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非常关键。

胰岛素种类可以分为快速作用型、中速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本文将针对这三种胰岛素种类进行特点比较,帮助读者正确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也称为短效胰岛素,常见的药物有阿卡波,胰岛素Aspart(诺和锐)、胰岛素Lispro(赫歌)等。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后能够迅速达到峰值效果,促进血糖降低,适用于需要快速控制餐后血糖的患者。

特点比较:- 作用时间较短,一般在注射后的15-3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4小时。

-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前或进食时使用,能够迅速将血糖降低至正常范围,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 注射后作用与进食时间关系密切,需注意控制进食量和进食时间。

- 峰值效果明显,患者可能在注射后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低血糖反应,需要注意血糖监测。

2. 中速作用型胰岛素中速作用型胰岛素也称为中效胰岛素,常见的药物有胰岛素Isophane(人胰岛素NPH)、胰岛素Aspart protamine(特比华)等。

中速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后作用时间较长,能够持续控制血糖的升高。

特点比较:- 作用时间较长,一般在注射后的1-2小时开始发挥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约为12-16小时。

- 注射后作用平稳,能够持续降低血糖,有效控制空腹和夜间的高血糖。

- 对进食的影响较小,不需要严格根据进食时间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

- 由于作用时间较长,相对于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低血糖风险较低。

3.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长效作用型胰岛素也称为超长效胰岛素,常见的药物有胰岛素Glargine(Lantus)、胰岛素Detemir(黛诺维亚)等。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胰岛素效果,长效降低血糖水平。

特点比较:- 作用时间非常长,一般在注射后的1-2小时开始发挥作用,作用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胰岛素给药方案1、“胰岛素生理性供给”方案即每天3~4次注射(强化治疗方案):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 + 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每天共4次注。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午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2、每天1~2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方案)BIDO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

早餐前预混胰岛素+ 晚餐前预混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晚餐前速/短效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

早餐前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胰岛素给药剂量。

二、起始剂量:从小剂量开始,0.25IU/kg.24h,全天约12~20IU。

1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2.8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1.7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每隔1~2天调整剂量。

全天24小时6次指血血糖平均值>12 mmol/L,总剂量应增加10%;血糖平均值<6 mmol/L,总剂量宜降低10%。

注射胰岛素2小时后的指血血糖<4 mmol/L者,相应的餐前胰岛素注射量也应减少10% 三、各类糖尿病胰岛素方案的选择:1型糖尿病: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强化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治疗方案,这是最有效、最易控制血糖达标的方案,而且也最容易进行剂量调节。

有超过50%的患者选择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将不同作用时效的胰岛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预先混合制成,使用便捷,但由于比例固定,不易进行剂量调节,因而疗效降低,影响血糖达标。

1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强化治疗并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应早期适当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保护β细胞功能的恢复,延长、甚至逆转β细胞功能衰变的过程,从而改善预后。

怎么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

怎么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

怎么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导读:怎么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由于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具有个体性差异,加上不同的胰岛素制剂有不同的功效,在选择胰岛素的时候需要结合多个因素进行考虑。

那么,糖尿病人怎么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了解胰岛素的剂型:根据来源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三类:动物胰岛素(包括牛胰岛素和猪胰岛素)、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时间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四类:速效胰岛素(也称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确切的名称应该是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因起效特别快而得名。

短效胰岛素也称为正规胰岛素,包括短效人胰岛素和短效动物胰岛素。

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预先混合在一起,则得到预混胰岛素。

*二、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人类24小时胰岛素的分泌可解析为两部分: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如果每日进食3次,则有3次餐时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率较低,但持续24小时,其作用是维持正常的空腹血糖;餐时胰岛素分泌由进餐诱发,分泌率高,但持续时间短,其作用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目前常用的方案有:1次/d或2次/d的基础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餐时胰岛素,1次/d、2次/d、3次/d的预混胰岛素等。

*三、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尽可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由于大多数人每日进食3次,所以比较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模式应该是3次餐时胰岛素+1次基础胰岛素,即所谓3+1模式(每日3餐前各注射1次餐时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早晚注射均可)。

*1、基础胰岛素:最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制剂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如来得时等),它在体内释放很均匀,可维持24小时以上。

如果没有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选用中效人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也可以。

不过,中效人胰岛素有一个小的吸收峰,如果在晚餐前或睡前注射有可能在午夜引起低血糖。

餐时胰岛素的用量标准

餐时胰岛素的用量标准

餐时胰岛素的用量标准
1. 餐前检测血糖:每次进餐前30分钟,使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记录下来。

2. 胰岛素类型选择:根据个体需求,选择适合的餐时胰岛素类型,包括快速作用胰岛素(如胰岛素升糖素,略胰岛素)或者超快速胰岛素(如胰岛素酮体)。

3. 餐时胰岛素剂量计算:根据以下参数计算餐时胰岛素用量,
a. 目标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应维持在4.4-7.8 mmol/L之间。

b. 个体胰岛素敏感性: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确定每单位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量。

通常情况下,每单位快速作用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2-4 mmol/L,每单位超快速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3-5 mmol/L。

c. 糖负荷:根据进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出糖负荷。

通常,每10克碳水化合物需要0.5-1单位的胰岛素来处理。

4. 用量计算公式: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出每次进餐需要的餐时胰岛素用量。

a. 用量(单位)= (餐后目标血糖-血糖初始水平)/ 胰岛素敏感性 + 糖负荷。

b. 若用量小于1单位,通常以1单位为起始。

5. 用量调整:根据进食后血糖监测结果,逐渐调整每次餐时胰岛素用量,以实现目标血糖水平。

根据需要,可以在餐中或餐后补充额外的胰岛素剂量。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的餐时胰岛素用量标准,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诺和锐30是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最佳选择

诺和锐30是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最佳选择

一种胰岛素一支笔,伴您全程达标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玉秀“患了糖尿病,咱们病友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控制血糖,不得并发症,生活方便,不影响工作,心情还要好。

我现在心情就很好。

”说这话的王先生是我的老病人了,从8年前患上2型糖尿病到现在,一直在我这里看病、复查。

赶上我不忙的时候,还会跟我聊会儿天,诉诉身为糖尿病患者的喜怒哀乐。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王先生最近“心情很好”呢?这先得从王先生在我这里的看病过程谈起。

8年前王先生确诊2型糖尿病后,由于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开始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平稳控制两年后,逐步加用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

随着病程的进展,药物作用开始降低,从三年前开始,王先生的血糖屡高不下。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起始治疗考虑药物治疗已经无效,我建议王先生改用胰岛素治疗,采用诺和锐30一天两针的方案。

治疗一段时间后,王先生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达标。

王先生十分高兴。

诺和锐30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三代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含30%的速效成分,起效更快,注射完就能即刻用餐。

加上药效发挥时间与餐后血糖的升高相匹配,对餐后血糖效果十分理想。

另外70%的中效成分作用持续时间长,补充了基础胰岛素,从而有助于控制空腹血糖。

这样餐前餐后全兼顾,王先生的血糖明显好转。

而且由于速效成分作用持续时间短,和中效成分起效时间不重叠,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加上一天两针的用药方案掌握起来容易,所以王先生用上诺和锐30后,感觉十分良好。

简单的强化治疗——还是这支胰岛素这支笔,只是多了一次但是随着病程的自然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会发生进行性减退,所以为了有效控制血糖,临床上需要不断调整治疗策略。

如起始胰岛素治疗经充分的剂量调整后血糖仍未能达标,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方案,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从王先生最近的血糖情况来看, 原来的治疗方案需要调整,我建议他在原有基础上,采用一天三针的强化治疗方案。

如何选择和使用胰岛素

如何选择和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一种主要方法,然而胰岛素的种类有很多,注射笔的种类也很多,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呢?胰岛素的分类根据起效快慢、活性达峰时间及作用时间长短,可将胰岛素及类似物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

一般名称中带有“S”的为超短效胰岛素,带“R”的为短效胰岛素,带“N”的为中效胰岛素,带“L”的为长效胰岛素,带编号的是预混合的胰岛素。

编号表示的是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占比,“30”表示短效和中效占比分别为30%和70%。

“25”表示短效和中效占比分别为25%和75%。

短效或超短效的胰岛素是透明的,中效和预混合的胰岛素是乳白色的悬浊液,使用前要搅拌均匀。

胰岛素的选择1.超短效和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剂量调整方便,既可皮下注射,也可静脉滴注,主要用于三餐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也可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救治。

2.中、长效胰岛素起效慢,药效持久,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静脉滴注及急救使用,通常是与口服降糖药或短效、速效胰岛素联用,多于睡前使用,用于控制夜间血糖或全天血糖。

3.胰岛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注射,包括皮下注射、胰岛素泵等。

选择注射技术要根据个体的需求、便利性和个体能力来决定。

胰岛素笔的区别胰岛素的包装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特充,一种是笔芯。

所谓特充式就是内含一支用过就可以直接扔掉的胰岛素针剂。

例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特充、门冬30胰岛素特充等,其胰岛素和胰岛素笔是连体的、一次性的,注射液用完之后就整体报废。

笔芯是笔芯状药液,需要配备专用的胰岛素笔使用,药剂用光了,就可以买一支新的笔芯,不用再买一支新的胰岛素笔。

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厂家的胰岛素笔是不同的,买什么厂家的笔芯就要买对应厂家的胰岛素笔,不能通用。

如何选择和使用胰岛素■陈国仕李晓玲(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作用特点胰岛素类型通用名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短效动物源胰岛素中性胰岛素注射液人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中效动物源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人胰岛素低精蛋白生物合成(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长效动物源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动物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预混动物源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30R)人胰岛素低精蛋白生物合成(重组)人胰岛素预混预混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预混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预混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50)常见胰岛素种类:(依据作用时间长短)97RRJK。

胰岛素起始治疗模式的选择

胰岛素起始治疗模式的选择

国 内贾 伟 平 等 的研 究提 示 , 中国2 糖 尿病 患 者 型
中 ,Hb .%时 ,空腹 血糖 贡献 超过 6 %。 A1 >75 0
Mo ne 研 究 发 现 ,病 程 不 同 、血 糖 水 平 不 同 ni r J 的2 型糖 尿 病 患者 各 自有 其 不 同 的血 糖 谱 ,随着 病程
Rd l i e d 等认 为 ,餐 后 高血 糖 是基 础 高血 糖 的进 一 步增 相 关性 更 为 显加 ,通过 曲 线下 面积计 算 ,空腹 高 血糖 对总 体血 糖 的 受人 种和 地域 的 影响 。
贡献 要大 于餐 后高 血糖 。
的 ,当 H A. . b 。 5 >8 %时 ,空腹 高 血糖 对 总 体高 血糖 的 治疗 可 以减 少肝 细胞肝 糖 原输 出,增加 周 围组 织对 葡
影响 大 于餐 后 高 血糖 。并 且 ,随着H A 。 b 的升 高 ,空 萄糖 的 摄取 ,改 善胰 岛素 抵抗 ,并 降低胰 岛细 胞 的糖
题 论 坛 S e il ou p c rm aF
该 ( ( 指南 》还 制 定 了治疗 程 序 :超 重/ 肥胖 的2 型糖 尿 者 ,R d l等 的研 究 提 示 ,空腹 高 血 糖对 H A, ide b 的贡 16 7 0 i e d 研 项治疗 达 标 的 病 患 者 应在 饮 食 、运 动 、控 制 体 重 的 同 时首 选 双 胍 献率 达  ̄ %~8 %。R d l 究 是对 6 类药 物 ,3 月 后H A。 65 个 b 。 . > %者 ,即 应联 合使 用 其他 汇 总研 究 ,入 选 1 9 例 应 用 饮 食控 制 及 O A治疗 的 69 H
1 空腹 高血糖 对 总体 高血糖 的重要性 .

糖尿病患者初始胰岛素选择

糖尿病患者初始胰岛素选择

糖尿病患者初始胰岛素的选择[摘要] 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r)均可作为初始胰岛素补充治疗的选择。

我们通过疗效、安全性、经济学等多方面因素比较,门冬胰岛素30r最为经济有效。

[关键词] 糖尿病;甘精胰岛素;诺和灵n;门冬胰岛素30r [abstract] long-acting insulin (glargine),intermediate-acting insulin (novolin n), premixed insulin analogues (insulin aspart 30r) can be used as the initial choice of insulin replacement therapy. we efficacy, safety, economics and other factors of comparison, the mostcost-effective insulin aspart 30r.[keywords] diabetes; insulin glargine; novolin n; insulin aspart 30r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始于胰岛素抵抗(ir),但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b细胞功能也呈逐渐下降趋势,早期应用胰岛素,对于控制代谢紊乱、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减少慢性并发症及促进糖尿病的治疗达标有着积极的作用[1]。

已有证据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使高糖毒性尽快缓解,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2]。

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也证实,随着胰岛细胞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和胰岛素分泌的不足,要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的目标,大部分患者需启动胰岛素治疗[3]。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建议更积极地应用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经饮食、运动及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非肥胖者)/6个月(肥胖者)后,血糖仍不能控制达标,即应开始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与调整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与调整

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
• 3.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剂量调整 • 优先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使空腹血糖( FPG)达标。 • 然后,再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
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
• 4.根据进餐量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
THANKS!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如何计算胰岛素初始剂量?
• 1.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 全日总量:0.3~0.5IU/kg。 • 50%为基础胰岛素,50% 为餐时胰岛素, 三餐平均分配。
如何计算胰岛素初始剂量?
• 2.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 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降低空腹血糖。 • 基础胰岛素剂量:0.1~0.3U/kg/d。 • 肥胖或HbA1c>8.0%患者,可按照 0.2~0.3U/ kg/d计算。
mmol/L,非空腹<10 mmol/L。 • 皮下注射1IU胰岛素,约可降低0.8mmol/L的
血糖。
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
• 1.基础胰岛素的剂量调整 • 以空腹血糖目标≤6. 1 mmol/L 为例:
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
• 2.餐时胰岛素的剂量调整
• 应根据下次餐前或睡前的血糖的水平进行调整。
• 皮下注射1 IU胰岛素,约可降低mol/L 的血糖(仅供参考)。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有几种?
• 第一种,基础胰岛素起始,适用于空腹血糖高 的患者,可保留原有口服降糖药物。
• 第二种,预混胰岛素起始,适用于空腹血糖高 ,而且餐后血糖高的患者。
• 第三种,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起始,适用 于期望更严格的控制血糖的患者。
如何计算胰岛素初始剂量?
• 3.预混胰岛素 • 每日1次:0.2IU/ kg/d,晚餐前注射。 • 每日2次:0.2~0.4IU/ kg/d,按1:1分配 到早餐前和晚餐前。

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

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

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糖尿病类型。

不同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态,需要使用不同的胰岛素剂量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本文将讨论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的相关内容。

1.胰岛素使用剂量的选择-客观因素: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病程等。

-主观因素:患者的协作性、生活方式和个人喜好等。

胰岛素的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胰岛素敏感性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天的胰岛素总剂量占每千克体重0.2-0.6个单位,其中60-70%为基础剂量(长效胰岛素),30-40%为膳食剂量(短效胰岛素)。

剂量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2.胰岛素使用剂量的调整-个性化调整:根据每个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和身体状态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使用方案。

-血糖监测: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

-渐进调整:不要一次性调整过大的剂量,应逐渐调整,以避免血糖过低或过高的风险。

-遵循医嘱:患者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调整剂量。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前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根据饮食的糖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调整食前胰岛素的剂量和时间。

如果患者食物摄入量减少或增加,对应的胰岛素剂量也应进行调整。

-基础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偏高或偏低,可以逐渐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

-运动时胰岛素剂量的调整:运动会消耗体内的葡萄糖,并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

在进行运动时,患者需要适当减少胰岛素的剂量,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风险。

3.胰岛素使用剂量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胰岛素的剂量调整会有不同的响应。

有些患者可能对胰岛素敏感,需要较低的剂量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对胰岛素不敏感,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根据每个患者的特征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调整。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是关键。

1. 选择胰岛素种类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要,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胰岛素。

胰岛素可以分为快速作用型、短效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等几种类型。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血糖水平较高,应该优选快速作用型胰岛素或短效作用型胰岛素。

如果病情相对较轻,血糖水平控制得较好,可以选择中效作用型或长效作用型胰岛素。

2. 选择给药途径胰岛素的给药途径可以选择皮下注射或连续皮下输注。

一般来说,皮下注射最为常见和便捷,可以在家中自行注射。

如果需要长时间的胰岛素连续输注,可以选择连续皮下输注。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的现场操作和使用特殊的装置,一般不适合患者在家中进行。

3. 选择用药时间胰岛素的用药时间很关键,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日常生活规律来制定。

一般来说,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应该在饭前30分钟到饭后15分钟之间。

如果是长效作用型胰岛素,可以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注射,以保证药效的稳定性。

1. 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量胰岛素的用药量和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血糖水平较高,需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如果血糖水平较低,应该减少用量。

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同时要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如果用药量调整得不正确,可能会导致高血糖或者低血糖。

2. 注意饮食和锻炼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并非唯一的办法,饮食和锻炼的习惯也对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在用药的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测定,以便监测病情以及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用药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

定期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最大程度地避免糖尿病的并发症。

启用胰岛素的另一个简单选择

启用胰岛素的另一个简单选择

次 ,嘱患者 每 4天测一 次早 餐前 血糖 ,每周 选

既 往 史
天 测 三 餐 后 血 糖 。3个 月 后 复 查糖 化 血 红 蛋 白
否认 其他疾病病 史。 家族 史 否认 家族遗传病史 。 个人 史 从不饮酒 ,偶尔吸烟 ,每周 不超 过 1 0支。
月 经 史
6 4 。患 者 未 诉 有 低 血糖 事 件 发 生 。 .%
糖 尿 病 天 地 ・ 床 刊 2 年 8 临 01 0 月 第4 卷 第8 期 Dib tsW o l a ee rd,Au 0 0 Vo ,No. g 2 1 , l4 {
锐 海 拾 贝
启用胰 岛素 的 另一个 简单选择
患者 女 性 ,4 岁 3
主 诉
实验 室检 查
空 腹 血 糖 76 .mmo/ ,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lL
D. 利于 患者 的血糖控制 长期 达标

答案提交截止 日 期为2 l年i月1 日 oo o 5 答案及获奖名单将刊登在2 l o0 年第1期。 0
屠 缵期 j 毒 曩 ≯ 叠 | 一 ≯ 薯
1 、 ̄ Nw w. b 6 , r “ w t 35cn 锐海拾贝’专栏提交答案或将答案寄至 北京海淀上地信息路甲 n . o '
案不 仅有效 改善 了空腹 血糖 ,而且 减少 了晚餐 时 口服 药用量 ,患者 的血糖 总 体控制在 没有 增
加 低 血 糖 风 险 的情 况 下 得 到 了明 显 改 善 。
பைடு நூலகம்
糖 尿 病 天地 ‘ 床 刊 2 1 年 8 临 0 0 月 第4 卷 第8 期 Dib ts W o l a ee rd,Au 0 0 Vo , No. g 2 1 , l4 8

胰岛素用量估算

胰岛素用量估算

胰岛素用量估算在确定胰岛素治疗时,首先需要使饮食总量及运动量相对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血糖、尿糖等估算胰岛素的初始用量。

一般主张在胰岛素初始治疗时,一律选用短效(正规)胰岛素,以便于剂量的分配和调整,但在国外对某些病情不重的病人,初始治疗选用中效胰岛素早餐前一次注射,然后逐步调整剂量.美国国际糖尿病中心及Joslin糖尿病中心主张胰岛素初始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天03~05U,但考虑到我国人民热量摄入相对较少,潘孝仁等教授主张初始剂量应从每日4~8U开始。

下面的方法仅作参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按体重计算法:(1)病情轻的患者:尚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初始剂量可按每千克体重每日04~05U计算.(2)病情较重,症状典型的Ⅰ型患者:实际体重较标准体重减轻20%以内,无急性应激情况,血糖较高,病情不稳定者,初始剂量可按05~08U/kg·d计算.(3)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有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等,胰岛素用量需相应增加,但一般不超过10U/kg·d。

例如:某患者体重62kg,Ⅰ型糖尿病,撊嘁簧贁症状明显,无急性应激,其胰岛素用量为30U/d左右。

2按生理需要量估算: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U左右.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U 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 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0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3按血糖浓度估算:一般地说,每单位胰岛素可氧化分解葡萄糖2g,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值,可以计算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总量,进而推算出胰岛素的用量。

(1)根据公式:其计算公式为:[实测血糖浓度(mmol/L)?56 mmol/L(正常血糖浓度)]×180×体重(kg)×06/(1000×2)公式中因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故体重×06为体液总量,重量单位为kg,换算成体积单位为L;公式分子中(实际血糖浓度?56 mmol/L)为过剩量葡萄糖的浓度,其单位为mmol/L,换算成mg/L需乘以系数180,因此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最终结果为过剩的葡萄糖量,单位为mg,再除以1000即换算成g,然后按每2g糖需胰岛素1 U(即除2)即可得胰岛素需要量。

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方案的选择

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方案的选择
1 . 1 研 究对 象 年龄 为6 0 ~ 8 5 岁符 合 n t 界I 牛组 织 ( wH 0, 1 9 9 9 年) 诊 断标 准的2 型 2 . 3低 血 糖事 件发 生 率 表2 显示l 2 个 月中低 血 栅 发 作总 数 6 5 例次 , 平 均每 例 发 生 0 . 6 1 3 预 混 胰 岛索 类 似 物 治疗 后 低 血糖 忠 者 数 目及 发 作次 数 均 明 显增 糖尿病 患者. 病程 在 2 年以 t : , 口 服 降糖 药 ( 指任何 磺 脲类 药物单 用或 与 次, P = 0 . 0 1 2 4 ) 。 其他 口 服 药联合 应用 ) 至 少3 个月 而血糖控制 不佳 。 H b A1 C Z 5 %一 1 0 . 5 o / o ' 加( 空腹 血糖 > 6 . 7 mo l / L , 体 重 指数 ( B MI ) 2 0 ~ 3 5 k g / m2 , 排 除心血管 、 胃 肠 表2 两种治 疗方案低血 糖 事件 比较【 n( %) 】 道、 血 液系统 或其 重婴 的仝 身性疾 病, 及肝肾功能严重 损害者。
资 料用 ( ± s ) 表 示, 计 算 低 糖 发 牛 率 和 次 数 、 应 用 Me Ne ma r 榆 验 对发 生 率进 比较 。
2 结果 2 . 1一般 临床资 料 分析
1 . 2方 法
此为一 项为期 1 2 个 月的 开 放 性 对 照 研 究 。 人 选 者按 1 : 1 随机
分入甘精胰 岛素+ 格列美脲 组 及诺 和锐3 0 R组 ( 对照组 ) 。 治疗期 间, 一组于早晨7 : 0 0 ~ 9 : 0 0 之 间服 格 列 美 脲 2 mg / d , 晚 睡前2 1 : 0 0 ~ 2 3 : 0 0 之 间皮 下 注 射 甘 精 胰 岛素 , 对照 组 为 一 天 注 射 2 次或3 次诺和锐3 0 R, 根 据空腹及餐后血糖 调整胰岛素剂量。 治 疗 期 间 采 用 罗 氏 公 司 生 产 的血 糖 仪 ( Ac c u . Ch e k ) 进 行指 尖血糖 监测 , 低血糖 事件 包括 症状性 、 无 症状性 、 严重 的 低 血糖 和夜间 低血糖 。 记 录 发 生 的 任 何 不 良事 件 , 观 察 治 疗 前 后 血 糖 波 动情况. 低 血糖发 牛率 、 体重 变化及治疗后胰岛素用最。 2 . 4体 重变化与胰 岛素剂量 比较 1 . 3统计 分析 表3 显 示 什精 胰 岛素 加 格 列夫 脲 组 治 疗后 体 重 尤明 显 增 加 , 丰要分析是 应用配对 检验 ( 正念分布资料 ) 或等级检验 ( 非正 院 时患 者胰 岛素剂 量 较预 混 胰 岛素组 比较 显 著 减 少 ( P < 0 . 0 5 ) 。 念 分柿 资料 ) , 所 有 比 较 采 用 双侧 检 验 著 水平定 义 为0 . 0 5 。 计 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三联抗体(-)
• 4) 尿ACR 45mg/g,肾小管指标(-)
• 5)
0
30’
60’ 120’ 180’
OGTT(mmol/L) 8.9 17.5 18.2 15.3 13.2
INS(mIU/L) 10.35 18.72 19.56 22.00 25.71
C-P(ng/mL) 1.02 1.98 2.01 2.35 2.87
初步诊断
• 2型糖尿病 DKD? DR ?
• 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 • 胆结石
化验及辅助检查
• 1)总胆固醇: 7.67 mmol/L,甘油三酯: 3.3 mmol/L, LDL-c: 5.52 mmol/L, HDL-c: 0.8 mmol/L。
• 2)心肌酶、凝血全项、乙肝、丙肝、甲状腺功能(-)
复杂性

2
主餐前加用1次 速效胰岛素注射
FBG未达标 或PPG漂移
转变成每日2次 预混胰岛素

未达标: 考虑基础+餐时
餐前加用≥2次
3 +
速效胰岛素注射 (基础+餐时)
灵活性
更灵活
Inzucchi SE,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 Jan;38(1):140-9.
未达标: 考虑基础+餐时
Yellow CCI
起始胰岛素的选择
PP-HI-CN-1509
病例特点
• 1)男性, 66岁。 • 2)主因“发现血糖升高8余年, ,视物模糊2月余”收入院。患者8余年前在
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曾口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奇特”等药物降 糖治疗 ,自述血糖控制尚可。近1年口服降糖药为:亚莫利:6mg,QD;阿卡 波糖50mg,Tid;二甲双胍 500mg, Tid。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 糊,无其他伴随症状。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以“2型糖尿病”收住院治 疗。门诊化验检查结果示: • 随机血糖:15.6 mmol/L • 尿常规:尿糖(4+)尿酮(-)Pro(+) • 血常规:WBC: 7.09x109/L, N: 76.2%, HB: 12.6g/L, PLT: 258x109/L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以碳水化合物饮食为主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能量多由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肪、蛋白 质摄入相对较少
西









中国居民每日饮食能量摄入占比

不灵活
CDS指南同等推荐预混、基础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
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 HbA1c>7%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基础胰岛素睡前注射
(中效人胰岛素/长效

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每日1-2次 (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中国使用占据主导地位
5-4-5 IU 基础量18 IU, 9.8/8.2
6-6-6 IU 基础量22 IU, 10.3/7.5
8-6-6 IU 基础量24 IU, 7.4/6.3 8-6-7 IU
治疗转归
• 经上述治疗患者血糖平稳下降。 • 住院降糖方案:停用胰岛素泵(45 IU/日),换用优泌乐25
早18 IU,晚18 IU+二甲双胍0.5 Tid • 出院后2周后复诊:优泌乐25 早20 IU,晚18 IU+二甲双胍0.5Tid 餐
化验及辅助检查
• ECG:大致正常。 • 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Ⅱ-Ⅲ期。 • UCG:未见异常。 • TCD:脑动脉硬化。 • 下肢、颈动脉彩超:多发动脉斑块,未见狭窄。
入院后明确诊断
• 2型糖尿病 DKD(III期) DR (III期)
• 高脂血症 • 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 • 胆囊多发结石
前血糖6-7,餐后2h血糖7-9 • 半年后GHbA1c 6.8%,1年后6.9% • 体重无变化,低血糖罕见(进餐晚)
口服降糖药失效后该如何选择起始胰岛素?
东西方指南侧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
2016 ADA/EASD指南倾向于优先推荐基础胰岛素
注射次数
1
基础胰岛素 (通常联合二甲双胍和/或其他非胰岛素制剂)
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现状
7.03% 10.13%
13.52%
31.26%
38.06%
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 基础-餐时方案 其他
纪立农等.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79(10):746-751
的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
如何理解中西方指南2 2015.5.7 9.7 2015.5.9 8.2 2015.5.11 6.5
14.5 12.5 10.3 9.2
11.3 10.3 8.7 7.0
13.5 11.6 9.8 8.3
10.4 9.9 7.2 6.2
14.8 11.4 9.6 7.8
基础量14 IU, 10.5/8.8
病例特点
• 电解质: 血K: 4.3 mmol/L;Na: 138.6 mmol/L Cl: 100.6 mmol/L
• 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异常;eGFR 95ml/min • GHbA1c 8.9% • 腹部超声:胆囊多发结石
病例特点
• 既往史
– 高血压10年,规律服用“拜新同”,最高180/100 mmHg,平素130140/80-90 mmHg。
治疗方案
• 降糖:胰岛素泵+二甲双胍0.5 Tid • 降压、降尿蛋白:ARB类药物(氯沙坦100 mg QD) • 降脂:他汀类(立普妥20 mg QN) • 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0.1 QD • 改善微循环:羟苯磺酸钙片0.5 Tid
降糖治疗经过
早前
早后2h
午前
午后2h 晚前
晚后2h
睡前 /3AM
– 胆结石5年。
• 个人史
– 吸烟20年,20支/日;饮酒10余年,3-4两/日,已戒酒2年。
• 家族史
– 母亲高血压、糖尿病。
入院后体格检查
• T: 36.5℃
P: 90 次/分
R: 18次/分
• BP: 140/70mmHg BMI: 26.4kg/m2
• 精神弱,平卧位,颈软,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无肿大。两肺未闻及 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律齐, 心率9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全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肝脾肋下未及。 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