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3大要素:起始时机、控制目标、治疗方案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二、哪些糖尿病病人要用胰岛素治疗*三、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要注意什么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1、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可在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于晚餐前或临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以提高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更好地控制血糖。
该治疗方案虽然只需患者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却能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控制住血糖。
2、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该治疗方案主要可供采取第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
该类患者应先停用口服降糖药,然后改为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预混胰岛素,以使三餐后的血糖和夜间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其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于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于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
虽然糖尿病患者在该阶段的治疗中注射胰岛素的次数增多了,但这种治疗方法更符合人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规律。
糖尿病患者在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在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维持住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达到良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4、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经医生选用适宜自己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后,须选用最佳的注射部位,一般胰岛素采用专用胰岛素注射笔皮下注射方式,可供选择的注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即三角肌处),双侧大腿前或前外侧,脐周腹壁周围(须避开肚脐5公分),注射胰岛素时可捏起皮肤,这样可保证在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在注射部位停留6秒钟,以使药液可充分吸收,避免药液外渗,因局部反应可出现皮下硬结、脂肪萎缩、局部红肿等,故胰岛素注射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之间要相距2公分以上。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但是,由于它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使用不当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至引起危险情况。
因此,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来使用,并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1.注射部位选择在使用胰岛素时,注射部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腹部、上臂、臀部和大腿。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避免选择静脉、神经和结节较大的部位。
另外,为了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引起局部的组织炎症,应注意每次注射时更换注射部位。
并应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胰岛素通常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
注射前应将药瓶或注射器摇匀,以使胰岛素溶液均匀。
然后,选择注射部位并消毒皮肤。
在注射时,应先将药液吸入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缓慢注射药液。
注射完毕后,注意脱针时避免溢出药液,也不要用力摇动注射部位。
此外,对于长效胰岛素,应尽可能在晚上睡前注射,以模拟人体天然分泌胰岛素的节律,达到更好的疗效。
3.胰岛素的剂量控制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胰岛素前,患者应测定血糖水平,然后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剂量。
另外,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经常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二、胰岛素的注意事项1.储存条件胰岛素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
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药品的稳定性和活性。
通常来说,胰岛素应保存在冰箱中,并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高温的影响。
同时,不能将胰岛素冻结或加热。
在注射前,应将胰岛素溶液放在室温下静置数分钟,使其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注射。
这样可以避免药液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药物的疗效。
2.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人体内分泌胰岛素分为胰岛素和胰岛素抑制素两类。
临床使用中主要包括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短效作用型胰岛素、中等作用型胰岛素、长效作用型胰岛素、混合型胰岛素等类型。
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或高血糖。
根据病情的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个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示例。
一、胰岛素种类和用法: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用于餐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
通常在餐前15-30分钟注射,作用时间约为2-4小时。
2. 短效和常规作用型胰岛素:用于控制空腹血糖和给予基础胰岛素。
通常在空腹状态注射,作用时间分别约为4-6小时和8-12小时。
3. 中效作用型胰岛素: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约为12-18小时。
4.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可持续超过24小时。
二、胰岛素治疗方案:1. 普通型1型糖尿病患者:早晚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晚上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一次,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
2. 混合型2型糖尿病患者:早晚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晚上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一次,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
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3. 常规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早晚各注射常规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早晚各注射常规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三、胰岛素剂量调整:胰岛素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以下是常见的胰岛素剂量调整原则:1. 空腹血糖过高:增加胰岛素剂量,或增加胰岛素注射次数。
2. 餐后血糖过高:增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剂量,或增加注射时间。
3. 低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减少注射时间。
四、饮食和运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运动。
饮食方面,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剂量调整和常见问题解答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剂量调整和常见问题解答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剂量调整和常见问题解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胰岛素治疗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剂量调整和常见问题解答。
一、胰岛素治疗剂量调整1. 治疗目标:首先,糖尿病患者应与医生合作,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这通常基于个人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
2. 胰岛素种类:有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可以供选择,包括快速作用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
患者需要了解每种胰岛素的特点,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3. 基础胰岛素剂量:基础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的剂量通常在治疗初期由医生确定。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患者可以自行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以达到较稳定的血糖控制。
4. 饭前胰岛素剂量:饭前胰岛素(快速作用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饮食和血糖监测结果来确定。
患者需要根据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和质,以及食物的GI值(血糖指数),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
5. 运动和胰岛素剂量调整:运动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因此患者在进行运动前应减少胰岛素剂量。
根据运动类型和强度,患者可以根据经验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
6. 生活变化和胰岛素剂量调整:某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如生病、情绪压力增加等。
患者需要注意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剂量以保持血糖控制。
二、常见问题解答1. 胰岛素注射技巧:胰岛素通常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患者应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并遵循正确的注射技巧,以减少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2. 胰岛素存储:胰岛素需要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一般是2℃至8℃。
避免暴露于高温或极低温环境中,同时注意胰岛素的过期日期。
3. 胰岛素剂量的误差:患者在使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时,可能会出现剂量均匀和测量误差。
患者需要学会正确使用注射器,并随时检查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的准确性。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标准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标准一、胰岛素分类(一)根据制剂来源以及化学结构的差异,目前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3种类型:(1)动物胰岛素主要来源于牛、猪的胰腺,主要包括普通胰岛素、精蛋白胰岛素等,容易发生局部过敏反应;(2)人胰岛素是通过基因工程由大肠埃希菌或者酵母菌合成,其结构和人的胰岛素结构类似,过敏反应较少,长期应用安全性高,临床常用的包括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等;(3)胰岛素类似物是通过改变人胰岛素的结构,以达到起效时间差异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主要包括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等。
(二)根据胰岛素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以及作用时间可以分为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1)速效胰岛素又称为超短效胰岛素,主要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其起效迅速,10~20 min开始起效,赖脯胰岛素0.5~1 h达峰,门冬胰岛素1~3 h达峰,可持续3~5 h,此类胰岛素需要餐前立即皮下注射;(2)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30~60 min起效,2~4 h达峰,可持续5~8 h,主要包括普通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等,需要在餐前30 min使用;(3)中效胰岛素注射后1.5~4 h起效,4~12 h达峰,可持续18~24 h,临床上常用的包括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等;(4)长效胰岛素起效慢,持续时间相对长,临床上较常用的包括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5)预混胰岛素是超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或者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兼具短效/超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特点,临床上常用的包括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30R、门冬胰岛素30R等。
二、胰岛素的起始治疗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1)新发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可先选用胰岛素治疗;(2)2型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仍不达标,启动胰岛素相关治疗后高血糖毒性的缓解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并部分改善β细胞功能;(3)合并有酮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应立即启用胰岛素治疗,待并发症纠正、血糖控制平稳后可进一步选用其他降糖治疗方案;(4)糖尿病患者出现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时,可在积极查找病因的同时选用胰岛素治疗;(5)1型糖尿病发病时即需要胰岛素治疗,且需终身应用。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胰岛素给药方案1、“胰岛素生理性供给”方案即每天3~4次注射(强化治疗方案):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 + 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每天共4次注。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午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2、每天1~2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方案)BIDO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
早餐前预混胰岛素+ 晚餐前预混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晚餐前速/短效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
早餐前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胰岛素给药剂量。
二、起始剂量:从小剂量开始,0.25IU/kg.24h,全天约12~20IU。
1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2.8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1.7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每隔1~2天调整剂量。
全天24小时6次指血血糖平均值>12 mmol/L,总剂量应增加10%;血糖平均值<6 mmol/L,总剂量宜降低10%。
注射胰岛素2小时后的指血血糖<4 mmol/L者,相应的餐前胰岛素注射量也应减少10% 三、各类糖尿病胰岛素方案的选择:1型糖尿病: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强化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治疗方案,这是最有效、最易控制血糖达标的方案,而且也最容易进行剂量调节。
有超过50%的患者选择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将不同作用时效的胰岛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预先混合制成,使用便捷,但由于比例固定,不易进行剂量调节,因而疗效降低,影响血糖达标。
1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强化治疗并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应早期适当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保护β细胞功能的恢复,延长、甚至逆转β细胞功能衰变的过程,从而改善预后。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指南最新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指南最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指南第一部分:胰岛素治疗基础知识(2500字)1.1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概述(500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一环。
1.2 胰岛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000字)胰岛素可分为长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进食时胰岛素)。
胰岛素通过结合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1.3 胰岛素治疗的指征和禁忌症(1000字)胰岛素治疗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较高的情况下。
禁忌症包括严重低血糖、过敏症和妊娠期糖尿病等。
1.4 胰岛素的剂型和用法(1000字)胰岛素剂型包括注射剂、喷雾剂和胶囊剂。
注射剂是最常用的形式,可以通过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用法应根据病情和胰岛素种类来确定。
第二部分:胰岛素治疗方案(2500字)2.1 长效胰岛素治疗(1000字)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基础胰岛素治疗,可以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具体用法包括剂量调整、注射部位选择和使用时机等。
2.2 进食时胰岛素治疗(1000字)短效胰岛素用于模拟胰岛素分泌响应,补充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不足。
治疗方案包括饭前、饭后或混合使用胰岛素,剂量和用法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来确定。
2.3 胰岛素泵治疗(500字)胰岛素泵是一种便携式装置,可以持续输注胰岛素。
适用于需要密切血糖监测和调整的病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第三部分:胰岛素治疗监测与调整(2500字)3.1 血糖的监测(1000字)血糖监测是胰岛素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调整胰岛素剂量。
监测方法包括家庭血糖监测仪、连续血糖监测仪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
3.2 胰岛素剂量调整(1000字)胰岛素剂量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患者的反应来调整。
剂量的调整需要考虑病情、饮食和运动等因素。
3.3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与处理(500字)胰岛素治疗可能出现低血糖和皮下脂肪增生等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的用法用量

胰岛素治疗的用法用量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它通过调节血糖水平,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来确定用法和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并举例说明。
首先,关于胰岛素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射方法胰岛素主要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可以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注射器或泵等设备。
注射时需要保持良好的注射技巧,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轮换注射点以避免局部脂肪增生。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避免过深或过浅的注射。
2.注射时机胰岛素的注射时机要根据个体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血糖控制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早餐前、午餐前和晚餐前都是常见的注射时机,可以根据个体的饮食情况和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注射时间。
3.注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部、臀部和大腿外侧等。
腹部注射胰岛素吸收较快,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有利;臀部和大腿外侧注射胰岛素吸收较慢,适合长效胰岛素的注射,可以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接下来,关于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根据个体差异、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常见的用量调控包括以下几方面:1.胰岛素种类根据病情和需要,胰岛素可以分为快速作用型、中长效型和混合型。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适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中长效型胰岛素适用于基础血糖控制,混合型胰岛素适用于既需要餐后又需要基础血糖控制的情况。
2.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胰岛素需求量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病情调整用量。
一般来说,胰岛素用量在起始阶段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
3.饮食调控胰岛素的剂量需要根据饮食情况来调整。
饮食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需要根据餐前血糖和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来决定胰岛素的用量。
举例来说,假设患者A是一位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医生建议他在早餐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
患者A每天早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平均为50克,葡萄糖水平在目标范围之外。
在医生的指导下,初始胰岛素剂量为4单位。
胰岛素四针方案

3.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三、方案制定
1.胰岛素种类选择:根据患者病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龄、体重、生活习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2.注射时间:采用四针注射法,分别为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
3.注射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体重、饮食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注射剂量。
第2篇
胰岛素四针方案
一、前言
针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本方案旨在通过四针注射法,结合生活方式管理,实现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下为详细方案内容。
二、方案目标
1.确保患者血糖水平稳定在理想范围内,减少血糖波动。
2.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3.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顺应性,改善治疗体验。
2.个性化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注射时间。
3.定期评估: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剂量和注射方案等。
4.患者教育: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注意事项
1.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注射胰岛素时,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3.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患者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总结
本方案针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四针注射法,结合饮食管理、运动治疗等措施,旨在实现血糖水平的稳定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对于控制血糖水平起着关键作用。
但正确使用胰岛素至关重要,否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种类胰岛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速效胰岛素: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一般在餐前立即注射。
2、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相对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餐前 30 分钟左右注射。
3、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中等,一般每天注射 1 2 次。
4、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且平稳,每天注射 1 次。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注射时间。
二、胰岛素的使用方法1、注射部位的选择胰岛素可以注射在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臀部外上侧。
由于腹部吸收胰岛素的速度较快且稳定,是最常用的注射部位。
每次注射应选择不同的部位,并且每次注射点之间应间隔约 25 厘米,以防止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脂肪增生或萎缩。
2、注射前的准备(1)清洁双手:用肥皂和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检查胰岛素:检查胰岛素的名称、有效期、外观是否正常。
如果胰岛素出现浑浊、变色或有沉淀,应停止使用。
(3)安装针头:将胰岛素笔的针头安装牢固,确保无松动。
(4)摇匀胰岛素:如果是混悬型胰岛素(如中效、预混胰岛素),需要在使用前将胰岛素笔或药瓶水平滚动和上下颠倒 10 20 次,使药液充分混匀,但要避免剧烈摇晃。
3、注射操作(1)消毒皮肤:用 75%的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酒精挥发干后进行注射。
(2)捏起皮肤: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形成一个褶皱。
(3)垂直进针:将针头以 90 度角快速刺入皮肤,缓慢推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的活塞,将胰岛素注入体内。
(4)停留数秒: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下停留 10 秒左右,以确保胰岛素完全注入。
(5)拔出针头: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不要揉搓。
“三短一长”胰岛素治疗方案

[讨论] 什么是“三短一长”胰岛素治疗方案三短一长”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之一。
因大多数人每日3次正餐,“三短一长”方案是指每次正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早餐前或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或其类似物。
该方案比较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三短一长”方案中长效胰岛素或其类似物补充了基础胰岛素的不足,每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补充了餐时胰岛素的不足。
该方案可较精细、周到地调控全天血糖。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能覆盖全天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
方案中长效胰岛素或其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较符合要求。
餐时胰岛素注射后能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达到峰值,从而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降低餐后高血糖。
此外,理想的餐时胰岛素还能在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时其作用降至基础水平,避免下餐前出现低血糖。
方案中采用的短效人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较好地模拟生理性餐时胰岛素分泌。
方案的适宜和不适宜对象下列情况可采用“三短一长”方案: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欠佳或者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然未达标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血糖较高如空腹血糖超过13.9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采用这种胰岛素治疗方案。
凡是低血糖发生后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危害比血糖达标的益处更大时,不宜长期采用“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包括:严重低血糖高危患者(如最近有严重低血糖史者、对低血糖缺乏感知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β-阻滞剂治疗者、垂体功能低下者);幼年或高龄患者;有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者(已行肾移植者除外);有其他缩短预期寿命的疾病或医疗情况者;酒精中毒和有药物成瘾者;精神病或智障者。
“三短一长”方案如何实施?胰岛素每日总量依据个体血糖等情况估计。
基础餐时胰岛素分配是以胰岛素总剂量的5 0%作为基础量,剩余部分分配到餐前注射。
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

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糖尿病类型。
不同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态,需要使用不同的胰岛素剂量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本文将讨论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的相关内容。
1.胰岛素使用剂量的选择-客观因素: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病程等。
-主观因素:患者的协作性、生活方式和个人喜好等。
胰岛素的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胰岛素敏感性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天的胰岛素总剂量占每千克体重0.2-0.6个单位,其中60-70%为基础剂量(长效胰岛素),30-40%为膳食剂量(短效胰岛素)。
剂量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2.胰岛素使用剂量的调整-个性化调整:根据每个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和身体状态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使用方案。
-血糖监测: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
-渐进调整:不要一次性调整过大的剂量,应逐渐调整,以避免血糖过低或过高的风险。
-遵循医嘱:患者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调整剂量。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前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根据饮食的糖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调整食前胰岛素的剂量和时间。
如果患者食物摄入量减少或增加,对应的胰岛素剂量也应进行调整。
-基础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偏高或偏低,可以逐渐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
-运动时胰岛素剂量的调整:运动会消耗体内的葡萄糖,并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
在进行运动时,患者需要适当减少胰岛素的剂量,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风险。
3.胰岛素使用剂量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胰岛素的剂量调整会有不同的响应。
有些患者可能对胰岛素敏感,需要较低的剂量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对胰岛素不敏感,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根据每个患者的特征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调整。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原则与实践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原则与实践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一、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原则胰岛素剂量调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治疗目标来制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1. 个体化定制:每个病人都有不同的胰岛素需求,因此,剂量调整应该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
医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努力,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2. 合理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应与饮食控制相结合。
饮食要低糖、低脂,并且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
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空腹进食。
3. 血糖监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特别是在胰岛素注射前后的血糖波动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胰岛素的效果,及时调整剂量。
4. 逐渐调整: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应该是逐渐进行的,每次只调整一小部分剂量。
这样可以减少剂量调整带来的不适和风险。
同时,要注意进行足够长的观察期,以便判断剂量调整的效果。
二、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实践方法除了以上原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践方法,可以用于胰岛素剂量的调整:1. 持续监测:持续监测血糖水平是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础。
患者可以利用便携式血糖仪随时监测血糖,记录下来并与医生讨论。
2. 升高剂量: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持续偏高,则可能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
在增加剂量时,应该注意逐步增加,每次只增加2-4个单位,并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进行。
3. 降低剂量: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过低或存在低血糖的风险,则需要减少胰岛素剂量。
减少剂量时也应逐步进行,每次减少2-4个单位,并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
4. 注意饮食与运动:饮食和运动对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有重要影响。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例如,运动后可能需要减少胰岛素剂量,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5. 寻求专业指导:胰岛素剂量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
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内的重要激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胰岛素注射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预防并缓解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注射方法:1.选择注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上臂外侧、大腿前侧、臀肌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轮换注射部位,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以防止局部皮下脂肪组织变厚。
2.准备注射器具:注射器宜选用0.5毫升或1毫升的注射器,配合1毫升单位的注射剂或0.5毫升单位的注射剂使用。
注射针头可选择自己适合的长度和直径。
3.准备胰岛素:胰岛素分为多种类型,具体使用哪一种胰岛素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自身情况决定。
在注射前,应确认胰岛素瓶内药液的透明度和颜色,避免使用过期或者变质的胰岛素。
4.准备注射部位:在注射前,应将注射部位洗净,并用75%酒精或者医用棉球擦拭消毒。
5.抓皮注射法:将要使用的胰岛素抽起,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垂直插入皮下组织中,推动注射器柱塞,将胰岛素缓慢注射入皮下。
注意,注射时尽量避免碰触到血管,以免引起出血和血糖异常,还要避免神经丛损伤,以免引起疼痛和感觉异常。
6.按压止血:注射结束后,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止血并减少局部血肿的发生。
7.清理工具:使用完毕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正确处理,避免重复使用或乱扔弃造成伤害和环境污染。
二、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1.正确的注射时间:胰岛素注射时间应根据所使用胰岛素的种类和医生的指导来决定。
有快速作用型、短效型、中效型和长效型等胰岛素类型,每一类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差异较大。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般在餐前15分钟左右注射,而长效型胰岛素一般在早晨或晚上注射。
2.遵守药量和使用频率: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频率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以确保血糖水平的正常维持。
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

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
正确使用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胰岛素有不同种类,如快速作用型、短效型、中效型和长效型。
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血糖控制目标以及医生的建议。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胰岛素种类,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2.掌握胰岛素的用法和自我注射技巧:胰岛素通常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
注射部位可以选择腹股沟区域、大腿前侧、臀部或上臂等非肌肉密集区域。
在注射前,需要先洗手,并清洁注射部位。
胰岛素注射器使用前需要检查,确保注射器无损并配有正确类型和规格的注射针。
3.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确定正确的剂量: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血糖控制目标和胰岛素种类而定。
一般来说,剂量会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时逐渐调整,直至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胰岛素剂量。
4.遵循规定的使用时间和次数:胰岛素的使用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进行。
通常情况下,胰岛素注射应在饭前15-30分钟进行,以保证胰岛素的作用与食物摄入相匹配。
而长效胰岛素注射通常在晚上进行,以维持血糖的稳定水平。
5.注意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常规胰岛素可以储存在冰箱中,但不可冷冻。
打开的胰岛素瓶应在室温下使用并避免暴露在阳光下。
6.血糖监测和记录: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并将结果记录在血糖监测表中。
通过监测血糖,患者可以了解胰岛素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7.定期与医生随访: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与医生进行随访,以确保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和血糖控制达到预期目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和种类,并提供血糖监测和饮食方面的建议。
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患者积极与医生合作,遵循医嘱以及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正常值空腹血糖: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餐后2小时:7.8mmol/L(140mg/dl)。
二、初始用量(1)初始用量估算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定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方法一: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注:-100为血糖正常值;×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方法二: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其他方法:●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2)分配胰岛素用量:1.注射时间: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2.分配方式: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
(①一天三次: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用量宜大;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保持夜间血糖水平,故晚餐前>午餐前用量。
最简单的胰岛素使用量调整方法

最简单的胰岛素使用量调整方法胰岛素使用量的调整方法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和治疗目标进行个性化调整。
以下是最简单的胰岛素使用量调整方法:1.了解胰岛素的类型和作用:胰岛素主要分为快速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三种类型。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般在进食前半小时注射,中效作用型胰岛素主要用于覆盖夜间胰岛素需求,长效作用型胰岛素一般在晚上注射,可以覆盖全天的胰岛素需求。
2.制定胰岛素使用计划: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的需求,合理制定胰岛素使用计划。
这个计划应包括每日注射的时间、胰岛素类型和剂量等信息。
3.基础胰岛素使用量调整: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覆盖身体在休息状态下的胰岛素需求。
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增高或降低,可以逐渐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每次调整剂量后,需要持续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4.进食前胰岛素使用量调整:进食前胰岛素主要用于调整餐后血糖水平。
根据餐前血糖水平和进食量,可以逐渐调整进食前胰岛素的剂量。
一般情况下,每次调整剂量不超过2单位,并且需要连续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5.进食后胰岛素使用量调整:进食后胰岛素主要用于提高餐后血糖的控制。
根据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和进食量,可以逐渐调整进食后胰岛素的剂量。
每次调整剂量不超过2单位,并且需要连续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6.及时调整胰岛素使用计划: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和个体的需求,需要及时调整胰岛素使用计划。
这包括胰岛素注射的时间、胰岛素类型的选择和剂量的调整等。
当更改胰岛素使用计划时,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7.定期复诊和监测:胰岛素使用量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复诊和监测。
医生会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和个体的需求,进一步调整胰岛素使用计划。
同时,也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以便及时纠正。
总结起来,胰岛素使用量的调整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治疗目标,以及密切的血糖监测。
准确调整胰岛素使用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使用胰岛素需要注意许多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1. 规律用药:胰岛素要规律用药,每天应在固定的时间使用,这样可以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风险。
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不要改变用药时间和剂量。
2. 选择合适的剂型:胰岛素有多种剂型,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和贴片剂等。
不同剂型的胰岛素适应于不同的血糖控制情况,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示选择合适的剂型。
注射剂最为常见并且最有效,可依据不同的流程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肌肉。
3. 使用正确的注射技术:胰岛素注射需要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注射角度,以确保药物注射到皮下。
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腰部、臀部、大腿前侧和腹部,医生会告诉患者使用的最佳部位和方法。
注射时,也需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和卫生。
4. 遵守保质期:胰岛素的保质期有限,过期的药物不应使用。
一旦开瓶,注射器更换频率为1个月一次。
未开瓶的胰岛素应储存于2-8°C的冰箱中。
使用前须确认胰岛素无变质迹象,如颜色变化、悬浮物、澄清度不足等。
5. 监测血糖:血糖监测是胰岛素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调整胰岛素剂量和用药时间。
临床上将糖化血红蛋白测试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水平的指标。
二、胰岛素使用要注意的事项1. 注意低血糖:使用胰岛素时,应注意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会引起头晕、口渴、出汗、心悸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低血糖应该及时处理,可以使用口服糖水或含糖的果汁等方法,如果症状严重可以使用胰高素自我注射。
2. 不要过度活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要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会消耗体内的糖分,导致低血糖和血糖不稳定。
在运动前后应相应地调整胰岛素剂量和用药时间。
3. 确保足够的食物摄入量:胰岛素需要在饭后使用,使用前确保已摄入足够的食物,以避免低血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治疗3大要素:起始时机、控制目标、治疗方案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 1.14 亿,但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 10.24%,糖尿病的管控任重道远。
1 型糖尿病,也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 型糖尿病往往在诊断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丧失 45%,若不进行有效干预,随病程进展,每年β细胞损失约4-6%。
所以,长病程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与 1 型糖尿病患者类似,内源性胰岛素也是缺乏的。
因此 2 型糖尿病患者在任何阶段都存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的问题,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因、病程不同,低血糖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因而每位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以及所采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区别。
胰岛素个体化治疗在血糖控制达标与低血糖、体重增加以及合并症风险的平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个体治疗的3大要点:胰岛素起始时机、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方案。
胰岛素起始时机
一个纳入 7 项研究、共 893 例新诊断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对新诊断患者早期进行胰岛素治疗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
国内一项纳入 382 例新诊断 T2DM 患者(基线 HbA1c 7.5-12.1%)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组研究显示,与口服药治疗组相比,新诊断患者早期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β细胞功能维持,并可长期获益。
指南推荐对于 HbA1c>9% 或空腹血糖 >11.1mmol/L的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控制目标
UKPDS、ADVANCE 和 ACCORD 等多项研究提示我们需要对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个体化治疗目标的决定因素包括: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付出、与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相关的风险、疾病持续时间、预期寿命、重要合并症、已知血管并发症、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对来讲,若患者治疗态度好、愿意付出多、低血糖风险小、病程短、预期寿命越长、没有合并症(尤其是没有心血管并发症)、资源和社会支持良好,则个体化治疗目标和策略就应该相对严苛和积极,反之则需要相对宽松。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常用的胰岛素分为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不同的胰岛素种类满足不同的临床实践。
同时,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和持续时间在个体之间也有较大差异。
1.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预混胰岛素每日 1-2 次(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或基础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人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2.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或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 1-3 次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治疗应该充分尊重患者间的差异,结合具体病情以及患者经济能力,选择安全有效、符合成本效益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