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全集目录及最有价值的篇目

合集下载

施蛰存经典散文

施蛰存经典散文

施蛰存经典散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施蛰存经典散文:赞病在童年时候是生病时少,托病时多;在弱冠时候,是以为生病尚且可耻,遑论托病,到了现在,屏除丝竹入中年,又不幸而撄了淹缠的胃病;一年三百六十日,倒是生病的日子多而健康的日子少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中,我确初次地经验到了生病的几点值得礼赞的地方。

我以为卧病在床,第一的愉快是可以妄想。

自从踏进社会,为生活之故而小心翼翼地捧住职业以后,人变得那么的机械,那么的单调,连一点妄想的闲空也没有了。

然而我的妄想癖是从小就有的。

惟有在发病的日子,上至父母,下至妻子,外及同事都承认我可以抛弃一天的工作,而躺在床上纳福,于是这一天就是我的法定的妄想期了。

我倚着垫高的枕,抽着烟,看着烟云在空中袅袅地升腾着。

我很慨叹于我不能像张天翼先生那样地把烟喷成一个个的圆圈儿,让它们在空中滚着。

于是我的没端倪的思想就会跟着那些烟云曼衍着,消隐着,又显现着。

我有许多文章都是从这种病榻上的妄想中产生出来的,譬如我的小说《魔道》,就几乎是这种妄想的最好的成绩。

生病又能够使我感到人类的很精微的同情心。

本来,在小时候托病的日子,母亲的那种忧愁和匆忙的情形,就应该使我深感了,可是我那时目的在逃学与多吃,而且我迟钝的神经似乎也不会感受到这些。

现在,我却分明地觉得一切的人对于我的同情心,是会跟着我的病而深起来的。

母亲的自言自语的祈祷,父亲的在客堂里绕室巡行,妻坐在床头料量汤药,沉静得有一种异常庄肃的颜色,孩子们一定进房门,看见了他们的母亲的摇手示意,便做出一种可笑的鬼鬼祟祟的姿势,蹑足地退了出去。

同事和朋友们来探望时似乎也比平常更显得亲热,好像每个人都是肯自告奋勇来医好我的样子,倘若他们有这个本领。

为了耽于妄想及享受同情这两个欲望,我至今也还如小时候企图逃学一样,喜欢“借病”。

“借病”这个名词是我自己创造的,那意思是本来有点病,然而还不至于必须卧床不出,但我却夸张地偃卧着了。

将军底头施蛰存原文

将军底头施蛰存原文

将军底头施蛰存原文施蛰存:将军底头搜狐网2018-06-21 00:00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杜甫这是在唐朝,是在广德元年呢,还是广德二年?那可记不起了。

但总之是在代宗皇帝治下,西方的强国吐蕃屡次地侵犯进来的时候。

秋季的一日,下着沉重的雨。

在通达到国境上去的被称为蚕丛鸟道的巴蜀的乱山中的路上,一支骁勇的骑兵队,人数并不多,但不知怎的好像拥有着万马千军的势力,寂静地沿着山路的高低曲折进行着。

率领着这队骑兵的那个骑着神骏的大宛马,披着犀革,提着长矛,腰间挂着宝刀,荷着铜盾的英武的将军是谁呢?他并不是像别的将军一样的生着黑而且大的脸,长满了刚硬的胡须,使人家看过去好像是一团刺猬,或是一堆小小的树林。

他的脸是白皙的。

髭须是美丽的。

眼睛很深,瞳子带着一点棕色,这是有点和人家不同的,但是人家一看见了他这样的眼光,就会得不自禁地要注意到他。

并不觉得他的眼睛有什么不好,反而,心里不得不承认他这样的眼睛是有魅惑人的势力的。

但是这个将军,并不因为他这样妩媚的容仪而损失了他的威严,是的,做将军的人是不宜有一个美好的脸的,北齐时候的兰陵王不是因为容貌美丽而不得不在上阵的时候戴一个狰狞的木假面吗?这样说来,这里所讲起的将军,在他的美好的容貌之外,一定总还有什么使人害怕的地方吗,不错,他还有着一股勇猛英锐的神情,镇日地如像夏云中的闪电似的从眉宇中间放射出来。

因此,人家对于这将军也就不敢狎近了。

但是,究竟这将军是谁呢?对于这样的询问,我们这样地讲着,是谁也不会猜想得到的,因为时代已经把对于他的我们的记忆洗荡掉了。

但如果在当时,巴蜀之间——哎!岂止巴蜀之间呢!自从讨平了段子璋以后,简直是遍天下了!我这样地一提起,谁不会肯定地说:“哦,这不是花惊定将军吗?”花将军带着他的部下到哪里去呢,在这样使人愁闷的秋雨中,在这样跋涉艰辛的山堆里?这花将军自己也没有知道。

他所知道的就是他和他的部下正在被遣调出去,到那有吐蕃兵的地方。

施蛰存先生自传(共5篇)

施蛰存先生自传(共5篇)

施蛰存先生自传(共5篇)第一篇:施蛰存先生自传施蛰存先生自传一九0五年冬,生于杭州,随父母旅食苏州。

辛亥革命后,又迁居松江,一住三十年,遂为松江人。

出一九二二年夏,在江苏省立第三中学(松江二中)毕业。

秋,入杭州之江大学。

参加非宗教大同盟,为校方所不喜,自动辍学。

一九二三年秋,到上海,入上海大学。

一九二五年秋,转入大同大学。

一九二六年秋,又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

同年,加入共青团(C.Y.)。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后,归隐松江,任松江联合中学(后分出为松江县立中学)语文教师。

一九二八年秋,震旦同学刘灿波(呐鸥)创办第一线书店于上海,邀戴望舒和我主持编辑工作。

我们办了一个小型文艺半月刊《无轨列车》,发表了戴望舒、姚蓬子的诗作,冯雪峰的《革命与知识阶级》和译诗,我的小说等。

这个刊物,出至八期,即被禁止,书店亦被查封。

次年,又办水沫书店。

得冯雪峰的帮助,请鲁迅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有计划地、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出版了几种之后,因避免租界当局及官方注意,改名《科学的艺术论丛书》。

这个书店,还印行了戴望舒、姚蓬子的诗集,柔石、胡也频、徐霞村和我的小说集;沈端先(夏衍)、刘呐鸥、冯雪峰、郭建英、林疑今等人的外国文学译作。

此外,还创办了《新文艺》月刊,最初发表了章靳以、穆时英的作品。

这个杂志,出至第八期,被禁停刊。

淞沪抗日战争时,书店被炮火所毁,就停止了。

在这时期中,我仍兼松江中学教职,每星期往来于松沪之间。

因为书店编辑工作,系半义务性质,所得报酬,不足以维持一家生活。

一九三二年春,应上海现代书局之聘,主编一个大型文学月刊《现代》,从此才放弃中学教师职务,长住上海,为专业文艺工作者。

一九三五年,《现代》出至六卷第二期,由于资方性质改变,书局为国民党文人所控制,我即辞职。

一九三五年夏,应上海杂志公司之聘,与阿英同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出了七十多种,因抗战开始而停止,没有完成全部计划。

[山城施蛰存]施蛰存

[山城施蛰存]施蛰存

[山城施蛰存]施蛰存施蛰存篇一:施蛰存小说《梅雨之夕》赏析施蛰存(1905-2022年11月19日),三十年代著名小说家,其创作曾被呼之为“新感觉派”,作家也被归入与刘呐鸥、穆时英并列的“海派”。

但确实地说,他当时的作品称为“心理分析小说”更为恰当,代表作包括以都市为背景的《梅雨之夕》及以历史为背景的《将军底头》等。

他曾评价自己的小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轨道”,由此对中国小说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有道理的。

《梅雨之夕》是施蛰存的代表作之一。

它记叙了一个梅雨天的薄暮时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并且伴送这位陌路相逢的少女回家过程中的一段心灵历程。

初读这篇文章,首先的感觉是这篇文章的文笔非常舒展,格调也很清新。

就像养育施蛰存的那方水土,江南文字的流畅和秀美来得那么温婉,已经到了“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地步。

江南是鸳鸯蝴蝶,就如同梅雨季节下的那牛毛小雨,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我们雾里看花,却总也撩不开那层神秘的纱,害得心里痒痒。

那凄迷的烟雨长廊,那愁怅的水乡小镇,那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让我们不禁放轻了自己的脚步,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打破这梦一样的美丽,这样的美丽有着如此多人工的痕迹,但却与江南的山水这般浑然一体,这里的美丽有着那么多脆弱的理由,但却在人们的呵护下一日比一日更加诱人。

那位满腹浪漫情怀无处释放的男主人公恐怕也是如此吧。

滑出“壳”,送素不相识的少女回家,浮想联翩,待到雨停,一切都像是梦一样恍惚迷离,然后回到现实,继续着既定的人生。

人生总是被既定,是偶然,还是宿命是生活所限,现实所困心总是在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中流离。

脚把心带到远方,心又把脚带回故园。

人这一生走来走去,其实只绕着这一颗心。

其实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度曾十分讨厌这位男子,就一个女性的角度看,他似乎不太负责任。

不过,当我读完全文之后,静静地想象,在那样一个梅雨暮色的天气,那样一个凄迷灰暗的色调,突然出现了那样一个温雅美丽的少女,那么一个精致易碎的梦境。

施蛰存《梅雨之夕》

施蛰存《梅雨之夕》

施蛰存《梅雨之夕》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

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所嫌厌的是在雨中疾驰的摩托车的轮,它会得溅起混水猛力地洒上我底在裤,甚至会连嘴里也拜受了美味。

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当公事空闲的时侯,凝望着窗外淡白的空中的雨丝,对同事们谈起我对于这些自私的车轮的怨苦。

下雨天是不必省钱的,你可以坐车,舒服些。

他们会这样善意地劝告我。

但我并不曾屈就了他们的好心,我不是为了省钱,我喜欢在滴沥的雨声中撑着伞回去。

我底寓所离公司是很近的,所以我散工出来,便是电车也不必坐,此外还有一个我所以不喜欢在雨天坐车的理由,那是因为我还不曾有一件雨衣,而普通在雨天的电车里,几乎全是裹着雨衣的先生们,夫人们或小姐们,在这样一间狭窄的车厢里,滚来滚去的人身上全是水,我一定会虽然带着一柄上等的伞,也不免满身淋漓地回到家里。

况且尤其是在傍晚时分,街灯初上,沿着人行路用一些暂时安逸的心境去看看都市的雨景,虽然拖泥带水,也不失为一种自己底娱乐。

在朦雾中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物,全都消失了清晰的轮廓,广阔的路上倒映着许多黄色的灯光,间或有几条警灯底红色和绿色在闪烁着行人底眼睛。

两大的时候,很近的人语声,即使声音很高,也好象在半空中了。

人家时常举出这一端来说我太刻苦了,但他们不知道我会得从这里找出很大的乐趣来,即使偶尔有摩托车底轮溅满泥泞在我身上,我也并不会因此而改了我底习惯。

说是习惯,有什么不妥呢,这样的已经有三四年了。

有时也偶尔想着总得买一件雨衣来,于是可以在雨天坐车,或者即使步行,也可以免得被泥水溅着了上衣,但到如今这仍然留在心里做一种生活上的希望。

在近来的连日的大雨里,我依然早上撑着伞上公司去,下午撑着伞回家,每天都如此。

昨日下午,公事堆积得很多。

到了四点钟,看看外面雨还是很大,便独自留下在公事房里,想索性再办了几桩,一来省得明天要更多地积起来,二来也借此避雨,等它小一些再走。

这样地竟逗遛到六点钟,而早已止了。

走出外面,虽然已是满街灯火,但天色却转清朗了。

琐忆施蛰存先生及其他

琐忆施蛰存先生及其他

琐忆施蛰存先生及其他施蛰存先生在北山楼。

(沈建中/图)年前,退休不久的老同事、施蛰存先生长孙施守珪送来刚出版的施蛰存遗稿《北山楼随劄》(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这是根据施蛰存留下来的他为研究古代文史所做的读书摘抄笔记整理的,凡二百余条,内容丰富,可见其学术兴趣的广泛和博学。

这本书勾起了我对施蛰存先生的回忆。

《唐诗百话》出版前后我只见过施蛰存先生一次,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知道他的名字、读他的著作就更早了。

最早知道施先生的名字,可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上“中国现代文学史”课时,听老师说起过施蛰存是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家、他主编的《现代》杂志,以及他因为劝青年读《庄子》《文选》而与鲁迅发生争论并被鲁迅斥为“洋场恶少”的故事。

最早读的施先生大作,是1981年11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主编的《词学》集刊第一辑,他在这本集刊上发表了《读韦庄词札记》等文。

我没想到作为现代文学名宿的施先生还是古典文学名家,于是开始了关注施先生、阅读并收藏其著作的历程。

1983年9月,我开始随王水照先生研读唐宋文学。

一年后,王先生赴日本讲学,系里命我随刘季高先生问学。

此后一年间,我基本上是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去刘先生府上听他讲课。

刘先生对先秦至明清的文史都有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研究。

他与施蛰存先生是老友。

有一次,刘先生要我们换一次上课时间,因为施先生邀请他参加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施先生的这位研究生的论文是关于吴梅村的。

1986年7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在校对科实习半年后被安排在第二编辑室,室主任是时年67岁的陈邦炎先生。

编辑室内最年长的是刚过70岁的王勉(鲲西)先生,我正赶上为他的退休送行,并接手了几部他尚未审阅完的书稿。

编辑室内最年轻的是比我进社早一年的王兴康,我从他手中接过了编辑室编务的工作。

巧的是兴康兄正是施先生门下写关于吴梅村论文的那位研究生。

十五年后,王兴康担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施蛰存《初唐诗话》

施蛰存《初唐诗话》

施蛰存《初唐诗话》1.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龙门)人。

隋大业末,官为秘书正字。

因不愿在京朝任职,就出去做六合县丞。

天天饮酒,不理政事。

不久,义兵四起,天下大乱,隋朝政权,有即将崩溃之势。

他就托病辞官,回到家乡。

李唐政权建立后,武德年间,征集隋朝职官,以备选任。

王绩还应征到长安,任门下省待诏。

贞观初年,因病告退,仍回故乡,隐居于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王绩与其兄王通,都不热中于仕宦。

王通隐居讲学,为河汾之间儒学宗师,著有《文中子》。

王绩以诗赋著名,其文集名《东皋子集》。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统一了中国。

南北两个文化系统,逐渐趋于融合。

但是杨坚的政权,被他的荒淫无度的儿子杨广断送了。

统一的新文化.没有来得及发展。

在初唐的几十年间,唐代文化,特别是文学,基本上是隋代的继续。

王绩生于隋末唐初,文学史家一般把他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

我们现在选讲唐诗,也就从王绩开始。

《野望》是王绩的著名诗作。

这首诗一共八句,每句五字。

古人称一个字为一“言”,故每句五字的诗,称为五言诗。

第三句和第四句词性一致,句法结构相同。

第五句和第六句也是词性一致,也是句法结构相同。

这样形式的结构,称为“对字”,或称“对偶”、“对仗”。

每二句称为一联。

词性一致的对句,如“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称为“对联”。

上、下二句不对的,如“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和“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都称为“散联”。

每一联末尾一个字,都是“韵”,或称“韵脚”。

这首诗第一联末尾是“依”字,于是以下三联末尾一字就必须用与“依”字同韵的字。

按照这样的规律结构起来的诗,称为“五言四韵诗”。

后来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的是《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四言诗。

其后有了以六言句为主的《楚辞》。

汉、魏、南北朝诗才以五言为主。

施蛰存先生年谱初编

施蛰存先生年谱初编

施蛰存先生年谱初编(一)沈建中编一九0五年(一岁)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年十一月初五戌时,出生于杭州水亭址学宫旁赁屋。

学名德普、名舍、字蛰存。

施家世代儒生,家道清贫。

其父名亦政、字次于,浙江仁和县学生。

早丧双亲,进学后即以佣书授徒谋生,时在陈霞起家课其子,兼任文牍事宜。

其母名喻调梅,苏州人,家住杭州。

一九0六年(二岁)其父施亦政仍在陈家坐馆。

一九0七年(三岁)是年,其父施亦政,随陆勉侪至苏州任两级师范学堂书记。

不久章钰继陆勉侪任,其父改任检察。

一九0八年(四岁)其父改任书记兼管理藏书,随父母迁移至苏州乌鹊桥弄沈氏赁屋居住。

一九0九年(五岁)农历正月初一,大妹绛年出生。

全家移居醋库巷赵氏新屋,凭得南屋三间。

是年,其父兼任学务三所稽核(督学)。

一九一0年(六岁)农历元宵节,其父为他行开蒙之礼,教读“天地君亲师”,命讲诵三遍。

次日即入邻居徐老夫子私塾,始读《千字文》。

一九一一年(七岁)是年,辛亥革命军兴,两级师范学堂暂停,其父被推任管理校舍什物,年底辞职。

一九一二年(八岁)农历正月,其父就任松江履和袜厂总会计之职。

秋,全家迁至松江,赁居府桥南金氏宅,小室二间。

一九一三年(九岁)秋,入松江县立第三初等小学,与浦江清同班,过从甚密。

是年,其父升任履和袜厂厂长。

二妹泳沂出生。

一九一四年(十岁)全家又迁同里俞氏赁屋,此屋三进,大小十一间,独门独院。

一九一五年(十一岁)三妹灿衢出生。

课余时间与同学常在松江名胜古迹地游玩。

一九一六年(十二岁)春,从松江县立第三初等小学毕业。

秋,升入松江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一九一七年(十三岁)开始阅读小说《水浒传》等,并常到东岳庙书摊购买各种小说书。

一九一八年(十四岁)从松江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升入江苏省立第三中学(今松江区第二中学)。

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开始摹仿作旧体诗,学填词,并涉猎曲学。

一九一九年(十五岁)在中学期间,习作小说,向上海的鸳鸯蝴蝶派文艺刊物投稿,并在《半月》、《星期》及《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作品。

施蛰存年表_黄德志

施蛰存年表_黄德志

【现当代学人研究】施蛰存年表黄德志1, 肖 霞2(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

20世纪30年代,施蛰存因主编大型文学杂志《现代》及创作心理分析小说而享誉文坛;建国后,施蛰存致力于学术研究工作,在中国古典文学、金石碑刻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年表力求翔实、客观地反映施蛰存生平、创作与学术研究情况,以促进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施蛰存;年表;作家;学者 中图分类号:I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3)01-0025-23收稿日期:2002-04-10作者简介:黄德志(1970-),男,江苏丰县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

1905年 1岁12月1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一月初五),诞生于浙江省杭州水亭址学宫旁老屋。

学名施德普,字蛰存,名舍,曾用笔名青萍、施青萍、安华、安、刍尼、苹华室、蛰庵、蛰存、惜慧、薛慧、李万鹤、万鹤、柳安、樊温、萧琅、陈蔚、曾敏达、北山、仲山、舍之、舍翁等数十个。

父亲施亦政,字次于,为浙江省仁和县秀才,曾与马叙伦、黄郛同窗,为知交。

因废除科举考试,父亲失去进身之阶,再加上家道贫寒,遂以设家塾授业谋生。

1909年 4岁是年,父亲受聘于苏州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司文牍,兼掌藏书。

是年,随父母迁居苏州,初赁居乌鹊桥弄沈氏屋。

不足一年,又移居醋库巷赵氏新屋。

1910年 5岁元宵节过后,父亲为施蛰存举行开蒙仪式。

第二天早晨,即到邻居徐老夫子的私塾里,始读生平所读第一本语文课本《千字文》。

上元、中元时节,随父母观看虎丘迎神赛会。

节假日,随父母游灵岩、寒山寺,父亲教以壁间石刻张继诗,始读唐诗。

1912年 7岁辛亥革命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改组,旧人悉被辞退,父亲失职闲居。

秋,父亲应陆勉侪之约,应聘松江履和织袜厂经理,主管全厂事务。

施蛰存先生的作品

施蛰存先生的作品

施蛰存主要作品:上元灯扇上元灯周夫人旧梦桃园渔人何长庆栗·芋闵行秋日纪事诗人宏智法师的出家将军的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石秀作品评价从《北山诗文丛编》看,施蛰存创作的新诗数量不多,但都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新诗研究专家、香港《东方时报》社叶辉社长多次称誉“施先生的新诗是个无穷的宝藏”。

复旦大学吴欢章教授等认为施蛰存所代表的现代派新诗,是现代都市文化与心理分析手法的完美映现。

(见《〈现代〉诗综》前言)收入全集的施蛰存散文分为四辑。

第一辑分为“抒情写景”和“怀人纪事”两部分,第二辑为杂文、随笔,第三辑为书评、书话和序跋三部分,第四辑为日记和书信。

施先生曾说过,你倘若和人家说三句话,人家就立刻可以瞧得透你这个人的性格。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写散文,所以散文就最不容易写好。

他曾将散文分为“批评散文”和“絮语散文”(即“纯粹散文”,见《灯下集》)。

《北山散文集》收录了施先生在八十年代写作生涯中创作的各体散文,充分显示了“作家散文”和“学者散文”的特色,也充分映现了施先生百年生涯中绚烂多姿的文学创作和独具新意的严谨治学历程。

在林林总总车载斗量的唐诗选本和论著中,其风格最为独特也最为脍炙人口的是施蛰存的《唐诗百话》。

《唐诗百话》在选诗、解题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匠心独运极具巧思,从不因袭前人或时贤,因而如清水出芙蓉般傲然挺立于众多同类平庸著作之上。

全书一百篇,每篇均运用严谨的考证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将历代至今诸多众说纷纭百口莫辩的唐诗难题,在广搜博引细按互证详尽的中外文献资料后,条分缕析清澈通达地将众多千古之谜举重若轻地揭示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充满了阅读的愉悦和惊喜。

施蛰存在本书中提出“中唐诗盛于盛唐”的独特而又新颖的论点,认为“盛唐只是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而不是诗的或文学的全盛时期”。

中唐五十多年诗人辈出,无论在继承和发展两方面,诗及其他文学形式同样都呈现群芳争艳的繁荣气象,因此他选盛唐诗人十六家已觉无可多选,但他选中唐诗人二十五家,觉得还割爱了许多人。

文论施蛰存: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文论施蛰存: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文论施蛰存:历代唐诗选本叙录我国文学,繁荣最早。

商周之时,民间歌谣和士大夫的诗,据说已有三千多首。

孔子删汰其十分之九,存其精华,得三百又五篇,编成一部最早的诗选集,现在称为《诗经》。

孔子是最早的选家,也是最早的编辑。

孔子的编选工作,历代都有继承人。

东汉王逸编《楚辞》,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陈徐陵编《玉台新咏》,这是汉魏六朝仅存的三部诗文选集。

此外还有许多选集,均已亡佚。

唐代三百年间,文学昌盛,诗的繁荣,尤其凌驾前代。

因此,诗的选集,随时有人编撰,几乎接踵而出。

每一个选集,都代表当时的诗风,亦反映编选者的文艺观点。

现在将唐宋以来最重要的唐诗选集编列书目,供研读唐诗者参考。

一、唐人选唐诗(一)《国秀集》三卷国子生芮挺章编进士楼颖序此书选录武则天朝诗人李峤、宋之问等至天宝末年诗人王湾、祖詠等共九十人的诗二百二十首。

但现在所传此书已缺漏了吕令问、敬括、韦承庆三人的诗四首。

所选各人之诗数,亦有与目录不合者。

实在只有八十五人,诗二百十八首。

又楼颖序称:“自开元以来,维天宝三载,谴谪芜秽,登纳菁英,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

”因此历来著录者,都以为此书编成于天宝三年。

其实是楼颖的序文写得不明白。

天宝三年是此书开始选编的年分。

开元是秘书监陈公与国子司业苏公建议选编此书的年代。

书编成于何年,序文中没有交代。

大约在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变之前。

“可被管弦者”是此书选诗的标准。

当时正是律诗成熟的时候,故选家以音律和谐、可以配合乐曲的诗为合格。

由此亦可知当时的五言古诗、律诗都可以合乐歌唱。

(二)《河岳英灵集》二卷丹阳进士殷璠集此书有殷璠自序,又有《集论》一篇。

序中略述历代以来诗的风格。

“武德初,(轻艳的)微波尚在。

贞观末,标格渐高。

景云中,颇通远调。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又叙述此书内容云:“若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

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

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下卷。

起甲寅,终癸巳。

”甲寅是开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癸巳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

试论施蛰存的历史小说

试论施蛰存的历史小说

试论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作者:陈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不止“开辟了创作的新蹊径”、“为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提供了活的标本”、拓展了现代小说艺术技巧,同时还创造了用欲望介入历史的方式,成功挖掘出了历史人物的私欲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填补了正史所竭力遮蔽的不可告人之处。

关键词:施蛰存;历史小说;历史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3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曾风行一时,鲁迅(《故事新编》)、郁达夫(《采石矶》《碧浪湖的秋天》)、郭沫若(《漆园吏游梁》《司马迁发愤》《贾长沙痛哭》)、茅盾(《豹子头林冲》《石碣》《大泽乡》)、施蛰存(《鸠摩罗什》《将军底头》《阿褴公主》《石秀》)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至于为何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重要阶段,出现现代历史小说这一创作热潮?除了恶劣的政治环境迫使作家转向历史这一人所共知的理由外,似乎就只有千百年来文学“依托古事、表达抗争、批判现实”的传统所能解释了。

然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似乎逸出了这些阐述空间。

或者换句话说,他的历史小说在小说审美性方面更为纯粹一些,区别于鲁迅、郁达夫、郭沫若、茅盾的是,施蛰存似乎根本无意于救亡图存、爱国主义、改造国民性等主旨,他更关心小说本身。

关于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学界多将其定义为披着历史外壳的“心理分析型小说”,这应是公允之论。

然而,人们大多只注意到他“开辟了创作的新蹊径”、“为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提供了活的标本”、拓展了现代小说艺术技巧等方面,却忽略了他在介入历史、革新历史观念等方面作出的实验与努力。

二施蛰存共创作有六篇历史小说,分别是《鸠摩罗什》《将军底头》《阿褴公主》《石秀》《李师师》《黄心大师》。

1932年,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将六篇合为一集,书名为《将军底头》,在这部书的自序中,施蛰存直接为之前的学界误会辩解,“贤明的读者,一定会看得出虽然它们同样是以古事为题材的作品,但在描写的方法和目的上,这四篇却并不完全相同了。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摘要:摘要:施蛰存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善女人品行》、《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众多小说文本,施蛰存全部小说创作中,属于心理分析小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梅雨之夕》、《将军的头》两部小说集以及《善女人行品》中的部分作品,也包括一些零星的创作如《呢哝》、《黄心大师》,二、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不重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营造,而注重二重人格的刻画摘要:施蛰存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善女人品行》、《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众多小说文本。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用人格层次说、意识流和梦论来完成人物的的塑造和文本的创作。

其突出的现代性和特异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二重人格意识流梦中图分类号:1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06-02 一、施蛰存与其心理分析小说施蛰存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上海形成的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创作风格。

他的创作小说集有《追》、《上元灯》、《梅雨之夕》、《将军的头》、《善女人的行品》等。

施蛰存全部小说创作中,属于心理分析小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梅雨之夕》、《将军的头》两部小说集以及《善女人行品》中的部分作品,也包括一些零星的创作如《呢哝》、《黄心大师》。

在这些小说创作上,施蛰存不但明确表现了自觉的文体创新意识,如他自己所言要“开辟一条创作的新蹊径”,而且成功地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运用到中国社会的市民群分析与展现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心理分析小说,为现代小说开创出新的审美范式。

施蛰存于1983年lO月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曾说:“三十年代末我读了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的许多作品,我心向往之,加紧了对这类小说的涉猎和勘查,不但翻译这些小说,还努力将心理分析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接连出版了《梅雨之夕》、《将军的头》、《善女人的行品》等集子。

施蛰存先生简介及其作品

施蛰存先生简介及其作品

施蛰存先生简介及其作品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青萍,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8岁时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

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参加《无轨列车》、《新文艺》杂志的编辑工作;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1935年应上海杂志公司之聘,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

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其间一度旅居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52年)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施蛰存因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因而在“反右”直至“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已刊行的短篇小说集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还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和大量译作。

施蛰存散文三篇

施蛰存散文三篇

施蛰存散文三篇施蛰存先生,是浙江杭州人,原名德普,以字行,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施蛰存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施蛰存散文一:名老年人,或老实人,似乎都服膺着“名者实之宾”这句格言。

但在我,不是老年人,也不想自夸是老实人,对于“名”有时候是比“实”更重视的。

在许多日常生活的经验里,我觉得,“名”真是不可轻忽的。

在适宜的时候,它能增加它所代表的“实”之价值,反之,在不适宜的时候,却也真能贬损了它所代表着的“实”之价值,无论那“实”之本身是怎样地完美,崇高,或尊贵。

对于“名”这样地看重,在我自己,也真没有明白为了什么。

也许是由于不幸而识了字,对于字的意义声形能就自己之爱惜而定取舍。

但这个疑问,我们不必在这里研究,因为即使是为了这缘故,反正我也未曾有过一次“人生识字忧患始”的感慨。

曾有过一次,从灼热的盛夏的阳光中,走入林荫树下的一家咖啡店去。

在小小的桌子边猎得一个座位之后,瞪眼看路上的熙熙攘攘的行人,心中踌躇着“饮些什么呢?”急躁的侍者将红色的冷饮食谱展呈在我眼前,于是这样艳佚的名字就首先溜进了我的眸子:“夫人之舄(xi)”。

啜着这新奇的冷饮,我实在并不曾细细地如一个骨董鉴赏家似的辨别她的好歹,与其说我是在啜冷饮而祛暑,不如说我是在玩味这“夫人之舄”以忘热。

这样地付给了小账出来,我是踌躇满志了。

人如果问:“滋味如何?”我会说:“没有留心到这方面,先生。

”倘若是个欠聪明的人,他会得再问,“那么你怎么饮着的?”“我单是饮着一个名字。

”我一定愿意这样回答他。

而且,当他一笑而去的时候,我心里会这样想著:如果目的单是为了辟暑解热,自来水不是随处可以不费代价而喝到的么?施蛰存散文二:手帕我觉得,抹拭涕并不是手帕的唯一功用,甚且也不是它的主要功用。

手帕对于它的主人的唯一帮助,还是在于它能使主人随时得到一个适合的姿势。

我们姑且把那些穿洋服的青年绅士们妥贴地插在左襟袋中而露出了一角美丽的手帕除外,单说那些被藏在裤袋中或袖筒里的手帕。

施蛰存先生著译年表

施蛰存先生著译年表

施蛰存先生是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之一。

从网上找到一份他的著译年表,存在这里,以便以后查阅。

施蛰存先生著译年表作者:夏雨(本名刘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

)OCR :陈村来源:香港《文学世纪》杂志2003年10月号“施蛰存先生百岁寿庆专辑”主编:古剑一九O五年一岁十二月三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年十一月初五)生於浙江杭州水亭址。

入学後学名德普,字蛰存,曾用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一九二一年十七岁入杭州之江大学,与戴望舒、杜衡、张天翼、叶秋原等组织兰社,出版《兰友》四开旬刊,发表诗词、小说。

一九二三年十八岁本年八月一日,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自费刊印,以「维娜丝文学会」列为《维娜丝丛书第一种》,委托上海文明书局发行。

本年撰《苹华室诗见》首次以施蛰存署名,刊於七月三十日《时事新报·学灯》第一百期。

一九二六年二十二岁与杜衡、戴望舒于三月十七日创办《璎珞》(共出版四期),于此刊发表《上元灯》、《周夫人》等小说。

一九二八年二十四岁短篇小说集《娟子姑娘》于上海亚细亚书店出版。

选译意大利濮加屈(今译卜迦丘)《十日谈》的《十日谈选》,收入光华书局《萤火丛书》出版。

与戴望舒等合编《文学工场》、《无轨列车》等文学刊物,并在《无轨列车》发表《妮侬》、《雨》、《委巷寓言》、《追》等小说、新诗。

一九二九年二十五岁一月,短篇小说集《追》于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七月,点校明末董说长篇小说《西游补》于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八月,短篇小说集《上元灯》收录于《水沬丛书》于水沫书店出版。

译英国司各脱著长篇小说《劫後英雄》收入张梦麟主编《世界少年文学丛书》于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十一月,译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多情的寡妇》于上海尚志书屋出版。

一九三O年二十六岁与戴望舒等编《新文艺》月刊(共八期),至本年四月废刊,在此刊刊载《鸠摩罗什》、《凤阳女》、《阿秀》、《花》等小说,心理小说《将军的头》和译英国劳伦斯小说《意赛尔》刊于《小说月报》。

1-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

1-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

1-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也。

因出其所为《章台柳》记若干章示余,曰:“人生若朝暮,聚散喧悲,常杂其半,奈何忘鼓缶之,阙遇旬之宴乎?”予观其词,视予所为《霍小玉传》并其沉丽之思,减其长之累,且予曲中乃有讥托,为部长吏抑止不行,多半《韩靳王》传中矣,梅生传事而止,足传于时。

第予昔时一曲才就,辄为玉云生夜舞朝歌而去,生故修窈,其音若丝,辽彻青云,莫不言好,观者万人,乃至九君之酬对悍捷,灵昌子之供顿清饶,各极一时之致也。

梅生工曲,独不获此二三君相为赏度,增其华畅耳。

九紫玉云先尝题书问梅生,梅生因问三君者一来游江东乎?予曰:“自我来斯,风流顿尽,玉云生容华亦长矣。

”嗟夫,事如章台柳者,可胜道哉?为之倚风增叹。

○紫钗记题词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论言四方,诸君子有危心,略取所草,具词梓之,明元所与于时也。

记初名《紫箫》,实未成,亦不意其行如是。

帅惟审云:“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

”姜耀先云:“不若遂成。

”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中有紫玉钗也。

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衣客能作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才,何足道哉?曲成,恨帅郎多病,九紫粤祥各仁去,耀先拾芝局为诸生,ヘ能无能歌之者,人生荣因生死何常,为欢何不足,当奈何?○邯郸梦记题词士方穷苦无聊,倏然而与语出将入相之事,未尝不怃然太息,庶几一遇之也。

及夫身都将相,饱厌浓醒之奉,迫束形势之务;倏然而语以神仙之道,清微闲旷,又未尝不欣然而叹,惝然若有遗,清泉之活其目,而凉风之拂其躯也。

又况乎有不意之忧,难言之事者乎?回首神仙,盖亦英雄之大致矣。

《邯郸梦》记卢生遇仙旅舍,授枕而得归遇主。

因入以开元时人物事势,通漕于陕,拓地于番,谗扌而流,谗亡而相,于中宠辱得丧生死之情甚具,大率推广焦湖祝枕事为之耳。

世传李邺侯泌作,不可知。

然史传泌少好神仙之学,不层昏宦,为世主所强,颇有斡济之业,观察郏虢,凿山开道,至三门集,以便饷漕,又数经理吐番西事,元载疾其宠,天子至不能庇之,为匿泌于魏少游所,载诛召泌,懒残所谓“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是也。

施蛰存:杂谈《金瓶梅》

施蛰存:杂谈《金瓶梅》

施蛰存:杂谈《金瓶梅》作者:施蛰存来源:棠山书院一:五十年前,我为上海杂志公司老板张静庐服务,标点了一部北京图书馆影印的《金瓶梅词话》,帮老板赚了一大笔钱,自己却背上了一个“标点淫书”的罪名,虽然书中的淫言秽语都已删净。

同时,郑振铎编《世界文库》,也采用了《金瓶梅词话》,删去淫秽语,加标点,分期发表。

同时,上海中央书店老板平襟亚,也在一声不响地请人删节、标点《金瓶梅词话》,交印刷厂排印,特别提高排字工资,要求印刷厂赶在上海杂志公司以前,把他们的《金瓶梅词话》抢先印出。

张静庐和平襟亚是当年四马路出版界的两位霸才,他们的营业竞争,勾心斗角,可谓旗鼓相当。

张静庐听到平襟亚的《金瓶梅词话》已即将排版完成,而自己的全稿尚未发排完了,估计他的书势必落后一个多月才能出版,这对他是非常不利的。

于是张静庐请平襟亚吃饭,席上就单刀直入,开了一个谈判。

张静庐说:他的《金瓶梅词话》是编在《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中的,是《丛书》之一种,《词话》的销数,与《丛书》其他各种的销数有影响,中央书店的《词话》是单种书,销数多少,和其他书没有关系。

因此,张静庐要求平襟亚把排好的《词话》让上海杂志公司先印一版,然后将全副纸版送给中央书店去印行。

所有排字工资都由上海杂志公司负担。

这样,就是说:平襟亚只要同意上海杂志公司先印一版,他就可不费一文钱,印行中央书店的《金瓶梅词话》。

平襟亚的中央书店开设在上海杂志公司后面的弄堂内,它没有门市部。

上海杂志公司开设在四马路,有三开间的门市部。

张静庐的门市收入,非平襟亚可及,但对全国内陆的发行能力,平襟亚独占优势。

平襟亚考虑了张静庐的建议,估计上海杂志公司的《词话》虽然先出版,也只有一个月的门市销数,而在内陆各省市,两家的《词话》可能同时上市。

再加上中央书店的《词话》既然是白来的纸版,它可以定价低于上海杂志公司版。

于是平襟亚接受了张静庐的建议。

可是,后来取中央书店的排校样来一看,发现有不少标点错误。

删节之处,上下文都接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施蛰存全集》简目
第一卷《十年创作集》
——《黄心大师》、《将军的头》、《鸠摩罗什》、《石秀》与鲁迅《呐喊》、《彷徨》中的中短篇小说同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创作之一。

第二、三、四、五卷《北山散文集》
第六卷《唐诗百话》
——目前最好的唐诗入门读物,娓娓道来,不故作高深,极有阅读价
值。

第七卷《北山楼词话》
——其中的《词学名词释义》言简意赅、极富见解。

第八、九卷《北山金石录》
第十卷《北山诗文丛编》
施蛰存先生作品分类目录
短篇小说集
《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
散文集
《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
编译作品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学术著作
《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
《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
诗集
《北山楼诗》(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