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向量求二面角-空间向量

合集下载

二面角法向量求法

二面角法向量求法
空间角的大小与两条直线的方向有关,与直线 的长度无关。
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二面角是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 的图形,其大小由两个半平面
的夹角决定。
二面角可以用角度制或弧度制 来表示,与平面角和空间角类
似。
二面角的大小与两个半平面的 方向有关,与半平面的大小无 关。
在求解二面角的大小时,通常 需要先找到两个半平面的法向 量,然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 的夹角即可得到二面角的大小 。
二面角法向量求法
汇报人:XX 2024-01-23
• 引言 • 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 法向量的求解方法 • 二面角法向量的性质 • 二面角法向量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二面角的定义
二面角是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 图形,其大小由这两个半平面的
夹角决定。
二面角的大小范围在0°到180°之 间,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二面 角为0°;当两个半平面形成一条
面积射影定理
根据面积射影定理,二面角的余弦值等于两个半 平面在棱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因此,可以通过求 出两个半平面在棱上的投影面积,然后利用面积 射影定理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
利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可以构造出与二面 角的棱垂直的线段,进而通过解三角形求出二面 角的大小。
空间向量夹角公式
03
法向量的求解方法
平面法向量的求解方法
直接法
如果平面上的一个向量 已知,则该向量即为平 面的法向量。
待定系数法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x,y,z),根据平面的 方程可以列出关于x,y,z 的方程组,通过求解方 程组得到法向量。
向量积法
如果平面上有两个不共 线的向量a和b,则平面 的法向量n可以通过计 算向量a和b的向量积得 到,即n=a×b。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平面, ⊂ 平面,则.
平面,、 ⊂ 平面,则, .
∴ 以为原点,为x轴,以过点与平行的直线为轴,为轴 . 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
所以 0,0,0 , 0,0,1 , 1,1,0 , 1,0,0 ,
| ∙ |
1
1
3、利用数量积
所以: = | , | =
=
=

2∙ 2 2
所以二面角 − −

的大小为
3
4、判断角大小
变式训练,构建模型
2、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
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O1O⊥底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cos
cos n , n
1
2

总结:解题时我们只需观察图形是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再根据所求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下结论即可!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两两互垂直
面ABCD. 求二面角B-A1C-D的余弦值.

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
O1O⊥底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设棱长为2,因为∠CBA=60°,
所以 OB= 3,OC=1,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转 转 转
2
课前热身
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求锐二面角A1 DB A的余弦值。
解:作DB的中点O, 连结AO 1 , AO 在正方体中A1D AB, AD AB AO BD, AO BD 1
AOA 为二面角A1 DB A的平面角 1 A1 不妨设AA 2,则AO 2,
7
课后练习
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 ⊥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 PO=4,AO=3,OD=2. 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 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P
A O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
C
课堂总 结
思想方法
1.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避免了寻找平面角和垂线段等诸多麻烦,使空间点、线、 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计算程序化、简单化.主要是建系、设点、计算向量的坐标、 利用数量积的夹角公式计算. 2.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使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建系 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解题的简繁程度不同. (2)一般来说,如果已知的空间几何体中含有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时,就 以这三条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三条直线,则应尽 可能找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以其为两条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坐标系建 立时以其中的垂直相交直线为基本出发点. (3)建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 在没有现成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 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课题: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小越中学 章惠芳
1
复习回顾

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

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

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运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的解题步骤:
①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 求出所需各点的坐标; ③ 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④ 求出两个法向量的夹角; ⑤ 写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运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的解题步骤:
(1) 证明: AN⊥平面PAD .
(2) 求二面角C-AM-N的大小 .
P
M
A
D
B
NC
【练习3】 如图,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 ∠ABC=60O , PA⊥底面ABCD,PA=2, M,N分别为PC,BC的中点.
(1) 证明: AN⊥平面PAD .
(2) 求二面角C-AM-N的大小 .
∴ cosq =
6
3
得 tanq =
2
2

所求面SCD与面SBA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是22
【练习2】 已知点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 CC1上的点, 且 BE1=2EB, CF=2FC1 .
(1) 求面AEF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
【练习3】 如图,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 ∠ABC=60O , PA⊥底面ABCD,PA=2, M,N分别为PC,BC的中点.
=
3 3
由条件知,二面角A-CD-E为锐角,∴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3 3
【练习1】 如下图, 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
∠ABC=90O
,
SA⊥面ABCD,SA=AB=BC=1,
AD=
1 2
.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

显然平面SBA的一个法向量为
n1 = (1, 0) 0,,
设平面SCD的一个法向量为
S D
z 1 C
1 SA = , 2
B 1 y
A x
n 2 = ( x,y,z ),
则 n 2 ⊥ 平面SCD
图5
1 AD = . 2
n 2 • SD = 0 ∴ ⇒ n2 • SC = 0
x−z =0 取 z = 2, 则 n2 = (2 , − 1, 2) 2 x + 2 y − z = 0
∴ A1Q = (2, 2, −2), QD = (−2, 20)
面AA1D的法向量 n1 = (1,0,0) 设面A1DQ的法向量为
z
A1
D1 B1 DC1n2 = (a1 , a2 , a3 ),
2
y
Q
C B
4 2
O(A) ( )
x

n2 ⋅ A1Q = 2a1 + 2a2 − 2a3 = 0, n2 ⋅ QD = −2a1 + 2a2 = 0,
令y=1,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1,1,1)
注:因为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方向可上,可下, 模可大可小,我们只要求出平面的某个法向量即可.
例题4. 例题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AB=2,BC=4,AA1=2,点Q是BC的中点, 求此时二面角A—A1D—Q的大小. 解 :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A1(0,0,2),Q(2,2,0), D(0,4,0),
解:延长BA,CD 交于E,则面SCD∩面SBA=SE.
AD 1 ∵ AD / / BC 且 = BC 2
5 2

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

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

徐沟中学高二年级数学学案 命制人: 董晓燕 郭凯丽 复查人:段红蕊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用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两边平行的向量的夹角计算二面角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与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关系;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简单问题.新知自学:让学生观察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法向量的夹角解图1 图2课堂互学:例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2,BC=4,AA 1=2,点Q 是BC 的中点,求此时二面角A —A 1D —Q 的大小.例2.如图,AB ⊥平面BCD ,BD CD ⊥,若2AB BC BD ==,求二面角B ACD --的正弦值例3:如图5,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 —A BCD 中,AD//BC ,∠A BC=900,S A ⊥面A BCD ,S A =21,A B=BC=1,A D=21。

求侧面SCD 与面SB A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总结提炼:随堂检测: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 (Ⅱ)求二面角11C B A A --的大小;能力提升: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平面A 1BC ⊥侧面A 1ABB 1,且AA 1=AB=2.(1)求证:AB ⊥BC ;(2)若直线AC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为6π,求锐二面角A-A 1C-B 的大小.A BC DEF ϕω θ βlα2n 1nθ β lαϕ1n2n O (A ) B A 1 C 1 B 1D 1 D CQ zy x 图4AzyDCBS 图5ABCD1A1C1B。

二面角的求法和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二面角的求法和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二面角的定义:
1、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
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
l
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二面角-AB-
A
C
B
二面角- l-
D
l
B
A
二面角C-AB- D
F
E
A
B
D
C
二面角C-AB- E
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
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 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 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面面平行
∥ n1 ∥ n2 n1 kn2
二、垂直关系:
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CD ,
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n1 , n2 , 线线垂直:
l ⊥ m AB ⊥ CD AB • CD 0 ;
Bl
A
平面 内的两个相交向量垂直
(4)解方程组,令其中一个量的值求另外两个, 即得法向量。
一、平行关系:
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CD ,
lm
BD
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线线平行:
n1
, n2

l ∥ m AB ∥ CD AB kCD

x1 y1
=
A
x2 y2
=
C
x3 y3
线面平行
AB
l ∥ AB n1 AB n1 0 ;
分别作垂直于a 的两条射线OA,OB,则∠AOB就 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
2、垂线法: 在一个平面 内选一点A向另一平面 作 垂线AB,
垂足为B,再过点B向棱a作垂线BO,垂足 为O, 连结AO,则∠AOB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向量法求二面角

向量法求二面角
3.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
思考:能否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A n
B O
n2
n1


n1, n2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
n2 n1





n2 n1
取 补 角


n2来自n2n1 一




n1
等 角

法2:图形的特征来判定相等、互补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
例1 如所示,ABCD是一直角梯形,ABC=900 ,
SA 平面ABCD, SA AB BC 1, AD 1 , 2
求面SCD与面SBA所成二面角 z
的余弦值. 方法一:几何法
S n1
n2
方法二:向量法
B
C
易知面SBA的法向量n1

AD

1 (0, , 0)
A
x
2
面SCD的法向量可取n2 (1, 2,1)
Dy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
变式练习 如图所示,ABCD是一直角梯形,ABC=900 ,
二面角及其度量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
一、教材分析
二面角及其度量是高中数学选修2--1第3章空间向量在立体几 何中的应用中的部分内容。空间向量的引入为代数方法处理立 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 握了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求空间 角是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的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掌握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转化的能力;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1. 什么是二面角在几何学中,二面角指的是两个平面的夹角,通常用来描述空间中的角度关系。

具体地说,二面角是由两个面的法向量所定义的角度,通过测量一个面对相邻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来计算。

2. 法向量的概念在三维空间中,平面可以通过一个法向量来定义。

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并且指向平面的外部。

根据向量的定义,法向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法向量的大小表示平面的倾斜程度,而法向量的方向则指示平面的朝向。

3.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方法要计算两个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可以利用它们的法向量。

具体的方法如下:步骤1:首先,确定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可以通过计算平面上的三个非共线点的向量叉积来获得一个平面的法向量。

同样地,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计算。

步骤2:然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

夹角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内积的反余弦值来获得。

步骤3:最后,得到的夹角就是两个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根据需要,可以将夹角的单位转换为度数或弧度。

4. 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方法,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假设有两个平面,A和B,它们的法向量分别为n_n=(n,n,n)和n_n=(n,n,n)。

首先,计算法向量的夹角。

夹角n可以表示为n=nn+nn+nn。

然后,得到的角度n就是平面A和平面B之间的二面角。

5. 总结利用法向量可以方便地计算两个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通过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可以得到二面角的值。

这个方法在计算几何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角度关系。

以上就是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说明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向我提问。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解题宝典空间角主要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二面角是指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求二面角的大小是一类常见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求二面角大小的四种方法:定义法、向量法、面积投影法、三垂线定理法.一、定义法过二面角棱上的任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与棱垂直的射线,则两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一般地,要求得二面角的大小只需要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即可.在求二面角的大小时,我们可以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来求解.首先在二面角的棱上选取一点,在两个面内作棱的垂线,则两条垂线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得平面角的大小即可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例题:如图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EB1C1;(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正弦值.图1图2解:(1)略;(2)由(1)知∠BEB1=90°.由题设知Rt△ABE≌Rt△A1B1E,所以∠AEB=45°,故AE=AB,AA1=2AB.如图2所示,在平面BCE内过B点作BM⊥CE于点M,取棱CC1的中点N,连结MN,EN.因为EC1=EC,所以EN⊥CC1,所以ΔCEN为直角三角形.因为BC⊥BE,所以ΔCEB为直角三角形.令AB=1,则BC=NC=1,BE=EN=2,CE=3,所以RtΔBEC≌RtΔNEC,所以MN⊥EC,则∠BMN即为二面角B-EC-C1的平面角.在RtΔBEC中,sin∠BCE=BE CE=BM BC,所以BM=,MN.在ΔBMN中,cos∠BMN=BM2+MN2-BN22BM∙MN=-12,则sin∠BMN=,故二面角B-EC-C1正弦值.利用定义法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作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题目条件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菱形或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另外在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常用的方法还有垂面法,即经过两个面的垂线的平面与两个平面的交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三垂线法三垂线法是指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得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在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时,需过其中一个面内的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经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与棱上的垂足,进而构造出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相关的角,再结合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以上述例题为例.解:如图3,连接BD,AC,交点为O,过点O作CE的垂线,垂足为P,连接BP.由三垂线定理可知BP垂直于CE,所以∠BPO即为所求二面角平面角的补角.设AB=1,由(1)可知AE=1,所以BE=2,CE=3.因为BC⊥BE,所以ΔBCE为直角三角形,所以RtΔBCP∽RtΔBCE.陈秀林图342解题宝典所以BP.在Rt△BOP 中,sin ∠BPO =BC BP=,即所求二面角正弦值为.此法与定义法的不同之处是将所求二面角的相关角置于直角三角形中,从而使解题的过程更加简洁.三、向量法向量法是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将所求的二面角转化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方法.解题的思路是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出夹角,再利用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关系来确定二面角的大小.值得说明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的关系是相等或互补.以上述例题为例.解:(2)由(1)知∠BEB 1=90°.由题设知Rt△ABE ≌Rt△A 1B 1E ,所以∠AEB =45°,故AE =AB ,AA 1=2AB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4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C (0,1,0),B (1,1,0),C 1(0,1,2),E (1,0,1),所以 CB =(1,0,0),CE =(1,-1,1),CC 1=(0,0,2).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ìíî CB ∙n =0,CE ∙n =0,即{x =0,x -y +z =0,令y =-1,得n =(0,-1,-1).设平面ECC 1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ìíî CC 1∙m =0,CE ∙m =0,即{2z =0,x -y +z =0,令x =1得m=(1,1,0).于是cos m,n =m ∙n |m |∙|n |=-12.所以二面角B -EC-C 1平面角正弦值为.向量的引入降低了立体几何问题的难度,但对同学们的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求法向量的原则是先找后求,即如果存在一条已知的直线与二面角的某一个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即可视为此平面的法向量.四、投影法投影法,即为构造出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在另外一个平面内的投影,从而利用此平面与其投影的夹角θ来判断所求二面角的大小的方法.若该平面与其投影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cos θ=S 1S 2.θ与所求二面角的关系有两种,即相等或互补.以上述例题为例.解:如图5,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EO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BD ⊥AC ,所以点B 在面C 1CE 内的投影,三角形EOC 为ECB 的投影.设棱AB =1,由(1)可知AE =1,则AC =BE =2,EC =3,所以三角形OCE 的面积为S 1=12∙OC ∙AE =12,三角形BCE 的面积为S 2=12BC ∙BE =12×1×2.所以S 2S 1=42=12.所以面BCE 与面ECC 1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故二面角的正弦值为.在本题中,三角形ECB 与其在面ECC 1上的投影EOC 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角,而两角互补,则其正弦值相等,所以可直接利用投影法来求解.一般地,求二面角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即求有棱二面角的大小和无棱二面角的大小,虽然图形有所不同,但解题的方法基本上一致.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审题,择优而用.(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图5图443。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或三维空间中三点之间)夹角的公式。

夹角是指连接两个法向量的线段与其与第三条线段(三维空间中坐标点)之间的夹角,因此这个公式能够用来计算三维空间中任意三点之间的夹角。

一般来说,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可以用下面的算式表示:∠A = acos(AB/ |A| |B| ),其中A和B分别是要计算的两个法向量,结果为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以弧度表示。

要想使用这个公式,首先需要计算出两个法向量A 、B向量积AB,也可以把它看作两个向量的夹角余弦值,然后需要计算出两个法向量的绝对值|A|、 |B|。

最后,把这三个值带入上面的公式,就能
够得到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了。

由于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能够有效地计算三维空间中任意三点
之间的夹角,因此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设计领域,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能够有效地计算机械模型中设计出来的各个零件之间的夹角,从而更好地保证机械设计的准确性。

此外,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还能用于物理和力学方面的研究,比如用来解决力学中的静定点和碰撞问题,计算受力情况下的局部夹角,研究物体的力学变形和应力情况等。

此外,在计算几何和拓扑学领域,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也常被用来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以及多边形的内部夹角,有助于形状分析与空间建模。

总之,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是一个非常有用、多方面应用的数学
公式,主要用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或三维空间中三点之间的夹角,并且在机械设计、物理力学以及计算几何和拓扑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优点在于计算简单,准确性高,可以有效解决三维空间中的相关问题。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问题(一)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问题我们知道法向量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利用法向量在求二面角的时候,求出的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是与所求二面角相等还是互补,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还得从两个向量的外积说起.两个向量外积的定义:两个向量a与b的外积(也称向量积)是一个向量,即为a b,它的长度(模)为| |=||||,它的方向与和都垂直,并且按,, 的顺序构成右手标架(如下图所示)若是 ,则所得向量长度与 相等,但是方向却刚好相反,所以向量外积不满足交换律.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定义来确定平面法向量的方向.设平面内有三个点A(x1y1,z1),B(x2,y2,z2),C(x3,y3,z3),则(x2 x1,y2 y1,z2 z1), (x3 x1,y3 y1,z3 z1),所以y2 y1y3 y1z2 z1z3 z1z2 z1z3 z1x2 x1x3 x1x2 x1x3 x1y2 y1y3 y1(,,),很明显,向量 可以为平面 的法向量.此时 的方向应该是垂直平面 并且向上.我们利用这个结论来求二面的大小. 说明:行列式abcdad b c,上面有关内容请参考高等代数的相关内容.如图所示,设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法向量分别为,,显然与所成的角为 ,且 ,即此时与所成的角 就是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平面 与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一个朝向二面角的里面,一个朝向二面角的外面,求出的法向量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那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用到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右手标架.如图,我们来求平面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 ,设 (x1,y1,z1),AC (x2,y2,z2),x1y1z1x1y1z1,且设z若x1y1x2y2,yz1x1z2x2,xy1z1y2z2x2y2z2x2y2z2则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x,y,z),根据右手标架应该是竖直向上,即朝向这个二面角的外面,此时我们求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应该是朝向二面角的里面.设 (x3,y3,z3), (x4,y4,z4),要使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朝向二面角的里面,根据右手标架,我们计算应该是 ,若x4y4z4x4y4z4x3y3z3x3y3z3,并且设cx4y4x3y3b ,x4y4x3y3,ay4z4y3z3,则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a,b,c)根据右手标架,此时n的方向就是朝向二面角的外面.那么m与n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cosxa y b z cx y z a b c22222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一定要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又一方法(二)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又一方法福建南安国光中学黄耿跃文[1]给出一种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读完这篇文章后,获益匪浅.笔者通过研究给出另一种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可行性方法,此法可以避免产生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误判,而且思路更直观、清晰.定理1如下左图已知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θ,A∈α且AL,B∈β且BL,AM⊥L于MJJJ,BNGJJJ⊥L于N,则cosθ=|JJJJGMANBMA||JJJJNBG|.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易证定理1.定理2如上右图,空间任意一条直线L,A,B是直线L上的两个点,M是空间任意一点,MN⊥L于N,则JJJJNMG=JJJJAMGJJJJAGJJJG|JJJJMABJJJGABG|2AB.证明∵向量JJJGAN为JJJJAMG在JJJABG影向量,设GJJJ方向上的投e=JJJJJABGJJJGJJJJG|ABG|为AB方向的单位向量,JJJJ∴JJJGAN=AMJJJABGGAMGJJJABGJJJ|JJJJABG|e=ABG,|JJJJJABG2∴JJJJNMG=JJJJAMGJJJGJJJJ|GJJJGAN=JJJJAMGAMABJJJG|JJJJJAB.ABG|2例1(2004湖南理19)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 中,∠ABC=60°,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I)证明:PA⊥平面ABCD;(II)求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III)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解(I)略;(II)以A为坐标原点,直线AD、AP分别为y轴、z轴,过点A垂直平面PAD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则A(0,0,0),c(32a,12a,0),JDJG=(0,a,0),E(0,2JJJ3a,13a),于是AEG=(0,23a,13a),JJJGAC=(31JJJG2a,2a,0),AD=(0,a,0).作EM⊥AC于M,DN⊥AC于N,则由定理1JJJJ得MEG:与JJJGN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由定理2可得JJJJMEG=JJJAEGJJJJAMG=JJJAEGJJJAEGJJJG|JJJACGACJJJG|2AC121a2=(0,a,a)3333a2(12a,2a,0)=(36a,12a,13a).JJJGND=JJJGADJJJGAN=JJJGJJJADADGJJJG |JJJACGACJJJG|2AC12=(0,a,0)2aa2(32a,12a,0)=(34a,34a,0),JJJJG∴cosθ=MEJJJNDG|JJJMEJG||JJJGND|293a2+3a2=248342=2.6a34a∴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为30°.例2(2004浙江)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I)求证AM⊥平面BDF;(II)求二面角ADFB的大小.解(I)略.(II)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Cxyz,∵A(2,2,0),B(0,2,0),D(2,0,0),F(2,∴JJJG2,1).DF=JJJDBGJJJDA=G(0,2,1),(0,2,0),JJJG=(2,2,0),DF=(0,2,1).作AM⊥DF于M,BN⊥DF的延长线于N,JJJG则由定理1得:MA与JJJNBG所成的解θ的大小为二面角ADFB的大小.由定理2可得:JJJGMA=JJJDAGJJJJDMG=JJJDAGJJJDAGJJJG DFJJJG|JJJGDF|2DF=(0,2,0)23(0,2,1)=(0,2,2),JJJNBG=JJJGDBJJJJDNGJJJG 3JJJG3=JJJDBGDBDFJJJG|JJJGDF|2DF=(2,2,0)2(0,2,1)/3=(2,JJJG2JJJ/3,2/3),cosθ=MANBG|JJJGMA||JJJNBG|6=91(6/3)(24/3)=2.∴二面角ADFB的大小为60°.例3(2005福建)如图,直二面角30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I)求证:AE⊥平面BCE;(II)求二面角BACE的大小;(III)求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解(I)略;(Ⅱ)如图所示,以线段AB的中点原点O,OE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所在的直线为y轴,过O作平行于AD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0,1,0),E(1,0,0),C(0,1,2)B(0,1,0)JJJG=JJJ(0,2,2),JJJAEG,AC=(1,1,0),ABG=(0,2,0).作BM⊥AC于M,EN⊥AC理1得,JJJ于NEGN,则由定与JJJGMB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二面角BACE的大小由定理JJJ2得NEG=JJJAEGJJJG=JJJAEGJJJANAEGJJJG|JJJACGACJJJ|2ACG=(1,1,0)2(0,2,2)=11JJJG2),MB=JJJ8(0,2,ABGJJJJGJJJAGMJJJG=JJJABGAB|JJJACJJJGACG|2AC=(0,2,0)4(0,2,2)=(0,1,1)JJJGJJJG8,cosθ=NEMB13|JJJNEG||JJJGMB|=3=3,22∴二面角BACE的大小为arccos33.参考文献[1]郑剑晖,郑毓青.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判定.2005.1.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判定方法(三)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判定方法法一:若点A、B分别为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上的任两点,且A∉l,B∉l,n1、n2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当(ABn1)(ABn2)>0 时,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夹角相等;(2)当(ABn1)(ABn2)互补;l法二:若点P为二面角α−l−β的棱l上的任一点,Q 为两个二面角α−l−β内的任一点, n1、n2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当(PQn1)(PQn2)相等;(1)当(PQn1)(PQn2)>0 时,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夹角互补;l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正负(四)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授课教师:陈诚班级:高二(14)班时间:2010-01-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半平面法向量的关系,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简单问题。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含答案)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含答案)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两种方法(1)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以O为中心的菱形,PO⊥底面ABCD,AB=2,∠BAD=π3,M为BC上一点,且BM=12,MP⊥AP.(1)求PO的长;(2)求二面角A-PM-C的正弦值.2、如图,△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E,F 分别为AC,DC的中点.(1)求证:EF⊥BC;(2)求二面角E-BF-C的正弦值.3、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上、下两个底面A1B1C1D1和ABCD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1⊥底面ABCD,AB=2A1B1=2DD1=2a.(1)求异面直线AB1与DD1所成角的余弦值;(2)已知F是AD的中点,求证:FB1⊥平面BCC1B1;(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CC1-B的余弦值.4、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5、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四边形OBEF为矩形,平面OBEF⊥平面ABCD,点G为AB的中点,AB=BE=2.(1)求证:EG∥平面ADF;(2)求二面角O-EF-C的正弦值;(3)设H为线段AF上的点,且AH=23HF,求直线BH和平面CEF所成角的正弦值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π2,PA=AD=2,AB=BC=1.(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7、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B1D1-DCBA中,四边形AA1B1B,ADD1A1,ABCD均为正方形,E为B1D1的中点,过A1,D,E的平面交CD1于F.(1)证明:EF∥B1C;(2)求二面角E-A1D-B1的余弦值.8、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3,∠ACB=π2,D,E分别为线段AB,BC上的点,且CD=DE=2,CE=2EB=2.(1)证明:DE⊥平面PCD;(2)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答案:1、解:(1)如图,连接AC,BD,因为ABCD为菱形,则AC∩BD=O,且AC⊥BD.以O为坐标原点,OA →,OB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BAD =π3,所以OA =AB ·cos π6=3,OB =AB ·sin π6=1,所以O (0,0,0),A (3,0,0),B (0,1,0),C (-3,0,0),OB →=(0,1,0),BC →=(-3,-1,0).由BM =12,BC =2知, BM→=14BC →=⎝ ⎛⎭⎪⎫-34,-14,0, 从而OM→=OB →+BM →=⎝ ⎛⎭⎪⎫-34,34,0, 即M ⎝ ⎛⎭⎪⎫-34,34,0.设P (0,0,a ),a >0,则AP→=(-3,0,a ),MP →=⎝ ⎛⎭⎪⎫34,-34,a . 因为MP ⊥AP ,故MP →·AP→=0,即-34+a 2=0,所以a =32或a =-32(舍去), 即PO =32.(2)由(1)知,AP →=⎝ ⎛⎭⎪⎫-3,0,32,MP →=⎝ ⎛⎭⎪⎫34,-34,32,CP →=⎝ ⎛⎭⎪⎫3,0,32. 设平面APM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PMC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P →=0,n 1·MP →=0, 得⎩⎪⎨⎪⎧-3x 1+32z 1=0,34x 1-34y 1+32z 1=0,故可取n 1=⎝ ⎛⎭⎪⎫1,533,2. 由n 2·MP →=0,n 2·CP →=0, 得⎩⎪⎨⎪⎧34x 2-34y 2+32z 2=0,3x 2+32z 2=0,故可取n 2=(1,-3,-2). 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 sin 〈n 1,n 2〉=1-⎝⎛⎭⎪⎫-1552=105, 故所求二面角A -PM -C 的正弦值为105.2、(1)证明:由题意,以B 为坐标原点,在平面D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直线为y 轴,在平面A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B (0,0,0),A (0,-1,3),D (3,-1,0),C (0,2,0),因而E ⎝ ⎛⎭⎪⎫0,12,32,F ⎝ ⎛⎭⎪⎫32,12,0,所以EF →=⎝ ⎛⎭⎪⎫32,0,-32,BC →=(0,2,0),因此EF →·BC→=0. 从而EF →⊥BC →,所以EF ⊥BC .(2)平面B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 又BF →=⎝ ⎛⎭⎪⎫32,12,0,BE →=⎝ ⎛⎭⎪⎫0,12,32,由⎩⎪⎨⎪⎧n 2·BF →=0,n 2·BE →=0得其中一个n 2=(1,-3,1).设二面角E -BF -C 大小为θ,且由题意知θ为锐角, 则cos θ=|cos 〈n 1,n 2〉| =⎪⎪⎪⎪⎪⎪n 1·n 2|n 1||n 2|=15. 因此sin θ=25=255,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为255.3、.解:以D 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a ,0,0),B (2a ,2a ,0),C (0,2a ,0),D 1(0,0,a ),F (a ,0,0),B 1(a ,a ,a ),C 1(0,a ,a ).(1)因为AB 1→=(-a ,a ,a ),DD 1→=(0,0,a ), 所以|cos 〈AB 1→,DD 1→〉|=⎪⎪⎪⎪⎪⎪⎪⎪AB 1→·DD 1→|AB 1→||DD 1→|=33,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2)证明:因为BB 1→=(-a ,-a ,a ),BC →=(-2a ,0,0),FB 1→=(0,a ,a ), 所以⎩⎪⎨⎪⎧FB 1→·BB 1→=0,FB 1→·BC →=0,所以FB 1⊥BB 1,FB 1⊥BC . 因为BB 1∩BC =B , 所以FB 1⊥平面BCC 1B 1.(3)由(2)知,FB 1→为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n =(x 1,y 1,z 1)为平面FCC 1的法向量, 因为CC 1→=(0,-a ,a ),FC →=(-a ,2a ,0), 所以⎩⎪⎨⎪⎧n ·CC 1→=0,n ·FC →=0,即⎩⎨⎧-ay 1+az 1=0,-ax 1+2ay 1=0.令y 1=1,则n =(2,1,1),所以||cos 〈FB 1→,n 〉=⎪⎪⎪⎪⎪⎪⎪⎪FB 1→·n |FB 1→||n |=33,因为二面角F -CC 1-B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F -CC 1-B 的余弦值为33.4、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所以AF ⊥平面EFDC .又AF ⊂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 (2)如图,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 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 由已知,AB ∥EF , 所以AB ∥平面EFDC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CEF =60°,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1,0,3),EB →=(0,4,0),AC →=(-3,-4,3),AB →=(-4,0,0).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 ⎩⎪⎨⎪⎧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 所以可取n =(3,0,-3). 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 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 则cos 〈n ,m 〉=n·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5、解:依题意,OF ⊥平面ABCD ,如图,以O 为原点,分别以AD →,BA →,OF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O (0,0,0),A (-1,1,0),B (-1,-1,0),C (1,-1,0),D (1,1,0),E (-1,-1,2),F (0,0,2),G (-1,0,0).(1)证明:依题意,AD→=(2,0,0),AF →=(1,-1,2). 设n 1=(x ,y ,z )为平面ADF 的法向量,则⎩⎪⎨⎪⎧n 1·AD →=0,n 1·AF →=0,即⎩⎨⎧2x =0,x -y +2z =0.不妨设z =1,可得n 1=(0,2,1).又EG →=(0,1,-2),所以EG →·n 1=0, 又因为直线EG ⊄平面ADF , 所以EG ∥平面ADF .(2)易证,OA→=(-1,1,0)为平面OEF 的一个法向量. 依题意,EF→=(1,1,0),CF →=(-1,1,2).设n 2=(x ,y ,z )为平面CEF 的法向量,则⎩⎪⎨⎪⎧n 2·EF →=0,n 2·CF →=0,即⎩⎨⎧x +y =0,-x +y +2z =0.不妨设x =1,可得n 2=(1,-1,1).因此cos 〈OA →,n 2〉=OA →·n 2|OA →||n 2|=-63,于是sin 〈OA →,n 2〉=33.所以,二面角O -EF -C 的正弦值为33.(3)由AH =23HF ,得AH =25AF .因为AF→=(1,-1,2),所以AH →=25AF →=⎝ ⎛⎭⎪⎫25,-25,45,进而有H ⎝ ⎛⎭⎪⎫-35,35,45,从而BH →=⎝ ⎛⎭⎪⎫25,85,45,因此cos 〈BH →,n 2〉=BH →·n 2|BH →||n 2|=-721.所以,直线BH 和平面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721.6、解: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 (1)因为AD ⊥平面PAB ,所以AD→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AD →=(0,2,0).因为PC→=(1,1,-2),PD →=(0,2,-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PC →=0,m ·PD →=0, 即⎩⎨⎧x +y -2z =0,2y -2z =0. 令y =1,解得z =1,x =1.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 〈AD →,m 〉=AD →·m |AD →||m |=33, 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1,0,2),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0,-1,0),则CQ →=CB →+BQ →= (-λ,-1,2λ),又DP→=(0,-2,2),从而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 |cos 〈CQ→,DP →〉|的最大值为31010. 因为y =cos x 在⎝ ⎛⎭⎪⎫0,π2上是减函数,所以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12+22=5, 所以BQ =25BP =255.7、解:(1)证明: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平面A 1DE ,B 1C ⊄平面A 1DE ,于是B 1C ∥平面A 1DE . 又B 1C ⊂平面B 1CD 1,平面A 1DE ∩平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 .(2)因为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所以AA 1⊥AB ,AA 1⊥AD ,AB ⊥AD 且AA 1=AB =AD ,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为x 轴,y 轴和z 轴单位正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点的坐标A (0,0,0),B (1,0,0),D (0,1,0),A 1(0,0,1),B 1(1,0,1),D 1(0,1,1),而E 点为B 1D 1的中点,所以E 点的坐标为(0.5,0.5,1).设面A 1DE 的法向量为n 1=(r 1,s 1,t 1),而该面上向量A 1E →=(0.5,0.5,0),A 1D →=(0,1,-1),由n 1⊥A 1E →,n 1⊥A 1D →得r 1,s 1,t 1应满足方程组⎩⎨⎧0.5r 1+0.5s 1=0,s 1-t 1=0,因为(-1,1,1)为其一组解,所以可取n 1=(-1,1,1).设面A 1B 1CD 的法向量为n 2=(r 2,s 2,t 2),而该面上向量A 1B 1→=(1,0,0),A 1D →=(0,1,-1),由此同理可得n 2=(0,1,1),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为|n 1·n 2||n 1|·|n 2|=23×2=63. 8、解:(1)证明:由PC ⊥平面ABC ,DE ⊂平面ABC ,得PC ⊥DE .由CE =2,CD =DE =2得△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D ⊥DE .又PC ∩CD =C ,所以DE ⊥平面PCD .(2)由(1)知,△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π4.如图,过D 作DF 垂直CE 于F ,易知DF =FC =FE =1.又EB =1,故FB =2.由∠ACB =π2得DF ∥AC ,DF AC =FB BC =23,故AC =32DF =32.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 →,C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P (0,0,3),A ⎝ ⎛⎭⎪⎫32,0,0,E (0,2,0),D (1,1,0),ED →=(1,-1,0),DP →=(-1,-1,3),DA →=⎝ ⎛⎭⎪⎫12,-1,0. 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由n 1·DP →=0,n 1·DA →=0,得⎩⎪⎨⎪⎧-x 1-y 1+3z 1=0,12x 1-y 1=0, 故可取n 1=(2,1,1).由(1)可知,DE ⊥平面PCD ,故平面PCD 的法向量n 2可取为ED→, 即n 2=(1,-1,0).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36, 故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为36.。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用坐标法求二面角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用坐标法求二面角

B1(2,2,2),O(1,1,0)。 所以MA (2,0,1),MC (0,2,1),
D O
A
B1O (1,1, 2)
x
B1O MA 2 0 2 0,B1O MC 0 2 2 0
所以B1O MA , B1O MC 即B1O MA , B1O MC。又MA
6。 6
例练习四: 如所示,A B C D 是一直角梯形,A B C = 900,
SA

平面ABCD,
SA

AB

BC

1,
AD

1 2
, 求面zSCD与面SBA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建立空直角坐系A - xyz如所示,
S
A (0,0,0), C (- 1,1,0), D (0,1 ,0),
2
(1)求证:PA//平面EDB
(2)求证:PB⊥平面EFD
P
(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
E F
D
C
A
G
B
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D为坐标原点, 设DC=1
(1)证明:连结AC,AC交BD于点G,连结EG
依题意得A(1, 0, 0), P(0, 0,1),
Z
11
E(0, , ) 22
P
E F
D
C Y
A
G
B
X
(2)证明:依题意得B(1,1,0),PB (1,1,1)
又DE (0, 1 , 1),故PB DE 0 1 1 0
22
22
所以PB DE
Z
由已知EF PB,
且EF DE E,

二面角的求法

二面角的求法
DPE 90 ,即 DP PE 。 CD 平面PED , DP PE ,且 DP 是 CP 在平面 PED 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
知: CP PE 。 又 DP PE ,即 CPD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 在 RtCDP 中, CD 1, PD 2 , PC 3 。那么 cos CPD 6 。 3 即: CPD arccos 6 3 所以平面 PAD 与平面 P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是 arccos 6 。 3 在有些问题中,所给的图形不是能够很好观测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通过补形的
2 面角的大小。
图6
解:延长直线 DA 与 BC ,它们相交于点 E ,连接 PE 。 由题意可知, BA 平行于 CD , AB 的长度是 CD 的一半,且 BA AD , BA PA ,
6
那么 BA 平面PED , CD 平面PED , AE 1, PE 2 。 在三角形 PED 中, PD PE 2 , ED AE AD 2 。那么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4.2.3 切平面法
切面法的基本思想是做一个垂面,它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在所得的图形中就可 以很容易观察与计算二面角。如图 4 所示,可以作平面 CAB 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 DE ,平面 CAB 与平面 的交线是 AC ,平面 CAB 与平面 的交线是 AB ,根据二面 角的定义知 CAB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角,根据补角法,可以求出二面角 F DE C 的大小。
直 接 求 解 二 面 角 F DE C 的 大 小 是 有 些 困 难 的 , 那 么 可 以 先 求 解 二 面 角 C DE B 。因为二面角 F DE C 与二面角 C DE B 是互补的关系,现在先求出 二面角 C DE B 后,二面角 F DE C 的大小就很容易计算了。 4.2.2 三垂线法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数学中的一种常用的前提公式,常用于在几何领域中计算2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

它可以被用来解决在三维空间中的许多几何问题,包括投影,平面的构建,旋转,以及有向边和三角形的构建。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定义如下:cos(θ)=ab/|a||b|其中,a和b都是向量,θ表示它们之间的夹角,cos(θ)表示二者之间的余弦值,而|a|和|b|表示a和b的模(即向量的长度)。

该公式的物理意义是,一个向量a的投影到另一个向量b的长度,与a的模长乘以b的模长,再乘以它们之间的余弦值相等。

因此,通过计算两个向量a、b之间的余弦值,我们就可以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了。

该公式也可以用于检测平面内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从而用来求解关于投影,旋转,有向边和三角形的几何问题。

由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而不需要知道它们的确切值。

若要使用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的公式,必须知道向量a和向量b,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

两个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例如,a=(x1,y1,z1),b=(x2,y2,z2)。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余弦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cos(θ)=x1x2+y1y2+z1z2/√(x1+y1 +z1)x√(x2+y2 +z2) 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余弦值后,可以通过反余弦函数求出它们之间的夹角,即:θ=arccos(cos (θ))得出夹角后,就可以计算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了。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可以用来处理许多几何问题,包括投影,平面的构建,旋转,以及有向边和三角形的构建等。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三维空间中的几何问题,因此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也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知识的进步。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在数学的背景下,对于求解任意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法向量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的有向线段,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面的法线,即以该面上任一点为原点,以该面的法线方向为方向的有向线段。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可以用来求解这样一种问题:对于两个法向量n1n2,求取它们之间所构成的角的余弦值。

为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即角α,这个角以度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如下所示:
cosα=n1n2/(|n1|*|n2|)
这里,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法向量,而|n1|和|n2|则表示n1
和n2这两个向量的模,即沿着向量方向的长度。

说起来,这个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其实非常简单,其运用也十分广泛,它不仅仅可以被用来计算任意两个法线之间的夹角,而且还可以被用来计算任意三维空间中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以下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验证一下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的正确性。

假设n1=[1,2,3],n2=[1,0,1],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来计算n1和n2之间的夹角。

首先计算n1和n2的模,即|n1|=√(1^2+2^2+3^2)=√14,|n2|=√(1^2+0+1^2)=√2,接着,我们可以计算n1n2=1*1+2*0+3*1=4,最后,将公式中所有的变量进行替换,最终求得cosα=4/(√14*√2)=0.8333…
以上,就是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使用的例子。

总结一下,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出任意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从而让我们有更清晰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立体几何的发 展趋势,向量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 题的主要工具,故,学会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问 题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
精品
平面法向量 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精品
(一)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
如果n,那么向
量n叫做平面的
法向量
n
精品
(二)平面法向量的应用
1、利用平面法向量求直线 A 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
角等于平面的法向 量所在的直线与已 知直线的夹角的余
n
B
C
角。
如图:直线AB与平面所成的角
=
2
( =<BA , n > )
精品

2、利用平面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m n
求二面角的大小,先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 量的夹角,然后根据二面角与其大小相等或 互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如图:二面角的大小等于-<m ,n>
精品
2、利用平面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指入、指出平面的法 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 是二面角的大小。
F B
2
解:(2)建系如图, D1 z
M
C1
由(1)得:面ENF
的法向量为
n=A1
E
(1,1,0),又
N B1
MF=(1,1,-2)
EF=(-1,1,-2)
D
设面EMF的法向量
Cy
为m=(x,y,z) ,则
F
{ MF.m=0 EFm=0
{-xx++yy--22zz==00
A
B
x
令z=1,则m=(0,2,1)
C1 A1
B1 E
C A
D
精品
B
2.(广州二模)如图,P A 平 面 A B C , B A C 9 0 0 D,E,F分别是AB,BC,CP的中点,AB=AC =1,PA=2.(1)求直线PA和平面DEF所成的 角的大小; (2)求点P到平面DEF的距离。
P
F
A
C
D
精品
E
B
小结: 1、本节主要复习了法向量在求线面角和二面 角方面的应用,注意所求角与法向量的联系, 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 2、立体几何问题求解的思想方法的发展趋势
cos<m,n>=10/5 由题意可知,所
{
x=0 y=2z
求二面角为锐角,故所求二面角的 大小为arccos(10/5)
精品
(2)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C=2, 原点O为BC的中点,点A的坐标是(1,1, 0)点D在平面yoz上,且BDC=90º, DCB=30º,求二面角D-BA-C的大小
cos<ED,n>=1/4<ED,n>=arccos(1/4)
二面角D-BA-C的大小为arccos(1/4)

精品
例2.在四面体 ABCD中,AB⊥面 BCD,
BC=CD,∠BCD=9 0 0,∠ADB= 3 0 0 .E、F
分别是AC、AD的中点。 1)求证 平面BEF⊥平面ABC; 2)求二面角EF-B-CD的大小。
(2,1,2) N
(1,2,2) 则
MF=(1,1,-2)
NF=(0,0,-2)
EF=(-1,1,-2),
设平面ENF的法向量 A
为n=(x,y,z),
x
D1 z E
D
{ 则
EFn=0 NFn=0
{
-x+y-2z=0 -2z=0
{ x=y 令x=y=1,则n=(1,1,0)
z=0
精品
M
C1
N B1
Cy
m n
如图:二面角的大小等于<m ,n>
精品
例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E,F,M,N分别是A1B1,BC,
C1D1,B1C1的中点,求二面角M-EF-
N的大小
D1
M
C1
A1
E
N B1
D
A
精品
C
F B
(2)
解:(1)建系如图
所示,设正方体棱长
为2,则M(0,1,2)
F(1,2,0) E A1
zA


x 精品


y

广州一模
1.如图,正 A B C 按 它 的 一 个 法 向 量 n 平 移 到 A 1 B 1 C 1
D ,E 分 别 是 B C ,C C 1 的 中 点 , ABAA1 2
(1)证 明 : BEAB 1;
( 2 ) 求 二 面 角 B A B 1 D 的 大 小 。
(0,-1/2,3/2) z D
B
E
(0,-1,0)
O 30º
y
C (0,1,0)
x
精品
A (1,1,0)
解:由题可知B(0,-1,0),C(0,1,0), 又A(1,1,0),得AC=1,AB=5,又 BC=2, ACB=90º,又BCD=30º, BDC=90º,故BD=1,CD=3,由D点向 BC作垂线DE,则DE=3/2,OE=1/2,得D (0,-1/2,3/2), E(0,-1/2,0), ED=(0,0,3/2),BA=(1,2,0),BD=(0,1/2,3/ 2),面ABC的法向量为ED,可求得面ABD的 法向量为n=(2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