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谁_《四时田园杂兴》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四时田园杂兴》原文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原文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原文及赏析原文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田家少年维酒把相逢,持策园中自落鸾。

心悦诗情君知否,茅斋礼让愿君安。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四时田园杂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个田园诗集,其中包括四首小诗,分别是“山行”、“田家”、“钱塘湖春行”、“游园不值”。

这个诗集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白居易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并突出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时事变化的态度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首先来看“山行”这首小诗。

这首诗以描绘田园自然风景为主,表现出了作者眼中的寒山秀美、云深人家。

通过石径、白云、停车、枫林、霜叶等描写,营造出一个自然、淳朴、清凉、闲适的环境,让读者在心中感受到一丝自然的舒爽和清凉。

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又涵盖了时间的因素,使整首诗更加具有完整性和丰富性。

“田家”是这个诗集中的第二首小诗,这首小诗主要围绕庄园生活展开,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作者的豁达。

这首小诗描写的少年和作者相遇于庄园之中,共饮美酒,吟咏诗歌,诗情画意,文学氛围弥漫。

这里的少年形象象征着生命,无论是生命的年少点滴还是气息匆忙的挥洒,都充满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那落鸾则是庄园主人的标志,连接了古代神话和田园世界,并在“礼让愿君安”的”诗句下,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呼唤和人间真情的寄托。

“钱塘湖春行”这首小诗是这个诗集中最长的一首,为整个诗集的核心。

诗中作者用巧妙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春日湖边的壮美画卷。

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从视角、方向定位、景象等多个角度,为整首诗画下了一个生动而深刻的景象。

而“水面初平云脚低”,则是这首小诗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描写。

水面初平、云脚初低,意味着一轮蒙蒙的白云,从远方飘来。

部编版四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部编版四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四下古诗词1.四时田园杂兴①(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释】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兴”,这里读xìnɡ。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

他的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

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蛱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这里是“其二十五”。

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前两句对仗很工整:梅子金黄、杏子肥、菜花稀。

“黄、白、肥、稀”这四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

后两句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所以行人少见。

诗歌妙在后两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的气氛,余味无穷。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2.宿新市①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②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有《诚斋集》传世。

【译文】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诗文逐句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诗文逐句赏析

蜻蜓蛱蝶飞
描绘了蜻蜓和蝴蝶在花间飞舞的轻 盈和欢快。
意境
此句通过描绘蜻蜓和蝴蝶的飞舞, 为田园景象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叹 。
04
田园风光描绘技巧探讨
色彩运用与对比效果
色彩丰富多样
诗中通过描绘不同色彩,如绿色 、黄色等,展现出田园风光的绚 丽多彩。
对比鲜明
利用色彩对比,如绿叶与黄花的 映衬,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
03
逐句赏析与意境构建
第一句:梅子金黄杏子肥
梅子金黄
描绘了梅子成熟的季节,色泽金黄, 令人垂涎。
意境
此句通过描绘梅子和杏子的成熟景象 ,展现了初夏时节的丰收和喜悦。
杏子肥
形容杏子果肉饱满,也是成熟的象征 。
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
麦花雪白
形容麦花洁白如雪,清新 脱俗。
菜花稀
指油菜花已逐渐凋谢,数 量稀少。
生僻字词注释
梅子
指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时呈金 黄色。
杏子
杏树的果实,这里形容其肥大、 饱满。
麦花
麦子扬花时形成的花絮,颜色雪 白。
蛱蝶
蝴蝶的一种,这里泛指蝴蝶。
篱落
篱笆,这里指用竹子或树枝编成 的围栏。
菜花
指油菜花,花朵稀疏,颜色金黄 。
句子结构解析
01
“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中,“ 麦花”和“菜花”是主语,“雪 白”和“稀”是谓语,分别描述 了麦花和菜花的颜色和分布状态 。
传统文化传承意义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 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二十五首,传承了 中国古代田园诗歌的优秀传统。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宋范成大的写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宋范成大的写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宋范成大的写作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歌集,被誉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集”。

本文将从范成大的生平背景、《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以及作品的主题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范成大的生平背景范成大(1126-1193),字千里,号苍谷子,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范成大的父亲是一位学者,家中藏书丰富,他也因此受到了优秀的教育。

范成大自幼好学,喜欢读书写字,尤其是喜欢田园诗歌和山水画。

他曾在苍山学习书法和绘画,后来又拜名家学习诗歌。

范成大的诗歌以田园为主题,描绘了农民生活的真实情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二、《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集之一。

这部诗集共收录了四季的田园诗歌,共计四百余首。

这些诗歌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部诗集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经历:范成大自幼生长在田园之中,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识。

他曾在田间劳作,体验过农民的艰辛和苦难,也欣赏过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然之趣。

这些个人经历为他创作田园诗歌提供了深刻的感性基础和生动的素材。

2.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农村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这为田园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范成大在这个背景下,通过田园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

3. 文学传统:中国文学历史上,田园诗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题材。

唐代的王维、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有不少田园诗作品。

宋代的苏轼、陆游等文学家也都有涉及田园诗的创作。

范成大在这个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为田园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和内涵。

三、作品的主题和特点《四时田园杂兴》的主题是田园和自然。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范成大。

其古诗全文如下: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前言】《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注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翻译】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鉴赏】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

四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时节,梅子长得金黄,杏子也很丰肥,麦花一片雪白,菜花却已经稀稀疏疏。

夏日悠长,篱笆外没人路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地飞来飞去。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

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

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

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

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

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

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赏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著名的组诗,这首诗则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诗人运用轻快浅白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了初夏江南农村的静谧景象。

第一句写水果,梅子和杏子都是在此时成熟的水果,一个金灿灿,一个胖嘟嘟。

第二句写农作物,麦花和菜花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雪白”和“稀”的对比,已经暗藏时节的变换。

第三句向我们交代了时间和场景,初夏白日悠长,篱笆外无人路过;与人迹罕至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第四句所描写的昆虫,只见它们正上下翻飞,自由自在。

一静一动,使静谧的景象显得更加安静;而篱落无人,也向我们暗示了农民正在田地里参加劳动。

除了这首诗以外,《四时田园杂兴》还有很多名篇。

它们有的描写清新的田园风光,有的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有的则抨击了官员对农民的剥削,使农村生活的面貌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范成大是陶渊明以后与农民走得最近的诗人,而《四时田园杂兴》也堪称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

《四时田园杂兴》 知识清单

《四时田园杂兴》 知识清单

《四时田园杂兴》知识清单《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一、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 年 6 月 26 日—1193 月 1 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诗歌内容1、春日田园杂兴这部分诗歌描绘了春天农村的景象,如“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生动地展现了春雨滋润下,大地复苏,花草迅速生长的情景。

同时也描写了农民在春天的劳作,“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表现了农民的勤劳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晚春田园杂兴在晚春的诗歌中,“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描绘出了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画面。

而“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则写出了农民在晚春时节为农事忙碌的情景。

3、夏日田园杂兴夏日部分的诗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田园的丰硕景象。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再次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劳作,白天在田间耕耘,晚上还要搓麻线。

4、秋日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描写了秋天丰收时打稻的场景。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则反映了农民交租的沉重负担。

5、冬日田园杂兴冬日的诗歌相对较少,但也有“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这样展现冬日农村生活温暖一面的诗句。

三、诗歌艺术特色1、题材广泛《四时田园杂兴》涵盖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事活动、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画卷。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的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的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是明代文学家,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之一。

他的诗歌以其流畅
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而著称,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一、出生和成长
范成大于1572年出生在福建省,他是家中的长子。

父亲曾担任过县官,家境优渥。

范成大小时候便显露出了文学天赋,常常写诗吟咏,受到
父亲的鼓励。

二、学习和成就
范成大入读福建榜场书院,后来又在南都一带游学。

他的诗文深受当
时文人士子的欣赏,他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诗歌的朋友。

范成大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写的田园诗和四季杂兴上。

田园诗表
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情感,四季杂兴则讲述了四季变化对自然和
人们生活的影响。

他的作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对生
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热爱。

三、晚年和去世
范成大的晚年并不如意,他曾经历过家庭不和和政治上的打击。

然而他仍然坚持写作,并且不断地反思自我。

不幸的是,范成大一生中遭遇了多次失子之痛,最终心灰意冷病逝于1636年。

范成大的作品现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传播。

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第六组 23 古诗词三首 《 四时田园杂兴》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第六组  23 古诗词三首 《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展开想象写一写
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田 园生活的_________之情和 对劳动人民的_______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ysg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学习步骤:
1.解读诗题,知作者。
2.结合注释,明诗意。 3.诵读想象,悟诗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 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 (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个关 心国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忧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 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学小常识
作者简介
张志和
(约730——约810 )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 龟龄,今浙江金华人。 博 学多才,歌、词、诗、画 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是东晋 俱佳。 曾在朝廷做过官, 的陶渊明。他的代表作有 后隐居。他的作品大多描 《饮酒》、《归园田居》。 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山水田园诗派
在盛唐时代形成了 一个以王维和孟浩然为 代表的影响很大的山水 田园诗派。他们的诗歌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 光,风格清新自然,意 境悠远闲适,是唐诗艺 苑中的一枝奇葩。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生 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晚年作 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 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 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 五组。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晚春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作品原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品注释:1.四时,古代语。

指春夏秋冬四季。

2.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3.梅子:果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

4.肥:指果肉肥厚。

5.麦花:小麦、大麦花。

6.菜花:油菜花。

7.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8.篱落:篱笆。

9.惟有:只有。

10.蛱(jiá)蝶:菜粉蝶。

作品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创作背景:《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

各组可称为组诗。

因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

《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田园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着力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变古体为七言,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卓越的创造性。

部编版五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部编版五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五下古诗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③供④耕织,也傍⑤桑阴⑥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除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

他的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这里是“其三十一”。

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2.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子①金盆②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③。

敲成玉磬④穿林响,忽作玻璃⑤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一般指铜盆。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⑤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有《诚斋集》传世。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的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的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的资料范成大是明代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四时田园杂兴》,这部诗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以四季为主题,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种种景象和人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些资料。

一、诗集的主题《四时田园杂兴》的主题是四季,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田园景象和人物,反映了田园生活的变化和人们的情感。

在这部诗集中,范成大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诗集的特点1.描写自然景观《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充满了自然景观的描写,作者通过描绘四季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比如在春天的诗句中,范成大写道:“绿柳堤边杏花残,红桃园里春意盎,莺啼燕语花鸟鸣,夜夜梦回芳草满。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美好描述,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描写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还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描写,作者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比如在夏天的诗句中,范成大写道:“蓝田稻花香满路,红花夏日笑开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马依然碧眼寒。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夏天田园景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情和活力。

3.抒发情感《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还充满了对情感的抒发,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比如在秋天的诗句中,范成大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诗集的意义《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优美的诗集,更是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作品。

这部诗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

乾道六年(1170)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

淳熙九年(1182)退隐到故乡石湖。

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

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

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注释:①废--放弃,这里是用不上的意思。

②流丹--流血,指整天采菱,双手被责得鲜血淋淋。

•丹,红色,指血。

质枯--瘦得不象人了。

③聊--暂且。

种水--种菱。

④连湖面也不放过。

文章。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4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01
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02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03
结合想象诵读,注意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四时田园杂兴
202X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时:季节。四时:四季。田园: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
01
说-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他有很多诗歌都描写了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疾苦。以《四时田园杂兴》最有名。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01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盛开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勤劳
不怕苦
可爱
爱劳动
天真
好学
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朗读古诗,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田园生活广泛、生动、真切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赞美农民勤劳,喜欢孩子天真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通过描写劳动的场景表现了农村的人们个个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 第二首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小学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备课教案《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备课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特色与艺术特色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特色与艺术特色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特色与艺术特色《四时田园杂兴》是我国古典名篇,它由南宋徽宗赵佶历清康元年(1131年)创作,属于赋诗类作品,全文共有20首节,内容以形象生动、游象感知的手法,描绘了四季田园风物,生动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布满芬芳、弥漫田园至乐之幻境,既是一幅静止的美丽田园图画,也是一首满意的田园神韵。

《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特色源于古代文艺的优秀传统,以自然主义的态度,诠释了宋代大致南方社会的繁荣、人文景观以及关心耕作的国泰民安的理想心态。

内容上,讲述的是“江湖生活、家园安乐的农人愿望”。

作者结合理学与诗学,勾勒出和谐恢弘的美好愿景,把一个繁荣安泰的田园社会布景描摹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方面,《四时田园杂兴》用细腻的笔触,栩栩如生地描绘四季田园景象,宏大的叙述结构,使其独具特色。

诗中的景物营造得明丽绚烂,令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令人召唤离开繁华都市,带着最真实的心情去走进田园,体会田园景物的美好时光,揉合健康、乐趣、自然和欢乐,丰富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诗歌艺术。

《四时田园杂兴》用气势宏大的语言抒发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读者展示了一副宁静、谦和而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之境,表达了宋代官员们朴实、淳化的生活态度,以及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之情。

同时,诗人亦用细腻的文字,表现出一幅情景:气候温和,休憩之地——田园思慕的美景。

它的结构、语言都使之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从而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

总之,《四时田园杂兴》以其特定的诗歌形式,融入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审美观念,在广博的文化底蕴之下,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传递出浓浓的家园之情,展示了宋代当时乡村生活乐趣和传统淳朴人情,岁月流离人散,但是作品中结晶的文化底蕴、思想深刻和艺术技巧是不朽的,具有未来性和普世价值,令读者扑朔迷离的写意, ge远方的田园之乡。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解释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解释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解释摘要:1.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及其作者2.详细解读《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的内容3.分析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4.探讨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5.评价《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正文:《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首田园诗,该诗以四季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其中,《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是该诗集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全文如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以江南初夏田园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梅子金黄、杏子肥美、麦花如雪、菜花稀疏的景象。

在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篱落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蛱蝶在飞舞。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气息。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主要题材,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深受后人喜爱。

从《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中,我们可以看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让我们领略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寓意着诗人希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美好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诗句。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风光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氛围,让人们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这首诗的诗句优美,用词精准,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四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优美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让我们领略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谁_《四时田园杂兴》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

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

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伴,两个月即去职。

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写诗,初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摆脱其束缚和影响,广泛地向唐宋名家学习,终于自成一家。

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他的爱国诗以使金途中所作绝句一卷最有价值。

最能体现其诗歌特色的,是其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

这组诗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

其诗风格纤
巧婉丽,温润精雅,富有民歌风味。

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

杨万里曾在《范成大文集序》中说:至于诗,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俊伟,勇追太白。

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