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社会学(formal 第三节 形式社会学 sociology)
• 一、社会交往的形式 • 二、社会类型 • 三、社会几何学
形式社会学的两个根本性命题
• 形式——社会世界的个人及社会理论家日常 生活中对各种令人困惑的事件、行动和互动 赋予的区分形式。 • 其一,社会是个体间的互动; 其一,社会是个体间的互动; • 其二,社会生活可以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 其二, 而关于形式或互动形式 形式或互动形式的描述是社会学 分,而关于形式或互动形式的描述是社会学 这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这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三、社会几何学 (social
• • • • • • • •
geometry )
(1)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群体构成的数量(numbers) ①两人群体(dyad) A B ②三人群体(triad) A B C A B A B C C
(2)距离在生活中的距离(distance) 《论陌生人》
Baidu Nhomakorabea
• 距离 距离——陌生人 陌生人
• 2、含义 • 客观文化——包含人们开发 出来各类东西。比如,艺术, 科学,哲学等等。
• 主观文化又称“主体 主观文化又称“ 文化” 文化”或“个体文 化”,指人们生产、 指人们生产、 吸收和控制各种外在 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 向,是已经内化了的 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 者中的综合体现。 者中的综合体现。
第四节 文化社会学
• 一、文化悲剧 • 二、社会分化 • 三、货币哲学
一、文化悲剧
•什么是文化悲剧?
• 1、文化悲剧根源 、 于主观文化和客 观文化的区分。 观文化的区分。 文化悲剧的形成 是因为客观文化 逐渐急速成长, 逐渐急速成长, 但是主观文化以 及创造客观文化 的能力却只有低 度成长。 度成长。
• (1)冲突具有普遍性(表2-1)
表2-1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社会分化
冲突关系
社会单位增长的 组织化
社会关系的控制
(2)群体间的冲突对各方内部人际关系
的影响
• 第一、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各方 内部权威的集中。 • 第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各方 内部的社会团结的增强,同时它降低了群 体对越轨和异议的容忍程度。 • 第三、冲突增强了有共同对手的不同群体 间的联盟。
2、关于陌生人的论述
•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 人,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因 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而 如果太近, 如果太近,也就成了我们的熟人也就不再是陌生 人。 •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关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 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系,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所以我们对他有特殊的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这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决定了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正是从这个角 度而言, 度而言,齐美尔并不把陌生人看作是一类特殊的 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3)冲突的强度与烈度
• l.冲突双方感情投入越大,冲突就可能越激烈。 • A.冲突各方成员的团结越紧密,他们投入感情的程度就 越大。 • B.冲突各方以前的和谐程度越大,他们投入感情的程度 就越大。 • 2.冲突群体成员对冲突的理解超出个人目标和利益的程 度越大,冲突就越可能更加激烈。 • 3.冲突越是作为一种达到清楚规定的目标的手段,其激 烈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 一、生平 • 1858年生于德国,同腾尼斯、韦伯一起被称为是德国社会学的三 位主要创始人,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解释社会学的三驾马 车。(与迪尔凯姆同年生,都是犹太人)——1858是社会学的幸 运之年。 • 家庭富裕但不幸:16岁丧父亲……,母亲专横——心灵飘泊的 “边际人” • 1876年,进入柏林大学,曾师从于历史学家蒙森教授,接着转向 心理学和人类学教授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再往后,追随民族 学家巴斯蒂安,最后又是凭《从康德的自然单子论看物质的性质》 (1881)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 1885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充满了艰辛与苦涩。15年之后, 1901年,学校才勉强聘他为副教授。从1901-1915年,为获得名 牌大学的教席而努力,但都名落孙山。 • 1914年,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前往远离柏林、地处德法交界的斯 特拉斯堡担任这所省立大学的教授。 • 1918年,患肝癌去世。
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乔治·齐美尔 乔治 齐美尔 G.Simmel . 1858—1918 齐美尔德国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
主要内容
一、社会与社会学的分类 • 1、一般社会学 • 2、纯粹社会学,即形式社会学。 • 3、哲学社会学 • 二、形式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 • 社会交往的形式 • 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 社会几何学(群体构成的数量与社会互动的距离) • 三、文化社会学 • 1、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文化冲突) • 2、都市生活 • 四、货币哲学 货币哲学
二、为什么被排挤
• 1、齐美尔在德国学术界的边际地位,在相当程度上与 他的犹太家庭出身有关。 • 历史学家迪特里希谢弗对齐美尔申请海德堡大学教席 的评语中:“他的外表,他的举止,他思考的方式,都 体现出他﹍是一个十足的犹太佬﹍他的学术成就不高, 他的讲演确实受到欢迎,但﹍他讲话吞吞吐吐、零碎不 堪,因此提供的资料太少﹍他卖弄口才,以此招揽听众, 而听众中多数是妇女﹍ • 2、齐美尔在柏林文化界的过分活跃,以及因其敏捷的 思维、优异的口才而赢得的巨大声望招致了同行的嫉妒, 这也是他无法顺利改变自己边际地位的原因之一。 • 3、齐美尔的边际地位可能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社 会学本身所处的边际地位的一种反映。
三、主要著述
• • • • • 《论社会分化》 《历史哲学问题》 《货币哲学》 《社会学基本问题》 《哲学文化》
第二节 社会与社会学的问题领域
齐美尔的学术兴趣:“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 一、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 1、对社会的认识 、 • 齐美尔也不否认作为社会终极实体的个人的存在,在 齐美尔也不否认作为社会终极实体的个人的存在, 他看来,仅仅承认个体的存在,如同仅仅承认树木、 他看来,仅仅承认个体的存在,如同仅仅承认树木、水 滴的存在一样,是远远不够的。 滴的存在一样,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个 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实体性的社会呢?在齐美尔的心目 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实体性的社会呢 在齐美尔的心目 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 中,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 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通 常称之“交往” 构成了社会。 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 正如水和流。 正如水和流。
一、社会交往的形式
• 齐美尔研究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包括交换、 冲突、统治、社会化、卖淫等 。 • 如齐美尔对冲突的分析: • (1)冲突具有普遍性(表2-1)
社会分化 冲突关系
社会单位增长的 组织化
社会关系的控制
表2-1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齐美尔对冲突的分析:“冲突社会 学”
二、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social types )
类型——指一般人及社会学者将各种互动者 区分成的形态,这样,他们才能把众多的互动者
合并成几种有限的类别。
• 齐美尔将参加交往的个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Type),如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 险家等等。
• 1、关于穷人的界定:所谓穷人,是那些被 、关于穷人的界定:所谓穷人, 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 他明确拒绝以某种性质或缺少某种东西(钱) 来规定穷人,齐美尔从相互关系和交往的角 度来研究贫困,在他看来,穷人(受赠者)与 赠与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利与义务之间的 相互关系。 • 他对贫困采取了相对主义的看法。从这种观 从这种观 点来看, 点来看,所谓穷人并非必然是社会的最下阶 每一个阶层中都有贫困现象。 层,每一个阶层中都有贫困现象。——“相 相 对贫困化” 对贫困化”
3、哲学社会学 (philosophical sociology)
• 它主要揭示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本范 畴,研究社会学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 齐美尔认为,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认识论时, 它能够为我们研究其他社会科学提供各种概念、 假设、公理和预设,使我们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无 数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社会图景;而当 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时,我们就能够超 越日常经验的有限性,克服个别事件的不连续性 和异质性,进而发掘事件的意义。
齐美尔对交换的分析(《货币哲 学》)
(1)社会交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对自己不具有的有价值的物品的渴望。 ②某一可辨识的人拥有这一物品。 ③提供有价值的物品以从他人那里得到自 己想要的有价值的物品。 • ④拥有这一有价值的物品的人接受其物品。 • • • •
(2)交换的原则 )交换的
齐美尔对统治的分析
• 3、文化悲剧的实质 、
• 在理想情境中,主观文化影响塑造着客观文化,同时也要受客观文化的影响, 此时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一一相符,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理想关系难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客观文化越来越朝着自主的方向发展,变为一个自成体系的 王国
• 1、统治包括“压制”与“屈服”两方面,两者之间 是一种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关系。 • 2、统治形式: • 第一,由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 民主或多元统治) • 第二,在所谓客观规律之下进行的统治。(机械和被 动的服从)——最残酷的、最具攻击性的统治。 • 第三,对物体(或偶像)的屈服。(无条件的屈 服)——最卑劣的服从。
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 实论
快说, 快说,是社会 唯名论还是社 会唯实论
二、社会学的分类
• • • • 1917年出版的《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1、普通社会学(一般社会学) 2、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 3、哲学社会学
1、普通社会学(general sociology)
• • • • • 涉及的是“历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历史发展的阶段问题 无分化的统一体 分化 和谐的新的统一体 第二、群体的权力问题 第三、集体和个体的行为、行动和思想之间 的价值关系问题。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
• 这一研究撇开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关注的只是抽象 社会交往的纯粹要素——形式(form),也可以称为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 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 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 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 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 (1)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 )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程度越来越高, 程度越来越高,专业话提高了人们生产各种文化因素 的能力,主题却越难以把握。 的能力,主题却越难以把握。 • (2)客体文化在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领 ) 域急剧扩展, 知识分子”越来越少,专家越来越多。 域急剧扩展,“知识分子”越来越少,专家越来越多。 • (3)精细的劳动分工使人们看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精细的劳动分工使人们看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工作毫无意义,没有刺激,没有创造, 工作毫无意义,没有刺激,没有创造,只有机械的重 工作中人际的交往, 复,工作中人际的交往,也只是与自己差不多的人间 的会面,没有多少新奇事物可分享--------文化悲剧 的会面,没有多少新奇事物可分享 文化悲剧
2、对社会学 的理解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 余对象” 余对象”。 • 第二,齐美尔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 第二, 社会交往形式” 学。即研究 “社会交往形式”的。 • 第三,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 第三,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学就应当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 学就应当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