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十首
初一下语文古诗

初一下语文古诗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以下是初一下册部分必背的古诗:
1.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吹《杨柳》,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4.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5.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按照列表划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卧春》刘禹锡卧看牛山云,窗外有轻烟。
永怀南国好,衣带又松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国风光的眷恋之情,秀丽的自然景色与恬静的心情相搭配,让人心旷神怡。
2.《山行》贺知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着石径,攀登到寒山之巅,眼前白云缭绕,远处屹立着一座座房屋,让人感受到山林之间的宁静和美丽。
3.《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李白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春江和月亮、江水、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长江自豪和敬爱的情感。
4.《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主题,通过对壮观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壮阔山河的喜爱和对追求更高处境的向往,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6.《锄禾》唐代民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唐代民歌中的一首,描绘了农民耕种的辛苦和操劳,传达了劳动是一种光荣的价值观。
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旅行者的祝福和告别,使人感到惋惜和思念,也让我们感受到行别中的深情与温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千年古诗词的魅力。
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些经典之作,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人教版通过诵读古诗,挖掘古诗的精华,重构并感悟古诗的意象是七年级语文教材古诗教学的重要目标。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人教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人教版1.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关于春天的诗句1、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2、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唐·杜甫《曲江对雨》3、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4、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7、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唐·杜甫《清明二首》8、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9、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2021年整理)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的全部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4、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21.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5.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十首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十首《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①)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②)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翻译】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鉴赏】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
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②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③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
④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翻译】我投宿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七年下册古诗词13首

七年下册古诗词13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如下:
1. 《登幽州台歌》
2. 《望岳》
3. 《登飞来峰》
4. 《游山西村》
5. 《己亥杂诗》
6. 《泊秦淮》
7. 《贾生》
8.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9. 《约客》
10. 《送元二使安西》
11. 《浣溪沙》
12. 《淮上与友人别》
13. 《再遇乐》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包含的13首古诗词的题目。
请注意,这些题目可能会根据不同年份的教材修订而有所变动,建议参考最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同时,也要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有不同的编排和选取,这里提供的是普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的内容。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文(10首)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文(10首)课内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课外古诗词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些古诗词是根据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安排,供学生必背的部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一)竹里馆XXX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XXX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

语文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以下是语文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
1.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8. 《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包括以下几首:
1.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吹杨柳,有似洛阳春夜时。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思。
3.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 《晚春》——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课外古诗词:1《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3《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4《晚春》韩愈(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5《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惜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即使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8《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3首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3首
七年级下册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通过背诵这些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
必背的古诗13首:
1. 《登鹳雀楼》王之涣。
2. 《静夜思》李白。
3. 《望庐山瀑布》李白。
4. 《春晓》孟浩然。
5. 《将进酒》李白。
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7. 《绝句》杜甫。
8. 《登高》杜甫。
9. 《夜泊牛渚怀古》杜甫。
10. 《江雪》柳宗元。
11. 《望岳》杜甫。
1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这些古诗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包括山水田园、抒情怀古、豪放激昂等,通过背诵这些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古代文化和培养审美情趣。
同时,这些古诗也是中国文学宝库
中的精华,背诵这些古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用心去理解和背诵这些古诗,从中感受到古代
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七下语文背诵古诗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古诗: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木兰诗》(南北朝)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贾生》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请注意,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本可能包含的古诗有所不同,以上列出的古诗是基于常见版本的内容。
为确保准确性,建议参考所在地区使用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课外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课外七年级下册的必背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 《江畔独步寻花》 -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题临安邸》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9.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0.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些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从自然景观到历史人物,从哲理思考到生活琐事,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学生在背诵这些诗词的同时,也应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以更好地领会诗词的内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不仅有许多优美动人的古诗,还有许多精妙的古文。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和文言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 《让胡枝子·咏梅》- 杨万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 《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的古诗文言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人教版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5.《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鉴赏: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春夜洛阳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城。
2、暗飞声:悄悄地飘来声音。
3、春风:一本作“东风”。
4、折柳:即《折杨柳》,曲名。
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
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
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5、故园:故乡。
鉴赏: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3.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5.凭:托。
6.传语:捎口信。
7.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
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钟惺评此诗:"只是真。
"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
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
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鉴赏: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读音:应:第一声译文: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鸣叫,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注释:1.滁州:今安徽滁州,诗人曾任州刺史。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
韵译: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3.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4.落花时节:春末。
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5.君:指李龟年。
6.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7.寻常:经常。
译文: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在崔九堂附近数次听到你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