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水浒传》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3年《水浒传》导读课教学设计

(水浒传)导读课教学设计(水浒传)导读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的作者及背景。

2,学习阅读人物的方法,感受忠义思想。

〔重难点)3,培养对阅读水浒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预热。

山东评书“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儿郎。

好儿郎在山东,齐聚水泊梁山上。

英雄好汉百八人,个个都是热心肠,侠肝义胆扶老弱,传遍古今美名扬!〃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不为替天行道,只为结实一群英雄好汉,感受他们的忠义情怀。

通过课前小调查,老师已经了解到很多同学通过电视剧和父母讲述或多或少的了解(水浒传)。

现在我们要设置水浒知识擂台赛,看看谁是水浒通。

我们的擂台赛分为两组,当老师出示题目后,了解答案的同学快速起立抢到抢答权,然后作答,正确即得分。

看看那个小组答对的题目多。

PPT出示抢答题目,内容包含外号、武器、简单经典的情节。

通过擂台赛,我们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是小小水浒通了,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也会加快阅读速度,成为水浒通的!二、一个人一一才华横溢师:(孟子.万章下)中"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告诉我们读书要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根本情况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

让我们走进水浒作者施耐庵,感受他的才华横溢。

PPT屏显: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元末明初文学家。

据传是罗贯中的师傅。

PPT屏显:东林庵的木鱼门楣上的耐庵师:作者为什么别号耐庵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他的宅子旁边有个东林庵,庵里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旁人问: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别人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

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这就是老和尚念经时敲下的痕迹,日久而成啊!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自己从事写书,也要有那种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精神才行啊!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意国是告诫自己要排解一切困难,写好(水浒传),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

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整本书阅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大形势,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环节。

中高考改革已经先行先试,试卷题量大幅增加,推行整本书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为了响应号召,适应时代发展,这两年我努力学习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以课堂教学为实例,与大家分享古典名著的教学经验。

四大名著是我国传统通俗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古典文学名著中地位相当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以《水浒传》为代表,带领孩子们开启四大名著的整读之旅。

关于《水浒传》的阅读教学我设置了导读、推进、分享三种课型,来激发学生读《水浒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梳理小说的脉络、把握阅读的重点。

一、导读课:开启阅读之门在导读课中我设置两个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读《水浒传》的兴趣;②普及《水浒传》文学常识,理清脉络。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四大教学环节:01观看《好汉歌》视频,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学生畅谈听歌曲、看视频的感受,并导入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四大名著,正式开启四大名著的探索之旅。

02初读《水浒传》,解答疑难。

带领学生读封面、读内容简介、读导读页、读目录,从这“四读"中了解作者简介、历史背景、创作过程、文学价值。

03开展课堂游戏,进行人物探讨。

对整本书有了大致了解后,我开始引导学生们如何读《水浒传》,首先明确名著的人物线和故事线。

金圣叹先生曾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施耐庵笔下的108位好汉形象个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课上我组织猜谜游戏环节,引导学生读人物,多角度去把握人物。

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让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水浒人物小卡片自己尝试写三条人物线索,让大家猜猜人物,进而激发学生对人物探讨的兴趣。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水浒传》人物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增强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借助创意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学重点
(1)情节理解:《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复杂,涉及众多人物和事件。教学重点之一是帮助学生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各情节之间的联系,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雪夜上梁山等,以及这些情节对整个故事发展的影响。
其次,在古文阅读方面,学生对《水浒传》中的古代汉语表达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结合课文注释进行了讲解,但显然还不够。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表现较为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分析是对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角色的性格、行为、动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它是理解作品内涵、把握故事发展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这个案例展示了鲁智深的勇敢正义在实际故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一、前言《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古典小说,它描写了北宋末年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而在高中语文中,对《水浒传》的学习也成为了必修内容。

本篇文章即为《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主要面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学生进行,希望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并掌握《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掌握如何进行文本阅读、归纳总结等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欣赏和感受《水浒传》所传达出来的英雄气概、忠实友爱等情感,培养兴趣和爱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概述首先,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短而生动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等内容。

2. 文本阅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水浒传》的部分章节进行阅读,重点是让学生一步步进入到小说的情境当中,感受其中的生动细节、鲜明人物形象等元素。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归纳总结,梳理人物关系等内容。

3. 名词解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陌生的专业名称和专有名词,如“三位一体”、“金蝉脱壳”等,因此,教师也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注释和解释,让他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4. 分组讨论在学生们初步掌握《水浒传》的大概情节后,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的内容包括: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自己最喜欢的情节、自己观察到的文学手法等。

5. 读书笔记为了记录学生们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读书笔记,其中需要包括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发现等内容。

《水浒传》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水浒传》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水浒传》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水浒传》的名著导读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对《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作品背景的了解,对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等的认识,以及对书中经典故事的解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作品背景,认识主要人物,理解书中故事情节。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作品背景,认识主要人物,理解书中故事情节。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学生课本、阅读笔记、学习小组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主阅读《水浒传》的相关章节,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认识主要人物,并做好笔记。

三、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讲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作品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等,并解读书中经典故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水浒传》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等经典故事:江州劫法场、风雪山神庙、打虎上山等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作品背景。

答案:《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群被官府迫害的的英雄好汉聚集在梁山泊,他们反抗腐败政府,劫富济贫,最终被朝廷招安的故事。

2. 请列举三个《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

答案:宋江,梁山泊的首领,被称为“及时雨”,他智勇双全,善于团结人心。

林冲,梁山泊的副首领,被称为“豹子头”,他勇猛果断,忠诚正直。

武松,梁山泊的一员,被称为“行者”,他性格刚毅,武艺高强。

3. 请选择一个《水浒传》中的经典故事,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形象传神、故事情节生动而广受欢迎。

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教育教学中,它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阅读素材。

而《水浒传》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和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审视、研究、阅读、解读和评价这一著名的作品。

本文将利用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名著阅读优质班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这一名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人民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认识传统美德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时间背景/名著的创作动机及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传奇与小说的关系通过分析《水浒传》的文本,引发学生对于“文本背后有故事”这一观点的思考,使学生了解《水浒传》中的故事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3. 全书概况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整篇小说的鲜明特点和整体风格。

4. 人物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解《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如林冲、宋江、武松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从中找到创作初衷和文化内涵。

5. 传统文化介绍《水浒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如武林、义气、江湖、斗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6. 阅读态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思维和想象,发现问题和隐含信息。

同时还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如保持兴趣、注重细节、严谨思索、多角度看问题等。

互动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水浒传》课堂互动教学案例

互动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水浒传》课堂互动教学案例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薛老师在教授《水浒传》这一课程时所采取的互动教学方法和教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主题和情节。

b. 掌握关键词和词汇。

c. 能够准确理解文本。

2)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b.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文化意识。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薛老师播放了一段有关《水浒传》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接着,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水浒传》是什么吗?”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

2)课文解读薛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剧情解读和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并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3)情境模拟薛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扮演一名《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情感模拟和角色演绎,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4)朗读演示薛老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演示,既能让学生磨练语文技巧,又能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力。

5)主题探究薛老师带领学生对《水浒传》的主题进行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6)课堂小结薛老师对本课程进行小结,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足之处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学互动薛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对话和演绎中感受《水浒传》这一文学经典的情感和历史价值。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思考与总结1.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答: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朋友。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扮演着课程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实施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绎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提高学习效果。

2023最新-《水浒传》教案【10篇】

2023最新-《水浒传》教案【10篇】

《水浒传》教案【10篇】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10篇《《水浒传》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水浒传》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默读,适当点拨,在读中体会、领悟、理解。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三、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2.默读课文,画出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3.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4.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熟读课文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交流读书感受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体会到作者喜欢读《水浒传》?(1)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语段。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尽管…仍然…”这两个分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早上在晨曦中……看个没完。

”从中得到的体会。

(3)自由读这些重点语段。

二、质疑探究1.质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2.学生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江这个人儿
学习目标:通过文字来品品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儿。

一、导入:
同学们,最近各大电视台都在轮番播放一部非常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咱们山东电视台还专门为此制作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兄弟一二三四五,山东卫视看水浒。

看来大家都很熟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部电视剧的原剧本,也就是施耐庵先生的作品——《水浒传》。

二、概括:
跟很多故事一样,水浒的开头也是从灾难开始的。

难怪,没灾没难的,谁都愿意好好活着。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传奇的故事在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汉身上发生着,当他们发现面对这些灾难,真的混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条道路——上梁山聚义。

到了梁山他们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但到最后他们却又归顺了朝廷,起义宣告失败。

二、引入:
关于《水浒传》,同学们从方方面面一定了解过一些,这里面这么多人物,你比较喜欢谁呢?(学生交流)
《水浒传》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它其中有这么些个性格各异、身怀绝技的英雄。

这些英雄都有同一个大哥——宋江。

这是《水浒传》中少有的,几乎没有中场休息、打满全场的中心人物。

有了他,《水浒传》才有了骨架,那么这位大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文字中品品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宋江外貌:
既然要看人,我们首先就会看到这个人的外貌,想象一下宋江这时候传令将士的情景,你猜猜宋江会长什么样呢?
哦,我觉得大家说的宋江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

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临场杀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

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

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

这是不是基本符合你心目中的大哥形象呢?只是我还有两句没有打出来——这人却是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

原来这不是宋江啊,那真正的宋江长什么样呢,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看: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

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

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身躯六尺……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作黑宋江。

这段话有些多,你能不能把这段话掰扯开来,你咂摸咂摸宋江这个人到底长什么样?我们排着来说。

(学生交流)
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黑矮子真真儿的就是宋江,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玉树临风、举止潇洒,我们想象中的宋江估计是踩着凳子呢。

我们刚才通过“狼形”这个外貌看出了宋江做事比较谨慎的性格。

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传》中还有。

比如鲁智深: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似胡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你能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豪放、粗犷)这种看人一眼,就能将这个人的性格看个八九不离十的方法就是江湖上传说的“相面术”。

可是在《水浒传》中有一些人的内功太强,单靠“相面术”根本逼不出他的原形,大家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吗?好,自己回去看。

四、宋江武艺:
既然长得貌不惊人,必然技高一筹,没有点真功夫怎么能在梁山上立足呢?来,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引文一,看看宋大哥的武艺怎么样?(不怎么样)综合评定:宋江属于独自在外基本自身难保型,建议提前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宋江大哥长得不怎么样,武艺也不怎么样,可他确实是梁山的头领啊,此时宋江大哥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问他的是什么问题?——你凭什么能当上梁山的头领?
宋江大哥低声的说:“做人要低调一点,还是问问我身边的人吧”。

五、宋江性格:
那咱就先问问发言权的群众吧,请同学们阅读选文二、三,(交代背景),你怎么看待宋江这个人做的事?看来宋江大哥深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

群众调查完了,咱再问问他的好兄弟,同学们看看引文四,你会怎么看宋江的做法呢?
多亏了宋江的仗义,晁盖才逃过一死,上梁山当上了头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宋江也被逼无奈上了梁山。

这之后,突然遇到了一件事对宋江、对梁山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想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事吗?好,赶紧看看引文五,(交代背景)注意揣摩一下晁盖和宋江两人的不同心情和语气,一会儿,我们找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

(学生朗读)
如果你是在场的杨雄和石秀,你听完这番话以后会怎么想?
这就是宋江,如此不经意间就赢得了刚刚上山的兄弟的好感,通过我们的调查走访,总的来说,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知道当时梁山的头领还是晁盖,
可为什么宋江后来成为了头领呢?(学生讨论)除了同学们讲的这些,这中间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想知道吗?好,回头在原文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百姓有急,他仗义疏财;兄弟有难,他仗义相救。

这时候如果兄弟有仇怎么办?——仗义相报。

还别说,梁山的兄弟中就是有一个人有着深仇大恨,这个人就是林冲。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林冲的仇事)。

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这高俅奉朝廷之命平定梁山盗贼,正好撞上门来了,梁山的兄弟们也真争气,一下子抓住了高俅,押在了宋江面前,你说凭着对兄弟的义气,这时候怎么办?——砍了他,替林冲报仇!好,我们就来看看宋江怎么替林冲兄弟报的仇,来看选文六。

他怎么替兄弟报的仇?——放了他。

啊?为什么不砍了他?(此处可以争论)
哦,如果跟他关系非常铁的兄弟,宋江还会这么做吗?意见不太一致,我们最后来看看引文七吧。

你怎么看待宋江的这个行为?(两派对立,针锋相对)。

其实同学们刚才争论的这么激烈,主要就是因为大家对于忠与义孰轻孰重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宋江心里也始终装着这两个字,当这两个字不得不冲突的时候,宋江明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和时代决定了命运吧。

六、小结:
同学们,回想当年梁山好汉聚义忠义堂,有酒有肉,同碗共碟又何妨;有说有笑,兄弟把盏真豪爽。

宋江因为义而使梁山的事业轰轰烈烈,因为忠而影响了整个梁山的命运轨迹。

其实,有些人早已看清了宋江的性格特点,并没有追随他到最后,那么这些人是谁,他们又是怎样看清的?性格决定命运的定理在他们身上是否也有应验?一切的一切都待我们课下细看、下回分解!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