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心路历程与反思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心路历程与反思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心路历程与反思时间转眼到了2023年,回首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不禁感叹时光飞逝。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成长,不断地适应着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也不断地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路历程与反思,也希望能够给其他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
一、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追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刚开始的时候,我曾对着书本上的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候理论并不一定能够完全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同样的教学方法有同样的反应。
因此,我开始不断地摸索,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适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教学口语表达时,有些学生天生就很善于表达,有些学生却需要多次练习才能说出流利的口语。
为此,我采用了更多量化的措施,如实施一对一的辅导,分小组训练等。
同时,我也会时常地寻求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2023年的今天,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语文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文化体验、立体视觉活动等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我也非常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扬优势,克服劣势在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扬优势,克服劣势。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并使其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天生就很善于表达,而对写作就不感兴趣,我的任务就是让这种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扬,同时让他们克服写作方面的劣势,找到自己的写作方法。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在我开始教授语文课程的这条教学之路上,我无数次地思考着如何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体验,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些经验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我要做的就是发现并激发他们的潜能。
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我会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个性化任务,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我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受益。
二、启发式教学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我看来,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的培养。
因此,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自由发挥,积极思考与表达。
此外,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语文的魅力和创造力。
三、提高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经常使用评价和反馈的方式。
我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并在课程中向学生介绍。
此外,我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学习和发展。
当然,在评价和反馈的过程中,我也会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四、与家长的合作我以认为,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环境,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在开学初,我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期望,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相信学生的语文学习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的教学之路:二年级语文教师心得体会
我的教学之路:二年级语文教师心得体会二年级语文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从小学时,我就喜欢审视每一篇文章,对字句的翻译尤其敬重。
在高中时,我考取了师范专业,开始学习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经过多年的学习,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二年级语文教师。
进入教师岗位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个人规划和备课。
对于初次教学的我来说,前期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
我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准备教学材料、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并且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深入的研究和考虑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和精髓。
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侧重于以引导为主,按照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用启发式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说在教学《情感的表达》时,我会结合生活实践,用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与家长沟通。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态,及时反馈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更多地注意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
我并没有让这些挫折让我心灰意冷,相反,我把这些挫折看作是自我提高的机会。
我认真思考,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回到2023年,已经是我传授教育理念的第五年了。
在这五年期间,我不断稳步成长,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挑战自我。
语文教育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事业,让每个学生都尽情发挥自己语言方面的才华和个
性特点,是我的愿望。
我相信只要我坚定信心,不断努力,我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二年级语文教师,也能够让我的学生成为真正的高情商人才!。
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之路
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之路从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突然有所收获:遥想当年,为什么当年取得如此好的教学成绩?我仔仔细细的想了许久,也想了很多,才有了想写一些东西的兴致了。
我本来是教中学数学的,当时学校的语文老师实在太少了,实在没办法,校长就安排我教六年级的语文了。
当时,我总是担心教不好,一是没经验也没教过,二是我不知道怎么教,给学生教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有令人窒息的感觉。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
于是就一个字——学。
学同行,去交流。
经过几周的学习交流,教学基本上有些思路了。
首先,我认真研究教材。
精心备课,阅读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研究教法以及学法,调研本班学生学情,他们现在学习语文正处于什么阶段,什么层次,肯定参差不齐,当前语文学习当中还存在哪些困惑和问题,哪些知识还比较欠缺,哪些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在学习当中还存在哪些误区和不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教学上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其次是在课堂上,分为新课和复习课。
新课上,要准备好重点讲什么内容,怎样讲。
例如,作者,字词,句子结构以及各种修辞,精彩段落和古诗词(要求学生必须背诵的),课文(要求学生品读,感受意境以及从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整篇文章的主题导向,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得到升华,受到健康的教育。
复习课上,字词句的复习是重点,要求同学们必须会写理解意思。
句子段落中,学生会找修辞,会找中心句,概括段意,会分层以及本局段在文中的作用,句子有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等,每个早晨,我跟班上自习,主要是督促学生背诵情况,课堂上讲练套题,精耕细作每套题。
最后,当然是学习语文最主要的一环节——写作能力的教学。
也是学生最头疼最烦恼的一件事情。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一贯的作法是:一,平日教学中,注重积累好词好句甚至精彩段落,将这些烂熟于心,写作文的时候拿来用;二,平时要求同学们多看——精读并体会,多写多练,最好能坚持写日记那就最好不过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语文教学之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语文教学之旅2023年,我已经成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
回顾我的教学之旅,我深深地感受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在我教学生涯中的重要性。
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丰富的想象力。
在我教学初期,我的学生们阅读兴趣不高。
我意识到,要让学生喜欢阅读,首先要让他们有兴趣。
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开展阅读兴趣的启蒙活动。
通过图书推荐,书香课堂,读书角落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渐渐地让学生们慢慢爱上了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课上,我会给学生们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和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加深体验。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主动发现文本中的美,引导他们从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行万里路,增长见识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阅读,还要注重实践。
教学生们,我不仅在教学中让他们读万卷书,还要带着他们走万里路,增长见识。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语文作文比赛、古诗歌比赛、朗诵比赛等。
通过比赛,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同时,还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各种文化访问,去不同的城市、地区进行学习和考察,增长见识。
学校的教育旅行计划,也是我推进语文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旅行,让学生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从中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三.传承与创新,教学前沿2023年,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作为一名传统的语文教师,如何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合二为一,成为了我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智能教育板、电子课堂、网络资源等,让我的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同时也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现代元素,如娱乐、文化、社会和科学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实际意义。
同时,我坚持传承语文文化的传统和理念,使它与新时代的教学相融合。
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我的语文教学之路2023年,我仍然在从事教育工作,教授的学科是语文。
时隔多年,我想回顾下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在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对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更喜欢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会加入更多的游戏元素,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举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中学阶段,我注重演讲的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讲授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在语文教学方面,我更注重个性化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我较多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互相提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我也注重课堂的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的提升有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课堂教学,我也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我鼓励学生多去阅读优秀作品,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及思考能力,同时,我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如社会事件的评论、实地采访等等。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我也注重保持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更新,我不断地寻找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跟进新时代的发展,加强对培养21世纪人才的意义认识,并将这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说到这里,当然不可避免要提到技术的运用。
现在的教育时代,智慧教育、在线教育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词汇。
我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
我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激情铺就的爱之路我是一名平凡的中学语文教师,200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平陌镇杨台学校任教。
我满怀欣喜地来到这所学校,充满激情地接待了我的第一届学生。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教室,那时是初一学生入学的第一天。
课间时分,我急不可待地去看望我的学生,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我──一位女教师的出现而有多大变化。
等到第二天我正式给他们上课时,他们惊呆了: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啊!下课后就有学生对我说:“你昨天来我们班,我们还以为是别班同学来我们班玩呢!”也许正是由于年龄的优势,我的学生和我基本上没什么代沟。
他们特别喜欢接近我,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我说,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合格的语文教师。
带着这个信念,我踏上了语文教学的征程。
摸索因为自己也曾经是学生,且刚刚度过学生时代,所以我很了解学生的心理。
知道学生渴望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
于是满怀对学生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我开始了语文教学的摸索阶段。
首先,我在情感上“俘虏”学生。
我真诚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朋友,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和兴趣爱好,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时可谓“其乐融融”。
二是在教法上吸引他们。
我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用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激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语文世界。
许多学生反映:特别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不紧张也不感觉累,于趣味中就收获了许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学习的好方法。
三是在学识上“征服”他们。
我积极地向富有学识和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经常听他们的课,琢磨他们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滋养自己,使自己的课趋于完美;此外,我还广泛阅读先进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
曾记得多少次,为备好一堂课,我要精心准备好几天,以至于其他老师常说:“你怎么天天这么忙啊!”一路摸索,一路汗水,一路快乐。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的语文教学之路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还有待提高。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我将努力打造一个更好的语文教学之路。
一、对过去的总结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朗读训练和文学欣赏,我帮助学生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写作文,通过写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另外,我重视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教学。
通过进行语言规范的讲解和练习,我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语法和写作技巧。
同时,我也教授了一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思想性的文言文,以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尽力提升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水平。
通过教学设计中融入了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之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然而,回顾过去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管理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有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其次,我在评价学生作文方面也存在一些困惑,如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要并给予合理而有效的评价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我还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首先,我将加强课堂管理,注重活跃课堂氛围的营造。
通过增加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其次,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将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另外,我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总结独特的教学之路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总结独特的教学之路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寻找独特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之路,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第一部分:了解学生作为一位教师,我始终坚信了解学生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在每一个学期开始之前,我会安排一次班级会议,与学生们互相介绍,并且询问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通过这样的沟通,我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针对个体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部分:启发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我尽力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有趣的视频、演示精彩的图片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此外,我也经常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尽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感想和体会。
第三部分:创新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我尝试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我会用音乐的方式演绎,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之处。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通过模拟剧本的方式让学生互动,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也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四部分:个性化辅导在教学中,我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都是不同的。
因此,我采取了个性化辅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提供额外的练习和辅导材料。
而对于一些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
第五部分: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一个教师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组织家长会议,与家长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也会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语文练习和学习支持,以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何妨吟啸且徐行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如今,我们面临着这样的生活氛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虚荣,在奔波;我们神归何处?何况为了生机,不得不去做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些事情。
如今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为了一点少得可怜的所谓绩效考核而排名次,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然而,假如我们不能找到让我们为之心动的感觉,我们又怎能达到安身立命呢?人只有为了自己事业找到一条为之激动的途径,才能焕发出一种激情,而真正的去投入。
“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因为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对语文的追求,其实就是对人生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我是不敢将自己归之为大事业大学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也实实在在经历了这样的成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996年8月我忐忑不安走上了讲台,教小学三年级语文。
两个星期后,当时的教导主任要听我的课。
讲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教导主任没说别的,只是把我板书上写错的几个字重新写了一遍。
我当时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
我把自己重新当成了学生,抱出一大摞语文教学的杂志,埋头学习。
也许那当头棒喝真的起到了作用,我竟从那些看上去颇为凌乱的文字之中窥探到了那么一点门路。
我开始练字,练毛笔字、钢笔字。
高深的理论我不懂,但我知道语文课堂上要以读为本。
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抱着字典,把常用汉字的平翘舌音做好记录,跟着录音带一遍一遍读课文。
为了达到以情动人,我把每篇课文都反复读上好几遍,读给父亲听,让他给我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我在课堂上范读,有时让学生热血沸腾,有时让他们沉醉其中,学生情不自禁跟着我学起来,他们的朗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一次全镇语文教师课文朗读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从此信心大增。
我的语文教学历程
小论文我的语文教学历程我的语文教学历程自1990年师范毕业,弹指间,步入教坛已经20余年了,我也从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小老师成长为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独挡一面的骨干教师,一路走来,与学生同行,与同事为伴,进步着,收获着,快乐着!我庆幸能够在教育这块浸润书香的沃土里躬身耕耘,我感谢新课改大浪淘沙般的历练让我的羽翼得以丰满。
回忆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真是酸甜苦辣一应俱全,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好老师确实需要用一生的努力去交换。
我的成长经历,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很平凡,但我却视如珍宝,因为它是我成长路上收获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此时,我不想用那些华丽词藻去描述当老师的意义与美好,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一.我的起点我非常感谢我第一次上班的学校------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
永远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因为当时学校里正规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极少,大多都是民办教师。
所以,校领导也格外看重我,学校为了让我尽快地熟悉业务,对全校区青年教师实行了一系列培训和观摩课活动,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意义,尤其没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理论,也很不屑那几个貌不出众的老师带来的精彩示范课。
可等到自己真的站到了讲台上时,顿时傻眼了,不懂得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感到束手无策。
当时我教的是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我拿着课本,看着那些熟悉的汉语拼音字母,多简单啊,于是我一本正经地照本宣科,在台上大声地范读,入情入境地领读,后来满怀期待地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台下孩子表情木然,似懂非懂,我突然间就不知所措了!铃声一响,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宿舍的!头一次讲课的惨痛经历,重重的给我当头一棒,也才让我知道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此后我潜下心来,虚心请教,持续听取老教师的讲课,认真阅读相关教学书籍,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后来即使我真正努力了,但看到同样的教案为什么别人去上,就能取得那么好的课堂效果,而自己却达不到呢?很多的困惑和不解,后来从书中、还有从实践中都找到了答案。
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
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郓城一中鲁凌波我的语文教学之路,教训多于经验,失败多于成功,在此写出,希望能唤醒起青年教师以此为鉴,少走一些弯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学毕业分配到县一中工作,刚一开始,也真是豪情万丈,认为凭自己四年本科所学,“满腹经纶”,对付一群黄口乳牙小儿,“杀鸡焉用牛刀?”,岂不是大材小用,真有一种“使君但用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气概。
记得第一课上《雨中登泰山》,讲到那几股大水时,一时兴之所至,联系王熙凤的出场,大讲特讲“先声夺人”的出场艺术。
当时感觉好极了,四年学到的东西,不卖出来更待何时,于是课堂上经常是我唾沫飞溅地一讲到底,根本没问过学生效果如何。
上班两个月后,学校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先在年级初选,我自信满满报了名,自信会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
上课时,我发挥自己的“特长”,一堂课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洋洋洒洒讲下来,结果却被淘汰出局。
我被打了一闷棍,如坠五里雾中,问了年级主任,主任说不能一讲到底,要调动学生学习,我很不以为然,认为评委是外行,心里愤愤不平,怀才不遇之感顿生,感觉让这些人评课是对牛弹琴。
期中考试结果出来,我教的班成绩几乎在平行班亮了红灯。
我的头有些大了,这到底是怎么啦?到底应该怎样教语文?一篇课文包括字词句段、语修逻文,这么多内容,老虎吃天难下口,到底应该学哪些内容呢?教师不讲,如何让学生学习呢?我陷入迷茫之中。
过了一段时间,省教研室在诸城实验高中举行省青语会年会,我幸运地参加了。
这次会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郑晓龙、程翔、李卫东老师的课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特别是郑晓龙老师上的《祝福》,引导学生的思考一步步走向深入,对课文的解读非常有深度,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回来后,我一头扎进学校资料室,找出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当时我的阅读是有选择性,主要读的是名师课堂实录或教学设计部分,看完后,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这样的实录我抄了起码有厚厚的三大教案本,我感觉这部分内容能直接“搬运”到课堂上。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始了新天四小邹朝霞一个星期,贵州省第五届小学语文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观摩交流活动圆满结束了。
参加这次活动之后我深有感触。
我很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来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我参加教学工作已经三年半了,在之前的三年里我一直任教的是数学,这个学期我任教的是语文。
刚开始,我以为语文只是简单的教学生认认字、写写字、读读课文,但自从参加这次活动后,我的观念大大地改变了。
小学语文各个年段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要完成个年段的目标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每个老师去下工夫。
之前,教学了几个星期,我总会有吃力的感觉,总是在想怎么才能把语文教好,就听了其他老师的课,但还是找不到方法和入手点。
突然觉得语文和数学真的是太不一样了,语文要注重的东西很多很多,教好语文真的是一门学问。
一同去培训的老师告诉我说,听多了,磨练久了,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
果真像她说的那样,在听了来自不同地方优秀老师的优质课以后,我隐隐约约感到有一种模式在心中慢慢地形成了,顿时,心中充满了一种希望。
在形成一种模式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模式是有了,可过程该怎么做好呢?这就更难了。
所以在听完每个老师的授课之后我都会问问其他老师,和他们交流一下,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会观察每个老师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从而进行自己各方面的补充。
现在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属于低年段,那么我就应该根据低年段的目标进行我的教学。
听了那么多优秀老师的授课,每个老师都有她们闪光的地方。
柳华华老师的《丑小鸭》,我同样也上过这课,课我发现自己与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我没有注重指导学生的书写,而只是逐段的讲解课文。
陶佳老师的《会走路的树》,其中有一问,小树还会带小鸟去了哪些地方?然后她就利用图片、音乐引导学生发挥充分想象,这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她还有一个亮点,识字、词不是单独给学生讲解,而是与课文融合在一起,不脱离课文,手法很新颖。
吴堃老师上课很有亲和力,贴近学生,与学生互动得非常好,能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字词句段。
我的教学之路——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我的教学之路——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我的教学之路——2033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回首2023年度,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独立承担了三年级七班的教学任务。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在教学实践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教师这一职业的决心。
一、教学思路理念的更新——成长中的教师在本次考核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思路理念有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我往往重视知识的传递和学科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的自主发展与素养提高关注不够。
自从参加教师培训后,我逐渐意识到,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思维、学习策略、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在这个方面下了不少苦功夫,比如多借鉴其他同事优秀的教学案例,认真阅读一些现代教育书籍等等。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多元化课堂培养本次考核对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最大的收获是我意识到单一化课堂教学的缺陷,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课堂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主。
比如,我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设计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开展多次口语操练与课堂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情境化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在评价方面做了尝试,主要通过情境化评价措施。
比如,在课堂辩论环节,我对学生的辩论技巧、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业成绩,并将这些情境化评价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教育责任心与服务意识的提升——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作为初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是如此的重大,因为我们是年轻人的引路人,也是他们成长中的朋友和指路人。
在本次考核中,我也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充分关注,做到循序渐进地引导,不断探索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机制,提供优质服务。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林娜,是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开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和在座的老师们一样对互联网教学充满了好奇,由于接触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接下来的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有不当请多提宝贵意见。
(1)也许你早就见怪不怪了,在大街上,拿出手机,链接wlan,手机上立刻会出现若干个网络信号,wili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2)不知从何时起,平板电脑,学习机,已经悄然搬上了学生的学习桌。
作为老师而言,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不会颠覆教育,但它在慢慢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同样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
(3)参加工作六年,一心想着安安稳稳过个教书匠的日子恐怕再也行不通了。
于是,参加老师走起教育平台后,从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而轻学生参与的向信息化课堂的转变的形式开启了。
(4、5)那么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是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的变革。
当然这说的可能有些片面,但作为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应用教学最多恐怕是这两方面了。
(6)首先阅读方式的革命。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纸质的那种,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品读,速读,然后获取精神养料,纸质书籍的阅读能过留下太多的阅读痕迹,比如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
我们这个年纪小时候还经常做这些事情,读完一本书后书就被我们画成了大花脸,或者找来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摘录书籍中的名言或我们认为深刻意义的句子,这还不够,给读书笔记上画上几笔简笔画或者贴个小贴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笔精神财富。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完成的是读写能力的互动。
互联与网+时代下已经由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发展到了网络阅读。
而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除了传统的阅读特点外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功能,比如,如何选择阅读者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妨吟啸且徐行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如今,我们面临着这样的生活氛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虚荣,在奔波;我们神归何处?何况为了生机,不得不去做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些事情。
如今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为了一点少得可怜的所谓绩效考核而排名次,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然而,假如我们不能找到让我们为之心动的感觉,我们又怎能达到安身立命呢?人只有为了自己事业找到一条为之激动的途径,才能焕发出一种激情,而真正的去投入。
“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因为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对语文的追求,其实就是对人生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我是不敢将自己归之为大事业大学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也实实在在经历了这样的成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996年8月我忐忑不安走上了讲台,教小学三年级语文。
两个星期后,当时的教导主任要听我的课。
讲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教导主任没说别的,只是把我板书上写错的几个字重新写了一遍。
我当时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
我把自己重新当成了学生,抱出一大摞语文教学的杂志,埋头学习。
也许那当头棒喝真的起到了作用,我竟从那些看上去颇为凌乱的文字之中窥探到了那么一点门路。
我开始练字,练毛笔字、钢笔字。
高深的理论我不懂,但我知道语文课堂上要以读为本。
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抱着字典,把常用汉字的平翘舌音做好记录,跟着录音带一遍一遍读课文。
为了达到以情动人,我把每篇课文都反复读上好几遍,读给父亲听,让他给我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我在课堂上范读,有时让学生热血沸腾,有时让他们沉醉其中,学生情不自禁跟着我学起来,他们的朗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一次全镇语文教师课文朗读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从此信心大增。
课堂教学也变得活跃起来,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力求创新。
2000年,我执教《颐和园》一课,将读贯穿全文,尤其在学习“昆明湖”一段时,范读、个别读、配乐读多种形式并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创造性地将做“小导游”引入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获得了市教研室郭坤主任的好评,并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上这节示范课,后来又被息陬乡中心小学请去给他们乡的语文教师上了这节课。
在参加工作的第四年,我终于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曙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光很快地驶向了2004年的秋天。
我遭遇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
那年,我考入了实验小学。
一切从头开始,我忽然发现,那些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新奇的教法,充其量不过是一些花样,课堂始终是浮在表面的,不扎实,不厚重,流于浮华。
我感到了茫然。
然而我很幸运,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我的老师陈校长。
他勇于改革,把我们从繁琐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走向教研之路。
那时候,我们除了每周二的语文大组活动,每个周四青年教师还要教研,我们看课、议课、评课,还要不停地上公开课。
我记得我去的第一学期,光公开课就上了不少于六节,虽然忙碌,但那是我们最充实的时光,也为我们的人生做了最坚实的奠基。
更重要的,陈校长提倡我们写教育叙事,写反思,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我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如何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厚重扎实?我想,也许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与编者对话的过程,也是与自己的思想对话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最开始是痛苦的,因为我不得不面对自己底蕴浅薄、思想不够深入的现实,但是,一旦沉浸于这种痛苦,它就会在荆棘中开出花来。
2008年秋天,我们学校教学节如期开幕,我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我最开始是从第11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开始进入的,直奔重点,然后发散:“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爱?”学习全文。
上课中我发现,这样的解读不是不对,而是不够。
我开始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去读课文。
原来作者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他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
那么这篇文章如果作为一个演讲稿的话,他又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读着读着,我的目光定格在了这句话上。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子平时的对话,也许称不上是诺言,但却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承诺,而父亲也用他的行动兑现了他的承诺。
在所有人都放弃了希望的情况下,阿曼达的父亲凭借一人之力,不屈不挠的挖掘了38个小时,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身体和心理负荷,最终成功的将阿曼达救出,这是爱的承诺,是父亲对儿子永不放弃的承诺。
而阿曼达则是对父亲完全的信任,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这种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并最终成为儿子的信念。
永不言弃的承诺是父爱的体现,而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何尝不是儿子爱父亲的一种体现。
继续向下读,我又看到这样一段对话: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的回答为何只有这样一句?真的只是在巨大的打击下的一句机械地回答吗?他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如果你不是来帮助我的,那么就不要来浪费时间劝说。
从父亲的语言里,我们能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坚定。
至此,我的解读全部完成。
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核心,将整篇课文化为一个又一个场景,在对父亲语言动作的反复研读中完成课文情感的升华。
那节课据说反响不错,我们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讲的太好了,我都哭了。
”对文本的解读还在继续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我把自己的解读写成了文字。
“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是我在对全文感悟后得出的感受。
课堂如茶,舒缓平淡,但也算得上回味深长。
虽然有些波澜不惊,缺少太大的起伏,但本文不就是这样从容恬淡、含蓄幽雅吗?但是,内心深处,却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似乎还有些什么没被挖掘出来。
周末再读、再想。
忽然发现好像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城南旧事》里,那么多的回忆中的人和事,为什么留在林海音脑中的偏偏是冬日里的骆驼队呢?所有的往事褪去之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一队骆驼队,让远在台湾的长大了林海音依然念念不忘。
这骆驼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骆驼是怎么样的?是沉默的,丑的脸,长的牙,又很安静。
但是林海音慢慢地走近了它,理解了它,在安静和丑陋的背后是坚持。
四个片断,就是林海音与骆驼慢慢走近,从初遇相识到关爱思念的过程。
剪毛是关爱,希望它们长得好看些。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这是想念它。
冬天里它们来了,春天里它们走了。
但是夏天它们在哪里呢?秋天它们在哪里呢?所以说“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
”这是一段漫长的等候。
好了,现在骆驼队越走越远了,也许走到沙漠里去了。
林海音也越走越远了,飞越海峡,到台湾去了。
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都离得很远很远了。
但是,骆驼队并没有走远,它们的形象总是在林海音的眼前跳跃。
它们那么丑但是那么坚强,它们那么慢但从不放弃,它们来自底层但送来冬日里的温暖(它们总是在最寒冷的冬天里来,送来煤送来温暖)。
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小英子的心上,化作了小英子性格的一部分。
于是,再读,又发现了一句被忽略的话:“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三十多年来,遇到了多少人多少事,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和痛苦,但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道,没有走不过去的坎了。
于是,林海音像骆驼一样沉默地面对困难,像骆驼一样地坚持活下去,写下去,于是有了《城南旧事》,有了一本本沉甸甸的书至此,我顿悟:小时候,小英子学着骆驼的咀嚼,长大了,骆驼成了林海音的自我镜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011年考评课,我们教研组执教的是《葡萄沟》。
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自然段,盯住关键词“茂盛、五光十色”下大气力引导,课堂效果自然也是不错,同事们盛赞“有语文味儿”。
然而赞誉之余,我内心却波澜起伏。
二年级的语文课,我居然拖堂了近7分钟,这不是浪费么?怎么会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回过头去,再看自己的课堂,那些自以为厚重的、扎实的、出彩儿的,无一例外,全部拖堂。
到了今天,我还能用深入解读来作为自己课堂臃肿拖沓的托词么?痛定思痛,我发现,其实我的课堂只是披上了语文的外衣,却没有扎入语文的根。
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而我,急于把自己读懂的、自己了解的,全部灌输给孩子们,还自以为老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高度。
其实错了,我的课堂上,一直是我在唱主旋律,孩子们几乎沦为了我的道具。
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我才能走出这困境。
于是我又一次求变。
今年春天,一年一度考评课开始了。
三年级老师统一执教《燕子专列》。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也响起了。
很多老师惊呼,你的课堂变了!更有的同事直言,不如以前听着带劲儿。
我并不辩解,当我真正把自己强烈的个人色彩融入到朴实的教学过程之中时,我才真正实现了自我的蜕变。
一位同事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她说,我听了你这么多年的课,今天才真的感觉,你成熟了,你在真正的和孩子们学语文,不是讲语文。
我想这也许是最高的评价吧。
我的老师陈校长为我的转变大声叫好,并特意写了一封信,以示鼓励。
他的信中,对我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也无需我赘言。
三年级语文教师王老师执教了《燕子专列》一课,听后,让我惊叹,这么短的时间,她的课堂就发生了“颠覆”。
她以前上的公开课很多,在全市小语界较有影响,但每次听完给人的感觉,王老师是一位教语文的好苗子,素质高,业务精,特别是把握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是老师们无法比拟的。
挖掘教材深,分析教材细,教学设计课课有亮点,连市教研员也不得不佩服,再加上她饱满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巧妙精致的层次导读,课堂高潮不断,让听课教师感到是“美的享受”。
但是我每次听完反思,王老师的课是生动、富有情趣,学生上课发言踊跃,是否学到知识,是否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对她的课我跟踪分析,现代化的手段她运用的非常巧妙。
课前十节课有8节课展示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重点段教师一般设计3次以上的导读(学生齐读)烘托气氛,有时把重点段改成小诗让学生齐读,看是学生和老师融为了一体,其实是学生配合了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展示课节节有精美、动听音乐的渲染,课后5分钟是对课文的拓展,增加课堂的厚重度,给听课者留下课堂不肤浅,落实了课标精神的观点,齐读占据了课堂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