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doc21)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内涵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1)主要观点: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

(2)划分民族的方法:以文化上是否归附为标准,中国乃文明之国,非方位、界域、种族所限。

(3)中外关系基础:不是各国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世界秩序也不是独立、平等的民族国家集合体,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其他民族只是中国文化教化的对象。

(4)中国传统民族思想: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二是认为这一优秀的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

因此,在中国人看来,维护民族利益主要表现在维护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特别是纲常名教上。

2.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含义(1)指各民族建立政治实体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

(2)是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原则和理想。

(3)政治集团追求民族国家的行动。

(4)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即表现出对民族国家超越一切的高度忠诚和对本民族优越性的坚定信仰。

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1.原因(1)外来侵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2)原有传统:固有的传统民族主义成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3)西学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把它变成了倡导民族自强自立、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理论武器。

(4)主观奋斗:进步思想家、革命家为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

2.内容(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近代民族主义者们鉴于中国积贫积弱、屡受列强欺辱的现实,认识到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

(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内容。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革。

在现代历史中,中国民族主义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鸦片战争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兴起的重要契机。

在这场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和压榨,中国社会受到了严重的震动。

这一时期,一批爱国志士崛起,开始反抗外国侵略,倡导国家复兴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拯救人类”的口号,追求国家独立和解放。

虽然太平天国最终被清朝军队镇压,但其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民族主义运动。

同时,洋务运动的兴起也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民主革命运动,也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次运动受到了孙中山和其他知识分子的引导,积极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侵略,呼吁民主与科学的价值观。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为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国共抗日战争与解放思潮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又一里程碑。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了日本侵略者。

这次战争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形成了全面的解放思潮。

解放思潮推动了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

五、改革开放与民族复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也逐渐超越了狭隘的爱国情怀,开始关注中国的全球形象和文化输出。

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正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主义,指的是为维护在中国领土上的所有中国民族以及其所包含人民的利益所进行的一切行为和语言的总和。

它要保护的是中华民族,这个是我们领土上几十个民族的总和,中华民族所衍生繁育的人都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指的是中国人民、文化、领土、国家荣誉、语言的综合,并不是单纯指的是人民群体的本身。

如何确定自身存在民族荣誉感,仅仅人本身外貌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语言、领土、国家。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特征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这一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正是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人们开始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革命的失败,所以,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第三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当时的学术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史学的蓬勃兴起,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近代中 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中 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受到了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清朝晚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鸦片的输入不仅损害了国人的身体,更导致了白银的大量外流,经济陷入困境。

同时,国内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他们意识到中国必须进行变革,以抵御外侮、振兴国家。

林则徐、魏源等先驱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对抗列强的侵略。

这一思想虽然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响应,但却为后来的民族主义思潮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虽然变法最终失败,但它在思想上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

与此同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并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依然任重道远。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诉求被无视,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

学生们率先走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工人阶级也纷纷加入,使得运动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运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思想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思想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和其他思想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本文将会从这些方面进行解析。

一、民族主义思想的定义民族主义思想是指以某个民族的利益和荣誉为最高价值,认为这个民族是独特和优越的,应该有自主和独立的国家来保护和维护它们的权益和地位的思想。

因此,民族主义思想经常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一起被提出讨论。

尽管民族主义思想通常是以民族为基础,但是现代的国际社会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不同的民族、宗教和文化都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部分,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了。

二、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欧洲的独立国家正在形成,而封建制度正在逐渐解体,这导致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地位和利益的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新认识和追求。

此外,在18世纪后期,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进入政治领域,许多有国家意识的人们开始以民族认同作为建立民族国家的推动力量。

最后,在19世纪的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出现,民族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主导的思想理论之一。

三、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思想流派,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使得民族主义者更加关注和追求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认为其民族特性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而其他民族则被认为是不同的、甚至是低劣的。

此外,民族主义思想通常是反对全球化和国际主义的,反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以及国家之间的合作。

而这种倾向往往导致封闭和排斥主义的现象。

四、民族主义思想的争议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现代国家的建设,促进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主义的反思,至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美国、日本和中国等。

但是,民族主义思想也面临着很大的争议,例如其极端形式——纳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就在历史上给世界带来过不可估量的人为灾难。

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评述.doc

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评述.doc

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评述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

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晚清以来一百多年间,中国始终呈乱象,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一以贯之。

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可谓名副其实的思潮': 潮过即落。

但若仔细剖析各类思潮,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线,虽不十分明显,却不绝如缕贯穿其间。

这条线正是民族主义。

如果将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的思潮条分缕析,都可发现其所包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①因而对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也是90 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民族主义的界定、内涵及思想来源李文海不同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指导原则的定义,认为它与我国的历史实际不相符合,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当资产阶级尚未产生以前,民族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就已经存在,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从理论上看也有不少难以说通的地方,民族主义虽然同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不能划等号,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则是事实,我们对历史上和现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

所以,他主张把民族主义定义为: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

②耿云志认为,近代民族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因素,即:(1)长期共同活动的地域;(2)历史上形成的共同文化;(3)长期紧密联系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所造成的国家认同。

据此,则凡是维护这些东西,使之不受其他民族之侵害;同时,也不去侵害其他民族这些东西的思想原则,就是近代的民族主义。

③宋志明主张在中性的意义上使用民族主义一词,而在负面的意义上使用狭隘民族主义一词。

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他认为是一个正面的语汇,是指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观念逐渐形成全民族共识的发展历程,是指促使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社会思潮。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摘要】近代民族主义在中西方均有形成与发展,西方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欧洲国家,强调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而中国民族主义则受到近代国际格局和列强侵略的影响。

中西方民族主义在理念和实践上存在差异,例如西方民族主义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中国民族主义则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稳定。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孙中山领导下得以崛起,影响深远。

中西方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自的发展特点,并为未来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启示。

中西方民族主义虽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未来民族主义的走向仍有待观察,希望能够实现国际和平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中西比较、西方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主义、起源、发展、区别、相似、影响、传播、比较研究、异同、启示、未来、走向。

1. 引言1.1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在西方,民族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随着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的觉醒,西方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并在19世纪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民族主义达到了巅峰,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成为了西方世界的主题。

与此中国的民族主义也在近代逐步形成。

自19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影响下,中国民族主义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的核心。

中西方民族主义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例如对于民族国家的追求和对于外来侵略的抵抗。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如西方民族主义更强调个人权利和国家主权,而中国民族主义更注重集体利益和国家统一。

这种区别源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的差异。

中西方民族主义虽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异同,但都反映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主义思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未来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主义是一个涵盖广泛范围的概念,其涉及到的诸多议题如国家认同、族群问题、民主、自由和权利等,也是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本文将从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和现代意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

在中世纪封建体制下,人们的忠诚是对王权的归属和效忠,而非对自己的国家或族群。

唯一的例外是意大利两极政体的城邦。

到了19世纪,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且与现代国家建设紧密绑定在一起。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

法国革命积极推崇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社会组织和国家建设。

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的民族主义呈现并行不悖的局面——一方面,美国以赤裸裸的白人至上主义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却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庞大群体共存的国家。

当然,民族主义的起源并不只在欧洲和美洲。

所有经历过国家建构过程的地区,都会面临民族认同的重要议题。

比如在中国,缓解抵制外族侵略“民族抗战”开始流行,使得中国各自处于不同地域、其间又出现互相诉求的民众,开始出现强烈的自我认同。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平的中国开始出现了各梦故土重建与民众身份认同的的要求;这些进一步加强了近年来民族主义在大陆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以来,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主义在欧洲社会上也日益发扬光大。

19世纪初期的民族主义基本上是政治上的家国情怀,具有进步性。

但是,19世纪中后期之后,随着民族主义的日益强势,在其中往往会出现排斥和仇恨。

比如德国的纳粹主义,日本的野心,就都是利用极端民族主义思想进行侵略战争。

在当今国际环境中,强势的民族主义在一些中东和南亚地区也仍旧是一种法外之地,为了维护权力、安全和地缘政治必要,各国民族主义政策和后来产生的宗派主义政治的崛起,也让我们看然对民族的认同和定位,是个需要特别谨慎和智慧斟酌的问题。

近现代中西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近现代中西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近现代中西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1)概括英国崛起的原因。

(10分)(1)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2分)国家长期保持稳定;(2分)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2分)进行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2分)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确立。

(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面临的重大国内政治、经济问题,概述各自解决的途径及积极意义。

(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和50年代,美国是如何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的?(4分)(2)①南北分裂(奴隶制存废)问题。

(1分)通过战争,打败南方叛乱诸州,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2分)②经济危机问题。

(1分)推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严重破坏,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分)主导建设:①20年代: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支配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与凡尔赛体系—起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分)②50年代:推行“冷战”政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与苏联争霸世界;并一度操纵联合国事务。

(2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是如何探索强国之路的?(8分)(3)近三十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2分)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2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分)(4)对大国崛起的认识。

启示:不断完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体制创新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一个国家的崛起应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运用和平的外交政策来处理国际间的事务。

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及发展历程论文

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及发展历程论文

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及发展历程论文“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及发展历程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及发展历程全文如下:民族是当今人类社会最进步的共同体形式,民族主义则是关系到这个大千世界各种这类共同体之间共存和发展的意识形态。

在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世界的关系中,民族和民族主义已然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一、民族主义的含义民族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对此人们至今还莫衷一是。

美国学者海恩斯针对这种情况谈道:没有一种语言能够系统地诠释爱国主义、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历史和属性。

海恩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结合。

M.韦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的共同契约,它的适当变现时愿意形成一个自己的国家,因此它一般有助于这种国家的形成”。

布勒伊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形态,用以谋求和掌握国家权力的_运动。

”凯杜里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学说,一种新的政治类型。

”古奇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以集体意识为中心。

总而言之,考察上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主义首先是一种观念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社会运动。

二、民族主义的思想发展历程民族主义发端于西欧,从历史上看,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民族国家诞生、民族国家扩张、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及其在意识形态掩盖下的冲突和抛弃意识形态的文明冲突。

(一)民族主义在西欧的发轫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国家框架,而笼罩于__神学氛围的世界。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浪潮,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它的背景是人们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强烈需求,以及对外来文化与权威的反感和抗议。

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这种情感积淀在一些共同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上,形成了各国各地的民族意识。

而今天,民族主义运动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下持续演化中,而不同地域、文化、经济背景的社会对它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的起源无法确定,它像是一种文化受众群体的反应,对于特定历史时间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它。

对于民族主义的起源,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它是伴随着现代国家体系的产生而产生的。

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国家从一种依赖传统秩序为基础的领地形式逐渐转变为建立在法律、经济、国内政治的基础之上。

这种转变是以社会的分化和复杂化为基础的,而分化和复杂化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制度来进行管控,而国家制度的建构需要依靠民族意识的形成来提供动力。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民族主义的起源来自于国家与地域上不同等级的人群之间的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地域和民族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概念,国家依赖的是民族解放与民族意识的凝聚。

而民族主义是一个相当崇高的理念,它让人们相信一种共同意义的力量,让他们逐渐走向和平,理性和合作。

二、民族主义并不是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的发展路线并不总是表现为一种政治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它甚至可以被用来掩盖反动其实质。

以纳粹主义为例,虽然它本应该作为一个大规模民族主义运动而体现出对德意志民族的热爱,但事实上,纳粹主义是一种基于种族、民族、地域歧视的恐怖政治。

因此在历史的过程中,民族主义的性质往往与运动者的追求目的息息相关,正如它的名字所表达的,民族主义的主张是要赢得对自身民族到的认同,而不是去威胁别的民族群体。

三、全球民族主义的崛起近年来,全球各地纷纷掀起了民族主义的热潮,比如欧洲大陆的移民问题使得民族主义党派再度崛起。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通过世界近代史中西阶段特征的比较,目的是有效解决明清时期中西科技发展的比较、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优势开始形成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等问题。
一、14至18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形态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面貌变化上,人类由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从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中国处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国际
关系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科技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科学门类体系基本建立,科技与生产力紧密结合。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教育。
国际
关系 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分。
文化
科技 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国际 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原始积累,并开拓了市场;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关系
中国
政治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 理学占居统治地位;出现早期民主思想,传统儒学受到批判。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之近代史中西发展对比《一战之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之近代史中西发展对比《一战之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红 军 长 征
遵 义 会 议
七七 正面 抗 事变 战场 日 抗日 战 民族 敌后 争 统一 战场 胜 战线 抗日 利 侵华 日军 罪行
三 大 战 役
七 新 届 民 主 二 主 中 义 全 革 会 命 胜 利
阶段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 战争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 和封建 军阀 国民党发 动派
二、经济: 1、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 主义开始走向萧条。美国和日本加强对中国经 济的侵略; 2、社会生活:汽车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商 代步工具,京津航线开通、1920年中国首条航 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20年代中国电影业迅速发展;广播事业产生
三、思想: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开始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 了社会主义大旗,广泛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主流)。 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 关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湖南农民 运动考察报告》,强调农村革命,提出坚持无产 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 争的主张。
解放战争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 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 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
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 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物质生活上: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 事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 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思潮兴起、发展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受到西方列强入侵和国家危机的触动。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

这种民族屈辱感推动着一些有识之士深入思考中国的国家命运和发展道路,开始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思潮的兴起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纷纷提出复兴中国的理念,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推动国家的崛起。

康有为提出的“学以致用”理念,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导。

梁启超则提出了“实践主义”思想,主张实际行动和改革推动国家崛起。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

在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洪门起义、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参与抵抗外国入侵的运动。

这些运动都融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反映了人民对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诉求。

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思想变革,使人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给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带来了新的发展和转折。

然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国家危机面前,一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蔓延,极端主义思想开始兴起,引发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还带来了对他国的敌意和排斥,甚至引发了一些地区冲突和战争。

这些问题反映了民族主义思潮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和矛盾。

尽管如此,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仍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革命思潮的传入,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在中国社会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是指将本民族视为神圣的价值标准,推崇本民族的利益和尊严高于其他民族。

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多次的演进和发展,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1. 民族意识的崛起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令中国社会触发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

中国民族意识的崛起,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

当时,中国的传统社会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力逐渐下降的中国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反倒是各类“开化派”接二连三的提出了一系列妥协西方列强的方案,致使国家的尊严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随着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认识加深,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传播。

人们开始意识到外来侵略的严重性,并逐渐形成反抗外来侵略的共同意识和战斗精神。

这种意识是从民间发起的,象征着中国民族崛起的开始。

2. 狭义的民族主义思想十九世纪末,雅礼和康德等西方思想进入中国。

从此开始,各种“实用主义”、“进步主义”等新思潮开始在中国流行。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狭义民族主义思想开始滋生。

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混淆上。

在狭义民族主义者看来,民族主义经过爱国主义化会成为具体的行动,从而转变为爱国主义。

为此,1898年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便支持一种激进的“创新”思想。

康有为认为,只有通过西方的知识、制度以及精神思想才能去除中华民族固有思想中的落后、陈旧和坏习惯。

但是,在支持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康有为也提倡必须要承认中国传统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种狭义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其中的矛盾点,为日后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 伟大复兴的民族主义在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思想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追求。

虽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与核心价值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民族主义始终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高三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高三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通过世界近代史中西阶段特征的比较,目的是有效解决明清时期中西科技发展的比较、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优势开始形成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等问题。

一、14至18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社会形态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面貌变化上,人类由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从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而中国处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向欧美扩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

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比较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比较

经济
思想 科技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科学门类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体系基本建立, 体系基本建立,科技与生产力紧密 创办近代教育。 创办近代教育。 结合。 结合。
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殖民扩张,到20 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 国际 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关系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 分。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西方
中国
政治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 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民族 阶段; 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 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 19世纪末登上政 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民主化、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民主化、法律 治舞台, 治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 化与制度化逐步被社会普遍接受。 化与制度化逐步被社会普遍接受。 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电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 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发展, 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发展,主要 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 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宣传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 宣传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 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 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

中西近代化比较

中西近代化比较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中国经济发展的 总体趋势各是什么?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趋势的 主要原因。
趋势: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 渡。 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商品 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但受到阻碍。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普遍确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推动;中国封建落后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你身边的高考专家
中西近代化比较
近代化(现代化):即约16世纪起人类
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方面— 社会方面— 个人方面—
民主化和法制化
工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科学化、理性化和经济主义 城市化、福利化和流6——18世纪经济社会转型
明清时 期社会 经济转 型与专 制政治 的阻遏
①16世纪,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出现转型迹象——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分工:行业间、行业内、城市专业化等) ②但未成为主导经济形态,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原因:明清政府采取 “重农抑商”和“禁海”政策,以及轻视科学和思想上的禁锢)
③黄宗羲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但未形成思想解放潮流(原因:略)
思考:1500年以来,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 进入整体发展,其主线是近代化,在此进 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 性。据此回答: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17世纪 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试用欧美这一时期经济方面 的变化予以概括说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手工工场)确立、发展; 工业革命开始。
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资本主义最初萌芽
打开资 本主义 时代大 门
②16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逐渐演变成资产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内容提要: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但它基本上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因此,对它的界定也颇多争议。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

由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所以民主政治与民族国家的发展较为平衡。

而中国则由于传统的文化主义的历史积淀,再加之恶劣的政治环境,不仅要为民族主权而战,还要创造一个民族国家,作为民族主义的载体,从而集聚人民的国家认同感。

这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民族主权和人民主权的实现就不能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有着时间的先后。

民族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当今世界的民主化浪潮以及自由、民主、人权等普适性的政治理念都有着相应的影响,这些也决定了民族主义的走向。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人民主权文化主义民族主义在当前学术界已渐受青睐,也引发了相应的思考和无休的争论。

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对民族忠诚和民族团结的强调由来已久,但作为一种近现代的理论形态和社会运动,它的出现是在民族国家之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产品。

中国与西方有着异质的政治文化、思维理念、历史传统和社会基因,在近代民族主义分别与之相结合,便演绎出不同的发展进程和行进轨迹。

理清这一历史脉络,对于我们理解时下全球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民族主义在当今民主化大潮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预测民族主义的走向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一、民族主义的界定民族主义是一个不太系统的理论形态和政治思潮,因而它的含义较难把握,对它的界定自然也层出不穷。

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当下较为流行的观点。

一些学者沿用政治学中"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的创始人(诸如黑格尔等人)的定义,强调一种基于民族意识之上的民族主义,这里的"民族意识"是指作为一个国家的价值,这种价值对这个国家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它包含着精神上、道德上、理念上对国家的认同。

这里民族主义实质上就是"民族国家主义"。

(1)这些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就意味着自己要热爱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宗教和种族团结,并承担起保卫它们的责任。

一些学者认为18世纪未在欧洲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潮或情绪,是指对以相同文化、语言、种族为基础的国家、社区或集团的忠诚。

(2)这种民族主义纯粹建筑于文化、语言及种族的同质、同种性上,把政治理想或政治制度的形态看作是次要的,或者是从属于民族(或国家)利益的因素。

只要是基于国家或民族的利益,哪怕是独裁专制或是无道昏君,也不能背离这种忠诚。

这种界定明显是带有贬低意味的,相应地,这些学者很自然地认为民族主义一般总是为君主、专制或独裁政权所提倡或宣扬。

一些学者犹以自由主义大师伯林为代表,提出了"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即进攻性民族主义、非进攻性民族主义。

(3)基于一种归属感和同自由相平衡的认识,非进攻性民族主义关注文化的自决,强调民族的归属情结和民主精神,(4)赫尔德把此称为"文化民族主义";而进攻性民族主义在狂热捍卫自身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文化则轻视、拒斥、压制,甚至欲先毁之而后快,它在思想上表现为种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则表现为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伊朗神权政治等。

"在人文主义大师辈出的德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富于进攻性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

在后共产主义的世界中,民族主义演变为不同民族精神之间的流血战争。

甚至在自由民主的国家里,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也对个人的自由造成了威胁。

"(5)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基本上是一种理论简单、力量强大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学说,不如说是一种情绪,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化的意识形态",(6)它在理论的系统性上是薄弱的,因而最易为人们掌握。

这种民族主义的理论核心是承认并伸张每个民族的自决权,认为每个民族都有权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这里,我从政治的角度把民族主义界定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及人民对该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

实际上,这就包含着两层涵义:第一个层面是客观的制度层面,即民族国家制度,这是民族主义的载体;第二个层面是主观的心理层面,即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政治认同及爱国情绪。

它表现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忠诚,促使民族成员不惜为民族国家的生存而献身。

当民族主义获得载体,即民族国家形成后,第二个层面的民族意识便上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民族国家建立一种民族主义的价值体系,意在培养民族成员的民族自我意识、态度和行为取向,以推进和保卫民族利益为已任。

所以,民族国家制度下的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民族主义的第一层面与第二层面即民族国家制度与人民的民族国家认同感是相互关联的。

人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及程度是同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形成过程,自然,人们对其的认同感也不尽相同。

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发展进程是不同的,因此,民族主义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景观二、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简单地说,西方民族主义(即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两种主权即民族主权和人民主权的互动过程。

(7)民族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作为一种催发民族国家诞生的政治力量,民族主义却是近代的产物。

这里尤其要提的是法国大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就存在民族问题,但法国革命把一种全新的因素引入民族问题,从而使各种民族因素得以重新结构、分配、组合,构建成一种全新的主义,这一新因素就是民主因素。

在民主因素成为民族主义的一大要素之后,民族主义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是少数政治精英的专利了,而成为千千万万普通人民的事。

从此,民族主义与人民主权不再分离。

也就是说,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人民从一个被动的政治角色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参与者。

从这一角度来说,民族主义同自由主义是同一的。

作为一种政治观念,民族主义为两种自由提供了原动力,一个是集体自由(民族自由),一个是个人自由。

个人自由是民族自由的先决条件,而民族自由仅仅是个人自由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体表达而已。

原本用来保障和支持个人自由的政治与法律被应用到民族问题之上。

人民的意志可决定该由谁来统治他们及其如何来统治。

一个民族应该属于哪个国家的统治也是这一决策的一部分,所以民族自决原则的实现就是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实现。

民主国家可以摆脱另一个民族国家的统治而得以独立,这一思想发端于16、17世纪。

当时国家面临着两个主要敌人,一是封建秩序,二是帝国体制。

两者分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地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这两种制度在王朝和宗教战争中不堪一击,证明了它们在组织上的无效性。

在封建和帝国体制解体后,随之兴起的是地域国家,其政治形式表现为王朝主权,君主掌握着国家最高的世俗权力。

这样,王朝国家更有能力保卫其所控制的领土,提供国内秩序,防范外来的侵略。

这种能力是王朝国家实行统治的道德与合法性的基础。

(8)16世纪和布丹和18世纪的莱布尼兹对君主专制合法性的论述无疑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但不久,君主王朝政体也暴露出了弱点。

到18世纪未,君主王朝已经没有能力再保卫自己的民族国家了。

在欧洲,一些国王为了自身的私利,勾结外国力量来反对自己的国家。

国王的一已私利已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

代表和伸张民族大众整体利益的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诞生了。

民族开始自觉地起来保卫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法国大革命后,民族主义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意识形态,并迅速走上国际、国内政治舞台。

就国内政治而言,人民主权意味着君主专制、贵族政体等传统国家统治主体失去了统治合法性。

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国内公民一律平等,有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过程,而不能被排斥在国家的政治过程之外。

无论哪一个阶级或政治阶层都无法代表整个民族来组织和管理国家政治。

这时的"民族"概念近似于"政治主体"和"民主"的概念。

民族主义强调所有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政治过程,即国家的权力基础是人民。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把理想转变为一种政治现实,或者说把政治理想外化为一种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过程。

民族国家通过这一过程,把民族主义体现在民主的制度之中。

这一过程也就是人民主权原则制度化的过程。

实际上,人民主权原则制度化的过程就是人民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的过程,是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过程。

首先是资产阶级。

资产者利用自己的经济权力利用不同的路径(或改革,如英国;或革命,如法国)取得了分享政治权利的胜利并最终成为权力的主体。

其次是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的崛起也造就了一个工人阶级。

与资产者利用经济权力参与政治不同,工人阶级参与政治的基础是其组织和人数。

最终,普选实现,工人阶级成功地进入了国家政治过程。

从形式上看,工人阶级进入政治是人民主权"平民化"的过程,(9)而实质却是人民权力与民族权力的一次联结和融合。

民族主义发端可追溯到宗教改革,在英国清教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中得到发展。

于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进入高潮,持续约为一个半世纪,其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0)在18世纪未到19世纪中期的第一阶段,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爱国主义。

欧洲联盟的干涉使"自由、平等、博爱"成为法兰西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其他欧陆国家引起巨大的反响。

随后这种爱国主义演变为拿破仑帝国主义,使欧洲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

其思想代表如德国的费希特、意大利的马志尼等,均颂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描绘民族复兴的前景,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民族优越感。

但总的来说,要求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是这个时期的主流,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个阶段,西欧和北美的民族独立基本实现,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渐渐转为沙文主义和帝国主义。

其思想代表如德国的特莱奇克、法国的巴雷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等,大多吹嘘本民族的文化优势,随意贬低其他民族,并主张依靠战争向外扩张。

德国纳粹党的民族主义最为极端,已同疯狂的种族主义熔为一体,追求日耳曼人对世界其他种族或民族的主宰和奴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民族主义迅速衰落。

总结这段历史断面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民族主义一旦超出爱国主义的合法性范围而走向极端,便可能成为破坏性的沙文主义和帝国主义。

70年代后,世界政治经济图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金和技术、商品和劳务、人员和思想文化跨国界流动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经济国际化和企业网络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生活中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对近代发展而来的民族主义也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11)到了80年代,由于受经济因素、意识形态以及宗教情绪的诱发与催化,民族主义又走上了复苏的道路,或者更确切地说,"民族主义不是在复活,它根本就不曾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