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

合集下载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对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被视为一种资源,它具有价值并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经济主体在获取信息时,往往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导致交易不对等。

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信息经济学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信息扩散和传播:信息的扩散和传播对经济决策和市场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如何传播、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和交易行为。

3. 激励机制:信息经济学研究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来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

例如,如何通过更准确的信息披露来激励公司更加负责任地经营,或者如何设计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4. 信息技术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学也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活动和市场的影响。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更加便捷,对市场效率和竞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更好地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以指导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监管措施。

信息经济学名词解释

信息经济学名词解释

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信息经济就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来把握经济增长,社会产出和劳动就业的一种最新的经济结构信息产品信息产品是指在信息化社会中产生的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服务性产品。

新闻产品、媒体产品、广告、软件产品、网站产品等是信息产品的主要内容。

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信息产品,即它是人们通过搜集,加工,传递与存储所形成的,并且用来交换的信息。

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在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等再生产各环节具有许多与物质商品不同的特点。

信息产业结构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各产业之间(外部结构)以及信息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数量比例上的比例关系(内部结构)。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着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各业广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表现为信息产业的高度发达,社会信息利用非常广泛,科学知识和信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不完全信息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每个市场的参与者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信息不对称不同的经济主体拥有的信息量存在差异,不相等或不平衡。

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信息一定是不完全的,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表现之一。

预期收益表示未来收益的可能性,一般是用来表示各种收益的可能情况,按照概率加权平均所获得的数。

预期收益=成功的几率*收益-失败的几率*损失信息资源狭义定义: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定义:是将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例如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与数据等信息)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个子集。

信息经济学名词解释

信息经济学名词解释

八大基础理论:1.阿克洛夫《柠檬市场理论》2.赫什雷弗《信息市场理论》3.马夏克和拉德纳《团队经济理论》4.斯彭斯《信号发出理论》5.格罗斯曼和施蒂格利茨《格罗斯曼和施蒂格利茨悖论》6.《委托代理理论》7.施蒂格勒《搜寻理论》8.马夏克《信息系统选择理论》代表人物:肯尼斯·阿罗、莫利斯、格罗斯曼和施蒂格利茨、马克·波拉特1.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风险是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可以用某种具体概率值表示。

即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事件状态。

不确定性是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不能够至少目前条件下不能够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出可能产生的结果。

即既不能确定知道,也不能预测到的事件状态。

2.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3.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4.完全信息经济的四点局限:·完全竞争·市场效率·供求法则·单一价格5.公共信息:所有相关信息都能被所有市场参加者获取。

6.私人信息即个别知识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加者最为宝贵的个别知识。

7.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区别:·在传播途径上·在传播频率与效率上·在预期效用上“小道消息”的作用,共同知识使市场参加者成为价格受支配者,而个别知识则推动市场参加者成为价格支配者8.对称信息: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也即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9.信息的对称性:可供利用的有关风险类别的信息同时被买卖双方观察到,并对买卖双方都发生作用的环境状况就称为信息的对称性。

10.非对称信息分析。

原因:社会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

定义:所谓非对称信息,就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

11.博弈论的五个基本要素:局中人、策略、收益、次序、信息。

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题

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题

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题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导言: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等方面都是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信息的价值等角度,探讨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不完全的影响在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完全性常常导致决策者在作出选择时面临不确定性。

信息的不完全性可能源于信息的获取成本、信息的掌握与传递时间上的滞后等原因。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信息的不完全性对市场效率、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诸如“隐藏信息”和“逆向选择”等概念。

隐藏信息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

这种不对称的信息会导致市场机制的失调和经济效率的下降。

例如,在保险市场中,个体的风险偏好和避险需求往往难以被保险公司准确获取,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精确定价,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逆向选择则是指在一项交易中,由于卖方对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具有更多的信息,因而买方难以判断商品的真实价值。

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低质量商品的泛滥,从而降低整体市场的质量水平。

例如,二手车市场中卖方掌握着车辆的历史维修和事故记录,而买方无法准确获取这些信息,这可能导致买方购买到质量较低的二手车。

二、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效率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进而影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效率。

然而,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激励经济主体采取更加创新的方式来获取和利用信息,从而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

信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契约理论”,它旨在研究合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设计和执行。

契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主体在面对信息不对称时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契约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契约可以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并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通过契约的设计,经济主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经济学试题

信息经济学试题

信息经济学试题一、选择题1.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信息的传播方式B. 信息的经济价值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C.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D. 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维护2. 以下哪个概念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A. 市场竞争B. 信息不对称C. 货币政策D. 供需关系3. 信号传递理论主要用来解释什么现象?A. 市场竞争策略B. 价格歧视C. 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决定D. 教育的经济效益4. 信息经济学中的“筛选”概念通常用于解释:A. 如何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B. 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员工C. 消费者如何选择商品D. 所有上述情况5. 以下哪个不是信息经济学的应用领域?A. 电子商务B. 金融市场C. 人力资源管理D) 热力学二、简答题1. 简述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及其对市场交易的影响。

2. 描述信号传递理论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3. 解释“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说明它是如何在保险市场中体现的。

三、论述题1. 论述信息经济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策略的影响。

2. 分析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3. 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模式。

四、案例分析题1. 以某知名电商平台为例,分析其如何利用信息经济学原理优化用户体验和提高交易效率。

2. 选择一个公共政策领域的例子,分析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计算题1. 假设一个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卖方知道产品的确切质量而买方不知道。

如果高质量产品的成本是100元,低质量产品的成本是50元,市场愿意为高质量产品支付200元,为低质量产品支付100元。

请计算在没有质量信号的情况下,市场可能出现的均衡结果。

2. 一个公司考虑是否投资于一个新的信息技术系统,该系统预计能提高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如果投资成本为500万元,预计每年能节省运营成本100万元,且该系统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

请使用净现值(NPV)方法计算该投资是否值得进行,并解释你的计算过程。

信息经济学原理

信息经济学原理

信息经济学原理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经济行为中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对于经济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经济学通过研究信息的市场、信息的价值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揭示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信息经济学概述信息经济学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

他们通过研究股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发现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无效,从而对现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质疑。

信息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对经济主体的决策有什么影响?其次,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市场运行和经济效率的?再次,信息的价值如何确定?最后,信息经济学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二、信息的市场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被看作是一种商品,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信息的市场有其特殊性,因为信息是非排他性的,即一个人可以分享信息而不排除其他人的使用。

信息的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商品市场,因为信息并不能像商品一样被完全拥有。

信息的交流往往是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因此在信息市场中,信息的买卖并不像商品交易那样容易界定产权和价格。

三、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价值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决策者在信息完全和信息不完全两种情况下的决策结果来衡量。

根据信息的价值,信息可以分为差异性信息和决定性信息。

差异性信息是指能够改变决策者原本的决策的信息,而决定性信息则是能够让决策者明确选择的信息。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的价值往往是相对的,即信息的价值取决于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信息的稀缺程度。

信息的价值越高,决策者愿意为获得该信息支付更高的代价。

四、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是指在经济行为中,各方对信息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无效,因为一方在交易中可能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占据了较大的议价权。

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一、绪论:名词:1.信息: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2.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3.信息经济学:是以信息和信息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和信息或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运作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问答:1.信息的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5):信息具有可生产性、经济性2.信息经济的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1.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主要内容: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

2.信息不完全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3.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可以由多人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占有和使用,而不改变其价值及性质,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原有信息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

4.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信息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信息公共物品原理。

5.信息商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想比较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信息的这种经济特性规律称为信息商品原理。

三、博弈理论:名词:1.博弈:是指在一定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第一章信息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认识学习信息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本章着重要讲清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围[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启蒙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在其出版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源泉的思想,是关于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的最早的启蒙思想。

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在其《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特有的信息范畴,正式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二、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1970年)如果将信息经济学形成以前的阶段称之为酝酿阶段,在其酝酿的过程中,冯•诺依曼(1944),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杰拉德•德布鲁(1959)、弗兰克•奈特(1921)、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49)、雅各布•马尔萨克(1949、1954)、赫伯特•西蒙(1954)、肯尼思•阿罗(1957)1944年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杰拉德•德布鲁在1959年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在这一阶段,肯尼思•阿罗、赫伯特•西蒙等人对有关问题的启蒙性研究,也奠定了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1959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一般是有差别的,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乔治•施蒂格勒、威廉•维克瑞、肯尼思•阿罗、H.希尔等分别从管理决策与统计决策、信息搜寻、拍卖制度和信息论等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论寡占》(1964)。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成本、效益以及相关决策的学科。

它融合了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信息经济学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

一、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

在市场交易中,拥有更多准确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优势,获取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如果能够提前获取关于公司业绩的准确信息,就可以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而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包括: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劣势方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导致优质商品或服务被挤出市场,而劣质商品或服务充斥市场。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买家由于担心买到质量差的车辆,可能会压低价格,从而使得质量好的车辆难以出售。

2、道德风险:在交易之后,信息优势方可能会采取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行动。

比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会产生一些机制,如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传递信息,以显示自己的优势。

比如,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来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强的信号。

信息甄别则是指信息劣势方通过设计一些机制来获取信息优势方的真实信息,比如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进行体检来确定其健康状况。

三、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例如股东与经理、雇主与员工等。

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委托代理人代表自己行使某些权利和履行某些职责,但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经济学教学设计

信息经济学教学设计

信息经济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信息经济学是一门关注于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经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信息经济学的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使学生:1.掌握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信息经济学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3.学会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按照以下内容进行组织:1.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信息市场和信息不对称3.信息相关的市场失灵4.网络经济和在线社区建设5.电子商务市场与电子商务模式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使学生掌握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来让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3.讨论和辩论法: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4.模拟实验法: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信息经济学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方式本教学采用下列评价方式:1.平时考核:包括讲座的听讲、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情况等;2.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的形式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选定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论文;4.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标准本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1.课堂出勤和参与度;2.课堂小测验成绩;3.课程论文质量;4.期末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准备为完成这个课程,下面是将要准备的教学资源:1.信息经济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2.课件和幻灯片;3.课程讲义和案例分析;4.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5.实验室设备等。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的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二周:信息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第三周:信息相关的市场失灵•第四周:网络经济和在线社区建设•第五周:电子商务市场与电子商务模式•第六周: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七周:模拟实验和总结归纳八、教学总结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信息经济学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二)信息经济学与其相邻学科的关系
练习题
1.比较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你 认为国内信息经济学应重点发展哪些方 面? 3.阐述信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讨 论 时



第二章 信息商品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性
一、信息的含义 不同领域的学者由于其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信息的理解也有差异:综合考虑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 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 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同时考察上述定义,我们不难发 现在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存在三种不同含义的信息 (1)自在信息。即客观存在而不以是否被接收为转移的信息; (2)积存信息。即接收方已有的先验信息,是对自在信息的解释系统; (3)自为信息。即接收方依据特定目标和实际能力所得到的信息,它能排 除对发送方了解的不确定性,增进接收方的组织程度。 自在信息向自为信息的转化以积存信息的存在为条件。从自在信息中获 取更多有用的自为信息,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
注意:各个时期的特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也有了更新 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如生产要素理论、边际效 益递减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 不断受到信息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重视,并得 以修正和完善。 ②有关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的研究、国际信息 贸易与其相关的投资、金融等问题的研究,以 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问题的研 究急剧增长,并使信息经济学的结构,即理论 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比重、微观信 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的比重,发生了应 用的、宏观的信息经济学份额迅速扩大的重大 变化。
• 发展深化期(1989年以后)。 纵观近几年中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明显表现出 以下三个特点(引自乌家培编著的《信息经济 学》一书第6页): ①从信息系统经济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信息网络经 济问题的研究; ②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理论信息经济 学的研究; ③从单一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研究扩展到全 方位、多样化的信息经济问题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理论》课件

《信息经济学理论》课件
价格策略
信息经济学在市场营销中还应用于价格策略的制定,通过了解消 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和需求弹性,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提高市
场占有率和利润。
促销策略
信息经济学在市场营销中还应用于促销策略的制定,通过了解消 费者对促销活动的反应和行为,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提高销售
量和市场占有率。
信息经济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交 易的影响,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效 率,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及信 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策略等。
02
CATALOGUE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各方的信 息分布不均,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 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通常 会导致市场交易效率降低,甚至出现 市场失灵。
信号传递的效率问题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例如 信号的选择、媒介的选择、信息的解读等。
提高信号传递效率的方法包括优化信号选择、改 善媒介质量、提高信息解读能力等。
04
CATALOGUE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的定义
1
逆向选择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 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 选择。
02
在信号发出环节,信息优势方需要选择合适的信号来传递信息,信号 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成本、效果等因素。
03
在信号传播环节,信号需要通过媒介传递给信息劣势方,媒介的选择 也会影响到信号的传递效果。
04
在信号接收环节,信息劣势方需要正确理解接收到的信号,并据此做 出决策。
信号传递的效率问题
信号传递的效率问题是指信号传递过程中可能存 在的效率损失问题。
道德风险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1 )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在这两个个体中, 其中之一(代理人)必须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行为中选择一项预定的行为,该行为既影响其自身的收益,也 影响另外一个个体(委托人)的收益;委托人具有付酬能力并拥有规定付酬仇的方式和数量的权力,即委 托人在代理人选择行为之前就能与代理人确定某种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报酬是委托人观察代理 行为结果的函数。 2 )代理人和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 态。也就是说,第一,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第二,代理人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 后的最终结果。因为代理人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随机变量,其分布状况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由于 存在该项条件,委托人不能完全根据对代理人行为的观察结果来判断代理人的成绩。
2.价格信息的特征 1 )价格信息的双向性特点:无论对买卖双方,市场价格对于其都包含有一定的新信息,且双方可 能同时利用同一价格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调整在讨价还价中的策略,也就是说,市场参加者所提出的价格在 双向意义上传递并利用信息。 2 )价格信息在内容上具有隐含性特点:市场价格的信息内容在形式上是隐含的,时常参加者能否 识别,把握,利用价格的信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进入市场所具备的市场知识经验。 3 )价格信息的现实性(环境性)特点:指价格信息“产生”、递传到消亡(失效、修正)是一定现实 市场关系与实际市场环境的产物,离开具体市场关系(买卖)与环境(市场),其价格就不具任何信息内 容,也无所谓利用。 4 )价格信息的相对性特点: ① 买卖相对应; ② 价格数量相对,讨价还价; ③ 价格,买卖双 方个性因素的相对因素; ④ 相对于对方获得一些信息内容。 5 )价格信息的模糊性特点: ① 市场售价讨价还价,非唯一性,成交预期双方均有弹性; ② 与 隐含有关,必然模糊; ③ 推测双方揣摩对方的心理。

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经济学作为一门关注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不可避免地与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经济活动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对于决策者的行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信息在经济领域中的产生、流动和利用。

本文将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有关信息对市场和决策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信息不对称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在经济交易中,买卖双方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影响决策的结果。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效和资源配置的偏差,因此,了解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实现经济效率至关重要。

信息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是逆向选择理论。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买方无法准确评估商品的品质而选择低质量商品的现象。

逆向选择问题会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最佳配置,因为高质量商品的卖家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得到合理的回报。

通过建立适当的市场机制,如信用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减轻逆向选择问题。

此外,道德风险理论也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道德风险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一方的不道德行为可能会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情况。

道德风险的存在会使交易双方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作。

为了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监管机制、契约和激励机制等,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信息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不仅在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信息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1.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保险市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投保人的风险状况,而投保人又往往会夸大风险以获取更高的赔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险公司采用了多种手段,如风险评估模型、合同条款和索赔审核等,以减轻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不利影响。

信息经济学(02132)

信息经济学(02132)

复习资料1、信息经济学的学术进展可以大致划分为25个领域。

这25个领域可以归纳为五大领域,一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领域,二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经济学领域,三是信息产业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经济学领域,四是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经济学,五是宏观信息经济学领域。

2、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包括哪些?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第二,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3、什么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4、作为信息化基础的工业化从哪几个方面为信息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第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工业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积累。

第三,工业化促进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为信息化扩大了市场容量。

第四,工业化促进人力资源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门转移,为信息化输送不可或缺的人才。

第五,工业化为信息技术的扩散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发展机遇。

5、价格的信息内容,就是市场参与者提出的价格中所隐含的市场知识6、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

7、道德风险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8、委托代理原理的分析表明,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任何一种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只有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条件,才有可能有效地激励人们去努力工作。

9、风险粘性不属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

10、“囚徒的困境”奠定了非合作博弈论的理论基础。

11、信息经济学的诞生是以《信息经济学评论》的发表为标志的。

12、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讨价还价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3、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14、决策的成本费用不属于信息成本。

15、猜硬币游戏体现了策略和收益都对称的博弈。

(完整版)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完整版)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

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桂学文娄策群

信息经济学桂学文娄策群

娄策群对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01
推动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娄策群在信息经济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 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推动了信息经济学理论 体系的不断完善。
02 03
促进信息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他积极倡导信息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信 息经济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了学科之间的共同发展。
04
娄策群在信息经济学领域 的贡献
娄策群的主要学术观点
信息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娄策群认为,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信息资源的配置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他认为,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等手段,可以 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调整信息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信息生 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利用 。
信息资源配置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可持续发展等。
信息资源优化途径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
03
桂学文在信息经济学领域 的贡献
桂学文的主要学术观点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
桂学文强调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如非消耗性、共享性和增值性等,这些特性使得信息在经济发 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推动论研究,还积极推动其在 实践中的应用。他通过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企业战略规划 等活动,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 决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05
信息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 的应用
信息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决策支持
信息经济学为企业提供了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决策支持,有助于企业 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

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第⼀章导论1、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研究的经济学。

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①思想萌芽:凡勃伦《资本的性质》②信息经济学的产⽣: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信息经济学的拓展时期的发展:①1970年,阿克洛夫提出“柠檬”市场理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由产⽣形成阶段进⼊到发展阶段;②斯彭斯,信号发送理论;③1976年,斯蒂格利茨,信息甄别理论;④斯蒂格利茨与格罗斯曼提出市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之间存在悖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4、信息经济学⼋⼤理论:①1970年,阿克洛夫创⽴柠檬市场理论;②1971年赫什雷弗提出信息市场理论;③1972年马夏克和拉得纳完善团队的经济理论;④1973年斯彭斯提出信号发送理论;⑤1976年斯蒂格利茨提出信息甄别理论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⑥1976年,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⑦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⑧史蒂格勒搜寻理论和马夏克信息系统选择理论5、三位⾮合作博弈的主要学者及其理论:①美国普林斯顿⼤学的约翰.纳什—静态环境,纳什均衡;②加利福尼亚⼤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海撒尼—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海撒尼转换;③德国波恩⼤学的莱恩哈德.泽尔腾—动态博弈6、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度:①不完全信息与⾮对称信息②统计决策③企业管理与信息管理④信息产业⑤信息经济第⼆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1、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不可控制变量的产⽣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根据已经认识的可能经济环境状态的不同,分为外⽣不确定性和内⽣不确定性。

外⽣不确定性:⽣成于某个经济系统之外的不确定性,也指与⾏为者本⾝⽆关的环境不确定性;内⽣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成于经济系统内部,影响经济系统操作效⽤的不确定性2、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

《信息经济学》课件

《信息经济学》课件

信息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信息系统的成本与价值
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
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构成、成本计算方法 、信息产品的价值评估等。
分析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 等经济指标,评估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信息市场的竞争与供需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研究信息市场的竞争格局、信息产品的供 需关系、信息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等。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总结词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的价值、信息的获取 与传递、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等方面。
详细描述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信息的价值研究,探讨信息的价值形成机制和 价值评估方法;信息的获取与传递研究,分析信息的 来源、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研究 ,研究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利用方式,以及如何提高 信息的使用效率;此外,信息经济学还涉及信息产业 、信息市场、信息政策和信息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解决现实问题
信息经济学将更加注重解决现实 问题,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
谢谢
THANKS
创新性
网络经济鼓励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 模式和业态。
跨界融合
网络经济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网络经济的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商品或服务 的线上交易,如淘宝、京东等

在线金融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金融服务, 如余额宝、微信支付等。
在线教育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教育服务, 如网易公开课、VIPKID等。
实证研究方法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收 集数据、建立模型等方法对信息经济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发展最为迅速学科领域之一。

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有着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方法论基础。

由于信息经济学是从非对称信息角度来研究市场交易与契约安排,因此可以说信息经济学就是经济学问题导向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也正因此,几乎所有信息经济学理论都是随着研究具体问题具体模型发展而发展起来,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信息经济学理论模型。

当然,我们仍然能够根据模型特点对信息经济学理论模型进行分类。

划分角度有两个。

一是非对称信息发生时间,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前,被称为事前非对称,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后,称为事后非对称。

事后非对称问题又被称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

二是非对称信息内容,非对称信息既可能针对交易一方行动(actions),也可能针对交易一方信息(information)或知识(knowledge),前者被称为隐藏行动,而后者则被称为隐藏信息。

表7.1 信息经济学模型分类隐藏行动隐藏信息事前/逆选择、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事后隐藏行动道德风险隐藏信息道德风险本章前面两节研究事前隐藏信息对市场均衡与效率影响。

第3节依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道德风险问题。

第4节是在解释信贷市场配给时对信息经济学一个应用。

7.1 逆选择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具有信息优势个人依据他所掌握私人信息进行决策时,就可能出现信息经济学中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行为,逆选择会对不掌握这些私人信息市场参与人造成影响。

这一问题研究始于阿克洛夫对二手车市场考察(Akerlof, 1970)。

阿克洛夫通过简单模型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二手车质量只是卖者私人信息时,买者只能根据二手车市场上二手车平均质量出价,但高质量车卖主很可能由于买主开价不够高而退出这一市场,其直接后果是市场上二手车平均质量下降,并进一步降低了买主对整个二手车市场上二手车平均质量预期,为此买主将降低出价,这会导致又一部分高质量车卖主退出市场。

如此往复结果是整个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零,没有一笔交易达成。

在这个例子中,拥有私人信息高质量车卖主选择退出市场(当然也包括低质量车卖主选择不退出市场)行为就是一种逆选择,它改变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买主对市场上平均质量预期,最终导致市场失灵。

下面我们从劳动力市场上非对称信息出发进一步考察逆选择行为对市场均衡与效率影响。

一、竞争均衡假设风险中性竞争性企业都以不变规模报酬生产单位价格产品,劳动是唯一投入要素,在产品市场上企业是价格接受者。

工人是非同质,因其受雇于企业后产出水平ω不同而具有不同生产效率。

这里,ω满足:≤ω0(7-1)≤≤∞ω<ω工人生产效率(或其类型)是私人信息,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观察到。

但企业知道工人生产效率不大于ω概率,即随机变量ω分布函数F(ω)是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

此外,假定至少存在两类不同生产效率工人,工人总数为N。

工人选择工作机会成本是其生产效率ω函数,记作b(ω),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工人保留工资或不工作闲暇给他带来效用,当企业提供工资w(ω)大于等于b (ω)时,工人选择工作。

显然,当工人类型不是私人信息,且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使得企业只能获取零利润时,在均衡状态下,企业按照工人生产效率直接支付工资,不同类型工人获得不同工资w*(ω),因而有:w *(ω)=ω (7-2)这样,所有保留工资大于ω工人将放弃就业。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可知,这一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最优。

接下来比较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竞争均衡。

由于工人类型是不可被企业观测到私人信息,因此企业只能对所有工人给出同一个工资水平w 。

此时劳动力意愿供给量用集合Ω表示为:Ω(w)={ω: b(ω)<w} (7-3)而劳动力需求函数为:⎪⎩⎪⎨⎧>∞=∞<=w t w t ),0[w t 0)w (z(7-4)其中t 为企业对接受工作工人平均生产效率预期。

劳动力市场均衡要求意愿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

根据7-3式与7-4式,只有当t=w 时,等式Ω(w)=z(w)才能成立,即均衡工资水平(w*)恰好等于企业对接受工作工人平均生产效率预期。

因而有:][E w **Ω∈ωω=(7-5) }w )(b :{**≤ωω=Ω (7-6)但这种竞争均衡并非帕累托最优。

为便于说明,我们不妨将所有劳动力保留工资恒定为b ,当高生产率工人比例较高时,企业对平均生产率预期较高,从而给出工资就可能大于b ,此时所有劳动力都选择就业(w> b)。

显然这一竞争均衡下就业是“过度”,但企业无法将那部分低效率工人{ω:ω< b}区分出来。

相反,当低生产率工人比例较高时,企业出价就可能小于b ,此时所有劳动力都放弃工作(w< b)。

显然就业是不足,那些高效率工人{ω:ω> b}因无法将自己从其他劳动力中区别开来而不能获得与其生产率相当工资。

造成上述低效率均衡原因是逆选择行为存在:在给定工资水平下,只有那些生产率较低工人选择工作。

下面我们放弃b (ω)= b 假定来进一步考察逆选择对市场均衡与效率影响。

假设:(1) b (·)为一严格递增函数,即高生产率劳动力保留工资较高;(2)对于所有ω有b (ω)<ω,即所有劳动力都选择工作才是帕累托最优。

进一步假设与F(·)相对应密度函数f(·)满足:f(ω)>0 ],[ ωω∈ω∀ (7-7)这就保证了企业对工人生产率预期E[ω| b (ω)<w]在w> b (ω)时是一连续函数。

图7.1显示了可能均衡情况。

)<w])(b-ω-ωw* )(bωωw 图7.1 竞争性均衡中逆选择图中横轴代表工资,纵轴代表生产率,曲线代表函数E[ω| b (ω)<w]轨迹,①是企业对工人生产率预期,该曲线与45度线交点满足条件w*=E[ω| b (ω)<w*],因而竞争性均衡工资由图中w*给出。

由图可知,在该竞争性均衡下,生产率最高劳动力(ω=ω)并没有进入企业工作,因为在他保留工资b (ω)下,E[ω| b (ω)<ω](或E[ω])小于b(ω),这一工资是企业所不愿提供。

非对称信息这种影响甚至可能使均衡工资为b(ω),此时只有生产率最低劳动力才被企业雇用,如图7.2所示。

)<w])(b-ω=-ω)(bωw 图7.2 市场失灵比较图7.1与图7.2不难发现,预期生产率曲线从点(b (ω), ω)到点(b (ω), E[ω])之间形状对最终竞争均衡造成影响。

那么,该曲线又如何被决定呢?不同生产率工人相对比例决定了预期生产率曲线位置高低,工人生产率密度函数f(ω)决定了这一相对比例变化率,从而决定了预期生产率曲线斜率。

曲线上斜率大于1点表示在这一工资水平上如果略微提高工资,那么选择就业工人平均生产率提高速度快于工资。

因此,图7.2代表这样一种情况:在低工资区间内随着工资提高,企业内工人平均生产率上升较慢,但在高工资区间内工人平均生产率上升较快。

如果工人平均生产率随着工资上升速度高低不均,那么企业预期生产率曲线完全有可能成为图7.3中所显示形状。

此时,图中w*i(i=1,2,3)都满足竞争性均衡条件,其中哪一个是最终均衡工资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博弈论知识得到明确回答。

①下文中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该曲线形状决定因素及曲线形状对均衡影响。

)<w])(b-ωw1*w2*w3*ωw图7.3 多个竞争性均衡二、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假设有两家企业需要雇用工人,且劳动力生产率分布函数F(·)以及保留工资b (·)是共同知识。

整个博弈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两家企业同时给出工资水平;阶段二,劳动力决定是否工作,以及在哪个企业工作。

假设当劳动力决定工作时,随机地选择任一家企业。

如果用W*表示前面所有竞争性均衡工资集合,令w*=Max{w:w∈W*},那么这一两阶段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1)当w*> b (ω)且存在一个任意小正数ε,使得对所有w’∈(w*-ε,w*)满足E[ω| b (ω)<w’]>w’时(在图中表现为w*附近预期生产率曲线斜率小于1),存在如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纯策略:企业将工资定为w*,所有保留工资不大于w*劳动力选择就业。

(2)当w*=b (ω)时,有多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纯策略,所有选择就业劳动力仅得到相当于其保留工资水平支付(payoff)。

上述均衡解中后一种情况较易理解。

当w*=b (ω)时,企业不会提供大于w*工资,因为此时企业对工人生产率预期小于工资,企业将亏损。

因而企业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纯策略是提供不超过w*水平工资。

当企业提供工资等于w*时,工人选择工作并获得保留效用,当企业提供工资小于w*时,工人选择不工作,仍然获得保留效用。

在这两种情况下,工人总是获得b (ω)水平支付,而企业利润均为零。

下面我们简要分析前一种情况。

首先,我们知道在这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中,企业只能获得零利润。

这是因为,如果存在一个正总利润水平π,那么这两个企业中一个至多只能得到2π,但通过略微抬高工资吸引更多劳动力,这个企业可以将其利润增加到接近π水平,这将引发另一企业更大幅度地提高工资,这一过程最终使任一企业都不可能获得正利润。

由于企业不会在负利润水平下维持生产,因此零利润是唯一可能结果。

其次,在所有竞争性均衡工资中,只有w*才构成均衡。

这是因为,只要有一个企业给出工资是竞争性均衡工资中小于w*一个,那么根据假定条件,另一个企业只要将工资水平定在略低于w*水平之上,就能够将其他劳动力吸引过来,并获得正利润。

这也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要求该点附近预期生产率曲线斜率小于1原因。

最后,我们能够发现,w*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就业决策共同构成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在这一均衡下,企业降低工资做法因不能雇到劳动力而不具可行性。

由于在所有竞争性均衡中(预期生产率曲线与45度线交点),w*代表了最高工资水平,并且预期生产率曲线是工资连续函数,因此当w>w*时,预期生产率曲线只可能处于45度线上方或下方。

而我们已经知道,当w趋于无穷大时,有E[ω|b(ω)<w]w→∝=E[ω]<w。

由此可知,当w>w*时,预期生产率曲线始终位于45度线下方,即抬高工资做法(w>w*)只能让企业获得负利润水平,因此在这一区间也不存在任何可行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在这一节中,我们通过对逆选择现象研究说明了一些重要经济学原理。

首先,我们证明了,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竞争均衡往往不是帕累托最优。

也就是说,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只有在信息充分条件下才能成立。

其次,非对称信息情况下逆选择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甚至是整个市场瓦解。

我们用二手车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例子说明了这一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