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发病机制:急性期后动脉瘤可消退或持续存在, 后者可有冠状动脉瘤的血栓形成,或内膜异常增 厚等,致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或血管再通。急 性期也可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除此外 全身器官血管也可受损。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2个月至8岁小儿,4岁以内患儿占 80%,发病无季节性。
3、粘膜表现 (一过性)球结膜明显充血,无分 泌物及伪膜;唇部潮红、干燥、皱裂有血茄形成; 杨梅舌、口腔粘膜弥漫充血。 淋巴结肿大 主要是颈部单侧淋巴结肿大,不化 脓、坚硬。 其它系统表现 1、心血管系统 听诊可有杂音、奔马律、心音 低钝;EKG示P-R或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X 线示心影扩大;ECHO示可见心包积液、冠状动 脉瘤;可有心绞痛。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2、消化系统 腹泻、腹痛、呕吐、胆囊肿大、麻痹性肠 梗阻,轻度黄疸,SGPT↑。
3、血液 WBC ↑、 PLT ↑ 、ESR ↑、 C-RP ↑、 α2球旦 白↑。
4、尿改变 旦白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 5、呼吸系统 咳嗽、流涕、肺部异常阴影。 6、关节 疼痛、肿胀。 7、神经系统 惊厥、意识障碍、面神经麻痹、四肢痛、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猩红热 败血症 儿童类风湿关节病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病情危重的并发症
心脏和冠状动脉受累多在起病1-6周。可有心脏炎、心 律失常(多为传导系统病变)、冠状动脉炎(可形成冠 状动脉瘤)、心肌梗塞。 1、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炎多致冠状动脉扩张,其中 一部份发展为冠状动脉瘤 (15%-30%)。是最严重的 并发症。 冠状动脉瘤的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及二维超声心动图。 正常冠状动脉瘤主干内径婴儿小于3mm,年幼儿童小 于4mm。大于正常范提示扩张。多为一过性,病程3-4 周恢复正常。超过4周仍扩张或瘤样改变,则为动脉瘤。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近端较敏感。
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
皮肤粘膜淋Leabharlann Baidu结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84年9月)进 行诊断。 1、发热5天以上。5 2、四肢末端变化。4 3、多形性皮疹。3 4、两眼球结膜充血。2 5、单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1 6、口腔粘膜改变。0 有5项主要症状可诊断。4项,且在病程中ECHO示冠状 动脉瘤、或扩张,排除其它疾病可诊断。
发热 热程1-2周,稽留热或弛张热,38-40℃ 皮肤和粘膜表现
1、四肢未端变化 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有 红斑;恢复期甲床有皮肤膜样脱皮。 2、皮疹 发病后2-3日出现多形性皮疹,常见于面部、 四肢、躯干。面部、躯干较四肢近端为重,无疱疹、结 茄。卡介苗处特易发红斑。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病情危重的并发症
冠状动脉瘤的高危因素:1、男性2、发热超过2 周以上3、ESR大于100mm/h或持续4周以上 4、 有体动脉瘤。 2、冠状动脉瘤并发心肌梗塞 占1%-2%。多 于病程1年内(尤其病程3-4周内)发生。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治疗:对症治疗包括减轻血管炎症和对抗血小板凝集。 1. 阿司匹林 每天30--50mg/kg,热退后3--5mg/kg,持续
至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共约1—3月。有冠状动脉扩 张者直至冠状动脉内径小于3mm。 2. HDIVIG 病程10天内应用可减少冠状动脉瘤发生。 400mg/kg天。连用5天。(男性婴儿、C-RP增高、早 期PLT小于20*109/L) 3. 其它治疗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病因:本病病因未明,但发病呈一定流行性、地方性, 临床表现有发热、皮诊等,推测与感染有关,药物(抗 生素、磺胺药、异烟肼、水杨酸类、苯巴比妥类)、食 物及其它。但尚未证实。 本病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在发病机理中 起重要作用。
发病机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早 期为全身微血管炎,约两周后表现为主动脉分支的动脉 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冠状动脉多易受累,部分病例形 成动脉瘤(内膜弹性板断裂)。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 Kawasaki disease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临 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多数自然康复,心肌梗塞是主要死因。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先报导,近年来发 病率增高多。 90年日本有川崎病10万例,79、 82、86年三次流行。美国所见病例中以日本裔 较多。 90年北京儿童医院风湿性住院病人中占 67例,风湿热27例,显然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 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