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问答题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强化练习)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强化练习)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强化练习)1、单选小明大学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现在与父母住在一起,他的家庭属于()类型。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扩大家庭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家庭的(江南博哥)类型。

2、单选下列原则中,不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是()。

A.图式原则B.同化原则C.顺应原则D.认识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3、多选按照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与任务是()。

A.繁殖还是停滞B.亲密还是孤独C.重要联系是爱人、伴侣或亲密朋友D.专注自我E.建立亲密联系正确答案:B, C, E参考解析:按照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与任务是:亲密还是孤独;重要的联系是爱人、伴侣或亲密朋友;任务是对他人作出承诺,建立亲密联系,而非与社会疏离,专注自我。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是对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进行考查。

考生应结合表格分时期重点记忆此部分内容。

4、单选小王和小章结婚两年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是小王最近却烦闷不已,他一回到家听到孩子的哭声就觉得想逃避,他时常想二人世界的时光是多么好。

小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角色转换问题B.工作歧视问题C.婚姻调适问题D.孩子养育问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角色转换和冲突问题,工作遭遇到的歧视问题,婚姻家庭的调适问题。

本题中,小王回到家听到孩子的哭声就觉得想逃避说明他还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即没有很好地从丈夫的角色转换到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是对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考查。

5、单选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少年的行为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小B.大众的一致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巨大C.良好的遗传基因可单独对人类行为发挥作用D.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是平衡的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

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答案

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答案

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价值观和行为准则B. 社会地位和角色C. 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改变自己的行为?A. 通过模仿B. 通过内化C. 通过反向学习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通常通过哪种形式体现?A. 从众B. 顺从C. 领导力D. 合作答案:A4.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因素?A. 文化背景B. 社会经济地位C. 个人生理特征D. 教育水平答案:C5. 在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的适应性变化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A. 获得社会认同B. 维持社会秩序C. 满足个人需求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1. 描述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具体影响机制。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社会环境提供了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内化这些规范,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其次,社会环境中的角色分配和期望对个体行为产生指导作用,个体往往会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角色期望。

再者,社会环境中的群体动态,如从众、顺从和合作等,也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压力也会促使个体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

2. 举例说明社会学习理论在个体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孩子观察到同伴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以期望获得类似的正面反馈。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讨论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后果。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从众现象上。

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受到群体意见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获得群体的接受和认同。

这可能导致积极的后果,如增强团队合作和凝聚力;但也可能导致消极的后果,比如个体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甚至参与到群体的不良行为中。

(完整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完整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完整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答案总结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P1.社会工作最重要的视角之一就是“人在环境中”,这个环境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活环境。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最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将社会问题放入具体环境中来考察,将服务对象放在社会环境中来分析。

2.P2.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可以是生理的或社会的、外显的或内在的、个体的或集体的、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正常的或非正常的。

)3.分析人类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本书采用的是多元分析框架。

包括社会维度,心理维度和生物维度。

(这三个角度也是案例分析可用的角度。

)4.P7.社会互动: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方式。

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为的过程。

5.P8.以社会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人类行为类型有: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调适与同化、中国人的行为模式(中国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

)6.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将一种意见、态度或行为方式通过语言及其他象征符号传达给他人并能引起他人反应的行为。

(分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1)直接暗示:是对特定对象面对面的发出的暗示。

(2)间接暗示:是指对不特定对象通过传媒符号发出的暗示。

(3)反暗示:是受暗示者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7.P16.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过程是一个改变人行为的过程。

8.人类行为的特征:(简答)①适应性。

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在城市读书,学习书本知识外学说普通话,参加学习培训班等。

)②多样性。

(体现在外显和心理行为,如行走、哭、笑、思想、恐惧、幻想及态度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有不同的行为)③可变性。

人类行为的变化除了受自身生理结构机能的影响限制外,还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来自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影响)④可控制性。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B试卷以及答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B试卷以及答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考试卷(B)使用专业、班级社工 10学号姓名题数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问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以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为例,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系统的互相影响。

2、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请列举,并说明非语言交流的作用。

3、试描绘女性更年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4、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中年期阶段,存在着生殖性对阻滞的心理危机。

如何理解中年期存在的生殖性对阻滞这个心理危机?部精力和爱心都倾注到小强身上,上初中更是托关系进入当地最好的一所中学,但没想到,小强这么不争气,学习实在费劲,并且每每违犯讲堂纪律,老师多次请家长。

母亲感觉很没面子,回来就训诫小强,母子二人竟由争执到着手厮打起来,从二楼打到一楼,小强妈妈的腰也摔伤了,母子二人此后形同路人,互不搭理。

小强表姐说,他们母子已经有三个多月互不说话了。

小强自己也想把学习搞上去,无奈自己的基础太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其余同学,这个学校又是全市要点,学生间的竞争很强烈,对学习差、纪律松懈的学生,同学包含老师都排挤,老师找小强讲话时就曾建议小强转学。

有的同学背后说小强是“弱智”,还有的同学到老师处起诉,以为小强上课影响了他们学习。

小强自己也以为,管住自己并且把学习搞好“比登天还难”。

比方上课时,小强总想仔细听讲,但不知怎的,就开始说话做小动作,控制不住自己。

每日回家都下信心,勤苦学习提升成绩,但就是上课听不懂,作业总犯错,此刻是同学不肯和小强玩,母亲和小强不说话,小强自己烦恼生气,也不写作业,混一天算一天。

问题: 1 、从系统的视角对小强的心理、生理、心理进行剖析,二、事例剖析:学习阻碍的孩子(20 分)小强 14 岁了,上初中二年级,初一时学习还能够,不过感觉到有些费劲,初一放学期开始,常常在讲堂上出怪声,接老师的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

父亲母亲以为他是“多动症”,到医院检查后,服药 4 个月,没有成效后停药。

学习成绩却直线降落,此刻是整年级的最后一名。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巩固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巩固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巩固三1、判断题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爱、怒和怕。

正确答案:对2、判断题感觉-运动游戏不需要幼儿知觉与运动技能的协调。

正确答案:错3、判断题中年期是婚外恋最(江南博哥)盛的时期,如“七年之痒”大多处于中年。

正确答案:错4、名词解释早衰综合症正确答案: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过早出现生理上的衰老,体制上的衰退,心理上的衰弱的现象。

5、判断题持续的活动,适当的营养,压力的缓解,良好的睡眠是公认的可以延缓衰老的最重要的四个因素。

正确答案:对6、判断题婴儿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一个个别化的单向过程。

正确答案:错7、判断题1925年皮亚杰发表《心理学与认识的批判》一文,首次明确阐述心理学和知识论想结合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对8、填空题()对头3个月的孕妇伤害最大。

正确答案:精神刺激9、判断题可以建立和参加戒酒互助会来治疗酗酒。

正确答案:对10、填空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双重的责任:既要懂得独立的处理事情,又要学会()。

正确答案:与他人携手合作11、多选小张是一名初中生,她的行为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

A.校园文化B.班级规模C.教学模式D.师生关系E.后勤补给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学校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2、填空题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有:攻击性、性别角色获得、自我强化、()。

正确答案:亲社会行为13、单选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正确答案:B14、单选按照起源划分,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A.发展需要B.生存需要C.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D.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人类需要的类型。

15、判断题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的同意性最初起源于婴儿期,但要到青年期才能形成。

正确答案:对16、单选根据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人的需要可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

以下哪种需要属于间接需要()。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第一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A.)。

A.人类成长可以影响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B.人类成长只影响自然环境C.人类成长只影响社会环境D.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没有影响2、人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照是否合乎(B ),可以将人的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A.需要B.规范C.逻辑D.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的有:(BC )。

A.愚公移山B.南方人细腻,北方人豪放C.沙尘暴令“北雁南飞”D.精卫填海2、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A B)。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生理环境D.心理环境3、社会环境的主要内容有(ABCD)等。

A.家庭B.社区C.文化D.社会政策三、简答题1、人的成长有什么特征?答:第一、人类的成长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第二、人类成长的影响是互逆的第三、人类成长反映了文化的差异第四、人类的成长存在个体间差异第五、人类的成长是变动的、不平衡的第六、人类成长是累积性的第七、人类成长是循环的和重复第八、人类成长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第九、人类成长是贯彻终生的2、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答: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社会性组成,大体来说,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单位、学校、媒体、文化、制度等等。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二者之间同样也是相互影响的,人类成长可以影响社会环境,比如以“新新人类”自居的年轻人,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的生活态度等等都有可能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或文化的改变,又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乃至流行歌星,他们都有可能导致社会相关特征的改变;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比如婚姻法的修订,国家在婚恋标准上的调整,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婚恋生活。

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的影响大致归结如下:首先,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复习题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复习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题一、单选题1、人类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

A、婴幼儿期B、儿童期C、青少年期D、成年早期E、成年中期正确答案:A2、儿童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这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B3、埃里克森认为,老年阶段在社会性与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是 ()。

A、自主、羞怯与疑虑阶段,开始寻求自主性B、主动性和内疚的冲突C、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并努力寻求自我的身份,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个人的认同危机D、亲密对孤独E、自我整合与绝望正确答案: E4、小强2岁时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被送到乡下外婆家抚养,外公外婆对其十分疼爱,百般呵护。

6岁时,小强回到父母身边并进入小学。

这时他性格十分内向,爱哭,害怕与陌生人交往。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强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没有完成( )的矛盾冲突。

A、基本信任对不信任B、自主对羞怯、疑虑C、同一性对角色?昆乱D、主动对内疚正确答案:D5、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阶段在社会性与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是 ()。

A、自主、羞怯与疑虑阶段,开始寻求自主性B、主动性和内疚的冲突C、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并努力寻求自我的身份,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个人的认同危机D、亲密对孤独E、自我整合与绝望正确答案:C6、埃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发展中,起着主导和整合作用的是( )。

A、个人观念B、环境影响C、现实实践D、个人与其周围环境的互动正确答案:D7、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老年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 )的美德。

A、关怀B、博爱C、智慧D、勤奋E、创造正确答案:C8、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皮亚杰D、科尔伯格正确答案:A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6岁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 )期。

A、感觉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正确答案:B10、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 )组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 每题1.0分, 共15.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答案, 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埃里克森认为( )的个体的开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A 1.5岁~3岁B 3岁~6岁C 6岁~12岁D 12岁~18岁E 18岁~40岁【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提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论, 儿童中期的主要冲突是勤奋对自卑, 这个年龄阶段为6岁~12岁。

第2题可能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自身条件不包括( )。

A 体重B 身高C 年龄D 容貌E 疾病【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提示] 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的自身条件包括体重、身高、年龄、疾病、孕史、RH因素、营养等, 而母亲的容貌不会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

第3题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老年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 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而危机成功解决后那么会形成( )的美德。

A 关心B 博爱C 智慧D 勤奋E 创造【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提示] 埃里克森认为, 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该时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 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那么会形成“智慧〞的美德。

第4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开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需要B 恋父情结C 恋母情结D 性驱力E 潜意识【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提示] 弗洛伊德认为, 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开展的主要动力。

在人的一生中, 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 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开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5题对潜意识的研究和重视童年经验是( )的主要奉献。

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罗杰斯D 埃里克森E 科尔伯格【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提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潜意识的研究和童年经验。

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型:填空(15个×1分);名词解释(5个×3分);简答(5个×8分);案例分析(1个×15分);论述(1个×15分)一、填空1、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人类行为划分的几种类型:生理行为——社会行为;外显行为——内隐行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正常行为——非正常行为3、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有常规事件影响因素与非常规事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

常规事件又包括年龄常规事件和生活常规事件。

4、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性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5、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文化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

6、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7、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建立与操作和强化两个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8、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9、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生物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环境;平衡。

10、提出患者中心疗法的是罗杰斯。

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是:米德11、胎儿发展的阶段:胚芽期;胚胎期;胎儿期12、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组成是DNA;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

13、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简单复杂原则。

14、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15、依恋的三大功能★:寻求亲近;避风港;安全基地;安全基地是依恋最高级的功能,安全基地的形成,标志着依恋关系的成熟。

16、根据婴儿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矛盾型、回避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部分试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部分试题
14.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对人类需要的分类不包括()。
A.关系需要 B.生存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E.成长需要 15、老年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生理功能有较大退化 B.认知能力有较大退化 C.情绪不稳定
D.社会角色减少 E.容易回忆过去 F.喜欢独处
G.开始退出社会生活的中心参考答案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
4、人类需要所具有的特征()。
A变化性、多样性、动力性、对象性
B.对象性、独特性、动力性、社会性
C.社会性、变化性、独特性、对象性
D.动力性、对象性、社会性、变化性
5、人类行为是()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A.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B.生物、心理、遗传、社会因素
C.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
D.遗传、心理、精神、社会过程
6、形成“依恋”的重要阶段是()。
A.青少年阶段B.儿童阶段 C.婴幼儿阶段 D.老年阶段
7、青少年期应形成的美德是()。
A.忠贞与积极进取 B.反叛C.仁爱D.谦虚
8、人类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青年期 B.婴幼儿期 C.儿童阶段 D.成年早期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B.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C.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受遗传禀赋的制约
D.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是相同的
E.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4、成年阶段的主要特征有()。
A.生理机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 B.智力发展停止
C.人生观形成,人生经验丰富 D.进入更年期
D.生活无法自拔 E.孤独

社会工作者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测试题(强化练习)

社会工作者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测试题(强化练习)

社会工作者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测试题(强化练习)1、单选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

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

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江南博哥)小明的()。

A.成长需要B.关系需要C.求知需要D.认知需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ERG理论中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

2、单选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A. 出现害羞情绪B.出现愤怒情绪C.母婴依恋的形成D.表现出兴趣情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周岁左右时孩子可能出现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3、多选小明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对小明管教较少。

小明高中住宿后认识了一伙爱玩网络游戏的朋友,整日沉迷于网络,经常逃学,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退学回家。

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小明的成长过程中,()因素导致了现存问题。

A.家庭管理B.学校教育C.朋辈群体D.社区邻里E.社会状态正确答案:A, B, C参考解析: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

小明的家庭所形成的家庭教养模式为放任型,在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

此外,小明的朋辈群体及其学校教育都对其生活和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4、问答题人类需要层次正确答案: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尔(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5、多选下列属于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的有()。

A.种族B.单位C.群体D.家庭E.文化正确答案:B, C, D, E参考解析: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问答题学习资料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问答题学习资料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问答题一.人类行为的分类、特点、需要简单的说,人类泛指人的一切行为。

(一)、分类广义的人类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人类行为主要指外显行为,他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1.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他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按照以下标准又有正常与异常之分:(1)、统计标准(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3)、行为适应性标准(4)、个体主观经验标准网络上的:依范围,分为「广义的行为」、「狭义的行为」。

依先天或后天,分为「本能的或天赋的才能」、「适应行为」。

依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偏差行为」。

依行为的功能,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社会行为」。

(二)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7、整合性(第一,适应性。

人类行为能够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并做出反应,亦即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多样性。

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变化会出现在各个不同的方面,既包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如哭、笑等,也包括可以间接观察到心理行为,如思想、意欲、恐惧以及态度等。

第三,变化性。

人类行为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它既包括人类由于如身高、体重等的变化而造成的行为变化,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行为变化。

第四,可控制性。

人类的有意识性,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了解和分析周围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思考过程和方向,并有目的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

第五,整合性。

由于人类行为变化的复杂性,单一的学科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使越来越多的学科互相渗透和整合。

)(三)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依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若干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 6、审美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撑起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形成的环境体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22题含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22题含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22题含答案)在探讨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时,需要从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方面展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性别最大的特征就是差异,在探讨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时,需要从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方面展开,缺一不可。

有一种理论观点认为,对老年人最好的关爱并不是让老年人像中年期和青年期那样拼命奋斗,而是让老年人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从社会中逐步疏离。

这种理论被称为()。

A.活动理论B.社会疏离理论C.老年亚文化理论D.连续性理论正确答案:B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丁克家庭正确答案:A以下说法中,哪些属于家庭的主要社会特征?()A.家庭具有历史性B.家庭是一个社会体系C.家庭是一个社会群体D.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正确答案:ABCD性别歧视者的中心是主张()。

A.男女平等B.性别偏见C.女性优越于男性D.男性优越于女性正确答案:D下列关于防止和杜绝家庭暴力的手段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B.保护C.忍耐D.惩罚正确答案:ABD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正确答案:B皮亚杰根据认知心理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区分出不同的游戏类型()。

A.练习游戏B.象征游戏C.规则游戏D.情感游戏正确答案:ABC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有一种需要,指的是对家庭、团体和朋友的需要,力图克服孤独和孤单。

这种需要是()。

A.爱与归属感的需要B.安全需要C.生理需要D.尊重需要正确答案:A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他将成年期的发展分为()。

A.青春期B.成年早期C.中年期D.老年期正确答案:BCD论述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

正确答案:从本质上来看,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是终生都无法改变的;从起源上来看,婴儿与父母的关系在婴儿出生之际,甚至也可以说是在胎儿期就已经确立起来了,在这种持久的、稳固的亲子关系中,不仅母亲和父亲影响着婴儿,婴儿也在不断影响着母亲和父亲。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所有题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所有题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所有题目第一章一填空题1 (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对环境的反应。

2 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和(组织)。

3 根据行为的功能把行为区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和(社会行为)。

4 根据是否符合社会化标准,将人类行为区分为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

5 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

6 医学模式把人类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概念化为两大类——(精神病)和(神经病)。

7 生态系统的方式同时注意个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强调人及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机能失调,并把(治疗)和(变革)结合起来。

8 (理论支柱)是任何特定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

9 (系统)是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

10 (角色)是一种根据个人地位确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以及特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的期望。

11 (事件)是人与人,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

12 (同等结果)指的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事实。

13 (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某些物质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14 (演变)是系统从简单状态向复杂状态运动的倾向。

15 (界面)是不同系统,组织或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确切点。

16 (关系)是两个或多个人或系统之间在亲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的实际联系。

17 (整体性)指的是由个元素组成的系统所产生的效应大于由各元素简单相加所产生的效应。

18 (自动平衡)是系统的一种性质,是系统维持一种相对稳定不变的平衡状态的倾向。

19 (反馈)是输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接受到有关自身工作绩效的信息系统。

20(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某些物质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第二章一、填空1、注意一般分为有意主义和无意注意两种2、在信念、理想的形成上,想象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3、儿童注意的发展受儿童主导活动的制约4、友谊的主要特征是友好和谅解9、感觉是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思维发展的直接基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简答题动物的通讯行为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它们总是组成一个小的生活群体,尽管有一些喜欢独来独往,但至少它们在交配时需要与异性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它们的鸣叫,彼此间互相的触摸,甚至一些化学物质的释放,使得它们声息相通,行动一致,无论是在捕食活动中,还是在对配偶的争夺上都井然有序。

这些都是与动物之间存在的通讯行为分不开的。

所谓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视觉通讯在动物园里常会看见游客向孔雀园中的雄孔雀鼓掌拍手,孔雀听到掌声,会为游客表演孔雀开屏。

然而,孔雀向人们竖起美丽的羽毛,可能是在向雌孔雀示爱,或者是在向同种雄孔雀示威,也许是在向人们发出警告。

它那五颜六色的羽毛其实就是它展示自己,吓唬敌人的武器。

孔雀是在通过展示尾羽传播某种视觉信息,可惜,在场的游客却错误地接受并传递了另一种含义的信息。

视觉通讯的形式是比较广泛的,雄性驯鹿头上硕大的犄角,草原上雄性狮子颈部漂亮的长鬃毛,这些动物的外表特征都是向雌性同类发出的视觉信号。

青蛙在草丛中呈现碧绿的体色,而潮一、的保护色往往是通过散布错误的视觉信息来迷惑天敌或猎物的。

视觉通讯的形式还包括动物的肢体语言。

拟态使得落叶蝶化作一片枯叶,欺骗了鸟类的双眼。

猎狗面对对手时,头部前伸、前肢前趴、身体下伏、后肢蹬地、露出牙齿、两耳竖起以示对对方的威吓。

而在主人面前,猎狗便会俯首贴耳、摇动尾巴,一副顺从的模样。

雄蜂源在向雌蜂蝶求爱时,会表现出一个相当复杂的仪式:将最漂亮的体色显现出来,向着雌妹饭的方向用尾巴拨动水流,并且水中带着雄峰燃身上一种特殊的气味。

雌蛾螺便同时获得了视觉、嗅觉和触觉三方面的刺激。

视觉通讯对于人类来讲也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联系方式。

无论是杨贵妃的回眸一笑,还是张翼德的吹胡子瞪眼,恋人之间含情脉脉的对视以及反目成仇的怒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视觉通讯的作用。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51答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51答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51答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模拟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指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和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分)具体地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动作都可以称为人类行为。

它不仅表现为人们的摄食、睡眠等生理活动,也包括人们的日常劳动、工作、娱乐和人际交往等社会性活动。

(2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老年虐待的类型(1)身体虐待(2)精神虐待(3)经济剥削(4)疏于照料每点2.5分2.请简述儿童虐待的类型儿童虐待主要指对尚未自立的儿童应有的权利的剥夺或侵犯,(2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类别:(1)儿童忽视(2)儿童体格/生理损伤(3)儿童性虐待(4)儿童情感虐待每点2分3.月经开始紊乱并慢慢停止,卵巢停止排卵,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停止分泌,女性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由此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应症状。

更年期中的女性常常出现头痛、心悸、疲劳、失眠、小腹疼痛、面部潮红、喉部痉挛、易怒、多疑、性冷淡等等,这些症状被概括为“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5分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5分第一,生殖功能;第二,性能力;第三,美貌;第四,母亲角色的扮演。

4、库布勒-罗斯(E.kubler-Ross,1969)认为,当人们面临死亡时,从心理上主要经历5个不同的阶段:(1)否认期(2)愤怒期(3)讨价还价期(4)抑郁期(5)接受期每一点各2分三、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ABCDE2、ABC3、ABCDE4、ABCDE四、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30分)请根据下面的案例材料,结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案例材料:亮亮今年12岁,在读初中一年级,父母在他10岁的时候因为关系不和而分居异地,分居时亮亮和父亲一起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前复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前复习

生 理 需 要
第五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觉动作期(0-2岁):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 其图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 动;对物体的认识具有物体守恒性概念。
2、前运算期(2-7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 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 考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到事物的全部。
第五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考试样题
1、列出本案例中家庭面临的问题。 (1)心理压力大、摆脱不了失独的阴影,案例中提到“家庭成员不 愿意面对现实,长期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 (2)家庭关系紧张、面临婚姻破裂的风险,案例中提到“有的夫妻 关系变得紧张,导致婚姻破裂的危机”; (3)家庭照顾缺失的危机,案例中提到“有的老人疾病缠身,无人 照顾 ; (4)经济收入低、生活压力大,案例中提到“有的家庭缺乏稳定的 收入,经济困难”; (5)养老问题面临挑战,案例中提到“有的家庭成员害怕无人养老 送终,对未来充满担忧”; (6)社会参与少、社会支持不足,案例中提到“社区居民虽然对失 独家庭感到同情,但不知如何与其交往,也很少邀请这些家庭参加 社区活动”。
发展阶段 青少年期或青春 期 (12~18岁) 成年早期 (18~25岁) 成年期 (25~65岁) 主要冲突与任务 基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 重要的联系:同辈群体,角色模式 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性 亲密还是孤独 重要的联系:爱人、伴侣或亲密朋友 任务:对他人作出承诺,建立亲密联系,而非与 社会疏离,专注自我 生育还是停滞 重要的联系:家族、同事、社会规范 任务:培养和指导下一代,生产与创造 自我整合还是绝望 重要的联系:所有人类 任务:回顾一生,坦然面对死亡,而非失望、沮 丧,对死亡充满恐惧 形成的美德 忠贞
自主还是羞怯和怀疑 重要的联系:父母 任务:在怀疑和羞怯中发展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类行为的分类、特点、需要简单的说,人类泛指人的一切行为。

(一)、分类广义的人类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人类行为主要指外显行为,他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1.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他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按照以下标准又有正常与异常之分:(1)、统计标准(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3)、行为适应性标准(4)、个体主观经验标准网络上的:依范围,分为「广义的行为」、「狭义的行为」。

依先天或后天,分为「本能的或天赋的才能」、「适应行为」。

依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偏差行为」。

依行为的功能,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社会行为」。

(二)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7、整合性(第一,适应性。

人类行为能够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并做出反应,亦即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多样性。

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变化会出现在各个不同的方面,既包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如哭、笑等,也包括可以间接观察到心理行为,如思想、意欲、恐惧以及态度等。

第三,变化性。

人类行为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它既包括人类由于如身高、体重等的变化而造成的行为变化,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行为变化。

第四,可控制性。

人类的有意识性,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了解和分析周围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思考过程和方向,并有目的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

第五,整合性。

由于人类行为变化的复杂性,单一的学科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使越来越多的学科互相渗透和整合。

)(三)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依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若干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撑起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形成的环境体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呢个得以发挥。

4、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影响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

除此之外,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所不同三、人类行为理论选取取向、标准(一)、取向一些学者指出,在社会工作中,必须谨慎的反对三种理论选择取向:1、简单的反对理论2、理论教条主义3、缺乏训练的折中主义(二)、标准三条重要的选择标准:1、人类行为理论必须符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2、人类行为理论必须遵从科学验证;3、人类行为理论必须不具备伤害性。

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模式和认知指南(一)三种不同的结合模式:1、“渗透”模式:学生已经掌握一般的观念和方法,但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

2、“混合”模式:特定的理论被应用于具体的地方,而每个学生都建立起了一个备用的专业知识库。

3、“个体化“模式:理论知识整合到学生的个性学习之中,形成完整的整体。

(二)三种“认知指南”或思考方法去面对实践:1、比较与分类2、综合实践理论的应用3、启发式搜索五、人类行为理论的八大思想1、系统理论: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2、心理动力学:关注内在世界。

3、毕生发展理论:强调一生的成长。

4、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战胜智力挑战和道德困境5、符号互动理论:关注重要他人和社会制度6、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和交换理论:强调环境的巨大影响7、超个人心理学: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8、增权理论:增强自我意识和集体行为六、胎儿的产前发育从受孕开始,胎儿在孕期的整个发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分别是:1、胚种期:受孕后0—2周2、胚胎期:3—8周3、胎儿期:9周至出生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系列有质的差别的阶段,通过这些阶段,并辅以促进生长发育的体验,以先天发育动作为主的新生儿便转变成能进行逻辑思维的成年人。

这些阶段可分为:(每个阶段做适当的拓展)1. 感知运动阶段2. 前运算阶段3. 具体运算阶段4. 形式运算阶段八、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受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行为主义的影响。

关注行动者与这个世界的互动;主张行动者与这个世界均为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构;赋予行动者诠释社会的能力。

他认为象征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号进行交流,达到共同理解。

社会行为不仅包括生物有机体间的互动,而且还包括了有意识的自我间的互动。

自我是对社会客观现实的内化和主观解释,并区分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对情境要求的一种实际行为反应,即未被社会化的我。

客我存在于意识状态中,把自身视为客体,是针对主我行为的回忆,是经过了社会化的自我。

他还通过对儿童的玩耍和游戏的分析来探讨自我的产生机制,将自我的发展划分为玩耍、游戏、概化他人三个阶段。

九、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1. 遗传和环境都具有显著的作用,两种主效应可以简单相加,此时环境和遗传不存在交互作用2. 除了环境和遗传的主效应以外,二者还存在交互作用。

基因型的差异只在某种环境里表现,在另一种环境种则表现不出来3. 环境和遗传的交互作用非常强,基因型的作用完全依赖于环境的影响。

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阐述人如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人格特征,认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

以下是班杜拉的研究成果:观察学习四过程和自我调节:注意过程,注意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并加以正确地知觉;保持过程,把榜样的示范行为,以印象和言语形态保存在记忆中,形成记忆编码,在以后的行为中起到向导的作用。

运动再现过程,把以音响和言语形态保存着在记忆中的行为表现转换为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行为的实施过程。

动机作用过程,人们并不把习得的行为全部表现出来,根据人们的不同动机而表现不同。

自我调节:人们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十一、婚姻生活的角色变化与适应与他人结成伴侣关系,并组建家庭之后,意味着新的社会角色调适的开始。

婚姻关系中角色调适的包括对丈夫与妻子这一新社会角色的表现与适应,家庭内与家庭外社会角色的协调与适应,以及孩子出生后对父母角色的适应等。

⑴夫妻间社会角色的适应①情感方面的调适夫妻双方应互敬互爱,忠贞如一;学习相互信任,体谅,谦让,彼此提供爱与支持,在共同生活中给予和索取。

②生活习惯方面的调适:学习与配偶共同分享时间,空间;调适与改变作息时间以及个人的不良嗜好;协商与分担家务劳动;在努力彼此适应的同时,也开始建立自己家庭的习惯。

③性生活方面的协调。

发展和谐的性生活;在性生活中彼此尊重,相互配合,寻找出表达爱的适当方式和时间;决定生育及避孕方法。

④家庭管理和运作方面的问题。

在经济方面,建立家庭预算;规划投资和保险;在处理家庭经济事务时相互协商。

在管理方面,明确家规;建立共同目标和核心价值体系;区分夫妻双方在家庭内外的角色和分工,并承担相应责任;学习合作、妥协与共同决策。

⑤人际交流方面的协调。

发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模式;学会倾吐和倾听,以及适时地向他人寻求帮助;学习如何缓和矛盾,找出冲突的原因并加以建设性的解决。

⑥价值观方面的协调。

理解与尊重对方的价值、道德、信仰与人生观;接受与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与政治立场;形成共同的消费理念。

⑵家庭内外社会角色的适应:①发展与对方父母及家庭的关系②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生活③与社区保持联系,安排与开展社交性活动④选择朋友,并与之维持交往。

⑶成为父母后的角色适应孩子的降临,对夫妻的社交活动,家务活动,经济开支,住房条件,情感交流以及相处时间等诸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往往给新婚的夫妇带来额外的压力。

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早期抚养有助于增强夫妻间的责任感,使其对自己的父母角色有更明确的认识,而为照顾与抚养孩子的艰辛历程最终会加深夫妻间的感情,并提高婚姻满意度。

要解决好父母,夫妻和工作者三种社会角色的冲突,需处理好以下三个因素:建立对配偶的喜爱与感情;对配偶生活中的事件保持关注;把问题都看作是可控制,可解决的。

十二、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主张智力是一个多元的结构,共包括七种独立的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

后来他进一步提出了感受自然的智力与存在主义智力。

十三、格罗夫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1)格罗夫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提出了一套全息意识状态的超个人心理学体系。

他认为意识状态是有层次的,提出“全息意识状态”是一种超越正常意识范围的心理活动状态,它指向人类存在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境界。

(2)在研究中,格罗夫提出人的意识状态应从出生前后,出生后,超个人三个方面去考虑。

而超个人意识状态是最高层次的意识状态,直接与世间及宇宙意识进行心灵的沟通。

十四、布鲁默关于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1)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

2)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过程。

3)事物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们对事物解释过程的修正而不断变化。

十五、学龄前儿童记忆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记忆能力开始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记忆的目的性、方法、内容与精确性等方面,十六、儿童早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1. 以随意的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开始发展2. 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3. 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4. 易记易忘,记忆不精确十七、儿童中期自我的发展⑴、自我概念: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来界定自我,更强调稳定的人格特质,结构也日益完善,各种成分的自我概念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精确,并初步整合成总体自我概念。

⑵、自尊:①儿童越来越多地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从而提升自尊。

②评判的标准从外部特征转向稳定的内部特征。

③自尊的结构与成分更趋复杂,儿童的整体自尊可以由某领域的积极自尊和某领域的消极自尊组合而成。

十八。

青少年期的主要特征1.狂飙突进:霍尔从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出发,认为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人类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复演”,青少年期则复演人类的浪漫主义时代,是激情与进取并存,充满内外冲突的时期,易于冲动,烦躁不安,激烈的情绪不断地在两端摇摆。

玛丽.米德20世纪20年代所做的对萨摩亚人的跨文化研究与霍尔描述的青少年期特征正好相反,和谐,平稳。

2.心理性断乳:与婴儿期的“生理性断乳”相对应,这是一个青少年从父母的保护,监督和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追求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地位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