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课件之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概论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引导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引 导作用,这种引导可能通过教育、宣 传、媒体等多种途径实现,它们对个 体和群体的行为选择产生积极或消极 的影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与规律
模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存在一 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可能表现为个体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群体行为的集聚 与扩散、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社会工作概论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 环境PPT课件
目录
• 人类行为概述 •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 社会工作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 案例分析
01
人类行为概述
人类行为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
人类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思维、情感和行动,具有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和动态性等特征。
VS
规律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些互动模式 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既包括 个体层面的心理与社会规律,也包括群体 和社会的演变规律。
04
社会工作在人类行为与 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对人类行为的干预与引导
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倡导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咨询、支持和资源 链接,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增强自我解 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生物学理论关注人类行为的生理基础,如遗传、大脑结构和功能等;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内部心理过 程和认知机制;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文化学理论则关注文化传统、价值观和 规范对个体行为的作用。这些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
人类行为的类型与层次
总结词
人类行为的类型包括本能行为、习惯行为、自觉行为 和创造行为;行为的层次包括本能层次、习俗层次、 理性层次和审美层次。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引 导作用,这种引导可能通过教育、宣 传、媒体等多种途径实现,它们对个 体和群体的行为选择产生积极或消极 的影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与规律
模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存在一 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可能表现为个体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群体行为的集聚 与扩散、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社会工作概论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 环境PPT课件
目录
• 人类行为概述 •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 社会工作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 案例分析
01
人类行为概述
人类行为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
人类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思维、情感和行动,具有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和动态性等特征。
VS
规律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些互动模式 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既包括 个体层面的心理与社会规律,也包括群体 和社会的演变规律。
04
社会工作在人类行为与 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对人类行为的干预与引导
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倡导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咨询、支持和资源 链接,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增强自我解 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生物学理论关注人类行为的生理基础,如遗传、大脑结构和功能等;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内部心理过 程和认知机制;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文化学理论则关注文化传统、价值观和 规范对个体行为的作用。这些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
人类行为的类型与层次
总结词
人类行为的类型包括本能行为、习惯行为、自觉行为 和创造行为;行为的层次包括本能层次、习俗层次、 理性层次和审美层次。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一
第一节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 一 、人类行为 ❖ 二 、社会环境 ❖ 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行为
❖ (一) 人类行为的含义
❖ 社会工作通常界定: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 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 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在这里,适应性、类型 众多并易于变化、动态、可控制或可训练、发 展性、整合性是其基本特征。
❖ 柯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人类道德发 展可以分为前道德期、习惯期和原则期。前道德期为7岁前, 分不清是非,这时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予以控制。习惯 期需要遵守成人或他人的意见,实现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二、儿童阶段的特征
❖ (一)儿童生理的发展
❖ 儿童的生物特性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出生前已经形成 的基本身体结构和组织系统,出生后成长极快。
一、人类行为
❖ (二)关于人类行为正常和异常的划分
❖ 划分人的行为属于正常还是异常有诸多标准,这些相对 标准包括统计规律、社会规范、行为适应性、个人主观 感受等。一般地,如果某人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在统 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其行为就属于正常行为,反之则 是异常行为;如果个人行为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规矩, 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有偏差的;如果某人无法 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进而体现为异常行为。 上述标准是相对的,也是以具体社会情景为条件、为背 景的。在某些个人、地域和时段发生的正常行为,在其 他场景中可能被视为偏差行为。
一、儿童发展理论(2)
❖ 埃里克森(Erikson)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基础上强调社 会环境的作用,并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这一分类 方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极具启发。该理论认为,人生各阶 段都有自己的独特任务,人们从其中的正反经验中发展出 独特的品质。一般地,人们完成了任务就会有助于形成良 好的人格特征,否则就面临心理社会危机。
❖ 一 、人类行为 ❖ 二 、社会环境 ❖ 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行为
❖ (一) 人类行为的含义
❖ 社会工作通常界定: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 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 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在这里,适应性、类型 众多并易于变化、动态、可控制或可训练、发 展性、整合性是其基本特征。
❖ 柯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人类道德发 展可以分为前道德期、习惯期和原则期。前道德期为7岁前, 分不清是非,这时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予以控制。习惯 期需要遵守成人或他人的意见,实现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二、儿童阶段的特征
❖ (一)儿童生理的发展
❖ 儿童的生物特性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出生前已经形成 的基本身体结构和组织系统,出生后成长极快。
一、人类行为
❖ (二)关于人类行为正常和异常的划分
❖ 划分人的行为属于正常还是异常有诸多标准,这些相对 标准包括统计规律、社会规范、行为适应性、个人主观 感受等。一般地,如果某人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在统 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其行为就属于正常行为,反之则 是异常行为;如果个人行为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规矩, 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有偏差的;如果某人无法 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进而体现为异常行为。 上述标准是相对的,也是以具体社会情景为条件、为背 景的。在某些个人、地域和时段发生的正常行为,在其 他场景中可能被视为偏差行为。
一、儿童发展理论(2)
❖ 埃里克森(Erikson)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基础上强调社 会环境的作用,并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这一分类 方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极具启发。该理论认为,人生各阶 段都有自己的独特任务,人们从其中的正反经验中发展出 独特的品质。一般地,人们完成了任务就会有助于形成良 好的人格特征,否则就面临心理社会危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 分析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生理(生物)的、心理的和 社会的。
纵向的生命周期维度(life cycle dimension)
➢ 分析人类行为在整个生命过程(从胎儿期直到老年期)中 的演化。
11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
一、生物生理层面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其行为发展必然受到生
第一,人的基本生物性状受遗传信息的控制,这是不以人
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上,弗氏强调过去、历史的经验,而埃氏 则强调未来,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决定这个人现在的行为。
在人的成长中,弗氏强调性本能的驱动力,称为“心理性欲 发展理论”,而埃氏则强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被称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在对人类成长过程的分析中,弗氏的重点是儿童期,而埃氏
关注的目光延伸到了整个生命过程。
➢ 微系统 ➢ 中系统 ➢ 外系统 ➢ 宏系统
社会环境的构成: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单位与组织, 社区,社会,文化,大众传媒
7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沙依仁的概括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
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
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或生命事件。
12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
伊德。后来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等人对弗洛 伊德的理论做了修正和补充,史称“新弗洛伊德 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潜意识 以及由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紧张、
13
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1939)
行为(abnormal behavior)
纵向的生命周期维度(life cycle dimension)
➢ 分析人类行为在整个生命过程(从胎儿期直到老年期)中 的演化。
11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
一、生物生理层面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其行为发展必然受到生
第一,人的基本生物性状受遗传信息的控制,这是不以人
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上,弗氏强调过去、历史的经验,而埃氏 则强调未来,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决定这个人现在的行为。
在人的成长中,弗氏强调性本能的驱动力,称为“心理性欲 发展理论”,而埃氏则强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被称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在对人类成长过程的分析中,弗氏的重点是儿童期,而埃氏
关注的目光延伸到了整个生命过程。
➢ 微系统 ➢ 中系统 ➢ 外系统 ➢ 宏系统
社会环境的构成: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单位与组织, 社区,社会,文化,大众传媒
7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沙依仁的概括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
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
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或生命事件。
12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
伊德。后来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等人对弗洛 伊德的理论做了修正和补充,史称“新弗洛伊德 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潜意识 以及由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紧张、
13
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1939)
行为(abnormal behavior)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PPT课件
15:25:13
6
案例
• 2004年云南大学“2·23凶杀案”震惊全国, 马家爵,一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父 母眼里的“好儿子”一夜之间变成A级通缉 犯,流浪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第四 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判刑伏法,被执 行了死刑。
15:25:13
7
例
• 婚前婚后的区别
– 结婚前
• 他:万岁!终于到来了!我都等不及了! • 她:我可以离开吗? • 他:不,你甚至想都别想! • 她:你爱我吗? • 他:当然! • 她:你会背叛我吗? • 他:不会,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她:你会吻我吗? • 他:会的。 • 她:你会打我吗? • 他:无论如何都不。 • 她:我能相信你吗?
目标 手段 动机
需要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
15:25:14
学文献出版社,2003. P2
14
二.社会环境的界定
• 社会环境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 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 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15:25:14
*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P7
封 闭 式 回 答
半 封 闭 式 回 答
开 放 式 回 答
参 与 观 察
非 参 与 观 察
结 构 性 观 察
非 结 构 性 观 察
直 接 观 察
间 接 观 察
长 期 观 察
定 期 观 察
实 验 室 实 验
现 场 实 验
一 次 文 献 法
二 次 文 献 法
三 次 文 献 法
15:25:14
27
常用研究方法*
21
c) 社会化过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 人类需要 二、 人类行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 社会环境的含义 二、 社会环境的类别和特点 三、 社会环境的构成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 二、 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能动作用 三、 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交互影响的不对等性 第四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取向 一、 生物学研究取向 二、 心理学研究取向 三、 社会学研究取向 四、 社会工作研究取向
二、 人类行为 (一)含义 • 人类行为,是指人的一切活动,不仅包括 外在的可以观察和测度的活动,还包括内 在的、不易被观察和测度的心理活动。狭 义的人类行为仅仅是指外在的可观测的行 为活动,包括表情、外部语言、动作等。
(二) 人类行为的特点 • 1. 适应性 • 2. 多样性 • 3. 关联性 • 4. 变化性 • 5. 可控性
• (三) 人类行为的分类及其判断标准
• • •
•
•
•
•
1.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2. 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1) 统计规律方面。如果个人行为与大多数人行为一致或相似,就属于正 常行为;反之,与大多数人的行为相左或偏离,就属异常行为。 (2) 社会规范和文化方面。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符合社会期许,与文 化内涵一致,则为正常行为;否则,不为社会规范容许,不为社会文化价值 观接纳,甚至排斥和否定,为异常行为。例如对大多数地区和民族来说,吸 烟为正常行为,吸毒则为异常行为。 (3) 适应性方面。个体行为与环境适应较好,互动良好,能较好地发挥社 会功能,为正常行为;否则,个体无法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环境协调,则 为异常行为。 (4) 个体感受方面。个体的主观体验也是一个衡量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 亲人去世,一般人都会伤心难过,这是正常行为;而造成自身痛苦压抑、无 法正常工作、生活,则为异常行为。 (5) 发展规律方面。个人行为符合个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化的发展程度, 也就是符合行为发展的周期规律,即为正常行为;反之,则为异常行为。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 人类需要 二、 人类行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 社会环境的含义 二、 社会环境的类别和特点 三、 社会环境的构成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 二、 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能动作用 三、 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交互影响的不对等性 第四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取向 一、 生物学研究取向 二、 心理学研究取向 三、 社会学研究取向 四、 社会工作研究取向
二、 人类行为 (一)含义 • 人类行为,是指人的一切活动,不仅包括 外在的可以观察和测度的活动,还包括内 在的、不易被观察和测度的心理活动。狭 义的人类行为仅仅是指外在的可观测的行 为活动,包括表情、外部语言、动作等。
(二) 人类行为的特点 • 1. 适应性 • 2. 多样性 • 3. 关联性 • 4. 变化性 • 5. 可控性
• (三) 人类行为的分类及其判断标准
• • •
•
•
•
•
1.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2. 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1) 统计规律方面。如果个人行为与大多数人行为一致或相似,就属于正 常行为;反之,与大多数人的行为相左或偏离,就属异常行为。 (2) 社会规范和文化方面。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符合社会期许,与文 化内涵一致,则为正常行为;否则,不为社会规范容许,不为社会文化价值 观接纳,甚至排斥和否定,为异常行为。例如对大多数地区和民族来说,吸 烟为正常行为,吸毒则为异常行为。 (3) 适应性方面。个体行为与环境适应较好,互动良好,能较好地发挥社 会功能,为正常行为;否则,个体无法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环境协调,则 为异常行为。 (4) 个体感受方面。个体的主观体验也是一个衡量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 亲人去世,一般人都会伤心难过,这是正常行为;而造成自身痛苦压抑、无 法正常工作、生活,则为异常行为。 (5) 发展规律方面。个人行为符合个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化的发展程度, 也就是符合行为发展的周期规律,即为正常行为;反之,则为异常行为。
社会工作课件之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备课讲稿
中老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老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45左右到65岁、65岁 +)
问题与对策 ➢ 问题 - 长期病人缺乏疗养机构、医疗和照顾者
- 退休后角色、收入的适应
- 配偶疾病或死亡的调适
➢ 对策
- 福利法应该前见、全面、动态
- 鼓励子女奉养父母
- 多举办老年教学和训练项目
谢谢观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必须适应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的规则 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个人受环境影响会有所行为, 社会领袖或许多人的一致行为也会创新或改变环境。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婴幼儿行为和心理需求(0-6岁)
重要性: - 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时期, - 动作、语言已经逐渐成熟, - 认知、社会化、道德、家庭关系初步形成。 - 如何养育十分关键 婴幼儿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 最重要的需要是父母之爱,尤其是母爱。 - 需要激动 身心发展 - 动作 - 语言及认知 - 社会化 道德和人格发展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预防和矫治儿童失调行为的策略
家庭――亲职教育、家长学校、感情不合者社工指导无使 家庭破裂等。
学校――充实学前教育、修订课程标准、整顿低质量学校、 提高教师资格、学校社工。
社区――净化学校附近环境、净化教师质素、对付不良分 子。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行为特征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社会工作课件之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人类行为
一般定义:行为乃个体面对环境而作的反应。 狭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 广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 状况、价值观和态度。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部分PPT
精神层次论
• 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论: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 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 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 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 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而称之为精神层 次。
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 意识(consciousness), 是当前注意到的心理活动,感知外界的条件刺激。意识 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principle of fact or reality) 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 能进入意识界。 •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 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 识之间。潜意识内的观念首先进入前意识才能到达意 识界。前意识的作用是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 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要求和个人的道德来调节,是 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
• 心理动力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0)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神经内科医 生,他曾向当时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夏柯(Charcot) 学习催眠治疗。夏柯发现癔病病人还存在性欲上 的问题,使弗洛伊德受到启发,从而想到癔病很 可能是与性欲有关的心理因素所造成。后来他与 J.Breuer合作用催眠术从事癔病的治疗和研究。
社会环境的界定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社会生态系统: 微系统 中系统 外系统 宏系统
社会环境的特点
• 多样性 • 静态和动态的相对统一
社会环境的构成
• • • • • • • 家庭 朋辈群体 学校单位与组织 社区 社会 文化 大众传媒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社会功能与“人在环境中” •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 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 规范,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简言之,即 为人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 • 社会功能即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人们将获得一 种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从而发展成有所创举以及有 所贡献的社会成员。社会功能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 点,也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系统的联接点。 • “人在环境中”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新皮亚杰主义
(1)修订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2)新皮亚杰理论学派 (3)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
主要特点:
首先,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 其次,重视心理学应用的研究。 第三,扩大儿童心理的研究领域。 最后,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
五、道德发展阶段论
劳伦斯·科尔伯格 (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
(3)心理状况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动觉
(4)社会性表现
– 模仿 – 情绪 – 身体运动
2、周岁内婴儿的生理发展
– 身长、体重、脑重和头围 – 语言和动作 – 新陈代谢 – 消化、呼吸和免疫能力
3、1-3岁幼儿的生理发展
– 身高、体重、脑重和头围 – 大脑机能 – 语言和动作 – 新陈代谢 – 免疫能力
2、婴幼儿的社会行为系统
– 依恋行为子系统 – 惧怕——警觉行为子系统 – 交往行为子系统 – 探究行为子系统
3、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具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和信心 –能表达自己的主张 –出现了自尊心
七、婴幼儿期的行为问题 及其矫治
影响胎儿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1、母亲的身体状况 2、母亲的情绪状况 3、环境污染
第四章 婴幼儿期的发展
婴幼儿期(0-3岁),是个体与社 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
学习动作 发展语言 便溺训练 发展认知
一、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1、新生儿的生理发展
(1)一般特征
呼吸 循环 消化 排泄 体温 皮肤
(2)神经反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发生认识论的结构及其动态过程
图式(schema) 同化(assimilation) 顺应(accommodation) 平衡(equilibration)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研究的意义: • 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目的的需要; • 是熟悉社会工作过程步骤的需要; • 是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的需要。
(1)社工专业服务目标:“ 环境中的人 ”
• 专业大背景:社会矛盾彰显、问题突出 • 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 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缺乏 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 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 • 社会工作的中心: 社会环境中的人 • 核心问题:人类受社会环境影响巨大
2、人类行为的定义
(1)行为(behavior) 定义: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者对环境的反应。
狭义行为指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
广义行为还包括人的内在思想和心理过程。
(2)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 定义: 个体(或群体、组 织)为适应环境与 满足需要所表现出 的活动或反应,是 遗传、生理、心理、 社会等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社会工作者服务途径:
• 直接帮助 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应对能力 • 协调关系 协调案主与公私组织机构间的关系 • 影响政策 联系人与组织,帮助获得资源机会
案例1
分析思路图:
(2)社会工作基本步骤
• • • • 研究问题和情境 选择介入的目标 制定具体的计划 实施实际的介入 向个人提供咨询 协调、沟通组织 影响其改变政策 • 有序地结束介入
•
心理层面
人的潜意识、感觉、认知、情绪、需要、 态度、意志等心理过程,也是人类行为的 重要动力。关于人类行为的心理层面,精 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 学和人本心理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刻 分析。
• 社会层面
• 从社会的角度看,人类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扮 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系统中, 社会系统的时空结构作为一种基本框架从纵向和 横向两个维度确定了个体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位 置,这个位置规定着人类行为的形态和发展。 从时间上说,自然时间节奏和社会时间安排叠 加在一起,共同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 从空间上说,物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共同影 响人的行为。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级优秀课件
(1)基本需要:身体健康和自主 (2)中介需要: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的自主的产品、服务、
活动和关系的特性。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根据起源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根据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根据需要的迫切性: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p56)
改革开放后,中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价值观念 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但是,尊老爱幼仍被视为 美德,不孝敬老人仍为世人所谴责。这体现了社会环 境的()。 A.多样性 B.滞后性 C.动态性 D.稳定 性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社会环境的特点。社会环 境体现为静态和动态的相对统一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相 对稳定的,如文化代表了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与意义体 系,超越了一定时空其他如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学 校家庭单位,对个体而言都是相对稳定的存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3)行为适应性标准 (4)个体主观体验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p58)
(1)适应性 (2)多样性 (3)发展性 (4)可控性 (5)整合性
(四)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第二节 社会环境(p58)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P54)
1. 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要层次论(20C50‘s)
人类的需要依照由低到高的递进顺序分为若干层次,层次越底的需 要,其强度越大;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强度越弱。只有当较低层次 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广义:内外部反应 狭义: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者:S—R 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B=f(S.A),B是行为变量,S是情境变
活动和关系的特性。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根据起源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根据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根据需要的迫切性: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p56)
改革开放后,中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价值观念 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但是,尊老爱幼仍被视为 美德,不孝敬老人仍为世人所谴责。这体现了社会环 境的()。 A.多样性 B.滞后性 C.动态性 D.稳定 性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社会环境的特点。社会环 境体现为静态和动态的相对统一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相 对稳定的,如文化代表了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与意义体 系,超越了一定时空其他如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学 校家庭单位,对个体而言都是相对稳定的存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3)行为适应性标准 (4)个体主观体验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p58)
(1)适应性 (2)多样性 (3)发展性 (4)可控性 (5)整合性
(四)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第二节 社会环境(p58)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P54)
1. 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要层次论(20C50‘s)
人类的需要依照由低到高的递进顺序分为若干层次,层次越底的需 要,其强度越大;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强度越弱。只有当较低层次 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广义:内外部反应 狭义: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者:S—R 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B=f(S.A),B是行为变量,S是情境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
创新与变革
要点一
总结词
创新和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个体应对社 会变化的积极方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创新和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个体应对社 会变化的积极方式。个体通过创新和变革来适应社会环境 的变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创新和变革不仅体现在科 技、经济等领域,也体现在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个 体通过创新和变革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提高自身素质 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家庭环境
01
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习
惯、价值观和人格发展。
02
家庭结构对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大家庭等)会对个体行为产
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能更独立自主。
03
家庭教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如专制、民主、放任等)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民主教
文化传承对行为的影响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例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 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3
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反 作用
REPORTING
社会规范与制度
社会规范
人类行为通过形成和遵循社会规范,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它们约束和指导人们的行为, 维护社会秩序和平衡。
群体行为案例
总结词
群体行为案例主要探讨群体内部的行为特征 、互动方式和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详细描述
例如,一群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一项公 益活动,通过集体行动影响社会观念;另一 个例子是某个行业内的企业合作形成寡头垄 断,共同控制市场价格。这些案例有助于理 解群体行为的规律、社会影响和潜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Reiss
➢ 李增录
➢ Orthner
长期承担的社会责任
➢ 就业
➢ 家庭责任
➢ 公民责任
道德发展和家庭关系
➢ 道德发展达到原则期
➢ 家庭关系
成人行为和社会
环境 社会环境和问题
(21-40左右)
婚姻 就业问题
漫向结婚
漫向独身
推力
拉力
推力
拉力
父母施压反对 父母赞成
在两性关系中受限制 事业机会
社会工作课件之人类行为和社会环 境
目录二
儿童行为和社会环境
三
青少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四
成人行为和社会环境
五
中老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人类行为
一般定义:行为乃个体面对环境而作的反应。 狭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 广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 状况、价值观和态度。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社会环境
组成――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等。 要素――价值判断、行为规范、社会期望、角色期盼?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必须适应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的规则 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个人受环境影响会有所行为, 社会领袖或许多人的一致行为也会创新或改变环境。
➢ 20多岁身心发展成熟,最佳时段。 ➢ 25-26岁,身体发展、动作能力及速度,智力发展
到顶峰。
➢ 心理发展也已经较前进步,逐步可独立生活。
➢ 会有成长的喜悦。
Hurlock成年期的发展特征
➢ 生殖年龄
➢ 问题多多的年龄
➢ 稳定下来的年龄
成人行为和社会
环境 行为发展理论
(21-40左右)
交友、婚姻、社会化 ➢ Erikson
中老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老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45左右到65岁、65岁 +)
问题与对策 ➢ 问题 - 长期病人缺乏疗养机构、医疗和照顾者
- 退休后角色、收入的适应
- 配偶疾病或死亡的调适
➢ 对策
- 福利法应该前见、全面、动态
- 鼓励子女奉养父母
- 多举办老年教学和训练项目
谢谢观赏!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行为科学解释:适应性的,是人类动作的方法; 适应环境要求,并满足自己要求。
社会学的观点:外在行为是其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现。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人类行为
本文定义:是人类根据其价值观、态度,产生某些作为以适 应环境、满足需求。
特征――适应性的 种类繁多及多变 动态 可控制或可训练的 发展性的 是心理、生理和社会性的整合表现
对成功人士的不少方面予以负面评价
总体而言,正常青少年对成功人士仍持相当的肯定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社会环境和问题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社会环境
后期为18-20岁)
家庭
学校
问题
社会
➢ 学业不良及逃学
➢ 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妈妈
➢ 心理失调及精神病态――可采用肌肉松弛法、系统减
敏法、训练
➢ 犯罪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儿童行为(6岁-性成熟)(小学)
发展工作和行为 - 学习各课程的知识和技术 - 社会化 - 其他 游戏――与课程同等重要 - 游戏的功效 - 游戏的指导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社会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一般社会环境 - 双薪核心家庭 - 生育率低 - 社会富余 不良的家庭环境 - 两极化 - 虐待儿童 - 离婚家庭 - 社区环境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对策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学校辅导室为主,结合相关机构人物力,形成网络服务, 共同为其及其家庭服务。 改善学校及社区环境
执行青少年保护法
加强家庭和学校和联系。
成人行为和社会 环境 任务
(21-40左右)
成人行为和社会
环境 发展特征
(21-40左右)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婴幼儿行为和心理需求(0-6岁)
重要性: - 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时期, - 动作、语言已经逐渐成熟, - 认知、社会化、道德、家庭关系初步形成。 - 如何养育十分关键 婴幼儿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 最重要的需要是父母之爱,尤其是母爱。 - 需要激动 身心发展 - 动作 - 语言及认知 - 社会化 道德和人格发展
离家的需要
成家的欲望
对 一 对 一 关 系 感 到 窒 经验繁多、扮演多种角色
息
害怕独立
同事的榜样
觉得被套牢
自给自足
寂寞
对婚姻的浪漫化
自我发展的障碍
可获得性生活
文 化 预 期 、 社 会 生理的吸引
无聊、不快乐和气愤 令人兴奋的生活形态
化
对单身的罪恶感 情感的依附和爱恋
角色扮演与期望妥协 机动性与变化的自由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预防和矫治儿童失调行为的策略
家庭――亲职教育、家长学校、感情不合者社工指导无使 家庭破裂等。
学校――充实学前教育、修订课程标准、整顿低质量学校、 提高教师资格、学校社工。
社区――净化学校附近环境、净化教师质素、对付不良分 子。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行为特征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 社会环境和问题
中老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老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45左右到65岁、65岁 +)
特征 ➢ 衰退越来越显著 ➢ 心理老化
➢ 角色改变
➢ 个别差异极大
行为理论
➢ Erikson
➢ 年龄越大丧失功能越多
社会环境
➢ 轻视老人,工业社会更深
➢ 不予发展机会,成为依赖人口
➢ 福利不足,且只重身体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家庭关系及社会化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家庭关系——少年 中上阶层 底层家庭
家庭关系——青年
社会化和同僚关系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价值观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由重视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向重视个人价值和能力价值 演化。 对成人的价值观具有批判性
觉得别无选择 安全、社会地位、荣宠、可 与配偶沟通不良
持续的友谊
获得性生活
性生活遭挫折
心理及社交上的自主
缺乏友人、孤立和寂
中老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中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45左右到65岁、65岁 +)
特征 ➢ 身体改变 ➢ 事业成就
➢ 危机失调
➢ 家庭结构改变
行为发展
➢ 利他对利己
➢ 自我实现
➢ 性能力减退
前期 后期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青少年的发展工作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前期 发展 身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来作什么
角色混淆――不清楚性向、本质、长处及缺点、无法准确
制定将来的计划。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认知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Piaget Gui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