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

合集下载

单元检测16: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16: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安徽蚌埠高二期末)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该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属于该时期的中国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解析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知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选A项。

答案A2.(2020·山东济宁高二期末)下表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

据此可知,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目的在于()A.学习致用,以行其道B.有教无类,齐物逍遥C.礼法并施,义以为上D.崇尚官位,致道达仁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孔子教育方针中“以四教”,即文、行、忠、信以及其教育内容,即“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说明孔子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服务,即学以致用,以行其道,故选A项。

答案A3.(2020·辽宁丹东高二期末)在庄子看来,世界上那么多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例如生死、贵贱、荣辱、成败、大小、是非、彼此等等都是齐一且无差别的,“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由此可知,庄子认为()A.万物是道的外化形式B.矛盾对立事物本质同一C.客观事物不存在差距D.要参与到事物变化当中解析“世界上那么多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都是齐一且无差别的”体现了矛盾对立的事物本质上是一样的,故选B项。

答案B4.(2020·江西抚州高二期末)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最终达到殊途同归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有相互融合的特点解析材料“诸子百家……相生……相成”体现了其有相互融合的特点,故选D 项。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3.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

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6.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能力测试一单选题河北唐山丰南一中高兴昌0633001.《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的开篇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之句。

这符合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2.山东曲阜的孔庙有杏坛遗迹(右图)。

元杨奂《谒圣庙》诗云:“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栏。

”“杏坛”典故的起源有可能是A孔子聚众讲学的地方B医家以此自居,对医术的称赞C对封建社会教育最高学府的称呼D新科进士中举后常题名于此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列名言出自孟子的是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于丹的《庄子》心得中说“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

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C兼相爱,交相利D道私者乱,道法者治5.“萧规曹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与这一典故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实行“无为而治”B统治者注重与民休息C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D曹参是个庸才,对当时的状况无能为力6.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史称“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中可能出现的是①“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②“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④“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7.张孝祥词中有“太学诸生推独步,玉堂学士合登仙。

”之句。

其中的“太学”A开始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的古代最高学府B教授诸子百家学说C只有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才有资格入学D不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8.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一、选择题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2.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

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 )A.知行合一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实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3.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4.《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5.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6.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D.提倡百家争鸣8.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

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答案 A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正确,B、C、D错误。

2.(2017·洛阳高二检测)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仁者爱人、兼爱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D.克己复礼、非攻答案 B解析孔子出生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阶层的利益,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社会秩序,故B正确。

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答案 C解析题干引文出自《老子》,认为人们应少私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样才能实现对天下的治理。

4.(2018·济南高二检测)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

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 B解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学说不涉及仁,故A错误;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他所提倡的“兼爱”思想体现了“群体的仁”,故B正确;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倡仁义、王道,但未从群体的角度看待仁,故C错误;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不涉及仁,故D错误。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A.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继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①兴办太学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高一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诸子百家的社会宗旨是()①发展学术②驳斥他人③传播文化④批评时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孔子主X社会和谐,墨子主X“兼爱”“非攻”,孟子主X“政在得民”。

这些主X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3、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孔子认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因而在政治上主X()A.“有教无类”B.“为政以德”C.“节用而爱人”D.“克己复礼”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 因材施教,主X依对象而进行教学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6、“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X以“法”治国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道家思想最受欢迎 B.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10、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X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孝为“天经”、“地义”④仁、义、礼、智、信⑤夫为妻纲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①民贵君轻②天人感应③心外无物④君权神授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单选题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

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

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

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要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适合借用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哪个理论A.无为而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 D.以法为本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从西汉至明清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

由此可知,宋代理学A.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B.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C.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 D.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 D.考据学7.宋以前的画家评价一幅画一直以画工、技法为评价对象,而到了元明时期,品画标准已经用人品代替画品,注重画家的德行,画作的风格也从写实走向写意°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经济的发展 B.宋明理学的影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绘画技巧的演变8.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检测(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2.“在战国时期,他……提倡建立仁慈、仁道的政府,认为统治者应该减轻赋税,避免战争,支持教育,鼓励和谐与合作。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3.战国时代,儒家学者“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但是,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对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人来说,儒家学者的积极实践活动只是在浪费精力”。

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们()A.坚决反对一些人对儒家的贬低B.为提高儒学学者的地位积极努力C.对儒家学者们的实践并不支持D.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4.《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法治建设D.礼乐秩序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6.汉武帝“并非一位儒家学,也并非是一位非常笃信儒学思想的人”,但他对儒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①构建新的儒学思想体系②独尊儒术③设置太学和五经博士④把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科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他所说的“道”是指()A.世界的本原B.封建的根本法则C.君主的权力D.自然的运行规律8.有学者在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9.某理学家“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定为‘四子书’,退五经而进四书,实是当时学术界的空前创举”,该理学家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0.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1.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3.荀子说:“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4.《春秋决事比》中有一个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5.“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6.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①黄宗羲“工商皆本”②陆九渊“心即理也”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点的是()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B.“天下为主,君为客”C.“经世致用”D.“天地之化日新”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完整资料).doc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3.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B.维护奴隶制度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D.主张“百家争鸣”4.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5.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6.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制天命而用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C.“三纲五常”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8.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A.儒家、墨家B.道家、法家C.法家、儒家D.道家、儒家9.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0.读图,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11.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迷信崇拜C.主张学以致用D.抨击腐朽统治13.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A.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1、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17·肇庆模拟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表达了()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3、明代王阳明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A、道家的“无为”B、儒家的“仁”C、佛教的禅宗D、“天人感应”学说4、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因为他()A、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B、否定儒家思想C、否定孔孟学说D、否定封建专制制度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表达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能力提升6、2017·莆田模拟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读圣贤书7、2017·南京模拟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那么需说先有是理。

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那么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8、2017·洛阳模拟“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1、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17·肇庆模拟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表达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3、明代王阳明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A、道家的“无为”B、儒家的“仁”C、佛教的禅宗D、“天人感应”学说4、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因为他( )A、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B、否定儒家思想C、否定孔孟学说D、否定封建专制制度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表达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能力提升6、2017·莆田模拟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读圣贤书7、2017·南京模拟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那么需说先有是理。

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那么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8、2017·洛阳模拟“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不应分类别3.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B.维护奴隶制度
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主张“百家争鸣”
4.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5.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6.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制天命而用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8.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A.儒家、墨家 B.道家、法家 C.法家、儒家 D.道家、儒家
9.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读图,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11.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迷信崇拜
C.主张学以致用
D.抨击腐朽统治
13.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
A.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C.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三人都尖锐地揭露道学家是“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14“.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想命题的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共40分)
1.(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9月28日为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

除山东曲阜外,还有我国上海、浙江衢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香港、台北及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都举行了祭祀活动。

中央电视台从当日上午8点开始首次对“2005全球联合祭孔”进行现场直播,直播以曲阜为主会场,中间插播其他地区祭孔的场面,祭孔成为了全球一大盛事。

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同时进行,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国际儒联、中国孔子基金会等主办。

材料二选自山东曲阜祭孔主会场的一幅画面
材料三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专电(记者董学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一说为什么全球会有这么多的国家与地区联合祭孔?(7分)
(2)材料一中说到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主办方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参与主办?(7分)
(3)据材料三,你认为国际“孔子教育奖”的设立将会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6分)
2.(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4分)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8分)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8分)
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4分)(1)原因:①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孔子的思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2分)
②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

而孔子提出“和为贵”,
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分,此问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皆可。

)(2)原因:①孔子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的推崇者,他主张“和谐”、“和睦”、“和平”,强调“和合之境”、“和而不合”。

(2分)②“这种倡导的人类和平思想,与联合国倡导的世界和平理念不谋而合。

(2分)
(3)此问答案是开放性的,如可以答:会让全球掀起新一轮学习传统儒家学说的高潮或者对进一步传播孔子思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或者有利于儒家思想给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等等。

(4分)
27.(10分)(1)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

(1分)
材料二: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是天下的大害。

(1分)
(2)董仲舒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

(2分)
(3)董仲舒的观点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2分)黄宗羲的观点在继承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2分)
28.(12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是诸家之一。

①创立:春秋时由孔子创立;(2分)②发展:战国时期,由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百家中著名的一家。

(2分)
(2)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沉重打击和排斥。

(2分)
(3)西汉:董仲舒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学说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分)
(4)宋明时期,经朱熹和王阳明的发展,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和心学,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

(2分)
(5)明清时期:经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的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其正统地位受到批判。

(2分)
29.(14分)(1)态度: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分) (2)具体阐述:①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提
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2分)
②顾炎武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2分)
③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

(2分)
(3)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分)
(4)积极作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民为主”,具有早期启蒙的作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2分)它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当时是进步的。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