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_杨学利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_杨学利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_杨学利

Vol.28,No.10October,2010

第28卷第10期2010年10月

情报科学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杨学利1,2,张少杰1,古安伟1

(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5;2.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5)摘

要: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和保障体系。它通过

高效的供给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农业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本文在明确了农业创新过程的基础上,按照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终端服务三层技术架构搭建了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关键字: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10)10-1501-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YANG Xue-li 1,2,ZHANG Shao-jie 1,GU An-wei 1

(1.School of Managemen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China;2.Jili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Changchun 130025,China)Abstract:T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is a highly opened system which provides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security for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mproves the innovational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optimalizes the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al resources in agriculture,and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formation in innovation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hich provides informational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ffectively.Based o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latform of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according to the three-tier technical architecture which are processing,integration and terminal servic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food security;agriculture;science technology mnovation;information service

收稿日期:2010-09-02

作者简介:杨学利(1966-),男,吉林洮南人,博士研究生;张少杰(1956-),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创

新与知识经济研究;古安伟(1981-),男,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生.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借助科技信息网络,使用整合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集成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环节中的信息需求,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也需要逐渐完善。如何有效地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功能,为提高农业

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以及和提升农民承接运用科技的水平提供信息支撑,成为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信息服务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

1502情报科学28卷

要源泉,它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采用新的组织方法等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获取潜在的利润【1】。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单包括技术创新,凡是能改变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的行为都称之为创新【2】。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试验开发和研究开发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是创造和应用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采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过程。按照科技创新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农业科技创新分为:农业知识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管理创新三种方式。农业知识创新的核心科学研究是产生新型的农业思想观念,直接结果是产生新的农业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科技的发明、创造和价值的实现,直接结果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农业管理创新则包括对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以及微观管理层面上的管理变革,直接结果是激发农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催化剂,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科技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分散化,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科技培训匮乏,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成效,阻碍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限制【3】。

2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

图1农业科技创新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多阶段构成、多层次发展、多门类总和的动态复杂过程。根据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科技创新各主体间的流动次序,我们将农业科技创新过程分为农业科技需求提出,科技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等四个持续循环发展的过程,如图1所示。

2.1农业科技需求提出

农业科技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提出。第一是政府机构选择配置农业科技需求。由政府相关决策机构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和各项资源现状提出农业科技创新需求,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这种模式的需求通常将产生重大的科技创新,不仅改变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还将引起农业技术体系的彻底性变革,淘汰落后产业,诱致新产业崛起。第二是科研机构及企业市场需求提出的科技创新计划。科研机构及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农业科技实践中根据现有技术的缺陷、农业科技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农业科技需求,并组织技术创新活动。这种模式能够适应农业科技市场的需求,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

2.2农业科技研发

农业科技研发是研究农业新知识,并将农业科学知识、技术,甚至是民间农业工艺融汇到一起形成具有某种功能或用途的农业科技新成果。它是将农业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与农业科技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并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可能。这种农业科技新成果可以是农业生产资料的创新;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同时也可能是一项农业管理制度。

2.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以教育式农业技术推广为主要方式,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农业科技服务,将农业新型科学技术、新成果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过程,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效益的关键。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以及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入新型农业科学技术、新观念、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等,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资本土地利用效率,改变农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是实现农业集约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4】。

10期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503

2.4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是广大农业劳动者认识、接纳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将农业科技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实际效益的活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的作用发挥水平,做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需要明确关键的应用主体、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是专门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他们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应用通常分为科技成果引入、个体间扩散、社区间扩散三个阶段。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过程具有放大性,即科技成果的创新具有持续性,这就使得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效应不断扩大。

3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资源机构型向科技结构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和保障的体系,其构筑的宗旨在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资源供给,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各项创新资源配置,降低各创新主体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成效。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体系的结构建设和平台建设两个方面,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5】。其中,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结构建设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的主体建设和网络建设;平台建设则主要是通过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终端服务三层技术架构来构建。以下我们将对这两个方面的建设详细的介绍。

3.1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建设

⑴主体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来自不同信息服务主体的各种科技信息作为支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主体。按照农业科技知识研发者、扩散者和使用者三种不同的角色,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主体主要包括: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类大学、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农民则属于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的受体。

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是由政府投入并主导开发具有较强公用性质的农业科学技术资源,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知识供给,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创造、提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他们不仅从事具有农业基础性、前沿性、战略型科技创新项目外,而且还通过教授、推广和普及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社会提供大量农业创新人才。农业科技型企业是农业技术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生产和推广的主体。他们了解农业科技市场需求,拥有相关产业的特定知识,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并将其成果市场化。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同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及相关要素市场紧密联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支撑服务,是传播和扩散农业科技创新知识与信息的桥梁。这些中介机构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业创新风险、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还能够促进农业知识、技术、信息、人才和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⑵网络建设。在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主体建立之后,需要构建各个信息服务主体间的网络关系,疏通信息流动的不同渠道。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和信息服务主体间的实体渠道两种网络形式。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需要方便、快捷的数字化信息来支撑,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发布,提供以各创新主体为中心的深层次个性化信息知识服务,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信息的资源共享。除了建立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之外,还应该建立信息服务主体间的实体渠道,弥补虚拟网络渠道沟通交流的不足。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各信息服务主体实体渠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与各信息服务主体建立广泛、紧密的社会关系,促进信息服务主体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使整个创新体系逐渐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建立良性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3.2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平台通过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终端服务三层技术架构,围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创建、采集、整理、服务和保存的整个数字化信息资源生命周期来规划和设计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其信息服务层为信息服务主体和受体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其总体框架如图

1504情报科学28卷

2所示。

图2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框架

⑴信息资源加工。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性、区域分散性等特点,使得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必须对众多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信息资源加工层是将多种分散、杂乱的信息资料按照学科分类、文献类型、数据类型等标准,通过资源创建、收集和过滤,整理为具有固定分类的印刷资料和电子资源,完成对各项信息资源的分类划分,满足系统平台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需求。信息资源加工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文数字化。在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既要完成传统载体上相关文献信息的全文数字化,同时又要引进现有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多途径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6】。

⑵信息资源整合。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是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分类信息资源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通过数字版权管理和对象管理,形成一个便于检索和使用的新型信息资源体系。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整合不仅要将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信息资源类型组织在通用数据库中,便于提供全文检索服务,同时还需要以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结构为基础,应用Web Services分布式计算体系以及基于SOAP协议的网络平台无关性等相关技术,实现跨库检索,保证异构数据库间的透明访问【7】。而对于未能数字化的传统文献资源,可以通过机构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

3、信息终端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信息终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网络数据库平台为基础,通过个性化服务系统、专家系统、多媒体系统和机构协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个性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终端服务包括信息检索、推送、定制、咨询和反馈等内容。其中,信息检索是根据用户的选择,通过检索系统使用户能够快速搜索分布在网络平台上的异构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和功能的一种服务;信息推送是基于信息服务用户的需求特征、兴趣以及信息资源的关联,依靠某种信息工具(短信、彩信、IVR、WAP等)将农业科技信息发送给相关用户群体;信息定制是针对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选择,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定制服务;信息咨询是基于信息网络数据库资源,通过多向互动系统为用户提供信息收集、加工和传递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信息反馈是收集用户对系统输出信息的评价,了解农业科技市场需求,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过程。

4结语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本文在明确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基础上,清晰了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主体,提出了其网络建设内容,并按照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终端服务三层技术架构搭建了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平台。通过完善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资源供给效率,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各项创新资源。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8.2[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49.

3房桂芝,董礼刚.关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5):27-30.

4卢敏.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3-

75.

5毕强,陈凌,韩毅.高校自主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2:45-49.

6Zhang J.,Wong P.,Shou P.Social network ties,prior knowledge,and entreprereurial resource acquisition[R].

Singapore:NUS Entrepreneurship Centre,Working Pa-pers,2005:12-14.

7Hean Tat Keh,Thi Tiryet Mal Nguyen,Hvel Ping Ng.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marketing inform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SM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592-611.

(责任编辑:孙晓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 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 —2—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精)

第3期(2012年3月中国科技论坛-5-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编者按:面对农业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科技创新所涉范围广,需要通盘考虑其战略布局和支撑措施。为寻求更优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部分科技与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杨起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农业的产业形态复杂,涉农行业多样,产业延伸广阔,技术创新体系复杂。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必须跳出狭隘的农业和农业科技范畴来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寻求破解之道。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研究开发,也不能把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简单归结为技术供给不足,而应将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农业面临的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农业创新生态背景下来研究和部署。 必须坚持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从农业科技的三性出发,国家将加大对与农业科技的投入,政府农业科技组织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但是,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产业创新的活动,涉农经济组织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科学家、工程师、农艺师和涉农领域的各类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活的载体,他们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个人属性而是取决于组织属性。只有当科技成果进入创新的经济过程时才体现出实际的经济价值,只有市场中的涉农经济组织才是技术创新的投资、执行和受益主体,政府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承担有限的非市场性的公益服务。在缺乏利益输送机制条件下,它们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而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政府机构则会产生腐败,并对市场主体产生挤出效应,进而破坏整个农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政府科研机构固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然而更为落后并亟待提升的是本应承担起创新主体重任的涉农经济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除了农业技术创新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解读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2012年,是全面完成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发展“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新突破。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科技兴农基础保障 (一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农业科技创新要把保 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在良种培育、地力提升、作物丰产、优质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工储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绿色防控、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农业科研公益性定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

孝感市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

孝感市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

孝感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规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孝发[2010]1号)精神,以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现就加快推动孝感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我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战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2年,全市建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农业决策、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全市“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以“三电合一”为重点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模式,积极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民培训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依靠较稳定的信息员队伍和专家咨询队伍,多形式、多渠道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有效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努

力实现“信息支农、信息富农”目标。 完善覆盖全市的农村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光纤进村达到100%,数字电视信号乡镇覆盖率达到100%,信息服务入户率达到80%以上,信息服务入企率达到100%。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员建设,实现100%乡镇建立门户网站和信息服务站,5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点,并配有专兼职信息员。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龙头企业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设农业基础数据管理体系,新农村“十镇百村”综合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等一批重点工程。孝感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服务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 组建市农业经济信息中心,县(区)农委建立农村经济信息分中心,乡镇设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行政村按“五个一”模式建立完善村级信息服务点。在市级信息中心、县(区)信息分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行政村信息服务点四级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各级组织服务功能,落实责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企业的积极性,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各环节建设,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构建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二)构建全市“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完善全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形成区域内信息汇聚,为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通过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现

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尹艳1,康艺之2,张禄祥2,方伟2,梅盈洁1 (1.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处,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通过分析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对现有创新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未来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原则及基本建设框架,并对相关配套措施予以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创新体系;战略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 (2010)01-0260-03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发展的事实证明,农业科技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后,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刚性制约,农业科技是否能一如既往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领广东农业走新型现代化发展道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否就成为了关键。 1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广东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三大机构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系统。2007年,这三大机构曾在广东联合共建近200家研究基地,开展合作项目达到6000多项[1]。其中农业科研机构7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中科院和国家有关部委驻粤涉农科研机构7个,省属涉农科研机构26个[2]。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广东省农业科研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其中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全国前50名中占10名[3]。此外,广东省内有 4所农业类高等院校、多所涉农院校以及一大批地级 市农业学校、水产学校等涉农中等职业院校专门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播工作。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广东共有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8个;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推广机构55个;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899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6650个,成立了 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2528个,共有会员 89459人 [2] 。在上述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下, 2008年,广东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1.69%,高出全国平 均水平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家禽良种覆盖率达 85%[4]。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与推广应用在全国均处于 领先水平。到2010年,有望实现主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以上,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55%以上[5]。 1.2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复杂性,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有效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一定缺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这三大科技来源之间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与整合,因此造成经费耗散、科研与市场相脱节。这一问题是目前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瓶颈所在。要想突破这一瓶颈,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未来的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必将沿着将农业科研机构、政府和农业企业三者有机整合,发挥联动效应的科技发展道路展开,最终形成由国家、地方、企业及民间研发组织构成的多层次、立体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图1)。 2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2.1建设原则与目标 根据农业部《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报告》、《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中的所提出的自主创新、加速 收稿日期:2009-10-09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B070800050)作者简介:尹艳(1968-),女,硕士,副研究员,E-mail:yinyan 1998@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 图1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1期 260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1. 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roll/201301/2455301.htm(中国证券网) 2.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2006zcfg/html/201209/%7B07B4198D-9A31-48D2-9 C67-B5860A9FBEF3%7D.shtml(《农家致富》2012年第11期) 3.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2006nwkx/html/201202/%7BDCE992A1-4082-4F07-BB25-1BCD67A971D3%7D.shtml(新华社) 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2006nwkx/html/201203/%7B240EC299-7825-4EA9-8 3DE-4FEAFBF01019%7D.shtml(农民日报) 5.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6.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zwllm/zcfg/flfg/201202/t20120213_2480135.htm(国务院办公厅) 7.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zwllm/zcfg/flfg/201104/t20110418_1971041.htm(中国政府网) 8. 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zwllm/zcfg/flfg/201305/t20130527_3474548.htm(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9. 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zwllm/zcfg/flfg/201208/t20120808_2819671.htm(国务院办公厅) 10.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503785622.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实施方案 (2015年) 一、指导思想 “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201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抓住山西农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以我院最新科技成果为技术支撑,以农村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实施载体,结合我省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战略,在节本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引领我省农业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总体目标 项目围绕核心示范上水平,推广辐射上规模这个中心,做到三个结合:高产、高效和节本增效相结合;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相结合;技术进村入户和农民相结合,全面提升山西省农科院服务全省农业的质量和水平。在我省不同生态区域建设农业技术示范样板,突出大面积示范引导,推广一批山西省农科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集成应用一批高产高

效技术,创建一批高产示范样板,造就一支现代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完善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探索一种为全省农业提供全程服务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5个,实施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项目30个,为实现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实施内容 (一)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1.功能定位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要突出技术创新、集成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全面升级,以集成创新与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创新性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要建成我院集新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农艺配套、高产和超高产示范的展示平台;建成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科普示范辐射源;建成集病虫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农业情况调查、农业科技信息发布的前沿阵地。 2.实施内容 (1)适宜当地主要农作物(畜产品)新品种及高效种植模式集中展示(以我院新品种为主); (2)农机农艺配套简约化示范模式; (3)现代农业(设施园艺、蔬菜、食用菌等)高效技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信息工程学院 文 献 综 述 题目:《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姓名: *** 学号: ***********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摘要: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竞争的重要资源。在农业领域使用信息技术,逐 步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对解决“三农”问题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依据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若干理论,对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服务进行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实例,围绕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 关键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正在从传统方式步入现代方式。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在于“能够使农业与其他现代产业稳定在同一个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劳动生产率;并且只有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与其他现代产业相近的水平,农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比较利益差别才能减少,农民才能得到与其他产业劳动者相近的收入,农业才可能成为一个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稳定发展的现代产业”。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使除农业以外的各种产业都在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然而农业在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了。这种状况拉大了农业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差距。同时,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挑战与竞争也日益激烈。但是,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特别是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不高,软件开发研究工作薄弱,农民的文化素质跟不上信息服务的要求。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实现农业信息化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1]。 1.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需要考虑构建主体。目前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仍站在政府的角度,从宏观层面上加以考虑。即政府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体,也是该体系的构建主体。可以从构建原则、构建方法、方面进行[6]。 2.服务体系发展及概况: 2.1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2]。并且能全面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通讯网络技术、3S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智能专家系统等已成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农业信息服务建设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显著标志,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对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显得越来越迫切[5]。因此,农业信息整合成统一的服务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有重大的影响。 2.2农业信息服务 目前对于农业信息服务,还没有统一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农业信息服务,是指对有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白然、经济和社会信 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农业部农业信息中心指出:农业信 息服务是指信息服务机构以用户的涉农信息需求为中心,开展的信息搜集、生产、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刘刚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而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就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要努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进一步取得新进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但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需要相比,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进一步认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领域,形成了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杂交水稻等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对现代农业而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之一,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差距,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不断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要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继续开展农区土地生产力培养、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畜禽科学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主要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及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要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农业主产区、农业院校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及企业,要加强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并力争取得进一步突破。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疫病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农业生物制剂等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在制定实施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在世界农产品和贸易方面,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会提高,对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这些都依赖于

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 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以色列也达到了90%以上,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 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真正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关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只有坚持现代信息服务技术与传统信息服务手段相结合,积极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农业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才能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该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前言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指农业生产中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信息收集与分析、整理加工与应用的一系列过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我国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服务三农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化农业信息的导向作用,培育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业,增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也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但是农民缺乏相应的市场应对能力,这就要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服务,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的引导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由数量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进行转变,同时引导个体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发展特色种植业。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农业信息提供的速度、质量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完备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非常必要。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作用上来看,农业信息是农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业经营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对服务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必要。在当前农业产品处于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国家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传达至农民手中,这种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好坏。从农民经营土地的角度上來看,如何高效的经营现有的土地资源,这就需要及时和准确地农业信息作为支持,所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产业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从农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上看,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全面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障碍显得非常必要[1]。 2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 2.1 农业信息收集系统不断完善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 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

农业科技创新解读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 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 三农” 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 , 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 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 , 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 三 农” 。有效整合国家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财政“ 三农” 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第七章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第七章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一、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涵与科学定位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本研究的理解,对基层、信息、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 (一)基层 关于“基层”的概念有很多说法,本文所指的“基层”是特指在县级或县级以下的行政范围,包括县、乡(镇)、村一级的地区或区域,每一级有其自身的职责。 县级服务机构是农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乡级服务机构是目前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主战场,直接面对农民。村级服务机构利用最方便的网络信息设备为周围农民提供农业市场和技术信息,以点带面。 (二)信息 对信息的描述很多,《辞海》(中国):“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韦氏字典》:“信息是用以通信的事实,是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在本文中信息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影响人们行动和决策的有用的数据。 (三)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的定义有很多提法,但都大同小异,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本文的农业信息是指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一切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等的总称。它包括农业资源信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农业区划等)、农业政策信息(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等)、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教育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人才信息、农业推广管理信息等诸多方面。 (四)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顾名思义,为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或是免费的,或是有偿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必将趋于有偿服务。信息服务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的,根据其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传统信息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传统的信息服务包括图书资料、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音像视听和印刷出版等;现代信息服务一般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所进行的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