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_杨学利

合集下载

酉阳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情况调研论文

酉阳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情况调研论文

酉阳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情况调研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就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广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关键,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创新方向、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和创新人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重大政策措施,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

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繁荣稳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而科技创新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近日,酉阳县农委科技信息培训中心对全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 机构和人员状况1.1 县乡推广机构数量县级种植业5个、渔业1个、农机化1个、其他1个,合计8个;乡镇街道级农业服务中心合计38个。

1.2 管理方式县级推广机构一直隶属县农委直接管理。

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以乡镇街道政府管理为主,即人、财、物和事由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县农委仅负责业务指导。

1.3 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数县级种植业编制数为66个、渔业4个、农机化4个、畜牧业27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为,农业服务中心642个、乡镇畜牧业180个。

合计923个。

1.4 农技推广机构实际在岗人数县级总数326个,其中种植业307人、渔业7人、农机化12人;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431人,共计757人。

1.5 学历及职称在757人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44人、大专学历320人、中专学历182人、中专以下学历11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116人、初级职称以下人数534人。

创新机制 健全体系 开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新局面

创新机制 健全体系 开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新局面

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开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新局面

【期刊名称】《呼和浩特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
设方案,扩大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温室保护地的种植面积.加强了对农民运用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完善了奶牛小区的建设,聘请科技特派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菜农提供可靠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为加速农业和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无
【作者单位】玉泉区科学技术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创新机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J], 管若松;徐望;
2.开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新局面 [J], 无
3.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J], 王剑
4.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J], 王剑
5.创新机制健全网络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J], 邵小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市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天津市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v c r hie t r t eplto ,i o ain e o e sa l a no ain s r iepatr r ic s e nt i a r iea c tc u e, h a r f m f m n r to r s ur e swel si r to e c tenswe eds u s di h sp pe . f m v Ke r y wo ds:a rc lu e;no a in s r ie;e o r e g iu t r i fr to e vc r s u c s m
2 建 立 天 津 市 纵 横 交 错 的 “ + ” 农 技 “ 1 ”信 4 1式 10 息 服 务组织 体 系 信 息 服 务 组 织 体 系 的 建设 要 依 托 政 府 的 主导
党 中央 、 务 院 历来 高 度 重 视 农 业 、 村 和 农 国 农 民工作 , 别 是 进人 新 世 纪 以来 , 特 更是 把 解 决 好 “ 三 农” 问题 作 为全 党 工作 重 中之 重来 要 求 。农业 科 技
“ 1 ” 直 接 面 向“ 农 ” 是 近年 来 涌 现 出 的一 种 10 则 三 ,
维普资讯
天津农业科学
T ni giut a c n e i j A r l rlS i c s a n c u e
・农 业 区 划与 信 息技 术
天津市 农业科 技 “ 1 " 息服务体 系建设初探 1O 信
贾 宝红 , 享 优 , 治 结 合 的 “ 1 ” 业信 息 服 集 10 农
务 模 式 ,从而 建立 建成 服务 网络 覆盖 全市 农业 区县 乡 村 的 、 济 实 用 的 、 益 性 与商 业 运 作 相结 合 的 、 经 公 联 动长效 的农 业科 技 信息 服务 体 系 ,全 面提 升天 津 市农 业信 息服 务能力 和工 作水 平 。

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分析与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分析与研究

石 。文章在 充分 分析农 业科技 创新 与服务 体 系建设客观 需 求与发展 趋 势的基础 上 , 对构 建农 业科技 创 新与 服务 体 系过程 中存 针 在 的 突出 问题 , 重点从 人 才队伍 建设 、 条件 平 台建设 以及 基础 与前 沿科 学研 究 等三 个方 面 阐述 了满足现 代 农业 发展 所 需的农 业
s in e a d tc n lg ,a d ame t h u s n i g p b e n t e p o e s o o s u t g i n v t n a d s r ie s se w x u d d t e ce c n e h oo y n i d a e o tt d n r lms i h r c s f n t ci n o ai ev c y t m, e e p n e t a o c r n o n o h man c n e t Of i n v t n a d s r ie s se o gi ut r l s in e a d tc n l g ei g mo e n a r u t rl d v lp n r m re i o t ns n o ai n e c y tm f a r l a ce c n e h oo me t d r g i l a e e o me tf o v c u y n c u o t e h a p cs u h a o s u t n o u i e e s n e , o d t n n lt r c n tu t n b sc a d a v n i g s in i c rs a c . d we as s e t,s c sc n t ci f a f d p ro n l c n i o s a d p a o m o sr c i , a i n d a cn c e t e e r h An o r o q li i f o i f l

巴彦淖尔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明 、运转商效 的科技 创新 服务 支撑体 系 ,为提 高巴彦淖 农 村 科 技 信 息 服 务保 障措 施
尔市核心竞争力提供 强大动力 。

要加 强组织领 导。建立健 全农村科技 信息服务发
二 是嘤加强农村科 技信息服 务体系平 台建设 ,为农 展 协调机制 。成立 巴彦淖尔市农 村科技信 息服务发展工
农村科 技信息服 务体系建 设将 搭乘信息直 通车 、在
技专家 、科技特 派员和农 村实用科 技人才 等 ,围绕 “ 三 强大信 息链 的拉 动下 ,创 新信息直通 车工程模 式 ,打造 农”问题开展及 时有效 的技术服务 ,及 时解 决通过农 村 成功信 息传播链 ,必将尽 快进入信息化 服务工程 的高速 科技信息服务平 台等收集到的相关技术 、信息需求。
性涉农信 息的服务 。
信息服务发展与市场体系培育的政策措施。优先 支持具有
加强农 村科技信 息服务 的宣传 工作 。加 强对农村科
洪涝灾害 、重大 动植 物病虫害 预报及突发性 疫情等公共 行业带动和经济拉动作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项 目建 设。
技信息服 务价值 和社 会功能 的宣传 ,通过各种媒 体 ,普
信息员公 布等多种预警方 式争取做 到无 盲点覆盖 。其 四 技信 息服务 体系发展 质量 、速度 、效益 的统计指标 ,编 是务实创新农 村科技信息 服务 的宣传渠 道 ,切实有 效地 制农村 科技信息 服务季报 和年报 ,建立 上下衔接 的统计 做好宣传T作。
网络 ,使 统计数据 真实地反 映巴彦淖尔市农 村科技 信息 布 、重大信息披露 制度 ,实行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为促进 巴彦 淖尔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 系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期。
cwr 20 2. 3 ・l农村科技 71 1 O lq I

沛县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与对策

沛县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与对策
生物等食物充足 的优势 , 大力发展 无公
害肉鸭养殖与深加工产品开发, 年宰杀
肉鸭 40 0 万羽 , 年销售收 入 4 0 万 元 , 0 8
建有 无公 害 肉鸭 养殖 基 地一 处 ,采用
级职称 37 6 人。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县 科技人员队伍t呈现出高级人才缺乏 , 串
中低级人才臃肿 , 识结构不合理 的现 知
强有 力的辐 射带 动 功能 ,一 头连 着市 场 , 头连着=家万 户 , 着承前启 后 、 一 F 起
共有 53 1 个。这类形式主要由能人 大户 牵 头 , 民通过 自己组织 , 农 自己管理 , 在
万只以上合同养鸭户 70 带动农户 0 户,
年 获利 80 元 。在 龙头 企业 的带 领 0万 下 ,肉鸭生 产 已经 成为 沛县近 年来 异
对沛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做深
入的调 查 , 出存在 的问题 , 找 对全 县农
25 其中年内新增项 6 家,
目4 家 , 9 销售收 入达 7 . 8
亿 元 , 口创 汇 144万 出 6
业科技 创新 服务 体系 建设 提 出 一些 合 理化建议 , 以期加 快农业科技创 新 , 促
联动引导的枢纽作用 , 架起了农户进入
国内、 国际市 场的 桥 梁 , 农民 生产 经 使
内部提供产前、 产中、 产后系列服务。二 是龙头企业带动型。 全县共有 5 个。 4 这 类形式是以企业为龙头, 组织农户共同 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 , 具有
规模 、 、 品牌 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三是村
沛县 农业科 技创 新服 务体 系现 状
1全县农 口服 务体 系现状 .
统一 防疫 检验 、 统一 产品 销售 , 实现 资

农业科技创新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的构建与优化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构建和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技术支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构建与优化,并提出相关的研究意见。

一、创新体系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构建是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基础。

在构建创新体系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政府投入。

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比例,并建立健全科技项目评估和资金管理制度,增加农业科技研发的社会化投入。

2.加强科研机构合作。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各相关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

应当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联合攻关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与转化。

3.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

农民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他们应当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应当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程度,鼓励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二、创新模式的优化除了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还需要优化创新模式,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成效。

在优化创新模式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产学研结合。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立足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与市场需求。

应当加强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鼓励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2.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如农业科技示范区、科技农场等,为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和便利条件。

同时,还可以建立线上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普及和应用。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不仅仅在于技术的研发,更重要的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应当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鼓励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运作,实现科技价值的最大化。

刍议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的创新

刍议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的创新

刍议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的创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的创新,旨在提高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和精准度,促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对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的创新进行一番探讨。

一、传统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存在着信息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信息准确性低等问题。

传统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更多地依赖农业专家、行政部门和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路径单一,信息准确度和及时性无法保障。

导致农民们短期内难以获取到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和政策动态,限制了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1.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也在不断向信息化方向迈进。

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APP、微信公众号等,将科技、市场、政策等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推广,提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速度。

与此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预测,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预测。

2. 多元化信息渠道除了网络平台,传统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也应该与地方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农业合作社、农业示范基地等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

通过农村电视台、农村广播、农村报纸等媒体,将科技、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传播给农民,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农民参与式推广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模式应该建立农民主体地位,推行农民参与式推广。

鼓励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分享中,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使农民成为信息资源的共享者和传播者,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4. 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民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通过精准的科技扶贫政策、种养殖技术、市场需求等信息,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8,No.10October,2010第28卷第10期2010年10月情报科学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杨学利1,2,张少杰1,古安伟1(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5;2.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5)摘要: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和保障体系。

它通过高效的供给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农业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

本文在明确了农业创新过程的基础上,按照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终端服务三层技术架构搭建了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平台。

关键字: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10)10-1501-04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YANG Xue-li 1,2,ZHANG Shao-jie 1,GU An-wei 1(1.School of Managemen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China;2.Jilin Development andReform Commission,Changchun 130025,China)Abstract:T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is a highly opened system which provides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security for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mproves the innovational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optimalizes the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al resources in agriculture,and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formation in innovation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hich provides informational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ffectively.Based o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latform of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according to the three-tier technical architecture which are processing,integration and terminal servic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Key words:food security;agriculture;science technology mnovation;information service收稿日期:2010-09-02作者简介:杨学利(1966-),男,吉林洮南人,博士研究生;张少杰(1956-),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知识经济研究;古安伟(1981-),男,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生.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借助科技信息网络,使用整合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集成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环节中的信息需求,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也需要逐渐完善。

如何有效地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功能,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以及和提升农民承接运用科技的水平提供信息支撑,成为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信息服务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1502情报科学28卷要源泉,它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采用新的组织方法等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获取潜在的利润【1】。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单包括技术创新,凡是能改变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的行为都称之为创新【2】。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试验开发和研究开发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是创造和应用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采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过程。

按照科技创新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农业科技创新分为:农业知识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管理创新三种方式。

农业知识创新的核心科学研究是产生新型的农业思想观念,直接结果是产生新的农业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科技的发明、创造和价值的实现,直接结果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农业管理创新则包括对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以及微观管理层面上的管理变革,直接结果是激发农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催化剂,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科技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分散化,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科技培训匮乏,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成效,阻碍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限制【3】。

2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图1农业科技创新过程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多阶段构成、多层次发展、多门类总和的动态复杂过程。

根据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科技创新各主体间的流动次序,我们将农业科技创新过程分为农业科技需求提出,科技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等四个持续循环发展的过程,如图1所示。

2.1农业科技需求提出农业科技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提出。

第一是政府机构选择配置农业科技需求。

由政府相关决策机构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和各项资源现状提出农业科技创新需求,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这种模式的需求通常将产生重大的科技创新,不仅改变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还将引起农业技术体系的彻底性变革,淘汰落后产业,诱致新产业崛起。

第二是科研机构及企业市场需求提出的科技创新计划。

科研机构及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农业科技实践中根据现有技术的缺陷、农业科技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农业科技需求,并组织技术创新活动。

这种模式能够适应农业科技市场的需求,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

2.2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科技研发是研究农业新知识,并将农业科学知识、技术,甚至是民间农业工艺融汇到一起形成具有某种功能或用途的农业科技新成果。

它是将农业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与农业科技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并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可能。

这种农业科技新成果可以是农业生产资料的创新;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同时也可能是一项农业管理制度。

2.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以教育式农业技术推广为主要方式,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农业科技服务,将农业新型科学技术、新成果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过程,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效益的关键。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以及农业科技示范户等。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入新型农业科学技术、新观念、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等,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资本土地利用效率,改变农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是实现农业集约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4】。

10期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5032.4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是广大农业劳动者认识、接纳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将农业科技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实际效益的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的作用发挥水平,做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需要明确关键的应用主体、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是专门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他们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通常分为科技成果引入、个体间扩散、社区间扩散三个阶段。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过程具有放大性,即科技成果的创新具有持续性,这就使得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效应不断扩大。

3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资源机构型向科技结构型转变的有效途径。

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和保障的体系,其构筑的宗旨在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资源供给,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各项创新资源配置,降低各创新主体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成效。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体系的结构建设和平台建设两个方面,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5】。

其中,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结构建设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的主体建设和网络建设;平台建设则主要是通过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终端服务三层技术架构来构建。

以下我们将对这两个方面的建设详细的介绍。

3.1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建设⑴主体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来自不同信息服务主体的各种科技信息作为支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主体。

按照农业科技知识研发者、扩散者和使用者三种不同的角色,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主体主要包括: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类大学、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农民则属于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的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