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获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4古代诗歌四首【市一等奖】 次北固山下 (1)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教材解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看见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学会品味诗歌,领悟诗歌主题3.感受诗歌的思乡旋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诗歌内容及领悟诗歌情感难点:掌握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写作背景简介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音乐范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感悟抒情细读揣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作简要赏析。
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⑤太阳冲过黑夜迎来新的一天,春天到来迎来新的一年。
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解体上建立的。
●拓展达理(再度感悟乡愁)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小结主题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些个人发言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个景色深深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湾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4.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对于难点部分,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鉴赏: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如何与诗歌的背景相结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它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这种诗歌形式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传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此外,我还发现,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反思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加强对诗句深层含义的解读,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举例:如“次”、“悬”、“生”、“入”等词汇,在古文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
(2)诗句的深层含义解读: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深入挖掘诗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举例:诗句“潮平两岸阔”中的“潮平”寓意人生的平坦顺利,而“两岸阔”则象征无限的发展前景。
(3)诗歌手法的运用与创作:学生需学会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古文诗歌的创作热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次北固山下》的全文阅读与理解;掌握诗歌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运用,如对仗、夸张、拟人等;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及作者情感;学习古文中的一些常见词汇和句式;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本章节将重点围绕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展开,从字词解释、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作者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精美课件
2 任
格 律
务
常 识格而得名,有五言 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 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 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2 格律常识
题目: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 任
合 作
务
探 究
4 合作探究
问题一
1.结合注释理解 诗意,并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出来。
问题二
2.诗的四联写了 什么内容,四联 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三
3.“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 景象?请简要赏析。
问题四
请从炼字的角度 赏析“阔”和 “悬”。
4 合作探究
含处炼这夜说 的,字两,说 哲并上句江“ 理说的诗春海
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 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4 合作探究
7.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 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早春景色 思乡之情
七
年
级
上
册
谢谢观看 下节课更精彩
问 题 五
。明精在入日
其妙用旧生
蕴之词年残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
2、通过合作与探究,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体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疏通诗意,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具准备:PPT五、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一说起唐朝的诗人,同学们恐怕立马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其实唐朝诗人远不止这些代表人物,还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诗人王湾,虽然王湾留下来的代表作很少,但是他却凭借《次北固山下》在唐代文学界站稳了脚跟,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
2.知诗人解诗题作者:王湾是唐代诗人,诗歌流传不多,但是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解诗题,提示同学根据注释,理解“次”,“北固山",然后明确: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3)关于律诗的文体知识,律诗的特征:共有八句,二,四,六句押韵,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3.诵读诗:听朗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提出要求:大声朗读,正确流利,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读,点名朗读,请同学评价。
4.知诗意根据重要词语解释并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诗句,请同学依次翻译每一句话,最后明确句子的翻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春潮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水面十分宽阔,江上和风吹拂,船帆高高悬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有关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思乡旋律。
3.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2. 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齐背前两首诗。
二、走近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三、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
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四、文体知识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引导学生标注每一联的名称)五、新课学习(一)初读诗歌感受诗韵美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作的思想感情。
朗读提示:“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 /悬"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 /旧年”。
/代表长顿,/ /代表短顿,“阔"和“生”是单音节,语言节奏不能读错。
同时,对仗句上下句的词语音节应一致。
第4课《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师指名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首诗)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的后两首诗歌吧。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1.预学展示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课外查找后两首诗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任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有哪些。
(1)师指名不同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成果。
(2)师总结整理,最后归纳明确。
课件出示: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其诗流传不多。
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写作背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
2.结合资料,疏通诗意(1)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2)师指名生尝试翻译诗歌,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课件出示: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三、朗读指导1.学生听读,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次北固山下》试讲稿(附配套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开阔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三、诗歌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大家能想到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四、初读1.解诗题:“次”:停泊,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题目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
2.点名读,指导节奏:“客路/青山/外"”海日/生/残夜3.主要内容:描写了冬未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这首诗情感真切,意境广阔,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妙(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写了什么内容(“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绿水之间)2.联系自身思考,当你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难以回到家中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想念,怀念)3.设身处地想想,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思念家乡,漂泊无)4.联系下文,哪些意象也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漂泊状态和思乡之情(乡书、归雁)5.指导朗读(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想象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2.“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3.小组赛读。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讲授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时,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们能够轻松理解。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他们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让我很欣慰。他们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和创作背景。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体会到了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如果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主题“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表明他们对古代诗歌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稍显拘谨,这让我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但我也明白,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引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古诗。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素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二)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反复诵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收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作者简介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扫清字词障碍1.全班齐读生字2.古今异义次北固山下古义:停留;今义:次序;等第。
乡书何处达古义:书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3.文言句式省略句:海日生(于)残夜点拨: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行舟绿水前点拨:状语后置,应为“绿水前行舟”。
4.课文朗读,解释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 展现的画面。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王湾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第三首,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全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首尾呼应,对偶精妙,情感真切,情景交融,富有声韵之美。
学习本篇课文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能够背诵和默写全诗。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接触的第一首律诗。
初一学生对古诗的学习虽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和想象力、联想力,但是他们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阅读方法还比较单一,欣赏诗歌时一般只注重诗句的翻译和理解,对字、词、句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很少自觉地采取炼字等方法揣摩诗歌语言文字背后的效果;学生缺乏对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不能较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因此教学这首诗时,老师应带领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声韵美,以读带品、以品悟情,让学生反复琢磨字词的表达效果,结合作者写作时的背景经历,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反复朗读,读准字音,找准重音、停顿,体会诗歌声韵之美,能够背诵和默写全诗。
(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学会运用“炼字"的方法分析诗歌表达效果。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诗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古诗鉴赏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想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想象法: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1.感受诗歌,掌握有关作者王湾的文学常识,了解律诗的文体知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重点)2.背诵并默写全诗。
(重点)3.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今天让我们走进王湾的乡愁。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抒发乡愁的诗词名句呢?@1学生交流。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民歌《悲歌》)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作者简介】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余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开元初年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句理解:如“潮平两岸阔”,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潮水平静时,两岸景色显得格外开阔的景象,从而理解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的心境。
-词汇应用:对于“次”字的用法,教师可通过例句“次第花开”,解释“次”在这里表示顺序、次序,帮助学生理解在诗中“次北固山下”意味着到达北固山下的顺序或位置。
-韵律感知:教师可以对比朗读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平仄变化带来的节奏感,如“海日生残夜”中的平仄对仗,通过听觉体验来理解韵律。
-词汇掌握:学生需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组,如“次”、“固”、“潮平两岸阔”等,并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
-韵律分析:学生应学会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并能背诵全诗。
-意境欣赏:学生需学会通过分析诗句,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色。
2.教学难点
-情感把握: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具体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体会。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本诗,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审美情趣。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文化底蕴、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的新时代学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次北固山下》全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王湾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歌的主旨。
-词汇应用:对于古汉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常见的字词,教师需通过实例解释其用法。
-韵律感知:对于韵律的感知和识别是学生的另一个难点,教师需要通过朗读示范、音乐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辨识古诗的韵律美。
-意境领略:学生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诗句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体味诗歌意境,领会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次北固山下》(板书)。
二、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沧,是暗绿色。
“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
(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
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
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 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古代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游走在外的人很久才能回一次家,于是,思乡便成了旅人们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大主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一同去感受王湾的思乡之情吧。
(二)检测预习:1、解题: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3、诗歌常识:(1)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近体诗。
(2)古体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并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绝句是四句两联,律诗是八句四联。
(3)律诗的特征:共有四联(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四、六句押韵。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三)整体把握: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朗读环节。
1. 一读正字音。
2. 二读正节奏。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自由朗读。
4.齐读课文。
5.三读,译读全文。
译文: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四时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古诗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诵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想象描绘诗歌中的情景之外,还要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中传达出的不同乡愁,探寻乡愁不同的原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疏通诗意、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词名句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是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千年之前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吧。
【走近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背景资料】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程内容
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学科
语文
一.微课设计思路
首先选择一节适宜的课程,依据学习者特征及教学重难点等、教学目标等做好教学设计,收集相关图文以及素材,制作课程演示文稿,然后采用工具对演示文稿进行播放录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将尽未尽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说说这两句在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蕴含的哲理。
炼字、哲理:“生”“入”二字运用拟人,使“日”和“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体会诗句中“平”“阔”“正”“悬”四字的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尾联诗人运用设问修辞,自问自答。诗人离家日久,想到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以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乡愁
悟诗情
通过对本首诗的分析,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壮阔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深深地思乡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中,对古诗歌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赏读诗歌的能力较弱。
通过朗读法、联想法等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
3重点难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曹操和李白的诗歌中感受到了他们的雄心壮志和同情关心友人的真切感情。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湾的脚步,感受在那个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就不得归的时代,诗人
产生的思念故园之情。
二、解题
1、次北固山下,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
座山下停泊,被秀美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这首乡愁诗。
2、作者简介
三、诵读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诵读。
四、感知诗歌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 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2、研习诗歌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
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
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赏析。
3、思考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
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
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诗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作业
请将这首诗改写成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