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合集下载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我们越来越需要了解和学习传统哲学思想。

朱熹是中国传统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留下深远的影响。

其著作《朱子语类》是朱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本篇文章将分享三个教案,以探索如何在高二选修课程中教授《朱子语类》。

教案一:《朱子语类》入门目标:了解《朱子语类》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思想步骤:1.引入:介绍朱熹及其学术思想,如朱熹思想的来源、特点等。

2.重点讲解:将学生引导钻研《朱子语类》第一篇《杂言》。

讲解其中的主要脉络和关键思想:物我两忘、格物致知、致良知等。

3.活动:请学生自行挑选一段《朱子语类》的内容,并针对其主题写出个人见解。

4.总结:让学生讨论和分享各自的见解,进一步理解朱子思想的实质和精神内涵。

教案二:探索《朱子语类》的理论体系目标:了解《朱子语类》的整体理论框架步骤:1.引入:让学生从“物我两忘”、“格物致知”、“致良知”等关键词入手,梳理出朱子思想的总体框架。

2.重点讲解:将学生分小组研究某一篇《朱子语类》,深入探讨其中的主要思想和相关理论,如人性论、教育论等。

3.辅助材料:请学生阅读相应的论述和历史背景资料,以更好地理解《朱子语类》的整体框架。

4.总结:各小组向全班介绍其所研究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朱子语类》的理论体系及其最核心的思想。

教案三:运用《朱子语类》中的思想进行创新目标:巩固并运用《朱子语类》中的思想进行创新思考。

步骤:1.引入:让学生了解朱子学派的后继者及其对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解读和发展。

2.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朱子思想和现代社会相结合,包括如何应对当今社会的困境和挑战。

3.活动:让学生自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朱子思想进行思考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例如如何应对当今社会的道德缺失、个人主义等。

《朱子语类》三则 精品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 精品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目标】1.读懂原文。

2.把握朱子思想。

3.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

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对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1 / 7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设计

《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设计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读《朱子语类》三则中的第一则,讨论并把握朱熹关于读书的方法问题2、研读《朱子语类》三则中的第二则,讨论并把握朱熹在天理和人欲问题的思想。

导语: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屈原洞中苦读,梁代刘绮燃荻读书,汉末李密牛角挂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司马光警枕励志,陆游书巢勤学,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儒学大师,领悟他关于读书方法、为人处世、天理与人欲问题的一些精辟教诲作者介绍:1、朱熹,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对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教学过程:一、迎接挑战(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第一则实词1、数过:2、略晓:3、厌:4、着意:5、得趣:6、愦愦:第二则实词1、芜秽:2、交战之机:3、战战兢兢:4、仁:5、自家:6、大段:7、以为:二、合作探究第一则: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明确:精读,反复读,深思,不贪多,要勤奋。

只有通过精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还特别指出不好的读书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三、合作探究第二则:1、文中的“大路、小路”各喻代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用原文回答,并作简要解释)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3、本段引用曾子的话,有何目的?四、理学的发展概况五、拓展训练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7《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7《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7 《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子语类》的内容和意义;2.学习朱子的思想,掌握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3.形成学习经典、领悟人生的意识和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选读《朱子语类》三篇:(1)《知识解如(上)》、《知识解如(下)》主要内容:注意名实关系,善于比喻,以辞达意,宜知所养。

学习任务:① 速读全文,初步了解朱子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② 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中重点词汇、成语和典故;③ 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并解释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格物致知》主要内容:格物,即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观宇宙、人生;致知,即求知识和真理。

学习任务:① 快速浏览全文,寻找文章的重点和主题;② 仔细阅读,理解朱子的格物与致知思想,分析文章中的论证过程;③ 在课堂上进行感悟交流,探讨格物致知的影响和意义。

2. 思想解读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探究朱子思想的根源和内涵。

学习任务:① 详细了解朱子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典故;② 总结朱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和思想体系;③ 对比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朱子思想,思考现代人应该如何实践朱子思想。

3. 课外拓展1.研究《朱子语类》中的其他篇章,加深对朱子思想的理解;2.到图书馆或者线上搜索相关资料,对朱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3.听取文化名人或者专家学者对朱子思想的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在阅读文本和分析思想过程中,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拓宽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堂演讲分组设计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就朱子思想的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了解朱子思想的实质,例如:出门考察,实地观察,回报家乡等。

四、学习评估1. 课堂测验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培养的文化素养进行检测。

《朱子语类》教案-v2

《朱子语类》教案-v2
以经典解释经典,补充学生知识积累。
结合学生先前所学内容,起到回顾复习的作用。
将所学知识内容引入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写作训练。
针对学生在进行事例分析时贴标签式的写法,有意识提醒学生要进行深入分析议论。
挖掘儒家经典的现实价值
附:作业设计。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结合朱熹对于“天理人欲”关系的论述,谈谈你对这则材料的看法。
议论段落需要有分析过程教学难点天理和人欲概念范畴的辨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法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程引入二天理人欲概念引入展示存天理灭人欲文字请同学谈理解和感受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
教师:王韦授课班级:高三4班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朱子语类>三则》处在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中,单元标题为“天理人欲”,因为对于“天理”和“人欲”的概念范畴极其关系的理解和辨析,应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中国儒家经典思想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这部分内容也对学生梳理先前儒家的相关理论的发展,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起到“瞻前顾后”的作用。此外,朱熹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论述说理过程和方法,也值得我们去仔细体味和借鉴。
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学问”;《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
3介绍“天理”中的“道心”部分:(人性得之于天理,是纯然至善的,但由于气质不同而有差距)
道心乃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恻隐、羞恶、是非、辞逊
课堂讨论。
提炼出朱熹运用大路、小路来说明天理人欲交战的内在逻辑顺序,对事件的天理、人欲极其关系进行阐释。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第一则译文 :读书应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书中的真意。

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

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这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第二则译文:(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

等到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夫。

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

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

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

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

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

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

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

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

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

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第三则译文: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

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个义利之别。

朱子语类教师用讲义

朱子语类教师用讲义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读书方法、理欲问题、义利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3.初步了解宋明理学,既要继承其思想精华,又要批判其僵化、禁锢人性的一面。

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联曰:“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七百年之久。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三,具体研习第一则.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略晓:大略通晓别:另外厌:通"餍",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恁:指示代词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2,分析课文(师设疑)(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朱子认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精思,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

只有通过熟读,才能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义理,领会其真味。

大凡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

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

熟读了,自精熟。

精熟后,理自见得。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zb剖析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zb剖析

本章讨论的主旨是义利之辨,这与前章的理欲
之辨是相关的,也是儒家思想当中重要的问题。 义就是道义原则,利就是利益。重义轻利,是
儒家一贯的立场,也是朱熹在这一章语录当中要 讲明的问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看做是君子和小人的
分界。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 王上》)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zb剖析
儒学大师 朱熹
“饮食,天理也; 山珍海味,人欲也。夫 妻,天理也;三妻四妾, 人欲也。”
孔子——克己复礼
孟子——舍生取义
道德规范——物质欲望
请谈谈你所知道的古
今中外苦读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 学子苦读钻研,博学立身,成就功业。另有屈原 洞中苦读书,梁代刘绮燃荻读书,苏廷吹火读书。 汉末常林带经耕锄 ,李密牛角挂书 ,董仲舒三 年不窥园 ,刘勰佛殿借读,宋濂冒雪访师,司马 光警枕励志 ,陆游书巢勤学 ,顾炎武读破万卷 书 ,蒲松龄草亭路问等苦读精研的故事足以让今 天很少发愤苦读的我们心生敬慕。今天我们走近 一位儒学大师,领悟他关于读书方法、为人处世、
第三则重点字词:
说话:说教 向外:只求表面 剖判:分辨 要求:只要求得 自为己:自己为自己 喻:懂得 为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为人:为了(做给)别人(看)
【 翻译 】第三则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
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 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 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 且分辨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下自己,现 在是要被别人知道,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 孔子说:‘君子懂得是义,小人懂得的是 利。’又说:‘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 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 的是为了(给)别人(看)。’

《朱子语类》三则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朱子语类》三则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3.第3则中,门人向朱熹问的是关于读书的问题,而朱熹回答的内容却是义利之辨,是否答非所问?
4.探讨《朱子语类》的语言艺术。
5.谈谈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建设的今天,应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与“人欲”。
阅读文本,思考讨论
PPT课件展示问题题干
展示点评
参与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作品。点拨明确:
1.并非答非所问。义利之辨关系到读书的目的,与读书密切相关。
独立思考,积极参加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完成学案,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了解
PPT课件展示答案关键词
第二层级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深度探讨
鼓励学生朗读文本,引导学生讨论:
1.第2则中,朱熹认为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关系如何?该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
2.朱熹有关读书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表达的?
朗读文本,思考讨论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版本模块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
课题
《朱子语类》三则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
2
上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老师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积累“过、穷、引、机、流”等文言实词的含义,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2.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3.流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本内容。
4.把握朱熹在理欲、义利、读书等问题上的基本思想,以及李贽赞赏“童心”的原因,并能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
1.第1则中,朱熹讲了怎样的读书方法?
2.在儒家看来,应该怎样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3.除了读书方法,朱熹还教给我们什么“为学功夫”?
朗读文本,围绕问题思考讨论
PPT课件展示问题题干
自我核对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

工作案例课题:《‹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经典文化研读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二年级课时: 2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本文选取其中三则,希望让学生对于程朱理学有初步了解。

在之前我们学过的鲁迅等人的作品中,理学、理学家面常常以僵化可憎的面目出现,但实际上,理学最初只是一种哲学思想,延续了孔孟的学生。

应让学生正确认识理学。

而且本文节选的这三则能容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使用与当时的社会,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要教会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从中读出新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朱熹,初步了解程朱理学关于天理人欲的问题。

2、作为一篇文言文,强化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记识关键词,疏通文意。

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课文的内容,将课文中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思考朱熹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对我们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为高二年级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不太好,阅读量小,并且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懂得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但是,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会让人有意外的收获。

本课选自《朱子语类》,是学生们比较陌生领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将纯理论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举出他们所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陌生的话题转化为他们熟悉的内容,才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展示的是关于朱熹理欲的思想,是可以和学生们现在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又可以作为以后人生的指导,给予适当的引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迷惑,指明未来人生的方向。

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小组内部分工:收集材料、整理归纳、疏通课文、联系实际、成果展示、质疑讨论等。

7《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7《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7 《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I. 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本课程为人教版高中选修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其中一节课,主要教授《朱子语类》中的三则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朱熹思想,准确理解“格言”的含义,并掌握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1.理解《朱子语类》中的三则文章,并表述自己的见解;2.掌握“格言”的含义和应用;3.学会将古代经典思想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II.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教授《朱子语类》中的三则文章:“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何不为”、“不怨天不尤人”,并帮助学生分析其申明的含义,并探讨在现代生活中的适用性。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小组讨论与课堂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老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分析文章中的内容,并同其他组分享。

在课堂互动环节,老师通过提问、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朱子语类》中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于“格言”含义的理解,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适用性。

III.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开始教学前,老师可以简单介绍《朱子语类》的作者——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朱熹,并与学生探讨其思想传承的重要性。

步骤二:核心知识讲解老师将三则文章逐一介绍,并讲解其申明的意义及背景。

并对学生提出问诸如“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认为这个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让学生自由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三: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则文章开始自由讨论,整理自己组内的思考成果,并与其他组学生分享。

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与意见。

步骤四:案例分析老师可以举一些现实或历史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例子中的“格言”内涵,并探究其现实意义和适用性。

步骤五:总结与启示帮助学生回顾前面的教学内容,并给予总结。

同时,要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空间和自己的启示,让学生理解“格言”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朱子语类》三则 精品课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 精品课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目标】
1.读懂原文。 2.把握朱子思想。 3.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教学来自程】一、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
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 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
4/7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在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 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 出抉择时,我们仍须把守住心中道德的底线,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 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正如去年 5 月份的四川地震,8 月份的北京奥运,9 月份的三鹿 奶粉,其中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不齿,也有很多人很多事令我们感动。 4.课文回顾: 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 第二则:天理、人欲 第三则:义、利 四、合作探究 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 欲”? 7 月 17 日报道 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 2226 万元, 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 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该案将择期判决。 今年 1 月 14 日晚,重庆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称楼上房屋严重漏水,而该业主不在家, 保安不能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民警随后赶往这处小区。 警方人士赶到后,发现这户居民的水 管爆了,物管开始处理漏水,民警则发现卫生间有 8 个矿泉水纸箱,用胶带密封着,但被水 浸泡,已经打湿。民警和物管人员帮着把这些纸箱搬到室内干的地方,却发现下方已被泡烂 的一角露出了一扎一扎的红色纸张,里面竟然全是百元大钞,总计为 939 万元。这一案件很 快被移送到重庆市纪委。钱的主人很快明确:它们都属于一位名叫晏大彬的男子。检察机关 查明:晏自 2001 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 2007 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 目中,层层捞钱,63 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 2226 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 入的 20%强。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 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才是朱熹原本的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朱子语类》三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朱子语类》三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

课题《<朱子语类>三则》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过、穷、引、机、流‛等文言实词的含义,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2.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3.流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本内容。

4.把握朱熹在理欲、义利、读书等问题上的基本思想,以及李贽赞赏‚童心‛的原因,并能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

5.通过学习文本,深入理解朱熹、李贽的思想,学会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法: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朱熹理论的明确和补充,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朱熹关于‚天理人欲‛关系的理论;儒家主张‚修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议论段落需要有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天理‛和‚人欲‛概念范畴的辨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苦读钻研,博学立身,成就功业。

另有屈原洞中苦读,梁代刘绮燃荻读书,苏廷吹火读书。

汉末常林带经耕锄,李密牛角挂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刘勰佛殿借读,宋濂冒雪访师,司马光警枕励志,陆游书巢勤学,顾炎武读破万卷书,蒲松龄草亭路问等苦读精研的故事足以让今天很少发愤苦读的我们心生敬慕。

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儒学大师,领悟他关于读书方法、为人处世、读书目的的一些精辟教诲。

二.作家简介朱熹(1130.~1202)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徽州婺源人。

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孔孟是前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是后儒家的代表。

其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朝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曾赴岳麓书院讲学三月,生徒逾千人。

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使‚石鼓有声于天下‛。

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

《朱子语类三则》(上课版)

《朱子语类三则》(上课版)

(2)处
①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朱子语 类》)……的时候 ②愚臣处不讳之朝(《求谏》)处在 ③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的地方 ④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的时候 ⑤处江湖之远(《岳阳楼记》)处于、处在 ⑥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庄子》)交往、相处 ⑦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处置、安排 ⑧幽独处乎山中(《涉江》)居住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 “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 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 精心节选出“四书,并刻印发行。四书后来 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全面控 制了中国封建社会。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 又主持修复岳麓书院,使其成为朱熹讲学授 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盛行,几 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 有关。
①古之学者为人 求学的人 ②只提醒精神 提神醒志 ③天理所在 心之本然 ④寻常遇事时 平常的 ⑤若是中人之资质 天生的才能、性情 ⑥不流于人欲 向坏的方向转变 ⑦须大段着力 仔细地 ⑧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特别需要 ⑨不得苟且放过 随便地 ⑩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无才、无能、不贤、 不正派

其二,景象:一夜的时间里,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 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 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 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 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哲理:人们在读书后,时常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因为积累多了,人会 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读书积累是以贯通为归宿, 而贯通则以积累为基础,这是人们在读书中需要把 握的。人的修养也是一样,往往都有一个由量变到 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 无束,自由自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文化经典研读”《读圣贤书,明君子理: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朱子语类》三则选自于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天理人欲”部分。

出自于先秦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先生的讲学记录《朱子语类》。

三则语录分别围绕读书的方法,天理人欲之间的关系和读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

学习这一课,既可以让学生获得读书方法方面的指导,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了解历史上真正的“理学”与“天理人欲”的观念。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目前已经完成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部分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较好,对于先秦时期的文化也有所了解。

同时《论语》部分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篇与《孟子》部分的《王何必曰利》选篇所涉及到的古之学者的“义利观”也与本文中所提到的朱熹的“义利观”有一脉同源的关系。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朱熹的读书方法并与自己的读书收获相结合。

3、审美鉴赏与创造:由文及己,从中获得启发,在义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朱熹的“天理人欲”思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结朱熹的读书方法并与自己的读书收获相结合。

2、教学难点:由文及己,从中获得启发,在义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设计思路】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找到多则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本次的教学中,打破了教材原有的文本顺序,以“读书”为设计主线,按照读书的意义、读书的价值和读书的方法这一逻辑线,将三则语录连接起来。

因为是学校选择课本之外的选修教材,在课前给学生印发了相关的课文原文,并印制了导学案,介绍文本的相关创作背景和作者朱熹的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播法。

【学习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很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我们已经不记得是什么味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肌肉。

高中语文 7《朱子语类》三则教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7《朱子语类》三则教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朱子语类》三则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

2、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研习第一则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

(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两者选一)1、回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

2、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1、产生时代背景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

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

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

另外,为了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其他学派。

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学术派别,发展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

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

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得到统治者认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学思想。

可以说,理学的整个发展都与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中从学术史的角度赞扬朱熹,说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

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

”这是说,朱熹的学问极其广大,极其精微,是宋代以前百代学术思想的总结。

当时江西的陆九渊,浙东的叶适,他们的学问虽然也很突出,但与朱熹相比,总是有所偏颇。

这个说法虽然是过去学者的评价,多有溢美之词,但朱熹是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地位非陆九渊、王守仁所可比拟,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

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

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朱熹都有注释和研究。

另外,在历史、文学甚至道教典籍方面,朱熹也有广泛的学术兴趣。

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并列,并用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

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重在义理,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李性传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

此外,朱熹还留有《文集》一百余卷,其中保存了他的一些学术论著、讲义、政治文件、序跋、书信以及诗词等。

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这些资料也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依据。

2、发展概况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亲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

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理学发展主要的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

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

四、具体研习第一则。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数(shù)过:几次略晓:大略通晓厌:通“餍”,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2、分析课文(师设疑)(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对你学习的启示有哪些呢?(学生说)然后在轻松的下面两首诗的朗读中结束教学。

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无题【今】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无肉令人瘦,无书令人愚。

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亲。

第二课时一、导入第二则的学习。

一天有人问朱熹:“平时做事时知道哪是天理哪是人欲,可是行动时却往往被人欲引了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样回答的。

二、朗读第二则,多种方式并用(一生读,齐读,自己大声朗读)三、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仁:实现仁德自家:自己大段:仔细以为:以……为四、朗读并思考理解文意(师设题生回答)1、大路、小路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大路:天理小路:人欲“无克己工夫”(外物无官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 2、很明显这一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圣人:自然存天理贤人:先分辩再行动普通人:克制私欲(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

)3、作为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五、朗读二则三则。

第三课时一、导入朱熹的弟子问他:“现在应当读什么书?”那么他是怎样指导他读书的呢?到底应当读些什么书呢?让我们来学第三则。

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切己:切身说话:说教睹:察看剖(pōu)判:辨别,分析喻:明白不肖:不才,不正派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三、理解文意。

1、本则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义利问题2、怎样阐述义利问题的?(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义利来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子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

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

3、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重义轻利”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四、朗读全文,师简单总结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第二则:天理、人欲第三则:义、利五、合作探究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

该案将择期判决。

今年1月14日晚,重庆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称楼上房屋严重漏水,而该业主不在家,保安不能擅自进入他人住宅。

民警随后赶往这处小区。

警方人士赶到后,发现这户居民的水管爆了,物管开始处理漏水,民警则发现卫生间有8个矿泉水纸箱,用胶带密封着,但被水浸泡,已经打湿。

民警和物管人员帮着把这些纸箱搬到室内干的地方,却发现下方已被泡烂的一角露出了一扎一扎的红色纸张,里面竟然全是百元大钞,总计为939万元。

这一案件很快被移送到重庆市纪委。

钱的主人很快明确:它们都属于一位名叫晏大彬的男子。

了检察机关查明:晏自2001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2007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63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2226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入的20%强。

参考发言: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

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

这才是朱熹原本的意义。

朱熹不是教大家不吃不喝,而是为了说明精神的需求最重要,不要为了物质的需求,把精神的需求都废除了。

这和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不因为物质生活低下而放弃理想的行为是一致的。

一个贫困县,挖出大贪官。

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位巨贪,某家刊物还曾专题报道了他的“清廉勤政”事迹。

今天,我们重提朱子的学说,不光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更重要的是,合理继承古人的精神遗产,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当今社会,物质虽然高度丰富了,但一些人仍是欲壑难填,在物质的狂迷中丧失了自己,完全突破了伦理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人欲”无度,“天理”何存?在对待个人获取财富的原则和途径问题上,朱熹倡导儒家“见利思义”、“先义后利”,认为对于“天理之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但不应否定,还应该加以宣传,而对于“人欲之私”的利己之心,则应受到道德和论理的规范和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