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详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详细版

淄博七中王静

【教学目标】

1、利用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文中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理解作者情感,

2、多角度多方法赏析本文语言。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一、导入

杜甫说“春雨贵如油”,那是暖雨的丝丝滋润,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冷雨”,他为何喜欢冷雨?他又从冷雨中体会到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听听他对冷雨的诉说,那种独特的冷雨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

1、全文15段,题目是《听听那冷雨》,哪些段落直接写了雨景,哪些段落没有直接写雨?

(注意每段的起始句及承上启下的句子)

学生速读后做答:写雨——1、5、7、8、、9、10、11、12、13、14、15

未直接写雨——2、3、4、6、

2、未直接写雨的段落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做答:第二段写作者由现实的雨而引起的联想“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第三段写作者的疑惑“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

第四段写文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

第六段写美国丹佛他山的景象

3、这些段落既然没有写雨可以删去吗?

学生自由理解后做结:第二段是由雨引发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的联想(然则他日思夜想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第三段是些因为久离祖国而产生的牵挂,第四段是写文化中的雨(“美丽的中文不老”“一个雨字”),第六段由美国的景象联想到祖国的雨情雨韵的中国,初看不是写雨,而实际是处处写雨,不能删除。

4、概括一下写雨段落的内容,并运用文中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组讨论做结:1、雨季开始春寒之雨——淋淋漓漓淅淅沥沥连思想都潮润润的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凄凄切切一直下着雨

5、听看嗅雨“听”雨——冨于感性空濛而迷幻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

的香味土腥气

7、听雨美感“听”雨——总是一种美感凄凉,凄清,凄楚更笼上一层凄迷摧

心折骨迷失自己

8、屋瓦雨声——清脆可听

9、雨天的屋瓦——灰而温柔低沉的安慰温柔的灰美人

10、岛上听雨——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单调里自有一

种柔婉与亲切似幻似真

11——12古屋听雨——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从少年听到中年单调而耐听回忆的音乐潮潮润润的音乐

13音乐绝响听雨绝响——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14恋爱雨季——凉凉甜甜的雨水有点兴奋

15雨打伞上现实的雨——干干爽爽的白雨变相的自我补偿前尘隔海古屋不再5、补充作者的情况:余光中(1928—),男,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春分之日,清明之前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这些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卷走。

一湾浅浅的海峡,像一柄无情的蓝刀,将我的生命剖成两半,无论我写了多少怀乡的诗,也难以将伤口缝合。无论在内地、香港、南洋或是在国际,我久已被称为台湾作家。但是我同时也是中国人,而且早就是中国人:中国的河山、人民、文化、历史,都是我与生俱来的“家当”,中国的祸福荣辱都是我无可遮掩的“胎记”。然而在今日的台湾,在某些场合,对某些人说来,要做中国人,简直就负有“原罪”。我只有一个天真的希望:”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从母亲到外遇》

6、试着将全文分成三部分并简要概括。

师生总结:1、由雨季开始引发思念春雨引发思念

2、由“雨”展开具体的想像,抒发浓浓的相思

(1)文化文字方面关于“雨”联想(雨的文字)

(2)从嗅看舔等角度写“雨”,抒发了思乡的愁绪(嗅雨、观雨)

(3)从听的角度写“雨”,抒写对大陆生活的回忆与思念(听雨)

3、听不到雨声的失落,把思念沉入心底(雨的回忆沉淀)

7、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念,作者选择了“雨”作为情感表达的依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请大家思考讨论。

明确:“听听那冷雨”中的“冷”,字面上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的外在感受,内在的“冷”则是作者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作者在最后一节写到听不到雨声,作者的心中是失落的,其实更是为25年没有回到祖国的深深遗憾和感伤。

8、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本文如何体现的?

明确:“神”是思乡的感情,在文中的具体载体是“冷雨”,“形”是“听听”,从感觉触觉嗅觉各种角度去“听”。

9、如何理解题目含义?这样的题目有何好处?

明确:听听那冷雨——听我乡愁的诉说,比直抒胸臆更含蓄典雅,也更具体,雨越缠绵乡愁就越多,给人以淡淡的情味,承载起本文的主旨——绵绵不绝的乡愁

10、“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在喊谁呢?

明确: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11、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课堂小结: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