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群体心理授课
社会心理学(6) 群体心理
影响从众的因素 1、个体的方面 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 与群体保持一致 性别差异 此外:自信心,责任感 2、群体的方面 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的规模 群体成员的身份 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 群体的专长 3、刺激物因素
暗示 指人们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发出信息,从而 影响他人,使其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
本章复习要点 1、 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 2、 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3、 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 4、 去个性化 5、 集群行为的特征 6、 在群体中产生去个性化的原因 思考: 你认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突出的优点有哪几方面,突 出的缺点有哪几方面? 你认为务实这一民族性格特点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带 来哪些积极影响,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从中国人民族性格分析,你认为李约瑟难题千年后会 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 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民族性格: 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群体心理特征; 它是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由民 族所处的生活条件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表现出 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一种精神状态。 说一个民族的行为具有某种性格倾向性,只是说 与其他民族成员相比,该民族成员此种取向的可 能性更大一些。 一种民族性格是适应特定条件的结果,孤立看民 族性格无所谓好坏。
第七章 1、 2、 3、 4、 第八章 1、 2、 3、 4、 5、 6、
社会态度 态度的三要素 海德的态度变化的平衡理论 霍夫兰的信息传递理论 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 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 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影响从众的因素 集群行为的特征 去个性化 在群体中产生去个性化的原因
日本人渡边秀方认为中国人:天命、孝道、实利、 自利、保守、形式、文弱的和平主义、差别而又平等、 排外而又同化、文弱而又强韧等。
第八章群体心理PPT
第四为心理隔离阶段
2、群体压力的意义
群体压力约束了成员的异端行为,促使群体成员采取了一致的行
动。群体压力对于群体至少有以下两种积极意义。
其一,就是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行为有助于群体任务的完成即群体
组织存在和发展 其二,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行为有助于增加个体的安全感
四、群体规范的作用
1、它是维系群体的支柱
第二节 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所谓的群体规范就是直接制约个人行为的某个群体所特有的共同观念。
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 正式规范指在正式群体中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非正式规范往往是成 员间相互约定,大家一致同意却没有明文规定 一般的社会规范和反社会规范 群体内大部分规范是与社会主体文化规范相一致的。但是也有些是 反社会规范的,与主体社会文化规范相抵触的
和发扬良好的道德风尚。
如果群体的活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会造成一种压力,个体由此
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就是消极的,甚至是危害社会的。
服从作为相符行为的一种,其积极和消极作用更为明显。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群体成员对领导人物的服从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 群体在统一指挥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家步调一致地为达到群体目标 而实施职责,否则各行其是,只能造成混乱,群体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但是在服从领导或服从权威的问题上,要注意反对盲目服从,对于来自 领导或权威的失掉原则的、错误的命令盲目服从,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 至恶劣的后果。
三、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凝聚力所产生的条件)
1、目标整合 2、志趣相投 3、心理相容 4、互补 5、外界的压力和威胁
第四节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社会影响)
一、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 1、社会助长于社会致弱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一个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群体心理.ppt
生
产
率
高,积极诱导
低,积极诱导
对照组
低,消极诱导
高,消极诱导
工作时间
五、群体分类
• 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大群体与小群体
• 指有着规定的正式结构,其成员有固 定的编制,并占据着所规定的地位, 扮演着安排好了的角色的群体。
• 指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没有明 确的规定,并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 即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而建立 起来的群体。
六、从众(conformity)
指他人从事某一活动自己也去从 事这一活动,按群体中多数人的一致 行为,自己不另搞一套。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 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 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 模仿
模仿再现他人的行为,在集群行 为中大家相互模仿,从而发生共同的 行为。
(四)去个性化
个体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 制,失去了个体感,在群体的保护下, 与群体一起活动,甚至违反在正常社会 情景下的社会准则,事后通常感到后悔, 此现象被称为去个性化。
• 去个性化的研究开始于费斯廷格
美国的金巴多对该问题进行了 深入研究,认为:
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
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活动中, 或者非常熟练的活动中,社会促进 现象显著;
在难度大的活动中,或者正在学 习的,不熟练的,需动脑筋活动中, 可能会产生社会干扰作用。
优势反应强化说: 一个人在动机非常强烈的时候,
其优势反应能很轻易地表现出来, 而较弱的反应则会受到抑制。
优势反应:指那些已经学习和 掌握得相当熟练,成为不假思索就 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性动作。
•
去个性化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8章学生群体心理
文本 自发形成的,它无明文规定,通过
舆论等发挥约束作用,它是学生群 体成员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二)班级群体规范的作用
1.积极作用
维系和巩固群体的纽带作用和支柱作用; 统一认识的标准化作用; 约束引导成员行为的指向作用; 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人格成熟的教育作用,还具有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的保护作用。
消极作用:非正式学生群体成员之间具有重感情轻理智的特点, 因而容易思想和行为产生偏激、冲动和极端,对班集休、学校的正常 活动造成损害。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
(三)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协调
培养坚强的积极向上的学生集体 正确对待非正式学生群体 积极引导,循循善诱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著名心理学家阿希(S. Asch)于1956年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
实验程序: 实验中,共有7名被试,其中6人是实验 者的助手(即假被试),只有一人是真正 的被试,而且总是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回答 。 几个被试围桌而坐,面对两张卡片,依 次比较判断a、b、c 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 线段与标准线段等长。 实验要求被试大声说出他所选择的线段 。 18套卡片共呈现18次,前几次判断,大 家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 试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观察被试 的选择是独立的还是从众的。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
(三)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如何协调 班级群体目标的方向性与合理性。即班级群体目标要符合国家教育方
针的要求,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科学组织班级群体目标制订的过程。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群体目
《心理学X群体心理》课件
群体凝聚力:群体 成员之间的相互吸 引和依赖,形成紧 密的群体关系
群体冲突:群体成 员之间的矛盾和冲 突,影响群体和谐 与稳定
群体认知的表现
群体思维:群 体成员倾向于 接受群体共识, 忽视其他观点
群体极化:群 体成员倾向于 更加极端化地 接受群体共识
群体偏见:群 体成员倾向于 对群体外的人 或事物持有偏
汇报人: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策略:通过群体心 理,成功塑造了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形 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耐克的“Just Do It”广告:通过群体心 理,成功塑造了耐克的“Just Do It”形 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麦当劳的“I'm Lovin' It”广告:通 过群体心理,成功塑造了麦当劳的 “I'm Lovin' It”形象,吸引了大量到 他人情绪的影响
群体情绪具有放大 效应,容易将个人 情绪放大到群体层 面
群体情绪具有一 致性,容易形成 共同的情绪反应
群体情绪具有持 久性,一旦形成, 不容易改变
群体行为的表现
群体决策:群体成 员共同参与决策过 程,形成集体决策
群体规范:群体 成员共同遵守的 行为准则和规范
冲突解决:通过群体心理了解员工的冲突根源,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团队的和谐度和工 作效率
群体心理在营销中的应用
群体心理:研究群体行为 和群体心理现象
营销策略:利用群体心理 制定营销策略
群体影响:群体对个体行 为的影响
群体决策:群体在决策过 程中的作用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对营 销效果的影响
群体心理在营销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群体心理的形成过程
群体形成:个体聚集在一 起形成群体
群体认同:个体对群体的 认同和归属感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8章 学生群体心理
第八章学生群体心理第一讲学生群体心理概述一、教学目标1、识记学生群体的基本概念2、识记学生群体的类型3、了解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群体的基本概念2、难点: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流程:导入根据实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由“群体”引入本章内容——学生群体。
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和找出群体的特征以及学生群体具有的特点。
讲解群体、学生群体和群体心理的概念群体是指人们基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
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体社会生活的重要背景。
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并以此进行共同活动;②群体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其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中;③群体成员心理上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和自己的规范;④群体成员对同属于一个群体的认知,即群体各成员把彼此视为群体中的一员并能区分群体中的成员和非群体中的成员。
学生群体是由若干学生个体所组成的。
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其心理与单独存在时是不同的。
一方面,每个群体的成员都带着自己的个体心理加入到群体中,给群体以影响形成群体道德观等心理经验,另一方面,组合成群体之后的个体心理,失去了单独个体的某种独立性,获得了这个群体给予的共同性或整体性。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共同性心理活动。
如模仿、从众、服从、暗示、士气、氛围、凝聚力、合作、竞争等等。
深化理解研究学生群体心理的意义,区分学生群体的类型,了解学生群体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
研究学生群体心理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 2.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3.有助于搞好班级管理学生群体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依据不同研究目的可把学生群体分为若干种类:(一)大型学生群体与小型学生群体一般认为,3-40人为小型群体,40人以上为大型群体。
学校的班级、团支部、学习小组等都可称为小型学生群体。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八章 群体心理
1、从众现象 •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 力,从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 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这就是 从众现象,或称为从众行为。 • 个人在团体中如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行为表现 符合众所认可的标准,即称为从众。
2 • 小群体成员倾向于通过确定对现实的共同观点 来减少情境的模糊性。
• (2)群体存在着一个结构,比如角色分 工。
• (4)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 某个群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
• (5)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 典型的群体心理,表现在参加群体的成员 的“我们”的情感上,也就是用“我们” 的共同心理构成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构 成。 • 群体心理虽然是由每个成员的心理构成的, 但不等同于个人心理,不是个人心理特征 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成员个人心理特征 的综合和概括,是成员间不断相互作用的 结果。
三、集群行为的理论
1、克特·兰和格莱迪斯· • 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参加者感到打破社会规 范、做出反常行为,会获得在场人的赞许, 同时个人作为群体的一部分做出的反常行 为,可避免责罚。
2
• 集群行为的发生并不仅仅在于情绪感染和 模仿,而是在于参加者的认知,人们认知 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 知觉来代替感情的扩散。
• 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 1 • 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 情感。个体以这个群体为出发点进行自己 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群体的 利益,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 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及 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2、群体认同感 • 群体认同感,即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的现场研究 • 人们一般是按照规范和惯例行事的。 • 2、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3、对实验的分析评价 • 人们不会无条件地服从权威的一切命令。在涉 及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时候,是否服从权威, 绝不单纯地取决于服从心理,而是取决于人的 价值观和政治立场。
管理心理学第八章群体与团队
正式群体
群体
非正式群体
命令型 群体
任务型 群体
兴趣型 群体
友谊型 群体
图 8-2 群体的类型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指由组织产生并且特意用来引导成员完成一些重 要组织目标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是指组织的个体之间自然发展起来的,而且没有 任何管理方面的指导。
8.5团队的性质及其建设
团 队 的 含 义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它的成员有互补的技能并且承诺于一个共同的目标或 一系列绩效目标,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这些目标共同负责。
团队与群体在性质与特点上还存在不少差别,如表8-1所示。
表8-1 群体与团队的对比与差别
绩效依赖 对成果的责任性依赖
群体成员的兴趣 管理的特点
只有团队承诺高,团队绩效才会高,离职倾向才会低,才会产生高的满意感。 此外,要加强团队成员的胜任力。提高团队成员的胜任素质和可预测的团队的 工作绩效。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 (1)团队成员掌握团队合作的知识,其中个体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工作,搞好、 保持成员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 (2)团队成员要关心社交,与人交流以及影响他人; (3)团队成员应该具备集体主义的人格特征。
3.群体结构动力学中的角色是对个体在群体中特定的位置做了细分,群体结 构中不同的内部角色具有各不相同的典型的行为模式;规范是指普遍赞同的 非正式规则,是群体成员的行为标准、准则、群体威望;凝聚力是群体成员 聚拢在一起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即凝聚力群体应遵守群体规范。
4.工作绩效受其他群体在场的影响,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有时绩效会提高,有 时会降低,这称之为社会助长作用。在累加任务方面发生了社会惰性作用, 从事一项任务的人越多,每个人付出的越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 群体归属感 群体认同感 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
哪些是群体?
群体对个人的影响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
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
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 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
三、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社会规范建立之后,对团体中的成员,在行为上具有约束
作用;个人在团体中的活动,如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行为表现符 合众人所认可的标准,即称为从众。
从众行为: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
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所谓:“人云亦 云”“随波逐流”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 注意: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直觉的 心理反应,不能与丧失立场、没有原则这些问题混为一谈。
时间
5.凝聚力的测量
群体凝 聚力
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
=
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数目
B E A
D
C
G
F
H
克尔涅夫的社会测量结果
8 6
7 1
2 3 4 9 11 12 7 2 4 10 14 7
2 5 1
A
12
B
6
3 11 13 15 9
13 5
4 3
10
12 8
10 5 1 9 7 11 3 6 2 8 4
危机是另一个促使人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的因素,
而且常常与模糊情境同时发生。在危急时刻,我们通常
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但我们又 需要立即行动,因此我们就很自然地去观察别人的反应,
然后照着做。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当别人是权威人士时
德国化学家的实验 有这么一个实验:某高校举办一次特殊的活动,请德国化学家 展示他最近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当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的“德 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师里的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向同 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强烈挥发性的液体,现在我要进行 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味道的,
在谢里夫的实验中,被试处于一 种非常模糊的情境中,也许正是 因为对自己的知觉非常不确定, 被试才易受他人影响。如果我们 减小情境的模糊性,还会发现这 种人际影响吗?
10
8
对 光 点 游 动 距 离 的 估 计 ( 英 寸 )
6
4
2
个人
群体
群体 (第三天)
群体 (第四天)
(第一天) (第二天)
2.阿希实验
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是自我怀疑和不愿意被孤立
此时被试需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是不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 的眼睛有问题? 2)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 的判断? 3)在确信多数人作了错误判断时,能否 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结果:
(1)大约1/4到1/3 的被试保持了独立 性,没有发生过从 众行为; (2)大约有15%的 被试,在回答次数 中平均有75%的从 众行为,即每12次 回答中就有9次表现 出从众; (3)所有被试平均 从众行为是34%。
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
的液体挥发……不一会,后排的同学,前排的同学,中间的同学都 先后举起了手。不到2分钟,全体同学举起了手。 此时,“化学家”
一把把大胡子扯下,拿掉墨镜,原来他是本校的德语老师。他笑着
说:“我这里装的是蒸馏水!”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2、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
群体心理三个方面: 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 1、群体:群体:群体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定 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的使有效的 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的 程度,并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准则,指导价值的实现。 社会群体特征:
二、社会惰化(社会赋闲) 社会惰化也叫社会逍遥,是指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 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 象。
产生社会惰化的心理原因有三: 一是在群体状态下,个体的努力是 不记名的,因为所测量的成绩是群体的, 而不是个体的,导致了个体的责任感大 为减少; 二是群体中的成员认为其他人可能 会偷懒,根据公平理论,他们自己也就 偷懒; 三是个体在群体环境中工作时,积 极性和动机可能都不如单独工作时强烈。
4,研究假设:
(1)每个人都可能产生“游动”的视觉错误。 (2)观察者要精确地估计光点游动是相当困难 的。
实验具体程序:(1)让被试坐在暗 室里,(2)在被试前面一段距离处, 呈现一个固定不动的光点,被试会产 生光点在移动的错觉。(3)让被试 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实验结果:被试分别在暗室里单独估 计光点移动的距离时,各人判断的差 异很大。(独立的参照系统)当许多 被试在暗室里一起估计时,差异变量 的很小。(共同的参照系统和准则规 范)
研究目的:在情景明确的 情况下,人是否会发生从 众行为。 被试:共7名(均为大学 生) ,其中6名是假被试, 一名真被试。 实验材料:18套卡片,每套 两张卡片,分标准线段与 比较线段。
卡片
实验情景
(阿希的从众实验)
实验步骤:
1、阿希首先让他们看有标 准线段的卡片,之后再看 有比较线段的卡片,并进 行比较判断。 2、18套卡片共呈现18次。 头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 正确判断。 3、第7次开始,假被试故意 作出错误的选择。
C
5
1
D
6
一家精密电子仪器厂选择了四个装配工小组,其中两个是最差的 班组(A、C),两个是先进班组(B、D)。把先进班组与落后班组比较 后发现,在人际关系方面两种状态的班组存在很大的不同。
对工人进行社会测量分组的结果
指标 一个月内离职工人平均数 (人) 单元时间内的劳动消耗 (美元) 单元时间内的材料消耗 (美元)
(二)群体凝聚力 1.涵义: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 动的心理结合力。 2.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方面 ;成员方面 :
群体规模 加入群体的难度 外部威胁或竞争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群体的成功经验 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呢?
人为什么要从众
(1)获得正确的信息 (2)获得他人的接纳和喜爱
(3)减缓群体压力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当情境模糊不清时
阿希实验
当你不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反
应、适应的行为、正确的观 点时,你将最容易受到他人 的影响。你越是不确定,就 会越依赖他人。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自发形成,人数较少 以共同的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有一定的未明文规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和规范 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成员间有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定的独立性,其行为不受团体所左右。
众从
群体中由于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态度、 立场和信念,转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
(二)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1.谢里夫(M· Sherif,1935)的研 究
谢里夫的研究
1,研究目的:个人反应如何受其他多数人反应的 影响。
2,研究方法:游动错觉 3,研究材料:暗室,发光体(光点)
从众变式
表面的顺从
Myers
顺从是表面的从众,并非发自内心,而且不相信自己 的从众行为是合适的。 内心的接受(真从众) 接受是指行动上和信念上均产生了从众行为。
反从众与独立
反从众:是指故意与团体的行为和准则相对抗,对团体怀有对立 情绪,团体的认同感归 属感很低。
非从众行为(独立):是指个体在团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保持一
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不会去“冒天
下之大不韪”,而只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三)影响从众的因素 1、个体的方面 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 与群体保持一致 性别差异
此外:自信心,责任感
2、群体的方面 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的规模 群体成员的身份 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 群体的专长 3、刺激物因素
3.怎样提高凝聚力群体 满足成员需要 分配公平 良好的气氛 群体的知名度
4.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凝 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 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生 产 率
高凝聚力积极引导 低凝聚力积极引导 对照组 低凝聚力消极引导 高凝聚力消极引导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 作量后,就会明显的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 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 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 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 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
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和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的分类
①正式群体 ②非正式群体 ③大群体 ④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有着规定的正式结构,其成员有固 定的编制,并占据着所规定的地位,扮演着安排好 了的角色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没有 明确的规定,并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即以个人 的喜爱、好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是以间接方式联 系在一起,没有直接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群体。 小群体:是指人数较少,成员间有面对面的直接接 触和互动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