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点是气道高度敏感和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阻塞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及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长期管理非常重要。

治疗策略:1. 确认诊断并评估病情:首先,确诊支气管哮喘是治疗的前提。

医生会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肺功能测试和过敏源检测等。

通过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2. 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了解支气管哮喘的自然病程和触发因素对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针对患者的知识和认知水平,进行详细的教育,包括气道炎症机制、哮喘控制的重要性、合理用药和早期哮喘识别等。

3. 控制触发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往往与特定的触发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识别和减少患者的易感触发因素,如过敏原、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这可能需要患者进行皮肤过敏源测试和室内室外环境调整等。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舒张支气管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抗炎药物(类固醇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以及免疫调节药物(包括抗IgE抗体和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等。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控制水平,医生会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吸入器具和雾化治疗等。

5. 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反馈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改变药物种类和治疗方案,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并避免过度治疗和药物依赖。

效果评估:1. 症状评估:治疗效果的评估应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开始。

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咳嗽、气促、胸闷等,并使用相关的评分工具,如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哮喘日记等,医生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2. 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测试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围绕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以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肺功能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的综合评估。

最新的诊断进展包括:- 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通过进行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测试,如肺功能测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从而确定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鼻子和副鼻窦炎的评估:最近的研究表明,鼻腔和副鼻窦炎症与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很强。

通过对鼻腔和副鼻窦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包括控制症状、预防发作和长期管理等方面。

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和剂量的个性化调整,能够更好地控制症状并减少发作。

- 免疫治疗: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具有潜力。

包括过敏原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方法,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症状。

- 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正不断取得突破,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将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3. 预防和管理策略除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预防和管理策略也是关键的研究方向。

最新的预防和管理进展包括:- 环境因素的干预:最新研究强调了环境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室内过敏原和职业暴露等。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发作次数。

- 运动和身体活动:过去认为运动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发因素,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身体活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是有益的。

运动计划和呼吸锻炼等,可以增强肺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气道高反应性测定、鼻腔和副鼻窦炎的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潜力、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等。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通常基于以下症状
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 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⑴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⑵ 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 容积(FEV1)增加12%以上,且FEV1增 加绝对值>200ml ⑶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 率≥20%。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
0
0
以往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层2)患者首次达到良好控制的周数
使用舒利迭®ACD使患者更早实现哮喘控制
使用舒利迭®ACD使患者应用较小剂量激素即可 达到哮喘控制
0
第1阶段获得良好控制的 患者百分比
未使用激素 (层1)
低剂量 ICS (层2)
中等剂量 ICS (层3)
80%的患者达到指南定义的哮喘良好控制
吸入 2 激动剂前
Volume (L)
(或FEV1增加 绝对值>200ml)
时间 (秒)
01
02
03
04
05
哮喘诊断-肺功能的可逆性实验
哮喘评价- 肺功能指标 (使用峰流速仪)
FEV1 - % 预计值
PEFR- 晨间和晚间值及变异率
诊断哮喘-其它指标
血嗜酸细胞计数 血清 IgE
一般不用来诊断
皮肤过敏原实验 对发现过敏原很有帮助 RAST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42
%
以上的患者从未进行过肺功能测试
45


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用药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用药指南

哮喘的发病机理
气道慢性炎症
变 态 反 响
气道敏感性增强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哮喘的易感人群
哮喘的易感人群
老人
儿童
体弱多病
哮喘的特征
哮喘的病症主要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
节律性
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发作性
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 发作性加重。
季节性
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可逆性
优势
治标
(镇咳、祛痰、平喘)
治本
(提高免疫力)
气片治疗哮喘的四大优势——防治合一
激活
提高
气片
补体C3途径
白细胞吞噬能力 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呼吸道特异性黏膜免疫
有效预防 各类呼吸道
疾病
气片作为平安的免疫调节剂,及早服用,可以有效增强呼吸道免疫功能,减少哮喘、慢支、气管炎的复发。
气片治疗哮喘的四大优势——独家品种
常见的哮喘治疗药物不是侧重于抗炎,就是侧重于病症缓解,真正能兼顾这两方面的药物并不多。
白葡奈氏菌片〔简称气片〕 兼顾预防和治疗气管炎双重功 能, 铲除疾病的同时,还能增强人
气片概述
【商 标】气片 【通 用 名】白葡奈氏菌片 【曾 用 名】气管炎菌苗片 【成 分】白色葡萄球菌、萘奈瑟卡他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
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病症,可有明显 的缓解期,但不能除根。
哮喘日常护理措施
饮食调养
饮食应既清淡又富有营养,不吃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和发物,少吃辛辣厚腻的食品。多吃蔬 菜水果,如萝卜、丝瓜和梨、香蕉、枇杷等。保持每日大便通畅。
注意补钙
钙具有抗过敏功能,哮喘病人可多吃些含钙高的食品。但用海产品补钙时,要注意防过敏。这 在哮喘的护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临床表现
诊 断 标 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两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神经机制 神经因素也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支气管受复杂的自主神经支配.
发 病 机 制
病理
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嗜细胞,噬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粘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基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支气管肺癌 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x线,ct,mri检查或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阴影,肺组织活检也有助鉴别.
01
03
02
鉴别诊断
控制症状
1
保持肺功能正常
2
避免治疗副作用
3
治疗
哮喘的治疗历史
肾上腺萃取物 1900 髓质 皮质 肾上腺素 1904年 氢化可的松 异丙肾上腺素 1940年 倍氯米松 沙丁胺醇 1970年 布地奈德 1980年 沙美特罗 1990年 氟替卡松 1990年 1999 奥克斯都保 普米克都保 舒利迭
概述

支气管哮喘业务学习

支气管哮喘业务学习

03
定期进行肺部功能检查,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4
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 行调整用药量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06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患者教育
教育方式:口头讲解、书 面材料、视频演示、在线
课程等
教育目标:提高患者自我 管理能力,降低哮喘发作
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选择
支气管扩张剂: 用于缓解支气管 痉挛,如沙丁胺 醇、特布他林等
抗生素:用于治 疗细菌感染,如 阿莫西林、头孢 菌素等
糖皮质激素:用 于控制炎症,如 泼尼松、地塞米 松等
免疫调节剂:用 于调节免疫功能, 如环孢素、他克 莫司等
抗过敏药物:用 于缓解过敏症状, 如扑尔敏、苯海 拉明等
抗病毒药物:用 于治疗病毒感染, 如奥司他韦、利 巴韦林等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包括喘息、咳嗽、胸闷、 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和避免过敏原等。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家 族中有哮喘病

环境因素:空 气污染、过敏
原等
感染因素:病 毒、细菌等感

免疫因素:免 疫系统异常, 导致哮喘发作
临床表现
● 发作性呼吸困难:患者在活动或接触刺激性气体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 ● 咳嗽: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咳嗽,多为干咳,部分患者伴有痰液 ● 喘息: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喘息,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 ● 胸闷:患者在发作时出现胸闷,感觉胸部有压迫感 ● 喉鸣: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喉鸣,表现为呼吸时发出类似哨声的声响 ● 面色苍白:患者在发作时出现面色苍白,嘴唇发绀 ● 出汗: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出汗,多为冷汗 ● 乏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乏力,感觉全身无力 ● 头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头痛,多为持续性疼痛 ●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恶心、呕吐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张俊关键词:抗哮喘药;哮喘/病因学中图分类号:R562 250 25;R971 93;R974 3文献标识码:B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20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儿哮喘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

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1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由多种细胞:如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反复。

发生喘息、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的间断性发作。

2相关因素支气管哮喘的诱因、相关因素很多,呼吸道感染、季节和天气变化、食物、家族史及过敏史均有关,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

3哮喘的发病机制可逆性气道梗阻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因为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充满气道而产生。

20世纪60年代认为,哮喘发由Ⅰ型过敏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两大原因引起。

当过敏原与特异性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C、D、E介质,使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哮喘发作。

20世纪80年代,哮喘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已是共识。

目前,人们更倾向于哮喘是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MC)、T淋巴细胞(TLC)参收稿日期:2004 03 06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其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起了重要作用[2,3]。

3 1炎性反应机制目前已知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3 1 1嗜酸性细胞(EOS)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血IL 13升高,它是一种主要由CD4+Th2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2023

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2023

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2023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

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

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一、SAD的评估方法小气道通常是指内径小于2mm的气道,包括传导区和腺泡区。

由于小气道异常不易被评估和治疗,故被称作〃沉默区〃。

目前尚缺乏判定SAD的金标准,临床常用的小气道功能评估方法如下。

1 .通气肺功能测定[5]:SAD的特点是气道过早闭塞,用力肺活量的降低是反映气体滞留的指标。

用力呼气流量(FEF)[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1用力呼出50%和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FEF50和FEF75)]下降提示小气道阻塞。

《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将FEF25~75∖FEF50和FEF75至少两项下降至正常预计值的80%以下作为SAD的判定标;宙6I S近期国内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将SAD定义为FEF25~75%预计值、FEF50%预计值和FEF75%预计值三项中两项及以上小于65%[4]0该法应用广泛,但局限性在于FEF25~75可受肺容量影响,老年人和儿童肺容量受用力不足的影响较大,导致该指标可重复性受限[7]o2 .脉冲振荡法(impu1seosci11ometryJOS)通气肺功能测定中,患者用力呼气后可导致气道张力改变而IOS法是一种在平静呼吸时进行的测试,无需特殊配合且无创、操作简单,能反映整个呼吸系统的小气道功能。

支气管哮喘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导致阻塞和可逆的气流受限。

该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下面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诊断和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诊断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关键在于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1.咳嗽: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表现为阵发性的干咳或带有少量白色黏痰的咳嗽。

咳嗽通常在清晨或夜间加重,并且常常被寒冷空气、运动或精神紧张等诱发。

2.喘息和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气道受到刺激时,会出现哮鸣音,呼气相对较长,并伴有呼吸困难。

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严重者甚至需要应急治疗。

3.胸闷:患者会感到胸部紧束感,伴有不适甚至疼痛。

此外,支气管哮喘也常伴随着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胃食管反流、恶心、头晕等。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或与诱因的关联性较强,则应该考虑支气管哮喘的可能,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

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当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的缓解治疗。

1.控制治疗控制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发作和慢性气道炎症的进展。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1)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LABA是一种能够扩张气道,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

常见的LABA药物包括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

吸入型的用药方式能够直接作用于肺部,起效快,副作用较小。

(2)吸入型皮质激素(ICS):ICS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能够减轻气道炎症和抑制过敏反应。

常见的ICS药物包括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

ICS通过吸入给药的方式,能够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具有很好的局部疗效。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LTRA是一类可选择性拮抗白三烯受体的药物,能够减少支气管黏液分泌和平滑肌收缩。

常见的LTRA药物包括来那度和西酞普兰等。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增加15%以上,且FEVl增加绝对值>200 ml];(3)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分别见附录1、2、3。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

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对其病情进行总的估价,见表1。

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

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GINA2006将5岁及5岁以下儿童的喘息分 为三类: 暂时性早期喘息 持续性早发喘息 晚发喘息(哮喘)
各种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暂时性早期喘息 好发于3岁前儿童,常与早产及父母吸烟有关 持续性早发喘息(3岁前) 有典型的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反复发作 2岁前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岁后多为其它病毒感染 无明显的患者或家族过敏史 大多患儿的症状会持续至12岁
2005年
2006年
获得哮喘最佳控制---
良 好 控 制
完全控制
GOAL
哮喘治疗目标——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
哮喘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2006 GINA:哮喘治疗目标
2006 GINA:哮喘治疗模式
以哮喘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治疗模式
2006 GINA
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
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
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Th1
Th
Th1
Th
正常
哮喘
IFN-
IL-4 IL-5
肥大细胞
IgE
各种炎症因子 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
致敏原
平滑肌收缩,粘膜水肿,粘液腺分泌亢进
哮喘发作
IgE-I型变态反应
IL-5
1
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存活
2
嗜酸性粒细胞碱性蛋白,过氧化酶
3
气道慢性炎症与高反应性
4
IL-5-嗜酸性粒细胞
肺功能检查
01
诊断哮喘
02
哮喘评价 气流受阻导致 的各种症状

支气管哮喘诊断金标准

支气管哮喘诊断金标准

支气管哮喘诊断金标准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金标准是根据国际哮喘管理指南(GINA)所提供的标准来进行诊断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患者必须有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呼吸困难、咳嗽、哮鸣音或胸闷感。

2. 可逆性支气管阻塞:通过进行肺功能测试来评估患者的支气管通畅程度。

通常使用峰流速测定(PEF)或者呼气屏气量测定(FEV1)来评估。

如果患者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峰流速或者呼气屏气量增加20%以上,支持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3.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与气道有关的疾病,例如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疾病或者其他气道狭窄引起的症状。

4. 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过敏史以及症状的缓解与加重情况来确定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确诊支气管哮喘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因此,如若存在疑虑,最好请教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和鉴别。

医学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bronchial-asthma)PPT课件

医学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bronchial-asthma)PPT课件
白细胞介素18 对豚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的实验观察 陈湘琦 林挺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福州 350001) [摘要]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8对豚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 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30只豚鼠随机均分成3组进行处理,分别为哮喘模型组 (A组)、模型对照组 (B组)和 IL- 18干预组(C组)。光镜下检测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及分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中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因子 IL-4、IL-5浓度, 并进行3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豚鼠 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 个数A组、B组、C组分别为(98±58)×106/ L、(12±10 )×106/ L、(29±10)×106/L,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性粒细胞个数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FN-γ和IL-2浓度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L-4浓度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5浓度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IL-18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而达到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哮喘; 炎症; 趋化细胞因子类 Effects of interleukin-18 on asthmatic airway inflamm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uinea pig asthmatic model CHEN Xiang-qi, LIN Ting-ya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Union Hospital , Fu 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leukin-18 (IL-18) on asthmatic airway inflammation. Methods Thirty healthy adult male guinea 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equal groups: asthmatic model group (Group A), undergoing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ovalbumin (OVA) once and spraying of OVA aerosol once a day for 5 days ; control group (GroupB), undergoing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OVA once and spraying of normal saline aerosol once a day for 5 days; and interleukin(IL)-18 of intervention group(Group C )undergoing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OVA once and 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IL-18 on the days 1,3.8,10,15,17, and 19.Twenty-four hours after the final spraying or IL-18 injection the bronch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of the left lung were obtained. HE staining was conducted to the sediment to examine the numbers of eosinophils,neutrophils,and monocytes.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Th1/ Th2 cytokines in the BALF. The left lung underwen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number of EOS in BALF of Group A was (98±58)×106/ 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12±10 )×106/ L, and Group C, (29±10)×106/ L(P < 0.01 and P < 0.05). The numbers of neutrophils in the BALF of Group A was (24±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为气道的可逆性阻塞,临床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

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规范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就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及病因1.1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其特点为可逆性气道阻塞。

主要症状包括喘息、胸闷、咳嗽等。

其病程呈间歇性发作和缓解的特点。

1.2 病因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失常等。

家族遗传性的支气管哮喘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等也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相关。

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2.1 临床症状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喘息、胸闷、咳嗽等,常见于夜间或清晨。

症状有间歇性发作和缓解的特点。

2.2 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是支气管哮喘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一秒容积(FEV1)等指标。

FEV1/FVC比值降低提示气道阻塞的存在。

2.3 过敏原检测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与过敏原暴露相关,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致敏原。

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3.1 整体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要采用综合性、全面性的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减少干扰因素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性治疗。

3.2 控制性治疗控制性治疗旨在控制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

3.3 缓解性治疗缓解性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进行处理,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的使用。

四、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路径管理4.1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为患者提供统一的、规范的医疗服务。

4.2 临床路径的优势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哮喘进展

哮喘进展
11
1.气道反应性测定:
气道反应性:指气道对各种物理、化学、药物
或生物等刺激的收缩反应。 气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
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哮喘的特征 AHR
气道炎症反映
12
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
吸入组胺累积剂量7.8mol范围内FEV1下降20%
者为AHR;PD20-FEV1(使FEV1下降20%所需吸入组胺量)

未将用药情况考虑在内 许多“轻度哮喘”实际比医生及病人认
识的更严重

病人主诉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较低
24
缓解期:
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 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 维持4周以上。
25
哮喘鉴别诊断
26
支气管哮喘
发病年龄 病史 儿童、青少年 反复喘息,个人 及家族过敏史 诱因 过敏原、上感、 运动、天气变化 症状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 困难 体征 呼气延长、呼气相 哮鸣音 缓解办法 吸入β2激动剂 心电图 正常 超声心动图 正常
29
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或气道
腔内生长型肿瘤,可出现类似哮喘症状,肺部可闻
及哮鸣音。
鉴别要点:
* 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
* 咳嗽可有血痰
*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或24小时PEF变异率<20% * 痰中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CT或MRI或纤支镜 常可明确诊断
30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6
X线胸片
7
诊断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
发作时双肺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呼气相为主
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哮喘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组,全世界大约有一亿人患哮喘。

据调查发现哮喘的发病率仍呈明显增高趋势。

有资料表明我国华南地区,12~15岁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从1979年的1.95%增加至198g年的2.5%和1995年的3.47%。

因此,哮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颇受重视,1994年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卫生院共同组织17个国家的专家写了“哮喘防治的全球战略”,指导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我国亦于1992年召开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对哮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等做了决定。

一、哮喘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慢性炎症。

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管阻塞症状。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l(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lPEF)增加15%以上。

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次)>20%。

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PEF最高—PEF最低24小时PEF变异率= × 100%1/2(PEF最高+PEF最低)近年来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存在和严重性的诊断有以下几种,可供临床选择:1、气道反应性测定一般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雾化吸入法或蒸馏水吸入法测定,气道高反应性(BHR)的程度与炎症的程度有显著相关。

棍经抗炎治疗后,BHR可消失或明显降低。

组织胺吸入顺序和剂量顺序 1 2 3 4 5 6 7 8 9浓度(mg/ml) 3.125 3.125 6.25 6.25 25 25 25 50 50吸入揿数 1 1 1 2 1 2 4 4 8累积量(umol) 0.03 0.06 0.12 0.24 0.49 0.98 1.8 3.9 7.8如以组织胺浓度计算,按浓度0.03~16mg/ml,倍倍递增稀释,潮气呼吸,每一浓度吸2分钟,吸完后测FEV1,至FEV1较基础值降低20%,试验终止。

吸入适量支气管扩张剂。

PC 20一FEV1<8mg/ml,或PD 20FEV1<7.8umol/m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2、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呼出气NO浓度。

正常人一般<20ppb,哮喘病人一般达到80ppb以上,且炎症越明显,NO呼出浓度越高,经抗炎治疗后,又明显降低。

3、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测定,在实验性吸入抗原激发试验中,迟缓型哮喘反应的发现及严重程度与血清中ECP浓度密切相关,在运动激发性哮喘亦有类似现象。

血清ECP浓度亦与气道高反应性程度(组织胺激发)呈正相关,因而血清ECP测定是判定哮喘气道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

血清ECP的正常值为6.0ug/L(2.3~15.9ug/L)。

典型支气管哮喘容易诊断,非典型哮喘易被疏忽,致造成误诊,临床需予重视:1、咳嗽变异型哮喘这类哮喘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但按支气管炎治疗效果不佳。

该型哮喘主要症状为咳嗽,多为干咳,或有少许粘液痰,夜间及凌晨发作多,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易诱发发作,有一定季节性。

体查常无阳性体征,肺功能检查正常、胸片正常。

确诊有赖气道反应性测定,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按支气管哮喘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以往常将这型支气管哮喘统称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这类病人常有多年慢性咳嗽、咳痰史,近年来间有发作性喘息症状者,需注意本症可能。

确诊可用24小时呼气峰速PEF变异率。

若变异率≥20%为阳性;亦可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舒喘灵、叔丁喘息)后1 5分钟,FEV1(或FVC增加15%以上为阳性,两项中任何一项阳性都可确诊并存支气管哮喘。

3、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有资料统计约有28%支气管扩张病人合并哮喘,对病人的确诊亦可采用上述同样方法。

4、隐匿型哮喘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虽临床上未发现有哮喘症状,但在接触过敏原或存在呼吸道感染时可出现咳嗽或哮喘症状,有认为这类患者属隐匿型哮喘。

血清EC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值(6ug/L)者易受一些刺激因子刺激而诱发哮喘,所以血清ECP浓度可作为这类哮喘诊断的参考指标。

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因此治疗既要消除哮喘的症状,也要对气道炎症加以治疗,使气道高反应性恢复正常。

(一)治疗中需强调的几个观点1、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抗炎治疗非常重要,只有消除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才能预防哮喘发作;2、尽管多数病人不能根治,但能有效地被控制;3、哮喘反复发作甚至死亡的原因是误诊或漏诊,治疗不当(如过量使用β2激动剂或茶碱,过迟使用皮质激素等);4、设计分级药物治疗,总的原则是用最少药物达到完全控制哮喘症状;5、除偶发或轻症哮喘(每周发作仅一次)以外,加用抗炎治疗较单用解痉剂治疗有效得多。

(二)哮喘治疗成功的标准1、完全控制症状;2、能预防发作及加重;3、肺功能接近正常;4、能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5、避免了药物副作用;6、预防非可逆性气道阻塞;7、预防哮喘猝死。

(三)哮喘治疗药物Ⅰ、支气管扩张剂(1)β2—激动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能可靠地使收缩的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改善气道狭窄,增加通气流率。

常用的β2—激动剂有羟甲异丁肾上腺素(Sulbutamol,舒喘灵、喘乐宁)、叔丁喘宁(Terbutamol,博利康尼),和酚丁喘宁(Fonlterol),作用时间4~ 6小时,对解除急性哮喘症状可为首选药物。

新一代长效β2—激动剂(proeateral,美喘清)作用l 2小时,施立稳(Salmateral)和bamkaiteral,作用长达l2~24小时,适用于夜间哮喘。

有人观察长期规律使用β2—激动剂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细胞并不减少,反而增多;并可能引起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高反应性愈加增高,因此多不主张长期规律用药。

β2—受体激动剂的用药方法,可采用雾化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以吸入法最可取,其优点为高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作用迅速,并可避免全身副作用。

(2)茶碱类含有黄嘌呤基团,有舒张支气管作用。

关于茶碱的作用机岷制,传统概念认为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而起作用,现已难成立。

茶碱的平喘作用可能涉及其它方面,如对腺苷受体的拮抗作用: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

血浆茶碱浓度超过20ug/ml时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下降、惊厥、甚至猝死,并无先兆。

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为6~10mg/KG/天。

静脉推注或滴注仅用于重症,首次剂量4~6mg/kg,维持量0.8~1.0mg/kg/h,安全有效浓度为6~15ug/ml,常规剂量无效或出现副作用时尤应监测。

使用氨茶碱治疗时,要注意其它药物对茶碱代谢的影响,特别是以下药物对肝细胞色素P 450的作用,降低茶碱的分解代谢,如大环内酯(红霉素为主)、氟喹诺酮(尤以环丙氟哌酸)、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及钙通道阻滞剂等。

(3)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品、氧阿托品(Xaitropine),吸入抗胆碱药物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内源性迷走神经兴奋性,阻断因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但不能抑制抗原引起的速发和迟发反应,以及运动后的反应。

一般而言,抗胆碱药物扩张支气管效果较β2—激动剂为弱,起效缓慢,可作为辅助药物,与β2激动剂合用,对支气管的舒张作用明显增强,时间亦有所延长。

本品亦可抑制节后迷走神经引起的粘液过量分泌。

因此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患者。

Ⅱ、抗炎药物目前较肯定效果的抗炎药物有两种:皮质激素及色甘酸二钠。

目前有多种表面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BDP,必可酮)、丁地米松(Budosonide,Bud),氟乐松(Flumisolide)及去炎舒松(Triamcinolone)等。

国外多主张用较大剂量(600ug~1600ug/天),中国人剂量在300—400ug/d亦可有效地控制症状。

色甘酸二钠(Nedocromil),是一种非激素抗炎药,可部分抑制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对其炎细胞释放介质亦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能预防抗原引起的速发和迟发反应,以及运动和过度通气引起的气道收缩。

对部分哮喘患者有效,副作用少,儿童效果较好。

粉剂吸入20mg,每日3~4次,可预防或控制哮喘发作。

Ⅲ、其它药物新一代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如丁苯哌西醇(Terfenadine)、息斯敏(Astemizole)、氮卓司丁(Azelastinc)等及酮替芬(Ketotifen)对季节性和轻症哮喘有一定效果。

有助于减轻症状和预防发作。

环孢霉素、氨甲喋呤和其它免疫抑制剂口服,可减少哮喘患者对皮质激素的依赖性,但应在医生指导和观察下慎重作用。

四、哮喘的分级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哮喘发作症状,可根据不同严重程度,采用分级治疗方案。

缓解期哮喘主要是消失治疗,预防哮喘发作。

一级发作间歇临床表现间歇发作<1次/周,短暂发作(数小时至数日),夜间哮喘症状<2次/月,发作间期没有症状且肺功能正常,PEF或FEV1≥预计值80%,变异率<20%。

治疗只需间歇应用短效β2—激动剂,间歇按需吸入或口服,在运动或与环境中已知抗原接触前吸入β2—激动剂或色甘酸二钠。

二级轻度持续临床表现出现症状≥1次/周,但<1次/日,发作可影响活动及睡眠,夜间哮喘症状>2次/月,PEF或FEV1≥预计值80%,变异率在20%~30。

治疗β2—激动剂与皮质激素合用,吸入皮质激素如BDP 200~400ug/d,效果不佳可加至400~800ug/d,同时按需吸入或口服短效β2—激动剂(每日不超过3~4次)。

三级中度持续临床表现每天出现症状,发作可影响活动及睡眠,夜间哮喘症状>1次/周,每天吸入短效β2激动剂,PEF或FEV1在60%<预计值<80%,变异30%。

治疗皮质激素吸入可增至800~1000ug/L,同时加用茶碱控释剂或长效β2—激动剂,以缓解夜间发作,并按需吸入短效激动剂。

四级严重持续临床表现持续性症状,频繁发作,频繁的夜间哮喘症状,因哮喘使体力活动受限,PEF或FEV1<预计值60%,变异率>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