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随堂提问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土壤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土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课程,主要围绕土壤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土壤”,详细内容涉及土壤的形成、组成、特点以及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知道土壤的形成过程及组成。
2. 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土壤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组成。
教学重点:土壤的基本概念、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土壤样本、放大镜、实验器材、植物标本。
学具:小铲子、小桶、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土壤,观察土壤的外观、颜色、质地等,引导幼儿发现土壤的奥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和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土壤是由岩石、植物残体、微生物等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形成的。
(2)讲解土壤的组成:展示土壤样本,让幼儿通过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残体、昆虫等,了解土壤的组成。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渗透、吸附等特性,让幼儿亲身体验土壤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形成2. 土壤的组成3. 土壤的特点4.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点。
答案:幼儿需根据自己的观察,如实记录土壤的特点。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保护土壤,保护环境。
答案:幼儿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不乱扔垃圾、减少使用化肥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对于土壤教案,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应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点和实际生活经验。
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随堂实验
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随堂实验作者:周革军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第02期实验可以推翻理论,但理论永远推翻不了实验。
——丁肇中实验是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物理基础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
但是,大多数高中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上往往存在很大的误区,很多学生只是埋头于题海,被动地应付考试,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在实验中学习科学方法的意识和激情。
另外,要求大多数高中生能独立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脱离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的实际。
就探究式教学而言,虽然其最终的目标是使得学生可以凭借其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探究过程来获取新的知识。
但是,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过程的体验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
所以要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理念、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必须找到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笔者以为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是随堂实验。
随堂实验也叫边讲边实验、师生协同实验。
随堂实验不再由教师单方面来完成,而是在教师示范的同时,学生也参与实验操作。
因为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更易投入,无论是操作、观察、还是分析、归纳,学生的兴趣将更为浓厚,也更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提升。
随堂实验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它把师生的双边活动按需要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强有力的师生互动,也更多地鼓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随堂实验可以是大面积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操作训练,也可以是演示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细微过程的进一步细致观察。
任何一种只强调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作用的实验教学方式都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事实上,已有不少教师将原有的演示实验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改为随堂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堂实验教学可以根据需要,将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效地混合在一起,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师生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大大改变了学生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被动地位。
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随堂实验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这就使得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可以在随堂实验教学中得以更好地体现。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究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究作者:潘旭艳胡洋罗永斌吕敏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9期摘要: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对全球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章针对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提出“5E”教学模式,结合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现状,对“5E”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优势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案例,对“5E”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科技中的教学进行阐述,为丰富今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案例1问题的提出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正式推行,初中信息技术已更名为初中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信息技术”走向“信息科技”,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时代。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数字化时代,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已然成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要体现“科”“技”并重,从实践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指出要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建构知识,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凸显学生主体性[1]。
这对于《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年版)》内容体系而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可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笔者试图将“5E”教学模式融入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欠缺、对课程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合作精神以及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改善学生学习质量。
2当前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第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知识建构不完善。
笔者在见习期间,通过对课堂的实际观察,发现学生未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随即转向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活动。
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學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所欠缺,并且学生对前期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了解,对知识连贯性不强。
第二,学生对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机缺乏,学习效果差。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在孩童时期就开始接触信息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时兴趣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应用
f 2 1戎 1 3 t 梁. 职技校 数 学课 堂 “ 四环 ”教 学模式 的 实践探 索Ⅱ ] . 科 教 文汇( 下旬
刊) ,2 0 1 2 ,0 2 :8 8 - 8 9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提问” 的应用
王 斌
( 内蒙古包头市青 山区北方重工实验小学
0 1 4 0 3 0)
【 摘 要】 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提 问中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即在 “ 师问”中反思。 “ 师问”就是通过教师在课 堂
中求热闹的一问一答的表面性提问;有未经设计的 “ 是不是” “ 对不对”的习惯性提 问;有缺少思考空间的过多性提 问;有偏 离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无方向性提问;有偏 离学习内容重点的随意性提 问……我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 因之 是缺乏提问的 目的性造成的。小学生的学习必定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就算学生具备 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教师要把问题 提在学生需要反思处,要带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这样的 目的来设计提问,并结合学生的 自 我提问,逐步实现让学生在课 堂上 学会反思。
导学生 自觉完成 学 习任 务,充分 发挥学生 的思维和创 造能力 。根据学 生的学 习 内容 及知识 的掌握情 况,教师及 时指 点,给学生 提供广 阔的参与空 间 ,发 挥学 生的主动 性,达到提 高课 堂教学效果 的 目的。在导入新 课时 ,可 以采用 启发式 教学法 ,注意创 设 问题情 境 ,启 发学生积极 思维 。对 于新授课 ,采用 探究 式教学法 ,引导学 生 自主探 索 。在 几何教学 中,用演 示法 向学 生展示几 何模 型 ,来验 证几何 结论 上 习题课 时,要讲练 结合 ,精讲 多练 。此 外 ,结 合课 堂教学 内容 ,还要 尽可 能给学生提 供阅读 、思考 、交 流的 时间和 机会 , 还可 以灵活采 用读书指 导、谈话 、讨论法 等多种教 学方法 。 ( - )采 用 自主合 作探 究 的学习方 法 1 . 引 导学生 自主学 习 数 学学 习 的过程 ,不 能单 纯地 模仿 和记 忆 。教师 应让 学生 的学 习具有 较 大 的 自主 空 间,注 意 引导学 生 自主地 观察 、实 验 、猜测 、归 纳、 分析 和 整 理等 数学 活动 ,从 而使 学生 形成 自己对数 学知 识 的理解 。教 师给 学生 的 学 习提 供 自主 思考 、概括 、提 炼 、消化 知识 的机 会 ,让学 生体 验学 习的 过 程 ,体 验成 功 的喜悦 ,从而培 养 学生 自主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以及 创新 意识 和 创 新 思维 。 2 . 引 导学生 合作 学 习 合作 学习能够 使课堂 的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 , 是一种非 常有效 的学习方式 , 有 利于数 学知识在 小组进行 交流与 学习 。因此 ,在合作 学 习的课堂上 ,真正 实现 了人人 学有价 值的数 学 ;同时,合作学 习,既可很 好完成 学习任务 ,又 有 助于 学生间 的团结与互助 ,让大家共 同提高 ,进而提 高数学教 学的效果 。 3 . 引 导学 生探 究性学 习 以探究 为 主的 学 习活动 ,是 学生 获得 数学知 识 并培养 探 究能力 、创 新 基 本技 能 的有 效途 径 ,符合 数学 学 习的特 点及 规律 。在此 过 程中 ,学 生亲 自感 受和 经历 “ 发 现” 数 学的过 程 ,也 是数 学再 “ 创造 ” 的过程 ,建构 起对 数 学 的新的 认识 ,从 而 自己得 出数 学结 论 探究 教学 ,可 以使 学生从 多 角度 深 入 地理解 数 学知识 ,建立数 学知 识的 联系 ,理清 知 识发生 、发 展 的过程 , 从而 在面对 实 际问题 时 ,更容易 灵 活地运 用数 学知 识解 决问题 。只有 这样 ,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土壤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土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土壤》,详细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认识不同的土壤类型以及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认识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土壤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保护土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土壤的组成和作用,不同类型的土壤。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土壤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壤样本、放大镜、小铲子、小花盆、植物种子、水壶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的土壤,请幼儿用小铲子挖一挖、捏一捏,感受土壤的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土壤的组成:教师展示土壤样本,引导幼儿观察土壤中的小石子、沙子、腐叶等,并讲解它们的作用。
b. 土壤的作用: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c. 不同类型的土壤: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a. 幼儿分组观察土壤样本,记录土壤中的组成部分。
b. 教师发放小花盆、植物种子、土壤等,让幼儿动手种植,观察植物生长。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组成:小石子、沙子、腐叶等。
2. 土壤的作用:固定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等。
3. 不同类型的土壤: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记录生长过程,思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答案:a. 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b.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土壤的组成、作用和不同类型的土壤,培养了幼儿对土壤的兴趣。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实验探究的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实验探究的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新教材中变以往验证性的分组实验为主动探究式的分组随堂实验,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的时空。
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并从实验中感悟、探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新知识。
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1 实验探究的一般模式教学流程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
第一阶段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深思熟虑,尽管这个策略的基础也可以是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
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亲身经历那种类似于科学家们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但是,探究的起点却可以是非常简单的概念。
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
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实验有两个作用:探索和直接验证。
探索——改变事物的条件以观察它是否变化——并不一定需要一种理论或假设做指导,却可能为某一个理论提出某些观点或意见。
当学生检验一种理论或假设时,直接验证就出现了。
把一个假设转变成一项实验的过程并非易事,需要付诸实际。
第三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
从理解搜集到的信息到从中得出一个清晰的解释,这之间存在着一个智力跳跃。
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陈述他们的解释,常常有助于使可能的假设变得清晰,然后把他们集中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对问题情境的充分的解释。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神奇变色龙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神奇变色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神奇变色龙》。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变色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变色原理以及变色龙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变色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变色原理,提高幼儿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色龙变色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变色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变色龙图片、变色龙模型、实验器材(紫外线灯、变色龙皮肤提取物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变色龙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变色龙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变色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变色龙的变色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观察变色龙模型,填写观察记录表。
(2)引导幼儿思考变色龙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未知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1. 变色龙的基本特征2. 变色龙的生活习性3. 变色原理4. 变色龙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特征、生活习性等。
答案示例:动物名称:蝴蝶特征:翅膀有花纹,会飞生活习性:吸食花蜜,喜欢在阳光下飞舞2. 课后拓展: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变色龙的更多资料,了解变色龙的更多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对变色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可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其他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问题探究和创新实验融入课堂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金属与水的反应》(贺州高级中学刘佩瑜542800)【案例课题】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第三章的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水的反应》;课型:新课(随堂实验课)。
【案例背景】学生情况:1、基础知识角度: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有初步的认识。
前两章的学习,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理论基础,虽初次接触金属与水的反应,但学习的难度并不大。
2、实验技能角度:(1)钠与水的实验:首先,《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为开展学生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做实验兴趣浓厚,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最后,改进后的钠与水的实验操作简单、安全、现象明显,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完成实验。
(2)铁与水蒸气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教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导探究最佳设计方式,并提供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实验是可以完成的,能让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实验创新设计的魅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全面;(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化学用语不规范;(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教师情况:(1)笔者是韦革玲老师主持的课题(课题编号:2011C04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的成员,课题圆满结题;(2)参加过2007年广西优质课比赛和2015年广西实验创新大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3)从教十年,能慎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自如地驾驭实验课堂。
(4)教师提前设计导学案、课件,提交实验器材和试剂。
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观察点,反应原理,实验现象;课本实验存在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事先准备实验改进方案等。
学校情况:开展随堂实验多年。
中学物理“探究式随堂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意 大 利教 育 家蒙 台利 梭 早在 l 9世纪 就 提 出 “ 践 是 孩 实
因此 物 理 的 探 究 式 教学 主 要 应 在 实 验 教 学 上 下 功 夫 。
式 的 核 心要 素 ,它要 求 学 生 设 计 探 究 方 案 进 行 探 究 学 习 ,得 出 结 论 ,具 体 包 括 :① 根 据 已有 的知 识 、经 验 产 生 联 想 ,并 作 出 比较 合 理 的猜 想 、假 设 ;② 设 计 出
学 探 究能 力 的课 。
二 、 “ 究 式 随 堂 实 验 ” 教 学 的 理 论 基 础 及 模 式 探
联想1 l 1 设计l 随堂实验 l 随堂l 并 一} —l
猜想l l I 实验l 收集数据
科
学
U
Hale Waihona Puke 解 释 ( )创 设情 景 :教师 借 助 现代 化 教 学手 段 创 设 特 1 定 的学 习情 景 。如 观察 、实 验 、案例 分 析 、研 究 图 片 、 回顾 科 学发 展 史等 ,引导 学 生提 出问题 。 ( ) 提 出 课 题 :学 生 进 入 学 习 情 景 后 ,通 过 引 2 导 、讨 论 、教 师 向学 生 呈 现 待 探 究 学 习的 课 题 ,同 时
提供 解 决 问题 所需 的实验 仪 器 。 ( ) 科 学探 究 :这是 “ 究 式 随堂 实验 ”教 学 模 3 探
探 究式 教学 是指 在 教 师指 导下学 生 运 用科学 探 究 的
方 法 ( 括 观 察 、测 量 、制 作 、提 出假 设 、进 行实 验 、 包
提 出模 型 和交流 等 )进行 学 习 ,主 动获 取 知识 、发 展能
确 的感 性 材 料 ,引 导学 生 掌 握 物 理 概 念 和 规 律 ,更 重 要 的是 要 为学 生 创设 一 个 主 动 发 现 、主 动探 究 的环 境 , 让 学 生 自 己运 用 已有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充 当 新 知 识 的探 索 者 和发 现 者 ,使 实 验课 不 仅 是 验 证 科 学 规 律 、培 养 实 验 技 能 的课 ,还 要 是 使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逐 步 形 成 科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究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究
姚彦杰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启蒙影响作用,也是学生奠定数学 学 习 基 础 的 关 键 时 期。 根 据 现 阶 段 的 新 课 改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通过体验式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能够根 据 学 生 的 发 展 需 要,逐 步 提 升 小 学 生 的 数 学学习水平。对此本文将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
体验式学习就是在教学期间,教师将 学 生 视 为 课 程 教 学 主体,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通过 教 师 的 实 践 教 学 引 导, 将教师讲述的知识进一步反思与巩固,具 备 一 种 实 践 性 的 教 学引导形式。这种学习形式的重点就是对以往学习经验的 总结与反思。
体验式学习模式具备的主要特征是,情 境 性 的 教 学 模 式 建立,需要教师的积 极 规 划 以 及 创 建 引 导,让 学 生 在 情 境 汇 总体验到预期的课程学习效果。另外就是体验式教学具备 一定的实践 性,这 种 教 学 模 式 属 于 教 学 应 用 期 间 的 重 要 特 征,学生在课堂实践探究期间,能够增 强 自 己 的 参 与 感,并 对 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检验与认定。再者体验式教学模 式还具备一定的亲 历 性,要 求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学 习 活 动 之 中, 这也就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条件。同时教学模式也具备一 定的情感性,教师在 课 堂 上 重 视 对 学 生 的 情 感 引 导,也 是 尊 重 学 生 个 性 、思 维 发 展 的 表 现 。 三 、体 验 式 学 习 策 略 应 用 的 主 要 途 径
关 键 词 :小 学 数 学 ;体 验 式 教 学 ;研 究 分 析
一 、引 言来
讲,由于个人的理解 能 力 与 思 考 能 力 有 限,对 事 物 的 认 知 与 理解还存在一定的 困 难 性,所 以 对 于 大 多 数 小 学 生 来 讲,数 学课程学习的难度都比较大。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积极 性引导开始,让学生 深 度 参 与 数 学 知 识 学 习,克 服 数 学 学 习 为难心理。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体 会 到 数学课程学习的无穷魅力,提升课程学习 的 积 极 性 逐 步 提 升 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 、体 验 式 学 习 概 述
四个指向的“随堂学习单”有效使用的实践研究
四个指向的“随堂学习单”有效使用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四个指向的“随堂学习单”在课堂中的有效使用实践。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思维深度等实践,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发现,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实施这种“随堂学习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四个指向的“随堂学习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四个指向,随堂学习单,实践研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实践总结,展望未来,研究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在的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思维深度和互动交流,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偏向于灌输知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四个指向的“随堂学习单”应运而生。
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个指向的“随堂学习单”有效使用的实践,希望通过实际教学操作和实践总结,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使用四个指向的“随堂学习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四个指向的理论框架,我们希望能够发现其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实践验证其有效性。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探讨如何利用“随堂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探讨如何通过“随堂学习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探讨如何利用“随堂学习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探讨如何通过“随堂学习单”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引导他们探索问题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随堂讲练"教学模式的思考
学 生在 各 个年 龄 阶段 认 知 能 力和 知 识 结 构 有 所 不 同; 课 文 的题 材 和 体 裁 也 有 所 不 同 . 我 们 的 教 学方 式也 应 随之 变化 。无论 我 们 应 用哪 种 教 学 法 . 我 们 都 应 遵 循 教 学 的 规律 , 遵循 学 生 的认 识规 律 。 都 应 在教 学中有计划 有步骤地 构建 学生的认 知体 系, 提 高学生的思维层面 , 培 养 学 生发 散 思 维 的 能 力 . 让他们学会辩证地去认识事物 ,多角度地去思考 问题 , 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比 如 在课 文教 学 中 .我 们 不 能 总 是 停 留在 理 解的水平上 , 要 在 理 解 的 基 础 上 让 学 生 学会 思 考 , 学会分析 。 学会 想 象 。 对 于课 文 的 理 解教 学 可 以分 成三个步骤 : ①课 文事 实的理解。 这是 对课 文一般 性的理解。 教 学的 形 式 可 以 用提 问 . 对错 题 的辨 认
具体 而言 , “ 随堂讲 练” 就是在一堂课 中, 教师 先 讲 一 依 葫 芦画瓢 , 让 学生举 一反三 , 最后教 师再 评 讲 这 些 练 习, 即“ 讲一练一讲” 模 式 。这 种 模 式 也 符合 “ 认 识 一 实践 一 再 认 识 ” 的认识 规律 . 符合 自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t e a c h e r i s n o t i n k n o wl e d g e 。b u t 主创新 、 素质教育 的要 求 。 也是在培 养学生 自主创 r
i n t e a c h i n g s t u d e n t s t o l e a r n . )
在 学习 、 尝试 、 反 思的过程 中. 我 对这一 教 学 二、 教 学 中 既要 “ 用活 ” 教材 。 更 要“ 创 造性” 的 模 式 有 了新 的认 识 和体 验 .对 曾 经被 视 为 经 验 的 使 用教 材 观 点和做 法 进 行 了重新 审视 和 思考 。 新 课程倡 导教 师“ 用教材 ” 而 不是 简单 的 “ 教 教 师 要 成 为 学 生 学 习活 动 的 组 织 者 、 引 导 教 材 ” 。 教 师应 成 为教 材 的 主 人 .要 创 造 性 的 用 者 教 材 ,要 在使 用教 材 的 过 程 中融入 自 己的 科 学精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探究式教学案例: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探究式教学案例: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在初中英语课程活动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构建完善的英语课堂教学体系,提升英语学科教学综合质量,同时为学生搭建更加多样化的英语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平台,达到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下面以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初中英语探究式教学研究。
【案例内容】冀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Lesson 18 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
【教材解读】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讨论,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以及明白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Friendship Between Animals是Danny和李明写给彼此的信件,本身属于应用文范畴,第一封信Danny向李明分享了自己刚刚了解的动物间的趣事,他发现不同种类的动物也能够和平共处,这与他一直认为的“只有同类动物才可以一起生活”产生了矛盾。
随后Danny通过一个个的衔接问题带领大家一步步了解了犀牛和白鹭两种不同的动物和平相处甚至互相帮助的日常生活场景,全文逻辑性非常强,但是难度又不大,符合当前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其中提出的问题也是难易适中,刚好能引发学生的下一步思考,如Do you know about the rhino?Are they having fun together?How does the rhino help the egret get food easily?第二封信是李明给Danny的回信,他首先肯定地认为犀牛和白鹭之间的友谊是非常美好的,紧接着分享了小河马和小乌龟的真实故事,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了为什么不同的动物之间会有深刻的友谊,从而进一步理解真正的友谊是没有边界的。
“教学随堂练”小课题活动探究
“教学随堂练”小课题活动探究作者:叶玮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5期摘要:在学校开展的“教学随堂练”小课题活动中,要求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少讲精炼,以达到当堂夯实学生学与练的时效性,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随堂练”;高效课堂;总结与反思;原则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8英语组开展的校本教研“教学随堂练”小课题活动要求教师限定授课时间(25-30分钟),在随堂的10-15分钟实施当堂教学重点内容的基础性知识应用训练。
其中心要求与终极目标是“创建高效课堂”。
它要求教师必须在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上做到“减负增效”。
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习、钻研、实践和领会好“教材精讲精练”这一教学主导原则的重要作用与实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创建高效课堂”是教研与教学的中心要求与终极目标。
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做到“减负增效”。
教师要创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成绩,就需要在教学中学习、钻研、实践和领会好“教材精讲精练”这一教学主导原则的重要作用与实效。
2. 当前英语作业的练习与布置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与灵活性,教师的教与练,学生的学与练等教学环节时有偏差,随堂练习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把课堂的精讲与课后的精炼结合在一起,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检测教学实效。
3. 解决教师与学生针对练习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教辅材料练习与单元授课知识的训练不统一,存在教与练的知识训练脱节的问题;很多教师注重练习数量与单一的语言讲解,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学习的困惑与困难,对课后练习了无兴趣。
4. 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研教改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服务于教学。
5. 教师通过出随堂练习卷,可以强化提升教师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的能力。
教学中的探究式提问
教学中的探究式提问摘要探究式提问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深入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探究式提问的定义、特点和优点,探究式提问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探究式提问。
关键词探究式提问、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思考、发现引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采用探究式提问这一教学方法。
探究式提问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独立发现知识,实现真正的学习。
探究式提问的定义和特点探究式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深入探索来获取知识。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提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提问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强调思考和发现:探究式提问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并从中总结规律。
3.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探究式提问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提问的优点探究式提问在教学中具有许多优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式提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提问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探究式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思想碰撞。
探究式提问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式提问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无论是语文、数学、科学还是社会学等,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随堂听课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上午9:00-11:30活动地点:XXX中学八年级一班教室活动主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参与人员:全体英语教研组教师、教务处领导活动流程:一、课前准备1. 教研组全体成员在活动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阅读教学策略。
2.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备课情况,准备一节阅读教学课。
3. 教务处领导提前了解活动安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随堂听课1. 教研组全体成员按照预定计划,分别走进不同班级,观摩了多位教师的阅读教学课。
2.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课堂情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
三、课后研讨1. 教研组全体成员在活动室集中,由授课教师首先进行说课,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情况。
2. 与会教师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环节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教务处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阅读教学提出要求。
四、活动总结1. 教研组全体成员对本次随堂听课教研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阅读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活动记录:一、随堂听课情况1. 张老师授课的《My favorite season》一文,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互动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李老师授课的《A journey to the moon》一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李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王老师授课的《The secret of happiness》一文,注重情感教育。
王老师通过讲述故事、分享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后研讨情况1.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教学内容略显简单,建议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利用多种探究教学方式突破高考实验复习难点
利用多种探究教学方式突破高考实验复习难点耿克忠【摘要】介绍了笔者利用多种探究教学方式突破高考实验复习难点的作法与体会.【期刊名称】《物理通报》【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探究式;高考;实验复习;难点【作者】耿克忠【作者单位】保定三中,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和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在高考实验复习中,通过利用多种探究式教学方式,突破实验复习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撰文与同行交流.1 学情分析现行的实验教学一般是这样的,高一、高二和高三随物理课程的进行,学生随堂就把实验做了,学生做实验时兴趣很高,做得也很投入,相对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当时也就掌握了.但是由于实验是零散进行的,缺乏系统的学习、总结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薄弱.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对实验设计、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教师在教室课堂上把实验要点讲一下,稍加总结,随后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到的实验知识没有和自己的实际实验操作结合起来,知识理解不到位,能力提高不上去.因此,实验教学需要利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动手动脑相结合,自己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方法,提高能力.从学生角度讲,学生有零散的实验知识,但缺乏系统实验知识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渴求进步的欲望,需要教师引导;成绩有差别,需要分别对待;自我评价不稳定,需要成功的体验;有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失ΔE如何变?当木块的质量M趋于无穷大时,机械能的损失ΔE又有什么趋势?由(3)可知,当相当于用一颗子弹射入地球,地球几乎没动,而子弹的能量全部损失掉.(2)当木块的质量M越小时,机械能的损失ΔE如何变?当木块的质量M趋于零时,机械能的损失ΔE又有什么趋势?由式(3),当相当于子弹很大,可以理解为一颗大炮弹撞上空气中的灰尘小颗粒,能量几乎没有损失.拓展三:将解题过程中的式(1)与式(2)相加,看看可以得到什么结果?等式左侧D为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根据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净功W=-f L相;等式左侧为木块与子弹间的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净功.机械能变化ΔE,等式右侧为-ΔE,即损失掉的机械能ΔE损.由此可得出结论:除重力、弹力以外,只有摩擦力做功的系统中,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净功数值上等于机械能的损失,即系统损失掉的内能.在以上的例题中,通过层层设问,步步递进,使学生在自己的练习中体验“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为负功”、“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以及“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化为内能”,从而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2 教学目标总目标: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初步理解实验误差理论,具备基本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目标:(1)会使用基本仪器,尤其是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和电阻箱;会读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2)把握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电学学生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3)会应用分压和限流控制电路,掌握实物连线方法.(4)会分析使用电表带来的误差.(5)掌握一定的实验分析综合能力,学会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能评价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6)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会实验的核心是误差,并会初步进行误差分析.3 教学流程整个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图1 高考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示意图4 教学过程简记第一个教学模块:熟悉实验仪器让学生熟悉电学实验仪器和基本电路的连接.电学的主要仪器有: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定值电阻、小电珠、电源和开关.基本电路主要是:电源的连接、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连接、分压与限流电路的连接、伏安法测电阻电路的连接和测定电源电动势内电阻电路的连接.教学方法采用接受式探究.接受式探究是指从已经弄清这些问题的人那里得到有关的信息或现成答案的探究.这看似简单容易,但其中同样包含着多种思维推理技能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低难度、低水平的接受式探究开始,逐渐培养、发展和不断提高学生的资料检索收集和整理分析能力.在中小学阶段,接受式探究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重要的学习方式[1].此模块共用一课时,教学是在实验室进行,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有:学生教科书、教师编辑的基本仪器使用手册、实验室的仪器.教师给出明确的电路连接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电路的连接特点和功能,监督学生改正电路操作的错误.第二模块:探究基本电路的作用学生有了对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之后,让学生具体探究基本电路的作用,探究过程中体会实验误差的产生和减小,采用定向归纳探究方式.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教师给定概念或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的联系的探究.归纳探究是从个别或某类事例出发,经过探索得出一般结论的探究.定向归纳探究是指由教师提供具体事例,学生在观察分析事例的基础上得出概括或结论.教师对教学有较多调控——提供事件、物体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是教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即在教师指导下积极观察事件、物体和数据,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动脑思考,得出一般性的概括和结论.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向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概括或结论,以便相互学习.这一部分用两课时,在学生微机室进行,软件环境是仿真物理实验室网络版,因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仪器,没有操作时人员和仪器安全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分压和限流电路有什么特点和功能;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内接和外接电路会引入什么样的误差;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内电阻电路会引入什么样的误差.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电路,看读数,小组讨论得到分压和限流电路的选择原则、伏安法测电阻内接和外接电路的选择原则,理解测电源电动势内电阻电路的选择原则,掌握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技能.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仪器怎样选择电路误差最小;怎样从众多的仪器中选出最合适的仪器组成测量误差最小的电路.第三模块:电学实验设计这一部分采用自由归纳探究.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自由归纳探究仍然遵循归纳推理形式,但教学活动更加自由开放,学生对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在自由归纳探究教学时,具体事例由学生自己提供,自由进行归纳概括.教师只提供探究材料,以及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概括或结论?”“经过探究之后,请告诉我你所知道的关于……的一切”等.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推理结果,以便全体学生从各自的独特发现中获益.自由归纳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只有在从事自由归纳探究时,才可以说是在从事类似科学家们的真正发现活动.在进行自由归纳探究时,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即问题的“澄清者”.对学生出现的逻辑上的错误,诸如概括过于宽泛,推理不准确,归因不当等,教师应当及时指出.此模块共用三个课时.有了前边的基础,这里给定学生三个电学实验设计专题进行探究,专题分别是:测量电阻可以有几种方法、测量电表内阻有何特殊方法;测电源电动势内电阻可以有几种方法;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能不能起相同的作用.在学生微机室进行,软件环境是仿真物理实验室网络版.学生先独立的就教师提出的专题进行独立探究学习,自己动手通过仿真物理实验室进行不同实验方案的实验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组内讨论,组间进行交流和谈论.教师在下边巡回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得到结论.第四模块:实验总结这一部分用两个课时,用于交流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子级问题”帮助学生,并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2].在教室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有了前几节课的铺垫,学生讨论起来非常踊跃而且言之有物.最终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实验的核心是误差,实验方案的好坏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数据记录要如实的记录误差,数据处理不能使误差扩大.最后师生一起总结了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步骤.通过总结,学生感觉实验不再是那么可怕了.5 课后反思实验原来是师生最头疼的一部分内容,笔者通过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师生积极相互配合的探究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效果.学生表示原来头疼的电学设计实验、实物连线现在再也不怕了,和没有进行探究教学的平行班相比,成绩要好得多.而且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平时调皮的学生不调皮了,表现出非常强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探究式教学在实验复习中比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从整个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在笔者以前带过的班级,成绩稍差些的学生普遍的反映是“我承认老师讲得非常好,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但是我就是不爱学习物理,到大学肯定不学物理专业”.这届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提高,尤其是在实验专题时,学生天天盼望着去微机室上物理探究实验课,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在黑板上画实验”和学生“课上听实验,课下背实验”的习惯模式.有时有的学生甚至表示:“老师,我们不用你讲了,我们自己想,自己讲,大家一起讲,你在旁边看就行了”,说话时充满自信.事实上学生的确自己做得不错,学生思维活跃,互相启迪,很多的观点,已经达到了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程度,甚至超出教师的想象.当年高考以后,实验班有三名品学兼优同学选择了基础物理专业(一名清华大学、两名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表示已经喜欢上了物理,这在以前的毕业生中是没有的.可以确定的说: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方面比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优势明显.参考文献1 任长松.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2 陶·哈斯巴根,秦瑞玭,李伟军.对创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0—4
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熟悉外国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
1、簇群城市
2、简述CIAM第十小组规划思想。
3、简述新都市(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
2
§10—4
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熟悉外国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
1、对比《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异同。
4、秦朝都城咸阳的规划布局。
5、汉代都城长安的规划布局。
6、秦汉城市的变化与特点是什么?
7、解析汉长安的三辅地区的区域规划思想。
2
§4-4
§4-5
宋元时代的城市
明清时期的城市
掌握宋元时代的城市主要都城的建设特点。
掌握明清时代的城市主要都城的建设特点。
1、里坊制
2、绘出曹魏邺城的复原想象图,并说明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的意义。
2、风水的重点之一是选址,绘出风水观念中最佳城址选择的理想模式,标示各构成部分的名称。
2
§7
§7-1
§7-2
§7-3
§7-4
外国古代的城市
古埃及的城市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
了解外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特点。
1、论述几种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影响较大的思想,并简要阐明它们在历代城市建设中的具体表现。
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建设史探究式教学进度计划
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
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任课教师:班级:10城规2012年2月1日
周次
时数
章 节
主 要 内 容
目 的 与 要 求
思考问题
一
2
§1
§2
§2-1
§2-2
绪论
城市的起源
城市起源的三种说法
“城市”概念的演变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学习意义及其学习要求。
2
§10—3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熟悉外国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
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1、社区2、邻里单位3、雷德伯恩体系
4、广亩城市
5、近现代城市规划大师们针对城市所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集中和分散两种解决方案,请列举各自的代表人物,并简单阐述他们的理论。
6、简述邻里单位的规划原则。
3、简述卫星城市理论的起源、发展、实践。
4、简要说明产业革者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上的主要设计思想有哪些?
6、简述1942-1944年艾伯克龙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的主要内容。
2
§10
§10—1
§10—2
§10—3
现代城市
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了解城市起源的三种说法。
了解“城”、“市”的原始概念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城市概念的拓展。
掌握现代城市的概念。
2
§3
奴隶制时期的城市建设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的城市建设情况。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城市建设特点、城郭之制。
1、原始居民点的特点。2、居民点
3、城市起源的三种说法。4、城市
2
§4
§4-1
§4-2
《考工记》营国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4、评析古典主义城市规划手法(特征、优点、缺点)。
五
2
§9
§9—1
§9—2
§9—3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产生和欧洲旧城市改建
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和美国新建的大城市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掌握近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1、英华庭院
2、阐述“田园城市”理论的内容,并说明其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所起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熟悉外国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
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1、带形城市2、工业城市3、卫星城市
4、郊区化5、田园城市
6、试绘出勒·柯布西埃的《明日的城市》规划方案草图,并阐明柯布西埃所主张的城市规划思想有哪些?
7、绘制哈罗新城平面图,并说明:①该城市的平面布局特点;②以哈罗新城为代表的第一代卫星城所存在的问题。
3、图解南朝建康城,总结其城市建设的特点。
4、简要说明隋唐东都洛阳城的平面布局特征。
5、简要说明隋唐长安城规划内容及平面布局特征。
2
§5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掌握中国古代城市道路、市肆、居住区规划的特点。
1、三朝五门2、关厢3、瓦子4、街巷制
5、绘图说明北宋东京汴梁城的形态布局。
6、元大都的规划布局
4、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
5、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
6、从闾里-里-坊-关厢-胡同的变化,总结古代城市建设中居住单元的演变原因及各自的特点。
2
§6-3
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三大思想体系
熟悉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三大思想体系。
1、风水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选址,从景观的角度来看,一个理想城址的风水模式应该包含哪些景观特征。
7、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是什么?
8、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试以明清北京城为例说明这一特点。
三
2
§6
§6-1
§6-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中华民族生息的历史地理环境
风水与中国古代城市
了解宗教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了解风水的相关知识。
熟悉都城选址与风水的关系。
1、象天法地2、瓮城
3、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
《考工记》简介
秦汉时期的城市
熟悉《考工记》营国制度的主要内容。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都城的建设特点。
1、城郭之制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绘图说明城郭之制的早期形式。
二
2
§4-3
§4-4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宋元时代的城市
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主要都城的建设特点。
1、陵邑制2、礼制建筑
3、阐述《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中原文中关于城市规模、城市等级等方面的段落,总结营国制度的核心思想。
3、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各修建了哪些广场?比较这两个时期广场的不同点。
2
§8—3
§8—4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熟悉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欧洲中世纪城市都具有哪些城市景观?请分析这些城市所具有的良好城市景观形成的原因。
1、图解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城市的改建成就。
3、画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市政广场平面图,并阐述其设计艺术特点。
四
2
§7-4
§7-5
古希腊的城市
古罗马的城市
掌握古希腊、古罗马城市建设特点
1、绘图说明卡洪城的平面布局特点。
2、希波丹姆模式
3、绘出雅典卫城平面图,试说明雅典卫城建设的主要成就。
2
§8
§8—1
§8—2
中古的城市
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东罗马与俄罗斯的中世纪封建城市
熟悉中古的城市建设特点。
1、营寨城
2、绘图说明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