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一、读懂教材:特级教师XXX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学科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5)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6)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7)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
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
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
万变不离其综,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读懂学生(一)为什么要“读懂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差异一: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的差异;差异二: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二)“读懂学生”什么?(1)学生的糊口经历和进修经历;(2)已有的知识基础;(3)由经历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4)学生的兴趣点和进修需要;(5)学生的研究路径。
(三)如何“读懂”学生?(1)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协调好实践、感受、体验、探究之间的关系(3)注重揭示学科本质(4)树立基于“品德味”的教学观专家认为,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读懂教室读和懂之间有一段距离,怎么缩短距离,要靠反思。
1、读懂教什么?(1)读: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2)反思:a、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品德讲授的本质特点和核心思想。
在“对比研读”中读懂教材
位教 师为了能够使教学 内容更丰富 , 进行 了大量“ 蜻 蜒 点水” 式的孕伏渗透 , 包括分 数和除 法的关 系、 单
位 “” 教学、 1的 同分 母 异 分 子 分 数 大 小 比较 和 同分 子 异 分母 分 数 大小 比较 的有 关 知 识 。
这 些变化无疑为 一线 教师贯彻课 改理念 、 实课 标 落
要 求 、 革 教 学 方 式 等提 供 了有 力 的支 持 , 也 增 加 变 但
了教师研读教材 的难度。
二 、现 象 透视
数学 的知识结构是螺旋上升的。 通过适 度、 有效 的“ 孕伏渗透 ” 能够减 小数 学知 识的坡 度 , , 降低难 度, 但这必须 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 。 因此教 师需理 清 教材的整体脉络 , 别是同一 内容在不 同学段 的 特
8 % 5
2 4 4 %
.
9% 求的数 (、3 共 7 . 7 6倒,2六) 六 )( 班
9 .% 77 9 .% 53 计 8 : 生 , 4人 写 。 3O 学 - 有
l
两班 在 倒 数 的 书 写 上 有 3 0人 表 示 如 下 :
=
分数 和 小数 都 有倒 数
呈现 , 应 该 掌 握 不 同 年 级 的 不 同要 求 。 更
现 象三 : 没有 进行 较好 的教 材重 组
研读教 材与其说是 一种教学 实践 , 不如说是 一 种教 育的理念。 以冷静 的 目光看待教 师研读教材 的 能力, 就会发现许多不尽 如人意 的地方。
现 象一 : 视对 知 识本 质 的 关 注 忽
,
习, 对 六() 六 3班 4人 全2班 没 有 人 全 对, ()
( 江省 绍兴 县 华 舍 实验 学 校 浙
读懂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
读懂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教材则是教学的核心。
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和学生要重建教学三要素,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推进。
一、教师的重建1. 提高教学素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学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论和方法,增强自身的教学实力。
只有不断修炼自我,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更好的读懂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2.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方法需要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
3. 增强专业教学能力二、学生的重建1. 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教学的受益者,他们的主动参与是教学的前提。
学生需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
2.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会独立思考,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
3. 增强审美素养学生需要增强自己的审美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增强审美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重建教学三要素1. 重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目标,使之符合教学大纲,并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只有重新建立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提供更好的保障。
读懂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
众所周知,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传统的教学观念我们往往是以“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来定位这三者的关系。
这种教学观念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将这三者的关系定位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呢?笔者在自身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和努力。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尝试,重新审视自身的英语教学工作,寻找努力的方向,力图重建小学英语课堂创新型教学方式,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读懂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此外,还提出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做其他方面的调整,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
作为一线教师,对自己所任教年级的教材至少必须要做心中有数。
首先要读懂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和基本学习内容,以及各单元主题的具体内容和单元间的联系。
通过读懂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
其次,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研读教材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使用教材,我们教师应努力尝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更多地发挥创造,将“教师带着教材教”转变为“学生带着教材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出的“先学后教”理论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值得学习和借鉴。
“先学”就是让学生先学习教材,可以在教师“教”之下进行,也可以按导读要求进行,还可以完全由学生独立学习进行。
学生对教材的先学,对教师课堂讲解、提问和讨论等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后教”是教师进行针对性和提高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提出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的过程。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马奇学区范屯小学王爱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读懂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只有读懂教材,才可能正确理解、把握、使用教材,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与预设,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要读懂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懂教材,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1、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
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
2、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数学知识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作为其载体的数学教材也必然有着自身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和尊重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思维路径渐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只关注一册教材的内容,一个例题的教学目标,于是,教学中经常出现顾眼前不顾两头或找不准起点和落脚点的现象,不是把教学目标定的太高就是定得太低。
为提高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的能力教师要通读小学数学教材,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知识结构以及每个阶段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进行全面了解,理清教材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使自己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衔接性上整体把握教材结构。
二、善于学习总结,掌握读懂教材的方式方法1、读懂教材主题图是走进教材的重要窗口纵览1-6年级各册教材,在各单元开始部分、例题引入部分几乎都有编者精心设计的主题图。
语文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学 的 有效 性 . 出 了许 多 宝 贵 的 建议 提
和 可 行 的主 张 。此 情 . 我 回想 起 毛 让 泽 东 关 于 “ 史 的经 验 值 得 注 意 ” 历 的
不 是 由这 三 个要 素 组 成 的 弄 明 白
这 一 点 .有 利 于 根 据 篇 目的 具 体 特 点. 因文 而 异 地 组 织 阅读 教 学 。 效 有 地 提 高 阅 读教 学 质 量 。 二 懂 教 材 的 主 要方 法 读 读 懂 教材 是 每 个 教 师 的任 务 。 如
积 极 思 维 的读 、 活 动 过 程 , 教 师 研 是
后 三 个阶段 , 民教 育 出版 社 教 材 培训 目专 家、 师 用 书 的编 者 袁 玉 霞老 师 从 五 个 方 面 。 讨 “ 师如 何 读 懂 教 材 ” 交 人 教 探 教 。
流他们的经验 , 奉献他们的智慧。文章生动翔 实, 条理清晰 , 很有学 习价值 , 定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
实 践 经 验 证 明 .教 学 效 益 的 高 低 . 键 之 一 取决 于 教 师 是 否 读懂 了 关 教 材 。 有 读 懂 了 教材 . 只 有效 教 学 才 有 基础 。 因此 . 懂 教 材 是教 学 的需 读 要 . 提 高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保 证 。另 是 外 。读 懂 教 材 这 一要 求 对 教 师 而 言 . 是教 师 尽 职 尽 责 . 践 全 心全 意 为 学 实 生 服务 宗 旨的需 要 。正 因 为 如 此 , 我
共 同关 注
策 划人 语 :
教 材 , 教 师 教 学 的 凭借 , 学生 学 习的蓝 本 , 沟通 教 师教 和 学生 学 的桥 梁。 教 材规 定 着教 学的 内容 . 引着教 是 是 是 指 学 的 方 向 , 透 着教 学 的 思想 。 懂教 材 是教 师 实现 有 效教 学 的前提 。 面的 两 篇 文章 中 , 级 教 师 龙 墀 老 师分 前 、 、 渗 读 下 特 中
读懂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读懂教材,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读懂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读懂教材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教材往往利用一个情境图呈现多个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有时明显,有时隐蔽较深,需要教师洞察秋毫。
例如一年级上册学习“8的加法”时,教材创设了“跳绳”游戏的情境图。
情境图下面给了一个□+□=□空白算式,让学生填空。
教学时,教师一般能够读出“2个小朋友摇绳,6个小朋友跳绳,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的信息。
但空白算式说明答案不唯一,还隐蔽着其他数学信息,如:8个跳绳的小朋友中,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7个小朋友不戴;有3个小朋友穿裙子,5和小朋友穿裤子;有4个小朋友是男生,4个小朋友是女生。
在这个教材情境图中,学生不仅体验了“8”的构成,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同时又可以通过这个情境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二、读懂教材情境中的“主人公”对话。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主人公”有淘气、笑笑、智慧老人、老师、机灵狗。
有时只有淘气、笑笑出现,又时淘气、笑笑、和智慧老人同时出现,有时只有“智慧老人”或“老师出现”。
出现的“主人公”不同,教学方式方法要有区别。
例如:四年级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量一量、算一算”中“小组合作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的整理记录结果之后。
笑笑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她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有了数学层面的思考与发现。
读懂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
读懂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而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共同读懂教材,并在此基础上重建教学的三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读懂教材,是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的第一步。
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中所传达的知识和思想,然后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学生则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阅读教材,深入探讨其中的知识点和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教学内容的共识和理解。
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重新审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教学内容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对话,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重建教学的三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共识和理解,以实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和学生也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谈读懂学生,追求高效课堂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前提和基础。
一、读懂教材是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师不能只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准确把握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教学的切入点。
读懂教材可以说是教师灵活运动教材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需要。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不注意研读教材,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传统观点去看现在的新教材,凭自己过去对本节课的做法去理解与设计现在的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显然是与新课程观不相符的。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与创造者,因而对现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读懂学生是前提,从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开始读懂学生,核心是要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应给学生教什么。
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学生已经会了的,再去讲授,是重复,而且还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教学应当是教学生不会的,教了可以会的知识,因此,教师课前了解学生非常重要。
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相识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读懂学生,教师要走出一个误区,做到三个转变,即我教的学生我怎么能不了解。
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并非易事。
教学是有生命的,生命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人的发展的教学。
读懂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
读懂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三要素【摘要】教材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桥梁。
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要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而学生则需要通过深入阅读教材,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和思想,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和学生共同重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材教师和学生重建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建议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材、教师、学生、教学、重建、原则、读懂、共同、关系、意义、发展建议1. 引言1.1 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优质的教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材不仅要符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相适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还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改进。
只有重视教材,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重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2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扮演着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接受教育和指导的对象。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
教师需要关心并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发挥潜力,做到因材施教。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吴老师的课太神奇了!”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你看,她的课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她的课堂朴实又不缺智慧、自然又不失灵动。
为什么吴老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好玩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找不到答案。
直到读了吴老师团队编写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吴老师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她能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孩子们送上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读懂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当今的课堂,仅凭经验教学已经难以捕捉学生的需求。
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除了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还要尊重学生,要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平等的学习心理感受,力争把“爱”的阳光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吴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常常看到下面的场景:课堂上,学生的争论结束后,吴老师会真诚地祝贺获胜者:“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欢笑。
此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暂时“败下阵”来的学生,同样深情地握住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问题,给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你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善于倾听并接纳同伴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呀!”然后,吴老师郑重地向这些学生深鞠一躬,“谢谢!”一次握手,一声感谢,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特别是让那些暂时的“失败者”找回了学习的尊严,认可了自己的价值。
仔细品味吴老师"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教学,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吴老师用尊重、友善、智慧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磁场。
读懂课标教材学生心得体会
读懂课标教材学生心得体会课标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标教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我过去的学习生涯中,我始终重视课标教材的学习,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心得体会。
首先,课标教材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知识体系。
课标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严谨的编写与筛选的,其中包含了各科目的必备知识点和考点。
通过认真阅读课标教材,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脉络。
这种全面准确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课标教材注重思维培养和素质提升。
除了传授知识,课标教材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标教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例题和习题。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与此同时,课标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这些素质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课标教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标教材不仅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点和考点,还提供了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
通过使用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课标教材还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在课标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拓展性的习题和思考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习课标教材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
首先,我会先浏览一遍整个教材,了解各个章节和知识点的大概内容。
然后,我会选择一个适当的学习方式,例如划重点、做思维导图、总结笔记等,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积极思考和提问,将知识点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最后,我会做一些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复习和总结。
总的来说,课标教材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标教材,我们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素质提升,并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读懂、读透、读活:科学教材解读的三个关键词
课堂 效果极 差 。 在 一次 公开课 上 , 有 幸聆 听 了一位 教 师上《 植物 的叶 》 一课 , 很 受启 发。 他把 捡 落叶 的
活动放 在课 前 ,使 学生 对植物 的 叶有 了充分 的观
察, 为 课 堂 学 习积 累 了经 验 。 在课 导入后 , 就 引 导 学
生认 识叶 的结 构 ,在学 生掌握 叶 的结构 这一 知识 后, 再对 叶进 行分 类 , 班 上多数 小组 都能 将 同一种 叶分 成一 类。 课后 , 笔者 对几个 学 生进行 了跟 踪 访 问, 发现 他们 都能 很快说 出叶 的结构 , 可 见课 堂效
果 非 同 一般 。
笔者的设计与他 相比 ,虽然只是一个环节顺序
上 的差 别 , 但 教 学 的 有效 性 却相 去甚 远 。 唯有从教材
“ 出发 ” , 对其进行合理 的加工 、 重组、 改造 , 才能真 正 做到超越教材 ; 唯有这样读活 了教材 , 才能真 正实现 “ 用教材教 ” 的理念。 课的价值 ,有时候往往来 自教师精彩 的引领 和
定本 单元的总教 学 目标 , 并分析这 些 目标 将怎样在 每课的教材 中予以达成 : 接着 , 通读所要教学 的课文 , 调 查学生对这一 内容 的兴趣 、 已有 的前概念 以及存 在 的问题 , 这将对本课 的有效教学起到 “ 一石激起三 尺浪 ” 的作 用 ; 其 次是关注教材 的呈现方 式 , 编 写者
惯、 记录 习惯 、 交流 习惯等等 ) 和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 脚踏实地 , 才能学好科 学。 课前教师应反 复研读教材 ,理解教材 中图片资
教材是 科学教育理念最好 的体 现 ,它的价值毋
庸置疑 , 但 我 们 也 需 要 用哲 学 中 “ 辩证 ” 的 眼 光 来 看
读懂教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之根本所在
3 0 3 0 3 0 3x 04 3÷ O2
8 4 60 180 0O 18×0 O O l
个 因数 另 一 个 因 数 积
不 变 xO l xO l 不 变
xl O xO l
位 看 上 去 挺 有 经 验 的 中 年 教
师 在 教 学 这 一 内容 时 . 书 中 的表 格 将 作 了如 下 改 动 :
一
数 , 是 以线 为标 准来 数 都 是正 确 的 。 还 实 际操 作 时 .可选 择 自己看 得 最清 楚 的一 个元 素来 数 . 不会 出差错 了。 就
出 现 类 似 = 这 样 的 题 目时 , — 学
I J
生 都 束 手 无 策 前 的复 习 、 备 或 过 渡 内 准 容 . 是 通 过 情 境 、 话 、 格 、 片 都 对 表 图 等方 式 呈 现 教 学 内容 没 有 呈 现 结 论 . 有 学 生 自主 活 动 的 建 议 和 过 程 只
中 的 问题 提示 . 教 和 学 留下 了极 大 为 表一 ( 书中的) 原
的范 围 内时 .学 生凭 着 熟 练 的 口诀 ,
都省 略了找 “ 同乘 ( 以 ) 的那 个 数 除 ”
的过 程 .在 老 师 的 统一 模 式 强化 下 . 学 生 缺 失 了“ ” 思 路 、 法 。可 见 找 的 方 教 学 设 计 时 .应 抓 住 一 些 关 键 点 . 追 问学 生 “ 是 怎 么 想 到 的 ” 展 示 思 你 以
该教 师 在新 授后 的巩 固练 习设 计 为: 1x= 0 q 根据 457 , 用计 算 直接填 空 :  ̄ 10 5 ( ) 1x 0 = ) 4 x= 4 50 ( 1+x= ) 1+ x x = ) 4 25 ( 4 2 5 2 (
教师要读懂教材,学会分析教材
教师要读懂教材,学会分析教材----------《今天,我们怎样教育》苏教授点评感想数学课该如何设计? 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学会分析教材,抓住本节课的数学思想,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出发去挖掘数学的内涵与外延,苏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在生动的课例中,总是让人深入地思考着数学的“理性”——“那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苏教授具有高端的数学视野,从修订版(2011版)课标的推敲、教育教学理念的变迁中阐释新课标,让我们耳目一新。
读懂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老师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一节课的知识点,体会数学思想的落脚点,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一是学生操作活动的经验。
基本的数学操作可以包括:几何操作经验,例如经历“图画还原”活动之后,学生可以获得有关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数学表征工具的直接操作,例如让学生使用示意图、插图、真实事件的草图、统计图表等表达数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表达的活动经验;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直接操作,直接利用简单的数学工具(如公式表、计算器等),这些操作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应用数学定义、规则、算法或者公式,形式化地应用变量、等式等。
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经验。
基本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可以包括:代数归纳的经验,可以通过特殊情况归纳发现规律,而后再通过一般性的推理,验证自己的发现,进而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关这种思维方式的基本经验,不仅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经验,经历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过程,获得相应的直接经验,进而发展其数据分析观念,是学习的核心目标,对于学生获得数学上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数学内容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几何推理的经验,它一方面包括归纳、类比、猜想在内的推理,即合情推理。
另一方面包括演绎推理,有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仍是“猜想”,这种推理常用来佐证、猜想。
读懂、读透、读活-科学教材解读的三个关键词
读懂、读透、读活:科学教材解读的三个关键词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的材料”,它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依据和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和载体,它承载着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类文化的结晶。
现行的科学课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主题,主题下又衍生出若干个小课题,这些相互联系的小课题就构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框架。
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较为丰富,但文字资料比较少。
这样的教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这样的教科书。
但对教师来说,教学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把握、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斟酌。
如何科学地解读教材,提升备课的智慧,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三读”,即读懂、读透、读活教材。
一、读懂教材――有效备课的基础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一课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更多的小草,我准备了车前草、黄花酢浆草、牛筋草和狗尾草,在认识每种草的整体后,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观察、记录、交流。
最后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自认为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探究到小草这种生命体的特征,能顺利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让我大为震惊:①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②学生观察粗糙、肤浅,犹如蜻蜓点水;③探究内容过多,每一环节匆匆而过;④汇报交流杂乱无章,毫无科学概念可言。
反思自己的教学,明显感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没有真正读懂教材的用意。
再一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本课教材,我发现对于小草,教材的意图并不是要求学生一一认识,而是通过借助于某一种小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交流汇报的能力,从而建立起小草也有生命,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这一概念。
恍然大悟之后,我再一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意图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第二次的教学。
这一次,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小草,再请他们欣赏我准备的小草,发现小草都有根、茎、叶、果实等,既激发他们观察小草的兴趣,又能发现小草的共性。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教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
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
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数学接受能力比较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
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
它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好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读懂例题
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材生活性、类型典型性、格式规范性是它的特征所在。
从数学学法指导的角度来说,例题教学具有理解基础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完善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等多种功能。
因此,如何深入挖掘例题的潜在功能,真正发挥出例题的应有价值,是数学教师备课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例如,《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小瓶里有果汁600毫升,是大瓶里果汁的2/3,一大瓶果汁有多少毫升?”,一位教师边让学生自学例题,边要求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教师出示阅读思考问题:①这道题中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②书本中介绍的方法所依据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③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④如何写检验过程?⑤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吗?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初步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具有导向作用,使学生预习起来有章可循。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让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类题的题目特点和解题策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解题思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这类题的解答有了本质的认识。
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初步接触例题时,学生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规范的认知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解答类似题目具有决定作用。
二、读懂概念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因此,教材上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定义,表述比较精确,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时,教师
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咬文嚼字地阅读,即按教材原文逐字、逐句、逐节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琢磨,认真思考,深刻理解其语意。
例如,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要读懂“同时”“相同”“零除外”的深刻含义。
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并请学生举例说明。
①“同时”是什么意思?删除“同时”,结论成立吗?②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会怎样?③零为什么要除外?如果零不除外,结果会怎样?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子来验证,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知识开通光明的大道。
三、读懂注解
教材上经常会出现带“*”的标记,它有着对应的补充说明的内容。
这些内容经常被大多数人所忽视,是一个值得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真正理解其意思,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教材上给出定义:通常测量路程或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物体时用千米*作单位。
在与四、五年级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关于千米所补充说明的内容学生们好像没有记忆了,千米与公里之间的关系也搞不清楚。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安排的: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阅读教材: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是怎样感受1千米的?③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在学生顺利回答出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重点研究了第三个问题。
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由学生齐读补充说明的内容,即:千米的国际单位符号是km,千米又叫公里。
然后我出示了一段文字介绍:千米是国际通用的单位,而公里是我国使用的单位,现在我国与国际接轨,一般使用千米。
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使用千米的例子。
通过深入解读注解,学生不仅深刻认识了千米的意义,而且对公里与千米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四、读懂习题
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资源。
解题者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思考,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解答。
这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都有很大帮助。
例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这一单
元的知识后,教材上第74页有这样一道图文并茂的习题,:地球仪42元,《新华字典》10元,三角板4元,书包35元,文具盒6元,芭比娃娃11元,熊猫玩具20元。
一位教师先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的说地球仪是最贵的,有的说三角板是最便宜的,有的说书包比文具盒贵很多……接着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踊跃发言:买一个芭比娃娃和熊猫玩具一共要多少钱?地球仪比书包贵多少钱?文具盒比《新华字典》便宜多少钱?……教师通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商品信息,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五、读懂史料
课改以来,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设置了“你知道吗”这一栏目,为学生提供与知识相关的数学史料。
这些既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又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
虽然这些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但对拓宽数学学科有着极高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后,“你知道吗”一栏里介绍了祖冲之的生平及圆周率的趣闻。
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记忆深刻。
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